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少年故事

少年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20:22

❶ 感動中國少年故事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A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❷ 近年來感動中國的少年故事...

一個14歲少年催人淚下的故事...

14歲,正值多夢的花季,其中該有多少歡笑、夢想和五彩斑斕的幸福!
然而,他沒有。
12歲那年,他和媽媽被父親拋下。從此,他學會了周末背起小木箱上街給人擦皮鞋掙錢養家;他必須在每天放學之後承擔起一切家務,包括照料雙目失明的媽媽;他沒有穿過新衣服;他能記起的唯一美味是過年媽媽讓他花2元錢買了一碗他一直盼望的炒米線……
他就這樣走到了14歲,而且,還在繼續走著。
苦難收走了他的花季,卻給了他一雙堅強的翅膀飛向藍天和陽光。
當我們面對這個叫楊英詠的孩子時,他的成熟和堅強讓人幾乎難以相信。
那一天,在他記憶里是永遠無法抹去的灰色
楊英詠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失去了一個12歲孩子的全部歡樂。
他很小跟隨父母從重慶來到昆明,父母分別給人打工。上小學三年級時,母親蹬三輪送貨從車上摔下,視網膜脫落,雙目失明,全家只得靠父親一個人的收入度日。
父親開始不喜歡這個家,常常幾天不見人影。
2003年9月的一天,在楊英詠的記憶中是無法抹去的灰色。父親說要出門打工,媽媽不同意,父親斥罵,媽媽不停地哭泣。楊英詠流淚拉著父親的手懇求:「爸爸,你別走!媽媽看不見,我也要上初中了……」但懇求並沒有挽回父親的心,他踏出家門,再無音信。
那天晚上,楊英詠對自己說:「我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媽媽!」
他做了一個擦皮鞋的小木箱,每到周末,便背著小鞋箱上街給人擦皮鞋,擦一雙鞋能掙一角錢。他還到垃圾箱揀別人扔棄的塑料瓶等廢品去賣。平均下來,他一天能掙2元到3元錢,除去繳納房租水電費,他和媽媽每月的生活費僅有6元錢。他們的飯碗里一年到頭是土豆菜葉煮稀飯,偶爾炒上一小瓶炸醬,能吃一個月。
12歲的他學會了做飯、洗衣、拖地;學會了到菜市場用5角錢買回一堆干癟的「處理」菜;學會了照顧媽媽的日常起居。有一個中秋節,他想炒一點炸醬,不想鍋里的熱油飛濺到手上,燙起了很大的泡,媽媽讓他買瓶紅花油來搽,他搽了兩次就不搽了,告訴媽媽:「省著點,下次燙到再搽。」
穿過一條狹長的巷子,楊英詠帶我們來到他的家。
房間破舊昏暗,一隻煤氣爐、兩只碗、幾個矮小的塑料板凳……一張上下鋪的木板床是這個家裡最好的家當。
母親坐在下鋪邊上,似乎已經等了很久,聽到聲音,興奮地伸出手,當一把握住孩子伸過來的手時,她變形的眼窩里流淌出無限的憐愛和慈祥。「媽媽,你坐累了吧?」男孩橫抱起母親的身體,輕輕地往床上放去……
很久,我們說不出話。
楊英詠告訴我們,看不見的媽媽無論苦到何等程度,每天一定要做的,就是摸索著在他的作業本上「家長簽字」一欄中寫下自己的名字??「塗煥英」,這讓楊英詠領悟了什麼叫「永不放棄」。
2004年秋天,楊英詠小學畢業,他接到了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學的錄取通知書,上面註明報到時要交200元學費。怎麼辦?他對媽媽說:「我一定要靠讀書才能走出來!」他牽起媽媽的手,走進學校。

❸ 少年故事的關於《少年故事》

這張專輯的誕生與電影多少有些關系,專輯內六首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電影,在光影間,或激越或灑脫的情緒漸漸化為頭腦中的音符,伴著隨口哼出的旋律,我們彷彿躍入光陰的漩渦。
曾經橫空出世,披荊斬棘般地橫掃內地樂壇,「達達」幾乎成為了一個不可能的神話。然而一切卻戲劇般的驟然停止,昔日最受矚目的搖滾明星瞬間從樂壇的視野中消失,疑惑、猜測、誤解、失望紛至沓來。彭坦,作為那個風口浪尖的角色,在經歷了如此的跌宕起伏的劇情之後,選擇了沉默,並安靜平和的投入自己的生活。美術、音樂、電影、展覽、演出、放映會……靈感在點滴積淀,激情在悄然涌動,只等待噴薄而出的時刻。然而,如今的樂壇已不再是那個黃金時代,曾經的翩翩少年如何置身其中?也許,沉默也是一種姿態,笑容也是一種永恆。
少年故事,是記憶中某一段光陰的縮影,也是每個男孩變為男人的過程。在壓抑狹小的世界裡,留給我們彼此單純而珍貴的空間來想像。

