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有效學習的條件
❶ 簡述美術教育有效課堂應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在謝老師和在座各位一直的努力下,應該說我市美術課堂教學效果顯著、進步有目共睹。但是,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也同樣存在著某些問題和偏差,通過拜讀我市同行的總結論文、聽課感受和深刻的反思我認為,目前的美術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下列問題:
1、教學設計老做「表面文章」,不斷地花樣翻新,實則無效,學生不是「學有所得」。
2、一些課片面強調「學生活動」,導致教學的「失控」。
3、某些課缺乏文化底蘊,導致教學的「淺薄」。
4、為了體現所謂的「課改精神」,加入過多的其他知識,從而失去了學科特點。
5、課程設計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不能准確的認識、判斷學生,無法進行師生互動。
綜上所述,盡管問題的表象各不相同,但歸納後可以匯成一個問題:就是課堂浪費現象不少,因為我今年教初二年級,所以下面我就主要結合初二教材與各位行家談一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敬請多多指正!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在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空間。檢驗教師教學的重要標准,就是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收獲?教學有沒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師是否認真負責,而是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者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沒有收獲,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有一次和實驗小學楊志斌校長一起聽《奇妙的肌理》一課,他的一席話讓我至今鉻記,他說課一定要上完後讓學生感覺到確實學到了新的知識,說實話這常常讓我在上完一節課反思時有點心虛。
德國一位學者也就課堂有效教學做過一個精彩的比喻:如果讓你直接咽下15克鹽,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會在享用佳餚時,不知不覺中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有效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課堂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談一談。
一、有效備課並反思
1、讀透教學參考書,抓准教學目標、重難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教學參考書對每一課都有詳盡的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解決重難點的要點、評價建議,以及優秀的教案範例,而且經常附有大量的相關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教學光碟。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最為有效的教學資源,省去了教師毫無頭緒的泛泛的查找資料和製作課件的大量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參考書中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改進,詳盡的備課,抓住重難點進行切實有效的教學設計。
2、充分借鑒教學參考書及網路上的優秀案例,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設計。
現代網路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大資源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優勢,搜集下載網路上的優秀教學案例,汲取其中的精華,借鑒其成功之處,學習成功案例的教學理念,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設計符合學校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
3、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力量,集中智慧。
我們學校一直都秉承這一優良傳統,哪怕是上校內公開課都集體備課,大家相互啟發、集思廣益才會共同進步。有些問題自己一個人可能想不到,但在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卻常常會突然發現,甚至豁然開朗。
4、建立每一課的資源包,方便再次備課,實現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與擴充。
曾經在以前的備課過程中查閱了很多資源,但由於資源保存不當,導致再次進行相同授課時,找不到已有資源,然後從頭查起。因此將每一課搜集到的資料建立成資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課時使用,還實現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與擴充,最終形成系統的資源庫,在授課時就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生的需求,呈現給學生,實現資源的共享。
5、二次備課,加強實際教學的反思與改進。
雖然課前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備課,但這也僅僅是我們對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在實際的教學生成中會出現很多令老師意想不到問題。但預設與生成中存在著意想不到的差距,及時的反思、改進就能夠彌補備課中的不足。
