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故事
① 伽利略的故事50字
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那些議員們果然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隻,這讓議員們大為欣喜,他們敏銳地意識到伽利略的這個發明有很重要的國防價值。為了表彰他,議會決定升任伽利略為終生教授。
伽利略把望遠鏡伸向了夜晚的星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意義非凡的舉動,套用一個著名的句式,就是:伽利略的一個小動作,卻是人類的一個大動作。
伽利略把望遠鏡最先對準的是月亮。當月亮的圓面通過鏡頭在伽利略的眼中首次出現時,他驚呆了,用肉眼看上去光滑無暇的月亮居然是一個大麻子,表面布滿了坑坑窪窪的圓形坑洞。在對月亮進行了幾周的觀測後,伽利略把望遠鏡對准了木星,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1)伽利略的故事擴展閱讀:
伽利略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者。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確定了自由落體定律,發現了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規律,提出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還對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學的基本概念作出了嚴格的定義等。
單擺振動的等時性是伽利略作出的第一個重要發現。1583年,年輕的伽利略在比薩教堂祈禱的時候,他的注意力被擺動的吊燈吸引住了,他全神貫注地用自己的脈搏來測定吊燈擺動的時間,奇怪地發現,不管吊燈擺動的幅度是大是小,擺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
回去以後,伽利略用繩子系住石子,作了一系列實驗,終於發現了擺振動的等時性規律,為以後擺鍾的發明打下了基礎。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人們都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聖言」: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伽利略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將會同時落地。
② 伽利略的故事
在伽利略的故鄉比薩城裡, 有一座既庄嚴又華麗的大教堂.一天下午, 伽利略來此參觀.一個司事開始給一盞油燈注滿油, 把燈掛在教堂的天花板上, 漫不經心地讓它在空間來回擺動.伽利略看到, 吊燈開始以一個很大的弧度擺動著, 弧度變小時, 擺動的速度也變慢了.他覺得鏈條的節奏好像是有規律的, 雖然往返的距離越來越小, 但吊燈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似乎都一樣長.沒有鍾表, 他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脈搏, 默默地數著吊燈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他發現, 吊燈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確是相同的.
伽利略心裡突然一亮, 他想到: 」亞里士多德說過, 擺經過一個短弧要比經過長弧快些.亞里士多德是不是弄錯了?」他回到家裡找來材料, 做了幾個擺.他把短擺掛在屋子裡, 長擺掛在大樹上, 然後精確計算一個擺從弧的一頭運動到另一頭所花的時間.實驗結果證明, 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由繩子的長度決定的, 不管擺的重量如何, 與振幅也無關.
但伽利略還有些不明白.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 物體從高處落下時, 速度是由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 下落速度也越快.但是, 擺不也是從高處落下嗎?為什麼只要擺的繩長相同, 擺落到最低點的時間都相同, 而跟重量沒有關系呢?
他決定到比薩斜塔上進行下一步的試驗.他發明了一個小機關, 只要一碰按鈕, 盒中的物體就能同時落下.試驗的一天, 他讓學生們拿著盒子站在二層、三層、五層及塔頂窗口, 他發出了信號, 二樓的學生打開盒子, 把一個1 磅重的鐵球和一個10 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塔上落下.這樣一層一層地試驗, 每一次試驗下來, 不同重量的鐵球都同時到達地面.
著名的比薩斜塔成了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錯誤的落體理論的歷史見證者.
