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幼兒園課程標准
㈠ 幼兒園課程標准和幼兒園指導綱要的異同點
沒有相關問題的答案 你可以去中國幼兒教育網站看看
㈡ 幼稚園課程標准 原文
幼兒園教育綱要(大班)
健 康 領 域
一、幼兒特點
健康的身體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
幼兒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中,其機體組織比較柔嫩,發育不夠成熟,機能不夠完善,機體易受損傷、易感染各種疾病。
幼兒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占優勢,興奮易擴散,抑制過程較弱,神經細胞較脆弱、易疲勞,大腦對氧的需要量相對較大。
幼兒肌肉的力量較弱、耐力較差,動作不夠平穩、准確、靈敏和協調。
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並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二、領域目標
1.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培養他們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導幼兒形成安全的意識,培養他們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3.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逐步發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幼兒體質。
三、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應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幼兒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愛護、理解、照顧每一位幼兒,滿足他們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師應主動培養自己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動作能力和身體素質,使自己的動作規范、充滿活力,為幼兒起示範作用。
3.教師一方面要細心照料幼兒的生活,同時也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良好的發展 。
4.教師應綜合地運用多種體育活動形式,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豐富幼兒的運動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四、對環境的要求
1.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接納、理解、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有安全感、愉悅感和被信任感 ,積極、主動、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
2.為幼兒提供的物質環境要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房屋、設備、場地安全;周圍環境安靜、整潔、優美;室內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桌椅的高矮適合幼兒的身材;傢具、電器、玩教具、書籍等符合安全衛生要求;幼兒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並按時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潔衛生。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場地及豐富的、安全的運動器材,允許幼兒自由地選擇活動器材進行活動,充分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及不同的興趣愛好。
五、教育內容
(一)生活衛生
1.引導幼兒進餐時舉止文明,不暴飲暴食。
2.引導幼兒保持服裝整潔,逐步學會根據氣溫的變化以及自己的冷熱感覺主動增減衣服。
3.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引導幼兒養成保持環境整潔的習慣,鼓勵幼兒主動參加簡單的清潔環境和服務性的勞動。
4.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的主要功能及保護方法。
(二)安全
1.利用適當時機引導幼兒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安全標志,知道應注意安全。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學會安全地使用易於操作的勞動工具和用具。
3.在生活中,引導幼兒初步掌握在遇到危險時簡單自救的方法。
(三)體能
1.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逐步提高幼兒對寒冷、炎熱、日曬的適應能力,養成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
2.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隊列和隊形變換動作,能較正確、整齊地做簡單的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3.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走步時步幅較均勻,能有精神、有節奏地走。
4.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跑步姿勢正確,速度適當提高。
5.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跳躍動作更加靈敏、協調。
6.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參加近距離的擲准活動,投擲命中率不斷提高。
7.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會根據運動器械和障礙物的不同特點,恰當地選擇和運用不同類型的鑽、爬和攀登動作。
8.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主動探索掌握多種運動器材的玩法,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運動。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體育衛生知識。
六、評價要點
(一)教師
1.尊重、愛護、照顧每位幼兒。
2.以正確而充滿活力的示範動作,為幼兒樹立榜樣。
3.貫徹保教合一的原則,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各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4.鼓勵和支持幼兒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5.在保教工作中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
(二)環境
1.營造一種寬松自由、接納理解、尊重支持的氛圍,使幼兒能夠獲得安全感,情緒安定,主動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
2.幼兒生活與游戲的物質環境安全,符合幼兒衛生的要求。
3.提供給幼兒的運動器材安全衛生、豐富多樣,戶外體育活動場地安全、充足,幼兒有自由選擇材料和游戲的機會。
(三)幼兒
1.精神飽滿,情緒愉快,喜歡並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
2.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良好,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身體健康檢查符合該年齡組兒童的正常值。
4.體能發展較協調。
七、注意事項
1.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注意與社會領域的內容相配合。
2.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時,教師應特別注意方式與方法,切勿用恐嚇的語言對待幼兒。應對幼兒講明道理,幫助幼兒逐步提高預見危險的能力。