❹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諫吳王、童子計殺雙虎、鮑童智辯田貴人、12歲的丞相、外黃少年勸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斷案、小孔融譏大夫、蔡文姬聽琴、諸葛亮巧施毒魚計、張就黃絹示軍情、曹沖的故事、蒼舒令山雞起舞、曹睿打獵

1、曹沖稱象

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智救庫吏

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會被處死。曹沖讓他等三天後自動去自首。曹沖拿刀戳單衣,像老鼠咬嚙的一樣。曹操問他為什麼不開心,曹沖回答民間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會不吉利。曹操說那都是瞎說,用不著苦惱。

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曹操笑著說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沒有責備庫吏。

3、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5、甘羅-12歲的丞相

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❺ 古代哪些聰明機智的少年故事

1、孔融

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後,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局促不安。

2、謝尚

晉朝時,有一個叫謝尚的人,從小就很懂事。謝尚八歲的時候,他父親謝鯤當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長官,權勢很大。因此,不少人都來奉承巴結謝尚的父親,家中的賓客來往不絕。

有一次,謝鯤領著謝尚去會見客人。客人們見這個小孩長的很聰明可愛,就向他提出一個個問題來考他。小謝尚對答如流,誰也難不倒他,客人們不住嘴地稱贊他。

謝尚對人們的贊揚心理有數。他知道有些人是出於真心;有些人是出於應酬場面,隨聲附和;而更多人則是為了向父親討好,而過高地贊揚自己。

謝尚很看不慣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個機會反駁這些人一下。正巧,有一次,謝尚家舉行宴會,賓客滿座。

有個客人看到謝尚在座,對謝鯤獻殷勤說:「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們太守有謀略,公子也年少聰明。謝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顏回啊!」

顏回是古代有名的聰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學生。謝尚覺得自己比不上顏回,那個人的誇獎也太過分了。

於是,立即站起來反駁他說:「滿座上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孔夫子的,哪裡來的顏回?」言外之意是,顏回那樣賢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來的。

現在,你們這幫成年人中沒有一個向孔夫子那樣有學問,怎麼能培養出向顏回那樣有學識的學生來呢?

3、曹沖

曹沖字倉舒,東漢末年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沖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

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

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4、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

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5、甘羅

甘羅(生卒不詳)戰國末期秦國下蔡(今屬潁上縣甘羅鄉)人。甘羅,甘茂之孫,戰國時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❻ 古代少年故事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2、諸葛恪得驢
孫權經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諸葛亮之兄)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於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3、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瓮,水迸,兒得活。

❼ 勵志少年的故事 急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刻苦練字。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說明:這是我在網上找的,不是個人的!呵呵!希望有用哦!

❽ 少年英雄故事

1、陳天華

陳天華(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栗樹鳳陽坪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清末的革命烈士。

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

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志;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後任編輯,參與對康、梁保皇派的論戰。

為抗議日本政府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蹈海殉國,時年30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於嶽麓山。

2、歐陽立安

1929年春,15歲的歐陽立安進入上海申新五廠做工,同年冬,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共青團滬東區委委員。1930年春,經何孟雄介紹,16歲的歐陽立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歐陽立安作為中國青年工人代表,隨劉少奇赴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的有關會議,並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13周年紀念活動。同年11月底回國後,黨組織任命歐陽立安擔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和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

1931年1月17日,歐陽立安在參加中共江蘇省委的一次會議後,與滬中區委書記等同志被反動軍警逮捕。1931年2月7日晚,歐陽立安在龍華監獄英勇就義,年僅17歲。

3、王惠民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今屬林口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與婦女團指導員冷雲(原名鄭志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7名戰友一起。

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

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犧牲時,王惠民年僅十三歲,是八位烈士中年齡最小的。

4、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5、潘琰

潘琰,女,1915年10月生,江蘇徐州人。1945年12月1日,為鎮壓昆明愛國學生反內戰的罷課行動,一夥國民黨暴徒闖入西南聯大師范學院,追打學生。潘琰身受重傷,當天下午犧牲。年僅30歲。

945年12月1日,50多名國民黨軍人和便衣特務闖進師院校園,向同學們大打出手,潘琰帶領同學們與之抗爭,凶惡的敵人竟將兩顆手榴彈投向人群,潘琰胸部中彈,仍奮力搶救同學,又被敵人用石頭擊倒在地,後經搶救無效而犧牲。

