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心理學課程
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兒童的教育從出生就開始,0~3歲的教育稱為嬰兒教育,3~~6歲的兒童教育稱為幼兒教育。主要研究托兒所幼兒園教育,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有一定的教育指導作用,托兒所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在教育目的任務原則等方面基本一致。本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園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生理學,神經生理學,營養學,鋼琴,舞蹈,繪畫美工,人類學,社會學,生態學,遺傳學,倫理學,語言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主要課程:教育學、教育史、教育學概論、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社會學、學前衛生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游戲學原理、教師口語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幼兒園見識、實習、幼兒師范學校實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一般安排6--8周(六十天左右);在大三即第六學期末組織試講,第七學期實習、考普通話證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此外,有部分地區因環境特殊,也有根據國家或地方政策安排在校學生去偏遠地區進行支教(進行為期3--4個月即一學期的支教,包括實習)。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學位
② 幼師專業課程都有什麼
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美術教學法、科學教學法、語言教學法、數學教學法、音樂教學法、體育教學法、游戲學、舞蹈、鋼琴、聲樂,兒童舞編排、編配兒童歌曲(雙手彈奏)、兒童文學、普通話、幼兒園工作規程等。
最基礎的是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
③ 幼師需要學哪些課程
語文
數學
英語 都挺簡單的
普通話 最重要
舞蹈
鋼琴
畫畫
教育學
心理學
禮貌禮節
計算機 就這些
④ 讀幼師的課程有哪些
讀幼師的課程有
幼兒衛生保育教程、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概論、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教師口語、幼兒唱歌、幼兒繪畫、幼兒舞蹈、幼師聽話與說話、幼兒手工等。
本專業旨在培養兒童教育工作者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使學生具有寬闊的國際與行業視野、扎實全面的兒童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實際的操作能力。畢業後既可勝任兒童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又能在兒童教育機構、媒體、圖書出版部門、公司等從事相關的工作;為在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⑤ 幼師專業主要學什麼課程
主幹課程有: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文學、幼兒教師口語、幼兒教育史、幼兒語言教育、幼兒健康教育、幼兒科學教育、幼兒社會教育、幼兒藝術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音樂、舞蹈、鋼琴、美術、手工等。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幼兒園及早教機構教師、營養師、幼兒家庭教師、學前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員,以及與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表演、主持、禮儀、幼兒動畫設計和教具製作。
⑥ 學習幼師需要上什麼課程
學習幼師需要上的課程如下:
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社會學、兒童文學、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學前兒童衛生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6)幼師心理學課程擴展閱讀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園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⑦ 幼師要學些什麼課程
幼兒衛生保育copy教程、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概論、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教師口語、幼兒唱歌、幼兒繪畫、幼兒舞蹈、幼師聽話與說話、幼兒手工等。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也可從事企業單位的公關禮儀及計算機文字處理等工作。
⑧ 學幼師有什麼課程
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課程有: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文專學、教師屬口語、幼兒教育史、幼兒語言教育、幼兒健康教育、幼兒科學教育、幼兒社會教育、幼兒藝術教育、幼兒營養與衛生保健、幼兒園環境創設、音樂、舞蹈、鋼琴、美術、手工等。
⑨ 幼師在大學里都要學習什麼課程
專業課(必修)
1.幼兒教育學
2.幼兒衛生保健學
3.幼兒心理學
4. 幼師英語
5.幼師英語口語/聽力
6.幼兒英語教學法
7.幼兒園實習指導
8.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9.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10.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實踐
11.鍵盤樂器
12.聲樂
13.舞蹈形體
14.美術
15.手工
16.教師口語
17.兒童歌曲/舞蹈創編
18.藝術基礎與欣賞
專業課(選修)
19.嬰幼兒家庭教育指導
20.幼兒文學
21.特殊兒童教育
⑩ 幼師證心理學主要考什麼內容
教學策略是幼兒心理學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採取的教學實施措施。幼兒心理學教學中的種種策略和技術的運用都是教育者對於教學策略的選擇,同時也反應出教育者在教育目標和內容上的價值取向。「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前心理學教學既生動活潑又保證質量?」「怎樣才能使我的學生發展全面又有幼師特色?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幼教人才?」「有沒有可能使我的學生在學習心理學中,學得扎實、實踐能力增強、創新精神也發展?」「什麼樣的教學可以使師生雙方都成為主體,協同發展?」等等,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自己的腦海中,試圖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答案。通過長期不斷探索和實踐,如何優化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質量,以達到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作者在這方面作了些嘗試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僅供大家參考。一、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優化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從培養人才的業務素質、基本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目標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既有總體目標,又有階段目標和具體目標,使每章每節每課時都做到目標明確。作為幼師專業基礎理論課程的學前心理學,應做到從一般規律到特殊規律的縱向有序及同層次學科的橫向結合和有機聯系。