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的故事
Ⅰ 著名的殘疾人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什麼是身殘志堅,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身殘志堅。鄭濤一個沒有雙臂的人,卻做到了我們四肢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
Ⅱ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我和世界不一樣》 真人真事 強烈推薦 很感人
力克‧胡哲生於澳洲,天生沒有四肢,醫學不能解釋他殘障的原因,但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力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於2005年獲得「傑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25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
《我的左腳》
影片是根據已故愛爾蘭天才作家兼畫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拍攝而成,克里斯蒂•布朗生於1932年6月5日,這個先天大腦癱瘓的新生命到來後沒有能給家人帶來歡樂,然而上帝雖然沒有給克里斯蒂一個健全的身軀,卻賦予了他智慧和一隻能動的左腳。夢想在僅有的條件下卻戰勝了一切,依靠自己僅有的智慧和左腳,他成為了舉世矚目的藝術家、作家……
《潛水鍾與蝴蝶》
1995年12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向了家庭事業雙得意總編吉恩•多米尼克•鮑比(Mathieu Amalric 飾)。他的腦干突然中風,繼而引發極其罕見、概率極低的閉鎖癥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癱瘓,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動。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潛水鍾里一般,身體被緊緊箍住,無法動彈,而心靈卻像蝴蝶一樣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飛翔。吉恩憑借著左眼和頑強的意志以及語音矯正師的協助,與世界做著無聲的交流……
《聽見天堂》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義大利男孩米克(Luca Capriotti 飾)雖然出身在窮鄉僻壤,但他從小就夢想成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麼的熱愛電影。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米克玩弄一直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這一度令米克感到沮喪萬分,彷彿活著已沒有了動力。然而盲校的唐老師的一番話讓米克豁然開朗,為什麼音樂家在演奏時會閉上眼睛,因為那樣音符會蛻變,變的更有力量。於是,米克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不僅可以看見天堂,還可以聽見天堂。
Ⅲ 殘疾人勵志故事
一位殘疾人與七個孩子的故事
鉛山縣汪二鎮有一名殘疾人名叫汪會旺,他靠農村喜事說唱和做導游為生,盡管生活十分艱苦,卻收養了5個棄嬰和2名貧困家庭的孩子,並把他們送進學校讀書識字。他這一義舉在當地傳為佳話。
今年42歲的汪會旺出生在鉛山縣青溪鎮銀村。他2歲喪母,8歲喪父,本村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將他收養。不幸的是2年後,養父病逝。他自己又患上了嚴重的骨髓炎,右腿肌肉萎縮,落下終身殘疾。 病好後,為了生計,小小年紀的汪會旺憑著一副好嗓子四處給人說唱,稍大一點他便來到葛仙山做「土導游」。盡管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不偷不搶,不取不義之財。1982年7月的一天下午,汪會旺來到鉛山縣汪二鎮橋東村說唱,看到一個盜賊溜進一戶村民家裡行竊。他大喊捉賊,盜賊丟下錢物驚慌逃竄。汪會旺撿起錢物,一直等到傍晚主人回來把錢還給他。屋主被汪會旺的誠實善良感動,主動讓出老房子的半邊給他居住。這一年汪會旺19歲,從此他便有了一個相對固定,可以遮風避雨的「家」。
汪會旺有了落腳點緣於他的善良,收養棄嬰則緣於他自己是孤兒。1989年農歷八月十六,汪二鎮熙熙攘攘的街頭,一個女嬰躺在一隻竹籃里,哇哇大哭。直到第二天晚上熱鬧的人群散去,棄嬰仍然躺在街頭竹籃里,已奄奄一息。路過這里的汪會旺動了惻隱之心,把女嬰抱回家並取名汪艷。他請來橋東村顧老太太幫忙護養。轉眼6年過去,汪艷到了上學的年齡。汪會旺不想讓汪艷跟自己一樣做「睜眼瞎」。1994年7月他把汪艷送進了汪二鎮中心小學。後來,汪艷的親生父親李火林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見女兒一面。他託人找到了汪艷,為了滿足汪艷生父的願望,汪會旺把汪艷送回了李家。
從那以後,汪會旺又先後收養了4個棄嬰。每次收養,他都不講條件。小孩生病了,他毫無怨言地想方設法籌錢為他們治病;小孩想要上學,他也是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撫養一段時間,汪會旺和小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棄嬰的生父或者福利部門找上門,要領走他們時,汪會旺雖然捨不得,但是卻從來沒有拒絕過。他總是說:「只要小孩有前途,我就高興。」
2001年,39歲的汪會旺終於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妻子何蓮仙也是個苦命人。5年前,前夫患精神病長年在外瘋走,兩個孩子又在上學,生活十分艱苦。汪會旺到這里說唱時認識了她,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並把身上僅有的35元錢給了何蓮仙。何蓮仙丈夫病故後,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徵得何蓮仙兒子吳溯恆、女兒吳小芝同意,汪會旺把何蓮仙和她的一雙兒女從上饒縣一起接到汪二鎮橋東村,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但是,這個特殊的家庭仍然把收養棄嬰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在艱難和困苦中堅持了下來。
