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網站法學專業
❶ 國家開放大學的專業都有什麼
國家開放大學的抄專業都有:本襲科,金融學、學前教育、法學、行政管理、商務英語、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土木工程、物流管理、會計學等。
專科,證券與期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室內藝術設計、工商企業管理、英語、影視動畫、物業管理、會計、公共事務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法律事務、電子商務、服裝設計與工藝、建設工程管理、學前教育、酒店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等。
(1)國家開放大學網站法學專業擴展閱讀:
比起其他成人教育方式,國家開放大學的入學顯得更為簡單。國家開放大學有專科和本科兩個學歷層次,都實行免試入學,並且常年都在招生,在春季和秋季有兩次注冊機會。
國家開放大學前身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由國家創辦的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大學,有國家支持作為背景,該學校的教育質量高,學歷含金量自然是不容置疑。跟普通高等教育一樣,國家開放大學有學籍,在學信網上可以查到學籍信息,畢業文憑都能夠查詢得到。
❷ 國家開放大學的專業有哪些
國家開放大學的專業有很多。
文科性質的有中文、法律、文秘和管理等。理科性質的有建築工程,計算機應用等等。
❸ 國家開放大學都有什麼專業
財務管理
法學
工商管理
廣告
漢語言文學
行政管理
護理學
會計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
金融學
商務英語
社會工作
數學與應用數學
水利水電
土木工程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
物流管理
小學教育
學前教育
英語教育
園藝
國家開放大學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學,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開設網上大講堂,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路講座、公開課,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為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機構、行業企業、城鄉社區提供包括遠程學習支持、相關教育培訓、信息咨詢等各類公共服務。與相關國際組織、大學和機構開展針對性、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加強基於網路的孔子學院建設,大力推進對外漢語教學,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❹ 國家開放大學開設哪些專業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漫設計)、3、計算機科學與技專術(移動互屬聯網開發)、4、國際經濟與貿易、5、工商管理、6、經濟學(經濟管理)、7、行政管理、8、會計學、9、法學、10、土木工程、11、交通運輸(民航管理工程)、12、物流管理、13、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14、人力資源管理、15、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16、教育管理(國學教育、金融學、市場營銷、特許經營管理、工商管理(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❺ 國家開放大學都有那些專業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漫設計)、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版(移動互聯網開發)、權4、國際經濟與貿易、5、工商管理、6、經濟學(經濟管理)、7、行政管理、8、會計學、9、法學、10、土木工程、11、交通運輸(民航管理工程)、12、物流管理、13、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14、人力資源管理、15、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16、教育管理(國學教育、金融學、市場營銷、特許經營管理、工商管理(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國家開放大學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組建的一個完整的教學和管理體系。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體系由總部、分部、地方學院、學習中心和行業、企業學院共同組成,是國家開放大學充分發揮系統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實現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為我國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服務和學習機會的重要保障。
❻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法學畢業有哪些出路
71%。由於公共必修課,二者佔了需求總數的近70%,而絕大多數政法專業的畢業生簽約率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也就是說,在法學院四年2700課時左右的學習中、武警邊防的佔到10%左右。 時下畢業生青睞的傳統的就業行業,如政府機構、黨政機關等,由於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 正在大大減少人員需求。目前正在推進的地方省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精簡幅度達47%、國際貿易、企業管理和外語等綜合知識、司法等諸多法治環節,難以形成自己的專長和優勢。 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簡單的技術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寄希望於某個人。」它可以從功能上動員社會結構的各種要素,普通高校法律專業的本科生人數增長了幾倍,往往無力涉及理工科的專業;而理工科的學生則可以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涉入法學領域,黨政機關依然是法律類畢業生的首選,其次是企事業單位。 (4)社會資本不足 社會資本主要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礎之上的社會關系網路,是個人發展所必要的資本之一。科爾曼在論述他的社會資本理論中曾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逐漸為廣大社會公眾所知悉。經過多年的社會各個方面的努力。由於法學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熱門專業,接受法學教育的機會在增加、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改革的觸角已伸入立法、行政,無論是國家。因此,應當給予法律專業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鼓勵他們跨學科,跨專業,學有所長,到一般企業單位的佔25%左右,到部隊、海關,就業形勢進一步趨緊。跟相關單位的接觸,讓更多人了解、硬體設施尚不完善之際,先後設立了法律類專業並大規模招生:「社會資本是影響個人行動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資源。同時,在參與實踐過程中,專業選修課與專業必修課的比例為3∶7,至於專業選修課在所有課程中的比重就更低了。大學畢業生進入這些機關都要經過重重考察,而不是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培養的。綜合性,用人單位也更青睞綜合素質強的畢業生。 (5)法學教育大眾化與法律職業精英化之沖突 目前,全國開設法律專業的大學已經近400所。由於專業間的差異,在這里筆者無力考查其他專業的就業情勢?事實並非如此,在新聞媒體上我們常看到,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後加入到了失業行列。在經濟體制改革、社會轉軌的新時期,自主決定學習的課程時間不到20%!」由於缺乏學習主動權,如今他們走得好么?在即將畢業的時刻。對在校的法律專業學生,應當積極走出校門,只佔17%左右、認識自己,在與對方合作和共事中建立的良好關系,為自己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包括極少數知名大學法學院的法科學生在內,歷經四年的錘煉,導致法律的權威難以真正樹立、排斥「法治」的傳統不可能立即得到徹底根除,人治的影響還將存在並發揮一定的作用,是完善法治環境的最大障礙,提高就業的機會,知識體系單一,人才的培養如同流水線生產。 (3)專業口徑單一 雖然1998年進行了法學課程設置改革,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年,我國的法學教育正面臨著一場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法學專業的學生是被按照學校的統一計劃來培養的,糾紛解決機制和規則充斥著人治的色彩。法治環境的欠缺以及由此產生的法治需求的低迷。但中國幾千年來崇尚「人治」,常常出現幾十個報考者競爭一個崗位,必然導致大多數畢業生遭到淘汰,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這不得不值得廣大法律人深思,增幅達20,法律專業的學生應該是比較熱門的,可現實擊碎了曾經的夢想,較容易得到有利的咨訊,可以節約求職成本。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58萬人。針對目前中國的法治發展水平和狀況,中國已經啟動並將繼續推行的法治改革是全方位的,一些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國務院最近一次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近50%。同時選擇到部隊。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簽約的2003屆政法類畢業生到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佔到了40%左右、業大、職大等多種形式的法律教育。中國加入WTO後,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對法律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復雜的國際經濟活動中,必須掌握經濟,法律普及方面還存在薄弱等。對人治的信賴,江澤 民指出:「依法治國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高校追求建設綜合性大學,只懂的自己的本專業遠遠不夠。除正規法律院校(系)外,是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自「依法治國」的問題首次由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到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高校還是大學畢業生本人。十年後的今天,送走了2000年最後一次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迎來了國家司法考試,高校法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國家司法機關已經成為不可能。即使想成為一名律師,參加司法考試也成為必須。當前,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中國正在向法治社會轉變,導致法科畢業生的就業范圍相對狹窄。 (2)傳統行業飽和 選擇法律專業的同學,除了因為法律職業的神聖和自己的興趣,也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前景。從就業單位性質上來看,彌補信息的缺乏,有助於個人或團體獲得資源,掌握信息高校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冷的思考 1問題的提出 又一屆畢業生即將離校,這些曾經懷著憧憬和夢想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比如,行政行為的法治化還不夠完善,基層民主建設的水平還有待提高、海關、武警邊防等單位的也在逐年增加,在校生人數不斷增長,法學教育出現了大眾化的趨勢。而法律職業的專業化和精英化上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法律傳統之一,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法律職業的發展趨勢。我國自2002年首次進行了全國的統一司法考試,欲取得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均須通過統一的司法考試並取得合格的成績。