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故事
A. 徐霞客的故事是什麼
故事一
徐霞客,名宏祖,「霞客」只是他的別號。1586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一個書香世家。祖輩都是仕途中人,只是到了徐霞客父親這一代,由於對官場深惡痛絕,雖滿腹經綸,卻發誓不再當官,每日只以遊山玩水為樂。據說,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 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那些地理游記、名人軼事、風土趣聞,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有時讀著讀著,竟忘記身在課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此常遭先生訓斥,還把他的「劣跡」報告給他的父親,要他嚴加管束。誰知,父親知道了,反而大喜過望,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一來二去,徐霞客的「學業」自然有些荒廢,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這一來,那些常常誇獎小霞客聰明絕頂,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不由扼腕長嘆,倍覺惋惜。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說道:「人各有志,豈可勉強?」得到父親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著「遍歷九州,足登五嶽」。
故事二
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_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故事三
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個小鎮。在客店吃飯時,他向店主打聽道:「老哥,不知去麻葉洞怎麼個走法?」店主一聽「麻葉洞」三個字,臉色頓時大變,惶惶然回答說:「快不要提麻葉洞,裡面的妖精年年作怪,有兩個書生不聽勸,進去就再沒出來!」
徐霞客聽店主這么一說,游興反而大增。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打聽的路線直奔麻葉洞而去。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見奇峰高聳,怪石嶙峋,那麻葉洞在松柏掩映之下,隱約可見。好個險惡去處!他不慌不忙,徐徐點燃手中火把,便向黑洞鑽將進去。那洞口甚是狹窄,僅容一人通過。洞內冷氣襲人,陰森可怖,不時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頸上,令人毛骨悚然。也不知七拐八彎走了多少時間,只見側面突然有一絲亮光,徐霞客忙繞了過去,隨即被眼前的奇景驚得目瞪口呆:頭頂的巨石上,齊刷刷裂開一絲狹縫,陽光從縫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朧中,但見根根石柱從洞頂垂下,棵棵石筍從地上生出,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徐霞客心中明白,這是流水侵蝕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碳酸鈣)逐漸凝結而形成的。像這樣奇特的景觀,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不覺暗自慶幸,虧得沒聽店主的話,否則豈不遺恨終身?
故事四
徐霞客主僕三人攀登雁盪山時,已是他外出考察的第5個年頭了。5年來,他白天跋山涉水,晚上不管怎樣疲累,總要在昏暗的燈光下堅持寫游記,從無一日間斷。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他最後一次考察。
夏日山間的氣候,說變就變。剛才還是麗日晴天,轉瞬間已是暴雨傾盆。徐霞客等人頓時被淋成落湯雞。他們踏著泥濘的山路,冒雨前行。待來到雁盪山時,正好雨終天晴,彩虹高懸。被大雨沖洗過的層巒迭嶂,更加雄奇挺拔,秀美絕倫。徐霞客深深陶醉在這迷人的山色之中,不覺信步走到大小龍湫,那瀑布猶如兩匹白練垂空而下,直瀉深潭,捲起千堆雪,轟鳴之聲響徹山谷。據方誌記載,大小龍湫之水源為山頂宕湖,但不知是否如此?徐霞客邊看邊想,決定親自登上山頂,看個究竟。
第二天天剛微明,他便從西邊開始登山。那山脊如削,險峻陡峭,根本無路可走,而且藤纏枝繞,荊棘叢生,動輒颳得人鮮血淋漓。他好不容易手足並用爬上一座峭壁時,卻發現上面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低頭一看,下面的峰頂倒有一個小小的平台。他只得用繩子系住山頂大石,攀援而下,不料繩子被岩石磨斷,好在他的腳已接近平台,否則掉
B. 徐霞客探險故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散文家。中國以旅行為畢生事業的第一人。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馬鎮南暘岐一個沒落士紳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親徐有勉隱跡田園,母王氏豁朗節儉,能「貿布以易糈」。徐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15歲博覽祖遺「絳雲樓」藏書,特好古今史籍、地誌圖經,萌遠游五嶽之志。18歲,父親受群豪欺侮,憂憤而死。他決意不應科舉,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萬曆三十五年徐21歲,辭別母親和新婚的妻子開始出遊。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訪勝跡為主,因老母在黨,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計程以歸。他「游山川如會知己,探窮凹如掘至寶」,47歲以前,游歷了北方的泰山、嵩山、華山、恆山、五台山;南方的黃山、廬山、普陀山、天台山、雁盪山,最遠至福建的武夷山。曾於天啟元年(1621),為紀念母病痊癒,蓋「晴山堂」,搜求先世遺墨、題贈,為之刻石。天啟四年,因母已屆80高齡,打算暫緩遠行。母不以為然,特命他陪同母親作宜興、句容之游,以示激勵。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廬。崇禎元年(1628年)服喪期畢,乃放志遠游。他有感於「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對地理現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黃道周。遠抵廣東羅浮山。崇禎二年,由南轉北,人京師,游盤山。崇禎三年,再南遊漳州。五年,重遊天台山、雁盪山。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師,游五台山、恆山,又南下三游漳州。他身體健壯,攜一杖,一仆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數日飢,逢食即飽,旅泊岩棲,遊行無所礙。
