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圍棋故事

圍棋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41:11

1. 遠近聞名的圍棋高手小故事

轉自搜狐網
1933年,19歲的吳清源五段已經戰績輝煌煌,在讀賣新聞社主辦的「日本圍棋選手權戰」中獲得優勝(冠軍),並取得與本因坊秀哉名人(名人-日本棋界舊稱號,日本棋界領袖,當時世界圍棋的九段)的對弈資格,轟動日本。比賽之前,各新聞媒體均以「不敗的名人對鬼才吳清源的對決」為標題大肆宣揚,弄得無數棋迷如醉如痴,心癢難熬。此時正值日本策劃「滿洲事件」,中日關系異常險惡。因此這盤棋始終籠罩著「中日對抗」的色彩。正是在這樣重要的棋局之中,吳清源一反傳統,前三手分別下在三三、星、天元的位置,因屬於本因坊門「禁手」,秀哉提出暫停。
>>>棋譜:【1933年讀賣新聞社特別棋戰 吳清源VS秀哉】
對至高無上的「名人」居然走出這等罕見布局,本身就屬大不敬之行為;更兼這三手棋,皆與坊門傳統布局格格不入,尤其是三三,在坊門中被定為「禁手」。所以,不但坊門棋士個個怒氣沖天,就連一般的棋迷們也都大大地吃了一驚。於是「豈有此理」這種口氣的信件,剎時間雪片般飛到報社。
弈這局棋時,秀哉已經59歲,吳清源僅僅21歲,考慮到名人的健康,每周只在星期一對奕一次。由於當時並未採用封棋制,名人可以視情況暫停,此為白棋絕對有利之處。正因為此,這盤棋整整下了3個月才結束!
從白6開始,一直進展到中盤,基本上旗鼓相當,黑棋未失先著效力。弈到黑159手時,已是第二年的一月五日了,秀哉又宣布打掛。這是第十二次打掛,當天僅弈了四手棋。此時黑棋將小勝的姿態是明顯的,但秀哉則認為是細棋。
一周後復弈,秀哉名人終於打出石破天驚的妙手--白160凌空殺入黑陣。對此黑161是最善之應手。在160的影響波及下,至188,黑右邊五子被吃,局面轉而對白有利。弈到最後那天,黑棋敗北似已成定局,但184手以後,盤面還殘留著若干復雜官子,故吳清源仍在抵抗。此時在對局場外的休息室內,秀哉名人的弟子黑壓壓地聚集了一群。盡管直至終局的多種收官方法,早已被研究透了,但坊門弟子仍然神情嚴重,焦急不安地注視著戰局進程。吳清源一次走出賽場,無意間看到如此緊張的氣氛,頓時嚇得手足無措,於是趕忙向師父瀨越求救。瀨越當即拜請了京都圍棋界巨頭吉田操子來擔當公證人。後來,就連擔當應急公證人的吉田,見此戒備森嚴的陣勢,也大吃一驚,覺得事態非同小可。
據說白160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陳爾在與師兄弟們集體研究時想出來的,吳清源的老師瀨越憲作因為曾對此懷疑,引起軒然大波,後來被迫辭去了日本棋院理事職務。
結果,白棋終於贏了二目。耗費時間:黑22小時6分,白22小時17分。在終局的瞬間,秀哉名人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後來,秀哉評此局時,說道:"坦率地說,此番對局,在各種意義上來講,都是難下的棋。吳、木谷二人創造新布局,以此向舊傳統挑戰。種種原因,使我未能達到超脫之境地,這使我回顧往昔,深感技藝尚不成熟。可以想像,對方以三三、星、天元的新法打來,我身為名人,心情無論如何也難保平靜了!"
這局棋吳清源雖敗猶勝,正是在這局棋之後,日本棋院才作出了「每局比賽必須當天結束」的規定。秀哉也在1938年宣布引退,並將「本因坊?頭銜轉給了日本棋院。

2. 中國古代名人學習圍棋的故事

1
黃龍士,名虯,又名霞,字月天,江蘇泰縣姜堰填人。據徐星友《兼山堂弈譜》等書記載,他生干清順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黃龍士天資過人,幼小時棋名已聞達四鄉鄰里。長大點後,父親就帶他到北京找名手對弈,從此黃龍士棋藝大進。康熙三年他在門寧初謁杜茶村時,他的棋藝距國手還差一截,第二次謁見杜的時候,他已一躍而為國手。他與在棋壇馳騁五十餘年久負盛名的盛大有下過七局,獲得全勝。呂書艙說他下棋如"淮陰用兵,戰無不勝",在清初"群賢蔚起,競長爭雄"的狀況中,黃龍士鶴立雞群,"一切俯視之",奪得霸主地位。前輩大家周東侯,此時棋力亦在黃龍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見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與之較量。人們將黃龍士尊為棋聖,他和思想家黃宗曦、顧炎武等人並稱為"十四聖人",可惜黃龍士"享年不永",剛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

