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已的專業成功的人
Ⅰ 靠自己成功的事例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 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就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換來的成功啊
Ⅱ 靠自己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歐陽修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富蘭克林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婦,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
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諾貝爾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
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瓦特
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四處漏氣,無法開動,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
Ⅲ 有哪些名人靠自己取得成功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富蘭克林的精神食糧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婦,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四處漏氣,無法開動,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
Ⅳ 舉幾個古今中外的名人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例子。
26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質疑人類關於時間的原始觀念,從而打開了通向微觀世界的新物理之門。 1905年通常稱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奇跡年」。在那一年,愛因斯坦引發了人類關於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時間、空間、能量、光和物質)的三大革命。一個26歲、默默無聞的專利局職員如何能引起如此深遠的觀念變革,因而打開了通往現代科技時代之門?當然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我們也許可以分析他成為這一歷史性人物的一些必要因素。 首先,愛因斯坦極其幸運:他出生於合適的時代,當物理學界面臨著重重危機時,他的創造力正處於巔峰。換句話說,他有機會改寫物理學的進程,這也許是自從牛頓時代以來獨一無二的機遇。這種機遇少之又少。E.T.貝爾(Bell)的《數學精英》引用了拉格朗日(J.L.Lagrange,1736-1813)的話: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麻煩採納,謝謝!
Ⅳ 有多少人不是依靠自己的專業而成功
我覺的最重復要是實力。是自製己學習的能力。我畢業三年了,感觸最多的就是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沒有那個實力來做。
送你一句話吧。
清華大學校長給畢業生的一段話:未來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Ⅵ 在中國那些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是怎麼成功的
單靠自己努力成功的現在不是說沒有,只是少數了,上升機會非常少,也就是下層民眾連夢想都沒有了,豪門與寒門的差距以及隔閡,這才是風暴前夜的可怕。
Ⅶ 沒學歷沒背景沒關系完全靠自己努力成為成功人士的有哪些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佛告訴我們,你的財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說你很聰明、你很能幹、你很會賺錢,沒這個事情!
佛告訴我們,你的財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說你很聰明、你很能幹、你很會賺錢,沒這個事情!你想想你周邊的人,比你聰明的人多的是,比你能乾的人也多的是,為什麼他們不能賺錢?你會賺錢。我們前幾天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傅居士,很有趣味;我雖然認識他兩、三年,他也在那邊皈依,但是我們很少談話。這一次有機會在此吃了幾次飯,談了幾次話,我們才曉得那是很特殊的人物。他沒有念過什麼書,換句話說,教育程度很差,他也不懂英文,在新加坡那個社會,英語非常重要,他不懂英語。他做生意,他告訴我,兩千塊錢起家,現在一年做到一千萬。他怎麼做的?憑什麼做的?憑誠實,忠厚老實,不自欺、不欺人,他憑這個。接觸到國外這些大商人,對他非常器重,把代理權交給他;交給他,他不會做,他要去請人家替他做,他說別人請人是請經理、請伙計,他所請的人是老闆,請個什麼?通通交給你去做。你做成功了,他得一點利潤;你做失敗了,他完全失敗,他什麼都沒有,這是個很奇怪的人。但是他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很有良心的人,都是很誠實的人,這個他難得,這緣好!我告訴他,我說:你賺的錢不是憑這個,他說:什麼呢?你前世修的財布施,那個才是因,你今天這種做法這叫緣,有因、有緣,所以你這個財很容易得來,你賺錢賺的很自在。
他告訴我,他一天沒事情,就是陪這些商主,佛經裡面叫商主,就是國外這些大企業家,陪他們吃飯,陪他們去逛街、去游覽。他說他做的是公關,他說:我每天做這個,沒事,整天沒事情。車上放佛號,放我講經這些錄音帶聽經,聽經、念佛,除了聽經、念佛,就是陪他們這些商主,所有的生意不聞不問,交給那個人,全權交給你,絕不過問,由他去做。而且告訴他:你要誠實,你老實去做,你的前途無量,人家大公司老闆看中我,我看中你;將來他看中你的時候,直接交給你做,推心置腹。他不怕別人把他的代理權搶去,他沒有這個念頭,你拿去最好,我沒有事了,我有吃、有穿就夠了。這個就是前世修的財布施,很歡喜的布施財,他今生得來這容易,太難得!
所以佛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緣;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我們看到這些發財的人,是前世的因。他跟我講,他我們今天常常布施佛法,印經布施,做這個錄音帶、錄影帶布施,得什麼果報呢?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長壽。世間人都想財富、都想智慧、都想健康長壽,你想的是果報;你想果報,不修因,你怎麼會得來?你想吃桃,先要種桃樹,你才有收獲。在大陸做生意賺錢,同樣的他的朋友做同樣的生意,各個都失敗、都虧掉,只有他一個人賺錢,做同樣的生意。什麼原因呢?因不同,緣不同,所以果不一樣。他在大陸上是拿很少的資本進去,他能賺錢。奉公守法,納稅百分之百,決不脫稅,他說:「我供養國家,我供養這個地區,布施供養。」百分之百納稅還賺錢,不是說不納稅就不賺錢,還賺錢!