汪會旺的家雖然很清貧,但他感到很幸福。妻子何蓮仙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孩子們讀書也很爭氣。只是每年多達近萬元的學費、生活費壓得汪會旺喘不過氣來,每學期開學汪會旺都要四處籌借。汪會旺的事跡感動了大家,許多好心人紛紛向這個特殊家庭伸出了溫暖的手。
Ⅳ 關於殘疾人的故事
我們身邊能看到相當數量的殘疾人,他們中不乏有象「中國達人」劉偉那樣的優秀青年。在我們那裡有個叫嚴華的殘疾人,年幼時由於觸碰到了一根裸露的高壓線,傾刻間失去了四肢,那年他才十二歲,是上海去新疆的知青後代。
後來,是他的堅強,是他不斷與生命的抗爭,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有了能走路的雙腳。而他用自己的斷臂學會了寫字,學會了縫補衣裳,學會了燒飯做菜。難能可貴的是,他寫的一手好字,讓我們四肢健全的人感到羞愧。不僅鋼筆字,毛筆字寫得相當出色,他通過自學,取得了大專文憑,現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他還學會了計算機操作,並時常為居委會義務地進行電腦軟體更新和維護。他的事跡多年前就在上海電視台播過。
這些身殘志不殘的優秀青年,值得尊重!值得敬佩!
Ⅳ 要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裡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後,家裡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裡,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Ⅵ 殘疾人的小故事
去看一下《汪洋中的一條破船》吧,非常勵志而且感人至深
Ⅶ 殘疾人的故事(簡短)
張海迪(zhang hai di),女, 1955 年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Ⅷ 著名殘疾人的故事
國奧運英雄:威爾瑪·魯道夫
盡管威爾瑪·魯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症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隻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於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因為肺炎和腥紅熱,引發高燒造成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到了12歲,她已經完全擺脫鐵鞋。
脫掉鐵鞋之後,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展開來,才4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她獲得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並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項比賽金牌,都是以極大差距領先對手。因為她的跑步姿態輕盈美妙,步伐協調,被義大利人譽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於培養年輕運動員。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2004年7月14日,美國郵政為她發行一枚紀念郵票。這枚郵票面值為0.23美元,一版20枚,發行量為1億枚,這是美國郵政的《傑出美國人物》系列郵票2004年版郵票,也是這個系列的第5枚郵票。
史蒂芬.霍金當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我找了很長時間,只能找到繁體字的,不過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孚眾望和受愛戴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曾贏得美國民眾長達7周的高支持率,創下歷史記錄。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生於紐約。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是一個百萬富翁。母親薩拉·德拉諾比父親小26歲。羅斯福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0年任紐約州參議員。1913年任海軍部副部長。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致殘。1928年任紐約州長。1932年競選總統獲勝。執政後,以「新政」對付經濟危機,頗有成效,故獲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選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美國採取不介入政策,但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國。1941年底,美國參戰。羅斯福代表美國兩次參加同盟國「三巨頭」會議。羅斯福政府提出了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並得到了實施。羅斯福提出了建立聯合國的構想,也得到了實施。63歲時由於腦溢血去世。
Ⅸ 殘疾人的故事
-- 一位癱瘓殘疾人的奮斗故事
一位癱瘓殘疾人的奮斗故事
登上國際頒獎台
2000年8月13日上午8時,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國際體育場內坐無虛席,第五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拉開了序幕。來自54個國家的800多名選手,緊張地進行著有34個項目、為期3天的國際大賽。吳洪生與其他28名中國選手也參加了比賽。
在女裝製作組,吳洪生是近百名選手中惟一的男性,評委要求參賽者3個小時內自行設計、製作一件女式襯衣,很多選手沒按時做好,而他卻僅用了2小時20分鍾就完成了製作。他的作品以款式新穎、做工精美贏得了大賽評委的一致認可,眾多富有經驗的外國選手也都「OK!OK!」地贊嘆不已。最後,吳洪生榮獲了該項目比賽的金獎。當布拉格市長把金燦燦的獎牌掛在他的胸前時,賽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吳洪生的淚水打濕了金牌,他百感交集:「我終於夢想成真了!這不僅是對祖國、對親友的回報,更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一位韓國記者問我這次拿到金牌能得到多少萬獎金,我回答他:『這獎牌是我的無價之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成功之刻,到處是掌聲與鮮花,然而隱藏在掌聲與鮮花後面的汗水、淚水又有誰知呢?
