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是
A. 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隔離有兩種: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隔離(比如地理隔離)不一定形成新物種,但新物種形成一定經過隔離(生殖隔離),所以說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B. 影響能力的發展與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包括先天素質,也包括後天因素,主要指對先天素質產生影響作用的環境、教育和實踐活動等。實際上,能力就是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先天素質的影響
先天素質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點,它包括感覺器官、運動器官以及神經系統和腦的特點。它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質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任何能力都無從產生,也不可能發展。聽覺或視覺生來就失靈者,無法形成與發展音樂才能,也不能成為畫家;早期腦損傷或發育不全的人,其智力發展會受嚴重 影響。
神經系統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性(強度、靈活性、平衡性)對能力的形成是有影響的。如神經系統的強度水平影響人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神經系統的平衡性影響注意的分配;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影響知覺的廣度。
我們承認先天素質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並承認先天素質具有遺傳性,但並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主要指智力)由遺傳決定的結論。第一,先天素質本身就不完全是通過遺傳獲得的,有些是因胎兒期由於母體環境的各種變異的影響,如孕婦的營養、疾病、葯物和受到輻射等,都會給兒童的智力形成和發展帶來危害。這些危害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非遺傳因素。第二,先天素質只能為能力提供形成與發展的可能性,並不能預定或決定能力的發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長短是由遺傳決定的,手指長為學彈鋼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但這不能決定將來就一定能成為鋼琴家,因為成為鋼琴家還需要許多主客觀條件。又如,個子矮的人不利於排球場上攔網,但如有較好的彈跳力,又靈活,就能補償個子矮這一無法改變的先天素質條件而成為出色的攔網手。所以說,先天素質並不等於能力本身。第三,同樣的先天素質可能發展多種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質由於沒有受到良好的培養和訓練,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環境、教育對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1.產前環境及營養狀況的影響
胎兒生活在母體的環境中,這種環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出生後智力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母親懷孕期間服葯、患病、大量吸煙、遭受過多的輻射、營養不良等,能造成染色體受損或影響胎兒細胞數量,使胎兒發育受到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出生後嬰兒的智力發展。
2.早期環境的作用
在兒童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智力的發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後慢。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盧姆(B.S.Bloom)對近千人進行追蹤研究後,提出這樣的假說,即五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智慧發展的遞減規律,他認為,生下來就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一出生就得到最恰當的教育,那麼就可以成為有100分能力的人;如從五歲才得到最恰當的教育,那麼就只能具有80分能力;若從十歲才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有60分能力的人。可見,發展能力要重視早期環境的作用。
3.教育條件的影響
一個人能朝什麼方向發展,發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後天的教育條件。家庭環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的職業、文化修養、興趣、愛好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與態度,對兒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如歌德小時候,歌德的父親就對他進行有計劃多方面的教育,經常帶他參觀城市建築物,並講解城市的歷史,以培養他對美的欣賞和歷史的愛好;他的母親也常給他講故事,每講到關鍵之處便停下來,留給歌德去想像,待歌德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母親再繼續講。歌德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為他能成為世界著名的大詩人打下了基礎。
在教育條件中,學校教育在學生能力發展中則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因此,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學習和訓練的同時促進了其能力的發展。在教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並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自發的,而是依賴教育教學內容的正確選擇、教學過程的合理安排、教學方法的恰當使用等。
三、實踐活動的影響
實踐活動是人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所特有的積極主動的運動形式。前面提到的素質和環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影響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可以說,實踐活動是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國漢代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就曾提出過「施用累能」和「科用累能」的思想。前者是說能力是在使用中積累的,後者指從事不同職業活動可以積累不同的能力。許多關於勞動、體育、科研等實踐活動影響能力形成的研究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油漆工在長期的工作中,辨別漆色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可以分辨的顏色達四五百種;陶器和瓷器工人聽覺很靈敏,他們可以根據輕敲製品時發出的聲音的性質,來確定器皿質量的優劣。同樣的道理,人的自學能力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與發展的;人的組織能力也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人的各種能力,脫離了具體的實踐活動是無從提高和發展的。
四、其他個性因素的影響
環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外部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一個人要想發展能力,除必須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去之外,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徵,即理想、興趣及勤奮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力。
