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的故事
A. 南郭先生是哪個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南郭先生是《濫竽充數》這篇寓言故事裡的主人公。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喜歡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從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著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B. 南郭先生是什麼遇言的主人公
南郭先生的故事出自《晉書·劉寔傳》。南郭先生,是成語。意思是比喻無才而占據其位的人。
C. 故事裡的南郭先生他姓南郭是對還是錯呢
不姓南郭,
郭:就是城的意思。東郭先生 就是城東的一位男生。南郭先生 就是城南的一位男生。借城裡的讀書來說明其嚴重脫離生活實際其實就是說,城裡的男生,分不清麥苗和韭菜。
D. 南郭先生 的故事
濫竽充數
戰國時期,齊國國王喜歡聽吹竽合奏,南郭先生聽說後混進了樂隊,後來的新國王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逃出了皇宮。
E. 南郭先生 故事簡篇50字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合奏,南郭先生的混進了樂隊,他吹竽時裝出一幅吹竽行家的樣子。齊宣王死後,兒子齊湣王喜歡聽吹竽獨奏,南郭先生害怕就連夜逃出了皇宮。全文
F. 南郭先生的故事
新濫竽充數
這天,南郭先生在公寓里的席夢思上做著春秋大夢。這已經是他第九百九十九次做這樣的夢了。他夢見宣王獎給他黃金、白銀各二百兩,一棟別墅一輛車!正當他准備磕頭領賞時,嘰里咕嚕——從床上滾到了地上,一切化為泡影。南郭先生揉著睡眼,模模糊糊看見牆上的金匾:「妙嘴生花」,心裡美滋滋的。這套公寓是國家文藝部分下來的員工宿舍:四室一廳還有一個小陽台!傢具是佐丹詩紅木送來的,所有家電一律是名牌里的名牌。總之是一個字:富!南郭先生自從吹起了竽就財源難擋,所以南郭最感謝他的破竽,每天都擦好幾十遍,還買了個白玉架專門安置他那破竽。
此時,南郭甚是無聊,書架上擺滿了書,他一本沒翻過!忽然他想起了他的寶貝:「南郭現場演奏實錄」,那是他託人特意為自己錄制的,為此花費還不小哩!他打開電視開始欣賞,趁著廣告的功夫還泡了杯麥斯威爾,這才坐到了沙發上。他一邊嚼著波樂一邊沉醉在「優美」的表演中。
「南……南郭拳的套路招式靈活……」南郭不緊不慢地按下了接通鍵:「哈羅,小麗啊!」「哎呀,不好了!『齊宣董事長』駕崩了,你快來吧!」小麗火急火急地喊。「What?」南郭先生一下子傻了……他扔下遙控板顧不得換上西服,奔下了樓。
他的經紀人小麗正在寶馬里等他,他飛身躍上車,小麗一腳油門走了!一路上南郭先生一把鼻涕一把淚哭他的財神爺,忽然發現車開出了城,感到不對勁,問:「咱么去哪?」「當然是逃了!我都聯系好了。宣董的兒子那兒您是混不下去的。」南郭先生聽完樂了,心裡暗自慶幸找了這么好的經紀人!
車停在一棟豪宅前,門衛把他們請下了車並領他們進去了。
他們穿過眾多面試者,徑直走進貴賓室……大腹便便的「魚董」已恭候多時,他向南郭一點頭算是行禮。小麗忙介紹:「這位是海鮮界叱詫風雲的大亨——舟山老魚。今日想聽您獨奏一曲!」說著,魚董已吩咐人端來了一碗「金竽」,南郭傻了,心裡罵小麗落井下石。橫豎是一死,南郭也只好硬著頭皮接過了竽,他瞥了一眼小麗,樂得像一朵花兒。
刺耳的聲音響起來,南郭知道難逃一劫,乾脆也不擺樣子了,他一睜眼,傻了:魚董正閉著眼美滋滋地欣賞呢!再瞅小麗,南郭明白了,原來魚董也是一條充數的「爛魚」!
這是我前兩天的作業!
G. 南郭先生的故事 經濟學原理
分析到這里,再回過頭來看看基金制度,我們就可以發現,其要害正在於:不管基金公司把「盈利能力」這根「竽」「吹」得怎麼樣,結果都可以「旱澇保收」。按照經濟學上的分析,這實際上是加大了基金公司的道德風險,事實上,這和大家都熟知的「吃大鍋飯」的道理異曲同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造成基金公司使用「規模」這根「濫竽」不斷「充數」,此乃經濟理性或曰最大化行為使然,經濟學上有名的「理性人」假設從這里可以管窺一斑了。在現實中,這種「濫竽充數」的現象至少是博弈均衡解之一,雖然這個均衡解是許多人尤其是投資者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是基金管理制度的激勵機制出了問題,從而扭曲了基金公司的行為。和大家都熟悉的信息不對稱一樣,這屬於信息經濟學上著名的激勵不相容,說到底,基金公司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時沒有能夠兼顧投資者收益最大化。
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正應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句古話,很容易被基金公司雪上加霜式地「雙重盤剝」:沒有管好,還要收費。激勵機制的缺陷造成了基金公司更加重視自身規模而忽視了自身贏利能力。很顯然,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基金管理費的提取和基金業績相掛鉤。
正如學者王連洲所說,對業績好的,可以允許其擴大規模,甚至提高管理費;對業績差的,應該嚴格限制其擴大規模,下調甚至取消管理費。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多勞多得」,博弈規則的改變往往會使得博弈的結果與以前大不一樣,激勵不相容也可以由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事實上,理論經濟學中激勵理論的興起也正是由諸如此類的現實推動的,未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很有可能花落此家,這只是題外之話。
當然,造成基金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結構性調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就對基金利用規模「濫竽充數」的現象熟視無睹等閑視之。我們可以認為,想方設法消除這種現象既是基金制度完善的需要也是基金長遠發展的需要。
H. 語文課本南郭先生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合奏,好吃懶做的南郭先生想辦法混進了樂隊,他不懂裝懂、搖頭晃腦,裝出一幅行家的樣子。不久老國王死後,新國王喜歡聽吹竽獨奏,南郭先生這下心虛了,害怕會露餡就連夜逃出了皇宮
南郭先生
水墨動畫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
導演:熊耕發 錢家騂 王柏榮
造型設計:張世明
內容: 戰國時期,齊國的宣王喜歡聽竽的大 合奏,就命樂正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樂隊。齊國有位南郭先生,既無學問又無專長,靠斗雞賭博騙取錢 財。是日,聞得齊宣王招聘吹竽樂師 三百名,南郭眼珠一轉就去應聘,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混進了樂隊。但他根 本不會吹竽,為了不讓自己的竽發出 聲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這樣, 他就裝模作樣地在樂隊里「吹奏」起 來。三百名樂師齊奏,氣勢宏偉,宣 王甚為滿意。南郭先生又善於阿諛奉 承,更得宣王嘉獎。可是好景不長, 齊宣王駕崩,齊王繼位。新王卻喜歡聽獨奏,於是,樂正便推舉南郭先生表演。南郭聽後嚇得渾身發抖, 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滾落出來,原形畢露,丑態百出,眾樂師暗暗好笑。 渭王大怒:「簡直是濫竽充數!」欲 懲辦南郭。當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 夭。
I. 描述南郭先生的故事。
濫竽充數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版,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權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