《清代軼聞》上記載:徐星友初遇黃龍士時,黃授徐四子,幾局後,授三子,待十局終了,徐星友遂成國弈。名家中「自三子進為國手,前此蓋未有也。」

但是,徐星友成名後,不但不感恩於黃龍士,反而對黃龍士忌恨得要命。因為在當時,放眼天下,只有黃龍士名氣高過徐星友,也只有黃龍士能勝他一著半勢。所以,徐星友做夢都想除掉黃龍士,獨霸棋壇。徐星友不是個笨人,更不想擔個忘恩負義的罪名。那樣的話,棋下的再好,也將不恥於天下了。思來想去,徐星友想到了玩物喪志上。三國時的劉備,是天下共仰的英雄、大豪傑,被周瑜施了「美人計」,還險些誤入歧途。只是因為有了諸葛亮,他才跳了錦綉坑。重生霸主心。黃龍士不是劉備,也沒有諸葛亮來救他,還怕他不上當?

據說,徐星友家業富足,金銀盈屋。於是,他為黃龍士蓋起了豪華的樓閣,恭恭敬敬地把恩師請到家中,每日錦衣玉食地供奉,前後宅遍置美女,夜以繼日絲竹管弦,游宴不停,或命家人陪黃龍士狎名妓,酗美酒,總之是搞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花樣百出。當時人都以為徐星友得名不忘本,善待恩師,無不嘖嘖稱贊。就這樣,黃龍士沉湎於聲色犬馬,三年之後,終於精力衰竭,一命嗚呼了。

另有一說,黃龍士素來以「弈聖」自負,爭強好勝,從不認負服輸。一日,徐星友請來三位弈林中的高手,每人棋力只稍遜黃龍士而已。然後請黃龍士到自己家中,指著早已擺好的三副棋說:「這三個人的棋也屬難得。我同時與三人對局,每次必負無疑。三人口出狂言,說是即使恩師到,以一對三也無勝算,不知您以為如何?」 果然請將不如激將,黃龍士當下請三人就坐,說是要「大殺三方「。結果,他東奔西走,輪流走子,這三人又都不是等閑之輩,直把黃龍士累得滿頭虛汗,殫精竭力,便出平生手段,才把這三盤棋贏了下來。不過,就在當夜,黃龍士終於因為勞累過度,吐血而死。徐星友遂為天下弈林第一手。

也有人說,上述故事,都是小說家言,茶餘飯後看看也無不可,卻認不得真。《清代軼聞》在論徐、黃時就說,弈家積習,專好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但徐星友著《兼山堂弈譜》,對黃龍士推崇備到,沒有絲毫忌刻不敬的語言,不像能幹出那些缺德事的人。也許因為黃龍士死後,徐星友以國手擅名弈林四十年,難免有人嫉妒,就造出這些謠言來詆毀他。細想起來,這種說法似也不無道理。

黃龍士具有獨特棋才,著子看似乎平淡無奇,但寓間極深,對手不易察覺,若敢於用強,他即隨機應變,出奇制勝,迫使對手相形見絀,反以自困。鄧元鏸推崇說:「龍士用思尤密,深入奧竅。當危急存亡之際,群已束手智窮,能於潛移默運之間,益見巧心妙用,空靈變化,出死入生。」又說:「龍士如天仙化人,絕無塵想。」時人甚至將他同黃宗羲、顧炎武等哲人大家人並稱為「十四聖人」,推為「棋聖」,足見其影響之大。

黃龍士對局實踐對圍棋發展的最大貢獻,在於他轉變了圍棋的風格。在他之前,棋風局面狹窄凝重。黃龍士使棋風大變,在其之後,局面開闊,輕靈多變,思路深遠。

對黃龍士的棋風特色,後人評價甚多。徐星友這樣概括黃龍士的棋:"寄纖濃於滔泊之中,寓神俊於形骸之外,所謂形人而我無形,庶幾空諸所有,故能無所不有也。""一氣清通,生枝生葉,不事別求,其枯滯無聊境界,使敵不得不受。脫然高蹈,不染一塵,臻上乘靈妙之境。"總的來說,黃龍土對局時考慮全面,判斷准確,力爭主動,變化多端,不以攻殺為主要取勝手段。

