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培訓和專業培訓
一、上課方式不同。
健身房學習舞蹈是辦卡的,辦一次多少錢,你就去上課,無論你去不去上課都是這么多錢了,只是教你一兩個成品舞蹈,不管你學得有多精,只需學過就算了。
專業舞蹈培訓學習的是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成品舞蹈,是學好為止,學員沒上哪些課都要補上。學好為止,能帶會員上課為止。
二、學習內容不同。
健身房學習不只是課程,是人生,是社交,是社會經驗,改變自我,挑戰自我。從零基礎開始培訓。學會為止。包就業。開設的課程應有盡有。
專業舞蹈培訓課程有:
經典操課類:有氧操、踏板操、舞蹈踏板、動感單車、有氧戰斗、健身球操、腰腹塑形、杠鈴操
時尚舞蹈類:爵士舞、肚皮舞、街舞、拉丁舞、現代舞
健身舞蹈類:有氧舞蹈、綜合舞蹈、有氧拉丁、南美風情
身心平衡類:瑜伽、普拉提、身心平衡
專業私教類:運動醫學、運動心理、運動營養、運動解剖、器械使用、
體適能基礎、器械保護、器械指導、運動處方、私教銷售
運營管理類:健身中心的部門劃分與職責、員工手冊、運營手冊、員工績效考核與管理
三、學習目標不同。
健身房舞蹈是為了減肥,塑型。舞蹈培訓機構是學跳舞的地方,相對比較專業。
(1)基礎培訓和專業培訓擴展閱讀:
學習跳舞的禁忌事項:
舞蹈學習切忌懶惰
學習舞蹈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備,無論是舞蹈動作的難度與要求的規范程度,都會超出想像。劈叉、下腰、壓胯等等,是對身體的折磨,也是對身體的鍛煉,要想學好舞蹈,除了不怕辛苦努力堅持,做到熟能生巧,別無其他更好的辦法。這也是一個磨練意志的過程,辛苦、枯燥的舞蹈基本功訓練,需要足夠的意志才能堅持。
舞蹈學習切忌要求不嚴格
舞蹈之美與每個精確、規范與完美的舞蹈動作是分不開的,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對舞蹈動作的規范程度要求不高,總是一副「差不多就行」的態度,那麼一天、一個月、一年的「差不多」之後,舞蹈動作將差很多。如果連最起碼的舞蹈動作都做不到標准、規范,舞蹈過程中漏洞百出,這樣的舞蹈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
如果想在舞蹈方面有長足的發展,這種態度是絕對要不得,即使僅僅是想通過跳舞來達到健身的目的,不夠規范的舞蹈動作其健身功效將大打折扣,而錯誤的舞蹈動作還往往容易導致身體受傷,後悔莫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舞蹈
② 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的區別有哪些
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的區別主要有:
(1)目的不同。職業教育以直接培養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目的,其目標是使受培訓者成為一定勞動領域的專門人才,以滿足現代社會職業和勞動力供求雙方的需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而普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礎文化水平為目標的,具有
基礎性和普及性。
(2)對象不同。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人力資源開發活動,它的教育和培訓對象是社會勞動者,其中包括失業的勞動者、在職的勞動者、企業富餘人員和其他求職者;而普通教育一般是以處於學齡期的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
(3)性質不同。職業教育是特需教育,突出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教育內容上更側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而普通教育是常規教育,突出基礎知識和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則比較注重基礎性和系統性。
(4)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同。職業教育是特需教育,注重教育和時間相結合,一般可以根據勞動者自身的要求和條件,採取比較靈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和訓練;而普通教育則採取比較固定的常規教育,一般是全日制教育。
③ 技術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有哪些
如果你是電影迷,你一定看了今年奧斯卡熱門電影《模仿游戲》,這個以英國著名科學家阿蘭·圖靈為主線的傳記電影,展現出圖靈如何設計一套模仿人類思考機器,從而破解納粹德國密碼的歷程。
如果你是一個科學迷,你一定看到霍金、馬斯克對於正在興起的一股熱潮的恐懼,馬斯克甚至斷言:「我們需要萬分警惕人工智慧,它們比核武器更加危險!」
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迷,過去一年你會被互聯網公司各種新奇的名詞「洗腦」,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
如果你是個新聞迷,最近一定關注到兩會上,以政協委員、網路創始人李彥宏提出的「中國大腦」計劃,一時間引發媒體熱議。
這一切的一切,都歸於一個詞:人工智慧。過去一年,人工智慧毫無懸念地成為整個互聯網的熱詞,其影響力無遠弗屆。但和業界熱議的大數據、雲計算一樣,人工智慧並非什麼新鮮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MIT的約翰·麥肯錫教授就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指的是一種製造智能機器的科學和工程。隨後的人工智慧發展起起伏伏。在80年代經歷了一股大熱之後陷入沉默,而在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的21世紀,為什麼這個概念又重新興起呢?