二、有效講授並示範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條有意義的教學方式而顯得卓爾不凡。它以它的「優勢」在長久的教學實踐中延續下來,並形成了自己的傳統。美術課堂同樣離不開講授,如果這個講授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那這個講就能「畫龍點睛」,即孔子所謂的「不憤不發,不悱不發」。好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至少喜歡這個老師的講課方式、風格或某種講課的細節。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它的效果將不限於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八年級下冊《從心底接觸自然》一課,因為正值早春季節,一位老師就是這樣導入的:我國有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大家記得嗎?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它生長著;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他大步向前去。」一日之季在於晨,一年之季在於春,同學們你心中春天的景象是怎樣的呢?在同學介紹後教師又滿懷深情地說,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善於用心感受發現,四季的更替、朝暮的變化,景色都很入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心底接觸自然。這樣講授既符合當時的季節特點,又切合學生學情和實際。
教師示範在美術課中是必須要有的,尹少淳老師就美術學科教師示範談到了存在「飄」這個話題,意即美術課的示範很多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意思意思,事實上教師的課堂示範對學生學習是否有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預制范作法:一幅好的范畫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術教材中精選了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各個時期的藝術家的作品,還包括一些學生作品,但畢竟比較少,不能滿足美術的要求,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前做好「預製品」,教師自己的范畫和前屆學生的優秀作業等,既直觀又簡練,事半功倍。再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完整示範,那麼就可以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示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在教學《變遷的家園》一課時,我就先示範一幅家鄉風景的整體構圖,然後展示課前畫好的完整的作品,這樣兩者結合就能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而據我們平時聽課和相互交流,在座很多老師都有課堂示範的習慣,像二中的何老師、實驗初中的向老師、市五中的姚老師等都是不僅自身專業基本功好,而且在平時教學中不怕麻煩、樂於示範的典範。
三、有效准備並實踐
美術是視覺藝術,與其他學科的一大區別就是常常需要課前准備相應的工具材料,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的課前准備是前提。而且不僅教師也要准備,學生要准備;另外課堂上准備讓學生實踐的作業,教師就要在課前先實踐,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防患於未然。例如本課《以刀代筆》,我計劃讓有興趣的同學把城中河欄桿板上雕刻圖案中自己喜歡的一部分拓印下來,那天我先去嘗試,開始用的是鉛筆,結果因為畫面較大,印得很不清楚,後來我就用水彩筆,但效果也不太理想,顏色又太淡了,在幾次實踐後我才想到用油性記號筆。同樣有關材料的問題,最初用的是石膏板,發現太容易碎,經過多次嘗試和准備,才決定採用橡膠板。我想這可能有點類似於中考學科提出的口號:「讓學生走出題海,教師先走進題海。」所以課前我們應多問自己:我准備了嗎?准備好了嗎?我們要准備什麼?仔細想想,我們平時的教學遺憾,無不與我們的准備不到位有直接關系。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准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備的范疇和內容。公開教學為什麼給人的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准備充分罷了。再如我校每年舉辦的藝術節活動,更是由於師生共同有效的充分准備而取得圓滿的成功,這是藝術節活動時學生為廣泛發動所繪制的宣傳海報。
四、有效作業並評價
新穎的作業形式是動力。美術本來就以美感人,但在實際學習中,作為我們美術老師的自己往往忽視學生作業的體現,其實,只要你一個小小的創意,就能讓我們的學生歡呼雀躍,一個小小裝點,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比如我還記得管立華老師有一次在上課時,就突破常見的學生單獨或分組合作的作業形式設計為每人完成一個開放性的小的創意設計,再粘貼在一個已畫好背景的版面上,集體共同組成一幅作品,這樣讓學生在作業中都能享受成功,體驗愉悅,那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自然高漲,而效率與此就成正比。再如《時間的表情》一課,據了解學生在小學里已學過有關平面鍾表設計了,所以我就計劃以鍾表的欣賞學習為主,並在作業時讓學生先欣賞去年全國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的手工比賽作品----案頭用品的寫真圖片,以此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可以擺放或可以懸掛的鍾表,還可以在鍾表基本讀時的功能上增添其它的功能,結果學生興趣大增,設計製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針對性的評價是有效課堂的保障。當學生的作業完成後,他們最期待的就是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利用這個有利時機,無論採用哪種形式,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體現本節課所要求的,新學習的要點。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便於老師及時反饋。同時我們通過多年及時批改作業並確保每次作業成績及時登記到班級名單上,發現效果較好。例如去年我校還結合奧運開展百米長卷丙烯繪畫,一方面因為新穎的作業材料和形式,另一方面還在活動前告訴他們會將優秀作品在校內展覽,為奧運加油,這一評價方式同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參與的同學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工廠提倡要有效益意識,盡量做到少而精,「低投入,高產出」。課堂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現代社會是講效益的社會,現代社會要由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人去創造,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小就在不講效益的課堂中被漸漸消磨了學習的熱情與主動精神,那麼我們又怎能要求他們將來高效呢?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必須有效益觀念。
