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陳嘉庚的故事

陳嘉庚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36:13

Ⅰ 陳嘉庚一些感人的故事就是40字左右的

陳嘉庚先生一生儉朴,但是在投資辦學方面卻不惜一切。據有關人員統計,以1981年人民幣和黃金比價計算,陳老一生用來辦學的捐款達一億美元以上。在陳嘉庚故居,從陳列的蚊帳、被褥、衣服、禮帽、皮鞋等物來看,都是破舊而老式的。一隻翻過來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蠟燭,就是他自己設計的燭盤了。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飛機的轟炸而炸毀。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間,他卻堅持先修校舍,並說:「第念校舍未復,若先建住宅,難免違背先憂後樂之訓耳!」他逝世後國內存款尚有300餘萬元,可是按照他的遺囑,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子孫。

Ⅱ 陳嘉庚的故事(快點告訴我啊!PLEASE)

往往提到一個地方,就會想起一個人,比如提到集美,就會想到陳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聽到許多關於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事。說他年輕時就闖南洋,一生勤儉節約,把賺來的錢和省下的錢都捐給祖國文教事業,得到人們的尊敬。毛澤東稱贊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集美是個美麗、靜謐而又整潔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樹在微微的海風里婆娑。陳嘉庚先生創辦和資助的學府隱藏在綠樹紅瓦龍脊鳳檐之中,學子的朗朗書聲綻開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勻的濤聲,像先生均勻的呼吸。

嘉庚路145號為先生故居。「陳嘉庚故居」七字為廖承志手書。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陳嘉庚手植的龍眼樹,枝葉茂密,生機勃勃,讓人思念先生的奮發精神。故居為兩層小樓,陳列著先生儉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跡。走近一排陳列櫥,看到他用過的一把布傘,布傘是從南洋帶回來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說那傘太不像樣了,要給他更換,他說:「不像樣不要緊,能用就行了。」還看到他的一隻用破瓷杯做的燭台,家人建議買一隻新燭台,他不許,說:「該用的錢幾千幾萬都得花,不該用的一分錢也不能浪費。」他的故居是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先生17歲去南洋學商。他說:「財由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資千萬,全部用於興學等公益事業。1913年他創辦集美小學,以後又辦師范、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學校。集美解放時,周恩來曾下達命令:「集美學校是陳嘉庚創辦的,一定要保護好。」

先生熱愛和擁護共產黨,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曾於1940年沖破國民黨的阻撓,到延安慰問抗戰軍民。他在1910年就參加了中國革命同盟會,櫥窗里陳列著他於1911年12月與孫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創辦的集美學校被稱為「民主堡壘,革命搖籃」。