三大技術趨勢讓人工智慧不再遙遠
互聯網革命帶來的不僅是讓全世界緊密聯系起來,形成麥克盧漢預言中的「地球村」,更使得之前無法想像的技術成為現實。如果要讓程序像人一樣智能地理解某個口語單詞,就必須能夠聽清(不同音節)彼此之間的所有音素;而程序識別出某幅圖片的關鍵技術,則是需要看到其周圍像素環境內的所有像素。近幾年來GPU技術逐漸成熟,GPU是一種滿足可視游戲中高密度的視覺以及並行需求的晶元,如今已是網路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在2009年就使用GPU建立並行神經網路,以此來實現諸如識別圖片的目標。
互聯網時代海量的數據為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大量樣本,這些海量數據有助於讓機器更全面的識別與學習。在機器學習上,新一代演算法如深度學習脫穎而出,與之前的機器學習模式不同,深度學習通過組合低層特徵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層特徵。
舉個例子來說,以識別圖片上的人臉為例,機器首先從一張臉的邊緣入手,由小到大,再將各個要素組合,最後通過這些要素的比對得出結論,這個過程與人類大腦識別人臉的過程類似。目前從國內情況來看,網路在深度學習領域有著不小的競爭優勢,特別在吳恩達加入之後,網路深度學習的研究也逐步延伸到整個網路產品體系,估計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彥宏才有底氣在兩會中提出「中國大腦」的提案建議吧。
正是在這三大技術趨勢的相互作用下,人工智慧技術在過去幾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CBInsight研究員整理的數據顯示,2010年只有兩家人工智慧公司成立,而2014年則大幅增加到16家。更重要的是,歐美政府以及互聯網巨頭都在緊鑼密鼓的上線人工智慧項目,比如歐盟的人腦計劃,就是建立一套基於神經科學的全新的、革命性的信息通信技術;谷歌、IBM先後收購和研發出新一代智能機器人與智能晶元;美國國防部的高級技術研究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DARPA正在推動人機交互的新項目CwC,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與機器之間更好地通信。這些國家或企業為何對人工智慧如此鍾情呢?
人工智慧的想像力到底有多少?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人工智慧現在的研究領域:
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識別)
計算機視覺
語音識別
這三大基礎研究會極大地改變現有產業的發展模式,以製造業為例,隨著自然語言識別與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變得更加簡單,在此基礎上,工業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普通工人的口令。而在那些工藝要求嚴格的儀器製造環節,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精確完成任務。
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潛力也和目前業界廣泛討論「工業4.0」不謀而合。「工業4.0」強調了智慧工廠與智慧機器人的重要,這背後都需要一套更加智能的系統來支撐,人工智慧毫無疑問將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如果說上述情景還停留在工廠,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則讓人工智慧技術走入尋常人家。讓汽車做到無人駕駛,首先需要讓汽車認識「路」,在此基礎上在識別路上的各種物體——前後左右的車、路上的行人、路障等等,這必須依靠計算機視覺技術給汽車調配好「視力」。其次,語音識別和人機交互可以幫助汽車更好地懂得駕駛人的想法,做到安全駕駛和文明駕駛。
很多害怕人工智慧的人都反反復復重申一個觀點:人工智慧就是要讓人類失業,從體力和智力上戰勝人類。這當然沒錯,還是以製造業為例,隨著智能機器的普及,工廠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少,但工廠的效益卻大幅提升。而大量工廠生產模式的改變則整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這也是德國以國家的名義啟動「工業4.0」與推動歐盟「大腦計劃」的初衷。同樣道理,美國政府也通過Depra與NASA,將大量資金注入到圍繞人工智慧研究的企業或項目里,為何人工智慧的研究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呢?
