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故事
❶ 冰心的故事
冰心,這位當代文學巨匠,這位世紀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著自己對別人的愛。這種愛,已融入了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離開我
們;冰心奶奶一生給我們講了無數個平凡而美麗的故事,那麼也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冰心奶奶小時候那些平凡而美麗的故事吧!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
第一聲啼哭。
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
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
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 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
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
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
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
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
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
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
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
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
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
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
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
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
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
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
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
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
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 說到這里,祖
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 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
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❷ 請概括冰心的故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福建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
冰心出生後7個月,便隨全家遷至上海。
4歲時遷往山東煙台,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台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在煙台,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就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掰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住在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一座大院里。這里住著祖父的一個大家庭,屋裡的柱子上有許多的楹聯,都是冰心的伯叔父們寫下的。這幢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後,林家怕受誅連,賣去房屋,避居鄉下,買下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老先生。在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子。
❸ 冰心的故事
這個字數要多一些,你可以自己刪減
冰心與蕭乾
竹林漫步在田野,望著西下的紅圓的落日,我常想:它跟初升的太陽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更具溫柔的魅力,更棄滿了對色彩的激情嚮往。
蕭乾說:「在這個世界上,冰心只有兩個人最親,一個是巴金,一個是我。」
遲到走進民族學院這幢簡朴的樓房,年過8旬的蕭乾先生突然變得步履輕松,手杖掛在腕上,迅捷地走在前面,再不要人攙扶。
這個剎那,彷彿穿越時間隧道,覓回了流逝的歲月中那一刻帶著激越音符的流光——這是馳騁在歐洲戰場上的那個足登高筒靴、身著綠軍裝的中國記者。
寬敞的卧室內,一塵不染的書桌上擺著大花瓶。花瓶里注滿清水,供養兩支粉紅色的牡丹;片片秀雅的嫩瓣托著點點晶瑩的水珠,彌散在馨香在空氣里流動,淡淡的,若有若無。配合著暮春明媚的光照,這花朵於搖顫間竭盡燦爛,似有一種恆久的穿透力。
在花前轉過身來,那是她——他的「世紀大姐」冰心:樸素的中式布衣,白皙茲祥的笑臉,頭發梳得一絲不苟,一條純白的羊毛披巾柔軟地搭在胸前。
他們緊緊握在一起。他上身前傾,脖子伸得長長,半是淘氣、半是乞求地把自己右邊的臉頰給過去。於是她在那裡親切地吻了一下。
他似乎不滿足,依然猴著不起身。她又親了親,他這才直起身。這時牆上的掛鍾指在「10」上,一個圓滿完美的數字。「你現在當了官了,架子大了。」她拍拍他,「說好9點半來的,我都等半天了。」
他歪著腦袋笑,不知是滿不在乎,這是掩藏一份知錯的愧意,像變戲法一樣,取出一包枸杞,一包軟糖——似乎要以此來搪塞自己的遲到。
她竟不領情,並且機智地揶揄:「你又把自己不吃的東西拿來送給我!」「我吃,我吃的!」他急得連連聲明。
她仍不信:「你不是有腎病不能吃糖嗎?」「可這糖我吃。」他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這糖,不是一般的糖;這糖,咳,這糖……」似乎要數出這糖與眾不同的好處來,但終於詞窮。她便又鋒利地點穿:「難道這糖能治病?」「反正,這糖對身體有好處。」他就大言不慚地接過來了,並且得意洋洋地晁了晁腦袋。「你什麼時候吃啊?」她忍著笑,終於相信了的樣子。「我看電視的時候吃。」他認真地解釋,「每次吃一顆,有時兩顆……」。
