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舌戰群儒的故事

舌戰群儒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29:32

Ⅰ 舌戰群儒的故事

來個現代版的:東漢末年亦即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曹操吞並荊州後回想順江而下,答一
並拿下江東即孫權的地盤,而劉備此時也是孤軍奮戰,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有,
於是必須孫劉聯盟才能抗擊曹操,就派了諸葛亮去江東游說,最後孫權那邊的
謀臣武士就百般刁難,諸葛亮就用三寸不爛之舌,用屌爆的口才一一把他們說
服,終於促成了孫劉聯盟 最終赤壁之戰孫劉把曹操打得亂荒而逃。
希望能幫到你

Ⅱ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2)舌戰群儒的故事擴展閱讀:

孔明簡介: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2、諸葛亮赤壁鬥智:

劉備率軍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之後,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於孫權。」當時孫權率領軍隊駐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態的發展。

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諸葛亮為孫權分析局勢:「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也把部眾聚集在漢水之南,打算與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勢力,基本上占據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所以劉豫州逃到了這里。

接著,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 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為何不投降。

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

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Ⅲ 諸葛亮舌戰群儒故事有哪些

曹操擁兵百萬南下,意在一舉消滅劉表、劉備、孫權等割據勢力,統一全國。荊州劉表新亡,其繼承人幼子劉琮望風而降,暫依劉表的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雖然用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小勝了兩陣,但最終還是因兵微將寡難以抵敵,不得已棄新野,走樊城,後來到江夏與劉琦(劉表長子)會合。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得以形成。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口才、學識的較量,也更是敏捷的思維和膽識的較量,這一段對話非常精彩,經常被後人津津樂道。可以說是「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有力佐證!

「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於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並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

第一個上來發難的是東吳謀士中的一號人物張昭,這個人是孫策手下的老臣,當是孫策臨死時,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這個人物在東吳的地位!

張昭的發難尖刻而鋒芒畢露,簡直就是一個下馬威!雖然他的言辭帶有羞辱和人身攻擊的特點,但仍不失儒生的禮儀和客套,他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一步步逼迫孔明承認自己無能,最終達到羞辱孔明、殺一殺孔明傲氣的目的。他和孔明鬥了三個回合,但最後不得不甘拜下風,弄了個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被孔明含沙射影地諷刺了一通,只能暗暗地喊肚子疼。

第一個回合:張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先投石問路,聽說閣下經常自比管仲樂毅,是這樣嗎?張昭的試探之語,如果換了別人來回答,大概會說,不敢當!哪裡哪裡!那都是別人瞎說的,我怎敢自比管仲樂毅啊?但諸葛亮毫不客套、毫不退避,沉著應答,將話鋒接了個正著,是啊,這只是我的小可之比。看來諸葛亮的口氣很大,底氣也十足!

張昭暗自高興,這正是他需要的回答。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孔明這小子還是年輕啊,看來這個小子一下子就進套了、中計了,於是他步步緊逼,開始了第二個回合的發難。

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答曰:「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

這一次,張昭說到了當前的政局,想以當前劉備失敗的事實逼迫孔明承認自己無能。不是嗎?劉備得了你孔明,說他如魚得水,准備大展宏圖於天下,但卻連自己駐扎的荊州也守不住,如今已被曹操奪去了,不知你們高層是怎麼策劃和決策的?

但孔明仍然底氣十足,十分沉穩,是的,我們暫時處於不利形勢,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如果要勝利那還不是易如反掌嗎?至於我們暫時屯兵江夏,那是為了別有良圖,至於下一步採取什麼策略,這是軍事機密,不是等閑之輩可以知道的。恕我無可奉告!

兩個回合下來,張昭越發得手,他暗自得意,心想孔明你小子還是年幼無知,你已不知不覺已經進了我的圈套。既然你已經承認自己曾經自比過管樂二人,那我就將管樂二人的在歷史上建立的豐功偉績和你目前的狼狽狀況作一番比較,我看你接下來怎麼答復,看你不出洋相才怪呢?!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今既從事劉豫州,當為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為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在此時也。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言辭如此尖刻,觀點如此咄咄逼人,羞辱和人身攻擊並用,如疾風驟雨一般向孔明襲來!