沒有國家力量的推動,人工智慧項目或恐難成功
人類的進步一直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力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能真正推動技術發展的不在僅僅是個體、公司,而成為一種國家的使命和責任。這是因為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復雜,個體、公司的力量已經無法完全承擔。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幾乎就是瓦特一己之力改進了蒸汽機;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與電力相關的幾家公司所推動;但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美國二戰期間「曼哈頓計劃」的遺產——從貝爾實驗室到各種軍工企業,成為戰後帶領美國成為全球技術領先者的核心力量。
在2013年的一次TED演講中,來自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學和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的MarianaMazzucato教授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觀點:在經濟市場中,最能引領創新潮流的角色是國家!
MarianaMazzucato的論據源於她對手上一部iPhone的研究,她發現:
【「iPhone中這些十分巧妙、革新性部分全由政府資助,也就是說,移動互聯網由美國國防部DARPA資助;GPS由軍方Navstar(導航之星)計劃資助;甚至Siri,事實上由DARPA資助;觸控屏幕由兩個國家部門-CIA(中情局)和NSF(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德拉瓦大學兩位公立大學研究員。」】
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更需要國家層面的參與,這不僅因為人工智慧研究的耗費驚人,比如歐盟的「人腦計劃」,歐盟委員會將在未來十年內拿出10億美元支撐其研究,上文提到的IBM智能晶元TrueNorth得到美國國防部高達5000萬美元的支持。如此的研究經費早已超出普通人甚至企業的承受范圍,只有從國家戰略層面的資金支持,才能保證研究的持續發展。
其次,人工智慧是一項搶占未來競爭高地的基礎性技術。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並非製造業強國,近幾年來,我國製造業面臨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的轉型迫在眉睫。也正如前文所言,人工智慧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製造業的生產模式,從而能夠讓中國製造業快速實現產業轉型,在這個層面,中國需要和傳統製造業強國,諸如日本和德國開展競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啟動一項國家層面的人工智慧項目也是我國政府創新模式的新嘗試。我國經歷過較長時期的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也長期「霸佔」創新什麼如何創新的發言權。但隨著政府職責的變化,政府也開始將部分創新項目放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但由於高校、科研機構缺乏必要的市場敏感度,其創新產品往往無法真正推向市場。而中國的人工智慧項目,則是國家、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三重發力:國家負責政策引道與資金支持,高校推動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企業則結合市場和國家需求,將基礎研究產品化,並利用不同產業和行業需求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和調整。
④ 企業員工基礎培訓應該培訓哪些內容
企業介紹
企業文化
企業理念
產品相關
素質培訓
業務范圍
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設計
摘要:
本文從分析員工入職培訓的定義入手,闡述了新員工入職培訓工作的發展和現狀。分析研究了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的設計要求,指出入職培訓方案是以培訓需求分析為基礎,根據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培訓目標是培訓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培訓資源、培訓對象(新員工)、培訓日期與時間、培訓方法、培訓場所與設備、培訓紀律這些入職培訓方案的組成要素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系統。一個系統的培訓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實現培訓目標,還得經過培訓效果評估,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修改、完善。
關鍵詞:
企業、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人、財物、信息是企業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後者是靠人去管理、實施,所以人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目的就是使企業的新鮮血液得到充分運用,發揮最大的效益。筆者根據十年來參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體會,對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方案的設計提一孔之見,以求教於人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專家、學者和諸位同仁。
一、新員工入職培訓的定義
企業招聘錄用的新員工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完成規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也缺乏在企業新集體中同心協力的工作態度。因此,企業為使他們盡快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具備的素質,必須對他們進行入職培訓。
同時,企業是在一個不斷變動的經濟技術環境中生存與發展,企業員工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就必須與這種不斷變動的外部環境相適應,使知識不斷更新,技能素質不斷提高。
