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洋洋大观成语故事

洋洋大观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9 14:34:46

A. 跟思考有关的成语

【不堪设想】 不能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
【朝思暮想】 日夜思念。
【痴思妄想】 犹言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 谓一心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浮想联翩】 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海怀霞想】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 仙游。后以“海■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胡猜乱想】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胡思乱想】 不切实际、没有根据地瞎想。
【魂驰梦想】 形容思念万分。
【苦思冥想】 尽心地思索和相象。
【梦想颠倒】 见“梦魂颠倒”。
【眠思梦想】 睡梦中也在想念。形容思念之甚。
【妙想天开】 形容想法奇特、乖谬。
【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尽力思索。
【谬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
【暮想朝思】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奇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千思万想】 犹千思万虑。
【前思后想】 谓反复考虑思量。
【穷思极想】 极言用尽心思。
【沈思默想】 静静地深思。
【思前想后】 ①想想前面,又想想后头。形容反复思念。②指反复考虑。
【霞思天想】 苦思冥想。
【霞思云想】 见“霞思天想”。
【想方设法】 多方面想办法。
【想入非非】 ①《楞严经》卷九:“於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 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指无色界四空天之一。后以“想入非非”指意念进入玄妙境界。②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想望丰采】 见“想望风采”。
【想望风采】 谓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风采,仪表风度。语本《汉书? 霍光传》:“扞光呴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想望风褱】 犹言想望风采。
【心存目想】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眼想心思】 形容思念之切。
【异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离奇。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游思妄想】 犹言胡思乱想。
【昼想夜梦】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指日夜梦想,殷切追求。
【左思右想】 反复思考。

B. 小学四字成语

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分五落、
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脚朝天、四书五经、
四海升平、四平八稳、四肢百骸、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四面受敌、四角俱全、四方之志
做张做势 做贼心虚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贼心虚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边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 作茧自缚
作奸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毙
作恶多端 作壁上观
座无虚席 坐于涂炭
坐拥百城 坐以待旦
坐以待毙 坐言起行
坐薪悬胆 坐享其成
坐卧不安 坐收渔利
坐视不救 坐失良机
坐立不安 坐冷板凳
坐井观天 坐怀不乱
坐观成败 坐而论道
坐地分赃 坐筹帷幄
坐吃山空 坐吃山崩
坐不窥堂 坐不垂堂
坐不重席 坐不安席
佐雍得尝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右逢源
左右采获 左拥右抱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左图右史 左提右挈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辅右弼 左道旁门
遵养时晦 遵时养晦
尊师重道 尊古卑今
罪有应得 罪孽深重
罪魁祸首 罪加一等
罪该万死 罪恶昭著
罪恶昭彰 罪恶滔天
罪大恶极 罪不容诛
罪不可逭 醉生梦死
醉酒饱德 嘴直心快
嘴甜心苦 钻穴逾墙
钻头觅缝 钻天打洞
钻皮出羽 钻牛角尖
钻火得冰 钻冰求酥
足智多谋 足音跫然
足食足兵 足不出户
走为上计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马章台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马观花 走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无地
邹缨齐紫 纵虎归山
纵横交错 纵横驰骋
纵横捭阖 总角之交
总而言之 综核名实
宗庙社稷 自作自受
自作解人 自作聪明
自知之明 自怨自艾
自圆其说 自由自在
自由放任 自由泛滥
自用则小 自贻伊戚
自以为是 自业自得
自言自语 自崖而反
自行其是 自信不疑
自相鱼肉 自相矛盾
自相惊忧 自相残杀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自我陶醉 自我解嘲
自我表现 自投罗网
自讨苦吃 自私自利
自视甚高 自始自终
自始至终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
自生自灭 自取其咎
自取灭亡 自求多福
自轻自贱 自强不息
自欺欺人 自命不凡
自鸣得意 自卖自夸
自立门户 自力更生
自愧不如 自刽以下
自觉自愿 自掘坟墓
自给自足 自坏长城
自顾不暇 自告奋勇
自高自大 自得其乐
自吹自擂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成一家
自惭形秽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拔来归
眦裂发指 恣意妄为
字斟句酌 字里行间
子曰诗云 子虚乌有
紫气东来 趑趄不前
锱铢必较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资深望重
孳孳不倦 孳蔓难图
兹事体大 擢发难数
濯足濯缨 斫轮老手
酌盈剂虚 灼艾分痛
着手成春 着人先鞭
浊泾清渭 卓有成效
卓立鸡群 卓尔不群
拙口钝腮 捉贼捉赃
捉襟见肘 捉班做势
谆谆告诫 坠茵落溷
惴惴不安 椎髻布衣
追亡逐北 追根究底
追本穷源 追奔逐北
锥刀之末 锥处囊中
壮志未酬 壮志凌云
壮士解腕 撞头磕脑
庄严宝相 妆嫫费黛
装神弄鬼 装傻充愣
装怯作勇 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装聋作哑
装疯卖傻 馔玉炊金
转战千里 转危为安
转弯抹角 转祸为福
转嗔为喜 转悲为喜
转败为功 专欲难成
专心致志 专心一志
专横跋扈 抓耳挠腮
铸山煮海 铸剑为犁
铸成大错 筑室反耕
筑室道谋 祝哽祝噎
助纣为虐 助我张目
助天为虐 助人为乐
助桀为虐 助边输财
著作等身 著书立说
属毛离里 属垣有耳
属辞比事 褚小杯大
煮粥焚须 煮鹤焚琴
煮豆燃萁 拄笏看山
主文谲谏 主情造意
主客颠倒 竹头木屑
竹马之友 竹报平安
竹篮打水 竹苞松茂
逐日追风 逐鹿中原
逐臭之夫 烛照数计
侏儒一节 侏儒观戏
铢两悉称 铢两分寸
铢积寸累 蛛丝马迹 珠圆玉润 珠玉在侧
珠围翠绕 朱槃玉敦 珠联璧合 珠还合浦 珠光宝气 珠宫贝阙

