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庄子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7 17:46:55

㈠ 庄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庄子的成语

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近义词: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反义词: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解释: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例子:
成语故事: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贻笑大方
拼音: yí xiào dà fāng 简拼: yxdf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自谦
解释: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㈡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故事

案剑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抱瓮灌园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初生之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缝衣浅带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妇姑勃溪 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膏火自煎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兼爱无私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哀莫大于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爱人利物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安常处顺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卤莽灭裂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落雁沉鱼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安室利处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安危相易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冰解冻释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不可偏废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不上不下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不知端倪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不知利害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不主故常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材大难用 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超轶绝尘 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尘垢秕糠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沉鱼落雁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瞠乎其后 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虫臂鼠肝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椿萱并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存而不论 丰: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大而无当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惑不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难临头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大同小异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大相径庭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大有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盗亦有道 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得心应手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得鱼忘筌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东施效颦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斗升之水 比喻微薄的资助。

独往独来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断鹤续凫 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废然而返 本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在形容失望回来。

凫胫鹤膝 指事物各有长短。

附赘悬疣 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肝胆楚越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浮生若梦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槁项黄馘 杭:枯干;项:颈项;馘:脸。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绠短汲深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姑妄听之 姑:暂且;妄:随便,胡乱。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鼓盆之戚 旧指死了妻子。

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含哺鼓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诡衔窃辔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欢呼雀跃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㈢ 出自《庄子》寓言故事

《痀偻丈人承蜩》这个故事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读居楼)者承蜩(读条),犹掇(读多)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知朱);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读决朱居);吾执臂也,若槁(读稿)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楚国。有一次出门,到树林中。遇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竹竿涂胶贴捕蝉虫,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

孔子问他:“你的技巧很高超啊!有什么方法原理吗?”

驼背老人回答:“我有方法原理啊。五六月捕蝉季节,在竹竿上放两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毫厘之差;在竹竿上放三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失败的次数仅有十分之一;在竹竿上放五个小丸子练手,直到它们不掉下来,那末,捕蝉就像在捡取东西一样了。虽然,我的身体,就像僵硬如树木;我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枝条;尽管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而我的知识,只有蝉的翅膀而己。但是,我也不反侧不安,不认为万物同蝉翅膀有什么不一样。那末,为什么会捕不到蝉呢!”

对他的学生说:“立志专一不分心,聚精会神,就能做到如像驼背老人所说的方法原理一样!”

是让我们要有立志专一不分心的精神~

㈣ 庄子 成语出自〈庄子〉的成语故事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㈤ 出自《庄子》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也行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专非常远大。
扶摇直上:形属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 处:《庄子·逍遥游》

每况愈下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大而无当
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成语出处 《庄子·逍遥游》

大相径庭
《庄子 逍遥游》。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㈥ 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㈦ 庄子的故事或成语

《庄子》里的成语故事有:朝三暮四、鹏程万里、东施效颦、井底之蛙、相濡以沫等。

一、朝三暮四

1、成语解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3、白话释义: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二、鹏程万里

1、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2、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白话释义: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三、东施效颦

1、成语解释: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话释义: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四、井底之蛙

1、成语解释: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2、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白话释义: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

1、成语解释: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3、白话释义: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㈧ 庄子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释:

1、(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鹏程万里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东施效颦

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释:

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井底之蛙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解释:

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贻笑大方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望洋兴叹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踌躇满志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解释: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游刃有余

出处: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释: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捉襟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解释: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相濡以沫

出处: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解释:

相:互相。濡:沾湿,浸润。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栉风沐雨

出处: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解释: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窥天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解释: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解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文过饰非

出处:

《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

解释: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白驹过隙

出处: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解释: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洋洋大观

出处: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解释: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恬淡无味

出处:

《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解释: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枯木死灰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解释: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莫逆之交

出处: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解释: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沉鱼落雁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解释: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㈨ 庄子 成语故事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专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属

也是成语“邯郸学步”出处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㈩ 成语故事《庄子》

翻译: 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回赵国的本答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故事大意: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当地有个土生土长的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相当优美,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
小伙子风尘仆仆来到赵国首都邯郸。果然,只见繁华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式十分优雅,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小伙子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行人模仿起来。
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小伙子想,一定是因为自已的恶习太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已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于是,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算尺寸。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倒反而把自已原来的走路样子也忘了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成语: 邯郸学步

含义: 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东西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