所以,企業員工培訓是針對兩種人,一種是新錄員工,另一種是現有職工。於是乎,歐美有人給「培訓」下的定義是「培訓是指給新雇員或現有雇員傳授其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過程。」⑴以此類推,入職培訓的定義就應該是「入職培訓是指給新雇員傳授其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過程。」筆者冒昧地認為,這個定義似乎不夠完整。
培訓作為科研課題始於上世紀初。百年來,「培訓」這個概念,人們經常使用。但究竟何為培訓,卻各抒己見,至今沒有定論。而入職培訓呢?不僅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連叫法都不統一。有叫「入職培訓」⑵,也有叫「崗前培訓」⑶,還有叫「職前培訓」、「第一職業培訓」或「新員工培訓」、「新進員工培訓」。有的把企業新錄用的員工和企業內部調動的員工在進入崗位前接受的培訓統稱為「上崗前培訓」。而有的企業則把內部調動的員工在進入崗位前接受的培訓稱為「崗前培訓」,企業新錄用員工接受的培訓才稱為「新員工培訓」。而有的則認為「崗前培訓」和「新員工培訓」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員工上崗前培訓,如此等等,各地各企業對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稱謂不一,下的定義也各有特色,但培訓的內容都是:通過各種教導或體驗的方式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改進新員工的行為方式,以達到期望的標准。
企業與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企業員工在企業外面的言行代表著本企業全體,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因此,企業應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採取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在內的多種方法,讓新員工樹立企業的自豪感,產生企業的向心力,教導新員工自覺地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利益。
可見,入職培訓的完整定義應該是:企業對新錄用的員工,在進入職位之前進行的企業概況和員工須知的教育,以培養新員工應具備的素質、掌握必要的知識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二、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發展與現狀
新員工入職培訓工作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近百年漫長的歷程。它作為員工培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培訓理論的發展而發展,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片面到全面,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最初,由於企業規模較小,生產技術簡單,主要是以手工勞動為主,新員工培訓還不被人們所認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人泰羅和吉爾布雷斯等最先強調培訓的意義,主張以規范性操作來取代過去工人的經驗性操作,推行標准操作法並按照這種標准方法來培訓工人。從此,始了新員工的技能培訓。
20世紀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梅奧發現:人是「社會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經濟人」轉換為「社會人」的角色),不能單靠支付工資來調動積極性。因此,員工的士氣、工作滿足感、能夠被賞識同樣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這個發現為新員工入職培訓增添了重要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培訓成為一門職業,有人專門從事新員工入職培訓。在加強對新員工知識、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要視對新員工素質的培訓。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5個層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歸屬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實現。這5種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才去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個理論使新員工入職培訓的內容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紀50年代,赫茲伯格把影響人的行為的各種因素分為「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兩類。激勵因素與本身工作性質相關,如成就感、責任感等,是使人能產生滿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與工作的外在條件相關,如企業的管理、工資等,是能防止產生不滿意的因素。要調動員工積極性,必須使員工兩個因素都滿足。這個理論給新員工入職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紀50年代後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設的X理論、Y理論。X理論假定一般人都很討厭工作,對這些人要勸說、監督、懲罰,必要時也可給予獎勵。Y理論則認為人本身並不討厭工作,關鍵在於要為員工創造條件,使他樂於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這個理論使新員工入職培訓與員工上崗後的其它培訓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20世紀60年代以來,培訓理論開始研究管理者的領導作風與員工工作之間的關系。這一時期的培訓理論更加系統化,入職培訓的對象也從一般工人擴展到管理人員。對新員工入職培訓,特別是對管理人員的入職培訓提出了新的目標。
至此,國外的培訓理論已淅趨完善,而國內的培訓實務與培訓理論研究還處於不成熟階段。進入21世紀後,我國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尤其對員工的培訓日漸重視。
三、如何設計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
