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故事
Ⅰ 古代經典小故事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2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Z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3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4南轅北轍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5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准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准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Ⅱ 中國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Ⅲ 關於古代的故事
六尺巷
這條巷子由來是這樣的,說來是清朝時候,當朝宰相張英的老家的要修一所房子,結果和鄰居發生了爭執,寸土不讓,張家人修書給張英,讓他動用權力擺平此事。張英修書一封,只有四句詩
「一紙書來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看後慚愧不已,於是後退三尺,打地基。鄰居見了也是很羞愧,同樣後退三尺。於是兩家之間就有了這條巷子,稱為六尺巷。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Z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南轅北轍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准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准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Ⅳ 關於古代的小故事
「新鞋踩泥」。《松窗夢語》的作者張瀚初任御史時,曾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延相。王延相沒有大談為官之道,只給張瀚講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轎見聞:一天,乘轎進城,路遇大雨。一轎夫腳穿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小心翼翼擇地而行,生怕弄臟了新鞋。進城後,路面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隨意踩去,不復顧惜了……王延相說:「為官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個「新鞋踩泥」的故事後,「退而佩服公言,終生不敢忘」。此後多年,他嚴謹從政,廉潔為官,後來升任被稱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書,建樹頗多,名留青史。
「子罕辭寶」。《左傳·襄公十五年》載文:春秋時,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石,將它獻給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石的人說:我曾經把這塊玉石拿給玉工鑒定過,他認為這是一塊寶玉,因此我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圖財物的這種操守當作是寶物,你把玉石作為寶物。如果你把寶玉送給了我,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物;還不如我們都保有各自的寶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貪為寶」的信條,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給人教育和啟迪。
「公儀休拒魚」。《淮南子·道應訓》記載了一個公儀休拒魚的故事:戰國時期魯國國相公儀休愛吃魚,有人投其所好送魚給他,公儀休不收。問其原因,他說:「正因為喜歡吃魚,所以不能接受,現在我作為國相,能夠用自己俸祿買魚吃,如果現在收了魚而丟了官,誰又會送給我魚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儀休「好魚而不貪魚」,實乃其深知「貪贓、枉法、丟官、受懲罰」之間的內在聯系,願每位領導幹部任前任中都時刻不忘認真算一算政治帳、經濟帳、家庭帳。
「滅官燭看家書」。據宋周紫芝《竹坡詩話》記載:北宋時期有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一定是朝廷有什麼重要指示,馬上命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己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亮嗎?後來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況,他認為這是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在有些人看來,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換燭再讀,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但正是這樣的小事,卻更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更足以讓當今存在公「話」私打、公車私用、公請私吃、公費私游等等凡此種種揩公家油的一些領導幹部汗顏。 一個大臣被卒九族,他在他孩子逃走前告訴他:「你去找A大臣,按著他說的去做,躲過追兵後,去找B大臣,你就安全了。」他孩子按著他的話找到A,A告訴他盤查很嚴,問還有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他說出了B。然後A給了他一匹快馬,指引他逃跑的方向。費盡千難萬苦中遇到了B家。B叫了聲孩子,鼻淚俱下。追兵追到,B把自己的孩子交了出去。孩子得救了,他想起了父親生前說的話:A大臣是朋友,他不會害你,但是絕對不會為了而傷害自己;B大臣肝膽相照,為了朋友可以做一切事。
Ⅳ 給我20個古代名人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4.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5.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間處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么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後來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6、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7、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8、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9、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10、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11、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2、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13、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4、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15、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16、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17、歐陽修刻苦練字。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18、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19、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20、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
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網路:網路-名人小故事
Ⅵ 中國古代小故事有哪些
太多了。例如:武王伐紂。嫦娥奔月。盤古開天闢地。明末農民起義。朱元璋稱帝。呵呵
Ⅶ 古代關於禮儀的小故事(要簡短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有著極為深厚而豐富的底蘊背景。有關禮儀的故事,可謂斗量車載。
由此可見,重視禮儀,無論對於個人或者國家,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