③ 伽利略的故事是什麼呢
伽利略的故事如下: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附伽利略·伽利萊簡介:
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④ 關於伽利略的故事50字左右
1、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2、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
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3、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亞里士多德憑著「自信的直覺」,提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這種觀點統治了西方學術界將近2000年。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
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1590年的一天,年輕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十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下落,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
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4、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公元1609年,,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那些議員們果然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隻,這讓議員們大為欣喜,他們敏銳地意識到伽利略的這個發明有很重要的國防價值。為了表彰他,議會決定升任伽利略為終生教授。
5、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⑤ 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受害的故事
1,哥白尼不是被燒死的。
2,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2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舞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葬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這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都使其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獄,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3,伽利略1633年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生監禁。被宗教法庭定罪以後,早年的力學研究再次成為他的主要工作。1638年以後,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 。1642年1月8日逝世。
(5)伽利略的故事擴展閱讀:
伽利略認為經驗是知識的唯一源泉,深信自然之書是用數學語言寫的,只有能歸結為數量特徵的形狀、大小和速度才是物體的客觀性質。伽利略對17世紀的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6],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伽利略的科學發現,不僅在物理學史上而且在整個科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僅糾正了統治歐洲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更創立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伽利略在總結自己的科學研究方法時說過,「這是第一次為新的方法打開了大門,這種將帶來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來的年代裡,會博得許多人的重視。」
後來,惠更斯繼續了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他導出了單擺的周期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數學表達式。牛頓在系統地總結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後,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伽利略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寶貴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伽利略主要著作有《星際使者》《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和《試驗者》。
⑥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⑦ 伽利略的故事
這個伽利略的故事有點長,你可以簡寫一下。
15、16世紀的歐洲,正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長期以來,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的秩序,神權統治的歐洲,用神學代替了科學,用野蠻代替了自由。神學家們荒誕地宣稱,宇宙是一個充滿「各種等級的天使和一個套著一個的水晶球」,而靜止不動的地球就居於這些水晶球的中心。他們推崇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因為在神學家看來,太陽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因為上帝創造太陽的目的,就是要照亮地球,施恩於人類。這是永恆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
為了維護這個荒謬的理論,天主教會的宗教裁判所不惜用恐怖的暴力對付一切敢於提出異議的人們。132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采科·達斯科里活活被燒死,他的罪名只不過說了地球是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居住,卻因違背聖經的教義慘遭迫害。1600年2月17日,義大利哲學家布魯諾,在羅馬百花廣場被活活燒死,也是因為他到處宣傳了哥白尼的學說,動搖了地球中心說。
伽利略是布魯諾的同時代人,早在帕多瓦大學執教時,他就讀過哥白尼的著作《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說》(又名<<天體運行論>>)。這位傑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在這本書中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轉的理論,即太陽中心說,一開始就引起伽利略的極大興趣。但是伽利略是個科學態度十分嚴肅的學者,他想,過去都說是太陽圍著地球運轉,哥白尼卻提出相反的看法,到底哪一個正確呢?伽利略沒有輕率地下結論,他決定用自己的望遠鏡來證實誰是誰非。
當伽利略的著作《星際使者》出版時,他已是一個哥白尼學說堅定的支持者了。伽利略通過自己的觀測和研究,逐漸認識到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而托勒玫的地球中心說是錯誤的,亞里斯多德的許多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伽利略不僅發表了批駁亞里斯多德的論文,還通過書信毫不掩飾地支持哥白尼的學說,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給羅馬教會。在伽利略看來,科學家的良心就是追隨真理。
但是,羅馬教廷是決不會放過伽利略的,他們先是對伽利略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繼而把他召到羅馬進行審訊。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許伽利略再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無論是講課或寫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學說說成是真理。
伽利略不會忘記,16年前布魯諾就是被這些披著黑色道袍、道貌岸然的上帝的衛道士活活燒死的。他如果敢於反抗,下場絕不會比布魯諾更好。
在教會的威脅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棄哥白尼學說的聲明。他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羅倫薩,在沉默中度過了好些年。