不幸孩子的幸福童年
1962年,吳洪生出生於山東省棲霞市寨里鎮吳家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排行第五,自幼天真活潑,極受家人喜愛。誰料,3歲那年,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問葯,小洪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一躺就是5年。8歲時,他的病情突然好轉:雙手可以活動了,大小便有了知覺,兩條癱瘓的腿也能動彈了。吳洪生說,這一輩子也忘不了當時的情景:母親抱著他失聲痛聲,熱淚在他臉上恣意流淌。病情好轉後,小洪生就纏著父母要上學讀書。剛開始,由哥哥姐姐背他上學,很快,聰明伶俐、好學上進的小洪生就贏得了師生的喜愛。漸漸地,老師和同學們主動輪流背他上學。
後來,同學中的吳柯平、吳柯勇主動承擔了接送任務。夏天,烈日炎炎,孩子們喜歡穿一件紅色背心,而吳洪生和他的兩個小夥伴總是要多穿一件,因為天天背送,時間長了,背與被背者總是一個後背破洞,一個前胸破損。冬天,寒風裹雪,兩個孩子背著他相互攙扶著蹣跚而行。一個雪後的清晨,吳柯平背著洪生去上學,不小心滑到了路邊1米多深的雪溝里,溝沿上的雪融化結冰了,兩人怎麼爬也爬不上去了,在雪中折騰了半個小時,最後被一位過路的大爺救了出來。師生們對洪生的關心愛護,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這樣,在師生的背上,小洪生讀完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
走過去,前面是個天
1978年,吳洪生以全縣統考第5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然而在體檢時卻被無情地刷了下來。眼巴巴地看著朝夕相處的同學升入高中,而自己只能面壁獨處,洪生一手抱著母親的腿,一手捶著床,哭喊著:「媽媽,我要上學,我要讀書……」母親心痛欲裂,卻也只有偷偷地抹眼淚。村裡人也議論紛紛:「小瘸子撈不著(不能)讀書了!」「小瘸子」的字眼象皮鞭一樣抽打著洪生,隱隱傳來的「鐺鐺」的上課鈴聲像針扎一般刺著他的心。吳洪生意識到了殘疾將給他帶來可怕的人生,痛苦、失落、絕望籠罩著。
一天,洪生趁家人不在,扶著板凳,挪到了父親保管生產隊農葯的屋裡,想喝葯自殺。看著眼前的農葯,他禁不住淚如泉涌,就在打開葯瓶的一剎那,昔日同學們風里雨里、汗里淚里背著他上學的情景歷歷在目。「難道大家不辭辛苦地照顧我,換來的竟是我的自殺?」「不,決不能!我要戰勝命運,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自身的價值!」他擦乾眼淚,將葯瓶放回了原處。
為了自立更生,洪生開始學鍾表修理。兩個月下來,家裡的兩口鍾被他折得七零八落,卻怎麼也組裝不到一起。失去耐心之後,他徹底絕望了,死亡的陰影又一次占據了洪生的頭腦,他選擇了跳井自殺。然而他幾次剛爬到井口邊,就被家人發現並攔住了。
慶幸的是,吳洪生有一直牽掛、愛護他的良師益友。老師和同學們給他帶來了書報,如《把一切獻給黨》、《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等,而洪生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夥伴吳柯平送給他的一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歷經戰火的洗禮,出生入死,身殘志堅的動人事跡深深打動了他。「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給予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洪生看到這段時,不禁為自己的過去羞愧不已,他把這段話工工整整地抄錄下來,貼在自己的床頭,激勵自己不斷奮進。