黃龍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黃龍士全圖》.此外,鄧元惠還將黃龍士的七十盤對局集成《黃龍士先生棋譜》一本,黃龍士對局中的精華大都收在其中了。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黃龍土為《黃龍士全圖》寫的《自序》。這是黃龍土自己豐富經驗的寶貴總結,較全面地論證了圍棋的戰略戰術,見解獨到精闢,發人深省。如他談到布局和全盤戰略時說。"辟疆啟字,廓焉無外,傍險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談到攻守和戰術原則時說:"壤址相借,鋒刃連接。戰則羊師獨前,無堅不暇:守則一夫當關,七雄自廢。此邊腹攻守之大勢。"談到對形勢判斷時說:"地均則得勢者強,力競則用智者勝,著鞭羨祖生之先,入關恥沛公之後,此圖失之要。"談到策略時說:"實實虛虛之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審於棄取之宜,明於彼此緩急之情,"這些都是黃龍士從對局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真知的見,也顯示出黃龍士自己的棋風。

至今日本棋界仍然欽佩他的高超棋藝。黃龍士對局輕靈多變,思路渾圓,局面開闊,氣魄雄大。他所著《弈括》一書中有篇自序,是他實戰經驗的總結,見解精闢,發人深思,其中這樣寫道:「辟疆啟宇,廓焉無外,傍險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這是說起手布局,要佔大場要點,「作都」,「作塞「,使棋有根據和攻守要塞;要從局部設想到全局,從起點考慮到今後的發展,以達到「上乘靈妙之境」。除《弈括》外,黃龍士還著有《黃龍士全圖》、《自擬譜十局》、《四大盤弈譜》等,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

後人稱黃龍士為「棋聖」,於清一代當之無愧。

2范西屏(又作西坪)名世勛,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誌銘》和畢沉《秋學對弈歌序》等詩文中,對他的生平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范西屏的父親是個棋迷,直下到家道敗落仍未盡興。可惜棋藝始終不高,只把這一嗜好傳給了兒子,范西屏三歲時,看父親與人對弈,便在一旁呀呀說話,指手畫腳了。真可謂天生棋才!

父親見兒子與己同好,甚是歡喜,唯恐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成氣候,當下帶兒子拜鄉里名手郭唐鎮和張良臣為師,棋藝日見長進。不久兩位老師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親又送他拜山陰著名棋手俞長侯為師,俞長侯棋居三品。有這位名師指點,范西屏長進更快,十二歲時就與俞長侯齊名了。三年後,西屏竟已受先與先生下了。他與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學生的凌厲攻勢,均敗在學生手下。從此,俞長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歲時,便成為聞名天下的國手。

范西屏學成時,正值雍正、乾隆年間。他和俞長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藝家錢長澤的盛情招待。十餘年後,范西屏再訪松江,幫助錢長澤「晨夕參研」編成《殘局類選》。

范西屏出名之時,天下太平,大官們多閑聊無事,他們爭著拿銀子請強手與范西屏較量,以此為樂。當時棋林高手梁魏今、程蘭如、韓學之、黃及侶都紛紛敗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稱「胡鐵頭」,棋力甚兇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敗將,在《海昌二妙集》中老胡常常是被讓二、三子的,但老卻是榜上有名的國手,可見范、施的卓爾不群。

當時能與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過,據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施襄夏是長考派,顯得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靈活,兩人對弈時,施襄夏常鎖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卻輕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應子之後便去睡覺。有一回對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觀棋的人,都認為他毫無得勝希望了,必輸無疑。范西屏仍不以為然,隔了一會兒,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復生,觀棋者無不驚嘆。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鄉、同學,年齡又相仿(范長一歲),未出名前,兩人常在一起下棋。後來他們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無處找尋。以後,乾隆四年時,范、施二人受當湖(又名平湖)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一局,施六比五領先。「當湖十局」下得諒心動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說:「昔抱朴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在當湖,范、施除對弈外,主要是教張永年和他的兒子張世仁、張世昌下棋。張氏父子都能文工弈,棋達三品,有「三張」之稱。范、施教棋期間,與三張受子對局,後選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張弈譜》一書。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遠在眾多棋手之上,能與他們對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張氏父子,受子後方可開局。當時受棋者從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讓子者,均稱指導棋,是當時培養後進的一種較為實際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親自面授了不少門徒,為發展圍棋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范西屏棋名已聞達四海,他的學生畢沅曾寫了一首長詩《秋學對弈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君今海內推棋聖」。那時,范西屏還不到四十歲。

范西屏晚年客居揚州,當時,揚州是圍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間,學生卞文恆攜來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歸》,向范西屏請教。(卞也是施的學生),范據書中棋局,參以新意,寫成棋譜二卷。揚州鹽運史高恆,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並用署中公款代印此書。這就是《桃花泉弈譜》。范西屏在揚州還寫了其它圍棋著作。