先生一生獻給文教事業的款項,價值人民幣一億五千萬元,臨終時還把300多萬元獻給國家。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於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8歲。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鰲園。在去鰲園的路上,經過「歸來堂」,關於這座建築,有這樣一段故事:陳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親,彌留之際曾囑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讓海外回來的子孫有個聚會的地方。周恩來知道他的遺囑後,指示有關部門為他動工興建了這座「歸來堂」。堂前有先生的銅像,高2.3米,一手執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銅像背後的牆上,有毛澤東的題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先生的墓地在鰲園靠海的一端,面對大海,背倚「集美解放紀念碑」。墓成馬蹄狀,由13塊青石組成,青石護欄上刻有20幅浮雕圖像,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陳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愛國華僑領袖、教育事業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陳嘉庚出生於福建同安縣仁德里集美村。9歲人讀南軒私塾,17歲赴新加坡協助其父經營米店。不久,其父破產,陳嘉庚獨立經營後首先償還父親的全部債務,獲得良好信譽。此後事業順利。在新加坡,陳嘉庚最早引進橡膠並進行大面積種植,首先加工橡膠製品並投人大規模工業生產。同時兼營菠蘿用頭廠。又把業務拓展到泰國、馬來亞及廈門等地。鼎盛時期開辦30多家工廠,100多間商店,墾植橡膠和菠蘿園 15000多英畝,僱傭職工32000多人。民國 14年(1925年),他已成為東南亞的「橡膠大王」,著名的大企業家,百萬富翁。
陳嘉庚致富後首先想到的是興學報國。他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早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小學校,此後又相繼創辦女子小學、師范、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范等,並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在昔日偏僻的漁村裡建設起舉世聞名的集美學村。民國8年,他開始籌辦廈門大學,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而當時他所積存的資產也僅400萬元。民國10年4月6日,廈門大學在五老峰下正式開學,設師范部(文、理兩科)和商學部。到民國25年,廈大已發展到文、理、法商3個學院9個系,成為當時國內科系最多的5所大學之一。民國26年陳嘉庚因企業破產,無法負擔廈大經費,才請國民政府收為國立大學。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
華僑史上有一個光輝的名字,永遠銘刻在千百萬華僑心中,受到祖國人民的尊敬和懷念。這個人,便是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他「為中國人民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名的實業家、企業家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現屬廈門市)的一個華僑世家。曾祖父陳時賜兄弟五人中有兩個出洋定居。父親纓紀(又名杞柏)遠渡新加坡開了一家米店。大伯父纓節和二伯父纓酌也出過洋。
陳嘉庚17歲(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謀生,起初主要在他父親經營的順安米店服務,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資7000多元(叻幣,下同)創設菠蘿罐頭廠,號稱「新利川」;時隔不久,又接管了一個也經營菠蘿罐頭廠的日新公司。在三個月內兩個廠獲利共4萬元。
當時,橡膠第一次從巴西移植到馬來亞,他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進而大面積種植,到1925年,他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被稱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橡膠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之後他開辦橡膠製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先後在國內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大埠設立分銷店100多處。他還經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干廠、皮鞋皮廠等,廠房達30多處。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范圍遠及五大洲,僱傭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
他首創橡膠製品大規模生產,促進了僑居地民族工業的發展;他開辟了橡膠製品和其他製品直接輸出的國際市場,在華僑中第一個打破英國壟斷資本的壟斷局面;他還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技術人才。
後來因日本膠製品在東南亞削價傾銷,加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沖擊,他的企業如江河日落,終於在1934年全部結束。
他身居異邦,心懷鄉國,經營實業,不謀私利,立志競爭義務,報效祖國,以盡國民天職,故積資千萬,全部用於興學等公益事業,不遺子孫財產。
名副其實的教育事業家、教育家
陳嘉庚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實業家,也是一位畢生熱誠辦教育的教育事業家、名副其實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儉朴,但興學育才則竭盡全力,十分熱心。他辦學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毅力之堅,為中國及世界所罕見。
陳嘉庚說:「民智不開,民心不齊,啟迪民智,有助於革命,有助於救國,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本著上述辦學目的和動機,他不惜傾資辦學。
1913年,陳嘉庚在家鄉集美創辦小學,以後陸續辦起師范、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共十所;另設幼稚園、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廣部,統稱「集美學校」;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餘所,並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1923年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准「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就是由此而來。規模這樣宏大,體系這樣完整的「學校」,全國還找不到第二個。
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共300元,創辦了廈門大學,設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個系,這是一所華僑創辦的唯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獨資創辦的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了16年。後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華僑企業,陳嘉庚面對艱難境遇,態度仍很堅定地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廈賣了,作為維持廈大的經費。
陳嘉庚在解放後,不余己力,擴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親自指揮工程進展,檢查工程質量,群眾稱他為「超級總工程師」。
陳嘉庚傾資興學,他希望有志之士,聞風繼起,振我中華,故雖企業收盤,仍多方籌措校費,艱苦支撐,百折不撓,估計他一生用於辦學的款項,約達美金一億元以上。在他的倡導下,許多華僑紛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極為深遠。
陳嘉庚不僅是一個教育事業家,而且不愧為一個教育家。在長期辦學的實踐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對重男輕女。大力倡辦女子學校,讓女子能上學,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開了風氣之先,是難能可貴的;第二、強調優待貧寒子弟,獎勵師范生。他反對辦學分貧富,盡力幫助貧寒子弟上學。同時,他非常注意師范生的培養,嚴格選擇和物色師資人才,對於好的加以獎勵;第三、講究教學質量,注意全面發展。陳嘉庚從辦學開始,就一直注意「德、智、體三育並重」,強調全面發展;第四、主張「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強調要確立教師在學校的主導地位,他認為要辦好學校,關鍵在於領導和教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選教師」,因此,他十分重視選擇校長和教師;第五、為了振興實業,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倡辦職業技術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並訂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計劃」,設立同安教育會和教育推廣部。他為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陳嘉庚為集美和廈門大學興建數十座雄偉的高樓大廈,自己的住宅卻是一所簡朴的二層樓,既小且暗,辦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艱苦樸素,自奉菲薄。床、寫字台、沙發、蚊帳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褲子、鞋子、襪子全都打補丁。他家有數百萬財產,晚年卻為自己規定低的伙食標准即每天五角錢,經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乾、腐乳加上一種魚。他身體力行的座右銘是:「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
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陳嘉庚早在1910年就參加同盟會,募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民國成立後,他一再反對日寇侵略,籌款救災抵制日貨,導致工廠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軍興,他在新加坡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首先把南洋各屬1000餘萬華僑組織起來,他被選為總會主席,華僑領袖地位從此確立。陳嘉庚的最大貢獻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國的抗戰。就1939年來看,他募集的抗戰軍費為國幣18億元,華僑匯祖國之款11億元中捐款約佔10%。南僑總會抗戰義捐約國幣5億元,主要是依靠群眾用各種方式勸募。1940年他率領南僑慰勞團回國視察各戰區。訪問延安時,所見所聞,綜合觀感,認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擁護。1942年,日寇攻佔新加坡,他被迫避難印尼,在這期間,陳嘉庚作了自稱「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詩,有四句這樣寫道:「爪哇避匿已兩年,潛蹤難保長秘密,何時不幸被俘虜,抵死無顏諂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鉀」藏在懷里,隨時准備以身殉國。表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個社團的聯合歡迎。同年11月8日,重慶團體舉行「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給他高度評價,稱他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成為歷史性的評價;周恩來及王若飛的祝詞:「為民族解放盡了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受盡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慶安全健在,再為民請命」。傳誦於海外。
陳嘉庚先生忠公謀國,無私無畏,當國民黨當政之時,他反對汪精衛對日言和,斥汪為漢奸賣國賊,後又反對蔣政權貪污獨裁,致電美國總統,抗議美國支持蔣介石集團發動內戰,並公開聲明不承認偽總統和美蔣條約。
1949年,他應毛主席電邀,回國出席全國政協,參加開國大典。他看到偉大祖國站立起來了,決心定居祖國,為祖國建設服務。他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馳驅祖國南北大地,舟車勞頓,席不暇暖,致力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對推動華僑愛國大團結、鼓勵華僑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他生前叮囑「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300萬元存款捐獻給國家」,並一再呼籲祖國統一,彌留之際還對台灣的回歸深表關切,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赤誠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陳嘉庚先生治喪委員會」由周恩來總理擔任主任委員,喪儀極為隆重。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親自執紼,廖承志在追悼會上致詞。陳毅在弔唁的時候激動地說:「陳嘉庚先生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作為華僑領袖來說,他是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追隨革命,善始善終,值得後人學習。」8月15日首都各界舉行公祭,公祭結束後,靈柩南運,專車經過的許多城市,當地黨政部門和歸國華僑都到車站獻花圈致祭,最後在集美鰲園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陳嘉庚先生永息在鰲園中。
陳嘉庚先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不僅中國內地人尊敬他,而且華僑和海外華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內外都將永遠放光芒。