成功的道理總是非常樸素,以上幾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許要用一生去追求。也唯有如此,才能使美術課堂教學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有所獲」,從而激勵我們不斷去追求真實、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的新境界。(溧陽市光華初級中學/狄雲娟)
❷ 簡述利用哪些感覺規律能有效組織教學
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❸ 心理學:簡述為防止遺忘應如何組織復習
遺忘規律曲線又稱艾賓浩斯曲線,它是反映人的遺忘量與時間關系之間的一個曲線。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遺忘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為了減少遺忘,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在短期內減小復習周期,加大復習的密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增加復習的時間周期。
趁熱打鐵,及時復習;制定復習計劃要有科學性;復習要經常性和多樣化和經常運用識記過的材料
影響遺忘的原因是:
衰退說: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
干擾說: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
壓抑說: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
提取失敗:在提取有關的信息的時候沒有找到適當的提取線索。
如何防止遺忘:
針對遺忘產生的原因及遺忘發展的先快後慢的規律,
一、正確地組織復習和練習,以便及時強化,加深理解,納入經驗系統,鞏固所記內容。正確組織復習的方法是:趁熱打鐵,及時復習;制定復習計劃要有科學性;復習要經常性和多樣化和經常運用識記過的材料。
二、掌握科學有效的識記方法,良好的記憶方法:
第一,意義識記和理解識記。
第二,多通道協同記憶。
第三,記憶術。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認的記憶術是PQ4R法。
三、加強正確再認和回憶的實踐
1、閱讀與試圖回憶。 2、有效地進行追憶
提高記憶效果的條件:
(1)頭腦清醒,無疲勞感。
(2)有能夠「記住」的信心。
(3)記憶的目的任務明確。
(4)有適合於自己的特點的記憶方法。
❹ 教育學簡答題 題目 怎樣有效組織復習
一、及時復習
由於遺忘一般是先快後慢地進行,因此復習必須及時,要在遺忘尚未大規模開始前進行。及時復習可以阻止通常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急速遺忘。(註:識記後的兩、三天以往最多。如晚上進行識記,第二天早晨復習效果較好。但是英語學習最好在24小時內進行復習。)
二、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復習時間的合理分配是復習獲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學習同一個內容,識記的效果好。例如,要記住某些數字,重復四次以內,記住的數字不多;重復超過四次,記住的數字就急劇上升;重復七次後,差不多全記住了。大家不妨一試。
復習也要適當分散。在復習時,時間過分集中,容易發生干擾;過於分散,容易發生遺忘,都不利於記憶的鞏固。復習時間的分配要適當,但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受許多條件的影響。以為教材的初步識記所能保持的時間是較短的;以後各次的間隔可以逐漸延長。機械材料和技能學習,分散練習優越性比較明顯,二學習復雜的、需要思考的材料,每次需要較長的時間。材料越容易,興趣愈濃,動機越強,應該集中學習。相反,材料難,缺乏興趣,以及容易疲勞的情況下,則以分散學習為宜。低年級的學生每次學習的時間因該短些。
三、反復閱讀和試圖回憶相結合
反復閱讀和試圖回憶相結合就是通常所講的「看一看,想一想。」這有利於提高復習效果。復習時單純一遍一遍地閱讀效果不好。應該在材料還沒有完全記住前就要積極地試圖回憶,回憶不起來再閱讀,這樣容易記住,保持的時間長,錯誤也少。
反復閱讀和試圖回憶相結合之所以能夠提高記憶效果,是因為試圖回憶是一種更積極的認知過程,要求大腦更積極地活動;同時它又是一種自我檢查的過程,讓人集中精力學習不能回憶的部分和改正回憶中的錯誤。
四、採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動員多種感官參加復習
復習方法單調,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和感到疲勞,從而降低復習效果。採用多樣化的、新穎的復習方法,能夠引起和加強學習者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果。例如:小學生學習字詞時,採用填空、造句、寫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方式要比單純地大量地抄寫或背誦的效果好。
五、活動有助於記憶
在教學過程中,把識記的對象作為活動的對象或活動的結果,能使學生積極地參加活動,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地提高。這種方法對於有實踐或實驗的科目的復習效果是最好的。
❺ 簡述如何有效的復習
如何高效的復習
用戶465808361794040
03月27日
任何一個考試都要復習,那復習就要做好規劃,每天的時間要做好管理,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能高效率復習。那麼我將好的復習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到興華的學子。
1、作好記錄,弄清時間去哪了
每天在學習之前,准備好紙筆,把自己從起床的那一刻起,做過的所有的事情,事無巨細,一項一項的全部記錄下來,包括完成這件事情所耗費的時間。
當我們把全天的做過的所有的事情和耗費的時間全部都記下來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的時間都哪去了,哪些事情不值得耗費過多時間,又有哪些事情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完成。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第二天更加合理地分配時間了。