且看孔明如何應答。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葯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葯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葯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此正如病勢尪贏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藉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

這時候,孔明還是不躁不怒,不溫不火,沉著冷靜,談笑自若。孔明淡淡地一笑,先是打了一個比喻,表明自己的心胸和平生抱負,把話題輕輕盪開,使僵持的充滿火葯味的氣氛有所緩和,也為自己換回了很大的面子:大鵬鳥展翅翱翔萬里,它的志向豈是那些小鳥們能知道的?

然後,孔明用比喻論證自己的觀點,證實了自己的非凡的謀略和軍事才能,證明自己與管樂二人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隨後又用事例論證,指出劉備集團暫時失利的原因,和預期取勝的希望;最後孔明反客為主,反戈一擊,含沙射影地指責像張昭之流只是誇辯之徒,虛譽欺人之輩,雖然坐議立談,無人可及;但是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三個回合下來,張昭被弄了個無言以對,自取其辱。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斗敗了張昭,孔明已經取得了一大半的勝利,接下來,誰會出來發難呢?這個人就是虞翻。他說:「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孔明說:「曹兵乃蟻聚烏合之眾,雖百萬不足懼也。」虞翻接著說,你們累戰累敗,還說什麼不懼,這不是吹牛,說大話嗎?!

其實,孔明已經看出了他是持「曹兵威脅論」的一個謀士,於是他抓住這一特點,一針見血,直指他的痛處,指出他的指導思想上的空虛和謬誤:「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是的,我們在抵抗曹兵中曾經失敗過,但我們幾千人的微弱兵力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師,你們江東兵精糧足,還有長江的天險在屏障,但卻人人怕得要死,個個都在唆使主子屈膝投降,你們這樣膽小如鼠,還有什麼臉面在世間為人?!虞翻當然無話可對。

第三個上來發難的是步騭,他直接譏諷孔明是蘇秦張儀之流,是一個只會舌辨的謀士。孔明沒有辯駁,接住話鋒,說,就是蘇秦張儀,還有匡扶人國之謀,也不像你們這些怕死鬼只知道投降,你們有什麼資格嘲笑蘇秦張儀之流?!把這個步騭說的無言以對,滿面羞慚!

第四個發難的是薛綜。其實這個薛綜持的是「王朝興衰論」,指出漢室的滅亡、曹操的興盛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規律。所以東吳不可逆歷史潮流而行事。言下之意,那就是只有投降才是上策!

平心而論,這一觀點是有道理的。孔明是何等聰明之人,他怎會不知道這個王朝興衰的道理?他在隆重對策時不就分析了曹操的實力了嗎?——「此誠不可與爭鋒」,但這時候孔明是不能就範的!於是孔明拋出了王朝正統觀點論,不僅僅是反唇相譏,我看幾乎是詛咒和辱罵:「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這一罵,罵的有理有據,罵得痛快淋漓!而且又極符合當時的儒家正統學說,當然薛綜無言以對,只有白白地挨罵了!

第五個上來發難的是陸績。他的觀點是「等級門第論」。他說什麼曹操是相國曹參之後,而劉備乃是織席販履之夫,怎能與曹操相抗衡?

看來這個陸績是想用等級觀念來羞辱劉備、諸葛亮。諸葛亮輕而易舉就將它的觀點駁倒了,並以事實論證,指出這是狗眼看人低的小兒之語:「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第六個上來發難的是嚴畯,他批駁孔明強詞奪理,談得不是正論,並質問孔明平時治何經典。看來是想用「學院派」來標榜自己,並批評孔明沒有什麼學識。第七個上來發難的是程德樞,他批評孔明好為大言,愛吹牛,大概並沒有多少真才實學。這兩個看來都是「學院派」的,都是想用經典和學問來壓倒孔明。

沒想到孔明的一番話,用雄辯的不可反駁的語言反擊了那些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的「世之腐儒」、「小人之儒」,說他們只知道「尋章摘句,唯務雕蟲,專工翰墨、好後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說的這兩位學院派的人物無言以對!