但是伽利略的內心深處並沒有放棄哥白尼學說,相反,繼續不斷的觀測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堅信哥白尼學說是完全正確的科學理論。在佛羅倫薩郊外的錫尼別墅里,伽利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病魔在殘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經過長久的醞釀構思,用了差不多5年時間,一部偉大的著作《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終於誕生了。
《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表面上是以三個人對話的形式,客觀地討論托勒玫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對誰是誰非進行沒有偏見的探討。但是當這本書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時,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這本書以充分的論據和大量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力地批判了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錯誤理論,科學地論證哥白尼的地動說,宣告了宗教神學的徹底破產。
很快,嗅覺比獵狗還靈的教會嗅出了這本書包含的可怕思想,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大膽結論使神學家們感到極大恐慌。那些早就對伽利略心懷不滿的學術騙子立即和教會勾結,羅織罪名,陰謀策劃,為迫害伽利略大造輿論。
科學和神學不可調和的斗爭爆發了。1632年8月,羅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這本書出售,並且由羅馬教皇指名組織一個專門委員會對這本書進行審查。伽利略預感到大禍臨頭,果然,到了10月,他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羅馬接受審訊的一紙公文。
這時候的伽利略已是69歲的老人,病魔纏身,行動不便,許多關心他的人到處為他說情,但是羅馬教皇惱怒地說:「除非證明他不能行動,否則在必要時就給他帶上手銬押來羅馬!」
就這樣,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來到羅馬。他一到羅馬便失去自由,關進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獄,並且不準任何人和他接觸。
人類歷史上一次駭人聽聞的迫害就這樣開始了。在羅馬宗教裁判所充滿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謬誤的否決,科學受到神權的審判。那些滿臉殺機的教會法官們,用火刑威脅伽利略放棄自己的信仰,否則他們就要對他處以極刑。
年邁多病的伽利略絕望了,他知道,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撲滅的。盡管他可以聲明放棄哥白尼學說,但是宇宙天體之間的秩序是誰也無法更改的。
在審訊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當眾表示懺悔,同意放棄哥白尼學說,並且在判決書上簽了字。
「為了處分你這樣嚴重而有害的錯誤與罪過,以及為了你今後更加審慎和給他人做個榜樣和警告,」穿著黑袍的主審法官當眾宣讀了對伽利略的判決書,「我們宣布用公開的命令禁止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判處暫時正式把你關入監獄內,根據我們的意見,以及使你得救的懺悔,在三年內每周讀七個懺悔的聖歌……」
⑧ 誰給我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
1、亞里士多德學習的故事
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一位宮廷醫生,亞里士多德出生後,父母十分重視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十七歲時,被父親送往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修學。由於亞里士多德天資聰穎,並且勤奮刻苦,因此很受老師柏拉圖的重視。
柏拉圖擔心亞里士多德誤入歧途,便對亞里士多德說:「要給你戴上韁繩。」言下之意就是,亞里士多德思維敏捷,不同於一般人,如果不嚴加管教的話,亞里士多德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
雖然亞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圖,但是在學術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所以,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柏拉圖晚年間,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因為學術觀點不同,所以經常發生爭吵。等到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圖學園呆了兩年時間,等到新領導上任後,亞里士多德便離開了雅典。
5、伽利略的故事: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⑨ 關於伽利略的小故事50字
伽利略的小故事
一天,伽利略對他的學生們說:「下個禮拜,我要做一個實驗。」同學們不解地問:「做什麼試驗?」「我要請學校的全體師生,還有比薩的全體公民來觀看這次實驗,讓大家一起來為我做見證。大家會看到,兩個大小不等的鐵球,會同時從高處落地。」
這一天終於到了,伽利略滿懷興奮地登上比薩斜塔。試驗開始了,他大聲說:「請大家看清楚我手裡的這兩個鐵球,一個一磅重,一個十磅重。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親自上來掂一下,看看是不是屬實,並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鐵球落地的時間。」
伽利略伸開了手擘,兩個鐵球,從高空墜落而下,瞬間之後,同時落地。計時的學生大聲驚呼:「時間相同,沒有絲毫差別。」就這樣,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定律。
(9)伽利略的故事擴展閱讀:
伽利略的主要貢獻
1、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2、天文學
伽利略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伽利略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月球山嶺、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現象,並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
3、實驗科學
無論在動力學、梁的彎曲或者是天文學的研究中,伽利略十分重視觀察和實驗的作用。他又善於在觀測結果的基礎上提出假設,運用數學工具進行演繹推理,看是否符合於實驗或觀察結果。
4、哲學
伽利略一生堅持與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迷信盲從。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現代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伽利略
⑩ 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故事
哥白尼不是被燒死的,1543年5月24日,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病逝。
喬爾丹諾·布魯諾(義大利語:Giordano Bruno,1548-1600.2.17),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思想家,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他幼年喪失父
母,家境貧寒,所以由神甫養育長大。但他自幼好學,15歲那年當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他全憑自己的勤奮、努力,終於成為當時知識淵博的學者。後來他發展了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日心說,提出「宇宙無限論」,還提出了唯物主義思想。這些學說及思想極大地震撼了教廷的統治地位,被教廷處以火刑,而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但他的思想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他捍衛真理不畏迷信的精神被人們所歌頌。
伽利略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I.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