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羅丹的故事

羅丹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49:39

❶ 羅丹做巴爾扎克的雕像故事

羅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渴望有一天能成為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一樣偉大的藝術家。他曾滿懷信心地報考心儀已久的巴黎美術學院,但三次落第。第三次考試時,主考官竟給他寫下這樣的評語:「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屬浪費時間。」對於年輕的羅丹來說,這實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萬念俱灰的羅丹來到修道院做了一名修士。一天,院長發現羅丹正在用泥巴很隨意地捏一些小人兒,那些精彩生動的藝術品把院長驚呆了。院長對羅丹說:「你不該留在這里,用你的藝術去為上帝服務吧。」就這樣,羅丹重新投身藝術。

1891年,羅丹接受了法國文學家協會的一份訂單,為已故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塑像。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羅丹一口氣製作了17尊巴爾扎克塑像,但都不滿意。一天,羅丹正對著一尊雕像思索,恰巧雕刻家布爾德爾來拜訪他,看到巴爾扎克的手被塑造得十分精彩,不由得贊嘆不已,並久久地凝視著這雙手。羅丹發現了這個情況後,做了一件人們意料之外的事情——巴爾扎克原本完美的手消失了。羅丹堅持,「整體感高於一切」,「假如某一細節分散了觀者的注意力,哪怕它本身多麼優美動人,也要毫不留情地舍棄」。

這尊巴爾扎克像花費了羅丹6年的時間,但第一次展出時卻遭到了猛烈攻擊,文學家協會拒收這尊雕像,有人甚至嘲笑雕像是「麻布袋裡裝著的癩蛤蟆」。面對鋪天蓋地的謾罵,羅丹寫道:「假如真理應該滅絕,那麼後代就會把我的巴爾扎克像毀成碎塊;若是真理不該死亡,那麼我的巴爾扎克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別人的作品雖然「形似」方面做得很好,卻不能體現巴爾扎克高傲的氣勢和動人的風采。羅丹的作品採用了中國畫「大寫意」的手法,在一定「形似」基礎上加以誇張、取捨後達到了更高的「神似」——他正是人們心目中那個披著睡衣徹夜不眠、面對黑暗而怒火中燒的文學巨匠巴爾扎克。

羅丹最終勝利了。現在,《巴爾扎克像》早被鑄成銅像,矗立在巴黎拉斯巴依大道,受到後人的禮贊。

❷ 法國偉大雕塑家羅丹的故事

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十四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 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羅丹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 奧古斯特·羅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十四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 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

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裝幀藝術和制圖。在這里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裡去學習,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礎訓練。在渡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准備投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讓他做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 ,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上:「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慾望,其中創造慾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這樣鼓勵羅丹。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從而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成熟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潁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1900年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
羅丹1840年出生於巴黎,從小就表現出美術天賦,但由於美術基礎課和文化課成績不佳,沒有考上藝術大學,且三次落榜。
1864年,羅丹隨著名動物雕塑家路易-巴里學雕塑,由於刻苦努力,進步很快。後又到有「小美術學院」之稱的盧浮宮學畫,畫室主人是第二帝國時代很有名氣的裝飾雕刻大師阿爾貝歐內斯特-加里埃-貝勒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羅丹己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雕刻家的條件。35歲之前,羅丹的個人風格還沒有確定,1875年,羅丹訪問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贊賞備至,對其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羅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傷鼻的男子》(1864)、《青銅時代》(1876)、《聖約翰的說教》(1878 )、《地獄之門》(1880-1917)、《亞當》(1880)、《夏娃》(1881)、《加萊義民》(1884-1 886)、《吻》(1886)、《巴爾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