欣賞完了諸葛亮舌戰群儒,再說說諸葛亮出使江東的真正意圖。雖然孔明口口聲聲說什麼劉皇叔是漢室之胄,領導的軍隊是匡扶漢室的正義和仁義之師,而且面對曹操的百萬雄師是如何如何的不畏強敵,是如何如何的勇敢,是多麼的視死如歸,但冷靜觀之,這只是外交上的辭令,是言不由衷的蠱惑人心之語,因為他內心裡卻打著另外一個如意算盤。那是什麼呢?

諸葛亮自有他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作為劉備的軍師,他自然要為劉備集團著想,要抓住有利戰機,在曹操與孫權的南北軍的戰爭中漁利!因為他也知道自己的軍隊和兵力只有幾千人,將領也只有關、張、趙等人,而關羽的一萬人,也是他借人家劉琦的。其實,所以諸葛亮的陰謀目的在於:「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並。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乘勢以取江南可也。」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用心是險惡的!他其實是想說服孫權,想讓他與曹操大戰一場,自己則坐山觀虎鬥,然後於中取事,坐收漁翁之利!這就是諸葛亮的本來面目,這與他舌戰群儒時使用的外交辭令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總之,諸葛亮舌戰群儒就像交響樂的一個雄壯而華麗的序曲,是他出使東吳的外交活動的一個序幕,但這一序幕的出色上演,是諸葛亮才學的又一次出色表現,使諸葛亮在三國中的知名度更高了!諸葛亮通過分析天下形勢,分析敵我的軍事實力,以雄辯的口才舌戰群儒、智激吳侯孫權和都督周瑜,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促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統一戰線,因此諸葛亮這一次外交活動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

Ⅳ 「舌戰群儒」講的是什麼故事

舌戰群儒

周瑜本來正在鄱陽湖訓練水軍,說曹軍已到江邊,便趕回柴桑來見孫權。魯肅與周瑜交情最好,便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先把孔明請來相見。
張昭等人一見到周瑜,便把降曹的好處說了一大筐。周瑜問∶「你們幾位的意見都是一樣嗎?」眾人說∶「都一樣。」周瑜說∶「我想投降曹操也想了很久了,明天一同見主公商議對策吧!。」
程普、黃蓋等一班戰將也來見周瑜,表示寧可殺頭,也不降曹。周瑜說∶「我正要與曹操決戰,怎能投降!將軍們請先回,明天見主公,我自有定議。」
晚上,魯肅引孔明見周瑜,並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周瑜說∶「曹操打著皇帝的招牌,兵勢又大,打起來我們必輸無疑。我是打定主意勸主公投降了。」魯肅忙與周瑜爭論。孔明卻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問孔明為什麼笑,諸葛亮說∶「我笑魯肅不識時務。我有一個辦法,只要兩個人,便能教曹操百萬大軍撤走。」又說∶「曹操築銅雀台,早想得到東吳的兩個絕色美人大喬、小喬。只須將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罵道「曹操老賊,欺人太甚!」
周瑜說∶「你不知道,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小喬就是我的妻子。」諸葛亮裝做驚慌失措的樣子,說自己不該胡言亂語。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說出心底的真心話∶「方才是故意試探的,其實我早就想破曹操,還請諸葛先生合作相助。」諸葛亮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東吳迎戰的有利條件之後說∶「我情願替將軍拚死殺敵,就怕將軍拿不定主意。」孫權一聽,拔出寶劍,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說∶「誰敢再提降曹之事,就與這桌子一樣下場!」
孫權將劍賜給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將,魯肅為贊軍校尉,並對文武百官宣布,有不聽號令者,依軍法巫鎩?
周瑜到了行營,高坐中軍帳,刀斧手站立兩邊,點文武百官聽命。下令分五隊立即起行,到三江口下寨。
周瑜邀魯肅、諸葛亮同到三江口。周瑜要孔明領關羽、趙雲、張飛去聚鐵山斷曹操運糧道路。孔明知道周瑜想借曹操的刀殺了劉軍,但又不好推辭,便答應下來。
魯肅知道周瑜想借刀殺人,擔心孔明還被蒙在鼓裡,便問他這次出兵,是否有把握。諸葛亮說∶「我水戰、步戰、馬戰、車戰沒有一樣不精,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不像周瑜,除了水戰,其餘的就外行了。」
魯肅將話帶到,周瑜聽了氣急敗壞,打算自己帶兵往聚鐵山劫糧。孔明說∶「叫我去劫糧,分明是借刀殺人之計。只是現在應合力破曹,要是彼此謀害,就難成大事了。」魯肅把這些話告訴了周瑜,周瑜嘆息說∶「這人見識比我強十倍,今日不除,來日必為大患。」
劉備見諸葛亮久未歸來,便派糜竺以犒軍為名去探消息。周瑜收下了禮物,反要糜竺回去請劉備過江會商破曹大計,想一舉殺了劉備和諸葛亮。
劉備為了兩家聯盟,不能不去,便吩咐張飛、趙雲守寨,自己則帶著關羽過江。周瑜安排刀斧手埋伏在宴席兩邊,約定以摔杯子為暗號,要除掉劉備。但看關羽手按寶劍立於劉備身後,眼睛卻一直盯著周瑜,所以遲遲不敢動手。
劉備宴罷回到船上,見孔明已在船艙中,非常高興。孔明告訴劉備剛才宴會上的危險,劉備這才明白。孔明要劉備通知趙雲十一月甲子日後,見東南風起,駕小船到南岸接他,說完便催劉備速回。
曹操遣人下書周瑜,周瑜正因沒能殺掉劉備而心中氣惱。見信封上寫著「漢大丞相付周都督開拆」,非常生氣,將信撕毀,斬了來使,並把首級交人帶回去向曹操示威。
曹操見周瑜毀書斬使,便起兵往三江口。兩軍大戰於江面。曹軍沒有水戰的經驗,大敗而回。曹操於是令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日夜訓練水軍。
周瑜打了勝仗,當晚登高