2.早起或睡前做好規劃
小夥伴們在結束一天的學習准備休息的時候,可以躺在床上回顧一下今天一天的學習,分析一下一天的得失,然後對第二天的學習進行規劃,要改正今天的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同時計劃好明天要完成的內容,第二天早晨起床之後,按照前一天的規劃列好列表,每完成一項就劃掉一項。
3.學會說「不」
不要讓不相乾的人和事來佔用自己的時間.學會拒絕和說「不」,不是一種不禮貌。當你需要一段完整的時間來做完一整套卷子來驗收自己的學習效果的時候,偏偏有同學要你幫他一個忙。
不是做雷鋒幫助別人就是偉大,學習本來就是自己的事情,你不捍衛自己的時間,都被別人瓜分去的話,最後後悔的一定是自己。
4.學會拆分計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大再困難的再遙不可及的計劃,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當我們有了一個遠大的規劃,我們就需要將它拆分細化,變成季度的、月度的、周度的、日度的小計劃,當我們把每一個小計劃都完美的完成的時候,我們最大的規劃也就變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困難一直會存在,但是同時成功也是會得到的。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們堅定了自己信念並且向著目標努力前行,興華專升本的小夥伴們總會如願等到夢想成真的那一天的。
❻ 簡述怎樣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很多,但是只有當適當的刺激(誘發)出現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才會被激發,推動學生的學習。所以只有設計適合刺激學生行為的課堂導入,才會使學生從上課開始就投入到學習活動。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求知慾和好奇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心理學家克羅斯指出:「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和強有力的動力因素。」實踐證明,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十分有效的方法。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堂問題情境,不僅僅包含著問題,包含著教師對問題的設計方式,教師的啟發、鼓勵、點撥,還包含著學生對問題的應激狀態。在課堂導入中,創設新穎別致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創設有適當思考空間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自信大膽的探究慾望;創設競爭性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勇於探究的力量等。
(一) 言語精煉,直表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在教學活動開始之際,學生普遍存在著希望上好課的動力准備,心理學稱此現象為「心向」,這種「心向」既強烈又短暫。上課伊始,教師應該把握這種「心向」現象,用最精煉的語言最短的時間,選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學生直接展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目標,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以學習《植物媽 媽有辦法》為例。走進課堂,教師說:「我們人類因為有大腦這個寶,所以我們會想辦法。那你知道嗎?植物媽 媽它們也會想辦法喲,你想知道它們想了什麼辦法嗎?」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將驅使他們想知道到底植物會用些什麼辦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又如學習《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課堂教學導入時,教師說:「我們這節課學習《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是這個短小的故事包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則寓言,看看誰能最快把握文章的主題。」雖然只是簡短的兩句導語,但是在精煉的言語中包含了課文的體裁內容,包含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看看誰最快把握文章的主題。」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特徵,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為課堂教學架設了橋梁。
(二)質疑入手,興趣激發動機
皮亞傑說過:「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只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才可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最有效的方法,就如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疑」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鎖匙,是學習興趣激起、學習動機激發的動力。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教學開始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如教學《我選我》,讓學生齊讀課題後,要求學生從題目中產生疑問,提出自己的疑惑,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起了手:「我」指得是誰?我為什麼要選「我」?接著讓同學們帶著這些質疑走進新的教學活動。這樣的導入即輕松,又提高了學生探求答案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
又如《藍色的樹葉》的導入。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採用課題質疑法,同樣可以採用教師提問法:同學們,你們見過藍色的樹葉嗎?為什麼要畫藍色的樹葉呢?林園園臉紅的原因是什麼?只要大家認真讀課文一定會找到滿意的答案!這樣設置懸念的導入,又激勵了學生自主探究興趣,激發了獲得答案的學生動機,有力新教學目標的推進,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問題蘊含其中,音像激發動機
