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神化故事

神化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38:20

❶ 民間神話故事大全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一天,女娃去東海看太陽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隻小鳥,「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精衛非常痛恨東海,於是日復一日地不斷地往東海中扔石子,想把東海填平。
2百鳥朝鳳
很久以前,鳳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鳥。但它有的優點就是:很勤勞。把吃多下來的食物都藏進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餓得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給大家。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炎帝擊石生火
人類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個人便想人類總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決定自己要創造一種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獵中,他一失手未將石制的標槍命中獵物,不過他發現標槍與地上的石頭相擊時產生了火花,於是他就撿了很多那裡的石頭來試驗,結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為他發現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個部落都一致擁他為王,這個人就是以火德為王的炎帝.之後他又創造了耕種方法並且教會了人類耕種,所以他又被稱為神農.
4、後羿與嫦娥
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於是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後羿把多餘的九個太陽射下去後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5、盤古開天闢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此時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就這樣有了天地。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6、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處的地方跑到太陽落的地方,,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終於安定了九州。
7、誇父追日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誇父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天上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終於看到了太陽想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還是沒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8、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這兩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牆,擋住了他們通往外界的路,與世隔絕,非常落後。於是愚公決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個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9、嫦娥奔月
嫦娥是後羿的妻子,因後羿立下蓋世神功所以收了許多徒弟。其中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當有一次後羿帶眾徒外出狩獵時,蓬蒙裝病留了下來,並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給她的不死葯,嫦娥在被逼無奈之際吞下了不死葯,她立即飛上了天,因為不捨得後羿,所以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吳剛砍樹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11、女媧造人
盤古開辟了天地,但女媧總覺得很寂寞因為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於是她用泥土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捏完後,他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從這以後,大地就到處有了人。
12、皇帝戰蚩尤
一次,華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戰事連連,百姓不得生存。華夏被分為五個大部落,其中黃帝和蚩尤的部落勢力最大,黃帝因不願看到百姓因戰爭而受苦,便想停止這種戰爭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最後,蚩尤兵敗逃跑.黃帝命應龍前往追殺.應龍不負期望將蚩尤殺死並割下蚩尤的頭顱獻給黃帝.
13、女媧補天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兩個神仙打架從天上打到了人間,天被打出了個洞,把人們安靜的生活環境都破壞了。女媧看到這種場景,非常不忍心,於是練了五色石來把天上的洞補好了。把臟亂的環境重新恢復平靜,再還給了人類,人類都非常感謝女媧。
14、神農試百草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不過因為」病」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實在值得同情.神農覺得自己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的職責,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尋找治療病患的葯草,找到後他都先自己服用來確定有用與否或者有毒與否.最後終於找到了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病患的葯草.
15、共工怒觸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玄孫祝融的兒子。他人臉、蛇身、紅發,駕黑龍,管理和控制著佔大地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澤。
顓頊繼黃帝登上帝位後,施行絕天地通的治理方略,搞得眾神沒有一點自由,地上的人們也怨聲載道。共工起而造反,向顓頊宣戰。雙方大戰於不周山。這不周山乃是當年女媧補天斬龜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沒日沒夜地廝殺了十幾天後,共工之軍漸漸不支。共工此時已殺紅了眼睛,他怒吼一聲,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不周山折斷了! 頃刻之間,西北邊的天空因失去支撐而傾斜下來,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同時,東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動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順勢向東南奔流,宇宙從此改觀,形成了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百川歸海的地勢。
16、刑天戰黃帝
黃帝用強大的武力打敗了炎帝,把炎帝被迫退到南方。刑天發誓要與黃帝爭奪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與天帝開始了一場激戰。突然,黃帝看準機會一劍向刑天脖頸砍去,刑天那顆巨大的頭顱就被砍落下來。刑天見頭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兩只乳頭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揮舞武器,繼續吶喊戰斗。
17、姜子牙釣魚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用奇特的方式釣魚,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請了他好幾次姜子牙都不理睬他們繼續釣魚。最後姬昌就准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就答應輔佐他。
18、沉香救母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與善良的仙女,華岳三娘相愛了。不久,三娘就懷孕了並為孩子取名為沉香。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此事後,便把他抓了回去。沉香懂事長大後決定去就自己被壓在華山下的母親。母親知道沉香不能就出自己,便叫沉香去找他舅舅,沉香在舅舅手裡拿到了寶蓮燈,立即飛回了華山,救出了母親。
19、八仙過海
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何仙姑有蓮花、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花籃。)
20、仙女造橋
很久以前,上天三元仙子每年中元節去承受人間的香火供奉,不巧這一年上元仙子因為有事不能離開,只好拜託其他兩位仙子飛下天界。她們見這裏海秀山奇、人民淳樸,便心生愛意。為回報百姓的祭奉盛情,兩位仙子見海島與大陸交通不便,決定修一座海橋連接起來,以造福人間。於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力,頃刻間,那海橋即將修造成功。

