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❶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2,八歲的時候阿爾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於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並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後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葯標簽。
3,小時候的愛迪生很愛發問,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很煩,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發問題的對象,如果他對於大人的答復感到不滿時就會親自去實驗,例如有一次阿爾看到了鵝舍里的母鵝在孵蛋,他就問媽媽為甚麼母鵝總是成天坐在那裡呢?媽媽就告訴他母鵝在孵蛋,阿爾便想如果母鵝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過了幾天爸爸媽媽發現阿爾一直蹲在木料房裡,不知道在做甚麼,當家人發現阿爾在孵蛋的時候每個人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4,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❷ 中國偉人小時候的故事
1、周恩來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
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哈哈哈!」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❸ 收集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大全
1、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2、竺可楨努力讀書的故事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關鎮。小名叫阿熊。鎮上的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個大名叫可楨,意思是應該做一個堅實的柱子、國家的棟梁。小可楨1歲半,父親就教他認字。有一天,父親外出,走前對竺可楨說:「可楨,今天不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親懷里吃奶的小可楨,硬要父親教他認幾個字再走。竺可楨3歲時,已經認識不少的字,而且會背誦好多唐詩。
竺可楨5歲進了學堂。學習可用心了,門門功課都是成績優良。他的哥哥是鄉里的秀才,平時經常指導竺可楨寫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學造句,一直到天亮,雞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覺。這么肯學的孩子,還真不多。小竺可楨身體瘦弱矮小,有的同學嘲諷他:「好一個寒酸小矮子,准活不過20歲……」這幾句話刺痛了竺可楨,他發誓要鍛煉身體。連夜訂了個鍛煉計劃,每天早晨雞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增強。同學們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3、少年拿破崙的堅持
拿破崙小的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小男孩們之間總難免發生「戰爭」。有一次,上四年級的拿破崙和一個大他兩歲的男生「狹路相逄」了。拿破崙身材矮小,怎麼能是大男生的對手呢,不一會兒,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貓眼,正巧的是,上課鈴響了,拿破崙就跑去上課。下課以後,他又跑去找那個男生,但是這次更慘,嘴巴都變成了「臘腸」。拿破崙可並沒就此罷手,他每次下課都去找那個男生,直到那個男生都被他纏煩了。
「你為什麼老來找我?你明明打不過我嗎!」那男生終於忍不住問拿破崙。拿破崙像個驕傲的小公雞,他理直氣壯地說:「你惹了我,必須對我說對不起!不然我會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說對不起為止!」大男孩也許是被拿破崙的話語震撼了,也許是已經厭煩了和拿破崙這個弱小的對手打架,他躊躇了半天,終於向拿破崙說了「對不起」三個字。
拿破崙雖然被打得傷痕累累,不過他聽到「對不起」三個字後,還是心滿意足地走了。
4、魯迅酷愛讀書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為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為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現這里校風不太好,他轉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為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餓肚子現象時有發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著單薄的夾衣。魯迅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最好的一個,他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
礦路學堂有著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異的,都發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的,很值錢。魯迅是班裡唯一一個榮獲過金質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贊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5、孔融讓梨的故事
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6、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7、周恩來遠大抱負
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讓人為咱們敬愛的周總理豎起大拇指,據說這是在他12歲就發出的遠大抱負哦。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還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催他快睡。當他走到床前時,突然大叫起來:「呀,我的大字還沒有寫呢!」說著便又回到書桌跟前。
蔣媽媽見了,忙上前說:「算了吧,今天不寫,明天寫二百個不就補上了嗎?」 「不行!」小恩來用懇求的目光望著蔣媽媽說:「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恩來說完,便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了起來。
8、魯迅珍惜時間
魯迅應該是我們中國學子的老熟人了。他對人們所做的貢獻相信不用琪琪多說大家也都了解。而魯迅這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時間對他來說半點都不可浪費。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他常說: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想擠,總是會有的。魯迅一生多病,但是他每天都會學習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8、居里夫人專心致志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9、林肯永不放棄
縱觀林肯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 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林肯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是貧困總是阻擋不住他對書籍的熱愛,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❹ 簡短的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❺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50字以上
居里夫人:從前他學習十分專心,有一次,瑪妮雅(居里夫人小時候的名字)在做功課,其他人在玩游戲。他們在瑪妮雅的身後搭了幾張凳子,可是直到瑪妮雅做完了功課凳子也沒倒下來。由此可見,居里夫人小時候是多麼的用功。
❻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後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成龍
成龍6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但成龍天性頑皮好動,經常逃學,帶領一幫小夥伴上樹、爬牆、做游戲,結果,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就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勒令他留級。
成龍的父親很生氣。他有個朋友開了一個武術訓練班,那裡的孩子訓練很刻苦,父親就帶成龍去那兒受教育。到了那兒,父親正和朋友說話,一個正在練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聲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個孩子馬上又以頭支地,恢復成倒立姿勢。
看到這個場面,父親想趁機教育成龍要認真讀書,沒想到成龍抱住了父親的腿懇求道:「我也要練武,剃光頭!」父親一聽哭笑不得,只好問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龍很乾脆地回答。「你不怕師傅打?」「不怕!」成龍堅決地說。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計劃落空了,父親只好帶著成龍回家了。
從此,成龍一心想學武,堅決不肯再去學校,父母只好答應讓成龍去練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不行,就回來好好讀書。這樣,成龍終於得到了練武的機會,後來練成了一身好武功。
3.周恩來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還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催恩來快睡。當恩來走到床前時,突然大叫起來:「呀,我的大字還沒有寫呢!」說著便又回到書桌跟前。蔣媽媽見了,忙上前說:「算了吧,今天不寫,明天寫二百個不就補上了嗎?」 「不行!」小恩來用懇求的目光望著蔣媽媽說:「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恩來說完,便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了起來。
❼ 關於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要短的
1、岳飛習射
岳飛家庭貧困,忠厚沉穩,很少說話,但是他天資聰穎,能夠很清楚的記住很多書,以及書中的解釋。他特別喜歡孫吳的兵法,常常背誦這本書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覺。
岳飛的記憶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東西他常常只看過一遍就能夠記得很清楚。良好的記憶力使得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他以後行軍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傳岳飛年少時就力氣過人,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發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優越條件使得岳飛更容易練習箭術,他有一位同鄉名叫周同。
周同在見到岳飛時,周同能三箭齊發射中靶子,而岳飛則一箭拉開穿透了靶子。這讓周同分外高興,於是將自己最喜歡的弓箭送給了周同。這樣岳飛就更加積極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術。
2、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3、孔子勤奮讀書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有一天,他的母親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母親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母親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出身楚國沒落貴族家庭,雖然家境不比鼎盛時期,但也衣食無憂生活優渥。家中長輩滿腹經綸,對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視。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著楚國王室血脈,從小對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離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中環境空幽寂靜,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里鮮有人跡。屈原在家中讀書,冬日裡火盆燒的很旺盛,屋子裡非常暖和,不一會兒屈原就感覺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記載讀書人吃苦學習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後面的山洞裡讀書,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心智,還能不打盹把書讀下去。
5、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❽ 關於名人童年的小故事
1、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2、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3、王冕讀書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眾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王冕家的牛,來王冕家,責怪無人看管的牛踐踏了他家的田地。
王冕的父親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痴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
彷彿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然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就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4、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5、陳毅吃墨水
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
有一次,他正在看書,媽媽端來餅和芝麻醬,叫他蘸著吃。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他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媽媽走進屋,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了起來。這時,他才發現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卻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