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條件
Ⅰ 誰知道北京大學生物細胞學博士畢業要求要發多少文章有什麼其它要求
據說現在好像沒硬性規定。
不過,北大生物細胞學比清華的差不少,清華生物版細胞學方向的幾權個年輕牛人,如孟安明(中科院院士),陳曄光(候選院士),吳瑋(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都非常厲害,在人數比北大少很多的情況,Nature和Sciene等高端論文和成果遙遙領先北大。另如果是出國讀phd,清華生物系的offer也比北大的強不少。
Ⅱ 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就業
博士畢業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稱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國企,外企,出國博後,
國內博後,大致分為這么7種,下文將以國內高校為例詳細談談博士如何自我定位與培養
1. 工作兩年後的第一道坎,職稱,刺刀見紅的拼殺,概述
關鍵詞:定崗定編,評聘分開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學校已經實行定崗定編,並且將陸續推廣到所有學校,在這原
則下,高校鐵飯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個有名學院為例,教授已經超編,這就
意味著,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調離,否則副
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場高校教師之間的腥風血雨般的廝殺即將拉開戰幕
。。。。。。
你做好准備了嗎?
國內高校又可分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統稱三流院校,二
流的就是夾在這兩者之間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
對於青椒來說,除碩博連讀的外,一般畢業年齡在28左右,這是個很尷尬的年齡,該結
婚了,結婚就要買房,買房就需要錢,錢從哪來?買房的錢一般有如下三種途徑:父母
提供,學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學校待遇:0-6萬左右房屋補貼,0-2萬左右安家費,1年左右周轉房,不安排配偶工
作,工資2000以下,講師待遇,兩年後可以申請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員),科研啟動
費2萬左右,一年工作緩沖期,不參加崗位考核,一年後考評,直接決定崗位津貼數目。
博貼基本沒有,除非當地政府出。生活滋潤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萬。
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補貼5-20萬左右,越差的學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來了直接給副教
授待遇,工資1700-2500左右(稅前),基本不解決配偶工作,安家費2-5萬,1年周轉房
,1-2年緩沖期,隨後參加崗位考評,一般會有博士津貼,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貼,
例如福建。2年後可申請副教授,有的學校評定職稱時承認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碩士期間
發表的文章,有的學校不承認,若找工作時,一定要問清楚。生活滋潤度,勉強溫飽,
年收入4-6萬
三本與四流高校:房屋補貼20萬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稅後6-8萬,有的提供住房
,服務n年後給產權,一般有博士津貼。科研啟動費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為副高。生活滋潤度,最好。
發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無所有,三本與四流院校最滋潤,但是職業發展最受限。
申請課題難度
一流高校與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學校非常困難,後文將對項目申請有詳細敘述,但
是對於大多數青椒來說,沒有項目=沒有職稱
2.兩年後的考驗, 副教授=項目?
博士工作兩年後可以申請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與研究所:主持並完成1-2項國家級項目(國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響力的文章若干。由於這個限制,國內畢業青椒想在工作後2年順利拿下副高簡直是做
夢
三流高校:主持並完成1項廳級項目(例如教育廳項目)或作為主要參與人(前三)參與
完成省部級(地方省級基金委、科委或者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項目一項或者完成橫
向項目達到一定經費數額,例如我所在學校要求橫向一次到位經費10萬以上。SCI/EI檢
索論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結題的項目,論文有的要求是
必須署名為工作單位的,有的沒要求,也就是你在讀博士期間發的也可以。由於項目的
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項目,因此,想在工作兩年後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個大
額橫向,然後與企業商量迅速結題。縱向項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與四流高校:參與完成廳級以上項目,幾篇文章即可
對於女博士來說,可以考慮三流與四流院校,工作壓力小,有利於家庭穩定,收入很不
錯
對於有志於有所成就的博士,那麼下面的問題,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影響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兩個東西,項目和文章,文章各個行業不同,很難說清。
項目,這個是每個大學青年教師頭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沒有項目,一事無成。下文將就
項目仔細評說
對於青椒來說,若無導師幫忙或者相當的人脈積累,橫向項目(企業項目)是基本無望
的,現在企業已經很狡詐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過來,可轉化為生產,才會給錢。
不象以前了,不會支持前期探索的。
縱向項目:973,963,國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地方省市自
然科學基金,教育廳基金,中醫葯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誰拿項目誰寫項目申請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慮了。地方省部級自然科
學基金與教育廳項目,限項申報。也就是規定了每個學校能申報多少項。以我所處學校
為例,每年允許申報30項左右,最後批准3-6項不等。由於限項,所以很多人的本子連學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博士點新教師基金,
這兩個自由申請,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所在的院系沒有博士點,那麼只有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一途了。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往職稱的華山一條路?誰是你的伯樂?
