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課程體系
醫學教育轉型的實質是實現臨床課程的整合逐步推進醫學整合是最現實和最直接的實現醫學轉型辦法 。醫學教育觀的轉型,就是培養醫學生的勝任能力,以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化,從而更全面地認識醫學
教育。轉型的實質是整合,而醫學課程整合的重點在於臨床課程整合。美國西儲大學醫學院於]952年提f 以器官系統為巾心的學習模式」,根據器官系統、形態與功能重新組合課程,使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
1 以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整合是教育轉型的核心臨床課程整合是醫學課程整合的重點,而專業過細是當前臨床課程的重要不足。目前,醫學生往往習慣於只從本專業知識或爭科經驗出發,未能考慮其他各學
科,特別是與本專業密切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經驗。改革就是要淡化各學科概念.增加多學科、跨學科的交叉聯系,注重轉化醫學教育,將基礎醫學知識有效轉化為臨床實際應用,同時也將促進醫學人文向臨床實踐轉化,實現基礎臨床課程全方位多靶點的結合。。臨床課程整合就是要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單調難懂的基礎概念。以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是臨床課程整合的方向,首先確定要解決的臨床問題,再確定畢業生應具備的醫療T作能力,進而調整課程設置以確保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在教育整合中,最為迫切和現實的整合是臨床醫學課程整合,也是整個醫學整合的開端和基礎。雖然大多數疾病表現為具體的部位或某種突fn的生命體征。但在臨床上很多疾病都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因此,它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全身系統密切相關。但現在的醫學課程將醫學乍的視線凝聚於具體專科,淡化了對患者的人
文關懷,忽略了局部病變與全身狀態的關系,必將對患者治療極為不利。以系統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強淵以臨床需要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醫學基礎課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按科目分系統的方法,進入臨床專業課階段就要盡早接觸臨床,為全面的臨床實踐階段教學奠定基礎。如果醫學教育僅關注人體各個器官,脫離臟器寄以生存的整個人體,那麼,在醫學生的思維中則會缺乏由不同臟器組成的整體生命觀。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臨床課程的整合,是克服當前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較弱的有效措施,並可促進其他方面的課程整合。
2 課程整合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臨床思維整合「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我圍著名教育
家葉聖陶先生關於教育的這句名言,不僅是現代教師應樹立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最終追求。教知識總是有限的,培養思維才是根本,課程整合就是要通過科學有序的課程及教材重組實現知識的超值應用,使學生在預設__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其根本目標是使學 逐步形成自然的批判性思維、理性判斷和科學決策能力,培養獨立獵取有效識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月牛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步入臨床實踐的醫學生已完成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並掌握一定的具體的專業知識,但閃缺乏臨床經驗,他們迫切要求將已學到的知識用於臨床,但岡知識運用能力有限,特別是臨床思維能力欠缺,遇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L大]此,為適應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 發展,應引導醫學 站在哲學的高度,以全方位的視野去解析和透視醫學現象,以倉而的思維 審視和分析醫學問題。
隨著醫學知識的飛速發展和醫學教育的不斷改革探索。世界各國都在進行醫學課程整合教學
的嘗試⋯.從單一課程分科教學到部分課程的整合教學再到全部課程的整合教學,進而培養具有
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新型醫學人才。南京大學醫學院在部分課程整合階段取得了一些成
效,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在這里逐一進行探討。
1 教學內容的整合方法
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葯理學.共計11門課程,每門課的理論課和實驗課一並計入該課程的學分,建院以來一直實行7年制碩士小班特色教學,基礎課程在前3年完成.第4年開始進入臨床課程學習階段,第6年進入碩士學習階段。近2年我院7年制碩士教育改為8年制博士教育,理論課和實驗課課時數均有所減少。因此進行了課程整合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開展的醫學課程整合改革中,教師也在不斷地探索和調整,主要整合方法是以器官系統為主線,將幾門課整合為一門課,合並後的總課時數小於原來每門課的累計課時數。學分按大課算一門總的學分。課程設計是醫學課程整合的關鍵,必須要求小部分課程扎實整合以後才能進行更大層面的整合,現以形態學和機能學課程為例說明筆者的整合方式。初步嘗試的整合方案為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合並成形態學課程,2年級一學年學完: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3門課整合為機能學課程,3年級一學年學完。後來嘗試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3門課整合成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綜合課,重點是正常的人體、每個器官系統的正常結構及功能,2年級一學年學完;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整合成人體功能與疾病課程,放在3年級學習。