希望能帮到你!

C. 庄子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释:

1、(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鹏程万里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东施效颦

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释:

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井底之蛙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解释:

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贻笑大方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望洋兴叹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踌躇满志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解释: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游刃有余

出处: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释: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捉襟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解释: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相濡以沫

出处: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解释:

相:互相。濡:沾湿,浸润。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栉风沐雨

出处: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解释: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窥天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释: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解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文过饰非

出处:

《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

解释: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白驹过隙

出处: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解释: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洋洋大观

出处: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释: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恬淡无味

出处:

《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解释: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枯木死灰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释: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莫逆之交

出处: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解释: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沉鱼落雁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释: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D. 找些文言文成语故事金钩桂饵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源于《庄子》有案可稽的成语,据粗略统计,有220多个,意义全同的取其一,得218个列下:
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
不近人情 不死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
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
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
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
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
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轮神马 枯木死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
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
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
色若死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死如生 视为畏途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无何有之乡 相呴相濡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死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
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
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
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
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
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
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
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推拍车完断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
尊古卑今 相濡以沫 以管窥天 以水救水 喜怒无常 初生之犊不怕虎 哀莫大于心死
夏虫不可浯冰 【上述成语均可从《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查得】一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
出处《孟子·尽心上》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
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
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
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

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

E. 如何在教室讲一个个性的同学们都喜欢听的成语故事或者歇后语故事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歧视黑人--不白之冤
打针不可分心——全神贯注
导游----引人入胜
衣冠冢--目中无人
上树垂钓----缘木求鱼
聊斋志异--鬼话连篇
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聚精会神
举重比赛--斤斤计较
齐呼口号--异口同声
1 最怪的人 三头六臂
2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3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气吞山河
4 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
5 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
6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7 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
8 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
9 最宝贵的话 金玉良言
10 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日
11 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
12 最贵的话 一语千金
13 最难的话 一言难尽
14 最快的话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15 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
16 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
17 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
18 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
19 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
20 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
21 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22 最重的头发
23 最高的地方
24 最大的家 四海为家
25 最爱学习的人 如饥似渴
26 最爱工作的人 废寝忘食
27 最长的时间 千秋万代
28 最长的棍子 一柱擎天
29 最成功的战斗 一网打尽
30 最惨的结局 一败涂地
31 最彻底的劳动 斩草除根
32 最大的满足 天遂人愿
33 最多的颜色 万紫千红
34 最费时的工程 百年树人
35 最繁忙的季节 多事之秋
36 最公开的事情 尽人皆知
37 最高明的医术 药到病除
38 最高超的技术 鬼斧神工
39 最高明的指挥 一呼百应
40 最好的记忆 过目成诵
41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1 最小的针 无孔不入
2 最大的地
3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4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5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 天壤之别
6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7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8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
9 最大的资源
10 最短的季节 一日三秋
11 最大的手术 脱胎换骨
12 最宽的视野
13 最大的冒险 孤注一掷
14 最大的树叶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15 最大的声响 惊天动地
16 最高的瀑布 一落千丈
17 最错的追求 南辕北辙
18 最远的地方 天涯海角
19 最大的进展 一步登天
20 最荒的地方 不毛之地
21 最险的时候 千钧一发
22 最快的流水
23 最大的本领 开天辟地
24 最反常的气候 晴天霹雳
25 最昂贵的稿费 一字千金
26 最小的邮筒 难以置信
27 最长的句子 文不加点
28 最大的被子 铺天盖地
29 最大的空间 无边无际
30 最大的影集 包罗万象
31 最大的幸运 九死一生
32 最好的生意 一本万利
33 最绝望的前途 山穷水尽
34 最远的分离 天壤之别
35 最繁忙的航空港 日理万机
36 最彻底的美容术 面目全非
37 最长的一天 度日如年
38 最好的司机 驾轻就熟
39 最好的药方 灵丹妙药
40 最好的箭术 一箭双雕
41 最公开的事情 尽人皆知