比如緊密結合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園課程及教法、幼兒園管理、幼兒游戲、兒童心理健教育;以及心理測量、幼教科學研究等學科,豐富充實幼兒心理學的內容,真正能用科學的觀念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盡可能把現代心理學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發現融入到教學中來,開闊學生的眼界,激活思維,緊緊跟隨科學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觸摸心理學領域研究發展的前沿,使學生能領悟到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前景和價值。轉變封閉式的教育觀念,轉變「重知輕能、重專輕寬、重智輕德」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將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納入教學工作的日程中,針對學生個別、群體開展課外心理咨詢活動,加強學生自我修養以及人生觀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為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優化學科理論的指導性和實踐性從學前教育專業性和師范性的培養目標出發,幼兒心理學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機會,親臨幼兒園多看、多聽、多想、多用,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如學生在觀察幼兒「注意」為什麼容易分散時,發現幼兒「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除了來自外界刺激物的影響和自身的興趣、需要、願望因素之外,還與「注意」其它品質有關,因為同學們發現有的幼兒「注意」分散時是東張西望,做小動作,而有的幼兒總是發呆,在想其它事情。前者是由於幼兒「注意」不穩定,容易轉移所致,而後者是由於「注意」太穩定難以轉移所致。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了解的幼兒「注意」的特點,提出各種建議和措施,以防止幼兒的分心現象,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幼兒心理發展規律,還懂得了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三、充分利用間接知識,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取決於學習時的使用情境,要使學習者達到對知識深刻理解的目標,就要把知識置於真實的、復雜的情境中,通過知識的應用來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使學習能適應不同的問題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廣泛的遷移。心理現象分析就是利用現成的「間接知識」,讓學生能在真實的或虛構的情境中去認識人的心理現象和規律。(一)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表現進行分析心理學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數心理現象都能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心理現象雖然復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它終究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許多心理現象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在學習「知覺規則―知覺選擇性」時,首先把學生分成小組,觀察和記錄生活周圍中哪些事物最容易成為我們知覺對象,通過觀察使學生們了解到:凡是與背景差別較大的、運動變化的、排列有規則的事物都容易吸引我們的知覺。又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心不能二用」、「酸葡萄效應」、「及時復習是抗遺忘的良葯」等等心理現象。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和學習充分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後不斷觀察周圍和反思自我,舉一反三,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更有主動性,能學有所用。(二)結合心理現象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典型案例中心理現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較特殊的條件下產生的特殊心理現象,通常情況下是觀察不到的;同時又能科學的解釋心理學中最為基本的心理規律和現象。古今中外這樣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和間接知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如在學習「環境對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影響及兒童早期發展中『敏感期』的概念」時,給他們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通常這些案例成為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的重要依據,如「狼孩」「野生兒」「兒童在特殊環境中成長的特例」,讓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討論這些特殊兒童心理、行為形成的原因,明白兒童早期一些行為或心理品質的形成在某些時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錯過這些時期極易造成終身的不良影響。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環境和教育對一個人早期身心健全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三)結合文學作品中的心理現象和案例進行分析文學作品是一種間接知識,是經過藝術加工或虛構的「間接知識」,經過選擇,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文學作品中眾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為表現進行心理現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王熙鳳;《水滸傳》中的李逵、魯智深;《圍城》中的方鴻建、李梅亭等各類人物,他們都具有獨特而典型的人格特徵,針對這些人物的分析,可更直觀的、更生動的幫助學生准確理解人格的特質理論、類型理論和層次理論;同樣,針對《阿甘正傳》、《雨人》、《海倫·凱特》等作品中的人物分析,可以幫助學習者理解和掌握多元智能理論的相關內容,最終學生通過討論,對人的智能結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真正理解了人的八種智能潛力在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特殊結構,以及每個人在智能優勢方面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四)結合自我心理現象和心理感受分析引導學習者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體驗或困惑作為心理學教學資料,充分提取過去的認知經驗,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和理論進行討論和分析。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學習問題、感情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意識偏差等問題都能成為學生感興趣的重要話題,這不僅對學好心理學有幫助,同時對學習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長起重要的作用。我們的學生大多處於青春期,怎樣幫助學生解決由生理上的巨大變化所帶來的心理困擾,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問題,理應成為我們心理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四、綜合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認知態度和學習能力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成敗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正如巴班斯基所說:「現代課堂教學的鮮明特色乃是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乃是有意識地選擇某一課題的主要教學方法,所選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決相應的教學和教育中的任務。」