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的故事
❶ 吳王夫差一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是楚國人,因牽涉宮廷斗爭 受到迫害,父兄被楚王殺害,慘專遭滅族。伍子胥忍屬辱負重,一心想復仇,輾轉逃亡至吳國,在集市上吹奏樂器,以抒發自己的志向,尋找可以合作滅楚的君主。經過觀察他發現吳國的公子光有大志,之後就輔佐公子光,發動政變,殺掉當時的吳王僚,公子光正式登基成為吳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吳王闔閭。之後伍子胥和兵聖 孫武,一起發動戰爭,攻城略地,最後五戰五捷,攻入楚國都城,滅掉楚國,並將楚王屍體挖出來鞭屍數百,報父兄之仇。此後吳國成為中原霸主,吳王僚後來在討伐越國戰爭中死去,夫差繼位,滅掉了越國,但沒有殺掉越王勾踐,因又與吳國饞臣宰嚭有矛盾,後來伍子胥幾次勸諫吳王夫差,夫差聽了宰嚭的讒言,終於賜死夫伍子胥,伍子胥知道越國不久將滅掉吳國,要求自己死後將頭懸在城門口,要睜大眼睛看著越國攻進來。
❷ 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的故事
故事如下: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幾位公子都爭立為太子,我與先王冒死力爭,差點不能被立為太子。
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2)伍子胥的故事擴展閱讀:
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的古文:《伍子胥諫吳伐齊》
原文:
吳王夫差將伐齊,子胥曰:不可。夫齊之與吳也,習俗不同,言語不通,我得其地不能處,得其民不得使。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壤交通屬,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得其民能使之。越於我亦然。夫吳、越之勢不兩立。
越之於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內也。夫齊之於吳也,疥癬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無傷也。今釋越而伐齊,譬之猶懼虎而刺猏,雖勝之,其後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於上國者,齊、晉也。
乃為幎以冒面死。夫患未至,則不可告也;患既至,雖知之無及矣。故夫差之知於子胥也,不若勿知。
白話譯文:
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伍子胥說:「不行。齊國與吳國,習俗不同,言語不通,即使我們得到齊國的土地也不能與齊人相處,得到齊國的百姓也不能完全役使。而吳國與越國接壤,道路相連,習俗一致,言語相通。我們得到越國的土地就能夠與越人相處,得到越國的百姓就能夠役使。
越國對於我國是如此。吳國與越國勢不兩立,越國對於吳國如同心腹之疾,雖然沒有發作,但它造成的傷害深重而且處於體內。而齊國對於吳國只是癬疥之疾,不愁治不好,況且也沒什麼妨害。如今舍棄越國而去討伐齊國,這就像是擔心虎患卻去獵殺野豬一樣。
雖然打勝,但也不能除去後患。」太宰嚭說:「不能聽信伍子胥的話。君王您的命令之所以在中原行不通;是因為齊、晉兩國的原因。伍子胥提起衣服,大步從朝廷中走了出去,說:「唉!吳國的朝堂一定會成為廢墟了!」夫差興兵伐齊,與齊軍在艾陵交戰,把齊軍打得大敗。
回來以後就要殺伍子胥。伍子胥說:「我怎麼才能留下一隻眼睛看越軍攻入吳國呢?」說完就自殺了。夫差把他的屍體扔到江里,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國都的東門,然後說:「你不會看到越軍侵入吳國的!」
過了幾年,越人攻破了吳國的國都,夷平了吳國的宗廟,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臨死時說:「死人如果有知的話,我有什麼臉面在地下見伍子胥呢!」於是以巾蓋臉自殺了。
出處:出自戰國呂不韋的《伍子胥諫吳伐齊》。
❸ 伍子胥 的故事50字
伍子胥一夜白了頭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國人,姓伍,名員,字子胥。楚平王聽信讒言,計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
伍子胥二人碾轉到了離昭關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從這里出了昭關,便是大河,徑直通吳國的水路了。然而,此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例中認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與遭遇,決定幫助他。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象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晚上,寢不能寐: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不知還要等多久?如此翻來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發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而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僕人,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但是,官兵都認識皇甫訥,東皋公又與守關長官遠越要好,於是,此事安然過去。
伍子胥順利通過昭關,來到吳國,幫助吳公子姬光奪取王位。後來又同孫武一道,率兵攻取楚國,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屍,以報仇恨
❹ 伍子胥的典故故事有哪些
伍子胥一夜白了頭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國人,姓伍,名員,字子胥。楚平王聽信讒言,計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