Ⅳ 舌戰群儒的成語故事

舌戰群儒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稱霸中原,除了蜀漢劉備和東吳孫權無人能與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面對這兩塊肥肉得慢慢來。所以,曹操打算先聯合東吳孫權打敗劉備。曹操寫信給東吳商量此事。
孫權手下的大部分謀士見得了「便宜」,都主張為了保住東吳江山投降曹操。然後,只有魯肅一人看清了個中利害關系,他認為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才是明智之舉。同時,魯肅也知道自己是很難說服大家的。此時,剛好遇上了不謀而合的諸葛亮,所以,幫助諸葛亮引見了東吳的智囊團,這些人可不是的濫竽充數之輩,每個人都是學富五車之士。
素有「東吳第一謀士」的張昭首先出擊:「聽說劉備請了你三次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樣能得天下,誰知連區區荊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讓曹操給拿下了。」
諸葛亮深知張昭在東吳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辯服,那麼今天就等於白來。諸葛亮眼珠一動說:「不奪取荊襄九郡只是不忍搶同宗兄弟的地盤,現在駐兵於江夏,另有所圖,是你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嗎?有才能的人國家有難時勇於出謀劃策,無能之輩只會龜縮投降。」
此言一出,張昭被說得羞愧無言。接著,又有一謀士說:「曹操坐擁百萬大軍,豈能不怕,莫逞強。」
諸葛亮嘴角一泯道:「劉備駐兵江夏乃等候東風之機,東吳兵強馬壯,又有長江天險屏障,你們卻勸自家主公俯首稱臣,恐成天下笑柄」。
接著,先後又有七人被諸葛亮駁得啞口無言。諸葛亮此次舌戰群儒,表明了蜀國聯吳的決心,堅定了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心。
【成語】: 舌戰群儒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解釋】: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口才好。
【結構】:主謂式
【歇後語】: 諸葛亮游東吳
【燈謎】: 諸葛亮出使東吳
【舉例造句】: 諸葛亮舌戰群儒,薛綜謂劉玄德乃織席敗履之徒。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Ⅵ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

