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工作不同的成功人士
① 如何看待「從事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同的的問題」
想要找到一份與自己專業相符合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啊,有志者事竟成!哥兒我們三兄弟一起加油
要採納我的答案哈!
② 我想知道世上有哪位著名成功人士的事業與他大學時學的專業不一致的
金庸。學外交後來寫小說辦報紙。不知道你聽說過曾仕強這個人么。看看他的書你會找到答案。祝你早日達到自己的願望!
③ 職業與工作,專業,行業的區別是什麼
職業是按工作職能來劃分,比如企業家,科學家,老師,軍人......
工作就是勞動專者通過勞動(包括體力勞屬動和腦力勞動)將生產資料轉換為生活資料以滿足人們生存和繼續社會發展事業的過程。
行業是按工作對象來劃分,比如計算機行業,保險行業,農牧業......
專業指的:專門從事某種學業或職業,有知識修養的)專門職業者;職業畫家等],職業選手;內行,專家
④ 專業與職業的區別和聯系
專業與職業的區別:
1、定義
專業:專門從事某種學業或職業;專門的學問;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所分的學業門類;產業部門的各業務部分。
職業: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職能*行業。
2、性質
專業:有知識修養的)專門職業者;職業畫家[演員等]、職業選手、內行、專家;一種物質或某種作業的作用范圍。
職業:職業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的分工現象,它體現的是勞動力與勞動資料之間的結合關系,其實也體現出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勞動產品的交換體現的是不同職業之間的勞動交換關系。不同的職業在其勞動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規范性,這是保證職業活動的專業性要求。
職業活動中既滿足職業者自己的需要,同時,也滿足社會的需要,只有把職業的個人功利性與社會功利性相結合起來,職業活動及其職業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義。
專業與職業的聯系:
專業與職業的內在屬性相關,從事某項職業強調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即專業為職業服務;同時,若想從事好一份職業,需要出色的專業知識,及職業離不開專業。
(4)專業與工作不同的成功人士擴展閱讀:
職業的分類: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定義:職業包含十個方向(農村農業、生產加工、製造、服務娛樂、政治、科研教育、管理、商業)。
細化分類有90多個常見職業,工人、農民、個體商人、公共服務、知識分子、管理、軍人。
第一產業:糧農、菜農、棉農、果農、瓜農、豬農、豆農、茶農、牧民、漁民、獵人等。
第二產業:瓦工、裝配工、注塑工、折彎工、壓鉚工、投料工、物流運輸工、普通操作工、噴塗工、力工、搬運工、縫紉工、司機、木工、電工、修理工、普工機員、屠宰工、清潔工、雜工等。企業製造多用黑領、藍領來表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職業
⑤ 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有哪些
專業和職業之間沒有過多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專業是與職業相對應的;專業是專門從事某種學業或職業。
我國大學共有13個學科,92個大學專業類,506種大學專業。13個學科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軍事學。
職業是指參與社會分工,用專業的技能和知識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豐富社會物質或精神生活的一項工作。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從社會角度看職業是勞動者獲得的社會角色,勞動者為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並獲得相應的報酬;
從國民經濟活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角度來看,職業是指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專門勞動崗位。
(5)專業與工作不同的成功人士擴展閱讀:
職業的特徵:
1、職業的社會屬性:
職業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的分工現象,它體現的是勞動力與勞動資料之間的結合關系,其實也體現出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勞動產品的交換體現的是不同職業之間的勞動交換關系。這種勞動過程中結成的人與人的關系無疑是社會性的,他們之間的勞動交換反映的是不同職業之間的等價關系,這反映了職業活動職業勞動成果的社會屬性。