3

范西屏晚年並未完全放棄圍棋實踐,《墨余錄》記載:嘉慶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當時上海最優秀的棋手是倪克讓,其次是宮加錄等人。倪克讓不屑與他人對弈,宮加錄等人則在豫園設棋局與四方棋手下棋賭錢。范西屏一日來到豫園,見有人對弈便站下了。看了一會見客方將輸,便給他出主意,旁邊人不高興了,對范說:「這是賭博,旁觀者不能多話。你既然會下棋,為什麼不自己來決一勝負呢?」范西屏笑了笑,從懷里取出一大錠銀子,對眾人說:「這就是我的賭注。」看到這么多銀子,所有的人都眼紅了,紛紛爭著要和范對弈。范接著說:「我下棋於不怕別人說話,你們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對局。」棋沒下到一半,對手們已經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於是有人趕緊去報告宮加錄。宮加錄趕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與他下了一局,宮加錄輸了。范西屏再讓,宮加錄還是輸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來最後的援兵倪克讓。倪克讓聞風而至,一見面,二活沒說,伸手弄亂了棋盤,告訴眾人:「這是范先生,你們哪是他的對手!」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上海的富豪們紛紛請他教棋。范西屏在西倉橋潘家受先四子與倪克讓下了棋,觀棋者把對局情況記錄下來,編成《四子譜》一書。

范西屏卒年不詳,大文學家袁玫曾寫過一篇《范西屏墓誌銘》,其中卒年、歲數和葬處均未說明,只寫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於1797年,事實上此後史料上還有范赴滬對弈一事的詳細記載。估計袁玫寫墓誌銘時,范西屏並未去世,是所謂「生吊生祭」,當然這是推測而已。

范西屏為人耿直朴實,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財之道。有了錢財,也將一半分給同鄉中的困難人家。袁玫對他的為人盛贊不已,說:「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認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風,前人有不少總結。棋手李步青曾對任渭南說:「君等於弈只一面,余尚有兩面,若西屏先生則四面受敵者也。」這是說范西屏全局觀念特別強。李松石在《受子譜.序》中談得更為詳細,他說:范西屏「能以棄為取,以屈為伸,失西隅補以東隅,屈於此即伸於彼,時時轉換,每出意表,蓋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從全局著眼。具體手法就是「時時轉換,每出意表」。這種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領教,評價甚高。施襄夏說:「范西屏以遒勁勝者也。」鄧元穗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西屏崇山峻嶺,抱負高奇。」畢沅在《秋堂對弈歌》中,也這樣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風:「淮陰將兵信指揮,矩鹿破楚操神機。鏖戰昆陰雷雨擊,虎豹股粟瓦尾飛。烏道偏師方折挫,餘子紛紛盡袒左。忽訝奇兵天上下,當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藝家李汝珍談到四大家時曾說:「此四子者,皆新奇獨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對范西屏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偶然,他不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經驗,而且有所創見,有所發展。這從他寫的《桃花泉弈譜.序》中,可以看出,在這篇《序》里,他先談到下圍棋「實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接著,他談到了明代棋壇的情況:「有明作者,皆渾而不舉,言先後,言虛實,言向背而已,」這是棋譜家的缺點,也是棋手的缺點。他又談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國初弈樂園諸公冥心孤詣,直造單微,於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極,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過前人。」然後,他又談到了他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來,國手則不然,較大小於毫釐,決存亡於官冥。交易變易,時時存一片靈機;隔二隔三,處處用通盤打算。數至此,盡心至此,」范西屏認為,圍棋之所以這樣不斷向前發展,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不坐困千古也」。這充分說明範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創新精神。李松石還說過這么句話:「范於弈道,如將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戰無不勝。」范西屏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並不認為圍棋發展到自己這兒就停止了。他認為圍棋的發展是無極限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譜》二卷,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價值最大的古譜之一,這本書,「戛戛獨造,不襲前賢」,內容異常豐富、全面,精闢地記載了范西屏對於圍棋的獨特見解。此書則一出版,便轟動棋壇,風行一時,以後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來影響了無數棋手。
4清代棋壇除黃、范外的另一座高峰當推施襄夏了。

施襄夏名紹暗,號定庵。生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他也是浙江海寧人,與范西屏是同鄉。《揚州畫舫錄》上說,范、施二人系同母異父兄弟,此說未必真實。施襄夏在為《弈理指歸》寫的自序中較詳實地記載了他的生平。

施襄夏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個老實、文靜的孩子。他父親是位雅士,擅長詩文書法,也畫些蘭竹之類。晚年退隱家中,常焚香撫琴,或陪客下棋。施襄夏念完功課,便坐在父親身邊,看他撫琴下棋。漸漸地,他對這棋藝發生了興趣,開始向父詢問其中的道理。父親對他說:"學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學棋需要'靈益',而不能'沾滯'。你瘦弱多病,學琴好些。"於是施襄夏開始學琴了。不過沒過多久,父親發現兒子對圍棋的喜愛甚於琴。當時,比施襄夏年長一歲的范西屏從師俞長侯學棋,到十二歲時,已與老師齊名,這使施襄夏十分羨慕。父親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長侯門下。開始范西屏要讓施襄夏三子,一年以後兩人就可以分先對弈。