Ⅲ 陳嘉庚愛國事跡

陳嘉庚的故事
陳嘉庚(1874—1961年)福建廈門附近集美人,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這裏我們從「陳嘉庚外傳—出洋記」中摘錄他首次出洋以及經營橡膠業的情況,從中你會得到不少的啟發。
1890年陳嘉庚首次出洋,來到新加坡。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是個面積僅有538平方千米的島嶼。因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扼歐洲通往東方的要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而且港灣優良,腹地富庶,氣候甚佳,宜墾宜植。19世紀初,英人萊佛士看出它的發展前景,使用種種手段,於1819年強行佔領,並招來以勤儉耐勞著稱的中國移民,加以開發。陳嘉庚到來時,華人已佔總人口的2/3。1906年,陳嘉庚從巴西購得18萬粒橡膠種子,買下一片土地,開始經營橡膠業。20年後,他登上馬來西亞「橡膠大王的寶座」。

http://www.skcgss.e.hk/html/cmi/geo/reading/000054.doc

Ⅳ 陳嘉庚的故事閱讀短文

陳 嘉 庚
陳嘉庚(公元1874年—1961年),福建同安(今屬廈門)人。他是偉大的愛國者,華僑傑出領袖。從青年時代起,他到新加坡經商辦實業,取得成功,成為華僑巨富,並在家鄉集美和廈門投資,大辦教育,為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華僑公認的領袖,他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和抗日救亡運動,反對蔣介石獨裁打內戰,支持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特別是在關繫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戰爭期間,他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但是,他對於抗日戰爭的貢獻絕不亞於任何一位對日作戰的功勛卓著軍事指揮家。解放後,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又貢獻出晚年的全部精力。

立志辦實業
陳嘉庚的家鄉在現在福建省廈門市的集美鎮。集美當時居住著四千多人,全都姓陳。因為人多土地少,大多數居民是靠出海捕魚為生。還有些人就下南洋另謀活路。
陳嘉庚的曾祖父那一輩就有人下南洋。父輩兄弟五個有三人在南洋經商。父親陳杞柏在新加坡開個米店,時常往家裡寄點錢,家境並不富裕。陳嘉庚很小的時候,就幫家裡幹活,種地瓜,拔花生,到海邊挖牡蠣,都干過。
九歲的時候,陳嘉庚進入私塾讀書。可入學的都是農民子弟,大都是只求認個字就可以了,又要經常幫家裡幹活,所以私塾就經常放假停課,甚至一個月上課,一個月放假。老師教課也就很不認真。陳嘉庚在這種學校讀書,書本知識學得不多,而家鄉人文化落後的情形,給了他極深的印象。
後來長大了,他知道了更多的國家大事,了解了祖國受侵略的歷史,懂得了人民所以受苦難的原因。愛國報國的心思從此扎了根。他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想法:
「我也要出外經商,賺了錢,回家鄉為父老們辦實事!」
有一次,父親從新加坡回來,和兒子談起今後的出路。陳嘉庚說: 「中國歷來輕視商業。可如果沒有經商的人,吃穿用從哪來呢?我願意和您一起到新加坡去做買賣。」
「經商風險太大,弄不好會賠錢的呀!」
「我不怕!」
1890年秋天,父親帶他到了新加坡(當時叫星洲),在自己開的米店裡學習經商。那一年,他剛十六歲。

在挫折中奮起
一開始,陳嘉庚只是幫助記帳管錢。他辦事認真,很快就熟悉了店裡的各種業務。兩年後,他接任經理,替父親管起了這家米店。因為他肯鑽研經商之道,很快把米店的買賣做得興旺起來,賺了一大筆錢。
不料,由於家族裡其他人經營不善,陳家的幾個買賣後來又賠了錢。1903年,當陳嘉庚為亡母守孝後,再次來到新加坡時,看到一片破敗景象,十分痛心。但是他沒有灰心,決定改營菠蘿罐頭的買賣。菠蘿是新加坡的特產,罐頭每年銷售量很大。陳嘉庚知道自己經驗少,本錢又不多,所以就在精打細算上下功夫。他對大家說:
「菠蘿的質量有高有低,買進時議價全憑眼力,我們這方面不如他人,就要加強核算才行。」
「你說怎麼辦好?」
「每天買的菠蘿必須當天加工完,不能讓它損耗太大。連夜結算,根據虧盈情況,再決定第二天的買價。再有,我們的罐頭一定要以質量取勝!」
陳嘉庚把自己廠生產的菠蘿罐頭定名為「蘇丹」(阿拉伯語「大王」的意思)。為了保證質量,他每天都親自到加工廠視察,嚴把質量關。結果,他獲得了成功,利潤很快超過了同行。蘇丹牌成了東南亞食品罐頭的名牌。