那神情,彷彿隨時准備抓一顆糖扔進嘴裡,她倒勸阻起來:「聽說腎病吃糖不好,你還是別吃了,要聽醫生的話。」「我最聽醫生的話了,」他忙又表白,「醫生說不吃糖我就不吃糖,醫生說不吃鹽我就不吃鹽,我連喝咖啡都不擱糖,我還常吃生食……」「你還菇毛飲血嗎?」「有什麼辦法,只要醫生吩咐。」
她意識到自己受了捉弄,這個淘氣的小弟,總是要以自己的頑劣激起她寬厚的深愛:「看到你,我就想起了我弟弟,小時候,你們盡干壞事。」
見他的大姐眼圈微紅,蕭乾先生趕緊把我推出:「大姐,我給您帶了個孫女——您的孫女向您獻花來了。」
捧在我手裡的,是一束鮮艷欲滴、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有紅的也有黃的;這才是害蕭乾遲到的真正原因——為了驅車去尋覓那在早晨初放的最清新美麗的鮮花。
信封這時,冰心嚴肅地望著蕭乾:「有一件事,你知道不?我可生氣了!」「大姐,什麼事?」「有人整天班不上,卻占著一輛車。公家的一輛車,專給他一個人用!」「你說誰?」其實蕭乾馬上就明白了,又嘆息一聲:「他有後台啊!」「管他什麼後台,反正,我不能容忍!」冰心憤憤地說,「我不能容忍這種事,我聽說以後可生氣了,可生氣了!」「是讓人生氣!」蕭乾同感,「現在,真不像話!」「應該撤他的職!」冰心好像還不解氣,又加了一句,「換了我一定撤他的職!」他們以一種童稚的認真熱情地憤怒著,彷彿不知道,當今世界,人們用公款吃喝玩樂,用公款出國旅遊,甚至用公款逛夜總會……突然間,冰心又想起了什麼:「吳清說,餅干舅舅可真小氣,信封都是用舊掛歷糊的。」
蕭乾不吭聲,只是笑,調皮而狡黠地笑,眼睛眯成了一條線,嘴彎成了月牙。
冰心大惑不解,追著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怎麼這么窮,用舊掛歷糊信封?」「嘻——」他終於笑出聲來,一副惡作劇的樣子,「那可是專為你准備的。」
見他的大姐還不明白,他不由得大賣關子:「就是專給您的——給不用這種信封。」「為什麼?」「您不是反對用公家的信封嗎?」他俏皮地反問,一改剛才的義憤。「可也沒讓你用舊掛歷糊呀!」冰心還是那麼認真。「那我就用文中館的信封給您寫信啦!」這口氣,簡直是一半威脅一半撒賴。「不行不行!」冰心居然真怕他這么做,連連阻攔。「那我還用舊掛歷糊。」這就是全然在撒賴了。「你不能買點信封嗎?街上去買點。用舊掛歷糊,多麻煩呀,又浪費時間。」
冰心低聲細語,那樣耐心,如同在跟一個不肯在飯前洗手的小弟弟講道理。就差沒把那雙小臟手按在水裡打肥皂了。
我驀地記起,許多年前,我有過兩封來自民族學院「謝緘」的信,白紙信封,一角印著素花,街上出售的一種。
蕭乾先生給我信,牛皮紙信封上印著「中央文史館」的紅字。但信箋是自裁的白報紙,沒有格子,正面反面,充分利用。
我呢?我寫信既用作家協會的信封,又用作家協會的信箋——當然郵票自己貼,至於公家的小車,是沒有福氣坐的。
又記起上海的一家精品店,出售的一支唇膏價值1.9萬元,上櫃即被一時髦女郎買去,晚報的記者追蹤前去采訪,拿出發票一看,那發票上寫的不是唇膏而是「辦公用品」——所謂「辦公用品」,似應包括信封信紙之類。
超越「最近馬金給我寫了封信,寫得很長。」冰心告訴蕭乾。
望著冰心的蕭乾,收起頑皮像,正襟危坐,流露出極關切的神情。
冰心說:「他寫到後面,說自己精疲力盡。你看,寫了一封信就精疲力盡,他精疲力盡了……」「是他自己寫的么?」蕭乾猶豫了一下,「也許,是小林代筆的吧。」「是他親筆寫的,信封也是他自己寫的。他說他精疲力盡了,精疲力盡了……」冰心一再重復,低沉的嗓音里,有一種純屬女性的柔弱的憂傷。「不要緊,」蕭乾握住了她的一隻手說,「他雖然年紀大,可是器官沒毛病,說不定比我活得長。」
這一握之際,所給予的必是溫暖和一種力量。他悄悄地、知心地靠近她:「大姐、我少了一個器官。「你少了什麼器官?」「我少了一個腎。」「少個腎算什麼呀。」冰心笑著安慰他,「有人還少了膽呢。」「可是,膽並不重要啊!」「那倒是,」冰心點頭,「少了膽的那位朋友,最近給我來信說,割膽以後,膽子更大了。」「這不就成無膽英雄了!」一起開懷地笑起來。這笑聲有如早晨的陽光濕沉。
突然蕭乾收住笑:「大姐,你知道我平生最怕什麼?」不等回答他先就皺起了眉,做出一副發愁的樣子:「我最怕的是題字——我的字寫得不好,像狗爬,可人家看我是中央文史館館長,總以為我字寫得好,總是叫我題。最近一個元帥死了,還叫我題碑……」「哪個元帥?」「想不起來了……反正,是個元帥。」「你題了沒有?」「題了——不過,我題,讓別人寫。」「那還叫什麼題字!」冰心開心地笑著打趣,「別人替你寫,也算你題字?」「這有什麼辦法啊!」蕭乾依然苦著臉,「我的字不好看,不好意思往人家碑上刻。只能取這么個折衷辦法,算是蕭乾題,某某書。」「也有人讓我寫悼文,我就沒寫。」冰心好像並不同情他的苦衷,「不過一般我都寫,凡我不寫的,必有原因。」
蕭乾一聽,便有些發急:「那我死了你寫不寫?」「你——」大姐看著她的弟弟,故意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認真考慮這個問題。「你寫不寫。」
他的大姐終於心軟,以一種既溺愛又無奈的口氣說:「我當然不得不寫了。」
蕭乾終於眯起眼笑了,高興得如同得了一個大獎。「可是,我會死在你前面。」冰心又說。「不,」生怕失掉這份獎,蕭乾叫起來,「也許地我死在你前。」「我死在你前面!」冰心顧不了慣有的大姐風度,固執地說。
像貪饞的孩子爭奪甜蜜的糖果,他們爭著這個「死」。蕭乾說過:「死亡使生命對我更成為透明的了。」而在他清澈的眼底。連天宇也是透明的。
也許,這便是一種超越,對生命和死亡的超越,對滾滾紅塵功名利祿的超越。「回去代我親親潔若。」「那你就親我吧,我回去親她。」
——這是照例的告別。冰心奶奶轉過臉來朝我微笑:「我這個弟弟,總是要我親他,像小時候那樣。」又說:「我這個弟弟,年輕時毛病可多了。現在好了,嚴肅了……不過也不算很嚴肅,還是很幽默的。」
我報以微笑。
我看見蕭乾先生也在笑,似乎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照片上還是書齋里,凡見到他的時候總是在笑:清亮如童眸的眼睛,閃著既天真又頑皮的光芒;彎如月牙的唇牽動著幾分溫柔,幾分寬容,幾分洞察世事的睿智。
在這樣的微笑面前一切語言都屬多餘。也許人類的微笑,便是一種永恆。
回答者:紫藍小咪 - 助理 三級 4-16 12:25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第一聲啼哭。
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 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
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
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
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 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 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❹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讀書的故事。
冰心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2、父親教育冰心。
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
