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黨的故事

黨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10:30

❶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故事

正式成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1)黨的故事擴展閱讀

發展階段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對《中國共產黨章程》的修改,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演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延安整風之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七大到八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八大到九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九大到十四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十四大到十六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十四大黨章)

十六大至十七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黨章)

十七大至十八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十八大至十九大,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

十九大至今,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共產黨



❷ 黨的故事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在此之前,河北日報社軍管組從保定(當時報社在保定)帶來一批同志來到石家莊,說是參加省革委會成立大會的報道工作。來到後,省革委領導讓出版《河北日報》。5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機關報--《河北日報》在省會石家莊出版。

剛到石家莊,我們從保定來的這些同志住在石家莊市一家旅館--向陽飯店。在這里編報,暫由石家莊日報代印。人們在保定搞了幾年「文革」,想編稿不能編稿,勁頭都憋足了,懷著「為紅色政權」辦報的心情,日夜加班,這股子干勁別提多高了。

出了一個多月的報紙,每天的報樣都是經軍管小組和省革委宣傳組審閱後才准付印。發表的地方稿,多是由省革委宣傳組點題或授意而組織發的。這樣,向省革委「送審稿件」就成了一大難題。我們送審報樣時,先找省革委宣傳組的盛蔭泉同志。老盛高高的個子,一口天津話,愛抽煙。省會在天津市時,他在《共產黨員》編輯部工作,後來調到了省革委。人們愛給他開玩笑,都叫他「盛錫福」(天津市一家很出名的老字鞋帽商店的名字)。可老盛對好多稿子又做不了主,常常由他領著我們再找省革委的領導。往返折騰,送審一個稿子,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3月中旬,省革委決定將裕華路7號河北糧食幹部學校的校址,劃歸河北日報社作為社址,並抽調省內駐軍和原北局以及省直的一些幹部,加上報社的少數編輯、記者和工人,組成新的辦報班子,開始在糧食幹校辦報。

9月30日,有一條新華社播發的時事稿,「闖下了塌天大禍」。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三0」迫害新聞工作者的嚴重事件。這天,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訪華,黃永勝陪同阿爾巴尼亞貴賓從上海抵京。報社編輯在處理這一稿件時,把新華社發的兩條消息並在一起發。上副題是「中阿兩黨兩國人民的革命戰斗友誼達到新高潮」。兩行主題分別是「巴盧庫同志率阿黨政代表團到京 數十萬人夾道最熱烈歡迎 周恩來總理盛宴歡迎來自反帝反修斗爭前線的阿爾巴尼亞戰友」。下副題是「周恩來總理和巴盧庫同志先後在宴會發表重要講話 康生、姚文元、謝富治、吳法憲、溫玉成等同志出席宴會」。黃永勝陪同巴盧庫從上海抵京,在到京迎接的消息名單中沒有他。由於這兩條消息並發,下副題中沒有標出黃永勝的名字。

當時由於派性十足,有人將此事當成「特大事件」告別了「中央文革」。1968年10月9日下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通知正在北京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兩位主要領導人,立即去人民大會堂。當時「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都在聲。江青發難說,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們趕快回去處理。

當晚,省革委兩位主要領導人乘飛機趕回石家莊,連夜召開會議,決定進行「嚴肅處理」,勒令《河北日報》停刊整頓。

10月10日下午,在河北商業幹部學校禮堂召開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台在石家莊全體人員大會。會場內外,戒備森嚴。省革委兩位領導人主持大會並講話,宣布這是一起「反革命事件」,階級敵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子」。當時,剛由省派到報社任領導小組組長的馬耀章,在參加大會時正同我坐在一起,當會議還沒有開始時,他還戴著眼鏡看明日要出版的報紙大樣。大會宣布「反革命事件」後,馬耀章還沒有完全弄清是怎麼回事,就當場遭到逮捕。馬耀章曾為主持當天大會的省革委的一位領導人當過八、九年秘書,在逮捕馬耀章的大會上,他說對馬「不甚了解」,是省革委宣傳組「推薦的」等等。會後人們對這位省革委領導人議論紛紛,說他「真不夠意思」,把秘書給「出賣」了。

後又召開大會,逮捕了參與夜班工作的報社一般編輯吳語楨。老吳由於長期值夜班,身體消瘦,在逮捕他那天,在台上暈倒好幾次,只見工宣隊揪住他的衣服,幾次把他揪起來,非叫他站著坐「噴氣式」不行。接著,又將參與當時辦報、與此事毫不相乾的河北日報兩名中層幹部--張石鎖、周公衡揪出來並反復進行批鬥。

這一來,報社內部可「亂」了。參與在向陽飯店和糧幹校辦報的河北日報十多名工作人員,都成了批判的重點。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文革」中流行的「坐噴氣式」、「熬鷹」全用上了。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報社。在大批判中,硬說報社有個「馬、吳、張、周(即馬耀章、吳語楨、張石鎖、周公衡四同志)反革命集團」,非要把「階級敵人挖出來」不可。由於我參加了這一時期的辦報,也成了被批判的重點之一。給我貼的大字報大都記不清了,其中有兩張大字報我還記得。一張是用印報的滾筒紙寫的,一米多寬,十多米長,大字報從三樓直到底層,上寫桌面大的字:「行士文你跑不了!」這張大字報就這幾個字,沒有具體內容,猛一看挺嚇人。另一張貼在了我辦公室的樓前,標題是「行士文是個神秘人物!」大字報上羅列了我十幾條「罪狀」。