3.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服裝與鞋應符合運動要求,同時要仔細檢查幼兒的服裝與鞋是否安全和便於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讓幼兒左右肢體都參與活動,使肢體均衡發展。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班)
健 康 領 域
一、幼兒特點
健康的身體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
幼兒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中,其機體組織比較柔嫩,發育不夠成熟,機能不夠完善,機體易受損傷、易感染各種疾病。
幼兒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占優勢,興奮易擴散,抑制過程較弱,神經細胞較脆弱、易疲勞,大腦對氧的需要量相對較大。
幼兒肌肉的力量較弱、耐力較差,動作不夠平穩、准確、靈敏和協調。
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並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二、領域目標
1.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培養他們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導幼兒形成安全的意識,培養他們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3.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逐步發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幼兒體質。
三、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應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幼兒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愛護、理解、照顧每一位幼兒,滿足他們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師應主動培養自己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動作能力和身體素質,使自己的動作規范、充滿活力,為幼兒起示範作用。
3.教師一方面要細心照料幼兒的生活,同時也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良好的發展 。
4.教師應綜合地運用多種體育活動形式,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豐富幼兒的運動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四、對環境的要求
1.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接納、理解、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有安全感、愉悅感和被信任感 ,積極、主動、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
2.為幼兒提供的物質環境要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房屋、設備、場地安全;周圍環境安靜、整潔、優美;室內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桌椅的高矮適合幼兒的身材;傢具、電器、玩教具、書籍等符合安全衛生要求;幼兒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並按時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潔衛生。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場地及豐富的、安全的運動器材,允許幼兒自由地選擇活動器材進行活動,充分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及不同的興趣愛好。
五、教育內容
(一)生活衛生
1.引導幼兒愉快、安靜地進餐,學習使用筷子,養成不挑食、不撒飯的良好習慣,主動飲水。
2.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鞏固正確的盥洗習慣,逐步學會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和鞋襪,將脫下的衣服整理 好,放在指定的地方,並通過主動探索學會整理床鋪。
4.隨時關注並引導幼兒學會擤鼻涕的正確方法,知道保護嗓子,不大聲喊叫。
5.培養幼兒正確的坐姿、站姿及閱讀姿勢。
6.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維護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廢棄物品,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
7.鼓勵幼兒積極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二)安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記住幼兒園和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知道在與成人失散時去找民警幫忙。
2.在種種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並注意不碰傷別人。
3.利用有效時機引導幼兒在遇到危險時知道躲避,會呼喊求救。
(三)體能
1.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2.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做簡單的徒手操和輕器械操,動作較正確、規范。
3.引導幼兒走步時上下肢動作協調,有精神。
4.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跑步時上下肢動作協調,能較靈活地控制跑步的 速度和方向。
5.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跳躍時腳蹬地較有力,落地時較輕,能較好地控制跳躍的方向。
6.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學慣用單手向前上方做用力揮臂擲遠動作。
7.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側面鑽,並積極參加各種爬行、攀登活動,在活動中動作較靈敏、協調。
8.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較平穩、輕松地在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並保持身體的平衡。
9.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玩法。
幼兒園教育綱要(小班)
健 康 領 域
一、幼兒特點
健康的身體是實現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
幼兒身體的各個器官、系統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中,其機體組織比較柔嫩,發育不夠成熟,機能不夠完善,機體易受損傷、易感染各種疾病。
幼兒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占優勢,興奮易擴散,抑制過程較弱,神經細胞較脆弱、易疲勞,大腦對氧的需要量相對較大。
幼兒肌肉的力量較弱、耐力較差,動作不夠平穩、准確、靈敏和協調。
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並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二、領域目標
1.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培養他們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導幼兒形成安全的意識,培養他們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3.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逐步發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幼兒體質。