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3、冰心克服病痛的故事。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
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4、冰心與祖父的故事。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
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
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5、冰心與聖經
1913年,全家遷居北京。1914年秋,冰心考入基督教公理會開辦的貝滿女子中學。正是在這里,冰心系統地學習了《聖經》,而且《聖經》課和英文的成績是最好的。冰心回憶道:「我們的《聖經》課已從《舊約》讀到了《新約》,我從《福音》書里了解了耶穌基督這個『人』。
我看到一個窮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麼多信從他的人,而且因為宣傳『愛人如己』,而被殘酷地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形象是可敬的。」此時冰心並沒有信仰,在她心目中,耶穌是人子不是神子。
(4)冰心的故事擴展閱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 網路
❺ 問你們一個問題冰心的故事有哪些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讀書的故事。
冰心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經接觸到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看到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那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2.父親教育冰心。
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
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現在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3.冰心與祖父的故事。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
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
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 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❻ 冰心的故事600字
故事冰心冰心,這位當代文學巨匠,這位世紀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著自己對別人的愛。這種愛,已融入了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離開我們;冰心奶奶一生給我們講了無數個平凡而美麗的故事,那麼也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冰心奶奶小時候那些平凡而美麗的故事吧!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第一聲啼哭。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❼ 冰心的故事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
第一聲啼哭。
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
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
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 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
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
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
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
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
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
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
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
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
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
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
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
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
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
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
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
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
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 說到這里,祖
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 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
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❽ 關於冰心的故事
冰心先生的一生正如他的人生信條一樣-----有愛就有一切
❾ 女作家冰心的故事有哪些
位年逾百歲的日本老嫗,銀發迎風,眼神深邃而安詳,坐在手推輪椅車上,
從電視機屏幕上向我走來。她們要從此刻出發,去周遊世界,她們要看一看,她
們所經歷的這一個血雨腥風的世紀,今天是個什麼樣子。
她們曾經是不能出門的,或是只能隨軍慰安的。她們現在的舉動,吸引了全
世界許多目光。要知道,與她們同歲的許多顯赫人物,早已灰飛煙滅。世界不說,
但世界在看……
今天早上我正洗臉,聽見女兒失聲叫嚷:媽媽,冰心!冰心奶奶逝世,會不
會是真的?