在俞長侯那兒被先生讓三子教了一年,施襄夏性格上爭強好勝、不甘久居人後的優點在老師和天才師兄的激發下,成幾何級數的增長,很快便能與范西屏分先爭個高下了。其間,老棋手徐星友也曾讓三子與施襄夏下過指導棋。老國手慧眼識真珠,非常看重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譜》贈給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負厚望,對這本名著認真鑽研數年,受益很大。

施襄夏二十一歲時,在湖州遇見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蘭如,兩位長者都受先與他下了幾局棋,施襄夏從中又悟出不少道理。兩年以後,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們同游硯山,見山下流水淙淙,都很興奮。梁魏今對施說:"你的棋已經下得不錯了,但你真的領會了其中奧妙了嗎?下棋時該走的就得走,該停的就得停,要聽其自然而不要強行,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雖然刻意追求,然而有'過猶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來你仍未脫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細細體會了這番深刻的議論,意識到自己以前好高騖遠,走了彎路。從此,施襄夏一變往日棋風,終於成為一代棋聖。

此後三十年間,他游歷吳楚各地,與眾多名手對弈,交流棋藝,五十歲以後,和范西屏一樣,也客居揚州,教授學生,為培養下一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學生很多,但他始終很謙遜。晚年在揚州,他還寫了不少圍棋著作,為後來棋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面貌出現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歸·序》中,施襄夏對前輩和同輩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論述:"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梁魏今,至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范西屏以遒勁勝者也。"正是基於對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長,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顆閃爍異彩的明星。

鄧元穗說:"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遠","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深謀遠慮,穩扎穩打就是施襄夏棋風的主要特點。施襄夏自己也說過:"蓋窮向背之由於無形,而決勝負之源於布局也。"他在《自題詩》中寫道:"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有人說這是當湖十局弈畢,後來居上的施襄夏批評范西屏的,其實應該說這是批評只學范西屏皮毛外在的那些後輩棋友的中懇之語。

施襄夏特別強調這個"靜",他在《凡遇要處總訣》中說:"靜能制動勞輸逸,實本攻虛柔克剛。"這和他說的"化機流行,無所跡向,百工造極,咸出自然","棋之止於中止",是一個意思。"靜"即是"自然",即是"止於中止",也就是當年梁魏今對施襄夏說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這並不是提倡被動。施襄夏一向重視爭取主動,他曾說:"逸勞互易忙須奪,彼此均先路必爭。"這與"靜"是不矛盾的。"行乎當行,止乎當止",關鍵還在"行"和"止"都必須是主動的,這樣才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實攻虛,以柔克剛,這正是施襄夏棋風的奧妙所在。

5
施襄夏在理論上貢獻很大,他是在認真總結了前人棋著的得失之後,寫出自己的著作的,他十分推崇《兼山堂弈譜》和《晚香亭弈譜》,但也大膽、尖銳地指出了它們的缺陷,他在自己的《弈理指歸·序》中說:"徐著《兼山堂弈譜》誠弈學大宗,所論正兵大意皆可法,唯短兵相接處,或有未盡然者。程著《晚香亭弈譜》惜語簡而少,凡評通當然之著,或收功於百十著之後,或較勝於千百變之間,義理深隱,總難斷詳,未人室者仍屬望洋猶嘆。二譜守經之法未全,行權之義未析也。"這種科學態度是難能可貴的,這使得施襄夏的著作較前人有了很大發展。他的《弈理指歸》二卷,是我國古棋譜的典範,是施襄夏一生心血的結晶,可與《桃花泉弈譜》媲美。因此書原文是文言口訣,字句深奧,圖勢較少,錢長澤為之增訂,配以圖勢,集成《弈理指歸圖》三卷。

施襄夏死後,他的學生李良為他出版了《弈理指歸續篇》,這本書的《凡遇要處總訣》部分,幾乎總結了當時圍棋的全部著法,是部全面論述圍棋戰術的著作,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十分少見的精品。這些口訣,都是施襄夏平生實戰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煉,內容豐富。以范西屏、施襄夏為代表的康熙、乾隆時代的棋藝水準,是整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范西屏、施襄夏等人把圍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施襄夏之前,圍棋方面的理論除了《棋經十三篇》外,再沒有任何人總結涉及,見到最多的是各種棋勢的匯編和實戰對局集冊。而《棋經十三篇》對圍棋方面大而化之,一般來說可以有助於對圍棋規律的理解,但是起不到具體的指導作用。