臨終時仍呼喊著:「同學們,團結呀!」時年30歲,為「一二·一」四烈士之一。

❾ 少年故事 歌詞

少年故事
詞曲:彭坦
演唱:彭坦
所有的故事 從夏天開始
彈起夢中人 寫在煙灰缸
什麼是理想 什麼是憂傷
都飛出窗外 隨著風飄盪
是誰的青春期 如此的漫長
或許有委屈 或許還迷茫
這喧鬧的歌聲 唱不盡過往
直到喉嚨沙啞 直到精疲力盡
夢 一樣的畫面 一樣的情景 怎麼都說不清
吹散 彌漫在空氣 這是我們的電影
啦... 啦... 啦... 啦... 啦...
不散的宴席 發生在昨天
只是一轉眼 只是一瞬間
這孤單的回憶 從不是秘密
沒有天荒地老 沒有出人意料
夢 一樣的畫面 一樣的情景
怎麼都說不清
吹散 彌漫在空氣
這是我們的電影
啦... 啦... 啦... 啦... 啦...

http://music..com/song/215355

❿ 周恩來的少年故事

周恩來的少年故事
我來答
熱心網友
LV.2 2006-12-27
周總理的故事
飛機遇險的時候
1946年1月,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葉挺的女兒小揚眉,她才11歲。
飛機飛得又快又穩。透過雲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而且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還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減輕飛機的重量,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做好跳傘的准備。
大家正忙著,忽然聽到小女孩的哭聲。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降落傘包,她急得哭了。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做斗爭!」
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
就在這時候,飛機沖出了寒流的包圍。在陽光的照射下,冰甲開始融化了,整塊整塊的冰嘩嘩地往下掉。飛機漸漸升高了,繼續快速平穩地向前飛行。「咱們脫險啦!」機艙里一片歡騰。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恩來的故事 —— 三次付飯費
那是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的事
這天下午周總理就要離開杭州了。幾天來隨行人員十分辛苦,周總理就吩咐秘書說:「今天中午,我請大家到樓外樓去吃便飯。」
樓外樓菜館的經理、廚師和服務員一聽到周總理要來請客的消息,都非常興奮。服務員忙著把面臨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幾凈,經理和廚師忙著商量菜單。 11 時左右,周總理和隨行人員談笑風生地踱過西冷橋,漫步白堤,來到了樓外樓。席間,他熱情地與隨行人員一一碰杯,感謝他們辛苦地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並向北京來的同志一一介紹杭州名菜:這是活殺活燒的西湖醋魚,這是產自西湖的油爆大蝦,這是叫化子雞,都是北京人難得吃到的西湖佳餚。當周總理看到服務員端上一盤盤他最喜愛的家鄉菜時,一邊舉筷品嘗,一邊又向大家介紹說:「好久沒有吃到家鄉菜了,大家也來嘗嘗,這是紹興霉乾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張,味道不錯的嘛 ! 」吃得大家興高采烈。
飯後,周總理叫秘書去結賬。省里同志出來阻攔說:「不必總理付了,由我們地方報銷吧 ! 」周總理聽了說:「今天我請大家,當然由我付錢啰!」店裡 經理知道周總理的脾氣,若不收錢,總理會生氣的,就收了 10 元錢。誰知周 總理又不肯,當即對旁邊一位姓姜的服務員說:「這許多菜 10 元錢怎麼夠呢 ? 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錢。不料,又被周 總理看到,生氣地說:「誰請客吃飯誰付錢。總理請客吃飯,也要和一般顧客 一樣付錢嘛 ! 」樓外樓經理沒辦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錢。這樣共收了 20 元錢。
哪裡曉得過了 1 個小時後,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理打來了電話,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 10 元錢,付中午的飯費。樓外樓經理和職工們捧著這 30 元錢,都深深地為總理的這種廉潔奉公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總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顧客一樣結了賬,並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 告,附上清單和多餘的 10 元 5 角,寄給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
1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新學期開始,沈陽東關模範學校魏校長問同學們讀書是為了什麼?於是有人回答說:「是為了家父讀書。」有人回答:「為明禮而讀書。」也有人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當魏校長點名要周恩來回答是,坐在後排的周恩來站起來,莊重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 60年代初,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乘總理出國訪問的機會,為了保護與加固建築物,他們搶時間只搞了點簡單的內裝修,更換了窗簾、洗臉池與浴缸。周恩來回國見了十分生氣,將他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事後,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人員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你們花那麼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麼好,群眾怎麼看?一旦大家都學著修起房子來,在群 眾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周恩來的這一番話發人深省。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提及裝修房屋之事了。
3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 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 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台灣的對比。哎呀,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麼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
——盡管中美當時處於敵對狀態,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戰高手,盡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後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後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後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後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凈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周總理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佔到便宜。他坦言「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為美談。
