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學
① 請問誰有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政治經濟學原理(財經類)標准預測試卷的答案
都扔了,其實這門不難,把它寫滿就行,看書看兩遍,作題就行,考試時題目忘記扯也要把它扯滿
②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生服務平台郵箱注冊之後,只有在籍考生注冊,沒有新生注冊,怎麼辦
現場報名吧。
2015年自考網上報名的流程
1、登陸各地自考網上報名網站。
2、到自考辦網站規定的指定銀行辦理一張繳費用銀行卡。
3、辦理銀行卡後的新生,和有銀行卡的老考生按照報名網站規定的報名流程完成網上報名。
4、網上報名成功後的新生需要在考辦規定時間到自考辦進行攝像製作準考證。
5 、如有任何疑問請和當地自考辦聯系。
2015年自考現場報名的流程
1、新生攜帶身份證、(軍人憑軍人證或團以上單位證明)(未滿18歲憑戶口本)到所在地的市、縣自學考試辦公室(報名站)辦理報名手續。
2、同時攜帶2B鉛筆或藍黑色鋼筆簽字筆(填塗機讀報名卡用)、並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張(大約4-5張)。
3、按照工作人員的提示進行繳費,得到列印的考試通知單,通知單上有考試日期、考場和座位號。
4、在考辦規定的時間領取新製作出的准考證。
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資格和課程免考網上申請確認單未列印怎麼辦
這個得需要咨詢自考辦的,因為各地的規定不盡相同,具體細則還是需要直接咨詢自考辦。
④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檔案查詢的問題
假如你曾經在網上報名過的話,直接就在那個網站和你查分數成績的網站都可以查詢的
不過你最好還是去補辦一個,以後都會用到的
⑤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習服務中心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武漢理工大孵化樓B座4樓
⑥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專業考試計劃
http://www.hbea.e.cn/html/zxks/
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主考院校都有哪些
您好,目前湖北的主考院校較多,但是需要根據您所報名考試的專業來選擇院校回,並不是您所學的答專業每所院校都有開設。
部分院校如下:
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湖北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南政法學院、湖北醫科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中醫學院等
⑧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00889《經濟學基礎》
也不知道你需要的是歷年真題還是什麼的,我提供點名詞解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1.機會成本:一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的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益。生產可能性曲線凹向原點的特徵表明以一種產品的生產轉換為另一種產品的生產所產生的機會成本是遞增的。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個體經濟單位(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中心問題是價格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總體經濟行為與總量經濟關系,對經濟運行的整體(社會的總產量、總收入、價格總水平和就業量等進行分析),以收入和就業分析為中心。
3.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假設:理性人的假設(在一切經濟活動中的行為都是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低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個人最大經濟利益)、完全信息假設(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有關情況具有完全的知識)。
4.生產要素:投入生產過程用語生產滿足人們慾望的最終產品與勞務時的經濟資源,劃分為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要素收入包括:工資、租金、利息、利潤。
5.實證的觀點:對事實進行描述,說明的是有關現象。規范的觀點是對價值判斷的一種描述,說明的是應該是什麼的命題。
6.經濟體制:在一定生產關系下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具體形式,經濟體制的區別主要在於政府控制經濟的程度。
7.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資源配置的實現:1)企業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2)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力圖使貨幣收入體現最大價值;3)每個人自由做出他們的經濟選擇;4)企業和消費者做出的供給和需求決策相互作用,從而影響、決定市場價格;5)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資源朝著相對價格高的用途配置。優點:1)自由市場經濟自發起作用,不需要昂貴和復雜的官僚機構協調。2)市場機制能對變化的需求和供給情況迅速做出反應,以便把資源配置到最需要它們的地方。企業之間的競爭使產品價格下降,迫使企業生產更有效率;參與競爭的企業越多對消費者的需求反應越強烈;企業越有效率獲得的利潤越多;工作工人越有效率工作越安心工資越高;消費者購買越仔細貨幣收入體現的價值越大。3)資源配置與消費者需求相一致。缺點:1)壟斷:企業間的競爭是有限的,一些大公司可能會壟斷一個行業,在這些情況下,他們會抬高價格,獲取高額利潤。2)缺乏競爭和高利潤死公司失去高效率的的動力。3)權利和財富不平等。4)一些公司的行為對社會是有害的。5)私有企業不會生產一些對全社會有利但對自身無利的產品。6)可能導致宏觀經濟不穩定,出現失業率和生產下降的衰退以及價格上漲。7)論理學意義上,自由市場經濟從自我利益出發,,可能會鼓勵自私、貪婪、物質注意和權利至上的觀念。