無論是哪種整合方式。都要做到真正成為一門課程而不是幾門課在形式上的拼湊,為達到這個目標,不同專業的教師在一起備課,討論每個系統講授哪些內容、佔用多少學時、如何有機貫通,並最終將該系統的課件匯總成PPT。考試時將整合的課程作為一門課進行測評,參與教學的教師共同出題編制一份綜合試卷,例如一道問答題,先描述左心室流出道的解剖結構,再闡述該部分心肌的動作電位特點。整合後的課程基本按照以下幾個系統進行講授。分別是循環系統、呼吸系統、
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及生殖系統;教師不再強調哪些知識屬於哪門專業課,而是突出每個系統中各種知識的聯系與應用。
2 重視實驗教學
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實驗教學不僅能驗證並鞏固理論知識,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實驗規范操作還能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課程整合後的實驗課課時非但沒有減少,而且綜合實驗的設計更加精巧。將生理學實驗融人醫學機能學實驗課中。醫學機能學實驗課也按照系統分類進行.實驗分成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神經系統幾大塊,將分散在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3門課程中的實驗貫穿於一根主線上。例如將家兔動脈血壓的體液調節、急性右心衰竭、失血性休克及葯物對大鼠血壓的影響幾個單獨實驗整合起來,設計一個綜合大實驗.讓學生從正常血壓檢測到疾病模型中的血壓變化,再到葯物對血
壓的影響,層層遞進地學習心血管系統,使學生對器官系統的理解更加完整深刻。
為了使實驗做到多而不亂、繁而不雜,在實驗前事先設置討論課.學生通過課程預習及網上查閱資料,將實驗中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做出預估,並設計相應的施救措施。實驗中根據學生臨場判斷進行相應施救,實驗結束後每組做出PPT進行實驗總結報告,分析實驗結果並總結實驗過程中的體會。此項工作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一方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更加便於學生學習領會。
在課程整合改革中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理論課整合以後。實驗課的課時數不能因此而刪減
過多。特別是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的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重要,讓醫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就切實感受到醫學是一門科學,任何診斷、治療都需要有科學證據。我院8年制的培養目標是基礎與臨床並重的高級醫學人才,所以更加應該從2、3年級開始就養成嚴謹科學的思維方式,包括實驗方案設計、結果記錄與統計、結果分析與討論,為將來成為醫院的學術領軍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整合減少了過去不同基礎醫學課上的重復內容.理論課總學時比分科學習的累計課時有所減少,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聯想能力。因為整合更加需要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每個系統由不同專科的教師講完後還需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從結構聯想到功能,從正常聯想到患病。總體來講.整合課程淡化了過去各專業之間的學科界限,突出以臨床治療為中心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能全面地、融會貫通地掌握各個器官系統,從基礎醫學學習階段就養成治病救人的整體觀念。然而生理學究競與哪門課整合以及幾年級學習合適,在整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學
生反映比較強烈的是2年級學習的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綜合課,由於生理學、解剖和組胚同步進行,因而感到學習非常吃力。第1年的整合課程考試全班有30%的學生不及格.一方面是學生習慣了解剖和組胚記憶式地學習,而對生理學的思考方式不適應。無法將這3門課串聯起來;另一方面。學生反映生理學內容放在2年級為時過早.例如解剖學還沒有講到神經系統,但心血管系統的生理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講到心血管神經反射此時學生對於神經細胞的特點還一無所知。如果先講神經系統,學生對人體的各個器官構成又很陌生。無法理解神經系統支配全身各個器官的效應。通過這一教學實踐的反饋.教師認為還是將生理
學放在3年級進行學習,與病理學或者病理生理學整合比較合適。醫學生學習人體生理學的目的是掌握人體各個系統和細胞的正常活動及相關聯系,前提是必須熟悉人體的全部結構。實驗課按照系統分類整合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3門學科通過合理、巧妙的實驗設計,有機結合為涵蓋了正常生理狀態、模擬病理狀態及臨床治療的整體實驗過程。這種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質量,以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3年級下學期繼續以系統為主題開展PBL教學,主要圍繞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這四大系統,以實際病例為依託,總結整合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教師從課前准備、課堂參與、行為表現3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整合需要遵循學生知識結構逐漸完善的規律,形態學內容結束後學生對人體結構從宏觀
到微觀有了概念,教師再進行功能學的教學,使學生在原有知識框架上不斷融合新的知識。課程整合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過早、過快地將所有醫學基礎課全部整合在一起.而是要分階段循序漸進,PBL教學應該放在3年級下學期引入.學生有了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的基本知識,才能真正在分析病例時發揮能動性。達到基礎教學與臨床教學銜接的良好效果。