魯肅回報孫權,孫權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於帳下,請卧龍先生來,升堂議事。 第二天,魯肅到驛館接孔明同往孫權大帳中。孔明只見張昭、顧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員,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見禮,之後在客位上落坐。 張昭等人看到諸葛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他一定是來游說的。張昭便率先開口試問孔明道:「我張昭乃是江東的小人物,早就聽說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有這樣的事嗎?」 孔明回答道:「這只不過是亮平生的一個小可之比。」 張昭道:「新近聽說劉備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因而欲想席捲荊襄。如今荊襄卻一下歸屬了曹操,不知你們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張昭乃是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服得了孫權?於是答道:「在我看來,我主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備謙卑仁義,不忍去奪同宗兄弟的基業,因此將荊州推讓掉了。劉琮是個小孩子,聽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圖,這可不是等閑之輩所能理解的。」 張昭道:「如果是這樣,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拿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 這兩個人,可都是濟世之才啊!而先生只會在草廬之中笑傲風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從劉備,就該為百姓牟利益,除害滅賊。然而劉備在未得先生之時,尚能夠縱橫天下,割據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們更加仰望,就連三歲的幼童都說劉備是如虎添翼,不久漢室興旺,曹操可滅了。朝野上下無不拭目以待,對先生抱著極大希望。可為何自從先生跟了劉備,曹兵一來,你們就丟盔卸甲,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如此辜負了劉表遺願,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劉豫州自從有了先生,為何反倒不如當初了呢?管仲、樂毅難道就是這樣的嗎? ——我的話愚魯直率,請先生不要見怪!」 孔明聽罷,無聲地笑了笑,說道:「大鵬展翅飛萬里,它的志向難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認識的嗎?比如一個人得了多年的痼疾,應當先給他喝點稀粥,同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調和、形體慢慢養得安穩些了,再用肉食補養,加上效力強的葯治療,這樣病根才能除盡,人得以全面康復。如果不等病人氣脈緩和,就給他吃烈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實在就難了。我主劉備,以前兵敗於汝南,寄靠在劉表門下,兵不到一千,將只關、張、趙雲,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時刻。新野小縣地僻人稀糧又少,他不過是暫時藉以安身,怎可能長久坐守在那裡呢?但就是在這樣的處境條件下,卻能夠火燒博望,水淹曹軍,令夏侯惇等心驚膽寒。依我看來,就是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吧。至於劉琮投降曹操,豫州當時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之業;當陽之敗,豫州不忍丟下百姓,幾十萬人扶老攜幼相隨渡江,每日與民一同顛簸十餘里路而放棄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義啊!寡不敵眾,勝負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多次敗給項羽,然而垓下一戰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難道不是因為韓信為他出了良謀嗎?可韓信扶佐劉邦那麼久,也沒得幾次勝利啊。因此說,國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謀劃。那些誇誇其談、善於巧辯之徒,靠虛榮之氣壓人;盡管能夠坐著議論、站著高談,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應付各種形勢變化,卻什麼都不行了。——這才真正是叫天下恥笑的呀!」孔明一番話,說得張昭沒有一句可以對答。
這時座中一人忽然高聲問道:「如今曹公屯兵百萬,列將千名,
舌戰群儒
虎視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認為該怎麼辦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並了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然百萬之軍,也沒什麼可怕。」 虞翻一聽冷笑道:「你們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還說『不怕』, 這可真是大言不慚啊!」 孔明道:「劉備不是只靠幾千仁義之師,就能抵抗百萬殘暴之眾的嗎?退守夏口是為了等待更好的時機。而如今,你們江東兵精糧足,且憑借有長江之天險,有的人卻還想要主公孫權屈膝投降曹賊,而竟不顧天下人的恥笑。——從這一點來看,劉備難道是怕曹操的嗎?」虞翻被說得啞口無言了。
座中又一人發問道:「孔明先生難道想效法張儀和蘇秦來游說我們東吳嗎?」 孔明一看,是步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為張儀、蘇秦是辯士,卻大概還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傑吧;蘇秦佩掛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都是匡扶國家的謀士,可不是那些畏強欺弱、怕刀怕槍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聽曹操虛發的假詐之詞,就嚇得想去投降,還竟好意思在這里笑話蘇秦和張儀嗎?」 步騭也被問得說不出話了。