是真的。我必須對孩子說:這是自然。
孩子不同意,說是醫治無效。我只得繞彎,說到我的外婆。向女兒解釋,外
婆八十五歲逝世,也是壽終正寢,就是人活到沒有力氣了,就永遠地睡,永遠地
睡,像樹葉睡在地上那樣。
孩子變得高興起來,雖然我並沒有跟她說,她所喜歡的冰心的書籍,是冰心
留在時間樹上的果實。
那幾位日本老嫗周遊世界是否已經返回?
冰心從福建出發,到了中國許多地方,橫渡過太平洋,在美國慰冰湖暫住,
然後在北京停駐。她看見過風、雨、雷、電。她經歷過戰爭、和平、動盪、安寧。
她在海上戀愛,在教堂的鍾聲中舉行婚禮。她生育孩子。她趕赴母親的喪禮,也
要趕赴父親的喪禮。她得知她的同學、同鄉也是才女的林徽因在北京、在離她不
太遠的醫院病逝。她目送她的丈夫吳文藻遠離人世。偶爾她和她的孫子孫女們在
花園里,共享天倫之樂。她最後去醫院。在醫院的時候,一個世紀到達它的末尾。
一個世紀的人,都注意到這個老人的生命力。她的筆尖在白色的紙張上落下,如
同優美的舞蹈的足尖,一個生命從世界上走過,把她對世界的熱愛、希望以及祝
願,全表現在舞蹈的過程和舞韻里。
她最後只問她自己:我的家在哪裡?
她在彷彿中回到中剪子巷,她的童年,和美、溫馨、充滿了愛。那是一個人
的出發之所。一個人對世界最初的好感,也是持久和深刻的。
一個人出發的時候,就一直在返回。人是一種返回家園的動物。
這個世紀的所有出發者,沒有不在路途為風、雨、雷、電所苦的,數以萬計
的離家者死於戰火,數以萬計的居家者歿於災荒。人類是那麼無助、絕望,人類
對世界發問著,世界卻沉默不語。
冰心是那少數的向人自身發問的人之一。自始至終。但不是完全的基督式的
自我懺悔,雖然基督之家無疑給予冰心潛移默化。一個女性在這個世紀的自我發
問,並不需要更多懺悔,正如同戰場上的護士,她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痛恨自己,
她要自己給予傷病者更多的愛,她像母親一般懷疑自己是否愛得還不夠,這愛何
以不能與死亡匹敵。冰心的自我發問,就是這種動人的發問,因此她的每一行文
字,都是愛的閃耀,凝聚著女性溫婉、深沉、寬容,如大海一般對人生苦難的理
解與承擔。
只有同樣作為這個世紀人類苦難親歷者的巴金,才最深刻地明白冰心對於我
們這個世紀的意義,他說,有冰心大姐在,如同黑暗中有指引方向的明燈。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冰心的意義不僅在文字之中,因為這些文字記錄了一個苦難世紀中,人所能
擁有的愛心,這些文字如同一片片純潔的冰,將恆久地潤澤人類飢渴的靈魂。
冰心的意義不僅在文字之中,她個人堅強、博愛的一生,與她的文字一起,
共鑄了女性文化的豐碑。這豐碑意味著女人、人本身自我救贖的能力,因為這豐
碑,我知道一個戰爭、災荒最多的世紀,人,發現了自己過去所長期盲視的。
人的發現,常常是互為影響的。在冰心的周圍,那些閃爍不同光芒的女性,
人們不會看不見。離冰心很遠的地方,在日本,那幾位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老嫗,
她們身上的神聖的光芒,多年過去,仍在我眼前閃動。
死,是人的自然。愛,也是人的自然。只有夭亡不是,夭亡是對人的自然的
檢查。戰爭、災荒及疾病,以大批人的夭亡,喚回人的愛的光芒,喚回人的有愛
的死。
冰心是這個世紀的愛和死,是雙重的奇跡。
人的奇跡,將與人類同在。
❿ 冰心的故事
冰心的故事
冰心,這位當代文學巨匠,這位世紀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著自己對別人的愛。這種愛,已融入了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離開我
們;冰心奶奶一生給我們講了無數個平凡而美麗的故事,那麼也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冰心奶奶小時候那些平凡而美麗的故事吧!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
第一聲啼哭。
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
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
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
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
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 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
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
