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故事
『壹』 孫中山的故事有哪些
1、清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有一次,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兩廣總督張之洞,便寫了一張便條,讓守門人傳了進去。張之洞見條子上寫的是:「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便問:「什麼人?」
當差的答道:「一個書生。」張之洞不大高興,提筆在便條上寫:「持三字貼,見一品官,白衣尚敢稱兄弟?」守門官把條子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也在便條上寫:「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候。」守門官又把條子傳了進去,張之洞一看,「啊」了一聲,連忙說:「請!」
2、有一次,孫中山在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講民族主義。禮堂不大,聽的人很多,天氣又熱一些,聽著聽著有人就要入睡。這時,孫中山便穿插一個故事說:「那年我在香港讀書時,看見許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談得很起勁,有人哈哈大笑。覺得奇怪,便上前問一下。有一個苦力說:後生哥!讀書好了,知道我們的事於你無益。
又一個告訴我:我們當中一個行家,辛辛苦苦地積蓄了五塊錢,買一張馬票,牢牢記住那上面的號碼,把它藏在日常用來挑東西的竹杠里。等到開獎,竟真的中了頭獎,他歡喜萬分,以為領獎後可以買洋房、做生意,這一生再也不用這根挑東西的杠子過生活了,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說,連那張馬票也一齊丟了。
錢沒有到手卻先丟了竹杠,結果是空歡喜一場。說到這兒。大家聽得入迷,禁不住笑了起來。孫中山接著歸到本題:「對於我們大家,民族主義就是這根竹杠,千萬不能丟啊!」孫中山就是運用這種生動風趣的談吐宣傳革命道理,喚起民眾,深受群眾的歡迎。
3、孫中山年輕時在美國跟《泰晤士報》的一個記者過往甚密。一天,這位記者約孫中山打網球,一不小心把球打在孫中山的前額上,他卻說:「這是英國人的打法,孫中山忍痛跑上前,抱住記者,用巴掌使勁打他的屁股,並笑著說:「這是中國人的打法。」
4、1913年,孫中山組織的「二次革命」失敗後,再次逃亡日本。當時,有兩個上海人專程來到東京,想為孫中山推算「八字」。
「八字?」孫中山雙手朝腰間一撐說:「如果我的『八字』不好,就不要革命了?」他將手一揮說:「也好,乾脆對你們講明我的『八字』吧:打倒軍閥,革命到底!」兩人一聽,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孫中山哈哈大笑道:「你們千里迢迢而來,我也送你們個『八字』:百折不撓,挽救中華!」
『貳』 孫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孫中山故事二
孫中山出生於186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
「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叄』 孫中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孫中山的故事
智選問答更多相關文章
跟許多農家孩子一樣,孫中山在童年時就得上山砍柴,年齡稍大一點時,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時還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魚。7歲時進私塾讀書,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中國古書,同時練習毛筆字。10歲他入陸家祠堂,學四書五經。孫中山勤奮求學,成績突出。11歲時,他常在屋子門前大榕樹下,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太平軍抗清的故事。滿清腐敗,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在鄉間,他看到女子被強迫纏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隨意毒打的殘酷,看到鄉人聚賭的沉淪,看到官兵欺壓良民的野蠻他感到非常傷心和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頭。
廣告
【精華帖】澳門八景_真實游記
查看詳情
fdh.wzqyly1.top
孫中山先生(後排,左五)全家福
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親乘輪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名「格蘭諾克「號的 兩千噸級的鐵殼英國輪船。在輪船的甲板上望著浩瀚的大海,「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 之心,窮天地之想」。自此,孫中山感受到機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發達。
抵達檀香山後,孫中山先進入教會學校意奧蘭尼中學就讀,三年後肄業,英文成績為全班之冠。夏威夷王 加剌鳩(David Kalakaua) 親自頒獎。1883年正月,再到夏威夷最高學府奧阿厚學院讀預科班,半年後肄業,當時孫中山未滿17歲 。
大哥孫眉怕孫中山洗禮成為基督教徒,於是終止他在奧阿厚學院的學業,命他回國。1883年6月,孫 中山乘坐輪船回返中國。輪船進入中國海域後,就遇到清朝稅吏的勒索,孫中山進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敗 。他回到翠亨村後,看到的還是一個苛捐雜稅的的中國。村民保守,私塾教學仍然沿襲舊規,背誦強記, 很少有心智的啟迪。孫中山在翠亨村時,常常和孩子們講述太平天國、拿破崙和華盛頓的革命事跡。有一 天,他和陸皓東帶著一群小孩出去遊玩時,經過北極殿,見到許多人在那兒跪拜。他走上前去,將神像的 手摺斷。引起村民極大的不滿。孫達成老先生為了息事寧人,拿出十兩銀子來修復神像。孫中山見在家鄉 呆不下去,於是到香港繼續求學。
『肆』 孫中山有哪些故事
1、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2、孫中山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侯時機東山再起。有一天,幾個革命同志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要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如此尷尬場面,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還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系,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
3、光緒年間,孫中山出國留學歸來,路過湖北武昌總督府,想見見湖廣總督張之洞,請他開設醫院,為人民除病造福。走到門前,他便遞上名片,上寫:「學者求見之洞兄。」門官忙把名片呈上,當時張之洞午飯方罷,踞足而坐,態度傲慢。他問門官:「來者何人?」