8.我國以前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弊端是:1)在所有制關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單一化。2)在經濟運行機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同時又把計劃經濟等同於指令性的計劃,排斥市場、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鍋飯」和平均主義;4)嚴重的後果是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直接理論依據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9.混合經濟:既有市場調節,又有政府幹預的經濟。政府調節:1)通過收入稅、補貼或直接控制價格來調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對價格。2)通過法律、直接產品和服務、稅收、補貼或國有化調控生產和消費類型。3)通過收入稅、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資、利潤、房租等來調節相對收入。4)通過使用稅收和政府開支、控制銀行借貸和利息、直接控制價格和收入、匯率來調控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觀經濟問題。在混合經濟中,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經濟社會解決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基本問題,在市場機制出現錯誤時,則通過政府幹預促進資源使用效率、增進社會平等和維持經濟穩定和增長。
10.劃分市場類型的標准:是市場競爭程度的強弱,可劃分為完全競爭、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
11.市場機制:市場本身的運行、調節的方式和規律,她是通過價格調節。作用是使得稀缺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12.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原理: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說明通過市場機制能使社會達到最大的福利。
13.需求: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在一定的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反應了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與該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應關系。需求規律:即隨著商品價格的上漲,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就會下降;相反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原因是:1)收入效應。當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消費者既定收入對商品購買力下降,那麼需求量就減少。相反商品價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購買力上升,那麼需求量就增加。2)替代效應。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消費者會轉而購買其他替代的商品;商品價格下降的時候,消費者就會減少購買其他替代的商品,轉而購買該商品。這就叫替代效應。決定需求的其他因素:消費者的偏好、替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互補品的數量和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收入的分配、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14.需求的變化和需求量的變化區分:除價格以外其他因素變化引起的需求曲線本身的移動是需求的變化,而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曲線上的點的移動是需求量的變化。
15.供給:一種商品的供給,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該商品的數量。供給定律:商品價格上漲,生產者的供給量增加;商品的價格下降,供給的數量減少。原因:1)當生產者的供給量超過一定數量時,增加單位供給量,多生產一單位的商品生產成本就會增加2)商品價格越高,生產這種商品就會越有利可圖3)在長時期內,商品價格維持在高水平,新的生產者就會進入其中開始進行生產,總的市場供給量就會增加。
其他因素:生產成本(導致生產成本變化的主要原因:投入品的價格的變動、生產技術的變化、企業組織的變化、政府政策的變化)、替代產品的價格、連代產品的價格、自然災害和其他無法預測的事件、生產的目的、對未來的價格的預期。
16.供給的變化和供給量的變化區分: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是供給數量的變化,供給曲線的移動是供給的變化。
17. 市場均衡:市場的價格均衡就是均衡價格。均衡價格是指需求量等於供給量的價格。均衡則是指需求等於供給時的平衡點。這時候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的力量處於一致和平衡狀態。就是買賣雙方都願意接受並保持下去的狀態。在均衡點,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願意接受的數量成為均衡數量。
18均衡變動的原因:1)需求的變化。均衡需求變化的變動引起價格的變動,從一個均衡點到另一個均衡點。2)供給的變化。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如果影響供給的某一因素發生變化,那麼整個供給發生移動,原來的均衡點會隨著需求移動到新的均衡點。也就決定了新的均衡價格、新的均衡數量。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的價格和數量的影響,通常被稱為供求定理。供求定理的核心是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移動形成新的均衡點,從而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變化。
19.行業:為同一市場色生產和提供產品的所有廠商的總體。
20.彈性:用來表示作為因變數的經濟變數的相對變化對於作為自變數的經濟變數的相對變化作出反應的程度
21.需求價格彈性定義: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相對變動的反映程度。ep=0,需求完全無彈性;0<ep<1,需求缺乏彈性,價格變化引起需求量的變化不明顯;ep=1,需求單一彈性,價格和需求量以相同比例變化;1<ep<+∞,富有彈性,價格變化在比例上將引起需求量較大的變化;ep=+∞,完全彈性,價格微小變化—需求量極大變化。決定需求彈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數量和替代程度(多—大);購買該商品的指出在總支出中所佔比重(大—大);時間(相應於價格的變動人們調整需求量所用的時間長—大)