號稱國內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請到全看個人本事。08年以後,國基將青年科學基金
從面上項目中分離出來,列為人才基金,總體命中率25%左右,各個學科不盡相同,其中
生物醫學類是死亡之組,地球和數學好些。國基在本人眼裡,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難
度低於省部級基金和教育廳基金,教育部新教師基金沒申請過,不知難易。
申請要求:博士學位35歲以下,在職博士需要導師推薦信
國家基金考察什麼:創新點,排名第一,其次為研究基礎,課題組組成等。
評審方式:3個以上匿名專家評審人(簡稱函評),評審人的意見為三種,優先資助,資
助,不予資助。根據三個評審人的意見決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學科組開會評議(簡稱會
評,需要至少一個優先資助),會評通過,則獲得國家基金,上會率,據說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會評時還需要滅到30%的人。
國家基金與博士期間的工作
創新點,國家基金的靈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間完全依賴老師,老師交代什麼做什麼,很
抱歉,你無法提出能夠讓評審人欣賞的idea,那麼你的博士是失敗的。
申請青基的思想來源一般為三種:博士論文的延續,工作單位的新方向,以上兩者結合
為什麼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很簡單,國基要求,創新+工作基礎,雖然國家基金委一直
強調說,對於青年基金申請者,可以放鬆對工作基礎的要求。但是,這條相當於無用,
因為很多人有工作基礎,你沒有工作基礎申請,簡直是找死。什麼是工作基礎,就是你
的文章和項目與現在申請課題的緊密度,你現在單位的條件是否能夠滿足你完成改項目
,還有你的課題組成員搭配是否合理。
因此,最容易讓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論文的延續或者將工作單位新的方向與以前博士課
題結合起來,這樣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
4. 博士的訂單式培養---以科研創新與文章為主體,死亡賽跑的起點
我的警告:浪費博士3年,等於浪費你的未來
目前現狀:中國博士產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學校為例,06年,我們學院兩人申請副教
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師,近三年引進博士約60人
課題現狀: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報30項左右,教育廳項目限報25項左右,全校每年新
引進博士約100人
如何才能申請到國家基金?
創新,在博士期間對本領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級的領悟,對於每個缺點,發展方向要做到
瞭然於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託,這才入門而已。並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
每一篇文章為什麼這么做,有什麼缺點,有什麼優點。如果你能將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
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記住,合格,不是優秀。
國家基金的最高原則
優中選優,即所謂錦上添花,國家基金不是扶貧項目,也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麼樣的博士是優秀的,能夠一畢業就能申請到國基的?
SCI3篇以上,影響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闆越牛越好,最好是能當會評評委的那種,創
新點越新越好,解決某個領域的基礎性問題。因此,還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話,大量的
閱讀文獻,流利的英文閱讀與寫作,勤奮的工作,那麼你將來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實驗室就上網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幹了什麼的博士,進了高校也會被淘汰。當
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個棵大樹靠,那算我沒說。
國基會評的幾條原則:1. 有人在會上堅決支持的項目一定能獲得資助,即使全體學科組
成員投票沒過半數,而這個支持者則必須簽字表示支持,即所謂非共識項目。2. 有人堅
決反對的項目也基本通不過。
因此,博士時導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評專家認識你導師(認識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導師在會評時力挺,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資源。所以說,導師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系,請看我的第一個帖子。在這場死亡賽跑中,如果失
去了導師的支持,那麼你就只剩下你一個人
-----------------------------------------------------------------------------
----------------------------
總結
博士期間的論文水平參加項目水平=工作基礎
博士期間的獨立能力+領悟能力+對本領域的了解=創新能力
工作基礎+創新能力+一些運氣=國家基金
國家基金=課題組的經費+你的職業發展
--------------------------------------------------------------------------------------------
博士就業兩極分化
提起博士生就業,這兩年給人明顯的印象是境況大不如前,他們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縮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5年前,經常有企業招聘博士時會配車配房,但現在,這種特殊待遇減少了許多,甚至海歸博士的優勢也不再體現。那是因為之前博士相對較少,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學歷有一種崇拜。而如今博士越來越多,沒有那麼多的企事業單位來吸納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處於教師飽和狀態。
如今在人才市場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個字——「難」。這個「難」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針對博士的崗位少,並且你也別以為自己是博士,競爭力強,其實你的對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對崗位、薪水、福利的預期與現實給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預期2000元,企業給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預期普遍是七八千,企業一開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這工作還怎麼找?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9)》顯示,當前我國博士畢業生實際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類型單位提供給博士生的工資很不一樣,在公司企業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機構工作的博士,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資為3932元。
當「唯學歷」時代逐漸遠去時,研究生這群原來的「皇帝女兒」突然成了「行走在尷尬地帶的群體」。所以如果你這兩年准備考博,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讀博的目的是什麼?2、想讀的專業是什麼?3、該專業就業情況如何?4、畢業後的工作期望如何?