百萬富翁
有一次,陳嘉庚聽到有人做橡膠生意發了大財,又當機立斷,決定經營橡膠業。
那個時候,橡膠樹剛從巴西移植到馬來亞,橡膠製品也還被殖民當局壟斷著。他花了二千元買了橡膠樹種子,播在自己的菠蘿園中。接著又籌辦橡膠製品廠。好心的朋友勸他說:
「橡膠業投資大,收益慢,你有那麼多好生意做,何必擔這個風險呢!」
陳嘉庚說:
「二十世紀是樹膠(橡膠)的時代。日本現有膠廠四百多所。而我中華這樣幅員遼闊的大國竟沒有一家像樣的膠廠。新加坡的橡膠工人都是華僑。這里機器完備,產品種類繁多,可以訓練職工。就像師范學校培訓學生一樣,我在這里辦廠,可以為中國發展橡膠業提供經驗和人才呀!」
「您想得真遠啊!」大家稱贊說。
經過十幾年奮斗,陳嘉庚後來擁有橡膠園一萬五千英畝,成為馬來亞、新加坡橡膠王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他的膠製品廠也頗具規模,生產膠鞋、輪胎和日用品。他還先後在國內各大城市、南洋和各國商埠設立分銷店一百多處。鍾牌商標的膠鞋走遍五大洲。
同時,他還開設了菠蘿罐頭廠、米廠、木材廠、餅干廠和冰糖廠等三十多處工廠。他的資產總計一千二百萬元,約合黃金百萬兩。算得上「百萬富翁」了。

傾資辦學
陳嘉庚有了錢。錢用在什麼地方呢?他早想好了,要為祖國、為家鄉人民辦好事。
孫中山在策劃反清革命的時候,來到了新加坡,陳嘉庚全力支持他,多次拿出巨額資金,支援革命。他和廣大華僑一起,為民主革命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陳嘉庚的錢更多的是用在辦教育上。他早就感到,中國普通百姓文化水平低,是國家不能昌盛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在自己的家鄉集美,興辦起了學校。
「辦教育,是收不回錢的呀!」有人提醒他。
「可這是長久之計!」陳嘉庚說,「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先從家鄉這里開始,即使失敗,也不後悔。一定要破釜沉舟,有進無退!」
從1913年開始,集美辦起了第一所小學。此後幼兒園、男子小學、女子小學、師范學校、中學和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專科學校,也相繼興辦起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醫院、農林試驗場等在集美都出現了。昔日一個貧窮落後的漁村,成了我國東南沿海的文化聖地。陳嘉庚還在新加坡也興辦了各種學校。
1921年,陳嘉庚創辦了有名的廈門大學。它是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在全國也是質量很高的。在廈大開學典禮上,陳嘉庚發表講話:
「辦大學,一要有高深的學問,二要有雄厚的資財。我本人是兩者都沒有,但我有改變中國落後面貌的願望。我希望經過三五十年奮斗,中國的教育得到普及!」
陳嘉庚一生中,把自己嫌的錢,主要用來興辦教育。他為我們的教育普及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愧是受人尊敬的愛國華僑。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陳嘉庚辦的企業在新加坡成功,引起了殖民主義者的注意。新加坡當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局有意排擠華僑的資本,看到陳嘉庚的企業興旺,就指使英國的一些大商人和銀行家找陳嘉庚說:
「你們生產的膠鞋,今後要全部歸我們包銷,不得自銷!」
「這辦不到!」陳嘉庚一口拒絕。
「哼!我英國的權利不容他國人佔有!」
「我不簽約,你們就不能這樣做!」
可是不久,公司董事會迫於壓力,竟背著陳嘉庚簽了約。陳嘉庚看透了英國人的目的,是要擠垮自己,他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即使收盤不幹,也不能向他人低頭!」 後來,他的企業果然受到擠壓,年年虧損,辦不下去了。於是有人勸他:
「你辦的那麼多學校,每年要花多少錢?趕快停辦了,或是縮小規模,把錢省下來吧!」
陳嘉庚堅決不肯,說:
「學校一旦停辦,恢復就難了。那樣我自己誤了青年學生不說,也是對社會犯了罪呀!」
有一家外國集團找到他,出了個主意:
「你的企業不行了,不如歸到我們這里,做為附屬公司吧!」
「你們是有條件的吧?」
「是的。條件是停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
「不行!」陳嘉庚斷然拒絕,「我寧肯收盤,絕不停辦學校,即使因辦校而使商業失敗,我也不後悔。」
陳嘉庚不愧是愛國的實業家。他知道向外國勢力低頭可以避免破產,還可以發大財,可那就成了外國資本的附庸,沒有獨立性了。所以他堅決不屈服壓力,而是在1934年,停辦了自己的企業。他在一篇《畏懼失敗才可恥》的文章里寫道:
「自古英雄豪傑,都會遇到挫折和危險,何況我呢?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的失敗而失去信心!」
陳嘉庚寧肯「犧牲」不肯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的行為受到廣泛的贊揚。大家說:
「陳先生的財富,是完全獻給大公的。陳嘉庚的名字代表著博愛和犧牲。」