(一)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設計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的首要環節。它由培訓管理人員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鑒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培訓以及培訓的內容。它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計劃的前提,也是培訓評估的基礎。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訓需求,才能設計合理的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培訓需求可從企業、工作、個人三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進行企業分析。先確定企業的培訓需求,以保證培訓方案符合企業的總體目標和戰略要求。大凡企業組織新員工入職培訓,就是要把新員工因知識、技能不足,不了解企業的概況、歷史、現狀、遠景規劃而造成的盲目性所產生的機會成本的浪費,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業不組織新員工入職培訓,新員工要花費比培訓多得多的時間掌握這些知識。新員工進入企業,面對一個新環境,不了解企業情況,不了解職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屬,不免感到緊張不安。為了使新員工消除緊張情緒,迅速適應環境,必須進行入職培訓。
其次,進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員工達到理想的工作績效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著,進行個人分析。個人分析是將員工現有的水平與未來工作崗位對員工技能、態度的要求進行比照,研究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進行哪方面的培訓來提高能力,達到員工的職務與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訓不是萬能的,只有當新員工存在的問題是通過培訓能夠解決的時,則進行培訓。
(二)培訓方案各組成要素分析
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是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資源,培訓對象、培訓日期與時間、培訓方法、培訓場所與設備、培訓紀律的有機結合,具體分析如下:
1. 培訓目標。培訓目標應設置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培訓總目標是宏觀上的、較抽象的,它需要不斷分層次細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員工入職培訓就是要把因新員工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差距所產生的機會成本的浪費控制在最小階段,這就是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的總目標。
培訓的具體目標是:
讓新員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歡迎,體會到歸屬感,以鼓舞士氣;
讓新員工消除初進企業時的緊張焦慮情緒,很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以便減少錯誤、節省時間;
展現清晰的職位分析及、企業對個人的期望。告訴他,他的職位是干什麼的,你希望他做到什麼;
培訓新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尋求幫助的方法,提供討論的平台,幫助他更快地勝任本職工作;
幫助新員工建立與同事和團隊的和諧關系,減少員工的抱怨;
讓員工了解企業的歷史、現狀,讓他融入企業文化。不管他什麼背景、歷史、來自什麼樣的公司,用強化的方式讓他很快適應公司的組織文化,大家用同一個聲音說話。
總之,培訓目標是培訓方案實施的導航燈。有了明確的總體目標和各層次的具體目標,培訓的組織者和接受培訓的新員工才能少走彎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訓內容。一般來說,新員工入職培訓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知識培訓,是入職培訓的第一層次。知識培訓有利於理解概念,增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新員工只要聽一次講座或看一本書,就可能獲得相應知識,簡單易行,但學後容易忘記。如果培訓僅停留在這一層次上,效果是難以保證的。
技能培訓,是入職培訓的第二個層次,錄用新員工不可避免地要走這一步。因為抽象的書本知識不可能立即適應具體的操作。即使新員工進入企業時就已擁有了優異的工作技能,他們也必須通過培訓了解本企業運作中的一些差別。很少有員工剛進入企業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於新錄用的會計師、工程師、經濟師、醫師、護士等專業人員也毫無例外應當參加新員工入職培訓。他們雖然已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都只限於自己的專業,而與其他專業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對本企業更不甚了解。應當通過培訓,讓他們了解企業的情況,了解本企業他人的工作,促進各類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使他們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共同合作。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培訓更新專業知識,及時了解各自領域的最新知識及在本企業的應用,使之與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相適應。
素質培訓,這是入職培訓的最高層次。素質高的員工有正確的價值觀,有良好的思維習慣,有較高的目標。他可能暫時缺乏知識和技能,而素質低的員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幫倒忙。如果因為招聘把關不嚴,錄用了素質低的員工,經培訓不改的,應及時清退,否則,飴害企業。
入職培訓實踐中,究竟如何選擇培訓內容,應從實際出發。如果錄用的員工是管理人員,應傾向於知識和素質培訓。如果錄用人員是一般員工,則傾向於知識和技能培訓。
新員工入職培訓必不可少的內容有:
²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環境;
² 企業的標志及由來;
² 企業的發展歷史和階段性的英雄人物;
² 企業重要標志及有重要意義的紀念品的解說;
² 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² 企業的品牌地位和市場佔有率;
² 企業的組織結構及主要領導;
² 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理念;
² 企業的戰略和企業的發展前景;
² 科學規范的職位說明書;