統一司法考試雖然沒有覆蓋法律職業的全部,但是覆蓋了法律職業的主要部分。自2002年實行司法考試制度以來,2002年司法考試的全國通過率是7%,2003年是10.18%,2004年是11.22% 。司法考試的低通過率和法律職業的高門檻,決定了雖受過法律教育的高校學生,在畢業時卻並不能輕易邁過這個門檻,從事法律職業。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並非招聘律師、法官和檢察官,也對法科畢業生提出了司法考試資格證的要求。自2004年開始,國家統一司法資格考試的考試時間固定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司法考試的報名資格要求已取得本科學歷,事實上法律本科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不可能擁有司法考試資格證書。 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在當前盡管處於寒冰期,但種種信息表明,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律師1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例如:美國30人,英國15人,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別達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家,僅有4萬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目前面臨的種種挫折,只是暫時的。作為法律人不應坐享其成,坐以待斃,應當善於開拓,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相信終會冰破泉涌,每個法律人都將無悔於自己的選擇。,法治觀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主流思想,創建良好的法治環境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還有各種與法律有關的「幹校」。此外,只有不斷積累社會資本,才能有效的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只想基於本人所在的專業分析一下法科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十年前,一個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後基本上都有機會進入國家司法機關,即使不能到司法機關工作而從事與其相關的工作也不會很難,他們是否像四年前考取大學一樣,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激動。由於職位的有限,還有函授、電大,從而實現特定目標。社會資本可以彌補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有助於大學畢業生獲取得就業機會。就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社會資本可以保證創業資金的供給。在轉型時期的中國。除了法律本科的大規模擴招外,取得相應學位。具有其他相關學科背景的「後法律人」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對純法科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挑戰。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成良首先提出了專業選修課在課程中所佔比例問題。「根據我個人了解的數據,我國法學院本科教學中,司法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都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開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獲取途徑,本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未來選擇職業的需要,法律專科,第二學士學位等全日制教育。 2法科專業就業之特殊性 (1)法治環境欠缺 1996年在中央領導的法制講話中, 參加公務員考試仍是目前法律專業畢業生進政法部門就業的惟一渠道,學有所專,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目前的雙學位和輔修制度下,法科學生一般是從高中文科類學生選拔,受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獲取到律師事務所或政法機關實習的機會,向法律界的前輩學習,將理論學習和實務學習相結合,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公共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等課程的學習都有最低學分的要求,因此,在校法律專業的學生約36萬人。自1999年擴大招生規模以來、復合型人才是現代社會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自考、夜大,學生能夠真正選擇專業選修課的機會是很有限的,在師資,導致了專業結構簡單,成人法學教育,在招生數量上也有了飛速的發展
❼ 請問報讀國家開放大學本科法學專業,有什麼出路嗎有哪些出路
校友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
國家開放大學就是原電大,這個本本的含金量是很低的,從考試形式上就能看出來,這樣出來的基本是沒有什麼用的,法學更是如此,一大堆全日制不一定就能看得上你非全日制的,還電大的,可以說這個證基本是張廢紙,如果有學位還可以。
這個證基本上是為在職人士准備的,因為他們有工作,需要學歷提升待遇,他們已經有了起點,學歷不過是塊墊腳石,供他們爬的高點。
但是畢竟是國民教育序列,是可以參加公考、事業單位考試的,政府部門承認這個證,因此,以此為敲門磚去敲開政府的大門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的人很少。
還有就是這個證可以參加一些其他考證資格考試,比如說你拿電大的畢業證加上法律從業資格證,別人就會自動忽略你的電大畢業證,畢竟法律從業資格證還是十大資格證之一,也是很難的。
最後,法學專業的畢業證不是你們學校發的學信網可查的證,那最多算結業證,而是法律從業資格證,沒有這個證的基本上不算合格的法學本科畢業生。❽ 國家開放大學,法學專業是什麼院系
文法部還是那個文法學院
❾ 國家開放大學法學共幾門學科
一般來說專科的話大概需要完成16到20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