❸ 羅丹的故事

大雨幫助了羅丹
在巴黎的王宮花園里,有一尊引人注目的大理石雕塑:維克多·雨果右手撐著太陽穴,半卧在那裡凝眸沉思,神情肅穆莊重,但是躺在一攤「污泥」之中。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的作品。這尊塑像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羅丹為創作雨果塑像煞費苦心,原雕像是用千姿百態的繆斯和海洋仙女做陪襯,烘托著站立在中央岩石頂部凝神思索的雨果。塑像完成後,羅丹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揩去手上的泥巴,脫去工作服,小心翼翼地帶上工作間房門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一大群新聞記者找上門來,要求看看大師的新作,他們要搶先報道雨果塑像完成的消息。
羅丹把他們領到工作間,推開門,有禮貌地讓客人們先進,自己最後進屋。他抬頭一看,一幕做夢也不曾想到的可怕情景:岩石被溶化了,流淌在海洋仙女身上;維克多·雨果也倒了下去,躺倒在一片泥漿之中。原來,塑像模特兒是用膠泥做成的。羅丹前一天工作結束之後,忘了關上天窗,結果,夜裡一陣瓢潑大雨從敞開的天窗里打進來,雨水正好澆在塑像上……
羅丹像遭到當頭一棒,他的腦袋嗡的一聲,一下子陷入絕望之中。然而,就在他稍清醒的時候,卻聽到周圍的新聞記者交頭接耳,贊不絕口:「太奇特啦!」「真是出奇制勝!」「妙極啦!」「維克多·雨果淹沒在這攤爛泥漿里,含義多深啊!」「大師,這正是畫龍點睛的地方,您是想表現在這個污穢混濁的時代里,惟有詩人維克多·雨果的靈魂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著特有的高潔。」
羅丹的眼前一亮。他眯起眼睛,審視著這件似曾相識的陌生作品。在他的眼睛裡,仙女身上的泥漿,變成了婆娑的紗絹……
他突然問那個最後的贊揚者:「您是這樣看的嗎?」
「怎麼了?這是傑作中的傑作。噢,大師,這已經是一筆多不得,一筆少不得的作品,不要再做絲毫的改動。」 追問請問還有嗎????? 回答【故事】羅丹很善於向別人學習,有一天,他正在一根柱子上雕刻植物,對所雕刻的花和莖都很滿意,唯獨對葉片左看右看總是不順眼;雕了修,修和雕,反反復復老是不盡如人意。這時有一個叫康士坦的工匠在旁邊看著,忍不住說:「羅丹你不要老是用一個方法雕,這樣看起來葉子是平的,不生動。……你讓葉子尖突出來對准你,這樣就顯得富有氣韻了。」羅丹聽了很高興,他得到了很大的啟發,照著康士坦說的話去做,果然,植物的葉子就顯得靈活生動了。
卡米爾·克勞岱做夢都想成為一個像羅丹那樣受人景仰的天才雕塑家。她與羅丹相識是在1885年的冬天。她的老師布歇先生在去羅馬旅行前,把她這個學生託付給了羅丹。這是個被人議論紛紛的大師,聽說他的模特兒和他都有艷事,女人們都迷上了他。還有人說他的某尊雕塑是從人體上直接拓下來的,因為它實在逼真完美得令人難以置信。羅丹為這種中傷大哭了一場,卡米爾則毫不懷疑這種完美是天才忘我勞動的結晶。參考資料:先給你那麼多吧!

❹ 羅丹工作時注意力集中,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一、陳毅

吃餅子沾墨汁的陳毅在陳毅小的時候,有一次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子,他本想用餅子沾點醬油,可沒想到沾到了墨汁,結果吃了一嘴黑。可見他看書是多麼專心。

二、華羅庚

鼻涕結冰的華羅庚1925年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華羅庚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以養家糊口。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他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在單調的站櫃台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

回憶當時他刻苦自學的情景,他的姐姐華蓮青說:「盡管是冬天,羅庚依然在賬台上看他的數學書。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這樣伸著,右手還在不停地寫。」

三、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四、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五、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❺ 從羅丹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讀了羅丹的故事,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全神貫注才能獲得成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