小邵在采訪了不少博士後發現,他們當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對學校抱有幻想。覺得清華北大中科院是科學聖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巔峰,自然前途無量;二是對導師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並不了解自己所報考的導師,只以為導師有名,就業就不會發愁。這樣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業誤區。
目前,博士就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學校畢業,有對口的研究方向與課題,有海外留學經歷,收入依然會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學校畢業,身上只有一份紙上談兵的論文和一張學位證,那麼你的收入可能會不盡如人意,生活也會很拮據。因此想要通過讀博士改變命運的人,得慎重。
高校不再是就業避風港
從博士就業的單位類型看,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主要去向,占總數的68%;真正進入政府機關的博士並不多,比例不到3%;進入企業的博士主要進入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合資企業,其比例分別為7%和10%。
先說說國內高校的招聘情況。近幾年很多高校編制已處於飽和,大多數高校進人都很少,一般比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個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門檻越高,一般要求海歸博士,對「土鱉」興趣不大。同時,即使有招聘名額,你也很難把握。高校很多專業學科都習慣留用自己的學生。你北大畢業,北大門檻太高進不去,進個北師大北航總可以吧?這個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可能門都沒有。
高校招聘時對候選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專業、畢業學校、論文、個人關系、研究方向等等。因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來決定的,因此主觀性很強,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國內名校基本上不太願招剛畢業的博士,相對樂意招那種在國外已拿到教職、一回來就能吸引研究經費的人才,這樣有利於高校在某研究領域的快速發展。同時,高校往往對女博士不那麼青睞,因此女性選擇讀博要更謹慎。
除此之外,考博要不僅要考慮現在的情況,更要考慮未來更緊縮的就業名額。對於既沒名額又想招人幹活的高校來說,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過博士後的方法錄用。一些高校規定你要進入高校,必須做博士後,如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現在乃至將來,做博士後才能進高校是大勢所趨;二是實行人事代理。將你的檔案放在人才市場,通過第三方代理企業和高校產生僱傭關系。
小心「充門面」式招博陷阱
下面說說企業對博士的招聘態度。
在企業界,不同專業的博士就業難易度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喜歡招博士的公司並不多,很多公司覺得博士做的課題華而不實,與實際距離很遠,而工資要求卻高,常常眼高手低。
另外,公司里研究類職位受經濟形勢影響最大,企業一般都會在財務狀況不好時削減研究經費,這也就意味著當經濟形勢不好時,研究類職位將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專業尤其是基礎學科在企業界幾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業,比如中興、華為、騰訊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為主。原因很簡單,高科技應用開發不是基礎理論研究,需要的是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人員不斷去學習接觸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識含量但又不涉及過深的基礎理論。而從目前培養體系中出來的博士生,大多屬於關起門來研究理論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會招博士?無非有兩類:一類是出於「充門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規模的心理咨詢、健康養身、醫葯或教育機構,很多會打出招聘博士的廣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對外活動或宣傳中擔當「主角」,他們對外的名片上赫然印著「博士」兩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該領域的專業度。進入這類公司,博士價值被大大弱化,工資也不會很高,且沒有升職與發展可能。博士求職時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這類企業的「陷阱」。
另一類是大型研究型企業,是真正的招聘,在這些企業中博士可以充分發揮研究才能。在國內有少數技術領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術研究,支持自己的企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這些公司往往願意支付很高的報酬,但對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歸或名校博士,不會有面試機會。這類企業以外企居多,但在整體外企數量中也僅佔有很小一部分,以醫葯、化學、高科技、通訊、搜索網站、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居多。因此在讀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選的專業,哪些企業會重視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數量大概有多少。
博士就業還有最後一條出路——創業。對於大多數沒有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創業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較高。因為博士可以考慮將自己的科研課題變成產品,遇到企業資源豐富的導師,還可以藉助導師的力量,幫助自己成功創業。
Ⅲ 北京大學博士生幾年
所有學校的博士生都是讀三年,不管哪個學校博士生都是三年,當然如果你是本碩博連讀或者碩博連讀的話有相應減少年份。
Ⅳ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的畢業條件是什麼
1、具體條件:只要符號考研報考條件就可。考研報考條件有:
(一)學術型研究生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0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
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4.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0年8月31日以後出生者),報考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Ⅳ 北大博士畢業有什麼硬性條件,比如英語等