見洪生喜歡繪畫,父親就為他買來了一套服裝教材。他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初時,在報紙上臨摹、剪裁,後來,家裡的舊衣服成了他的試驗品。沒有老師指導,他就自己對照書本中的尺寸裁剪;無法站立,便坐著板凳,伏在炕沿上剪裁……4個月後,在姐姐的幫助下,他把炕當作剪裁桌,門為燙衣板,搪瓷缸為熨斗,開始為親朋好友免費做衣服。洪生承諾:做好了不要錢,做不好賠償。他這樣逼著自己做好每一件衣服,因為一旦做壞,自己根本無力償還。漸漸地,他成了十里八鄉有名的裁縫。1979年,他到村裁紉組做了一名技術工人,由於他為人忠厚、技術過硬又肯吃苦,在1982年至1996年間,洪生先後被鎮供銷社服裝廠、縣二輕局服裝廠、煙台佳佳服飾有限公司聘為廠長、經理。
吳洪生的自尊、自強、自立精神贏得了人們的敬佩,也贏得了鄰村姑娘徐秀麗的心,兩人偷偷相愛了。世俗的冷嘲熱諷和家庭的反對沒能阻止他們的相愛,不久,身高1
Ⅹ 中國殘疾人的故事
屠麗芳是一位拄著拐杖的上海女性,她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殘疾、下崗、長期病假的丈夫,這是10年前的她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而10年後的今天,她依然拄著拐杖,走上了「上海市再就業帶頭人」、「市三八紅旗手」、「市自強模範」等表彰大會的領獎台,她創辦的麗芳報刊服務社,開辟了一個就業新天地,為1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崗位,其中有11位殘疾人。
屠麗芳出生不久就因小兒麻痹症而導致一條腿殘疾。中學畢業後,她進了一家洗染店當織補工,本以為只要勤勞手巧,這個飯碗就能穩穩地捧到退休,不料1993年,洗染店被賣給一家飯店,所有的職工都被留下了,只有腿腳不便的她拿到了一張下崗通知書。那年,屠麗芳只有35歲。
她的丈夫劉和平是房管系統的職工,因心臟不好一直長病假在家。回到家裡,屠麗芳不敢把自己下崗的消息告訴丈夫,怕他接受不了。她只是說:店裡在裝修,員工放假回家兩個星期。
看到妻子遲遲不去上班,劉和平悄悄打了個電話到她原單位,終於得知了實情。晚上,劉和平對她說:「我都知道了,你不要瞞我。沒關系,既然下崗了,也要面對現實。」聽到丈夫理解的話語,所有的委屈、傷心、苦楚,一下子都湧上了屠麗芳的心頭,她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剛滿10歲的女兒也說:「媽媽,學校里的牛奶不要訂了,把錢省下來吧。」
屠麗芳擦乾眼淚,下了狠心:我有一雙手,就不信養活不了一家人。她決定依靠自己織補洗染的一技之長,開家洗染房試試。在上鋼新村街道的支持下,屠麗芳在浦東上鋼七村裡開了個小小的洗染亭。憑著精湛的手藝,她的生意十分紅火,可是洗染業每年總有6個月的淡季,旺季的營業收入抵消不了淡季的支出,她的生活依然困難重重。