² 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文件;
² 團隊的協作和團隊的建設;
² 業務知識與技能、業務流程。
3. 培訓資源。培訓資源(又稱培訓指導者)可分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包括企業的領導、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利用內部資源,可使新員工和培訓組織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資源是指專業培訓人員、學校、公開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對於新員工入職培訓來說,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各有優缺點,但比較之下,還是首推內部培訓資源,只有在企業業務確實繁忙,分不開人手或企業內部確實缺乏適當人選時,才選擇外部培訓資源。當然,如果能把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結合起來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當今有膽識的企業家都在大力發掘內部培訓資源。如摩托羅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羅拉大學,每個新員工都要在這所企業大學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職培訓。西門子公司成立了韋爾納.馮.西門子學院,每年大約有占員工總數5%的新員工在西門子學院接受培訓。
4. 培訓日期。培訓日期選擇的原則是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培訓。設計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時就必須把入職培訓安排在企業挑選、測試、錄用員工程序履行完畢,新員工正式加盟本企業之時進行。這時候的新員工都需要通過培訓熟悉企業的工作程序和行為准則,不失時機的安排培訓是最恰當不過的事。
有的企業違背了這一原則,把培訓計劃訂在淡季,以防影響生產,卻不知正因為未及時培訓,卻造成了大量次品、廢品或其它事故。此為下策。
有的企業將新員工入職培訓在不同時間內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員工在試用期都先後將得到一次新員工培訓的機會,具體日期由人力資源部通知。此為中策。
還有的企業在新員工報到後即統一利用集中的時間培訓,培訓後再開始工作,此為下策。
5. 培訓方法。培訓方法的新異,是培訓效果的催化劑。培訓的方法有多種,如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討論法、視聽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種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要依據企業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選擇採用。
目前,外國企業大多採用案例培訓,中國的人才培訓公司採用最多的是講座式。將講授法與案例法結合起來,靈活地運用於新員工入職培訓,生動活潑,再輔之以實地參觀,是頗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訓場所及設備。培訓內容的具體性要求、信息傳授的具體性,培訓內容及培訓方法決定了如何選擇培訓場所與設備。
新員工入職培訓的場所有教室、會議室、工作現場等。在講授企業概況等共同知識時,課堂可以在教室、會議室。每天上課地點不宜單一,可通過變化培訓環境,讓新員工多了解企業的一些設施如階梯教室、多功能會議室等,從多方面接觸企業。而且,培訓地點的變換,有助於吸引新員工的注意力、緩解培訓疲勞。
若介紹各部門的業務技能,則決定了最適宜的場所是工作現場。為營造一種良好的培訓環境,可組織新員工實地參觀各部門的工作現場,充分利用企業的硬體,在新員工面前展示一種正規的有檔次的第一印象。
新員工入職培訓的設備包括教材、筆記本、筆、模型、投影儀、電視、錄相等。在企業財力、物力所允許的情況下,培訓設備要與時俱進,盡可能多樣化、靈活化。這有助於建立企業人性化的形象,增進新員工與企業的情感鏈接。如企業概況與規章制度,文字材料和專人講解已達到介紹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體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為他們所花費的精力,感覺到人性化的關懷,更可側重引導新員工對企業和新環境的積極情感。
7. 培訓紀律。紀律是搞好培訓的保證。在設計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時,應該制定相應的培訓紀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機結合就是一個系統的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培訓方案出來了,方案的設計工作並沒有結束。方案中實現培訓目標是根本目的。培訓方案是否設計得合理有效,培訓目標能否實現,還得經過評估。
(三)培訓方案的評估與完善
培訓效果如何、培訓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員工培訓工作中尚未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科學的培訓評估對於企業了解投資的效果、界定培訓對組織的貢獻、證明員工培訓所做出的成績非常重要。
培訓效果的評估,是指企業在組織培訓之後,採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訓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來。良好的培訓評估體系是在工作分析、崗位說明、績效標准和管理以及培訓要素之間的流程管理,這種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過培訓不斷提高業績,並在提高業績的基礎上,逐漸提高績效標准,進而使企業培訓進入良性循環,真正服務於企業的經營戰略。
對於培訓評估標準的研究,國內外應用得最為廣泛得是最早由美國學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訓效果四級評價模型,該評估模型將培訓的效果分為四個層次:
1.反應層,即學員反應,在員工培訓結束時,通過調查了解員工培訓後總體的反應和感受。
2.學習層,即學習的效果,確定受訓人員對原理、技能、態度等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為層,即行為改變,確定受訓人員培訓後在實際工作中行為的變化,以判斷所學知識、技能對實際工作的影響。
4.結果層,即產生的效果,可以通過一些指標來衡量,如事故率、生產率、員工流動率、質量、員工士氣以及企業對客戶的服務等。
隨著我國企業對培訓效果評估的日益重視,Kirkpatrick培訓四級評估模型已成為我國企業培訓效果評估的主要標准,但在相當多的企業,培訓效果評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層次,而缺乏深層次(第三、四層次)的評估。