❷ 神話故事有哪些

1、盤古開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2、女媧補天

遠古時代,四根擎天大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大地無法承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兇猛的野獸吃掉善良的百姓,兇猛的禽鳥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這種情況下,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砍斷海中巨鰲的腳來做撐起四方的天柱,殺死黑龍來拯救冀州,用蘆灰堆積起來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補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復了平靜;兇猛的鳥獸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來。女媧背靠大地、懷抱青天,讓春天溫暖,夏天熾熱,秋天肅殺,冬天寒冷。她頭枕著方尺、身躺著准繩,當陰陽之氣阻塞不通時,便給予疏理貫通;當

逆氣傷物危害百姓積聚財物時,便給予禁止消除。

到這個時候,天清平地安定,人們睡時無憂無慮,醒時棄智無謀;或以為牛,或以為馬,隨人呼召;行動舒緩沉穩,走路漫無目的,視物若明若暗;膧朦無知天真幼稚與天道萬物和協,誰也不知產生緣由,隨意閑盪不知所歸不求所需,飄惚不定沒有目標。

到了這時,野獸毒蛇全都收斂藏匿爪牙、毒刺,沒有捕捉吞食的慾念。考察女媧的豐功偉績,上可以通達到高天上的邊際 ,下可以契合到黃泉下的壚土,名聲流傳後世,光暉熏炙萬物。

3、誇父逐日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

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

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

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

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

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

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4、倉頡造字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 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5、哪吒鬧海