施襄夏主要著作有《弈理指歸》和《弈理指歸續編》,《凡遇要處總訣》是後者書中的一部分。這兩部書和范西屏的名著《桃花泉譜》相映成輝,在歷史上齊名,同為古代棋書中的經典。由於施襄夏不僅棋藝高超,且有相當文學修養,他把自己對圍棋理論方面的探索和理解結合上實戰,撰寫出的《凡遇要處總訣》更為世人傳頌,其中所述下圍棋的道理和規律,從深度上講,有些內容已超過《棋經十三篇》。他的《凡遇要處總訣》化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通俗、就蕪雜為精當,表現出了施襄夏對圍棋內在規律達到了哲學意義上的認識。

《凡遇要處總訣》所涉及的圍棋理論大體分為三部分,

一.對全局的總覽。

「起手據邊隅,逸己攻人原在是。」大意是說:下圍棋先走角再占邊,占據了有利地形再攻擊對方是下圍棋根本的道理。兵法上講「以逸待勞」,圍棋上也是這個原則。

二.局部的戰略方針。

「攻虛宜緊緊宜寬。」這句話講的是攻擊孤棋的原則。大意是,在攻擊對方孤棋的時候,如果對方還處於弱小、鬆散、沒有反擊能力的情況,那麼要逼的緊一些,不要留給它可以就地活棋的餘地。相反,緊逼之後,對方的孤棋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有了一定的反擊能力,那時攻擊就要離它遠一點,只是保持牽制就可以了。

類似經典的話還有:「兩處有情方可斷。三方無應莫存孤。」這兩句話講的是「切斷」和對待自己的孤棋原則。大意是,對方的棋如果被「切斷」為兩部分以後,兩處的棋都需要照顧處理,那麼你的切斷就是有意義的,否則你去「切斷」就是無謂之舉。從效率角度看就是無效行為,而圍棋是非常要求效率的。

三.具體的情況下的應對方法。《凡遇要處總訣》還講了許多具體情況下的應對方法,主要是圍棋實戰中技術,關於這方面的分析需要藉助許多具體的圍棋實戰中的事例,配以圍棋的技術圖譜,如此超出了本書「漫談圍棋「的寫作意圖。只好割愛剩略。

施襄夏另外的一個特殊貢獻是對前輩和同輩棋手的棋藝作了研究,對他們有十分精粹的論述,他在《弈理指歸》中說:「聖朝以來,名流輩出,卓越超賢。如周東侯之新穎,周懶予之綿密,汪漢年之超軼,黃龍士之幽遠,其以醇正勝者徐星友,清敏勝者婁子恩,細靜勝者吳來儀,奪巧勝者梁魏今,至程蘭如又以渾厚勝,而范西屏以遭勁勝者也。」 這些精到的評論不僅讓我們能了解到歷史人物的棋藝水平,也對我們學習他們的棋藝指點了要訣。

施襄夏特別強調這個「靜」,不能浮躁,不能在乎一時一事的得失勝敗,要忍得住寂寞,到了「靜」的境界才能真正地把圍棋的妙理參到。施襄夏在《自題詩》中寫道:「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

在施襄夏的那個時代沒有正規的圍棋比賽,他和范西屏對弈的「當湖十局」是他棋藝水平的最高體現,也是後人學習圍棋棋藝的典範,在中外圍棋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理論更對無數的學習圍棋的人起了永不磨滅的作用。

附錄:施襄夏詩作九首(這是《弈理指歸續編》前面的《題辭九首》)

紋楸數閏按周天,著自神堯啟後賢。

畢竟璇璣循造化,個中元妙惜無傳。

十三篇內皆真訣,大意包羅最可師。

諸譜醇疵何所適,別裁心印問來茲。

弈宗邊角樹根基,逸己攻人道在斯。

鎮靜中權推正面,自然不戰屈人師。

已拚坐隱躁心捐,儒雅風流勝算全。

不似孫吳多詭詐,堂堂正正自天然。

一枰角智關成敗,黑白爭雄見是非。

熟讀指歸諸總訣,源流萬派得先幾。

九宮變化指歸篇,弈理淵源已盡鑽。

復恐中途迷一本,更將常法細重宣。

布置無形推動靜,行機有象貫虛靈。

須知中道原無異,莫誤旁門失典型。

弗思而應誠多敗,信手頻揮更鮮謀。

不向靜中參妙理,縱使穎悟也虛浮。

移形變幻孰探微,未測端倪昧所歸。

參透陰陽知向背,正奇妙用本天機。

3. 圍棋的歷史典故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目前圍棋流行於亞太,覆蓋世界范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游戲。
1 、爛柯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後來,後人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