22.需求的價格彈性分為:弧彈性、點彈性。弧彈性:用來表示某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映程度
23.影響收入彈性的因素:該商品被「需要」的程度;商品對人們慾望的滿足程度、收入水平。
24.需求的交叉彈性:表示一種商品需求量對相關的其他商品(替代品或互補產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關系:b是a替代品,交叉彈性為正數值,a和b是互補品則為負數。
25.市場失靈的表現:市場機制運行的條件不能具備;市場運行結果不能令人滿意;市場行為不符合道德和和意識形態的要求。市場失靈的原因:公共產品;壟斷;外部影響;非對稱信息。
26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形式:配給、價格控制、稅收和補貼政策、法律法規、行業國有化等。政府在市場經濟職能主要體現在增進效率、促進平等、穩定經濟三個方面。
27.最低價格:是政府制定高於均衡價格的市場價格。由於政府制定的最低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因而產品會出現過剩。最高價格:是政府制定低於均衡價格的市場價格,產品出現短缺。
28廠商是產品的生產者又是銷售者。廠商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既銷售產品的收益與產品成本之間的差額。利潤π=總收入(總收益)TR - 總成本TC
29.基本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
30.生產函數:一個生產過程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技術關系,是表示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他們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32. 短期的生產函數包括:第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1.總產量TP:表示一定的投入說明生產的全部產量;2.平均產量AP:表示平均每一個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投入所產生的產量。3.邊際產量MP:表示每增加一個單位可變投入所增產的產量,叫邊際產量。第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短期生產受到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制約,簡稱為收益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其它投入不變時在生產中不斷的增加某一種可變的要素的投入量,當這種投入的總量小於某一特定數值時,每增加一個單位該投入所導致的總產量的增加量也就是邊際量不斷增加,但當可變投入的總量超過特定數值時,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變投入所帶來總產量的增加量是逐漸減少的(二)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如果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保持不變,不斷的增加另一種生產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後增加的以單位可變要素所帶來的產出增加量越來越小(三),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告訴我們在一些要素的數量固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加可變要素數量來獲得更多的產量是有限度的,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結合,比例必須適當,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有一個適度的問題。第三: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根據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確定勞動這一可變要素投入的合理區域
33. 長期生產函數。第一、等產量曲線:在一條等量曲線上,盡管要素投入組合不同,但產量卻是一樣的,特徵:1)等產量曲線有無數條,每條代表一個產量,離原點越遠代表產量越大(投入大—產量高);2)任意兩條等產量曲線不相交(一個投入組合只有一個量);3)向右下方傾斜(一種投入增加,另一種可以少些);4)凸向原點(一種投入對另一種投入的替代能力越來越少,即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第二:要素的邊際代替律。要素的邊際代替律也可稱為邊際技術替代律。表示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生產要素可以代替另外的一種生產要素量 第三,規模收益,廠商擴大生產規模通常需要增加勞動和資本的投入,在其中最簡單的情況是勞動和資本同比例增加,就是通過「復制」現有工廠來實現規模擴大,這種所有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和產出的關系,被成為規模效益。規模效益有三種,即規模收益遞增、規模收益不變,規模收益遞減這三種形式。規模收益遞增是指當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那麼產出的增加將大於這一比例。規模收益不變是指當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時,產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規模收益遞減是指當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時,產出的增加將小於這一比例。第四,最優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產生最大產量的要素組合。
34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過程中,用於生產要素的支出。包括兩部分:一是廠商購買生產要素成本;二是廠商使用自己資源包含的成本。前者被稱為顯性成本,因為它涉及到廠商的直接的貨幣支出;後者則稱為隱性成本。
35短期成本:一,總成本TC,是生產一定數量產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二,不變成本FC,是廠商花費在不變投入上的全部成本;可變成本VC,是廠商化費在可變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平均成本AC,是廠商在每一個單位產品上平均所化費的成本;平均可變成本AVC,是每一個單位產品上平均所化費的可變成本;平均不變成本AFC,是每一個單位產品上平均所化費的不變成本;邊際成本MC,是增加最後一個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