10月11日,報上刊登省革委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決定說:「自今年2月《河北日報》出刊以來,由於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多次出現嚴重的反革命事件。因此,經省革委會第四次全體會決定,自明日起《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徹底的清查和整頓。」

後來,這起冤案終於平反了,那是在十多年以後的1979年7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了出《關於為「九·三0」事件平反的決定》。決定說「《河北日報》'九·三0'事件中受害的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推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決定說:「1968年10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是錯誤的,予以撤銷。」

1979年7月下旬 ,省委召開河北日報、河北電台人員大會,宣布了這一平反決定。

❸ 黨的故事我來講作文400字

黨的故事我來講
今年是建黨95周年。在這95年裡,中國共產黨們打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輝煌。這95年裡的風風雨雨,鍛造了中國共產黨。
自"五四"愛國運動以後,共產黨們就一直戰斗在救國前沿,因為他們有一腔熱血,一腔滿懷救國激情的熱血。他們勇敢地在街頭遊行示威,面對軍警的逮捕,壓迫,他們也絲毫不畏懼。他們正是用這種中國特有的品質擋住了侵略分子囂張的子彈。
愛國,一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的詞語,但現在的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愛國。在那個黑暗光明顛覆的時代,在那個被帝國主義侵略並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共產黨們向我們詮釋了該如何愛國。愛國,是江姐不論敵人如何用刑都絲毫不透露黨的秘密;愛國,是劉胡蘭昂首挺胸地死在敵人的鍘刀之下;愛國,是中國人那"誓死不做亡國奴"的一聲吶喊!
有這么一句話"19世紀是英國人的,20世紀是美國人的,21世紀是中國人的。"的確,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讓列強們肆意瓜分的中國了。歷經2個多世紀,舊中國被掀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中國,這個新中國猶如一條巨龍驕傲的盤踞在世界的東方。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共產黨們。
現如今,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是黨給我們帶來的。有這樣一首熟悉的紅色歌曲唱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啊,如果沒有共產黨,也許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如果沒有共產黨,也許中國人民依然會成為被其他國家人民所嘲笑的對像;如果沒有共產黨,也許中華民族這塊沃土依然會被隨意踐踏。
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青少年們,是不是更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去完成每一項任務?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要時刻牢記我們的使命,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擔落到了我們的身上。

❹ 中國共產黨故事 50字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回,山下不遠就答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

❺ 黨的故事100字

黨的故事:

一、農忙

1942年年底,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開始後,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毛主席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那時,熊雲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他們跟主席一塊住在棗園。棗園有一排窯洞,用兩道牆隔成了三個院,主席住在北邊的院內,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里。
機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麼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

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兒,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並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幹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並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後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二、有轎車不做

延河畔響起的隆隆馬達聲和清脆的喇叭聲,吸引著延安軍民。警衛戰士們更是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
老紅軍楊辛克,貴州松桃人。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員。

後任抗大學員、八路軍129師358旅教育幹事、指導員、公安總局科長、豫西地區副專員、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省經委副主任。1983年6月,楊辛克同志向我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車還是騎馬而引發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戰時期的延安,中央領導到哪裡都是騎馬或步行。一位華僑送給延安兩輛小轎車,警衛戰士們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回毛主席外出開會再也不用騎馬、走路了!」可是沒料到,在分配車時,毛主席提出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照顧年齡較大的同志。

盡管大家都希望配給毛主席一輛轎車,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一台配給了主管軍事工作的朱老總,另一台配給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林伯渠、吳玉章)。

三、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

「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毛主席對自己兒子的「約法三章」。一些領導幹部的腐敗,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的,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約法三章」,黨內又何來因子女而產生的腐敗呢?田志芳,四川廣安人。

1933年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營長、團參謀長,建國後,曾任東北軍區後勤部車管處處長、沈陽軍區後勤部軍事代辦處顧問。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說的延安時期毛主席對兒了毛岸英嚴格要求的故事,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田志芳發現新來了一位同志,高個、寬肩、體格健壯,著一身洗得乾乾凈凈的藍布軍裝,顯得很精幹。他發現這人有些面熟,在哪見過呢?尋思半天,可怎麼也沒想起來。吃完晚飯,田志芳來到楊家嶺溝口的花園。這里原來是個墓地,叫楊家墳。

中央機關搬到楊家嶺後,就在這里種上花草、瓜菜,便成了個小花園。這會兒,紅茸茸的雞冠花、紫幽幽的牽牛花、黃橙橙的南瓜連成一片,別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個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風文件准備看上兩頁。這時,只見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和一個青年慢慢走來,細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們一邊走,一邊親切交談,從他身旁走過。他連忙問身邊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剛從蘇聯回來。」「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兒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腦門,怪不得面熟呢,原來是毛主席的兒子。