博士畢業,在大陸,一般難在小論文上,這個過了,其他沒有問題。
Ⅵ 北京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博士學位
第九條 博士研究生掌握堅實寬廣的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並在科學研究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並具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通過培養方案所規定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授予博士學位。
第十條 申請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需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內提交學位論文,由所在學院(系、所、中心)提交學習成績、指導教師學術評語、論文評閱人的評議書和答辯委員會的決議等有關材料,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討論通過,報校學位委員會審查批准, 可獲得博士學位。
以畢業博士研究生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位,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博士學位課程包括以下三類:
1.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2.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
3.兩門外國語(有些專業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決定,經學校批准,可以只修一門外國語。但第一外國語非英語者,必修英語為第二外國語)。
博士研究生課程考試成績合格,通過學科綜合考試,方可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博士學位申請者在科學研究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的,應提交有關的出版著作、發明的鑒定或證明書等材料,由兩位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推薦,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同意,可以免考部分課程。
第五章 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及論文評閱、答辯程序
第十二條 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論文的選題和所研究的內容,應對學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現實意義。碩士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博士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材料、角度、方法、觀點、理論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有創新性。學位論文應按照學校規定的基本要求與書寫格式撰寫。
第十三條 碩士研究生應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內提交學位論文,由指導教師審閱同意,並寫出詳細的學術評語後,送同行專家評閱。
博士學位論文應在答辯前三個月組織專家進行預答辯。
第十四條 正式答辯前,院系應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聘請與論文相關學科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評閱人一般為兩名,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校外專家;博士學位論文評閱人一般為五名,其中至少要有兩名校外專家。
論文評閱人應對論文寫出詳細的學術評語,並對論文可否提交答辯提出明確的意見,於答辯前15天返回送審院系。如其中有一名評閱人的評語屬否定的,不能舉行答辯,並應增聘一名評閱人。如有兩名以上(含兩名)評閱人的評語屬否定的,則本次申請無效。
博士學位論文的匿名評審、抽查和導師在答辯中迴避評議的制度,參照校發[2002]28號文件及其附件執行。
第十五條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三人以上組成,指導教師如果參加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至少應由四人組成,委員會主席應由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答辯委員會名單由專業教研室商定,由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負責人批准。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五人以上組成,指導教師如果參加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至少應由六人組成,成員的半數以上應當是教授或相當職稱專家,其中必須包括二至三位外單位的專家。答辯委員會主席應由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答辯委員會名單由專業教研室商定,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負責人審查,於答辯前兩周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復核批准。答辯委員會名單在答辯前應予保密。
指導教師可以參加答辯委員會,但不得擔任主席,且在評議階段應迴避。
第十六條 學位論文答辯程序:
1.主席宣布答辯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主持答辯會各項議程;
2.由導師簡要介紹答辯人的學習成績及科研方面的主要情況;
3.答辯人報告論文的主要內容;
4.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問,答辯人答辯;
5.休會,非答辯委員會成員退場迴避;
6.答辯委員會議,宣讀導師和評閱人的學術評語,對論文及答辯情況進行評議,以不記名投票方式對是否通過答辯進行表決,全體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為通過;
7.復會,主席宣布表決結果和答辯委員會決議。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經委員會主席簽字,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應由全體委員簽字,報送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
論文答辯應當公開舉行(涉密論文除外),並有詳細記錄。已通過的博士學位論文或摘要應當公開發表(涉密論文除外)。