培訓評估報告。培訓評估最後要提出培訓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培訓項目概況,包括項目投入、時間、參加人員及主要內容等;二是受訓員工的培訓結果,包括合格人數,不合格人員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還應提出不合格者處置建議,對不合格員工應進行再培訓,如果仍不合格者,應實施轉崗或是解聘;三是培訓項目的評估結果及處置:效果好的項目可保留,沒有效果的項目應取消,對於有缺陷的項目要進行改進,對於某些部分不夠有效的項目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對於某些領域欠缺的項目可以新增。
跟蹤反饋。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造成培訓評估與實際工作脫節。培訓評估報告應傳遞到如下人員:一是受訓員工,使他們了解培訓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二是受訓員工的直接領導;三是培訓主管,他們負責著培訓項目的管理,並擁有員工人事聘用建議權;四是組織管理層,他們可以決定培訓項目的未來。
綜上所述,本文從分析新員工入職培訓的定義入手,闡述了入職培訓的發展過程和現狀,以及新員工入職培訓方案的設計要求。在本文結尾時,筆者認為還有必要強調的是,方案形成以後要,要努力付諸實踐,只有不斷的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培訓效果。
⑤ 崗位培訓和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有什麼區別嗎
崗位培訓就是抄根據崗位要求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而為在崗員工安排的培訓活動。其目的是提高在崗員工的業務知識,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
1、 針對性、實用性強,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
2、 培訓環境與工作環境一致,使員工進入角色;
3、 就地取材,便於操作,
4、 培訓對象已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技能,因此員工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和體會。
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是提高和發展吧。包括崗位培訓,崗位不同稱謂不同,後者技術含量成分高些。
⑥ 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 (1)基本素質培訓包括文化知識、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公共關系與社會知識、生產知識與技能。這種培訓主要是培養熟練工,培訓的內容以基本素質培訓為主,並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及職業要求進行培訓;(2)職業知識培訓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指導、勞動安全與保護知識、社會保險知識等。使求職者了解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以及俱選擇職業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求職技巧、開業程序與相關政策;了解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有關政策和知識;掌握社會保險方面和知識和政策;(3)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學員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好基礎;(4)社會實踐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加學習和勤工儉學等。
⑦ 企業管理人員的一般培訓應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培訓主要分成兩部分:基礎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
基礎培訓是指企業文內化、員工守則容等方面;專業技術培訓是指員工從事的相關工作崗位專業技術技能方面。
首先要確定各位主管、組長、班長的崗位責任,明確各自管理工作范圍,也就是什麼該做的,什麼不該做的;然後從基礎培訓開始,使他們充分了解企業的文化和經營理念,以及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培訓培養他們的管理素質和水平。
可以約請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來介紹和座談。
接著針對性的進行專業技術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技能方面的能力,可以請技術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和專家來授課和講解。
最後,培訓結束時進行相關考核,以強化培訓內容的消化,並記錄在案,建立培訓檔案,作為晉升和獎勵的依據。
⑧ 公司職前培訓與專業技術培訓的區別
①、職前培訓
就是在「入職」之前的培訓,簡稱TBC(Training Before Career)。職前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即將面對第一份工作的大學生,入職3年以內的初級白領,以及將面臨陌生行業、公司、崗位的員工。目的是使他們接受較全面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訓,成為同勞動力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有知識、有技能的勞動者。
職培內容:
職前培訓-內容