2、職業的規范性:
職業的規范性應該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職業內部的規范操作要求性,二是指職業道德的規范性。不同的職業在其勞動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操作規范性,這是保證職業活動的專業性要求。當不同職業在對外展現其服務時,還存在一個倫理范疇的規范性,即職業道德。這兩種規范性構成了職業規范的內涵與外延。
3、職業的功利性:
職業的功利性也叫職業的經濟性,是指職業作為人們賴以謀生的勞動過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一面。職業活動中既滿足職業者自己的需要,同時,也滿足社會的需要,只有把職業的個人功利性與社會功利性相結合起來,職業活動及其職業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義。
4、職業的技術性和時代性:
職業的技術性質不同的職業具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每一種職業往往都表現出一定相應的技術要求。職業的時代性指職業由於科學技術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習慣等因素的變化導致職業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性。
⑥ 專業與職業的區別
1、性質不抄同
專業更加註重的是一種學術性,而職業所強調的則是適用性。專業首先是指所學的內容有獨專之處,其次指這個獨專之處的具體內容。
職業是指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性質,職業未必是專業,職業可能很寬泛,這與具體的歷史時期對工作崗位的界定有直接關系,也與表述的具體語境有關聯。比如,工人可以作為一個職業,但工人絕對不是一個專業。但售貨員既是職業,同時也是專業。
2、概念不同
在兩者性質不同的前提條件下,專業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大多都是抽象化的,而職業卻是直觀可視化的。
3、發展方向不同
專業區別於職業在於它有龐大體系的理論知識,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專業化訓練,一般以是否接受過高等專門教育為標志。職業一般是說已經工作的做什麼方面的工作,專業就是在校學的什麼方面的技術專長, 現在取得學歷方式有多種,關鍵是適合自己工作環境和學習能力的。
⑦ 專業成功人士對我人生的影響
首先讓你看到了專業對一個人的影響和幫助,然後慢慢的跟著專業人士的做法走,就能達到專業人士的那種心理,離成功就不遠了,
⑧ 許多人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同怎麼看這種現象形成
工作和專業, 說有關系也有,說沒有也沒有,這樣的話你聽起來可能覺得挺繞人版的,其實好多人真正工作了,都不權是找的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對口的,要看自己的專業是不是現在很流行和很吃香的,有的專業可能很冷門,到找工作的時候也不好找,所以只能找專業以外的,這么說你能明白一點嗎?學歷和實際工作經驗不是成正比的,有好多企業都不看學歷要的是工作經驗,這個是在工作中一點一點積累的,和課本上市截然不同的,現在很多工作都是靠工作經驗吃香,工作經驗越長工資越高。
⑨ 工作和專業不同怎麼辦
你最初的專業選擇也許根本就是錯的,
通常來講,需要更換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
己應該把夢想拴在哪個地方。所以,跳出專
業框架進行職業選擇,也許更有利於自我發展。
當前,「專業不對口」已成普遍現象,學的是平面設計,卻做了推銷員;學的是國際貿易,卻做了文秘;學的是文學,卻去賣醫療器械……大多數人不得不把所學專業丟在一邊,去做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據一些研究機構調查,60%以上大學畢業生在從事與他們所學專業不相同的工作,而在年輕白領中,專業「完全對口」者僅佔17%。
在有的人看來,放下學習多年的專業去從事一項全新的工作,好比拿到大學文憑又退回去念高中一年級,心情難免不爽;又好比跟相戀多年的情侶分手,跟一個陌生人舉行婚禮,心裡難免空落落的。不過,如果你回頭想想以下幾個問題,你的心情也許會大不一樣。
第一個問題是,你最初的專業選擇也許根本就是錯的。當你考上大學填寫志願時,你可能是聽了父母、老師的勸告,或者聽了行家們的評估分析,才選定這個專業。但當時你對該專業一知半解,你所做出的選擇未必真正符合你的志趣和天賦。走上社會後,跳出專業框架,選擇一份更符合興趣、更有利自我發展的職業,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好比談戀愛,你願意跟老戀人在同床異夢中度過一生呢,還是重新找一個真心愛人並「與之偕老」呢?