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

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

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

❸ 九天攬月的神話故事

嫦娥原來是一個美麗善良的村姑,她勤勞朴實活潑可愛,尤其有著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她總是千方百計地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個戀人叫後羿,是個神箭手,也是個好後生。
有一天,嫦娥與幾個要好的女伴在村邊小河旁洗衣。不料,無所事事、心術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閑逛到此。他見到嫦娥的沉魚落雁之容,頓時驚為天人,便一抹臉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覥著臉走過去跟嫦娥搭話。嫦娥見他不懷好意便急忙躲開,可是河伯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要強搶嫦娥入水。正在這危急關頭,後羿來到了,他一看,頓時氣得劍眉倒豎,怒發沖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聲,射瞎了河伯的一隻眼睛。河伯疼痛難忍,大叫一聲,便跳下河去。
經過這件事,嫦娥和後羿恐怕夜長夢多,便提早成婚。婚後,二人過得非常幸福。當然,他們並沒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滿快樂之中,兩顆善良的心總想為鄉親們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都快要著火了。人們無法耕種,無法生活,處於被滅絕的災難之中。後羿便決心要射掉那多餘的九個太陽,拯救百姓於火海之中。他天天揮汗如雨,苦苦練習射術。可是,河伯對他恨之入骨,不斷地前來騷擾,他發誓要報一箭之仇,更要搶到他一直貪戀著的美女嫦娥。為此,後羿十分煩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給了後羿一丸仙葯,好心告訴他,河伯報仇心切,他將要面臨一場大禍,如若吃了這丸葯,便可擺脫人間的一切磨難和煩惱,升入月宮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獨寂寞的煎熬。後羿聽後,心緒不寧地回到家中,將仙的話如實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來走去,看著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裡非常痛苦。她深愛著後羿,絕不願他遭受任何磨難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還肩負著射掉九個太陽的重任,正受著燒烤之災的鄉親們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對於丈夫的威脅,都源於自己。河伯對她仍沒有死心,為了得到她,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怎麼辦呢?嫦娥想著,想著,突然,她心中閃過一個念頭:為了讓河伯對她死了心,為了讓丈夫排除一切雜念和干擾,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個太陽為民服務,她決心犧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葯,吞了下去。
過了一會兒,後羿醒了,他發現嫦娥心神不定,臉上泛著神奇的紅光,很是詫異,又覺不祥。嫦娥深情地望著丈夫,她知道與丈夫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便眼含淚水囑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請求丈夫原諒她不能再盡到做妻子的義務了。話猶未盡,嫦娥只覺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變輕了,接著,雙腳離地竟飛了起來,她邊往天上飛邊回頭高聲叫著:「後羿,我的好夫君,永別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飛進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廣寒宮,做了月中仙女。然而,這里沒有親人,沒有歡笑,只有一隻惹人憐愛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總在砍著桂樹卻總也砍不倒的吳剛相陪伴。
自從嫦娥犧牲自己,飛上月宮後,後羿把痛苦、惆悵化作了力量。後羿明白妻子的作為是替自己和百姓著想的緣故,他深深地被感動和激勵著,日夜苦練著射箭的本領,終於戰勝了河伯的挑戰,射掉了九個危害生靈的太陽,拯救了人類。人間有了歡樂,鄉親們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後羿這種為了鄉親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後來,便封後羿為天將,於中秋佳節日使二人重逢團圓。從此,嫦娥和後羿在天上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天帝還規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圓,以祝願花好月圓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屬。
鯤鵬展翅九萬里
故事首先講鯤鵬的習性和生活憑借。入:
在那長北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鯤。這個鯤啊,很大很大,那個大的程度,說不清楚有幾千里。後來變成了一隻鳥,它的柷字叫做鵬。這個鵬很大很大,僅只它的脊背,就說不清有幾千里。有一次發了怒,振翅而飛,翅膀像是遮天的烏雲。這只鳥啊,在海上飛翔,是要飛到南海去。所謂南海,也就是人們說的天池。
《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奇事的志書。其中有這樣的廉潔:「大鵬要遷往南海,展開它的翅膀,拍起的浪頭高達三千里,盤旋而上,駕著雲氣,離開海面九萬里;飛行了六個月,才到達南海,歇息了下來。」當它飛翔在高空時,飄浮在它下面的雲氣,就像是野馬在奔騰。就像是塵埃在卷動,就像是眾生的氣息在涌動。人在地面向上而望的時候,只見天之蒼蒼,不知道哪裡是它的本色,這是因為它太高遠了,高得沒有極限呀!現在大鵬從天上往下俯視,就像是人們從地面向上仰視一樣,那是因為它自身飛得太高了,高得無法看清地面的本色。
的確是這樣子的呀!人們可以想像:假如水達不到一定的深度,那就浮不起大舟來,因為它沒有那麼大的漂浮力。如果把一杯水倒在屋裡地上,那就只能用草芥來做小舟;有誰把杯子放在上面,杯底就會貼在地上,這就是水淺而舟大的緣故呀!假如雲氣達不到一定的厚度,那就浮不起大鵬來,因為它沒有那麼大的漂浮力。正因為如此,所以大鵬要高飛九萬里,讓厚厚的雲氣在下面托負著它,使它有可能乘風而行,以至於背負著青天而不掉下來,而後才有可能向南海飛去。
故事是說,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每種事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形體、功能、習性和志向,同時也都需要有與自身存在相適應的環境和條件。自身的情況與環境條件是自然而然相對應的,否則的話,這種事物就不會出現,更不會存在下去。有鑒於此,人們在做事的時候,就要順從事物自身的性能和需要,就會事與願違。一杯水,它的力量只能漂起一片草芥,而難以托起一隻杯子,強行用它托浮一隻杯子,結果只能高遠的志向,自然有其特殊的需求;它要飛起來,那就要有與其身形相適應的托浮力。於是便有展翅九萬里、俯視如觀的壯觀景色了。
這個故事還與立於方外、以道觀之的觀點相照應。其意是說,小雀在樹木與房屋之間飛行,所以眼中的樹木和房屋都很清楚。正因為清楚,所以它們的分別很真切。大鵬高飛九萬里,大地在它的眼裡成了一片雲氣,分不清是牛是馬,更看不到是是非非,一切都混然一體。也就是說,只有站得很高很高,才能體驗到天地一體、萬物同一的道理

❹ 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

神話故事到底是古人的想像還是確有其事,經典的神話都有哪些?這個真的不好說,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有想像的成分在里頭的,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對於自然事物的認知並沒有今天這么科學和客觀,難免會有一些想像的內容的,但是如果說完全是想像的話也不太可能,因為人畢竟不能夠脫離現實完全地去虛構,何況還不是虛構一兩個故事,而是虛構這么多出來,我個人認為,神話故事應該大部分是當時的人,基於自己的認知能力,對於當時的世界的一種誇張式的描述,其中有神化的成分,但是應該是以實際的自然為基礎而形成的。

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後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淹沒陳塘關。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仙師太乙真人借著荷葉蓮花之力,為其脫胎換骨,化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為民除害。現代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故民間信仰之中,沿海的百姓常常把哪吒奉為鎮水之神來敬貢。

❺ 寫一篇神話小故事,300字要自己寫!