職前培訓的內容依對象不同而不同。 學生職前培訓包含的內容比較基礎,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般參照寶潔、麥肯錫、松下等知名外企的招聘要求確定培訓內容。比如自我認知、個人禮儀、社交禮儀、職場溝通、有效執行、菠菜原則、公文寫作、主動性、責任心、團隊協作、時間管理、目標制定,客戶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人脈開發、銷售基礎等。 企業新員工培訓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教育,另一部分是行為培訓。 1、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講解企業歷史,規章制度,企業文化,與本企業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觀念等。通過基礎教育,使新員工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培訓也就達到了目的。 2、行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熟悉工作流程、講解企業現狀和企業發展目標、學習工作手冊等。以此培訓員工對企業歸屬感,幫助員工適應新的環境,融入企業文化。有些企業把此項內容看得過於簡單,往往只分發一些手冊或帶新員工在企業中走馬觀花的走一圈。這樣的培訓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的。 一個新員工從一種環境到另一種環境中,往往會受到各方面的沖擊,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學識和經驗與工作的不適、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等,會感到較大的壓力。這導致員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不利於企業的經營,又不利於員工的自身發展。因此,職前培訓不可忽視。職前培訓的時間一般可為一周左右,但各企業的情況不同,可自行安排,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②、職業技能培訓:
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准進行的規范性培訓。國家規定一些職位必須經過職業培訓,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後方可上崗. 企業沙盤模擬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熱門「沙盤模擬訓練」源自軍事上高級將領作戰前的沙盤模擬推演。它跨越了實兵檢驗的巨大成本障礙和時空限制,因而得到廣泛運用。美國MBA教育首先把它引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模擬培訓中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國內著名的大學如清華,北大,人大,浙大等都先後在EMBA教學和企業培訓中開展此類模擬訓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針對成年人對事物的認知特點,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以強調企業戰略目標制定為前提,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為宗旨,以加速企業管理流程優化和團隊融合為目的,設計出了這套沙盤模擬訓練系統,幫助學員通過實際業務親身模擬體驗的方式通曉企業戰略的制定,領悟經營管理之道,明白團隊配合的重要,了解業務銜接的問題所在。通過在多家不同行業大型集團客戶中的應用,得到高度評價。
通過職業技能的培訓,被培訓者基本掌握某個領域或行業內的完成特定工作的技能和工作方法。通過相關技能考試和考核,成績合格者,頒發國家勞動相關部門承認的證書,全國通用,終身有效。
這就是【職前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的區別;希望對您有用。
【七油麥企劃團隊為您服務】
⑨ 職業技能培訓都有哪些方面
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
(1)基本素質培訓包括文化知識、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公共關系與社會知識、生產知識與技能。這種培訓主要是培養熟練工,培訓的內容以基本素質培訓為主,並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及職業要求進行培訓;
(2)職業知識培訓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指導、勞動安全與保護知識、社會保險知識等。使求職者了解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以及個人選擇職業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求職技巧、開業程序與相關政策;了解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有關政策和知識;掌握社會保險方面的知識和政策;
(3)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學員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好基礎;
(4)社會實踐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觀學習和勤工儉學等。
(9)基礎培訓和專業培訓擴展閱讀:
職業培訓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培訓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均根據職業技能標准、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確定。經過職業培訓的畢(結)業生可上崗作業。
(2)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培訓形式上可採取聯合辦學、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在培訓期限上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可以脫產也可以半脫產;在培養對象上依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在教學形式上不受某種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3)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學要緊緊圍繞生產實際進行,另一方面要貫徹勤工儉學、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原則,通過教學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既培養了人才,又創造了物質財富,獲得社會、經濟的雙重效益。
(4)培訓方法上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技能操作訓練。
參考資料:網路-職業培訓
⑩ 企業對員工培訓內容包括基礎培訓還有哪些
除了基礎職業道德培訓還包括專業培訓,包括專業業務知識培訓,涉及到保密知識的還應進行保密意識、知識的培訓。若是服務類的應該進行服務規范、語言規范、以及社交禮儀等方面培訓。當然除了培訓還應有相應的培訓考核,培訓信息的反饋等等。其實職業道德培訓不是光講課就可以了,要在隨時隨地隨人隨事的教育啟發。這就是人事管理的藝術了。因此,培訓是無形式約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