(一)發現學習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探索和運用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新行為。」發現式學習中,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鞏固了知識,懂得怎樣思考、怎樣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一定的認知策略;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易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之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同時,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和對書本的迷信,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的探索和運用。1.結合教材,運用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自然條件下對幼兒心理及行為現象進行觀察,如幼兒的認知規律、行為特點、語言發展規律等等。幫助學生擬定觀察計劃,提供觀察條件,學習作觀察記錄,並進行分析總結。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2.結合教材,運用調查的方法讓每一位學生有機會對幼兒進行較長時間的調查了解。幫助學生制訂詳細的調查計劃,即調查目的是什麼,採用什麼形式,調查問題有哪些,調查步驟如何,結果如何分析等等。如我們讓學生針對幼兒的個性、情感、意志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周的個案追蹤調查。同學們擬出計劃後,製作出相應的問卷和圖片,創設各種情景甚走訪家長,最後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3.結合教材,運用心理測量方法在心理學教學中,我們盡可能遵循客觀性和科學性的原則,用事實說話、用科學說話。幫助學生學會選擇行為樣本,進行客觀測量和標准化測量。比如,通過幼兒畫人的方式測量和分析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去發現一些有趣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現成的量表進行測量,也能根據一定的測試目的和要求設置和編制出簡單的心理測試量表,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結合教材,運用心理小實驗的方法有許多心理現象和規則,必須在特定的實驗條件下才能觀測到它們的存在,才能真正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如在學習和了解人的「感知覺」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運用心理測試儀器:重量知覺儀、方位知覺儀、顏色視覺儀等儀器,或用一些簡單工具,學生分組在心理實驗室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實驗。結果學生們通過實驗發現每個人的感知覺水平是有較大差異性的,而每個人的「感覺域限」或「絕對感覺域限」更是各不相同的。(二)問題解決教學法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探索和運用我們知道真正有價值的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問題是激活或喚醒思維材料的刺激因素,問題解決過程是一個不斷反思、調整、改進的過程」,「問題解決」教學是以「人」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我盡可能在每次上課前針對教學的內容設計出相應的一些「問題」或「問題情境」。每當我向他們提出:「為什麼幼兒的記得快也忘得快?」「孩子們為什麼總愛聽故事?」「孩子們為什麼總愛玩游戲?」「幼兒的自我意識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為什麼具有相同遺傳條件、相同生活背景的雙胞胎,甚至是連體人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徵?」等問題時, 同學們通常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和探索心理,甚至把這些問題看作是一種挑戰,這樣的挑戰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他們的認知興趣和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發,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調動,過去的經驗被激活。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不僅有成就感和自信心,還會產生增值效應,可推動新的學習,成為教學持續生命力的重要動力源泉。(三)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優化師生互動關系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爾波特(F.Allport,1924)強調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他認為合作學習創造了學生之間積極的同伴關系,而這種積極的同伴關系對學生又產生了積極而意義深遠的影響。在心理學教學中,合作式學習方法的運用給我的教學來了許多好處。比如學生在掌握了幼兒記憶發展特點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我組織他們分組討論:「同樣的學習材料(一首兒歌),如何讓幼兒能在最輕松最愉快的情況下記憶較果最好?」,並要求運用所學知識總結出至少四種教學建議和策略。由此帶來的效果是,同學們討論異常激烈,思維活躍,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方法,有的組提出了好幾種策略和方法;有的組用文字展示討論結果,有的組用圖畫展示;有的學生甚至輔之以動作和表情,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承認和研究他們的假設;有助於學習者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養成合作學習和耐心傾聽的習慣;同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五、提高效率,注重多媒體教學在心理學教學中的優化利用在心理學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傳媒技術和手段,不斷提高心理學教學的感覺形態和提示效果,這是現代心理學教學中的一大進步和飛躍。應該說,電教媒體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具有傳統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表現力,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通過電教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處理或加工,使那些看不見、觀不清的理論變成看得見、認得清的現象,抽象變得具體,復雜變得簡單,讓我在心理學教學中受益非淺。比如在感知覺教學中,我製作和運用了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進行直觀、生動的演示,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感「知覺規律」和「錯覺現象」;在講解「注意、記憶、想像、思維等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時,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案例、圖片、量表或研究成果;在學習智能理論相關內容時,讓學生觀看電視、電影的片段。這一切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何樂而不為?此外,使用電教媒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視聽作用,產生美感。在學生認識美的同時,使他們對所見所聞進行自覺不自覺的辨析、思考,使他們的身心沉浸在這種美中,並由此按照美的規律去發揮自我、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