F. 小学生自编成语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愚公移山】
古时候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先写这些吧,你可以到这个网站上找,很多的
http://www.gushi51.com/chengyugushi/SZCY/index.html

G. 出自《庄子》寓言故事

《痀偻丈人承蜩》这个故事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读居楼)者承蜩(读条),犹掇(读多)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知朱);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读决朱居);吾执臂也,若槁(读稿)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楚国。有一次出门,到树林中。遇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竹竿涂胶贴捕蝉虫,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

孔子问他:“你的技巧很高超啊!有什么方法原理吗?”

驼背老人回答:“我有方法原理啊。五六月捕蝉季节,在竹竿上放两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毫厘之差;在竹竿上放三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十分之一;在竹竿上放五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了。虽然,我的身体,就像僵硬如树木;我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枝条;尽管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而我的知识,只有蝉的翅膀而己。但是,我也不反侧不安,不认为万物同蝉翅膀有什么不一样。那末,为什么会捕不到蝉呢!”

对他的学生说:“立志专一不分心,聚精会神,就能做到如像驼背老人所说的方法原理一样!”

是让我们要有立志专一不分心的精神~

H. 洋洋大观的成语故事

洋洋大观
yáng yáng dà guān
【解释】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版好的事物权众多丰盛。

【出处】《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于物、文章、问题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正音】观;不能读作“ɡuàn”。

【辨形】洋;不能写作“羊”。

【近义词】蔚为大观、洋洋洒洒、声势浩大

【反义词】微不足道

【辨析】~与“蔚为大观”都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但~偏重于“美好、众多”;“蔚为大观”偏重于“美好、盛大”。

【例句】在科技成果展示会上;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摆满了展厅。

I. 庄周的故事

1、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2、鸱得腐鼠

惠施在大梁做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大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

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3、材与非材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

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4、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5、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

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

(9)洋洋大观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1、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释:

(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今)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鹏程万里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3、东施效颦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释: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4、井底之蛙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解释: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没见过世面的人你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5、贻笑大方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6、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7、踌躇满志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8、游刃有余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释: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9、捉襟见肘

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解释: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10、相濡以沫

出处:《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解释:相:互相。濡:沾湿,浸润。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11、栉风沐雨

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解释: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12、以管窥天

出处:《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释: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3、栩栩如生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4、文过饰非

出处:《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

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5、白驹过隙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解释: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6、沉鱼落雁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7、洋洋大观

出处:《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释: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18、恬淡无味

出处:《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解释: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19、枯木死灰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20、莫逆之交

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解释: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J. 美好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操纵朝政大权,司徒王允与养女貂禅商议设计除专掉董卓属,王允先把貂禅许配给吕布,吕布很高兴,英雄配美女,两全其美。王允又将貂禅进贡给董卓,造成董卓与吕布的矛盾,吕布设计在宫中除掉董卓。
【注音】liǎng quán qí měi
【出处】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
【解释】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两方面都照顾到
【近义词】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反义词】玉石俱焚、两败俱伤
【押韵词】虽死无悔、色中饿鬼、花拳绣腿、王室如毁、泼冷水、剥肤锤髓、赋食行水、深沟固垒、黑眉乌嘴、心里有鬼、......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