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風箏的故事

風箏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0:29:26

1. 關於風箏的小故事

據說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一片汪洋的大海邊,人煙稀少,溫暖的陽光普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浪花不斷向岸邊涌來,像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在嬉戲玩耍;成群的海鷗每天在這里展翅飛翔,彷彿在進行激烈的比賽……

就在這樣一個童話般的國度中,住著一群美麗的風箏。有一隻小風箏,漂亮可愛,每天跟隨著爸爸媽媽在蔚藍廣闊的天空中飛翔。她每天都是那樣的無憂無慮,生活簡單而平靜。突然有一天,小風箏問媽媽:「媽媽,什麼是愛情?」媽媽微笑著告訴她:「愛情沒有定義,會有那麼一天,你找到自己的愛情,就會了解的。」小風箏不明白,但是她仍然相信媽媽的話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小風箏像平常一樣的生活,又過了好久……那天,全家還是照樣在天空中飛翔,小風箏萬萬沒有想到,她從那天起再也見不到爸爸和媽媽了。爸爸在飛翔時,由於過於用力,斷翅了,就在那一瞬間,爸爸漸漸向深海跌落,媽媽見到爸爸有危險,立即向爸爸飛去,只見媽媽使勁地用自己的身軀托住爸爸,小風箏慌了神,她此時此刻,真的好害怕,她好害怕失去最親愛的人。就在最後一刻,媽媽已經傷痕累累卻依然不放棄的時候,小風箏突然明白了些什麼,她痛恨自己無法幫助爸爸媽媽脫離險境,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雙雙墜入海底。她的心痛死了……

就這樣,只剩下小風箏自己了,她感到好孤獨,她害怕黑夜的降臨,害怕記起爸爸媽媽墜入海中的場景,她更加害怕飛翔。直到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展翅飛翔到天空中去,她重新見到外面的世界,她感到有個聲音在對著她說:「一切都會好的,堅強一點……」,小風箏望望四周,什麼也沒看到,之後的幾天她也聽著同樣的話。因為這些話語,讓她變的堅強起來,她勇敢的去面對一切的困難。每當她飛翔到無邊的天際,就總覺得有什麼在她的身邊支持她,鼓勵她。這天,小風箏無法按奈住自己的好奇心,大聲問道:「你能告訴我你是誰嗎?你究竟在哪裡?」只聽那熟悉的聲音傳入耳畔:「我是風,我就在你身邊,對你來說,我也許只是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吧!」「風?你就是那個每當我想展翅飛翔就給我動力的風嗎?你就是那個每當我傷心難過就給我支持與鼓勵的風嗎?」「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偉大,我只是盡我的努力做我想做的事情。」風箏與風沒有再說下去,留給他們的也許是他們此生最幸福的時刻。從那天起,風箏與風便結識了。小風箏每天依然像往常一樣飛向遠闊的天空,也許這已成為習慣,但這卻是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在那遙遠的天際,有那個能給她帶來幸福與快樂的風。每當他們相見的時刻,在他們之間,就會形成另外一個世界,一個只屬於他們的世界,那裡充滿了溫馨。日子一直這樣的持續著,美好、簡單、卻又不平凡,也許沒有人能夠理解在風箏與風之間是怎樣一種情意,也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

小風箏每天都感謝上天對她的眷顧,因為有風,她不再孤單;風每天都感謝上天對他的眷顧,因為有風箏,他不再寂寞。

也許愛情總要經歷風雨才顯得偉大,總要苦苦掙扎才記憶深刻。上帝不久就收回了對風箏與風的眷顧之情,風受上帝安排去完成他的使命。這樣的使命,究竟是磨練,是挫折,還是毀滅?那一天,風箏與風最後一次相見,風箏微笑著飛舞在空中,風忍住悲痛擠出最後一絲笑容回復她。風箏什麼都不知道,天真、爛漫是她最美麗的地方,在風的面前,她只想把最美、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他,於是她更加歡樂的飛舞。就在那一剎那,風猛烈地颳起來,只見風箏在空中搖擺不定,優美的姿態變成狂風中最後的掙扎。但是,風的感受又有誰能理解呢?他刮的越猛烈,心就越痛,那心如刀割的滋味又會是怎樣一種感覺?風箏告訴自己,她不害怕,因為風曾經告訴她會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因為哪裡有風箏,哪裡就會有風。她也不怪風,因為風有自己的使命,他們的緣分不也正是因為風的使命而存在的嗎?風箏不斷地努力著,與命運抵抗,但是疲乏的身軀讓她已經快撐不住了,然後,她用最後的力氣對風說了她一生最想說的話,之後,就向大海墜去。那一刻,風無法抑制心中的傷痛,他的心就像被撕裂了一般,也許風也會流淚,天空中飄起了傾盆大雨。空中永遠殘留他們愛情的痕跡。

也許風箏與風都無法擺脫他們的宿命,這樣的愛情雖然幸福,但又逝去太快。不過,對於風箏與風,這就是他們最美好的回憶。就像一首歌曲中寫的一樣:「當風箏遇上風,即使快樂的痛,仍能乘著狂風,天空中愛的英勇,有了他就算苦,仍然流露著笑容……」。

就在那一刻,風箏與風的愛情永恆的停留!