教師在教學開始之時,通過視頻或音樂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喚起學生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情感反應,創設學習的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又在視頻中蘊含問題,在音樂的牽引下創設問題。誘發學生情不自禁進入學習的情景,產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動機。
如教《一株紫丁香》課文之前,播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在情感上喚起學生的共鳴,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音樂停止,藉助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這首歌曲給大家怎樣的感受?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問題激勵了學習的動機,為繼續開展教學活動做好了鋪墊。又如教《父親和鳥》一文,上課鈴一響,一陣陣清脆的鳥叫聲立即將學生帶到鳥的世界後。讓學生產生懸念:這是什麼地方?那裡是怎樣的啊?為什麼有這么多鳥叫聲?那裡有些什麼鳥?它們什麼樣子啊?等等問題在那清脆的鳥叫聲中如一石激起千堆浪脫穎而出。
幾乎每一節語文課堂教學都可以憑借音樂或視頻發揮其的輔助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學《歡慶》此文時,教師先播放了中國國慶節天安門廣場檢閱的壯觀場面與人們慶祝國慶節的歡快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了國慶節人們怎樣慶祝的場面,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視頻的展示給了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答案的空間。如《農業的變化真大》通過視頻展示給學生看大棚蔬菜,然後讓學生產生質疑:為什麼這些大棚這么能幹?它們還可以干什麼?在激發學生達到認知目標的同時,也促進了情感目標的實現,教育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探索精神……
3.謎語導入,競賽激發動機
謎語能激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猜謎語適合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和積極的競猜特點,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如《風娃娃》可這樣導入:「同學們,老師請大家猜一個謎語:看不見來摸不到,四面八方到處跑,跑過江河水生波,穿過森林樹呼嘯。(打一自然現象)」同學們興趣十足,猜出來後,教師告訴同學們:下面我們學習《風娃娃》這一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風娃娃做了一些什麼事。又如教《我是什麼》上課開始時,同樣可以讓同學們猜:看得見,摸得到,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沒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現象)等等。通過猜謎語把學生的情緒調節到最佳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高效。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哪種教學方法,只要從課堂導入開始就精心設計好每個教學步驟;只要能在我們課堂教學開始之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只咬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功」「攻欲其善事,必先利器。」,就可能收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❼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有哪些
1、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
2、行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
3、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4、同伴互助——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
5、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6、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
(7)簡述有效學習的條件擴展閱讀: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是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並且高校作為知識更新與創新的發源地,教師較易接觸教育及學術的發展前沿,相對來說,這種先天性優勢更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高校歷來就是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基地,教師除承載著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之外,還擔負著專業領域內的科研工作。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
第二,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由於近年來高校改革對教師隊伍的高要求,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並且高校作為知識更新與創新的發源地,教師較易接觸教育及學術的發展前沿,相對來說,這種先天性優勢更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並且,教師的教學對象是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能力,較易接受新的思想及知識,促使教師也要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斷追求前沿知識,拓展知識領域,開闊視野。
