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①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100个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释义: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② 和“谷”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五谷丰登[ wǔ gǔ fēng dēng ]: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2.山鸣谷应 [shān míng gǔ yìng]:原意是版风吹草动之声在山谷里引起回响。权后多用以比喻相互默契配合,此呼应。
3.五谷丰熟[ wǔ gǔ fēng shú ] :指年成好,五谷都成熟了,粮食丰收。
4.山栖谷隐 [shān qī gǔ yǐn]: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5.五谷不分[ wǔ gǔ bù fēn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③ 与郑谷有关的成语
五谷丰登wǔgǔfēngdēng
[释义]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回(豆)泛指粮食作物答;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语出] 《六韬·龙韬》:“战胜于外;功立于内;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定。”
[辨形] 登;不能写作“灯”。
[近义] 年谷顺成
[反义] 颗粒无收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于农业生产方面。一般作谓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④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 )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
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81、东施效颦(东施)82、老骥伏枥(曹操)
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
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
87、拔山盖世(项羽)88、侧目而视(苏秦)
89、庖丁解牛 (庖丁)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
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
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
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99、路人皆知(司马昭)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⑤ 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能正确地填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吗?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 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
82、老骥伏枥(曹操)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
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87、拔山盖世(项羽)
88、侧目而视(苏秦)89、庖丁解牛 (庖丁)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 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
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99、路人皆知(司马昭)
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⑥ 和郑谷相关的成语
五谷丰登wǔgǔfēngdēng
[释义]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回豆)泛指粮食作物答;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语出]
《六韬·龙韬》:“战胜于外;功立于内;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定。”
[辨形]
登;不能写作“灯”。
[近义]
年谷顺成
[反义]
颗粒无收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于农业生产方面。一般作谓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⑦ 与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
怒发冲冠—蔺相如
3.暗渡陈仓—刘 邦
4.手不释卷—曹操
5.孺子可教—张良
6.一饭千金—韩版信
7.嗟来权之食—韩信
8.纸上谈兵—赵括
9.背水一战—韩信
10.赤膊上阵--许褚
11.韦编三绝—孔子
12.破釜沉舟--项羽
13.宝刀未老—廉颇
14.旁若无人—荆轲
15.墨守成规—墨子
16.狡兔三窟—孟尝君、冯谖
17.病入膏肓--晋景公
18.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19.鸡犬升天—刘安
20.乐不思蜀—刘禅
21.投笔从戎 –班超
22.洛阳纸贵—左思
23.三令五申--孙武
24.大义灭亲—石碏
25.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
26.望梅止渴—曹操
27.东山再起—谢安
28.偃旗息鼓—赵云
29.入木三分—王羲之
30.闻鸡起舞—祖逖
31.风声鹤唳—苻坚
32.梦笔生花—李白
33.口蜜腹剑—李林甫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泰山北斗--韩愈
36.司空见惯—李绅\刘禹锡
37.黄袍加身—赵匡胤
38.程门立雪--杨时、游酢
⑧ 10个有关古典故事的成语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⑨ “言语”有关的成语都有哪些
三言两语:简短的话。
千言万语:很多的话。
花言巧语:虚伪而动听的话。
甜言蜜语:为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十分动听的话。
风言风语:背后制造,散布的污蔑,诽谤之类的话。
污言秽语:粗鲁,肮脏的话。
流言蜚语:背后散布的难听的话。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话。
轻言细语:说话的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⑩ 下面的成语与历史上哪些人物有关
1、篝火狐鸣(陈胜 吴广)
2、高山流水(伯牙 钟子期)
3、指鹿为马(赵高)
4、鸡鸣狗盗(孟尝君)
5、凿壁偷光(匡衡)
6、图穷匕见(荆轲)
7、负荆请罪(廉颇)
8、破釜沉舟(项羽)
9、请君入瓮(来俊臣 周兴)
10、江朗才尽 (江淹)
望梅止渴——曹操
世外桃源——陶渊明
围魏救赵——孙膑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历史人物和成语有哪些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