三、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應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幼兒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健康教育,全身心地愛護、理解、照顧每一位幼兒,滿足他們生理、心理的合理需要。
2。教師應主動培養自己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動作能力和身體素質,使自己的動作規范、充滿活力,為幼兒起示範作用。
3.教師一方面要細心照料幼兒的生活,同時也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良好的發展 。
4.教師應綜合地運用多種體育活動形式,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豐富幼兒的運動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四、對環境的要求
1.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接納、理解、支持的精神環境,使幼兒有安全感、愉悅感和被信任感 ,積極、主動、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
2.為幼兒提供的物質環境要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房屋、設備、場地安全;周圍環境安靜、整潔、優美;室內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桌椅的高矮適合幼兒的身材;傢具、電器、玩教具、書籍等符合安全衛生要求;幼兒有自己的毛巾、喝水杯等,並按時消毒;盥洗室保持清潔衛生。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場地及豐富的、安全的運動器材,允許幼兒自由地選擇活動器材進行活動,充分滿足幼兒身體活動的需要及不同的興趣愛好。
五、教育內容
(一)生活衛生
1.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引導幼兒學會獨立進餐,逐漸喜歡吃各種食物,學會正確使用小勺,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擦嘴與漱口以及經常喝水的習慣。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養成勤盥洗的習慣,並做到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清潔的手絹。
3.引導幼兒學會上廁所,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4.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按次序脫衣服和鞋襪,把它們放在固定的地方,逐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5.隨時關注並引導幼兒不用手或臟手絹揉擦眼睛,不將手或其它異物放進嘴、鼻、耳里。知道沒有成人的同意,不隨便吃東西。
6.引導幼兒知道身體不舒服時告訴成人,能配合醫務人員進行預防接種。
(二)安全
1.利用有效時機,引導幼兒知道外出時不離開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隨時關注並引導幼兒不去危險的地方,不摸危險的東西。
3.引導幼兒上下樓梯以及玩大型運動器械時有秩序,不擁擠。
(三)體能
1.通過有趣的體育游戲,引導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在活動中感到愉快。
2.引導幼兒學習模仿操及簡單的徒手操,動作基本到位。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走步動作自然,上體正直,學會一個跟著一個走,能較靈活地控制走步的方向。
4.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跑步動作自然,不與他人碰撞。
5.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跳起,輕輕落地。
6.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慣用單手自然地向前上方做擲遠動作。
7.在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正面鑽以及較自然、協調地爬,鼓勵幼兒學習攀登較矮的攀登設備。
8.鼓勵幼兒嘗試玩各種中、小型運動器材。
㈢ 請問哪裡能找到《幼兒園課程標准》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㈣ 幼兒園有新課程標准嗎
有的,新課改全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也包括了幼兒園教育,但是在新課改中對幼兒園的內容涉及不多,大多是關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新課改出現的時間相近,但不是新課改,不能混淆
㈤ 新的幼兒課程標準是什麼啊
幼兒園好像沒!
這是關於中小學的!
新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版領性文件,權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㈥ 幼稚園課程標准
幼稚園課程標准
幼稚園課程標準是中國國民政府時期關於幼稚教育的指導性文件。教育部於 1932 年 10 月頒發。1936 年 7 月修正。規定幼稚園課程包括音樂、故事和兒歌、游戲、社會和常識、工作、靜息、餐點等七項,各項均有目標、內容大要。[1]
對教育方法,提出實施活動中心制的設計教學法,打破科目界限;尊重兒童的自由活動,但每日必有團體作業;教師是兒童活動中的把舵者、最後裁判者等。
參考資料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㈦ 幼兒園中班下學期新課程標准
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准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了,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上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准,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㈧ 依據國家規定的幼兒園課程標准,進行一日保育教育活動 是出自哪一個法規
沒有具體的法規說 一定要每日一次進行保育教育活動,但是根據以下文件: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年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兩個國家部委級文件,當地省市主管部門再制定符合當地情況的規章制度。
因為在這兩個規章制度中對於幼兒園幼兒有「保育」、「體育」、「戶外活動」等要求,各地普遍上就制定了每日一次的保育教育活動。
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㈨ 國家頒布的幼兒園課程標準是什麼
我國先後頒布過三個幼兒園課程標准: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第一個幼兒園課程標准《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以下簡稱「《暫行綱要》」)頒布。《暫行綱要》以前蘇聯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為模板,初步確立了新中國幼兒園課程的框架和內容體系。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我國頒布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以下簡稱「《教育綱要》」)。《教育綱要》以各種先進的兒童發展理論、教育理論為指導,力圖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幼兒園課程體系。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受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課程理論影響,2001年我國頒布了新的幼兒園課程標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新《綱要》」)。本文擬分析建國60年來幼兒園課程標準的文本變化及其意義,藉此梳理建國60年來我國幼兒園課程的發展變化,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不同時期我國幼兒園課程標准文本內容的比較 1課程目標 有學者指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內涵不斷豐富,其中一條明顯的軌跡是從最初的偏重「雙基」,即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到強調智力和能力的培養,再到重視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素質教育。