2 、桔中棋仙
在四川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園,結了許多誘人喜愛的桔子。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們摘了下來。但是有兩個桔子長的特別大,和大西瓜那麼大,非但不蔫,還桔紅鮮艷,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捨不得摘它們,這兩個桔子就還一直掛在枝頭。一天夜晚北風忽起,越刮越大,主人從睡夢中驚醒。因為心裡惦念著那兩個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來到院中,忽聞一陣清脆的叮咚聲,和老者的說話聲,隨風從空中傳來。聞聲尋去,發現叮咚之聲和說話聲竟是從兩個大桔子里發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裡還特別亮,就象兩盞掛在樹枝上的紅燈籠。主人驚奇無比。天明之後,一切又平靜如初。一連數日,皆如此。這一日,主人終於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聲起之時,將兩個大桔子摘了下來。打開一看竟是空的,里邊對坐著兩對白發老者,正在下棋。雖桔開人現,尤旁若無人。直至下完棋局。
此時,主人早已驚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其中的一個老者說,「我四人自離商山雲游至此,幸得這一雅處,得以弈趣不減商山」。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傳說秦末漢初時,有四個年已高長的「名人隱士」,在那裡隱居。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嗎?另一位老者說「桔室雖好,仍被摘毀。其緣已盡,我等也該走了。」主人聽吧,後悔莫及。此時雞叫天明,四老隨著一陣清風飄然而去。

3、王積薪仙師授藝
王積薪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大國手,是著名的「棋待詔」,具傳說他的棋藝完全是從神仙那裡學習、得到的。
王積薪初時下棋並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歡下棋,興趣極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覺夢見的都是圍棋,各種變化在夢里直打轉。有一天夜裡,王積薪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條清龍盤旋於屋頂,龍嘴一張吐出了九部棋經,王積薪把九部棋經從前到後看了一邊,九部棋經的內容就記下來了。後來龍走書沒,王積薪一著急就醒過來了。原來是一個夢。不過棋經中的內容歷歷在目,王積薪就按照夢中的記憶把棋經中的內容記錄成書。從此王積薪每天鑽研棋經,學習研究,研究學習,沒有白天沒有黑夜(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極大的怒力),王積薪的棋進步飛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為唐朝的國手,被聘為「棋待詔」,聽候黃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書。

「安史之亂」時,王積薪隨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蜀道的艱難有「難於上青天」之說,到處高山峻嶺,懸崖絕壁,然在青山綠水之中,白雲纏繞山間,好一處人間仙境。一天王積薪獨自外出,信步而行。不知走了多遠,見到深山中有一戶人家。因天色已晚,無法回歸,只得前往借宿。王積薪拍門而進,一看這家只有婆媳倆人,本來指望借宿一晚,這會倒不好意思說了。那婆婆見王積薪欲言又止的樣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對他說「你是來借宿的吧?我給你備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
夜深人靜,山風呼嘯,王積薪獨自做卧在屋檐下,心中想著國家局勢的動盪,忍不住哀聲嘆氣,可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圍棋便是。想到這里,王積薪靜下心來,思考著自己平時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變化。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說「夜深人靜,難以入睡,我們下一盤棋如何?」東屋的媳婦說「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興。」王積薪一聽很是驚奇,沒想到在這深山之中,還有會下圍棋的人。再一看兩個屋子都黑著燈,而且兩人還不在一起,各在一屋,這棋怎麼下呢?
正在納悶,東屋的媳婦說「我走東五南9路」。西屋婆婆說「我應東五南12路」。王積薪知道她們是在下盲棋。他趕緊拿出紙筆將婆媳說過的棋譜記錄下來。王積薪發現婆媳倆人的招法,都是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招,下到第36著,婆婆說「這盤棋你已經輸9路,不用再下了吧?」。媳婦過了一會回答說「是的,咱們不下了。」第二天清晨,婆媳倆人起來後,王積薪因為昨晚聽了她們下棋,知道她們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們請教。那婆婆見王積薪誠心誠意,就教了他十來種變化。王積薪還想多學點,老婆婆說「你只要會了這一些,就能成為天下無敵的高手了。說完後,房子和婆媳兩人都不見了。王積薪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後來,王積薪經常拿出婆媳二人下過的三拾六招棋進行揣摩,研究,始終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奧妙。
由於這局棋是王積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積薪就給它起了「鄧艾開蜀勢」的名子。