崇禎九年,徐霞客年屆50。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蠻荒」。於九月十九日深夜,辭別親友,大笑出門,放舟作萬里遐征,同行有靜聞和尚和顧姓僕人。靜聞系江陰迎福寺僧,刺血寫成法華經1部,願供於雲南的雞足山。一行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去雲南。十年二月二十日夜泊湘江新塘,遇盜舟焚,靜聞、顧仆受傷,行李財物盡失。徐沒有為之卻步,設法取得友人資助後,重新上路。九月,靜聞病死於廣西南寧崇善寺。他背負靜聞遺骨,與顧仆分擔行李,歷時1年余,經貴州於十一月底到達雲南的雞足山悉檀寺。十二年,顧仆卷包潛逃,他在僧人們的幫助下繼續考察,主要活動於重山峻嶺。山中無糧,就吃野菜野果為生;無處投宿,就以山洞樹林為家。攀絕壁,涉洪流,探歷100多個石灰岩溶洞,認真記載。
徐霞客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又稱喀斯特)進行大規模考察,並作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他橫穿雲南,對金沙江、瀾滄江、麗江等諸水流實地調查勘測,寫成《溯江紀源考》和《盤江考》,詳細論證長江和盤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為長江上源,糾正了儒家經典《禹貢》以岷江為江源之謬。
此外,徐霞客還遠抵雲南邊陲騰沖,對有地下熱能表現的地區進行尋訪。直到患了足疾,還應麗江知府木生白之請,留修《雞足山志》4卷,歷3月告成。
後「因病不良於行,於十三年坐船東歸」,六月抵家,此次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5月8日)與世長辭。
徐霞客一生足跡遍及今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和雲貴地區計16個省的無數山川。在旅途中,總要把當天的經歷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有時日行百里,露宿殘垣,寄身草莽,仍堅持燃枯草照明,走筆為記。這些游記涉及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以及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文筆優美。經後人編輯成約60餘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C. 好學的徐霞客講的是什麼故事
徐霞客幼年好學,特別喜歡讀歷史、地理和游記一類的書籍,立下了游覽五嶽,探索江河山川奧秘的遠大志向。
徐霞客的家鄉瀕臨長江。他多次跑到江邊,面對波浪滔滔的大江沉思默想,他想弄清長江的發源地到底在什麼地方。古書上說:「岷山導江」,他不相信。因為他已經長途跋涉去黃河邊看過,黃河的水遠遠沒有長江的大,長江水大,源頭近,黃河水小源頭遠,這說法不一定對。他決心走出家門,親自去探索長江的發源地,研究祖國的山川地貌。
當時社會上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說法。徐霞客想到父親去世了,母親需要自己照顧,又不想出去了。
兒子的心思被母親看出來了。一天,母親把徐霞客叫來,親切又嚴肅地說:「男子漢應該志在四方。你該出去實現自己的意願了。媽媽不是糊塗人,不願你像籬笆中的小雞,車上的小馬一樣,天天呆在家裡守著我。」為了鼓勵兒子早日踏上征程,徐母日夜為霞客置備行裝,還細針密線地做了個旅行帽。
在母親的支持下,徐霞客從22歲開始,先後游覽太湖、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華山等地。因為老母在家,每次都是定向而往,如期而歸。
徐霞客每次外出歸來,給家人和鄰居講自己深入洞穴、攀登懸崖看到的許多奇異現象。聽故事的人,常嚇得面有懼色,背出冷汗,唯有霞客的母親聽得津津有味,贊揚兒子不畏艱險。這給霞客很大的鼓舞。以後他更加行不避蟲蛇,住不怕虎狼,越是別人不敢去的地方,就越要去弄個明白,被稱為「奇人」。勤勞善良的徐母在院里搭架種豆,又能織出象蟬翅一樣漂亮的布匹,賣了布,積攢起來,供霞客外出做旅費。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方便,加上有時還被盜、被騙,霞客常常困難得吃不上一頓飽飯。這種情況下,他回家時只能兩手空空。看看上有母親,下有兒子,霞客往往感到慚愧。這時候,母親就笑著說:「你外出順利歸來,我就心滿意足了!我馬上用布去換米,摘豆角做菜,咱母子喝口歡喜酒,吃頓團圓飯。你兒已會讀詩文了,叫他讀給你聽聽,叫你高興高興!」最使人感動的是,年屆80歲的徐母,叫兒子陪他遊了附近的荊溪、句曲。一路上,老人興致勃勃,一直走在兒子的前面。她一邊走一邊說:「我是上年紀了,可身子骨很結實,別惦記我,該到什麼地方,快走吧。」原來老人想解除兒子的眷念之心,有意安排這么一次旅行。可惜的是,第二年,老人竟一病不起,與世長辭了。
母親不在了,徐霞客全身心地投入了最後一次長達四年的遠游。後來從廣西、貴州,進入雲南,直到騰越(今雲南騰沖縣)。因為腳疾,霞客回家鄉的第二年就死了,臨終前,他還用手撫摸著自己採集來的怪石標本,他多麼想再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啊!
D. 徐霞客的故事
1、徐霞客在他二十二歲那年,開始離家外出遊歷。他先後游歷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雁盪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恆山等名山。
每次游歷回家,他跟親友談起各地的奇風異俗和游歷中的驚險情景,別人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他母親卻聽得津津有味。
後來,老母親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撲在游歷考察的事業上。在他五十歲那年,他開始了一次路程漫長的旅行。
他花了整整四年時間,游歷了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省。一直到我國邊境騰沖。他跋山涉水,到過許多人跡不到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考察奇峰異洞。
2、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洞里有神龍或者精怪,不是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價雇個當地人當向導,進洞考察。
正要進洞的時候,向導問他是什麼人,當他知道徐霞客是個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向導嚇得直往後退,說:「我以為您是什麼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並不罷休,帶著他的僕人舉起火把進洞。村裡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
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3、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
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那些地理游記、名人軼事、風土趣聞,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有時讀著讀著,竟忘記身在課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此常遭先生訓斥,還把他的「劣跡」報告給他的父親,要他嚴加管束。誰知,父親知道了,反而大喜過望。