九一三事件發生以後,蘇聯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 「也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是森林裡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蘇聯大使故作關心地說:「據權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蘇聯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麼請問:你們的林副統帥在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偏要投奔我們蘇聯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
——林彪叛逃蘇聯並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這個消息傳出後,國際上一些敵對分子幸災樂禍。中蘇關系當時嚴重惡化,蘇聯大使和總理見面時存心想看好戲,讓周總理難堪。他見兜圈子達不到目的,就攤出所謂的「王牌」,料想周總理一定無話可說,結果周總理反戈一擊,蘇聯大使陷入十分狼狽的境地。
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麼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麼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周總理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外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周總理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徵『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 」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 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在外交場合出現法西斯的標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糾紛,尤其是曾經遭受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國家,他們看見這種標志是很反感的。周總理的解釋及時解除了他們的誤會,但令人叫絕的是周總理借題發揮,號召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那個菜吃掉。意外的這么一個被動場面,經周總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躍宴會氣氛的作用。
文革期間,江蘇省射陽縣的一群紅衛兵到北京上訪,周總理接待了他們。紅衛兵要求把射陽縣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陽」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紅太陽。周總理聽他們講明來意後,哈哈大笑起來。他們不理解總理為什麼發笑,幾隻眼睛盯著總理臉上望。總理說:射陽兩個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們這些小將看問題,為什麼不從積極方面去看,而從消極方面去看呢?我說「射陽」兩字很好,因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紅太陽,而是紅太陽光芒四射。周總理深怕他們聽不清楚,又重復地說了一句對射陽的解釋,射陽就是紅太陽光芒四射,你們說對不對?說罷,又哈哈地大笑起來。紅衛兵代表也都笑了,因為他們對總理的講話感到心服口服,表示還是叫射陽縣好。
——在文革那個特殊背景下,如果周總理從「射陽」的歷史淵源和沿革去解釋的話,紅衛兵未必聽得進去。當然也可以用行政命令來壓服,但效果也不會好。周總理賦予「射陽」二字新的含義,使紅衛兵心悅誠服。我們聽故事的人現在也不得不擊節贊嘆呀!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周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濟情報。周總理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折服。你說這樣的問題事先怎麼准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麼可能做到?
1945年重慶談判時,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代表對以周恩來為首席談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協議難以接受。一官員惱羞成怒地對我方代表咆哮道:「對牛談琴!」周恩來神態自若,不緩不慢地應了一句:「對,牛彈琴。」
——這位國民黨官員說「對牛彈琴」意思是貶低共產黨談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來原話奉還,還是這四個字,只是在「對」字後停頓了一下,變成兩個斷句,把國民黨官員的言論比作「牛彈琴」,你說絕不絕?
周總理從日內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人祝酒。這時米高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抱怨道: 「周,你為什麼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周總理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 米高揚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此話一出,周總理馬上輕快地說:「沒關系,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教你。」
——米高揚的抱怨顯然不大友好,周總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周總理讓他來使館派人教,把米高揚置於學生的地位。
周總理在加德滿都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場的美國記者故意拿著中尼兩國分別出版的地圖,指出兩國邊境在珠穆朗瑪峰這一段的畫法不一致,並藉此提問:「關於埃佛勃朗峰(即珠穆朗瑪峰)的問題,在這次會談中是否已作出了決定?您剛才的話,是否意味著由中尼兩國來平分這座山峰,尼泊爾是否同意?」 周恩來立即回答:「無所謂平分。當然,我們還要進行友好的協商。這座山峰把我們兩國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不是你們所說的把我們兩國分開!」
——邊界問題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美國記者的提問既是挑釁,又是圈套,簡單回答是或不是都會掉進陷阱。周總理識破其險惡用心,改「平分」 為「聯結」,表明了我國解決同鄰國邊界問題的基本方針,強調了睦鄰友好政策,所言無隙可擊,令美國記者大為失望。周恩來的泱泱大國總理的機敏思維和友好風度在尼泊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不腐女屍引起世界轟動。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時曾向周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周總理聽後哈哈一笑說:「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聽後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布?」周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經歷千年而不腐爛,這是一個應當嚴禁外泄的國家科研機密。周總理不為基辛格博士提出的用月土交換木炭的方案所動心,並且巧妙地借用中國古代傳說,婉轉地拒絕了對方的
查看全部7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現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