伍子胥二人碾轉到了離昭關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從這里出了昭關,便是大河,徑直通吳國的水路了。然而,此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例中認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與遭遇,決定幫助他。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象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晚上,寢不能寐: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不知還要等多久?如此翻來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發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而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僕人,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但是,官兵都認識皇甫訥,東皋公又與守關長官遠越要好,於是,此事安然過去。
伍子胥順利通過昭關,來到吳國,幫助吳公子姬光奪取王位。後來又同孫武一道,率兵攻取楚國,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屍,以報仇恨。
❺ 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的故事是怎樣的
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強大對手——楚國。 回國之後,吳王闔閭論功行賞,立伍子胥為相國,伯為太宰。吳軍撤 退後,楚即復國,但因其在戰爭中國力損失慘重,暫時無力對吳造成 重大威脅,於是伍子胥便勸吳王將戰略攻擊目標轉至越國。
吳王闔閭十九年,越王允常病死,其子勾踐即位。闔閭不聽伍子 胥的勸說,率伯等趁越君新立之際,發兵攻越。雙方在槜李(今浙江 嘉興西南)交戰,結果吳軍失敗,闔閭也負傷身亡。其子夫差,在伍 子胥的擁戴下即位為王。
夫差為報父仇,命伍子胥積極備戰,企圖一舉消滅越國。正當吳 軍准備完畢即將攻越之時,越王勾踐先發制人,於吳王夫差二年(前494年)發兵攻吳,雙方水軍大戰於夫椒(今江蘇蘇州境內)附近水 上。結果越軍大敗,退回本國。吳軍乘勝追擊,攻佔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
勾踐留范蠡堅守,自率殘兵5000東南)。吳軍把會稽團團圍住,伍子胥領兵在左,伯在右。會稽告急,越將文種獻計說:「現在的形勢比較緊張,我們只有暫 時投降才能保全自己。」原來文種早有一計在心,他素聞伯貪財好色, 又知伍子胥與伯志趣不投,而現今吳王夫差更加親近伯。
於是,勾踐 派文種帶美女珠寶前去賄通伯。 伯得到文種送來的禮品後,就去拜見夫差,與夫差說了文種代表 越王請降之意。
夫差大怒,說自己與越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手 刃越王,怎麼能和他議和?而伯卻說:「難道你不記得孫武說的話 了?『兵,凶器,可暫用而不久也』,越國雖然得罪了我們吳國,可越國已經答應了做我們的臣民,而現在,越國所有即吳王之所有,這與佔領了越國是一樣的。
既然這樣,我們何必再去興師動武?如果逼 人太甚了,對我們也沒有好處。」伯說的這些話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 奸佞之人向來如此,這可是他們的拿手本領。夫差聽後,竟也認為越 國已衰微,不足以成為吳國威脅,再加上他急於北上攻齊,爭霸中原, 遂准備允越求和。
於是夫差召見文種,並答應了他的議和請求。時早 有人報知伍子胥,伍子胥急奔中軍去見吳王,得知夫差已經答應,伍子胥怒氣盈面連說不可,並進言吳王:「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 天而長寇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左傳哀公元年》)又進一步從地理條件上深入勸說吳王:「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
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 滅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言,還是允許越國求和,並下令撤軍。伍子胥對此極為悲憤,氣得面如土色。自此,伍子胥與伯的關繫到了劍 拔弩張的地步。 於是,便有了後來勾踐的卧薪嘗膽。
在對待越王勾踐和越國的問題上,吳王夫差和伍子胥的看法越來 越遠,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夫差對伍子胥的態度由不滿逐漸發展到 疏遠冷落,並有了加害伍子胥之心。在准備再次大舉攻齊前,夫差派 伍子胥使齊下挑戰書,以激怒齊國,以達到借齊國手而殺掉伍子胥的目的。
伍子胥見吳王如此,料知吳國終將會被越國所滅,便趁為使去 齊之際,把自己的兒子寄託給齊國鮑氏,改姓王孫氏。得知伍子胥寄 子齊國之事,伯又趁機誣陷伍子胥,吳王遂以私通敵國、懷有二心的 罪名,賜伍子胥以屬鏤之劍,迫使其自殺。
伍子胥接劍在手,嘆口氣 說:「以前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爭才讓你得以即位。我助你 破楚敗越,威名遠揚,現在你卻讓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 『掘汝社稷矣』。」他又對家人說:「我死後,請把我一雙眼睛挖下 來掛在姑蘇城東門,讓我有一天能看見越國大軍從這門進來。」說完, 他揮劍斷喉而死。
夫差聞知大怒,恨及枯骨,就把他的頭割下來,掛 在東門城樓之上。另外,把他的屍體包在皮革里,拋在江中,名曰「鴟 前471年,越王勾踐果然出軍攻吳,由於吳軍數次北進攻齊,國 力損耗極大,吳軍最終戰敗被圍。
吳王夫差也想求和,可勾踐不答應, 夫差不得不自殺,臨死前,他嘆口氣說:「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意為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話,淪落到這個境地)
以上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
(5)伍子胥的故事擴展閱讀:
吳王夫差和伍子胥翻臉原因
伍子胥原本是楚國人,後來他的父親哥哥他的全部族人被楚王全部給殺了,就他一個人跑了出來,後來投奔到吳國,這一路上發生許多故事,伍子胥過韶關一夜之間白了頭,他就發誓一定要為,家父和家兄報仇,此時的吳國正是一個在崛起的狀態上,有潛力可以打敗楚,所以伍子胥就選擇了吳國。
他剛到吳國時,在吳國當政的是吳王闔閭,這個人是一個非常英明的君主,他善於納諫,後來看到了伍子胥的真實才能就任命伍子胥為相國,幫助他們一起治理吳國,後來吳國也是國力大增,大增之後就跟楚國開戰,伍子胥很順利的幫助家族報了仇,還把楚王的墓給刨了,把楚平王的屍體拖出來,鞭屍。
但是跟越國人有一次戰役檇李之戰中,吳王闔閭不幸被越國射了一箭,不久便一命嗚呼,繼任的就是他的兒子夫差,當年老王死的時候就把這個兒子託付給了伍子胥,他知道伍子胥的才能,所以他也很放心,讓夫差叫伍子胥為亞父,亞父,相當於就是乾爹的意思,伍子胥非常盡職盡責的教導夫差治理國家,率領軍隊。
夫差一開始特別聽話,很尊敬伍子胥,也知道他的本事,後來就經過幾年的訓練和越國人展開了關於兩國國運之戰——夫椒之戰,這一戰,吳王夫差把越國人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踐只能率領軍隊退級到會稽山一帶,只剩下5000士卒。
當年,伍子胥就一直很強硬的說,該把越國滅掉,否則後患無窮。可這個時候,越國人范蠡就給勾踐出主意說,咱們帶著重金去賄賂吳國的寵臣伯嚭,讓伯嚭在吳王面前說好話,准許我們投降,越王勾踐想了想同意了,就讓范蠡帶著重金去求伯嚭,伯嚭收了人家好處,自然要替人家說話,然後就保下來越國了。
但是伍子胥特別不願意留下伯嚭,就屢次向吳王進諫,吳王夫差此時打敗越國之後,越王也在吳國為奴,而且越王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越王勾踐史記中說他是一個特別刻薄寡恩的人,在滅掉吳國之後就把文仲給殺掉了。
但是此時此刻,越王勾踐為了得到夫差的滿意,居然在夫差生病之後,成分之後對我說,大王的病不日即可痊癒,此事讓吳王最越王勾踐徹底放下心來,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奴才,不會對自己再產生任何危險,吳王被越王的假象往往給蒙蔽了,所以他也不想把越國給滅掉,他想北上與北方諸國決戰當霸主,所以他根本聽不進去伍子胥的一片忠言。
吳王夫差面對巨大的勝利難免會輕飄飄,他和伍子胥一開始情同父子,是因為伍子胥在兢兢業業的幫助吳國治理國家,為了報殺父之仇,兩個人有共同的目標。
後來水火不容,是因為伍子胥的性格特別剛強,恰好這吳王夫差性格也特別剛愎自用,兩個剛強的人碰到一起那不掐起來才怪,但這個遠遠不是王夫差後來殺伍子胥的理由,或者還有最大的一個把柄為奸人所利用。
吳王夫差,那一年要和齊國開戰,還有50去齊國下戰書,但伍子胥偏偏這個時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齊國,為什麼我只許當下的事,吳王夫差跟齊國開戰不一定必敗,但是吳國會承受很大災難,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扳不回局勢,把自己孩子放在齊國的話,至少能保證自己的後人有所延續,但這個事讓夫差徹底的對這個亞父失去了信任。
吳國馬上就要跟敵國開戰了,伍子胥就把自己的兒子放在帝國吳王認為伍子胥是在告訴自己吳國肯定必敗嗎,於是就賜給了伍子胥一把劍,讓他自己自盡。
而兩個剛強的人誰都不可能給誰一個台階下,假如說伍子胥當時,順著吳王的話說,甚至正話反說,讓吳王覺得,伍子胥還是很支持我的,他有可能臨事而懼,甚至說,你越不讓他打他就越要她,你越不讓他幹啥,他越要幹啥,他就跟你反著來。
最後兩個人誰也聽不進去誰的話,吳王夫差逼死的餓屋子去,沒過多久又過也就開始攻打吳國,並且滅了吳國。
❻ 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概括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牽連。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幹,不殺掉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將他們召來,不然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說「: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招來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難保。」伍奢說:「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平王不聽,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兄弟,並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是怕我們逃脫後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假意召我兄弟倆,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有什麼好處呢?況且去了便不能報仇雪恨。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父親的恥辱,一起束手待斃是沒有作為的。」伍尚說「:我知道應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只怨父親召我們以求生路,而我們不去,以後又不能報仇雪恨,到頭來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又對伍子胥說「: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對著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息說:「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伍尚到了楚國都城,楚王將伍奢並伍尚一道殺死。
此時伍子胥欲逃往吳國,奈何路途遙遠,只好作罷
。之後他因太子建在宋國,遂投靠之,但宋國內亂,只好與太子一起奔鄭。在鄭國,太子建和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聯合推翻鄭定公,被定公知曉而被殺,最後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過陳國欲出昭關到吳國,昭關守衛正在到處抓拿他們,兩人只好徒步逃走。