門官答道:「是一儒生。」張之洞也不發話,令人拿來紙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叫門官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上面寫著:「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筆妄敢稱兄弟。」這分明是一個上聯,孫中山看了微微一笑,讓門官拿來紙筆,在紙上也寫了一行字,請門官呈去。
張之洞一看,這是針對上聯而寫的下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張之洞見此,不覺暗暗吃驚,來人名氣不大,口氣卻不小,連忙傳令打開中門出來迎接。
4、孫中山出生於186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5、孫中山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他6歲的時候,便於工作跟隨姐姐上山砍柴,去水塘邊撈豬草,年紀大了後,他又下田插秧、除草、挑水、打穀子,有時到山上放牛,有時又跟隨外祖父駕船出海捕魚。因為交不起學費,等到10歲時,孫中山才進本村的私塾讀書。
『伍』 關於孫中山的故事
1、鎮南關親手炮擊清軍
1906年,孫中山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內金碧台街六十一號設立秘密機關,策劃了幾次武裝起義。1907年的鎮南關之役,便是其中孫中山親臨前線,直接參加戰斗的一次。
1907年,孫中山先生任命熟悉鎮南關一帶情況的黃明堂為鎮南關都督,李裕卿(鎮南關附近之憑祥地方土司)為副,何五為支隊長,招募勇悍善戰的廣西遊勇為先鋒隊,計劃襲取鎮南關為根據地。
1907年12月2日,黃明堂率領廣西遊勇八十餘人,循山背間道向鎮南關猛烈襲擊,奪取了鎮南、鎮中、鎮北三座炮台,奪獲大小炮十四門,步槍四百多支。
孫中山隨即於同月4日率黃興、胡漢民等親臨前線,慰勞戰士,鼓舞士氣,並與黃興、黃明堂等坐鎮鎮北炮台,調度指揮,命令李裕卿守鎮中炮台,何五守鎮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嚴令清軍陸榮廷部四千餘人傾巢出動,要奪回三座炮台。孫中山率革命軍固守炮台,並親自發炮轟擊清軍,第一炮即命中六十餘人,清軍陣腳大亂。孫中山先生在戰斗中感慨地說:「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今日始得親自發炮轟擊清軍。」
據守鎮南關三座炮台的革命軍,在孫中山先生親臨前線的鼓舞下,銳氣倍增,以寡敵眾,屢挫清軍。清政府雖先後調派清軍丁槐、龍濟光等部增援,傷亡數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
革命軍堅守陣地,與清軍血戰七晝夜,直至彈葯告罄,糧食不繼,始忍痛撤退。時清軍正向鎮南關四面圍攻,黃明堂率軍殿後,沖圍而出,及至半山,軍中有一小子回顧炮台上軍旗未撤,慮為清軍所得,竟一人冒著清軍炮火重登山巔,取回軍旗。
2、會見張之洞
清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有一次,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兩廣總督張之洞,便寫了一張便條,讓守門人傳了進去。張之洞見條子上寫的是:「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便問:「什麼人?」
當差的答道:「一個書生。」
張之洞不大高興,提筆在便條上寫:「持三字貼,見一品官,白衣尚敢稱兄弟?」
守門官把條子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也在便條上寫:「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門官又把條子傳了進去,張之洞一看,「啊」了一聲,連忙說:「請!」
3、孫中山愛讀書
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
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
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
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4、中山先生和中山裝
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飾。1923年,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
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對胸式短衫袴,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
於是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
這樣一來,一件衣服上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
孫中山先生說,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
孫中山先生設計的褲子是: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後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這樣的褲子穿著方便,隨身必需品的攜帶也很適用。
協助孫中山先生創制中山裝的助手名叫黃隆生,廣東台山人,原在越南河內保羅巴脫街開設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孫中山先生到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其店購物,相與攀談。
黃隆生獲悉當前顧客即為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大為傾倒,懇切要求參加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1923年隨孫中山先生在大元帥府任事。孫中山先生設計中山裝時,曾請他幫助和負責縫制,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當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設計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時說:「這種服裝好看、實用、方便、省錢,不像西裝那樣,除上衣、襯衣外,還要硬領,這些東西又多是進口的(當時這些東西多是從外國進口),費事費錢。」
5、改名故事
孫中山使用過不少名字,多數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孫中山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不再面臨滿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本名「孫文」署名。
此外,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孫接受西式教育,不受傳統忠君觀念束縛,才敢於如此自稱;民國時期歷史教科書亦採用此說。