第二個問題是,專業無邊界。任何學問、工作都沒有明顯的分界,如果有的話,只是人們在想像中限定的。好比學數學,你需要詩人的想像力和藝術家的創造力;學地理,你需要懂得相應的數學、化學和物理常識。工作也是如此,各項技能原本都是交叉在一起,哪有絕對專業分界呢?所以,只有學得不夠的,沒有學了無用的。即使找到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也不能說明你以前的功夫都白做了。
第三個問題是,改行不影響人生夢想的實現,相反,它離你的夢想也許更接近了。極少有人從事第一份工作就找准了自己的終生事業,因為找准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最適合在哪個行業發展,原本是一道難題,需要不斷嘗試、檢驗才行。通常來講,需要更換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己應該把夢想拴在哪個地方。
例如,「世界第一女CEO」卡莉?費奧麗娜大學時選修的是中世紀歷史和哲學,後來又獲得了MBA學位和自然學博士學位。走出校門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秘書,但幹了沒有多長時間,因為她明顯感覺到,這份工作根本盛不下她的抱負。她喜歡用自己頭腦中的某些奇妙想法影響別人,而不是一味聽命於人。於是,她辭去秘書工作,當了教師。但她很快發現,這份工作也不適合她,因為她不僅要按自己的意願影響他人,還要看見實實在在的成果,包括薪水。她又辭去教師工作,應聘進了著名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當了一名基層財會員。對年輕漂亮、性格活潑的卡莉來說,財會工作未免過於沉悶,於是,她主動向上司請求,當了一名推銷員。從此,她找到了發揮才華的場所,薪水和職位也節節上升。後來,她成為朗訊公司的營銷總裁,並獲得「超級女推銷員」、「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那麼,卡莉以前所學的專業知識是否對工作無用呢?不然!1999年,她競聘惠普公司「最高執行官」時,有人提出了「專業不對口」的異議。但卡莉有著從中世紀的歷史和哲學中獲得的自信,她對惠普董事會的主考官們說:「你們肯定很清楚,惠普缺的不是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我對那些東西的確一竅不通,但我有敏銳的洞察力,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我們的優勢是互補的,你們有過硬的技術,而我可以帶來全新的戰略思想,這正是惠普所急需的。」結果,她成功地坐上了「惠普CEO」的蓮花寶座。
在現實中,無數成功人士在擇業時,拋開「專業不對口」的顧慮,進行了全新的選擇。毛澤東是湖南師范大學畢業,他卻沒有當過一天小學教員。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修的是法律專業,他等不到畢業就跑出來做生意。還有更多的人,連大學的門都沒有進過,卻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富豪,成為某一行業的專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本不存在所謂「專業不對口」,無論你過去學過什麼,日後從事什麼工作,兩者都是協調一致的。關鍵在於,你是否選定了自己真心喜愛的事業?
當你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時表現為1.工作性質跟你的文憑完全不合拍。
2.學校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沒有用武之地。
解決辦法1.打破專業設限。
2.依從天賦。
愛迪生說:「天才等於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這只是他說的前半句話,後面的半句一直被人們忽略了:「那1%的靈感卻比99%的汗水更珍貴。」某些靈性的東西,是無法替代的,也很難通過學習而獲得。汗水能使你做得更好,但你想做到頂尖,非有相應天賦不可。
3.個性相宜。
⑩ 哪些專業背景盛產成功人士
家庭背景、專業和學歷,哪個才能改變人生?
研究表明,家庭出身不好的學生,可以通過追求研究生學歷、選擇理工類專業來實現向上流動,理工類專業更能幫助其在求職時擺脫家庭背景的束縛。
伴隨著高等教育擴張,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讀研,他們希望憑借更高學歷獲得理想工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
讀研是否有助於個人在求職時擺脫家庭背景束縛?是否還存在其他途徑,比如專業選擇?
代際效應在高等教育群體中依然存在
代際效應指前後兩代人中後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響並很難脫離上一代人的社會特徵。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從2003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調查,每次調查的樣本學校選取考慮學校所在地、學校類型和學校級別的差異,涉及7~16個省份,約兩萬個畢業生樣本,對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
通過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第一,學歷和專業都是影響畢業生初職起薪和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
學歷水平越高起薪越高,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也越高。相比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起薪優勢明顯且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更高,而專科畢業生則相反。
從專業領域來看,不同專業領域畢業生的起薪和職業類型存在差異。與理學或工學專業相比,文史哲、經濟或管理學及農學或醫學的起薪在2007年和2011年要顯著更低,這三類專業領域在2011年和2013年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相對更低。
第二,家庭背景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初職起薪和職業類型的重要因素。
代際效應在高等教育群體中依然存在,家庭收入越高起薪越高,父親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能夠顯著增加其子女從事該類型職業的機會比率。
第三,女性的起薪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都要顯著低於男性。
學業成績班內排名靠前會提高畢業生的起薪水平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擔任過班幹部有助於提高畢業生的起薪水平,但對畢業生的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並不顯著。擁有英語水平證書、讀雙學位或輔修其他專業的優勢基本不明顯。沒有證據顯示獲得過獎助學金的學生在初職起薪上占據優勢。
一般高校畢業生的起薪顯著低於重點大學畢業生,但與高職高專畢業生(除2011年)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學校選拔性對於畢業生職業類型的影響基本不顯著。學校所在地對畢業生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都不顯著。
專業領域能夠調節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的影響
第一,研究生與本科生相比,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並沒有弱化。
這意味著,家庭背景對畢業生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在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中具有一致性,並沒有因為畢業生獲得更高的教育文憑而顯著變弱。研究者甚至發現,在2013年模型中,家庭收入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碩士畢業生中反而更強。
第二,專業領域能夠調節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人文社科類專業,家庭背景的影響效應要強於理工類專業。
相比理學或工學專業,高家庭收入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教育學或法學專業更大(2011年)。父親的受教育年限對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在文史哲專業更大(2007年),家庭收入對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同樣在文史哲、農學或醫學專業顯著更大(2013年).
