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建設機構
A. 特色專業的建設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原則 適應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要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增強專業針對性和定向性。要能夠體現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以及未來市場和社會的需求變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增強競爭力,提高就業率,努力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創新性原則
打造特色專業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必須遵循創新性原則。在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遵循特色專業自身的發展規律,既要保持和發展已有的優勢,又不能固步自封,要以超前創新的眼光,瞄準未來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不斷開辟新方向,在不斷創新中保持優勢,使特色專業充滿前景,充滿活力。 科學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就是要採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差異化策略,考慮學校自身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又要符合學校和專業的實際,更應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建設,強化優勢和特色,確保專業領先地位。 示範性原則
高校應首先建設好符合社會需要的特色專業,通過特色專業的建設,帶動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同時,通過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又可進一步強化特色專業的建設。總之,要善於以特色專業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特色專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穩步推進專業建設工作,促進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協調性原則
? 協調性包括特色專業建設本身的協調性和與院校其他專業建設的協調兩方面。特色專業建設不僅會引起學校組織機構某種程度的變革,而且必然觸及高校原有教學模式的方方面面,對於特色專業來說,改革與穩定之間的協調很重要,它不但涉及專業建設的質量,也涉及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等眾多復雜的問題。
B. 哪裡有網站建設的專業機構
你好 可以參考本人空間第一篇文章 可以先給站 後付款 通過類似支付寶的平台擔保交易
C.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是什麼意思
國家級重點學科是遴選出來的,數量很少,。代表有這種碩士學科的所有院校在該內領域科研容的最高水平,當然碩士下面的本科專業也很強
特色專業一般是根據學校的傳統和特點而設置的,教育部給的名額很多,因而入選數量很多,不能代表同類專業的最高水平,但相對其他沒有這種特色的專業好的多
一般來說特色專業可能發展成重點學科,但要走的道路相當長,特別是申請到國家重點學科。所以學校的重點學科才是學校真正的王牌和核心競爭力,它代表是科研水平的,特色專業是其次的、象徵意義的
D. 專業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人工智慧學院成立的消息不絕於耳。自2018年7月國家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確立了所高校為「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慧學院項目試點學校開始,隨後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也相繼宣布人工智慧學院的成立。
其實自2003年北大率先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以來,十年間每年開設的人工智慧專業院校其實寥寥無幾。2016年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使得人工智慧專業也開始受到關注。據統計2017年新增了19所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院校,但到2018年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院校已經達到了96所。
為什麼近兩年高校大量開設人工智慧學院?
我國大量建設人工智慧學院的原因,其一就是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展現出了特定技能上超越人類的能力。除此之外,國家發布的多項人工智慧學科建設的政策是就是近幾年高校成立人工智慧學院、設立AI本科專業的動力之一。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慧學院。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中要求各大高校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圍繞人工智慧領域基礎理論、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和公共支撐平台等方面需求,加快建設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基地,鼓勵高校建設新型科研組織機構,開展跨學科研究。
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建設狀況
小編查閱了眾多高校建設的人工智慧學院及采購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很多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采購的都是硬體產品,例如人臉識別實訓平台、智能家居模擬平台、人工智慧實驗箱、智慧城市模擬平台、智能小車(另稱為智慧交通)、GPU一體機等等。
在課程設置方面,大部分的高校都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甚至同質化現象嚴重。很多高校依舊是採用,原有的機器學習課程外加「智能機器人」的課程體系。部分高校在教學體系中加入深度學習的理論知識,但是在課程設置中卻分散雜亂,甚至部分的核心內容(例如當下常用的神經網路知識)被拆分輔修課程。
其次我國人工智慧師資團隊搭建難是高校AI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除我國幾所重點院校以外,其餘各大學、高職院校都缺乏掌握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師資力量,外聘教授的方式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但是難以形成高校自身的課程體系。
捨本逐末不可取,源頭創新型人才才是培養方向