至於「孫大炮」這個當時政治對手揶揄孫文的外號,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文言辭誇大不實。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點水部首,貶稱其為孫汶。「汶汶」一詞,出自《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註解此文的人,或說「汶汶,猶昏暗不明也」,或說「蒙垢塵也」,或說「玷污也」。
『陸』 孫中山有那些故事
孫中山的名字
孫中山使用過不少名字,
多數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
孫中山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不再面臨滿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本名「孫文」署名。
此外,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孫接受西式教育,不受傳統忠君觀念束縛,才敢於如此自稱;民國時期歷史教科書亦採用此說。
至於「孫大炮」這個當時政治對手揶揄孫文的外號,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文言辭誇大不實。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點水部首,貶稱其為孫汶。「汶汶」一詞,出自《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註解此文的人,或說「汶汶,猶昏暗不明也」,或說「蒙垢塵也」,或說「玷污也」。
(6)孫中山的故事擴展閱讀:
三民主義
孫中山畢生堅持「三民主義」,堅持民族、民主救中國和三民主義救中國的信念與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的「三民主義」理念。
倡導「權能區分」——「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推行「萬能政府」——「廣興福利,大有為式」。
注釋「人民之權」——政權應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四項。
注釋「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為「五權憲法」。
闡明人民行使政權的基本訓練與條件:民權初步,即議事規則。
提出中央與地方的「均權制度」,以縣為單位的「地方自治」。
『柒』 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他,最早提出了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統治的主張;他,一生都在為中國革命奔走;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心中惦念的依然是未盡的事業。他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名文,1866年生於廣東省山縣翠亨村。他早年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但祖國的衰敗,讓他痛心疾首,繼而棄醫,投身於革命。1894年,孫中山北上到達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革命政治主張,但遭到冷遇。通過這件事,孫中山明白了「和平方法,無可復施」。從此,孫中山走上了為復興祖國而努力的革命的道路。就在這一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約集華僑志士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並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1895年,廣州武裝起義因計劃泄露而流產,但同時因為這件事,資產階級已同清政府徹底決裂,以武裝起義邁出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1905年,到達日本的孫中山與黃興、宋教仁等會晤,商議籌建統一革命政黨問題,並於同年8月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在後來的《民報發刊詞》中,把自己的思想闡發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但是,孫中山代表的資產階級自身具有的軟弱性與妥協性使得不能明確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孫中山出身於農民家庭,從小同情農民,他在革命過程中感受到了農民力量的強大,「平均地權」的思想就是這樣提出來的。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資產階級革命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
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來,孫中山總結說「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1911年底,孫中山回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領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這些法令和措施對於中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為了爭取帝國主義的支持,南京臨時政府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這點再一次說明了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性。1912年春,孫中山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因為袁世凱和帝國主義聯合施壓,南京臨時政府僅存在了3個月。袁世凱趁機奪取革命果實,孫中山被迫對袁世凱妥協退讓,1912年8月,同盟會聯結幾個小黨派,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出任理事長。在「宋教仁案」發生後,為了反對袁世凱的野蠻專制,孫中山、黃興掀起了「二次革命」但終因國民黨力量渙散而被鎮壓。1915年底,袁世凱准備元旦登極。孫中山發表了《討袁宣言》號召人民起來,維護共和制度。1916年底,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人民將反袁斗爭進行到底。不光在政治上,在經濟上孫中山也為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以總理身份出任大會主席。同年夏,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致詞:「我們現在開辦這個學校,就是創造自己的軍隊。」