愛國的明白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中國,得寸進尺。陳嘉庚立即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作為南洋華僑的領袖,他帶頭並發動華僑捐款,支援抗戰。到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更是關心祖國的命運。當時國民黨內部汪精衛等人散布投降言論,主張與日本和談。陳嘉庚十分氣憤,
給汪精衛連發五封電報,痛斥他是秦檜一類的人物。不久,國民黨參政會在重慶召開,陳嘉庚提出一份提案,說:
「這次大會應該宣布:在敵人沒退出我國之前,公務人員談和平就是漢奸國賊!」
這份提案立即受到許多參議員的支持,紛紛簽字。主持會議的汪精衛只好紅著臉宣讀了這份提案。大會通過了陳嘉庚的提案,給了投降派沉重打擊。不久,汪精衛投敵當了大漢奸,受到舉國一致的譴責。 抗戰中,陳嘉庚為會長的「南僑總會」向國內捐獻了大量款項和實物。1940年3月底,「南僑總會」組織了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達重慶。不久,陳嘉庚也來到重慶。蔣介石政府花了好多錢歡迎他。一次宴會後,陳嘉庚很不高興地把慰勞團的一位秘書找去,說:
「今天的宴會太鋪張了。現在是抗戰期間,大家的生活都很艱苦。每塊錢都要用到抗日上啊!」
秘書告訴他:
「我們從月初到現在,每天都是這樣吃法。蔣介石把您當成大財神,一心要討您老人家的歡喜。這次光是重慶一地就准備了八萬元的特別招待費!」
「啊?八萬元?」陳嘉庚吃了一驚,「這不是要把一架戰斗機吃掉了嗎?一架飛機也不過十萬元啊!重慶這樣鋪張,下邊也照著葫蘆畫瓢,可怎麼得了?」
「蔣介石哪會干賠本買賣?我們南僑總會從抗戰以來,四年間光捐款就不下五萬萬元。在華僑中間勸募購買的『救國公債』,又是幾萬萬元。八萬元,算不了什麼!」
其實,陳嘉庚比他的秘書更清楚:僅1938、1939兩年時間,南僑總會的捐款就達1.45億元,占同期海外華僑捐款總數的70%。1939年國民政府的軍費支出是18億元。而這一年華僑的捐款和僑匯就達11億元,其中捐款為1億。陳嘉庚知道:根據世界銀行的慣例,有一元的外匯基金,可發紙幣4元。這11億元外匯即可發行44億元紙幣,除發還僑眷10億元外,還可有34億元作為國家軍政費用。這對於處於戰亂時期的國民政府來說,是個不小的貢獻。這是整個南亞地區華僑的一片愛國心呀。
陳嘉庚站起身來,說:
「華僑捐款是愛國,要抗日。怎麼能把他們的血汗錢用在吃喝上?今晚我就寫一個緊急啟事,明天登在重慶各家報紙上!」
第二天,重慶各報都刊登了陳嘉庚謝絕鋪張招待的緊急啟事。老百姓看了,都說陳嘉庚先生是個愛國的明白人。

眼見為實
在重慶,陳嘉庚和許多國民黨大員們見了面,給他的印象很差。國統區腐敗的現象讓他很不高興。可他又聽一些人說共產黨的延安如何貧窮,如何不人道。
「延安究竟怎麼樣,我倒要去親眼看一看!」陳嘉庚想。
蔣介石聽說他要到延安去,就當面對他罵了一通共產黨,說:
「你去了,可不要受欺騙呀!」
陳嘉庚心裡有主意,他對慰勞團的代表們說:
「我們華僑無黨派,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領袖,都要見一見,聽聽他們說什麼,真話假話都要聽聽。如果將來誰不守信義,那我就有好說的了。」
這年5月底,陳嘉庚一行來到了延安,受到了熱烈歡迎。
他看到延安的生活雖遠不如重慶,可毛澤東等領導人與群眾同甘共苦,上下團結一致,對抗日充滿信心,根本不是國民黨蔣介石宣傳的那樣。他心中更有數了。回到重慶後,他做了一次講演,熱情地贊揚了延安軍民,說:
「在延安,一切抗日的人都很自由,民眾生活、教育都很好。他們大規模開荒,一年就開墾了百萬多畝。我沒有想到毛澤東住處那麼簡朴。我們還是要舉國一致,加緊團結好啊!」
國民黨官員聽他為共產黨說話,派人來勸他改變態度。他說:
「我憑良心與人格發表意見,不能做指鹿為馬的事!」
這次回國,陳嘉庚通過對比,徹底改變了以往對國共兩黨的看法。他後來積極投入了民主運動,反對獨裁和腐敗,和蔣介石斷絕了來往。