人工智慧的核心是演算法,而發展方向是行業結合。當下大部分高校的課程內容基本上都與人工智慧學科的核心有所偏差。以現有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培養出來的AI人才都僅僅掌握了部分的開源演算法,「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質上並不能解決我國缺乏核心演算法研發的關鍵問題。
而現在高校扎堆研究「智能機器人」的狀況堪憂。智能機器人除了需要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外,還需要動力學與控制、仿生結構設計、智能感知、機械工程等等課程內容,然而各大高校的人工智慧課程體系中不包含或僅有部分知識。在專業實訓課上僅通過機械臂、智能小車等智能機械進行實戰訓練,事實上此類實訓產品基本上都是封裝的核心程序,因此根本不能讓學生完整掌握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總而言之,智能機器人涉及多項技術知識,一個人通過四年的本科課程很難掌握完全,此項課程適合多學科共同研究或研博的研究課題,而不是作為人工智慧類目下的一項課程。
因此,高校需要對當下的人工智慧課程體系進行重新編排。以高數、編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課程作為核心知識,將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強化學習等演算法內容,有偏重的作為課程的必修內容。去除臃腫,專心底層演算法研發才是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式。
預防同質化,特色專業與AI結合是可行方案
人工智慧演算法是一種工具,它能夠與各行各業相結合,甚至可以視為傳統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不應該限定它的技術應用方向,更應該去嘗試以及突破人工智慧行業結合的模式。
例如人工智慧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可以採用圖像識別的模式,分析農作物的成長缺陷以及蟲災害的發生並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還可以採用無人機進行農葯精準澆水或肥料補充等應用。如果將二者進行結合,就可以通過圖像識別以及物體追蹤進行災害區域精準定位,在通過無人機進行精準定位處理。
高校想要預防學科同質化可以從此方向入手,將本校的特色學科與人工智慧專業進行聯動,形成本校獨有的特色AI專業。
結語
作為我國的新工科之一,人工智慧學科在我國立足尚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多項問題,及時的調整方向是保證良性發展的最佳手段。想要實現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三步走」戰略布局,人才的持續供給必然是重中之重。沒有堅實的底層基礎,那一切都是空中樓閣,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要加強學科的知識體系搭建,重視人工智慧底層演算法研究,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的持續創新能力,確保我國人工智慧科技水平躋身世界前列,為世界人工智慧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E. 哪兒有專業的建築師培訓機構
中國城鄉規劃建設協會,這個單位我看他們有組織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級注冊建築師考前輔導介紹
中國城鄉規劃建設協會 2011-08-24 05:16:51 作者:教培部 來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考核機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WACF國際建築協會
頒發證書: 注冊建築師證書
建築師認證證書
課 時: 約2~3月 上課周期: 每年考試前約6個月
上課時段: 每周雙休日1天 最新開班: 一般為每年3-5月份
適合對象: 相關內容請查看本頁其他介紹欄目
提供資料: 身份證復印件2份,學歷證書復印件2份
任課老師: 同濟、清華等大學及行業協會建築專業知名專家教授。
使用教材:
報名地點: 詳細電詢
上課地點: 詳細電詢
授課方式: 面授 學費:4200元 雜費:0元 總計:4200元
[課程介紹]
注冊建築師分為一級注冊建築師和二級注冊建築師,是指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後,依法登記注冊,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注冊建築師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注冊建築師證書》,在一個建築單位內執行注冊建築師業務的人員,
1994年9月,建設部、人事部下發了《建設部、人事部關於建立注冊建築師制度及有關工作的通知》(建設〔1994〕第598號),決定在我國實行注冊建築師制度,並成立了全國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築師條例》(國務院第184號令),1996年建設部下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築師條例實施細則》(建設部第52號令)。
本學院開設的「注冊一、二級建築師」培訓在多年考前培訓經驗的基礎上,聘請多位參加過歷年注冊建築師的閱卷工作的任課教師授課,授課內容覆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等四個二級學科,該專業的培訓水平在國內一直都是遙遙領先。
[相關介紹]
招生對象
本市(含部屬在京)設計單位中從事建築設計專業工作的人員。
(一)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資格考試專業、學歷及工作時間要求
專 業 學位或學歷 從事建築設計的
最少時間 對應的最遲畢業年限
建築學
建築設計 本科
及
以上 建築學碩士或以上畢業 2年 2005年
建築學學士 3年 2004年
五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5年 2002年
四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7年 2000年
專科 三年制畢業 9年 1998年
二年制畢業 10年 1997年
城市規劃
城鄉規劃
建築工程
房屋建築工程
風景園林
建築裝飾技術 本科
及
以上 工學博士畢業 2年 2005年
工學碩士或研究生畢業 6年 2001年
五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7年 2000年
四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8年 1999年
專科 三年制畢業 10年 1997年
二年制畢業 11年 1996年
其它工科 本科
及
以上 工學碩士或研究生畢業 7年 2000年
五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8年 1999年
四年制工學士或畢業 9年 1998年
1. 不具備上述所規定學歷的申請報名考試人員應從事工程設計工作滿15年且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作為項目負責人或專業負責人,完成民用建築設計三級及以上項目四項全過程設計,其中二級以上項目不少於一項。
(2)作為項目負責人或專業負責人,完成其它類型建築設計中型及以上項目四項全過程設計,其中大型項目或特種建築項目不少於一項。
說明:「民用建築設計」、「其它類型建築設計」等級的劃分參見國家物價局、建設部《關於發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設計收費標準的通知》([1992]價費字375號)及《工程設計收費標准(1992年修定本)》中的工程等級劃分。
2. 職業實踐要求