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是不利家庭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
學歷層次的調節作用不顯著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碩士畢業生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並非像「現代化理論」所強調的那樣更加遵循績效原則。為此,以2007年數據為例,實證檢驗了高校畢業生的職業分布差異和職業內工資差異。
結果發現:
一方面,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碩士畢業生,職業分布都存在明顯的家庭背景差異。
高家庭收入、父親為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畢業生從事行政或管理工作的相對比例更高,而低家庭收入、父親為農民或農民工出身的畢業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相對比例更高。
這一發現對於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同樣適用。這意味著即使在碩士畢業生中,職業分布仍然並非完全獨立於家庭背景,依舊存在職業地位再生產現象,但是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的確是不利家庭擺脫家庭背景束縛,實現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在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中,都存在明顯的職業內起薪差異,換句話說,即使從事同一職業,家庭背景不同則起薪不同。
優勢家庭更看重家庭背景能發生影響力的專業
第一,從學校選拔性來看,無論是碩士生還是本科生都存在明顯的家庭背景差異。
在本科生中,中高家庭收入、父親職業為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學生在重點大學的相對比例更高,而碩士生恰恰相反。之所以碩士生的教育機會相對更加均等,原因可能是家庭出身不好的本科生為了擺脫家庭困難,往往更願意加倍努力去追求研究生學歷,而相比較而言,優勢家庭出身的本科生憑借其本科文憑和家庭背景已經足夠在勞動力市場中謀取一份體面的工作,因而追求更高學歷的動力和必要性降低。
第二,不同家庭背景在專業領域上存在不同的策略選擇,在本科生和碩士生中都是如此。
雖然理學或工學、經濟學或管理學受到最多關注,但是低家庭收入、農民或農民工家庭出身的學生在理學或工學專業的相對比例更高,而高家庭收入、父親職業為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學生在經濟學或管理學專業領域的相對比例更高,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生都是如此。
不同家庭背景在教育擴張後存在不同的教育策略。具體地說,為了實現向上流動,不利家庭更傾向於選擇能夠使其在將來求職過程中容易擺脫家庭背景束縛的理學或工學專業。優勢家庭則傾向於選擇人文社科類專業、經濟學或管理學專業。但是優勢家庭之所以作出這一選擇,並非經濟學或管理學專業富有經濟回報,而是因為這些專業在求職時更容易發揮家庭背景的影響。
除了教育機會不均等,不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同樣是阻礙代際流動的重要障礙。
綜上所述:
第一,在高校畢業生中,學歷層次和專業領域都是影響畢業生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重要因素。學歷層次越高起薪越高、越容易從事管理技術類工作,相比本、專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的起薪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更高;相比人文社科類專業,理工類專業的起薪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相對更高。
第二,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家庭背景對碩士畢業生的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比本科畢業生要弱。學歷層次不能調節家庭背景對畢業生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家庭背景對碩士畢業生的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和本科畢業生一樣顯著存在,並沒有降低。盡管學歷層次對代際效應的調節作用不存在,但專業領域能夠調節家庭背景對畢業生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在人文社科類專業,家庭背景的影響強於理工類專業。
第三,家庭背景的影響之所以在碩士畢業生中沒有弱化,可能的原因是,他們與本科畢業生一樣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都不是完全遵循績效主義原則。
從職業分布差異和職業內起薪差異上來看,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都同樣存在明顯的職業地位再生產現象,即使從事同一職業,起薪也存在明顯的家庭背景差異,家庭背景越好起薪越高。
第四,教育擴張後,不同家庭存在不同的教育策略選擇。
學歷層次和專業領域都是實現代際流動的重要工具。不利家庭出身的學生可以通過追求研究生學歷、選擇理工類專業來實現向上流動,因為研究生學歷、理工類專業能夠帶來相對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回報,理工類專業可以幫助其在求職時擺脫家庭背景的束縛。比較而言,優勢家庭並不一定非要追求更高的研究生學歷,其教育策略更加多元,如選擇專業領域時更多選擇經濟學或管理學專業、人文社科類專業,這些專業更容易在求職時發揮家庭背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