她開始留意路邊的商店、攤點,看看有什麼生意適合自己做。忽然,她發現有一樣東西天天都賣得掉,沒有旺季淡季之分,那就是報紙。何不改賣報紙呢?於是,她和丈夫將洗染亭改成報亭。劉和平每天騎車到浦西取報紙,她在報亭賣報,有時也拿到車站去賣。賣報是件很辛苦的工作。由於腿腳不方便,屠麗芳吃了很多苦。有一天風雨交加,她打著傘在街頭賣報,大風把雨傘吹壞了,手忙腳亂間她失去了重心,連人帶拐杖翻倒在地,報紙全部撒落,錢幣在雨水中滾落一地……
但是,屠麗芳很要強,一份新民晚報7角,有人看見她是殘疾人,常常給她一元錢不要找了,但她堅決不肯。後來,她就將拐杖藏在電線桿後賣報。4年前,她的小報亭變成了首批東方書報亭。她賣報紙也賣出了「精」,她賣報時間比別人長得多,有時賣到晚上,等中班下班的人來買。她從不在攤位上看報紙,免得顧客誤會她把看過的報紙賣給別人。
賣報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年365天沒有休息,早上5時半就得去拿報紙,夫妻倆吃飯都輪著。對許多家庭來說,一家三口一起吃頓晚飯是件平常事,但在屠麗芳家卻是種奢望。看到父母在外面忙,還在念小學的女兒想為他們分擔一些。屠麗芳記得,女兒第一次燒菜,把捲心菜和大白菜放在一起炒,菜還燒糊了,可屠麗芳吃得很香。
就這樣起早摸黑、勤勤懇懇,屠麗芳和丈夫的收入多了,臉上愁容少了。不過屠麗芳的心事卻沒有減少。她的周圍鄰居中,不乏年齡相仿的下崗職工。看到屠麗芳做得不錯,他們也動心了,可是又擔心會不會搶了屠麗芳的飯碗。屠麗芳主動向他們發出邀請:「我們一起干!你們掙錢也是我的心願。」
這時,她原單位所在地黃浦區的百幫服務中心,幫助她創辦一個非正規就業組織— 「百幫麗芳報刊服務社」,40多人成了首批成員。每天,屠麗芳要給他們的報紙點數、分類、登記,晚上還要清點他們交來的大量零錢,為他們做賬。在屠麗芳的悉心指導下,服務社成員都做得很好。且售報點不斷增加,從20多個攤位發展到四五十個,總共提供了100多個崗位。
40多歲的庄學才是自行車配件廠的下崗職工,1996年加入服務社,攤位擺在三林地區。起初他對賣報一竅不通,也不知道每天該拿多少報紙。屠麗芳從自己的份額中分出10份、15份給他,等庄學才有了穩定的銷量,再替他批量進貨。現在庄學才越做越好,月收入已達2000多元。
服務社的從業人員也有年輕人。昨天上午,記者在屠麗芳的書報亭采訪時,正巧遇到一個小夥子來領報紙。他叫張朱軍,今年23歲,現在和父母一起在靈岩路賣報,新民晚報每天要賣360份。自食其力,令小張很自豪。
屠麗芳也曾嘗試將殘疾人吸收到她的服務社,但困難重重。她想出了一個點子:在賣報亭下安個輪子,在社區售報,這樣既解決了流動叫賣不便問題,又不會引起固定攤位審批的麻煩。她把這樣的售報亭叫做「陽光書報車」。
這個項目得到了閘北區殘聯的大力扶持。去年國慶節,「陽光書報車」在閘北區和新路街道和彭浦新村街道亮相了。首批11名殘疾人在屠麗芳的帶領下,邁出了自強就業第一步。為了指導他們,屠麗芳整整3個月沒回家。她布網點、進報紙,每天分發報紙給他們,傳授賣報訣竅,再為他們聯系進報刊的渠道。
陳蓉是共和新路街道的殘疾人,她自己駝背,丈夫患白化病,雙目失明,20歲的女兒也沒有工作。在「陽光書報車」上崗後,陳蓉還招聘了一位殘疾人,他們吃苦耐勞,幹得十分紅火,有了穩定的收入。好幾位嘗到了賣報甜頭的殘疾人對屠麗芳說:「你幫了我們全家大忙了。」屠麗芳說:「別這么說,我希望大家靠雙手過上好日子。」
生活曾經陰雲籠罩,而今卻陽光燦爛。屠麗芳的家庭也很幸福。夫妻倆齊心協力,把百幫麗芳報刊服務社做大。當年把捲心菜和大白菜放在一起炒的女兒,如今已經20歲,現在燒得一手好菜,置辦幾桌酒席都沒問題。一年前,女兒從職高畢業還考入了大學,念商業管理大專。
屠麗芳用勤奮印證著自己的格言:「命運給我一條殘腿,我用拐杖挑戰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