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
㈠ 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在上古時期,帶領百姓於天災大自然做艱苦的斗爭,終於戰勝了大洪水,大禹從他父親那裡總結了治水的教訓,採用了更加靈活的方式,疏通水流,這有就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過程及其艱苦和英勇,出現了三顧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
(1)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㈡ 大禹治水的故事300字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災難,必須治好它。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著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裡,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採取疏導的辦法治水。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後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終於退了,毒蛇猛獸被驅趕走了,人們把家搬了回來。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2)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㈢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盪盪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
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
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
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
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
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3)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1、相關典故:
三過家門而不入:
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
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2、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
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㈣ 大禹治水故事簡介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4)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
㈤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
大禹(yǔ),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gǔn),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yáo)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fàn)濫(làn),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任命禹的父親叫鯀擔任治理洪水的負責人。
鯀治理的效果並不理想,並且消極怠(dài)工。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重新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舜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qiān)遜(xùn),做事認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xiè)怠(dài)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jì)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大婚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bá)山涉(shè)水,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大禹感到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yí)憾(hàn),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個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jué)石,日夜勞作。
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qín)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咆哮的河水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5)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㈥ 《大禹治水》是一則什麼的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對洪水進行疏導,;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6)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㈦ 大禹治水故事20字簡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梗概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與契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禹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的精神,經過了十三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啟王是夏朝的繼位天子是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
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因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
(7)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考古印證
從吉爾伽美什到諾亞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諸多民族遠古傳說中共有的成分。鯀禹治水是洪水傳說的中國版本,整個治水過程改變了黃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為中國進入國家文明提供了契機與條件。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北半球氣候大幅降溫。文獻記載舜派禹伐三苗時,「夏有冰……五穀變化」,氣候異常。
前22、前21世紀交替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游牧文明逐漸轉向定居的農業生產。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
這次洪水泛濫影響到中下游諸多互不相乾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個諸族聽命的中央權力來指導,於是鯀、禹被舉薦。他們來自洪水影響相對小的中游地區。治水成功後,夏後氏不僅沒有放棄非常時期授予的權力,反而集中權力建立王朝。
這次洪水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居於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夏朝中期還會在治水過程中喪命。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而洪水前興盛的山東龍山文化在此時衰落,甚至出現文化倒退。
史前洪水發生的真實性從側面證實了夏朝前夕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鯀禹治水記載中的一些可疑之處。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堙障,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於使鯀被殛死。
屈原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辟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科學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現代科學之前的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
現代的科學家們猜想大禹治水時,氣候忽然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著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2016年8月4日,一個中美科研團隊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宣布,他們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古代一場超級大洪水的科學證據,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
2007年,他們在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後確認為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由於這一洪水規模巨大,他們推測,這很可能就是中國大洪水傳說的源頭。
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大禹治水的文物是約一千年以後西周的遂公盨,銘文中首句曰「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乃差地設征」。
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