伍子胥出了昭關,怕有追兵趕來,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正著急時,江上有個老漁夫劃著小船過來,把他渡了過去。過了大江後,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夫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送給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漁夫回答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伍子胥逃出楚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時盤纏用盡,只好拖著病軀,沿路乞討。
❼ 伍子胥的重要事跡
他有兩件流傳千古的故事:一個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後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畫影圖形,到處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日,便到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北)。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於上青天。世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便是此地。由於名醫扁鵲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換裝,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到了吳國。在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富國強兵。伐楚,攻破楚都郢(現湖北江陵紀南城),時平王已死,子胥掘其墓,鞭屍三百以泄其憤。吳王夫差即位之後,子胥為大將,又大敗越軍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建立不世之功。
一個是伍子胥勸夫差停止伐齊。吳勝越敗之後,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告,中勾踐美人計,同意越國求和。子胥退而對人說:「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意即吳宮室將廢毀為沼池,見《左傳》)吳將伐齊,越王勾踐率文武朝見夫差,並賄賂吳王及其左右,吳人皆大喜,惟子胥獨懼,說:「豢(養)吳也!」並勸夫差停止伐齊,夫差不理,並聽信讒言,賜子胥自盡。子胥死前對人說:「剜其眼,懸國東門(今江蘇蘇州城胥門),以觀越滅吳。」後9年,果如子胥言,越滅吳。
❽ 伍子胥與浣沙女的故事
伍子胥奔吳源於歷史真實事件。司馬遷的《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就有關於伍子胥奔吳的記載。
公元前541年,吳王在高淳境內建「瀨渚邑」,築固城,後被楚國攻克。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大將伍奢全家三百多口抄斬,唯獨伍子胥倖免於難。伍子胥逃入吳國地界,在今固城沙灘頭村附近迷失了方向,見一女子河邊漿紗,便上前問路,浣紗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後,以漿紗米湯為其充飢,並為伍子胥指明通往吳國的道路。
行走片刻,伍子胥回頭一望,見浣紗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來。浣紗女知其心意,便轉身跳入溪中,捨生取義。數年後,伍子胥帶吳兵伐楚,開胥河運糧,攻克固城,火燒楚王行宮,大火逾月未息。雪恥之日,伍子胥來到當年浣紗女捨身相救的溪邊,將在楚宮內繳獲的三斗三升「金豆子」撒在溪中,黃金港以此而名。
浣紗女捨身滅口的事跡在當地廣為流傳。據記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游歷高淳時,被浣紗女義舉大為震動。當時縣令鄭晏提出為浣紗女立碑,並請李白撰寫碑文,李白欣然答應。李白在碑文中寫道:
「子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
聲動列國,義形壯士,投金瀨沚,報德稱美。」
關於伍子胥為祭念浣紗女所撒的金豆子,在固城一帶屢有出土。
❾ 伍子胥的傳說故事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伍子胥二人碾轉到了離昭關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從這里出了昭關,便是大河,徑直通吳國的水路了。然而,此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
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里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例中認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與遭遇,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晚上,寢不能寐: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不知還要等多久?如此翻來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發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而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僕人,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但是,官兵都認識皇甫訥,東皋公又與守關長官遠越要好,於是,此事安然過去。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劃龍舟 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