按照一級注冊建築師職業實踐標准,申請報名考試人員應完成不少於700個單元的職業實踐訓練。報考人員應向考試資格審查部門提供本人的《一級注冊建築師職業實踐登記手冊》,以供審查。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資格考試科目課程設置:
建築設計,建築經濟、施工與設計業務管理,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場地設計(作圖題),建築結構,建築材料與構造,*建築方案設計(作圖題),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建築技術設計(作圖題)
其中,《場地設計(作圖)》、《建築技術設計(作圖)》和《建築設計與表達(作圖)》為主觀題,在圖紙上作答;其餘6科均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
考試時間:考試每年舉行一次,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5月。
級別 考試時間 考試科目
一 級 3.5小時 建築設計
2小時 建築經濟、施工與設計業務管理
2小時 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
3.5小時 場地設計(作圖題)
4小時 建築結構
2.5小時 建築材料與構造
6小時 建築方案設計(作圖題)
2.5小時 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
5小時 建築技術設計(作圖題)
二 級 3.5小時 建築構造與詳圖(作圖題)
3小時 法律、法規、經濟與施工
3.5小時 建築結構與設備
6小時 場地與建築設計(作圖題)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資格考試科目費用情況:
建築設計 450元 建築材料與構造 300元
建築經濟、施工與設計業務管理 150元 *建築方案設計(作圖題) 650元
設計前期與場地設計 150元 建築物理與建築設備 300元
*場地設計(作圖題) 650元 *建築技術設計(作圖題) 850元
建築結構 1000元
4200元/全科(含培訓費、教材費、資料費,不含考務費)
F. 如何將特色專業建設成為核心專業
特色專業建設原則 適應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要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增強專業針對性和定向性。要能夠體現現代
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以及未來市場和社會的需求變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增強競爭力,提高就業率,努力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業
人才。 創新性原則
打造特色專業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必須遵循創新性原則。在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遵循特色專業自身的發展
規律,既要保持和發展已有的優勢,又不能固步自封,要以超前創新的眼光,瞄準未來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不斷開辟新方向,在不斷創新中保持優勢,使特色專業
充滿前景,充滿活力。 科學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就是要採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
新」的差異化策略,考慮學校自身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又要符合學校和專業的實際,更應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
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建設,強化優勢和特色,確保專業領先地位。 示範性原則
高校應首先建設好符合社
會需要的特色專業,通過特色專業的建設,帶動相關專業建設和發展。同時,通過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又可進一步強化特色專業的建設。總之,要善於以特色專業
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特色專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穩步推進專業建設工作,促進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協調性原則
?
協調性包括特色專業建設本身的協調性和與院校其他專業建設的協調兩方面。特色專業建設不僅會引起學校組織機構某種程度的變革,而且必然觸及高校原有教學模
式的方方面面,對於特色專業來說,改革與穩定之間的協調很重要,它不但涉及專業建設的質量,也涉及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等眾多復雜的問題。
G. 我公司屬於中小型企業,現在想找一家專業的機構幫忙做企業文化建設,大家有什麼推薦嗎
沒法推薦具體的咨詢公司,但可以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1、最好找當地的咨詢公司。這樣在前期調研、流程導入、後期跟蹤方面,咨詢公司能有充裕的時間與企業交流。外市咨詢公司雖說也有人員駐廠,但人員精力限制、工作計劃限制,咨詢人員的投入度大打折扣。
2、不要找太大牌的咨詢公司。大牌的咨詢公司針對中小客戶公司的咨詢都是流程化的,不會針對客戶的自身屬性提出方案,如客戶的目標市場、企業願景、發展歷史、現有流程等方面。而中小型咨詢公司因能力問題、資源問題,又很難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這是個矛盾點。所以建議在中小型咨詢公司中多找案例,通過實際走訪案例進行辨別。
3、先讓咨詢公司調研、提出解決方案並提出關鍵點,企業認同後再簽合同。通過多個咨詢公司的方案,對企業了解企業文化建設也是一個捷徑。
4、同時,通過咨詢公司進行企業文化建議時,企業也應該動起來。不能像老師講課,學生不聽也不練,到頭學生什麼也沒學到,還浪費了時間、人力、物力。
5、企業投入人員至少是:高層所有人員、各部門長、各部門兩三個核心人員。這是人員數量底線,不是總經辦兩三個人跟著咨詢公司做就行了。
6、企業咨詢落地時,會改變一些企業的現有流程(當然咨詢公司也應該針對企業現狀提出更改,而不是套模板),而不願更改現在流程是目前很多企業做法。這也是咨詢最終不成功最大的因素。
7、企業員工排斥新的企業文化,這也是普遍現象。這需要總經理堅持、動員。
8、立標對標、流程再造、外部合作,是改造企業三步驟。這三步在執行時都會有反彈,如「我們跟別的公司不一樣」「我們以前都這么做的,沒出現什麼問題」「這么簡單的事我們能做,以前也是自己做的」。這是企業文化建設很大阻力,也多來自基層。但是剝開表面現象,其實都一樣,這時就需要企業各領導怎麼處理反彈思想。
9、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短則一年多則幾年,一定要堅持。
H. 內控體系建設的專業機構
由於抄內控體系建設這一課題比較宏觀,對研究人員的學術功底和實戰技能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國內很少有研究機構和培訓機構涉足這一領域。但少並不代表沒有,國內第一培訓機構——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就是這一領域的專業研究和培訓機構,其在內控體系建設,內控制度建設,內控機制建設等方面都有建樹,在市場上頗有知名度和影響力,南方建材,深圳發展銀行,廣核電等企業都曾引進它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