第十七條 答辯不合格者,經答辯委員會表決(評閱不合格者,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表決),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許碩士學位申請人在半年後一年內、博士學位申請人在半年後兩年內對修改後的論文,重新申請答辯一次。如重新答辯仍未通過,則不再補行答辯。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認為申請人的論文達不到博士學位的學術水平,但已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而且申請人尚未獲得過該學科的碩士學位,可做出授予碩士學位的決議,報送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
Ⅶ 北大博士畢業能留高校當老師嗎
北大博士畢業需復要應聘制才能在北京大學當教師,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為例。
教學科研系列
1、崗位職責:教學科研工作;
2、應聘條件:在國內外著名大學獲得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統計學、市場營銷、組織管理、戰略管理、管理科學等學科博士學位者,以及國際高端人才。能出色勝任以上相關學科本科基礎課程、碩/博研究生課程和MBA課程的教學工作。具有傑出的科研能力。
(7)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條件擴展閱讀:
研究技術系列
1、崗位職責:
a、承擔具有開創性的科學研究,重點研究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
b、積極申請課題立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發展戰略和宏觀政策教程研究;
c、推動政策和商業前沿實踐研究,轉化學術研究成果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政策報告;
2、應聘條件:
在國內外著名大學獲得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統計學、市場營銷、組織管理、戰略管理、管理科學等學科博士學位者,具有傑出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研究成果;具有上述專業領域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Ⅷ 如果想讀北大博士,應該怎麼入手和准備
申請者須符合下述條件:
(1)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境外所獲得學位須經教專育部相屬關機構認證);應屆碩士畢業生須在博士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
(2)碩士就讀學校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或國外高水平大學,且學業基礎好,科研能力強或在某一領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學術專長或重要學術成果;
(3)報考類別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職)。
(4)考生須具備報考導師自行確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考核制」選拔博士生的基本程序:包括個人申請、學科考核和學院審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四個環節。
Ⅸ 博士畢業條件
呵呵,你這一個問題一下子就問了這樣多的學校,真是效率高.我可以這樣回答你.首先內,你到網上查你問容的這些學校的研究生院(處\部).二然後在研究生院(部\處)裡面查學位辦或者政策資料匯編,就可以查到關於歷史學博士畢業的條件.三研究生院(部\處)裡面關於導師信息的可以查到導師的.四如果在前面查不到導師,你可以到關於某大學的歷史學院(或者人文學院等等,各個學校分的二級學院不同而定),師資介紹裡面查博士導師.五是在你要求的學校網站查到你要求的二級學院(如歷史學院\人文學院等等)的辦公室電話號碼,然後通過打電話讓辦公室人員告訴你博士導師的信息.當然了,如果你有熟人在你要找的學校里,讓他們替你打聽也可以了.(如果你只查到博士導師的名字,不知道聯系方式的話,你可以把某某博士導師的名字和他所在的學校,放到網路網頁裡面搜索/或者,把某某博士導師的名字用期刊網站來搜索,看他發表的文章,文章裡面也有聯系方式的.通過上面的方法就能找到博士導師的聯系方式)
以上的方法你試試看看!祝你好運!
Ⅹ 北京大學在職博士需要什麼條件
在職博士的報名條件有哪些?
這個報讀條件要依據大家想要報讀的院校和專業來定。
選擇不同的招生院校及專業,其報考條件是不一樣的。
一般院校要求學員有碩士學位,或者獲得學士學位6年(含)以上,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
另外還需要有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教授的書面推薦意見,否則是不能報名的,具體各院校報考條件還要以簡章為准。
以下是各招生院校常用的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報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碩士研究生畢業或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在境外獲得的學位應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報名時提交認證證書)
(2)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畢業或取得碩士學位);
(3)獲得學士學位6年以上(含6年,從獲得學士學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學之日)並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3、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符合招生單位規定。
4、有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
5、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還須達到招生單位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
6、現役軍人報考博士生及軍隊招生單位招收軍人博士生的要求及辦法,按解放軍總政治部有關規定辦理。
有些人可能對此並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看到知乎上的問答時就比較在意,其實低不低要看利用率,要知道在職博士和統招博士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尤其是雙證在職博士更是沒有什麼區別,拿到的證書都是一樣的,只是單證和雙證的區別而已,我們對於這些證書的利用率也都是一樣的。所以不能說這樣的方式獲得證書含金量很低。
如果你沒有專業的要求,可以讀一個通用類型的DBA國際在職博士,那麼法國 蒙彼利埃大學(CWUR世界綜合大學排名全球第141位)、尼斯大學、克萊蒙大學、諾歐、istec都是可以的。
如果有專業的要求,我給你大概說一下不同學校的情況
健康管理博士,蒙彼利埃大學的DHM項目比較適合。
智能製造博士,ENPC和ISTEC學校是比較適合的。
金融方向博士可以選擇諾歐、尼斯和ISTEC。
教育管理博士DEM,可以選擇ISTEC。
文化產業DCM,推薦諾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