36長期平均成本:是長期中平均每個單位產量的總成本,通常在長期中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也是先下降,然後會有一個相同穩定和保持不變的階段,之後,隨著產量的繼續增加,平均成本最終會上升
37規模經濟是指廠商的生產的隨著其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產量增加,每個單位產出的成本逐漸下降的特徵。
38長期邊際成本與長期平均成本之間的關系:長期中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就是廠商的長期邊際成本,廠商的長期邊際成本通常會隨著產量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由於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因而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所增加的成本低於長期平均成本,即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位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下方,當生產處於規模不經濟時,由於長期平均成本遞增,因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位於長期平均曲線成本的上方。當生產既沒有規模經濟,也沒有規模不經濟時,那時長期的平均成本曲線是一條平行於數量軸的直線,因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也是一條水平直線,並且與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重合。
39總收益TR:是廠商在一定時期內銷售總產量所得到的全部銷售收入。平均收益AR:是廠商平均銷售一個單位產品所獲得的效益。邊際收益MR:廠商增加一個單位產品銷售所增加的總收益。If: AR=P×Q AR=TR/Q MR=ΔTR/ΔQ。價格不變下TR=MR=P*=AR,圖形為:平衡於橫軸,縱坐標等於P*
40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廠商才獲得最大的利潤。如MR>MC,每增加一個產品收益>成本,廠商增加生產,產量上升,根據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收益下降,使得收益趨向成本,MR趨向MC;MR<MC,減少產量,根據邊際成本遞增律,成本下降,使得成本趨向收益,MC趨向MR,所以理論上廠商利潤最大化MR=MC。
41.廠商:由消費者和生產(同一產品)的其他廠商構成。
42特點均衡條件
完全競爭廠商都是價格的接受者;可以自由進出的行業;不同商廠生產的產品之間沒有差別;消費者和生產者具有完全的信息短期:有經濟利潤P*=AR=MR=SMC;長期:沒有經濟利潤P*=AR=MR=;LMC=LAC
壟斷市場規模經濟;進入障礙;產品差別和品牌;法律保護;其他有經濟利潤 LMC=MR
壟斷競爭以壟斷為副競爭為主;市場上存在大量廠商;行業可以自由進入;每個廠商生產特徵相互區別的產品短期:P=AR=AC 長期:P=AR=LAC
寡頭競爭壟斷為主競爭為副;進入障礙;廠商相互依賴,廠商銷售量不僅取決於價格且取決於其他廠商對他改變價格的反應
43寡頭市場可分為兩種類型:串謀和競爭寡頭市場。串謀也可以分為公開的串謀和隱蔽的串謀或者說是默契。像卡特爾一種組織就是一種公開的串謀,價格領導則是一種隱蔽的串謀。廠商的競爭策略不僅涉及到價格,還涉及廣告、研究和開發等方面。
44.納什均衡: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策略(定價)是最優的,並且也沒有一個廠商願意單獨背離這個狀態。
45寡頭市場有優於其他市場的特點:1.寡頭廠商可以利用超額利潤的一部分從事研究和開發。比起壟斷廠商,寡頭廠商從事研究和開發的積極性更高。2.產品差異方面的非價格競爭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選擇。寡頭市場之間的區別很大,不確定的因素也很多
46.利潤最大化的困難: 1.廠商在核算中使用的是會計成本的概念而不是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廠商可能並不清楚他們使用的生產資源在其他用途或行業中的收益,因此廠商也就無法准確的說出其現狀是否為最好的選擇;2.更為重要的是,廠商常常不能准確地知道甚至不能大致估計他們的需求曲線,也就是不能得到其邊際收益曲線MR;3.就是時間因素,廠商應該在什麼時間范圍內獲得最大利潤;4. 在實際的決策中,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廠商可能很難進行利潤最大化決策。
47. 權利義務,也就是委託和代理的關系:1.委託人的利益取決於代理人的行動。但是,代理人的行動動機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託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委託人需要"激勵"代理人,給代理人某種好處讓代理人為委託人的利益而行動;2.激勵的基本方法一般是給予對方一定好處的承諾。激勵發揮作用的機理是,如果代理人認為委託人的承諾是可信的,那麼代理人在考慮這種承諾的條件下會採取一些行動,這些行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將產生維護委託人的利益;3. 股東可能不知道給代理人的激勵水平是否恰當;4. 股東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僅僅是要鼓勵經理努力工作,還要設法鼓勵經理講實話,講信用;5. 五,經營者的經營動機,取決於職位給他的權利,也就是義務關系。
48. 廠商的行為動機,是其他目標的最大化:1)長期的利潤最大化,問題:一長期利潤的最大化也許僅僅是經營者追求其他目標的結果,而未必是長期利潤最大化目標本身的結果;二長期利潤的最大化可以是廠商任何現行政策的一個理由。長期利潤最大化之所以用處不大是因為長期最大化決策的問題過於復雜。廠商需要把對價格、產量以及投資的計劃從現在一直考慮到未來。2)短期銷售收益最大化。3)廠商規模的最大化,也就是增長的最大化。通過內部擴張增長和兼並來實現規模增長。
49. 兼並:任何一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體形成的一個經濟單位的交易。它與收購的共同點都是最終形成一個經濟單位,而兼並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形成一個新的實休,而收購則是被收購方納入核心購方體系的之中。所以,兼並和收購是有區別的。三種類型:1.橫向兼並。是兩個在同一行業,並在生產經營上是處於同一階段的企業的兼並。像兩個汽車製造公司的兼並。2.縱向兼並:兩個同一行業,但是在生產經營上是處於不同階段的企業的兼並。汽車製造廠商和汽車配件廠商的兼並。3.混合兼並。不同行業兩個廠商的兼並。這個兼並可能提供了比內部擴張更快的增長方式。可以有規模的經濟效益,可以形成壟斷,可以提高廠商在股市上的價值。通過兼並,可以使企業未來的收益穩定,抵抗風險的能力可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