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考試
① 新課標考試怎麼考
換湯不換葯。就目前來看,新課標後的考試與之前的考試沒要什麼大的區別,只是題型和題的順序有效改動,你可以再網上搜搜新課標的高考題。當然,每種考試,立足點都在課本。吃透課本,擴大知識面,是保險的應對措施。
② 新課標英語等級考試屬於什麼考試
公共英語等級考試,1~5級大學英語等級考試,1~6級英語專業等級考試,1~8級翻譯專業資格考試,初級~高級國際英語水平考試,雅思、托福、GRE一般。
英語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過程,單詞,語法,聽力,這些是最基本的,不過最主要的是口語的練習,多聽多練是最有效的,最好是可以經常和外國人交流,進行語言的交換,文化的交流也是可以提升外語的。
③ 新課程明確了考試內容的改革方向,即重視什麼與什麼
1、評價改革就是考試改革嗎?考試改革的方向是什麼?
很多教師把評價改革等同於考試改革,認為評價改革就是考試內容、考試方式的改革。這是長期以來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惟一手段而造成的。新課程改革提出考試只是評價的一種方法,促進發展的評價體系更為關注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過程,需要藉助其他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過程與狀況的證據。目前的考試技術主要還是用來考核學生發展的結果,忽略了其發展的過程,因此考試改革本身無法等同於新課程中的評價改革。
其實,評價和考試有著根本的區別。非規范化的評價其實貫穿於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教師有意識地將評價的激勵和改進的功能與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結合起來,把發展性評價日常化,通過口頭評價、隨時評價的方式,就會最大程度地介入學生成長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但考試則是一種較為嚴格的具體評價方式,它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命題,通過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考察和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因此,評價的非規范性極大地拓寬了評價的影響時空,不但有助於隨時把握學生發展的狀況,也有助於隨時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些都是考試及考試改革所不能替代的。
作為評價的一種方法,考試改革與評價改革相輔相成,有著密不可分的千絲萬縷的聯系。由於新課程評價倡導「立足過程」的發展性評價,考試改革無論從其功能和價值上,還是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以及對考試結果的處理方面,也都體現著相同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多考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少考查記憶性的內容。
(二)在考試方式方面,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應用多種方法,打破惟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
(三)在考試結果處理方面,要求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並按考試成績排名。
(四)關於升學考試與招生制度,倡導改變將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惟一錄取標準的做法,應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建議參考其他評價結果(如學校性評語、特長、成長記錄袋等),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考試結合起來。
總之,考試作為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需要和其他評價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評價和判斷學生發展的狀況。可見,評價改革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考試改革,但考試改革是評價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
2 您認為在高考考試中如何體現高中物理新課程的選擇性?
第一、在試題的結構和內容上體現新課程的選擇性高考考試說明及高考試卷體現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為學生有個性地發展提供了空間,促進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試卷中以雙基考查為主,關注了對雙基的理解和應用。超量給題限量答題體現了新課程的選擇性。
第二、在高考考試前的復習階段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允許部分學生提前獲得修滿高中畢業學分,提前進入高考修習課程。以體現新課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④ 為什麼推進新課程的實施,考試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新課程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嘗試。例如: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提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綜合學力考查、質量綜合評定等;並嘗試進行了小學考試取消百分數、實行等級制的探索,部分地區還試行分項、分類考試,加入口試、面試等超越於簡單的紙筆考試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區還嘗試開展了教師自評和學生評教師評價的探索等。這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對於促進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探索大多是淺層的、微觀的和零散的嘗試,沒有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一)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二)評價標准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三)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四)評價主體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五)評價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這些問題與當前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不相符,也是對我國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極大阻礙。因此,有必要開展新課程指導下的教育評價改革,為推動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新課程提出教育評價的改革重點如下。
一、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一般性發展目標是融合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實現的。2、重視採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展證據的手段。即關注過程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3、考試只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惟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發展,減輕學生壓力。
二、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1、打破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學實施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一方面,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另一方面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需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2、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展,加強了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控;另一方面,旨在發展教師的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自評與獎懲脫鉤。3、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這一轉變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重新界定、學校教學工作的管理無疑獎帶來巨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