另外,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背景使得終身學習觀的社會的普遍重視,教師更是成為直接實踐者。這些因素均成為促使教師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各種途徑的學習、培訓,不斷促進自身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貫穿於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❽ 如何利用記憶規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記憶又分為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指人腦中的信息在1分鍾之內加工與編碼的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的過度階段。處在工作狀態中的短視記憶,或者在完成當前任務時起到作用的短時記。
短時記憶的特點:
1、時間很短,一般不超過1分鍾;
2、容量有限;
3、意識清晰;
4、操作性強;
5、易受干擾。
長時記憶是信息經過從分加工,在頭腦中長久保持的記憶。
圖爾文將長時記憶分為兩類:情景記憶和語文記憶。
情景記憶是指人們根基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語文記憶是指人們對一般知識合規律的記憶,與特殊的時間的地點無關。
長時記憶的特點:
1、容量無限;2、信息保持時間長久。
那該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有效學習的方法?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應該要注意:
(1)要有長遠的記憶目標和意圖;
(2)記憶的時間意圖應准確與明確;
(3)要培養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在學習中要以意義記憶為主,機械記憶為輔,發揮兩種記憶各自的長處,從而提高整個以及的效果。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對記憶材料可以用多種方式組織加工,常見的組織加工方式是類別群集,即把一系列項目按一定的類別來記憶。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有效運用記憶術。
❾ 簡述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的基本要求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一提出的目標要明確、具體;二根據學科教學點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要具有一定彈性
評價標准,應該不止三條:一教學的目標評價標准;二教學的內容評價標准;三學生學的行為評價標准;四教師教的行為評價標准等等.
❿ 簡述學校教育發揮主導作用的條件
教師的認識水平,學校的制度理念,社會的認識水平,國家教育制度和歷史形成的文化。
學校教育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內容。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教育即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主導地位。
首先,學校教育具有特殊性。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有三個:遺傳、環境和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進而生成人自身,促進了人的發展。
學校教育是上述三個因素的特殊綜合,它是一種包括特殊個體和特殊環境的特殊活動。學校教育具有獨特的價值。學校教育能夠引導個體發展,它是對後天發展方向的定位。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什麼樣的人,決定著個體發展的方向。
教育的價值在於為個體發展確立了合適的方向。
教育為個體發展提供了動力。人的發展不只是表現為知識的增加、智力的發展、人格的成熟,更重要的是還應當表現為建立在這種發展基礎之上的「發展動因」的發展。
教育作為一種專門的育人活動,對知識經驗的獲得、自我意識的培養和主體性的激發以及對人的整體發展的提升,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教育能夠喚醒個體發展的意識,挖掘發展的潛能。斯普朗格指出,教育之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和接納已有東西,而是從人的生命深處喚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識,將人的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對於社會教育,我們知道,學校教育是受到社會因素的制約的。學校教育不可能離開社會教育。社會教育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適應學生的多種需要,豐富精神生活。
教育的主導作用很明顯,但是它不是萬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會條件、凌駕於社會之上去發揮它的主導作用,又不能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任意決定人的發展。
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遺傳、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在這三大因素中,與遺傳、環境相比,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教育不僅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而且可以能動地調整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教育還能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統地影響。但教育並不是萬能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發揮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第一、教育能夠制約人的遺傳素質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
第二、教育能夠調節和選擇環境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第三、教育能夠系統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