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
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
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
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
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
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
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
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
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
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
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
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
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
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
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
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 說到這里,祖
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 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
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在牛津大學讀學位的許地山 知道後,立即寫了一封信表示祝賀,還調侃梁實秋 說:「實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嬌婿。」後來,謝文秋與朱世明訂婚,冰心對梁實秋開玩笑說:「朱門一入深似海,從此秋郎是路人!」
冰心與胡適
1919年,中國文壇上突然冒出了一位「冰心女士」。這年9月18日至22日的《晨報》以連載的形式,發表了署名為冰心的一篇「問題小說」——《兩個家庭》,「冰心」這個名字最先出現在中國文壇上。接著,短短4年間,冰心創作了短篇小說30多篇,散文近50篇,詩380餘首,還出版了詩集《繁星》與《春水》。
「冰心」很快名聲大振,這一時期,大家還不知道「冰心」就是燕京大學的女學生謝婉瑩。冰心說:在燕大時,大家只知道她叫謝婉瑩,那時大家都看報紙、雜志上登的冰心女士的文章,人人稱羨,可不知道就是她。老師周作人講新文學課時,還把冰心的作品作為範文來分析,說現在文壇上流行「冰心體 」,卻不知道冰心就是他的學生,正坐在教室聽講呢!
問她為什麼要保密,冰心嘿嘿笑了,緩緩地說:「那是新文化運動初期,寫東西的人很少。而我念的是理預科,數、理、化成績都很好,一心只想學醫……因為膽小,怕人家笑話,就取了個筆名『冰心』。這一寫,寫滑了手,這也是被『逼上樑山』的啊!」
胡適知道誰是冰心,而且是冰心夫婦訂婚時的證婚人之一。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燕京大學的校長樓結婚,證婚人是校長司徒雷登。
婚後不久,冰心再次來到燕京大學校長樓,參加紀念燕大建校10周年的活動。觸景生情,冰心提議將校長樓命名為「臨湖軒」,大家一致稱好,並請在場的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胡適題寫了「臨湖軒」三個大字,事後製成匾懸掛在大廳。
「臨湖軒」有了名字,那麼這個「湖」呢?大家爭執不休,錢穆 靈機一動,建議稱為「未名湖」。
1949年8月,時在日本的冰心寫信給胡適說:「文藻還瘦,還忙,不過精神還好。小女宗黎高了一點,多說了幾句日本話,她從來不記得北平,因為她八個月就離開了。但她口口聲聲要回北平去,說想哥哥姐姐,想祖國,我不知『祖國』兩字,在她心裡是什麼滋味。」
這是一封意味深長的信,也反映了冰心一家與胡適私人關系的親切。其後,冰心不宜談胡適,胡適也不宜談冰心。直到1991年胡適誕辰100周年之際,冰心才撰文首次向新中國的廣大讀者公開談論胡適。她說:作為五四時代的大學生,胡適先生是我們敬仰的「一代大師」。