華僑旗幟
1941年12月,日軍進攻新加坡。陳嘉庚又組織華僑抗敵,可不久,英國人放棄了新加坡,日本大肆搜捕華僑,尤其想要把陳嘉庚控制起來。陳嘉庚決定到印度尼西亞避難,他對大家說:
「萬一我被捕,敵人一定要讓我替他們說好話,當傀儡。我決不會服從,那時候只有一死報國了!」
在朋友們的保護下,陳嘉庚終於脫險。幾年後,日本投降,他又回到了新加坡。消息傳到國內,重慶人民召開了「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慶祝這位華僑領袖安全脫險。毛澤東送的條幅上寫著:「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抗戰勝利後不久,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用軍艦飛機運送全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到前線,還派了九萬多人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給蔣介石「壯膽」。陳嘉庚反對美蔣的倒行逆施,在1946年9月打了好幾封電報給美國總統、國會和美國駐華大使等,要求他們立即撤退駐華美軍;停止對國民黨政府的一切援助。
電報一發表,轟動了全世界。數十萬南洋華僑掀起了反對美軍留華的簽名運動。國民黨政府又惱又恨,大罵陳嘉庚是共產黨的「尾巴」。有位美國記者不明白為什麼陳嘉庚這么大的資本家卻擁護共產黨。他問陳嘉庚:
「請問你信仰共產主義嗎?」
這句話意思是:你是個大資本家,跟著共產黨走,難道不怕「共產」嗎?陳嘉庚聽出了記者的話外音,風趣地回答說:
「我早就開始獻出我的財產去辦教育,讓人們共我的產了。」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記者追問道。
「我在1919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回答過這個問題。就是:有四萬萬人民的中華民族決不能甘心被人欺侮。中國一定要站在世界強國的行列中。我們一定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是今天不成,明天也要達到。就是我們這輩子不成,還有我們的子孫,非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可。為救國、辦教育,我愛國不怕共產!」
陳嘉庚堅決站在人民一邊,運用自己在華僑中的影響,多次發表聲明和談話,指出蔣介石必敗,人民解放戰爭必勝。他在海外開辟了一條新戰線,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子孫萬代的幸福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已經年近八旬的陳嘉庚作為海外華僑的代表人物,應邀回國參加了籌建工作。建國後他先後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副主席、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務。1950年,他回到家鄉集美定居,對新中國的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廈門本是個海島,離大陸兩千多米,交通不方便,經濟也很難發展。陳嘉庚在解放後不久,就向廈門市市長提出建議:
「應該在廈門島與集美之間修一條石頭海堤。這樣,就改變了廈門孤島的狀況,對發展經濟、鞏固國防有利。」
「這條建議太好了,我們一定盡快研究決定。」
不久,中央同意了陳嘉庚的建議。有關方面也設計了方案。陳嘉庚認真聽了匯報,又看了圖紙,提出了不同意見。
「一是設計的堤面太窄了,只有二十一米,應該為二十五米。二是廈門一側,公路與鐵路要是立交的,為今後的發展創造條件。」
可是由於當時的蘇聯專家反對,陳嘉庚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堤面反而改成了十九米。1955年,海堤建成了,它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傑出工程,陳嘉庚一方面感到高興,一方面又為堤面太窄感到不滿意。
「你們沒有遠見啊!」他批評說。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條海堤為改變廈門的經濟和交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後來又漸漸不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了,人們這才感到陳嘉庚當初的意見多麼正確。
陳嘉庚還提出建議,修建閩西南鐵路。後來,有名的鷹廈鐵路建成了。陳嘉庚很高興。他為改變福建閉塞和落後的面貌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花在何處
陳嘉庚回集美定居後,對集美學校進行了恢復和擴建。後來,集美出現了一座風景優美,設備先進的學村,廈門大學也成了全國有名的高等學府。
集美學村和廈大,凝結了陳嘉庚一生的心血。他由壯年到老年,幾十年如一日,為教育事業操勞。1961年,他在臨終前囑咐,把在國內的存款全部獻給國家。其中主要是用於建造華僑博物館和集美學校。他一生中,為辦教育,花費了一億多美元。
如果有人以為,陳嘉庚有那麼多錢,一定是花錢如流水,家產豐厚,大吃大喝,那就想錯了。陳嘉庚從不在自己身上花大錢,也不允許家裡人亂花錢。他常說的一句話是:
「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
有一次,他的兒子支借了公司五十元新加坡幣(相當於人民幣三十多元)沒及時還上,他就沖兒子叫起來:
「你爸的錢是不能給你侵吞的!你支借公司的錢,為什麼拖著不還?」
「噢,不就是五十元嗎?」兒子嘟囔著,「您不是常說,金錢如肥料,只有花出去才有用嗎?」
「那是辦學校。可我自己從不亂花錢。每月除吃穿住必花費用外,零花錢不到兩元,為什麼這么節儉呢?就是因為我少花一文,就為家,也為國多儲一文,積少成多,用來興辦學校。人生在世,不要只為個人的生活打算,而要為國家民族奮斗!」
他見兒子想通了,又說:
「回去把這五十元錢立即還給公司。今後絕對不許在公司借支。你要記住,我是不給子孫留下資財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當馬牛。你們的幸福要靠你們的雙手,自己去創造。」
的確,陳嘉庚一生十分簡朴。他的居室里,只有一張舊床,一張舊寫字桌,一對舊沙發,還形狀不一樣,都很舊。刷牙杯是掉了瓷的,皮箱是裂了皮斷了帶的……
解放後,有一次,陳毅來看望陳嘉庚,炊事員特意買來一斤水果糖招待。陳嘉庚批評說:
「買這么多干什麼?首長最多嘗一兩塊糖,買兩角錢也就夠了。」
把陳嘉庚支援國家,慷慨辦學和他生活上的節儉對照起來,不難看出他對國家對人民的一片赤誠。

Ⅳ 集美大學創辦人陳嘉庚的故事那裡找

http://hi..com/2006sxwjh/blog/item/16ce79d92b48772d11df9bd8.html
網路上這個算是比較整齊的了,只不過它只是我們課本的縮略版,你要是想要詳細的。。。估計得到集美來拿課本的說。。。。

Ⅵ 陳嘉庚的故事

1、橡膠大王

當橡膠第一次從巴西移植到馬來西亞,陳嘉庚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進而大面積種植,到1925年,他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