黃帝在位時,聽說華胥國是個仙國,對那個國家十分嚮往,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去看看。一天白天,黃帝吃過飯後犯困,就打算睡一覺。恍惚之中,一陣大風吹來,黃帝只覺得耳朵邊呼呼作響,身體輕飄飄的,像蝴蝶一樣隨風而起,飄到了天上去,像閃電一般快。不知飛了多久,黃帝看到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華胥」二字,雙腳著地時,黃帝看到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走來,他問老人這是哪裡,對方答:「華胥國。」

黃帝大喜,作揖道:「我乃中原的黃帝。」

「哦……」老人家似曾相識地說,「聽說過大名,歡迎您到華胥國來。」

華胥國的仙民們聽說他是黃帝,熱情地款待了他。黃帝發現,華胥國沒有首領,仙民之間沒有尊卑和愛憎,人生下來沒有什麼快樂,死去沒什麼悲傷,相互不親近或疏遠,也沒有忠誠與叛逆,這里的一切都是平淡而順其自然的。

而且,讓黃帝奇怪的是,這里的仙民在水中不會溺死,在火中不會被燒死,用石頭或斧頭砍砸沒有傷痛,用手抓沒有刺痛瘙癢的感覺。他們能在空中行走,山谷擋不住他們的腳步,雲霧遮擋不了他們的視線,雷聲也影響不到他們的聽覺,簡直是太神奇了。

黃帝在仙國快樂地暢游著,突然間掉進一個坑裡,黃帝睜開眼睛,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剛才睡著了,做了一個夢,但夢中的情景仍清楚地記得。黃帝感慨萬千,大徹大悟:「真正的道是不可以憑願望強求的。」

❻ 神話故事100字

1、女媧造人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誇父追日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誇父追日的神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向大自然競勝的精神。《山海經》記載這個神話時說他「不量力」,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贊說「誇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4、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5、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6)神化故事擴展閱讀

神話的起源

中國古代神話出現的客觀根源是上古人民的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上古人民的現實生活首先是生產勞動,因為生產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也是上古神話出現的第一個根源。

其次是生育繁殖,生育繁殖是整個人類生活的又一個基本條件,也是上古神話出現的又一個根源。再次是社會斗爭,人類社會充滿了各種斗爭,包括人類與大自然的斗爭。所有這些都共同維系著人類的生存,促進著人類的發展與繁衍。

上古人民所處時代及其生活現實產生了上古神話,也決定了上古神話的性質具有不自覺的藝術性。

決定了上古神話的內容是當時人們的全部社會生活;上古人民在與自然斗爭中所表現的偉大精神,決定了上古神話的繁富多采及上古神話的崇高美。

❼ 中國神話故事有哪些

華夏五千年來流傳的故事數不勝數,老柳在這兒就例舉幾個好了,畢竟如果真要說的話那肯定三天三夜也數不清楚對吧。

第三個,五次封神之戰

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以及某些野史記載中,我國歷史上曾有過五次大封神,第一次為眾所周知的姜子牙封神榜;第二次為張子房的無字天書;第三次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馬前課》;第四次唐初袁天罡、李淳風二人的《推背圖》,第五次為明朝初年劉伯溫的《燒餅歌》。

❽ 中國神話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國神話寓言故事: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

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著巨浪奔向精衛。最後,大海把精衛帶走了,帶著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衛為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著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7、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襄王統治楚國時,國勢不振。楚王和重要的大臣都荒淫無能。他們一直沉溺於奢侈享樂之中。大臣庄辛預見到楚國會發生危險。一天他勸諫楚王說:" 陛下,無論你走到哪兒,身旁總是那些奉承你的人,他們想盡辦法讓您高興,您就忘了處理國事。長此以往,國家遲早會滅亡的"。

楚王大怒:"大膽!你居然用這樣惡毒的話來詛咒我的國家,蓄意挑起人民的不滿!" 庄辛解釋說:"我不敢詛咒楚國,但我可以預言楚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庄辛見楚王如此寵信那些腐敗的大臣,相信楚國必定要亡國。於是他向楚王請求離開楚國,到趙國居住一段時候。

楚王同意了,他便到趙國去了。五個月之後,秦君果然派軍入侵楚國,佔領了大片土地。楚王被迫流亡。這時,他想起了庄辛的勸諫,於是派人接庄辛回來。楚王見了庄辛,便問:"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庄辛回答說:"丟了羊,就把羊圈修好,不算遲。" 然後他提出許多如何重振國家,收復失地的好謀略。楚王非常高興。

成語"亡羊補牢"就是由庄辛對楚王的回答而來的。比喻事情出了差錯,有了損失,如果及時補救,還能夠彌補,吸取教訓。

8、後羿射日

堯帝在位時,天下大旱,原因很簡單,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後羿為解決大旱問題,自己鍛煉出一把威力無限的巨弓。後羿在弓上注入法力。

然後攜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無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個太陽全射下來,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來,大地將陷入無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個太陽在天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