朱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秋郎是路人
冰心和梁實秋最初是以文敵相見。1923年7月,也就是梁實秋即將赴美國留學前夕,他在《創造》周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對冰心的《繁星》與《春水》兩部小詩集進行了批評。
在前往美國的輪船上,經許地山介紹,冰心認識了梁實秋。可能是冰心沒給梁好臉色,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罵」過冰心,梁後來說,冰心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不容易親近的人,冷冷的好像要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五四青年都有一種英雄氣概,誰怕誰呀,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段經典對話:梁實秋問冰心去美國修習什麼專業,她簡短地回答兩個字「文學」。然後問梁實秋學什麼專業,他回答說「文學批評」。他們的談話到此打住,連「半句多」也沒有。
梁實秋與吳文藻是清華的同班同學,冰心在船上開始與吳文藻談戀愛,與梁實秋的交往也就多了起來。梁實秋是個大才子,還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特別是很討女人喜歡的人。冰心與梁實秋很快就化「敵」為友了,他們與幾個相好的同學在一起海闊天空,談笑風生,還興致勃勃地辦了一份文學壁報,題名「海嘯」。
1925年3月28日,波士頓地區的中國留學生公演英語的中國傳統劇《琵琶記》。劇中,梁實秋飾男主角蔡中郎,冰心飾蔡中郎的新歡宰相之女,另一女學生謝文秋飾蔡中郎的發妻趙五娘。三人中只有梁實秋以前演過戲。但才女畢竟不同於一般人,在舞台上有板有眼,別有情趣,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牛津大學讀學位的許地山知道後,立即寫了一封信表示祝賀,還調侃梁實秋說:「實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嬌婿。」後來,謝文秋與朱世明訂婚,冰心對梁實秋開玩笑說:「朱門一入深似海,從此秋郎是路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1927年5月至8月,已婚青年梁實秋以「秋郎」為筆名在《時事新報》、《青光》副刊上發表了百來篇小品。
抗日戰爭時期,冰心夫婦和梁實秋在重慶相聚。梁實秋沒有帶家人來重慶,而是和同學合買了一處住房,題名為「雅舍」。
1941年,一群文人在「雅舍」為梁實秋的生日擺「壽宴」。宴後,梁實秋一定要冰心在他的一本簿冊上題字。冰心略加思索後寫道:「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這時,圍在書桌旁邊的其他男士大為不滿,都叫著說:「實秋最像一朵花,那我們都不夠朋友了?」於是冰心說:「稍安毋躁,我還沒有寫完。」接著筆鋒急轉,繼續寫道:「雖然是一朵雞冠花,培植尚未成功,實秋仍需努力!」
抗戰勝利後,吳文藻被中國政府派往日本工作。冰心跟隨夫君也到了日本,並成為東京大學第一個女教授。
在日本,冰心得知梁實秋正在收集各種版本的杜詩,就不惜高價幫他買了日本的版本。後得知梁實秋去了台灣,立即給他寫信,讓他辦理手續前往日本,她和吳文藻將為他一家安置在日本的生活。這份友情讓梁實秋極為感動,終生感激。
1951年,台灣紛傳吳文藻、冰心夫婦雙雙自殺。梁實秋在台灣聽到消息後,寫了悼文《哀冰心》。1968年,台灣再次盛傳「冰心和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梁實秋又寫了悼文《憶冰心》。
1984年,梁實秋的學生胡百華與梁實秋的長女梁文茜 一起拜訪了冰心。他們把梁實秋與第二個妻子韓菁清的照片送到冰心手中時,冰心指著照片上年輕漂亮的韓菁清說:「他這一輩子就是過不了這一關!」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在台北病逝。梁文茜對冰心說:「父親去世時一點痛苦都沒有,您不要難過。」
「我怎能不難過呢?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比尋常啊!」冰心懷著深情寫了《悼念梁實秋先生》,接著又應約寫了《憶實秋》:
多麼不幸!就在昨天梁文茜對我說她父親可能最近回來看看的時候,他就在前一天與世長辭了!實秋,你還是幸福的,被人悼念,總比寫悼念別人的文章的人少流一些眼淚,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