忽然,又有人問道:「孔明認為曹操是個什麼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綜,答道:「 曹操乃是漢賊,這還用問嗎?」 薛綜道:「先生說得不對。漢朝歷代至今,天數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擁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歸心與他。劉備不識天時,強要與之分爭,正是好比以卵擊石,怎能不敗呢?」 孔明這時厲聲說道:「薛敬文怎麼能出此沒有君臣父子、沒有高低倫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間,應以忠孝作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漢臣,卻有不臣之心,應當打消這些思想,才是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漢祿,卻不思報孝漢室,反懷有篡權叛逆之心,讓天下人憎忿,薛公卻說天數歸之曹操,真是無父無君、沒有綱常的人呀!我沒有必要同你講話,請不必多言了!」薛綜滿面羞慚,無話對答。
座上又有一人應聲問道:「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畢竟也是相國曹參的後代。劉備雖自說是所謂中山靖王的苗裔,卻沒有考證,人們親眼所見的,他只不過是一個編草席賣草鞋的俗夫罷了,有什麼資格來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來是陸績。孔明笑起來,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國的後代,就更證明他世代都為漢臣,而如今他卻手握王權,肆意橫行,欺君妄上,不僅是目無君主,而且是蔑視祖宗,不僅是漢室之亂臣,而且是曹氏之賊子。劉備是堂堂正正的漢室之胄,當今皇帝依據世宗祖譜賜與他官爵,你憑什麼說『無可查考』呢?況且高祖就是從區區亭長開始建業起身的,織席賣鞋又有什麼可以為恥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兒之見,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論!」陸績不禁閉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說道:「孔明所言,都是強詞奪理,全不是正經之談,不必再說了。只請問孔明著有什麼經典之論嗎?」 孔明看他,是嚴峻,說道:「尋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為,哪能夠依此興國立事。古時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釣於渭水的姜子牙,還有張良、鄧禹等名士高人都沒見他們有什麼經典論著。——難道說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嗎?」嚴峻垂頭喪氣地無以作答。
忽然一個人大聲說道:「諸葛公好說大話,未必有真才實學,恐怕到時恰恰要被文人學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樞,便回答道:「文人學者有君子與小人之分。作為君子的文人,忠君愛國,堅守正義,憎惡邪佞,盡力為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美名傳於後世。而作為小人的學者,只鑽營雕蟲小技,用心於文墨,年輕時作賦,人老了把經都念完。筆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卻沒有一點實實在在的計策。就像楊雄那樣,雖然以文章著稱於世,卻屈身於草莽強盜之手, 走投無路最後跳樓而死。這就是所謂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詩作賦上萬言, 可又有什麼用呢!」程德樞也不能應對了。
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全都已驚慌失色。 此時座中還有人想要問難孔明,忽然有個人從外面走進來,厲聲說道:「孔明乃是當世奇才,諸位以唇舌相難,可不是敬客之禮。曹操大軍壓境,你們不商討退兵之策,光在這里鬥嘴!」眾人一看,是督糧官黃蓋黃公覆。黃蓋對孔明道:「先生何不將金石之論對我主說去?」 孔明道:「諸君不識時務,互相問難,容不得我不答。」
於是黃蓋和魯肅帶孔明進入中門,正巧遇到諸葛瑾,孔明給他兄長施禮。諸葛瑾說:「賢弟既然已來到江東,為何不來見我呢?」 孔明說:「弟已輔佐劉備,理當先公後私。公事沒辦完,不敢旁及私事。請哥哥見諒。」 諸葛瑾道:「 賢弟拜見過吳侯, 就到我那裡敘話。」說完便走了。
魯肅對孔明囑咐道:「今天見到我家主公,千萬別說曹操兵多。」 孔明笑說:「亮自會隨機應變。」 他們來到大堂之上,孫權下階而迎,厚禮相侍,請孔明坐,眾文武分列兩旁,魯肅站在孔明邊上。孔明見孫權碧眼紫發,儀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 只能用話激他,不能光講道理。於是, 等孫權問起曹操現有多少兵馬時,孔明說有一百多萬。孫權道:「怕不是在詐我們吧?」孔明便將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從袁紹、中原和荊州那裡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多萬。他方才說一百萬,是怕嚇著江東之士;且曹操手下戰將謀士都不下一二千。魯肅在旁一聽,驚慌失色,連忙向孔明使眼色不讓他再說了,孔明卻只裝作沒有看見。這時孫權又問:「曹操平了荊楚之地,還有其他圖謀嗎?」 孔明道:「他如今已沿江邊安營紮寨,准備戰船,不圖你們江東,又是想取哪裡呢?」 孫權道:「若他真有吞並之意,請先生替我想想該怎麼辦。」 孔明道:「亮有一句話,只怕將軍不肯聽從。如今曹操勢力極大,威震海內,即便是英雄,也無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將軍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與曹抗衡,不如趁早消滅他;若沒有能力對抗,不如聽從眾謀士的建議,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將軍嘴上說要降曹,心裡又不想降曹,形勢危急,卻總是拿不定主意,大禍可就要臨頭了!」 孫權道:「若像先生說的這樣,劉備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孔明道:「過去, 像齊國的田橫那樣的壯士都能堅守大義, 不容屈辱, 何況劉備是漢室宗親——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麼能自己就先屈服於他人之下呢!」 孫權聽了孔明這番話,不覺臉色頓變,站起身來拂袖而去,眾人一見,也都一笑而散了。 魯肅責怪孔明道:「先生為何說出這樣的話來? 幸虧我們主公寬洪大度,沒有當面責怪你,你的話過於藐視他了。」 孔明仰面笑道:「何必這樣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計,他不問我,我怎敢說呢?」 魯肅忙道:「原來先生是有良策的,我這就去請主公來向你求教。」 孔明說:「我看曹操的百萬大軍,不過是一群小螞蟻罷了,只要我一抬手,它們就都成了粉末。」 魯肅經這么一說,便立即到後堂去見孫權。孫權一聽,轉怒為喜,道:「原來他是用話在激我。」於是又出來與孔明互致歉意,討教良策。
孔明說:「劉備雖新敗,但關雲長仍帶有精兵萬人;劉琦在江夏也有萬人。曹兵雖多,卻是遠道而來,征戰疲憊,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並且北方人不習慣於水戰。荊州之民依附於曹操,是迫於當時的形勢,而並不是出於本心所願。將軍如果現在能誠心誠意地和劉備結成聯盟,破曹之事必成。曹軍敗了,自然退回北方,那麼荊州和東吳的勢力也就加強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敗的關鍵即在眼下,就看將軍怎樣決斷了。」