之後他開辦橡膠製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范圍遠及五大洲,僱傭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陳嘉庚首創橡膠製品大規模生產。

促進了僑居地民族工業的發展;他開辟了橡膠製品和其他製品直接輸出的國際市場,在華僑中第一個打破英國壟斷資本的壟斷局面;他還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和技術人才。

2、歸國服務

1949年,陳嘉庚應電邀,回國出席全國政協,參加開國大典。陳嘉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嘉庚生前叮囑「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300萬元存款捐獻給國家」,並一再呼籲祖國統一,彌留之際還對台灣的回歸深表關切,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赤誠之心。國家還為此設立了陳嘉庚科學獎。

3、反對賣國

陳嘉庚堅持抗日到底,針對汪精衛等人的妥協方案,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電文提案經5次刪改,原意被歪曲。

鋒芒被砍掉,盡管如此,仍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振奮了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人心,對於當時重慶的主戰派亦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

4、海外辦學

在新加坡,陳嘉庚對於當地華僑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熱心,1919年創辦了規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是當時南洋地區華僑的最高學府。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又創辦水產航海學校,南僑師范和南僑女中等學校。當時有教會請陳嘉庚捐款10萬元創辦一所大學,陳嘉庚慨然答應,但提出要以兼設中文課程為條件。

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

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

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

5、支援抗戰

1937年10月,陳嘉庚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任主席,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廣泛響應。

1938年10月,在著名閩僑菲律賓的李清泉印尼的庄西言倡導和勸說下,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致電要求,陳嘉庚出面聯絡南洋各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開會。

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被推舉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為副主席)。他帶頭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

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款項。此外,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葯品、卡車等物資。

以及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制葯廠、直接供應葯品等。1939年,陳嘉庚應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餘位華僑機工(汽車司機及修理工)回國服務。

在新開辟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1940年,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歷訪重慶、延安等地。

他據實發表關於延安觀感的演講,盛贊陝甘寧邊區的新氣象。通過對國共兩黨轄區的訪問,陳嘉庚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Ⅶ 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故事300字

陳嘉庚傾資辦學的故事

陳嘉庚有了錢。錢用在什麼地方呢?他早想好了,要為祖國、為家鄉人民辦好事。
孫中山在策劃反清革命的時候,來到了新加坡,陳嘉庚全力支持他,多次拿出巨額資金,支援革命。他和廣大華僑一起,為民主革命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陳嘉庚的錢更多的是用在辦教育上。他早就感到,中國普通百姓文化水平低,是國家不能昌盛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在自己的家鄉集美,興辦起了學校。
「辦教育,是收不回錢的呀!」有人提醒他。
「可這是長久之計!」陳嘉庚說,「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先從家鄉這里開始,即使失敗,也不後悔。一定要破釜沉舟,有進無退!」
從1913年開始,集美辦起了第一所小學。此後幼兒園、男子小學、女子小學、師范學校、中學和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專科學校,也相繼興辦起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醫院、農林試驗場等在集美都出現了。昔日一個貧窮落後的漁村,成了我國東南沿海的文化聖地。陳嘉庚還在新加坡也興辦了各種學校。
1921年,陳嘉庚創辦了有名的廈門大學。它是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在全國也是質量很高的。在廈大開學典禮上,陳嘉庚發表講話:
「辦大學,一要有高深的學問,二要有雄厚的資財。我本人是兩者都沒有,但我有改變中國落後面貌的願望。我希望經過三五十年奮斗,中國的教育得到普及!」
陳嘉庚一生中,把自己嫌的錢,主要用來興辦教育。他為我們的教育普及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愧是受人尊敬的愛國華僑。

陳嘉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陳嘉庚辦的企業在新加坡成功,引起了殖民主義者的注意。新加坡當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局有意排擠華僑的資本,看到陳嘉庚的企業興旺,就指使英國的一些大商人和銀行家找陳嘉庚說:
「你們生產的膠鞋,今後要全部歸我們包銷,不得自銷!」
「這辦不到!」陳嘉庚一口拒絕。
「哼!我英國的權利不容他國人佔有!」
「我不簽約,你們就不能這樣做!」
可是不久,公司董事會迫於壓力,竟背著陳嘉庚簽了約。陳嘉庚看透了英國人的目的,是要擠垮自己,他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即使收盤不幹,也不能向他人低頭!」 後來,他的企業果然受到擠壓,年年虧損,辦不下去了。於是有人勸他:
「你辦的那麼多學校,每年要花多少錢?趕快停辦了,或是縮小規模,把錢省下來吧!」
陳嘉庚堅決不肯,說:
「學校一旦停辦,恢復就難了。那樣我自己誤了青年學生不說,也是對社會犯了罪呀!」
有一家外國集團找到他,出了個主意:
「你的企業不行了,不如歸到我們這里,做為附屬公司吧!」
「你們是有條件的吧?」
「是的。條件是停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不行!」陳嘉庚斷然拒絕,「我寧肯收盤,絕不停辦學校,即使因辦校而使商業失敗,我也不後悔。」
陳嘉庚不愧是愛國的實業家。他知道向外國勢力低頭可以避免破產,還可以發大財,可那就成了外國資本的附庸,沒有獨立性了。所以他堅決不屈服壓力,而是在1934年,停辦了自己的企業。他在一篇《畏懼失敗才可恥》的文章里寫道:
「自古英雄豪傑,都會遇到挫折和危險,何況我呢?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的失敗而失去信心!」
陳嘉庚寧肯「犧牲」不肯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的行為受到廣泛的贊揚。大家說:
「陳先生的財富,是完全獻給大公的。陳嘉庚的名字代表著博愛和犧牲。」