我國幼兒園課程目標的演變基本遵循這一規律。 《暫行綱要》明確了幼兒園教育使幼兒獲得健全發展、減輕家庭特別是母親就業負擔的雙重任務以及教養並重的特點,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以及各科教學的系統性。《暫行綱要》初步確立了幼兒園教學的目標系統,它既包括幼兒園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包括小、中、大各年齡班和各科教學所要達到的中期、短期目標。還包括每一次活動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教育綱要》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的性質與教育任務。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初步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成長,為人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教育綱要》明確了小、中、大各年齡班在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的具體教育內容與要求,並且規定後一年齡班的教育必須繼續鞏固前一、兩個年齡班的教育成果,體現了目標的層次性和銜接性,使得課程目標更為全面和系統。 新《綱要》沒有細分小、中、大各年齡班的不同目標,而是針對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提出了總括性的課程目標,既講情感、態度、能力。又講知識技能。 以語言方面的課程目標為例。《暫行綱要》中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使用新詞句的習慣,豐富語匯,發展想像力、思考力以及表達能力」。《教育綱要》對中班的語言教育要求之一是「繼續豐富詞彙,能掌握運用更多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學會使用常用副詞(如現在、還、非常等)和連接詞(如和、跟、同等),能理解詞義」。新《綱要》關於語言教育的目標是: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從中不難看出,《暫行綱要》和《教育綱要》規定了具體詳細的目標,著眼於「雙基」,重視顯性的知識技能層面目標的達成,忽視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更看重非智力因素,重在培養幼兒健康的體魄、積極樂觀的性格、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等。 2課程內容 《暫行綱要》將幼兒園教學內容分為六個學科,包括語言、計算、音樂、美工、常識、體育。它詳細規定了六科教學的綱要,每科綱要均由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要點和設備四方面內容構成。這一時期沒有課程內容一說,只有教學內容。《暫行綱要》統一而詳細地規定了各年齡段幼兒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強調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可見,教學內容帶有濃厚的唯智主義色彩。 《教育綱要》把20世紀50年代的幼兒園教學改為幼兒園教育,將教育內容由六科拓展為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並且按小、中、大三個年齡班詳細提出了具體的教育內容與要求。 新《綱要》沒有對課程內容做統一、具體的規定,也沒有羅列出課程內容的清單,而是通過對教師提出要求——做什麼、怎樣做和追求什麼。將課程內容融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活動之中。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四類經驗: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知識經驗,關於基本活動方式(包括認識活動)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關於發展智力、提高各種基本能力的經驗,關於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態度,即情意方面的經驗。 一方面,新《綱要》把課程內容重心放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以及各種經驗的獲得上。完全拋棄了過去「學科說」把課程內容看作具體的知識或學科的做法。新《綱要》根據新知識觀來理解課程內容,突出內容的過程性、活動性、經驗性及情境性。例如,新《綱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當然,這種課程內容取向沒有否定知識的價值。沒有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只是強調知識來源於活動和經驗,知識反過來又成為幼兒進行活動和獲取經驗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新《綱要》也改變了過去統一規定課程內容的做法。因為全國統一的、單一的課程內容不適合我國地域廣闊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新《綱要》在課程內容的編排和選擇上賦予了幼兒園、教師、家長以及幼兒更多的權利,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間。這一時期園本課程的大量出現就是課程權力下放的具體表現。 3課程組織與課程實施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一直採用從前蘇聯引進的「幼兒知識系統化教學」的課程理論與實踐。該模式強調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和教育任務的連續性。突出系統化知識在幼兒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強調讓幼兒掌握系統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學——上課。《暫行綱 要》規定採用作業教學形式,並規定每周必修作業項目和時間,輔之以選修作業。必修作業佔用的時間遠多於選修作業,而必修作業的實質就是開展集體教學。《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內容與要求是通過游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等各種活動完成的,不可偏廢」。然而,在實踐中由於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尤其受教師整體素質的影響,端坐靜聽式的上課形式依然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新《綱要》則明確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這些規定不僅大大擴展了課程實施的路徑,而且體現了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充分尊重。 4課程評價 20世紀50年代的《暫行綱要》和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綱要》雖然都沒有明確指出幼兒園課程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指標,但是毫無疑問,其評價標准就是看目標是否達成,考察大到幼兒園全年的工作計劃。小到每個班每一天、每一個活動的目標是否達成。這種單純分等鑒定的課程評價方式具有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相應地也造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評價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進行評價。園長對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總之,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片面,評價重結果而非過程。以對幼兒的評價為例。直接對幼兒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評價的指標是顯性課程目標,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