Ⅶ 舌戰群儒的故事背景

公元208年秋天(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曹操統帥80萬大軍南征,意欲盪平控制著江南的劉備、孫權等軍閥集團,統一天下。

當時,他已先後鎮壓了青州黃巾軍,迎漢獻帝居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又先後在北方戰勝袁紹、袁述、呂布等軍閥,占據了河南、河北、山東等大片土地,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取得了軍事優勢。

曹軍南下,劉備首當其沖。

而劉備寄寓荊州,兵微將寡,雖賴諸葛亮用計在一些戰斗中取得了勝利,卻終究無力阻止曹軍南進,正節節後退,面臨著滅頂之災。

孫權雖說占據著江東六郡,有一定的實力,但也難與曹操抗衡,是戰是降,內部意見分歧,出現了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以張昭為代表的主和派。

孫權本人則既不願降曹,又恐曹軍人多勢眾難以抵敵,正在猶豫觀望。

為保全東吳,魯肅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主張,孫權遂派他去劉備那裡探聽情況。

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勢,建議劉備「外結好孫權」的諸葛亮夙有聯孫抗曹之意,所以,與魯肅不謀而合,在得到劉備的同意之後,便與魯肅結伴到柴桑來勸說孫權。

(7)舌戰群儒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出處

舌戰群儒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二、作者介紹

羅貫中,1330—1400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說家。

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

羅貫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

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有《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等。

Ⅷ 諸葛亮舌戰群儒簡介50字左右

簡介: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8)舌戰群儒的故事擴展閱讀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Ⅸ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一、故事: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呢。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啞口無言。
二、簡介:
舌戰群儒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