典故有不少,在這就不一一陳述。

4. 講下圍棋的故事的小說

《重生之幽靈棋手》
摻雜的什麼都有,只是,裡面提到了一些很感人的東西。
「贏,要贏要贏得漂亮。你要在無數種行棋方法中尋找最有效的行棋要點。平衡即美,美即平衡。下棋最美的時候其實是平局。棋逢對手,你和對方每一顆子都落在利益最大化的位置,你的每一手棋都被對方化解,對方的每一手棋你都能化解。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拼盡了力氣最後也只能一人圈一半。」
連續兩天看到早上六點,愛不釋手啊~
不過,在圍棋方面,雖然感覺好像挺專業的,不過作者應該也經過修飾誇張的吧。
不過,這本書應該就是大家說的流行小說類,跟前面大家介紹的那些圍棋小說應該是不能比的吧。不過個人真的很喜歡它。小說里,有作者本身也有著作者的思考在裡面,不會太膚淺。O(∩_∩)O~
而且很好玩的是,作者好像也想到了,圍棋要不要流行的問題,雖然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漂亮,但是觀點很有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讓人們注意圍棋,一個成功的失敗者,污了棋道,最後選擇了si qu ,另外一個緩慢卻真心的在累積,用棋道去吸引人。不過,有些時候會覺得主角本身在稀釋書裡面的意義,應該不是故意的,如果可以有目的的改改或許會更加精彩些。
如果,你不嫌棄中國動畫《圍棋少年》也可以看看的,個人是蠻喜歡的。O(∩_∩)O~

5. 求關於圍棋的古代故事

圍棋的起源-----------堯帝!!!!

<一>.白頭棋素 一代宗師-------過伯齡
明末清初極具聲譽的的著名國手回,少年時便已名答震江南.與前輩國手林符卿,曾戰百餘局,多次勝.直到清初嘉興周懶於崛起,才結束了棋壇霸主地位.由於其聲名夙著,藝品也高,及至晚年仍為棋界所敬重,是棋史上有貢獻的一代宗師.

他的特點是:以倚蓋起手,過的棋力量大,但在靈活性與大局上略遜於周.
著有:《三子譜》、《四子譜》、《官子譜》(已佚),並參訂《仙機武庫》。

<二>. 成為勁敵的兩人------李 時 養 VS 程 汝 亮

李時養
他是明代京師派的後起之秀,在京城的前輩國手顏倫為避其鋒芒,遠走吳中。他曾大敗永嘉派的李沖,與新安派的程汝亮的較量也佔有優勢.
他與鮑一中、顏倫、程汝亮四人堪稱明代的第一品。
其對局也十分稀少,唯有明譜《弈時初編》載有其與程汝亮六局.

程汝亮
他與李時養同時。兩人爭奪激烈,遂為勁敵,「忘寢食者數矣」。可惜早死,有程白水遺局見諸《苫

6. 與圍棋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圍棋有關的成語故事
眾志成城zhòngzhìchéngchéng
[釋義] 眾人統一的意志;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城;城牆。
[語出] 《國語·周語下》:「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辨形] 城:不能寫作「誠」。
[近義] 眾擎易舉 萬眾一心 戮力同心
[反義] 一盤散沙 四分五裂 同床異夢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萬眾一心」;都含有「團結一致」的意思。但「萬眾一心」只指千萬人同心協力;~不僅有「萬眾一心」的意思;還含有「力量無比強大;不可推毀」的意思。
[例句] 現在是艱苦些;只要大家團結起來;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常言說「~\";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7. 講下圍棋的故事的小說

劫。但是似乎沒出完。蠻好看的。
如果樓主是不會下棋的話,棋魂的確是首選。
但是圍棋感覺是懂得越多,看的越有味。
像高級的比賽,我這種菜鳥就看不怎麼懂,樂趣也大不到哪去,但是一旦有人講解,才會發現很朴實的一手,竟然有這么多內容。
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實力才能感受到的樂趣。
還是推薦一下劫。

8. 適合幼兒的圍棋小故事

適合幼兒的圍棋小故事幼兒的圍棋小故事你還不如說象棋呢比如說韓信的胯下之辱其實象棋象棋就是韓信發明的

9. 圍棋高手刻苦練習的故事

古力,中國男子圍棋隊運動員,重慶市人,1983年2月3日出生,6歲學棋,12歲進重慶隊,1995年入段並入選國家少年隊。1997年底拜聶衛平為師。2006年第10屆LG杯3-2戰勝陳耀燁奪得職業生涯第一個世界冠軍。2007年把春蘭杯首次留在中國。2008年成功終結了韓國富士通杯十連冠。2009上半年第4屆豐田杯決賽戰勝隊友朴文堯,在「千年之戰」的第13屆LG杯零封強敵李世石,又3-1力克趙漢乘奪得第1屆BC信用卡杯冠軍。2014年1月12日,古力在第5屆鑽石杯龍星戰擊敗李喆,2比1再奪冠軍。12月27日,第十屆春蘭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古力屠龍速勝金志錫,進入決賽。
圍棋是古力的職業,也是他的最愛,他每天有7個小時泡在棋譜里。但他不只懂圍棋,他還愛好足球,喜歡上網和聽音樂。他說自己是中國棋院足球隊的絕對主力,號稱隊中的「戰神」巴蒂。茶有茶道,棋有棋道,古力修道不出世,他說:「不熱愛生活,只知道下棋,會越下越愚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