也許愛情就是在那麼不經意間開始,讓人覺察不到;又是在那麼不經意間溜走,龍卷風一般。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也許真的是幸福的,那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愛並痛著!!

2. 風箏的起源和關於風箏的故事.風箏的歷史

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風箏是一種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風箏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相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本質上風箏的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很相似,繩子的拉力,使其與空氣產生相對運動,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還展示有中國風箏,如美國國家博物館中的一塊牌子醒目的寫著:「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英國博物館也把中國的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風箏大約在14世紀傳入歐洲,這對後來的滑翔機和飛機的發明起到了重要的靈感作用。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後,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2)風箏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風箏的節日還有一個風箏節:

風箏節起源於中國的唐朝,中國的很多城市也依舊有風箏節,而其他東南亞各國也幾乎都有風箏節。不過可能是歷經千年的變遷吧,這些國家的風箏節都已經不在同一個季節了。這些國家的風箏節加起來的話,節日的期限幾乎延續全年。

風箏,中國北方稱「紙鳶」,南方稱「鷂子」。「風箏」這個名字,大約始於五代(公元907——960年)據明代郎瑛《詢匈錄》記載,五代有位叫李鄴的,在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在紙鳶頭上系竹哨,放飛時,風入竹哨,發出像「箏」一樣的聲音,故名之為「風箏」。

3. 魯班發明風箏的故事

魯班發明風箏的故事:

墨子把自己製作風箏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學生魯班,魯班看了之後覺得可以根據墨子設計的理念再加工一下,於是想到了嘗試用竹子來做風箏。

有一天魯班找到了幾根竹子,並且把竹子劈開,把表面打磨光滑,然後用火燒彎了竹子做成了喜鵲的樣子,魯班稱之為木鵲,等魯班把風箏做好了以後嘗試放飛,風箏竟然在空中翱翔了三天之久。

(3)風箏的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

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

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4. 風箏歷史來源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人是漢朝的韓信。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回將韓信攻答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地道的距離。

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即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4)風箏的故事擴展閱讀: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城牆被包圍。

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侯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

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5. 風箏風箏的起源和關於風箏的故事.風箏的歷史

一、風箏的起源

中國風箏簡史:

風箏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閑活動。一提起放風箏
不但孩童們雀躍三丈,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躍躍欲試。

放風箏趣味的確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聖嘆曾經說
:「見人風箏斷,一樂也。」至於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
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
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
死去的親友。

實際上,我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獻中「韓非
子」曾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約紀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以後才有紙
風箏的出現,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圍困,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
」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時,候景作亂,
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
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
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
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

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
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
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五代時候,北朝的齊宣帝也用風箏載人為樂,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遠。「北史」中記載,齊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風箏
,讓他們「以席為翅,從台飛下」,供齊宣帝娛樂。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願,罪刑可以獲得赦免。

清朝的李渙曾經編過一部名曲「風箏說」,書中記載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強和風箏的故事。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
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男士前去求親,終於促成
兩對美滿姻緣。這是風箏有關的一段佳話。

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紀才傳至歐洲。

亞洲人做風箏的技巧,比歐洲人要高明多了。馬來西亞的風箏
是用秣草和乾蘆葦編成的,和韓國、印度的風箏類似,操縱起來很
靈活。他們可以讓風箏很正確的降落在指定地點,還有人可以讓風
箏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風箏絕不會碰到地面。

今天台灣的風箏進步更多,民國六十一年,夏威夷舉行一次世界
風箏比賽,參加國之風箏製作技術顯然不及我國。這件事實觸動了
國內許多風箏專門才。到了民國六十四年,台灣風箏已經外銷到美
國、澳洲、日本及其他國家,一年可以賺取三萬美金的外匯。

台灣已步入工業時代一切講求速度與效率,無論市面售賣或外
銷風箏早已看不到紙製品,便宜的用塑膠制,稍貴的用尼龍布制,
僅有中、小學生工藝課仍然用紙作,因為紙較方便便宜之故。不過
香港仍然一直生產紙風箏,但風箏面已不是個別繪制而改以印刷,
雖較具工業化卻仍不失傳統特色及鄉土風味。

風箏在外國:

迎風拉線放風箏是兒童的最愛。風箏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為平面和立體二種。傳到世界各地後,造型變得更多樣
,更豐富。風箏館展出了十九個國家的風箏,地方色彩非常濃厚。

風箏的故事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系結,系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贊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風箏的歷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風箏的歷史
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現在故宮里還藏著三隻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風箏的歷史歡迎光臨光腦網
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風箏的歷史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裡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後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風箏的歷史
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隻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