許多學者和有成就的人指出,人的智慧同堅強的信念、崇高的理想聯系在一起。沒有理想和信念,發展能力就缺乏強大的動力;興趣和愛好是促使人們去探索實踐,進而發展各種能力的重要條件。高爾基說過:才能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是對事業的熱愛。當人們迷戀於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就會給能力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內部力量;勤奮與堅強的毅力也是能力得以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素。歌德說過:天才就是勤奮。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時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從這個公式看出,愛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功歸於多種因素的結合,但勤奮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它放在首位。
綜上所述,優秀的個性心理品質能促進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注重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
C. 形成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觀察力也是形成勞動技能、繪畫技能、寫作技能、閱讀技能和實驗技能的必要條件。任何技能的訓練,受訓練者都需要隨時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標准要求,不斷鞏固正確的動作,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從而形成相應的技能。
D. 教育學: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有些地方說是應用,有些地方又說是知識。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應用(練習)
因為技能其中的一個特點是: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執行方式構成的;屬於動作經驗,不同於認知經驗的知識。
E. 形成動作技能需要經歷哪些階段
運動技能的形成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通常把運動技能的形成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動作的認知階段
在技能學習的初期,練習者的神經過程處於泛化(或類化)(generalization)階段:內抑制過程尚未精確建立起來;注意范圍比較狹窄;知覺的准確性較低;動作之間的聯系不協調,特別是肌肉的緊張與放鬆配合不好;多餘的動作較多,整個動作顯得忙亂緊張,完成的動作在空間、時間上都不精確;能初步利用結果的反饋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顯的線索;意識的參與較多.在此階段,練習者主要是通過視覺觀察示範動作並進行模仿練習,較多地利用視覺來控制動作.因此,動覺的感受性較差,對於動作的控制力不強,難以發現自己動作的缺點和錯誤.
(二)動作的聯系階段
練習者經過一定的練習之後,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動作,並開始把個別動作聯系起來.這時,練習者的神經過程逐漸形成了分化性抑制(或差別抑制)(differentialinhibition),即只有條件刺激才能引起條件反射性反應,而近似刺激具有抑製作用,不引起條件反射性反應.近似刺激在相應皮質細胞內形成的抑制過程叫分化性抑制.在動作的聯系階段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更加准確,內抑制過程加強,分化、延緩及消退抑制都得到發展;注意的范圍有所擴大;緊張程度有所減少,動作之間的干擾減少;多餘動作趨向消除,動作的准確性提高;識別錯誤動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強;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但在動作之間的銜接處常出現間斷、停頓和不協調現象.在此階段,練習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細節,通過思維分析,概括動作的本質特徵,逐步完善地意識到整個動作,把若干個別動作結合成為整體.這時視知覺雖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運動感覺逐漸清晰明確,可以根據肌肉運動感覺來分析判斷.
(三)動作的完善階段
在這個階段,練習者的動作已在大腦中建立起鞏固的動力定型,神經過程的興奮與抑制更加集中與精確,掌握的一系列動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有機系統,各動作都能以連鎖的形式表現出來,自動化程度擴大,意識只對個別動作起調節作用.此時,練習者的注意范圍擴大,主要用於對環境變化信息的加工上,對動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視覺控制(controlbyvision)作用減弱,動覺控制(controlbykinestheia)作用加強,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動作的錯誤.
F. () 是技能形成的條件和途徑。
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G. 15、在動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動作階段,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是( )多選題
ACD.。。。做過這個題,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知道這個答案是對的
H. 技能是指 什麼 培養形成的能力
1.什麼是技能?
技能是指學習者在特定目標指引下,通過練習而逐漸熟練掌握的、對專已有的知識經屬驗加以運用的操作程序。
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別,初級水平的技能只要具有一定的初步知識和一定的練習就可獲得,高水平的技能則需要較豐富的知識經驗,而且在其活動中的基本動作已達到自動化水平。可以把高水平的技能稱之為熟練技巧。
2.技能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技能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是有密切聯系的。技能的形成是以掌握知識為必要條件的,掌握知識不僅要掌握陳述性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掌握程序性知識,人們掌握的知識越鞏固,越有助於技能的形成。反之,技能一經形成又會促進對新知識的掌握。
I. 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 A. 自然選擇 B. 突變 C. 隔離 D. 基因重組
A、自然選擇可以決定生物進化方向.A錯誤;
B、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
D、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正確;
D、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
故選:C.
J. 形成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觀察力也是形成勞動技能、繪畫技能、寫作技能、閱讀技能和實驗技能的必要條件。任何技能的訓練,受訓練者都需要隨時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標准要求,不斷鞏固正確的動作,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從而形成相應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