B. 醫學教育網那邊的整體課程安排如何
醫學教育網那邊的整體安排課程是由我的,然後這個的話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看你這個吧,然後有些的話課程還是比較緊一些
C. 醫學教育網現在怎麼授課
正保醫學教育網,為了滿足不同備考需求推出網路課、直播課、面授課等多種課程體系,報名時可以選擇適合的培訓課。
D. 醫學教育體系分哪兩部分
醫學教育體復系的兩個部分分別是以制培養各級醫師為目的的本科、專業碩士教育體系,和以培養醫學研究為目的的學術型碩士、博士教育體系。醫學教育是指按著社會的需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醫葯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一般多指大學水平的醫學院校教育。
18世紀後,生物學理論、顯微技術的建立和應用,奠定了近代實驗醫學的基礎,以生物學為帶頭學科的生物醫學模式形式並逐漸在醫學中占據了統治地位,直接影響到醫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4)醫學教育課程體系擴展閱讀:
課程設置
醫學教育隨之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包括:
1、公共基礎課,包括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對學生進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2、普通基礎課,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課程,為學習醫學打基礎;
3、醫學基礎課,關於人體正常及異常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學科,以及治療預防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學習臨床醫學打基礎;
4、醫學臨床課。其教學安排是以學科為單元,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一般後醫學,先基礎後臨床,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E. 第三次醫學教育改革的基礎和重點是什麼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此次意見中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任務有哪些?中華考試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任務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此次改革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核心,確定了「兩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標,即:到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准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改革圍繞提升質量、優化結構等四個方面制定了具體舉措:
針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提出逐步實現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一本招生;強化醫學生質量短板的醫德素養和臨床能力培養,完善並加強對高校附屬醫院教學工作的評價要求;加快建立起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建立對高校專業和培訓基地的預警和退出機制。
針對畢業後教育不完善問題,提出落實並加快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穩妥推進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積極探索與完善取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碩士和博士專業學位的辦法,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
針對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大和專業結構不合理問題,提出部委省共建一批醫學院校,加強中西部薄弱院校和基地建設;實施住院醫師規培西部支援行動和專科醫師規培中西部支持計劃;制定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引導性人才培養專業目錄。
針對全科醫生下不去、用不上問題,完善訂單定向培養政策,實行「縣管鄉用」;醫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通過者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針對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問題,提出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別建立中央、省級多部門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
F. 「三位一體」課程體系「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三位一體招生即高校錄取學生時,不再僅看學生的高考分數,而是綜合地看學生的內高考分數、高中容會考成績以及高校綜合素質測評成績。
對考生來說,「三位一體」高考有著吸引人的優點。
首先,「三位一體」高考是提前錄取,不上線的話不影響同一批次或下一批次的錄取,上線也可以不填報,而是選擇更好的學校(專業),有利於減輕考生心理 負擔。如市二中2011屆文科班學生鄭璇,通過浙江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的面試,高考分數609分(第一批分數線571分),最終被浙江師范大學英語實驗 班錄取。
其次,「三位一體」高考具有「分數優惠」的特點。2012年,溫州大學文科類學前教育(師范)專業通過高考直接錄取的學生僅4人,最高分為550分, 最低分為548分。吳海燕雖然只考了490分,卻因為會考成績符合要求、面試表現出色,成功入圍。市二中2012屆理科楊京京,高考文化分(總分1)為 568分,後來通過「三位一體」考入浙江中醫葯大學的中醫學(本碩連讀)。而當年該專業高考錄取分最高651分,最低630分。
G. 醫學類教育網課報哪種的有效果
參加學習首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班型,正保醫學教育網為了滿足不同備考需求推出網路課、直播課、面授課等多種課程體系,報名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培訓課。
