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A.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500字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裡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B.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望採納!
C.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歷簡單概括
周文王想滅了商紂,沒有能力,四處找能人,到一個河邊,看到有個版用直鉤釣魚,覺得 很奇怪權,於是過去了解,發現他的見解不一般,就把他招為賢人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是在以姜太公的 立場想出來的 歇後語
就是直鉤一定是不能 釣魚,但是如果那隻「魚」是 有另類思想的,那它肯定能看出姜太公的才能和特殊..
那個願者就是周文王
D.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出自哪一個歷史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裡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E.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
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5)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
太公去世3000餘年後,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朴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昆侖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
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參考資料:
網路--姜太公釣魚
F.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和寓意,求完整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東海上人。他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勛,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G.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有一個歇後語,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H. 姜子牙釣魚的傳說
這個故事的名字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關於這個故事的解釋如下: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