1924年冬,孫中山扶病北上,發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國民會議,以謀中國之統一和建設」。孫中山到北京後,繼續為召開國民會議、反對段祺瑞的賣國政策進行斗爭。但因患肝癌醫治無效,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偉大的愛國者,他全心全意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中國革命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捌』 孫中山的主要事跡
一、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
1904年(光緒三十年)11月,孫中山重抵檀香山。起草了《興中會章程》,強調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所造成的民族危機的嚴重性,規定以「振興中華」作為立會的主要宗旨。他還起草入會的秘密誓詞,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主張。
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建立新制度為目標的民主革命綱領。興中會成立後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會,會員增至百餘人。在孫中山的領導下,興中會曾組織會員進行軍事訓練,向愛國僑胞募集資金,以為反清武裝起義作準備。
二、創立同盟會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國的留學生中建立了革命團體,在此期間也與國內的革命團體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聯系。
8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
三、提出三民主義
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孫中山派人到國內外各地發展組織、宣傳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間赴東南亞各地向華僑宣傳和募集革命經費,在一些地方創立同盟會的支部。他廣泛傳播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於反清革命。
四、成立中華民國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在美國得知消息後,12月下旬回國,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五、病逝留遺囑
1925年(民國十四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簽署的遺囑,包括《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三個文件。
在國事遺囑中,他總結了40年的革命經驗,得出結論說:「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
『玖』 關於孫中山的故事
1、孫中山先生小時候往在海邊的一個村莊上。
一天,他約了幾個朋友,輪流踢毽子,大家來比賽。踢了好一會兒,一個年紀大的孩子,踢不過一個小孩子。大孩子惱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孫中山對大孩子說:「你大他小,你強他弱,你不該欺負他!」
一次許多海盜到村裡搶劫。孫中山親眼看到海盜把一戶人家的門打破,搶去許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孫中山想:「為什麼那戶人家被強盜欺侮,中國卻沒有法律保護他們:」孫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國的決心。
長大後,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
2、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
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3、民國成立之初,孫中山乘軍艦往福建視察。艦泊馬尾,這時孫中山發現,聚集一起歡迎他的許多小船,大都懸掛著紙旗和布條,稱他「萬歲」。孫中山不悅,對孫道仁說:「萬歲一詞,是封建帝王要臣民這樣稱呼他的,我們為了反抗這個'萬歲』,許多革命同志拋頭顱、灑熱血。
如果我接受這個稱呼,對得起先烈嗎?」他要求撤掉這些紙旗和布條,否則決不登岸。孫道仁慌忙傳達,所有小船也趕緊照辦了。孫中山這才欣然換船上岸。
4、清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有一次,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兩廣總督張之洞,便寫了一張便條,讓守門人傳了進去。張之洞見條子上寫的是:「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便問:「什麼人?」
當差的答道:「一個書生。」
張之洞不大高興,提筆在便條上寫:「持三字貼,見一品官,白衣尚敢稱兄弟?」
守門官把條子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也在便條上寫:「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門官又把條子傳了進去,張之洞一看,「啊」了一聲,連忙說:「請!」
5、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
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拾』 幾則關於孫中山的小故事。
一、創建黃埔軍校
創建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召開國民黨一大之後的又一個重要成就。孫中山先生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中山先生認為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家,必須創建一支國家的軍隊,要建立這樣一支軍隊,首先要有建立這支軍隊的幹部。黃埔軍校就是基於這樣的目的而成立的。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致詞:「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爾後其學員成為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中山先生為黃埔軍校題寫的訓詞是這樣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時向他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1923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決議建立軍官學校選址於廣州黃埔。黃埔軍校由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駐校國民黨代表,隨後, 鄧演達任教育部長, 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學校建立後,培養了一大批素質高的軍政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