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一來二去,徐霞客的「學業」自然有些荒廢,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這一來,那些常常誇獎小霞客聰明絕頂。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不由扼腕長嘆,倍覺惋惜。
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說道:「人各有志,豈可勉強?」得到父親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著「遍歷九州,足登五嶽」。
4、徐霞客28歲時在溫州雁盪山探險旅行,據古書上記載雁盪山頂有個大湖,徐霞客想一睹湖貌,就決定要爬到山頂去。當他艱難地爬到了山頂之時,只見山脊筆直,人難以立足,根本沒有湖。
可是,徐霞客依舊繼續前行,遇到了懸崖,繩子斷裂,徐霞客差點粉身碎骨,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接起來,又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
5、在黃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鐵杖開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
背陰的地方已經結成堅冰,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為了攀爬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緩慢攀登,爬了上去。
E. 徐霞客有哪些故事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游准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華山、恆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游後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6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暘(yáng)。」
在江蘇省江陰縣城南四十里,有個村莊名叫南陽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橋。這副對聯就是刻在橋椽上的。對聯的意思是說曾經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橋的北邊,如今霞仙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樣,永遠飄在南陽岐的上空。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們為什麼這樣稱頌他呢?這要從徐霞客的經歷講起。
F. 徐霞客的小故事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歲時,應過一回童子試,但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徐霞客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都能記得。但家裡的藏書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6)徐霞客的故事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徐霞客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在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明朝萬曆四十一年至明崇禎十二年間(1613年—1639年)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G. 徐霞客故事有哪些
1、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
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那些地理游記、名人軼事、風土趣聞,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有時讀著讀著,竟忘記身在課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此常遭先生訓斥,還把他的「劣跡」報告給他的父親,要他嚴加管束。
誰知,父親知道了,反而大喜過望,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一來二去,徐霞客的「學業」自然有些荒廢,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
這一來,那些常常誇獎小霞客聰明絕頂,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不由扼腕長嘆,倍覺惋惜。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
說道:「人各有志,豈可勉強?」得到父親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只想著「遍歷九州,足登五嶽」。
2、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聽說當地有個麻葉洞,洞里有神龍或者精怪,不是有法術的人,都不敢進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價雇個當地人當向導,進洞考察。
正要進洞的時候,向導問他是什麼人,當他知道徐霞客是個普通讀書人的時候,向導嚇得直往後退,說:「我以為您是什麼法師,才敢跟您一起進洞,原來是個讀書人,我才不冒這個險呢。」
徐霞客並不罷休,帶著他的僕人舉起火把進洞。村裡的百姓聽到有人進洞,都擁到洞口來看熱鬧。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
一直到火把快燒完才出來。圍在洞口的百姓看他們安全出洞,都十分驚奇:說:「我們等了好久,以為你們一定給妖精吃了呢。」
3、一天早晨,他瞞著父母溜出家門,徑直向北尋訪仙蹤,但始終不見神仙的影子。夕陽西沉,徐霞客又餓又累。他沒精打采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正准備打個盹兒。
忽然,眼前飄飄然走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啊,這不就是書中寫的神仙嗎?徐霞客喜出望外,連忙跪拜:「仙翁,請收下我這個小徒弟吧!」
老人一聽,哈哈大笑:「你認錯了,我哪是什麼仙翁啊!」徐霞客不相信,執拗著跪在地上,就是不肯站起來。老人露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慢吞吞地說:「孩子,看來你是求仙心切啊,好吧,我可以告訴你神仙在哪兒。他剛從這里往南走去,你快追去,越快越好!」徐霞客忙問:「神仙長得什麼樣?」
老人捋捋白須答道:「倒拖鞋子反穿裙,眼淚汪汪笑盈盈。」徐霞客向老人恭敬地鞠了一躬,掉頭向南追去。追呀追,追呀追,不知不覺來到了家門口。