H. 醫學教育的發展歷程
醫學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人類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建立了醫學,為了把長期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傳給下一代,便產生了醫學教育。起初是以師帶徒的形式,隨著知識量的擴大和對醫務人員需要量的增加,學校形式的醫學教育便應運而生。中國早在公元 443年劉宋王朝已設立了官方的醫學教育機構;公元9世紀,義大利薩列諾醫學校開始聞名於世。一定社會的醫學教育要受到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且直接受到衛生和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的影響。與此同時,醫學教育反過來又對它們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為社會培養醫療保健人才,保護社會勞動力;把醫學知識和經驗世代積累下來,傳授下去,實現醫學知識的繼續和再生產。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歐洲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認為教育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地學習的過程。在這種思潮的啟發下,目前國際上醫學教育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一個醫生接受醫學教育也是一個終身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基本醫學教育,即醫學院校教育,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是基礎教育;畢業後教育,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以後,在所學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接受專業化培訓,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朝著某一專業方向深化;繼續醫學教育,是在完成畢業後教育以後,為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繼續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終身過程。這三個性質不同的教育階段應緊密地銜接,形成連續統一的醫學教育過程。 醫學教育隨之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包括:
①公共基礎課,包括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對學生進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②普通基礎課,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課程,為學習醫學打基礎;
③醫學基礎課,關於人體正常及異常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學科,以及治療預防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學習臨床醫學打基礎;
④醫學臨床課。其教學安排是以學科為單元,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一般後醫學,先基礎後臨床,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為醫前期,設置公共基礎課和普通基礎課,學生基本上不接觸醫學。有的國家將這一階段教學作為醫學預科放在綜合性大學中進行;中國、日本、蘇聯、東歐國家則在進入醫學院後第1~2年中學習。二為臨床前期,開設醫學基礎課,醫學生開始學習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但不接觸病人。
課程按人體正常形態結構和功能→生物致病因子→病理形態和功能的病變→葯理學理論知識等順序安排。三為臨床期,開設醫學臨床課並進行教學實習,課程結束後,安排一年左右的生產實習,以實習醫生(護士)的身份參加臨床工作。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沿襲多年,至今仍為中國以及多數國家的多數醫學院校所採用。它屬於學科課程教學。每一學科均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把該門科學的浩繁的內容加以適當的選擇、合理的組織和排列,使之適合於醫學生的接受水平。 則根據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加以安排。學生獲得的知識較為系統、完整,教學形式與中學相似,學生易於適應;教師的業務專長與所擔負的課程一致,教材易於編寫。經驗證明,這些優點有利於保證教學質量。但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科為基礎,致使課程門數過多,內容往往重復,學生負擔過重;各學科界限分明,基礎課與臨床課截然分開,不利於醫學生早期接觸醫學、早期接觸病人,早日接觸社會。
I. 醫保醫學教育網的課程是怎麼安排的
醫學教育網臨床助理醫師各班次課程是怎麼設置的?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那麼時間如何規劃呢?相信大家看了下面這篇文章就會明白了。
班次不同,課程設置不同,以高效定製班為例:
第一步:學習基礎班(入學-5月):把知識點拆開了、揉碎了,從正面、側面、反面、各個方面給大家進行詳細講解,不停的進行知識點橫向、縱向的對比,讓你很好的消化、記憶;
第二步:學習技能班(5-6月):全面技能考點梳理,真人操作演示,深挖技能考試規律,重點訓練實戰技巧,名師考前直播提升技能應考能力。達到讓考生真正實現「會做題、懂操作、深知各站得分要點」順利通過技能考試。
第三步:學習刷題班(6-7月):安排最精華的、難點、重點、熱點、知識點的考題,是進一步的提高,習題班的題目命中率很高;
第四步:學習沖刺班(7-8月):把核心的內容進一步的整合,進行系統的強化。
第五步:學習密訓班(8月-考前)深度剖析考試重點、難點、總結歷年命題規律,講練結合切中考題命脈。
最後:做模考密卷
J. 什麼是「醫教結合」模式課程體系
我們現在都在做教育內涵改革,提倡很多好的想法觀點,其中「校企結合、工學結合」也是重點,醫教結合課程體系建設比較復雜,有一套方法論,從崗位能力分析到課程體系建立、實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