Ⅷ 關於陳嘉庚的小故事

菠蘿「蘇丹」,橡膠大王
獨自創業的路程是極其艱難的。陳嘉庚手裡的資金只有一點,用來投資什麼才能成功呢?經過詳細的考察,陳嘉庚發現,菠蘿罐頭銷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資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於是他決定建立一個菠蘿罐頭廠。
資金不夠,陳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區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著手建造一所菠蘿罐頭廠。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來的7000元用在建廠總算勉強夠了。製作菠蘿罐頭所需的白鐵、糖枋,都可向別的商人賒取。開工終於沒有問題。等到4月份菠蘿一上市,陳嘉庚的「新利川」工廠就開始生產了,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陳嘉庚給自己的菠蘿罐頭的商標定名為「蘇丹」,意思就是菠蘿罐頭之王。
在陳嘉庚的精心經營之下,罐頭廠運作良好,銷售看漲,月底核算結果,獲凈利9000餘元。不僅收回全部建廠投資,而且還有盈餘,經濟效益之大,確實驚人。
從絕境中拼殺出來的陳嘉庚初戰獲勝,就以「新利川」為立足點,兼營父親企業與人合夥的月新菠蘿廠,接著又開設了謙益米號,米店也兼做罐頭廠的營業機關。
隨著菠蘿罐頭生意越做越大,對菠蘿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購買了一塊空地,用來種植菠蘿,取名為「福山園」,事實上,這塊種植地也確實是一塊福地,後來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菠蘿種植園。
創業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就在菠蘿生意順利發展的同時,1906年夏季,菠蘿罐頭行市大跌,陳嘉庚只能勉強保住了1萬元的贏利,這次打擊使他意識到,商場如戰場,僅僅靠一種產品經營是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多變,他要尋找新的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嘉庚了解到一個橡膠商人高價賣掉了自己的橡膠園,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趕忙聯系這個商人,從他那裡購進18萬粒橡膠種子。而當時因為菠蘿生意的不景氣,很多人紛紛脫手自己的菠蘿園,陳嘉庚趁此機會購買了大片土地,這些成了他以後的橡膠種植園。
到了1913年,陳嘉庚的菠蘿產量已經佔了整個新加坡的半數以上,一躍而居首位,真正成了業內的蘇丹,這一年,他已是一個擁有兩處橡膠園,四個菠蘿罐頭廠,一家米廠,一間米店,固定資產和純利潤有四五十萬元的華僑企業家了。
然而商場風雲多變,1914年秋,正當菠蘿罐頭的生產旺季到來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各國對菠蘿罐頭限制入口。因而各洋行停止采辦。陳嘉庚的菠蘿罐頭廠遭到了沉重打擊,積存著幾萬箱產品無法售出。不僅如此,戰爭還使陳嘉庚的米業遇到了麻煩,特別是許多商船在東印度洋上受到德國戰艦攻擊之後,原已緊張的航運幾乎全部停頓。陳嘉庚米廠的倉庫里堆放著1萬多包熟米。產品積壓的直接後果是資金流轉困難,工廠租金越期無法清還,工人的生活費又絕對不可拖欠。陳嘉庚陷入了「艱難維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1914年冬天,陳嘉庚終於將所有的貨全部售脫。這時,他當機立斷決定經營航運業,他先是靠租船運輸,分別租下了載重1300噸的「萬通」和載重2500噸的「萬達」兩艘輪船,運來需求量很大的熟米,再送到印度銷售。不久因為市場的擴大,他又增加了2艘輪船,專門承接英國政府的貨物。他的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經營策略贏得了可觀利潤。僅僅一年後,就贏利了20多萬元。之後,更是購得多艘輪船,但卻不親自經營,而是租給法國政府,這樣不僅省事,避免了風險,也獲利很快。
1916年,陳嘉庚又有了劃時代的舉措。當時歐洲各國互相廝殺,給美國經濟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美國工業長足的發展,刺激了橡膠製品的需求,帶動了馬來亞的橡膠業,一躍而成了支柱產業,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馬來亞成了世界「橡膠王國」。而陳嘉庚此前的投資終於有了回報,他被作為公認的「馬來亞橡膠王國四大功臣」之一載入史冊。
此後2年,陳嘉庚逐漸把重心轉移到橡膠業上,他先後將新加坡土頭橋的菠蘿罐頭廠和恆美熟米廠改作「謙益」橡膠廠,專制膠布,實現了橡膠經營從單一的農業墾植到工業製造的飛躍。接著,他又設法與美國橡膠業協會搭上關系,把廣告做到了美國,把「謙益」橡膠廠的大半產品直接銷售到美國。這樣,他實現了第二個飛躍:將橡膠的農、工、貿經營集於一身,而且開創了在英國統治新加坡百年來華僑不通過洋行而與外國商家直接進行貿易的先例。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陳嘉庚不但沒有遭受損失,還安然無恙,依靠米、樹膠、輪船航運和出售菠蘿罐頭廠積存的鐵皮,陳嘉庚共得450 多萬元,扣除各種費用,實存資產430萬元。從而迅速躋身於新加坡富豪之列,也成為著名的企業家、新加坡華僑大亨。

望採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