神仙哪兒去了呢?他抬頭望望黑沉沉的天,眼淚都快急出來了。哎,神仙真難找。他有氣無力地敲響了家門。可門一開,徐霞客驚呆了:站在面前的母親,竟同老人講的神仙一模一樣。
原來,這是老人設下的一個圈套。他叫徐霞客往南追神仙,意在讓他回家。也真巧,徐霞客的母親聽見敲門聲,知是兒子回來了,心中一急,慌亂中把鞋子和裙子都穿反了。
徐霞客恍然大悟,深感自己上了那些荒誕小說的當。從此,他毅然把注意力轉移到閱讀古今史地典籍和方誌上,終於成了一個有作為的人。
4、有一次在黃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鐵杖開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
背陰的地方已經結成堅冰,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為了攀爬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緩慢攀登,爬了上去。徐霞客的游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
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徐霞客給後世留下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貢獻,最難能可貴的是徐霞客為了自己的追求,鍥而不舍的精神。
5、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發生在崇禎九年(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
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人也險些喪命。
當時,有人勸徐霞客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
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踩在腳下,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H. 關於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_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盪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盪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面斗深百丈,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備爬回崖頂。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他在中嶽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游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麼疲勞,無論在什麼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他寫下的游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過後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徐霞客的游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如他對福建建溪和寧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嶺和馬嶺分別為建溪和寧洋溪的發源地,兩座嶺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兩條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長,而寧洋溪短。徐霞客經過考察,找出寧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結論。「程愈迫則流愈急」,也就是說路程越短,水流越急。這個地理學上的著名結論,就是由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來的。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雲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浩盪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後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於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上源。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徐霞客沒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但他為尋找長江源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泛。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聽說有個飛龍岩,就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引導,帶著火炬去考察。飛龍岩是個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內又是坑又是水,很難行走。徐霞客全不顧及,一直深入進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他都不聽。直到火炬快燒完了,他才戀戀不舍地往回走。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岩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後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學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除上述所說,他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他的這部奇書,在文學上的價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這次他主要游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雲南騰沖),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鄉。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標本。臨死前,他手裡還緊緊的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的。
I. 中國古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事一則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