所以你要解釋這些現象,那隻有佛法解釋的最圓滿,依照佛法去修學無往不利,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最吉祥。所以捨得,這是佛學里頭的名詞,舍是因,後面你就有得;得到了還要舍,得到不能說不舍,得到要舍,盡量去舍,你所得的福報,真的叫無有窮盡。過去印光大師,在《文鈔》里頭有,他常常贊嘆,在中國古時候三個人是我們的模範。第一個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布施,孔老夫子沒有錢,布施什麼呢?布施法,他修法布施,教學。所以你看看他的果報,他的子孫一直到今天,在台灣的孔德成,在大陸上孔家,都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孔德成到美國,加州政府官員特別禮遇他,聽說是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招待他;不僅是中國人,連外國人都尊重。修的是法布施。
Ⅷ 有哪些名人靠自己取得成功(事例)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富蘭克林的精神食糧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婦,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四處漏氣,無法開動,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
Ⅸ 名人、偉人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
成功者的黑夜
*一位面試官拒絕了一個年輕人的請求,因為他的嗓音不符合廣播員的要求。面試官還告訴那個年輕人,由於他令人生厭的長名字,他永遠也不可能成名。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印度電影界的「千年影帝」阿穆布•巴克強。
*1962年,4個初出茅廬的年輕音樂人緊張地為「台卡」唱片公司的負責人們演唱他們新寫的歌曲。這些負責人對他們的音樂不感興趣,拒絕了他們發行唱片的請求,其中一位甚至還說:「我們不喜歡他們的聲音,吉他組合很快就會退出歷史舞台。」
這4個人的音樂組合名字叫做「披頭士」。
*1944年,「名人錄」模特公司的主管埃米琳•斯尼沃利告訴一個夢想成為模特的女孩——諾瑪•簡•貝克說:「你最好去找一個秘書的工作,或者乾脆早點嫁人算了。」
這個女孩後來的藝名叫做瑪麗蓮•夢露。
*1954年,「鄉村大劇院」旗下一名歌手首次演出之後就被開除了,老闆吉米•丹尼對那名歌手說:「小子,你哪兒也別去了,回家開卡車去吧。」
這名歌手叫艾爾維斯•普雷斯利,綽號「貓王」。
*1940年,年輕的發明家切斯特•卡爾森帶著他的專利走了二十多家公司,包括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它們無一例外地拒絕了他。1947年,在他被拒絕7年後,終於,紐約羅徹斯特一家小公司肯購買他的專利——靜電復印。
這家小公司就是後來的施樂公司。
*有一個黑人小姑娘,在家中22個孩子中排行20,由於她出生時早產而險些喪命。她4歲時患了肺炎和腥紅熱,她的左腿因此而癱瘓。9歲時,她努力脫離金屬腿部支架獨立行走。到13歲時,她勉強可以比較正常地行走,醫生認為這是一個奇跡。同年,她決定成為一名跑步運動員。她參加了一項比賽,結果是最後一名。隨後的幾年,她參加每一項比賽都是最後一名。每個人都勸她放棄,但是她還是跑著。直到有一天,她贏得了一場比賽。此後,勝利不斷,直到在每一場比賽中取勝。
這個黑人小姑娘就是威爾瑪•魯道夫,3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讀者》
Ⅹ 古今中外靠自己特長獲得成功的人
愛迪生,一位在世界發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他以罕有的熱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項發明,僅1869~1910年間經正式登記的發明就有1328種。因此,人們稱他為「世界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一個只讀過3個月小學的失學者成長為「世界發明大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習慣和堅韌不拔的創新精神,後人曾評價愛迪生成功的基礎是百分之一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奮斗、堅持不懈的結果。
童年時代的愛迪生被老師說成「笨蛋」,被醫生說成是「腦子壞了」。愛迪生因此離開了學校。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母親讓愛迪生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並用從平常人成長為科學偉人的故事鼓勵愛迪生樹立求學的信心和志氣。然後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自主學習,大膽想像,自然地步入到自然科學的奇妙世界裡去,增強他的求知慾望。這一寬松民主的環境,保護了愛迪生的個性發展,使他勤於思考、愛好實驗、敢於創新的特長得以顯現。愛迪生成了一生完成2000多項發明的世界神奇人物。
可見,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人才成長的影響十分重要。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若是封閉、壓制、權威的環境,就必然導致孩子個性的退化、思維能力的刻板、呆滯。
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是成才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踐,愛迪生認識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和才能,認識到在自己所處環境和條件下,只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從事自己特長的事業,才會獲得成功。
「認識自己」是不容易的,西方思想家認為這是人類最高智慧的體現,因為成才就始於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只有認識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最佳才能」,才能確定自己有效的成才目標和方向。比如,什麼事你能做得最出色?你的激情在哪一方面?你的經歷有什麼地方能給你特別的洞察力、經驗和能力?時代和環境有哪些條件能對你成才產生影響?你的個性最適合哪類工作等等都是你需要了解、認識的方面。
人生的最大財富是自己的才能。在認識自己最佳才能的前提下,能否選准成才目標,能否投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