可他又有了疑問:「怎麼毛主席的兒子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他剛從蘇聯回來,能吃慣咱這小米飯、山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說:「毛主席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給毛岸英『約法三章』,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啊,原來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看不到毛岸英同志來大食堂吃飯了。

後來,在國民黨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來了。他的臉變黑了,身體也瘦了。一打聽,原來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上「勞動大學」去了。

在那兒,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使邊區軍民很受教育。由於黨的領導同志都這樣以身作則,所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風。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縱隊從朝陽地區西進,兵鋒直指熱河省會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擔任爆破組長。

在全連戰斗動員會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戰斗開始後,他帶領戰友們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時,離發起總攻僅15分鍾。在這關鍵時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
前進中他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呀!」將暗堡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五、張思德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小分隊,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生產農場,被選為農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鑽進窯中作業。

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裡,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❻ 中國的共產黨故事

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故事: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97年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走過了76年的奮斗歷程。中國共產黨的76年,是日益壯大的76年,是領導中國人民開創歷史新篇章的76年,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的76年。70多年來,為著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團結廣大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並且始終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七十多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開篇所說:「為了在這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貧窮而落後的國家裡,奪取革命的勝利,建設一個新的社會,中國共產黨創造過使舉世為之震驚的人間奇跡,也面對過許多棘手的難題,遭受過嚴重挫折。但不管什麼困難和挫折,都阻擋不了它的前進,而只是使它鍛煉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中國共產黨在76年的奮斗歷程中,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階段28年,後一階段48年。
感人故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學校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你們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問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來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站起身來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❼ 關於黨的故事

1.紅軍發布民族工作政策 白面瑤寨見證民族團結
龍勝各族自治縣是廣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山區縣,居有苗、瑤、侗、壯等民族。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後,就進入了這個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文物館退休幹部楊永明向記者介紹說,紅軍翻越老山界後,進入了龍勝境內。紅軍來到這里之前,國民黨反動派散布了大量謠言,使各族群眾對紅軍產生了許多誤解。湘江戰役還在進行時,紅軍政治部就發布了長征期間最早的民族工作政策——《關於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主張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同時制定了《對苗瑤族民的口號》共13條,為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做了充分准備。
紅軍進入龍勝少數民族居住區後,一方面與國民黨軍隊激戰,一方面採取召集群眾開會和書寫標語等形式,熱情積極地向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宣傳我黨的政策,並始終保護少數民族的利益,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很快就得到了少數民族群眾的信任。
在楊永明的引導下,記者來到了這個縣的泗水鄉周家村白面瑤寨,見到了刻在一塊巨石上的兩條紅軍標語:「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繼續斗爭,再尋光明」。據這個縣原黨史辦出版的《紅軍長征過龍勝》一書記載,當年紅軍長征路過龍勝時,紅3軍團4師首長在白面瑤寨旁的這塊巨石下,會見了當地瑤族起義首領。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壓迫,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曾發動了一場起義,但很快就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鎮壓了。躲藏在這塊巨石下山洞中的幾名瑤胞中,就有當時起義的首領。
紅軍首長向瑤胞們宣講了我黨的性質、任務及黨的民族政策,消除了他們對紅軍的偏見和誤解。為鼓勵他們繼續革命,紅軍還送給了他們一些槍支和彈葯,並在這塊巨石上刻下了兩條紅軍標語。為紀念這段歷史,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將這塊刻有紅軍標語的巨石「龍舌岩」稱為「紅軍岩」。如今,70多年過去了,這兩條標語仍然保護完好,清晰可辨。白面瑤寨也因此成為當地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每年都有上萬遊人到此參觀旅遊。
2.周恩來在龍坪侗寨指揮救火 侗族群眾熱情支持紅軍
平等鄉是龍勝縣侗族群眾聚居的一個最大鄉鎮。當年紅軍就是從這里進入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縣,召開了著名的「通道會議」。
在平等鄉的龍坪侗寨,記者見到了仍然聳立在寨子中央的「紅軍樓」。這是一座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侗族鼓樓,它是侗族群眾開會議事的重要場所,也是侗寨的象徵。這座原名「楊氏鼓樓」、現叫「紅軍樓」的古老建築,記載著一段周恩來指揮紅軍救火保侗寨的佳話。
原龍勝各族自治縣黨史辦主任粟新民告訴記者,在紅軍進入桂北少數民族地區後,國民黨反動軍閥派遣特務混入紅軍宿營的村寨四處縱火燒糧,藉以散布「紅軍放火」的謠言,挑撥紅軍與少數民族的關系。朱德對此十分重視,向各軍團首長發出命令:連日桂敵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軍團駐地燒毀民房,企圖疲勞及嫁禍我軍,破壞紅軍在群眾中的威信。各軍團首長及其政治部,應於到達宿營地後及離開宿營地前,嚴密巡查。如遇火警,務必設法撲滅,救濟受難群眾。縱火奸細,一經捕獲,應即經群眾大會公審後槍決。
在龍坪侗寨宿營的是紅軍主力,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也在此駐扎。一天深夜,寨子一間木樓突然起火,火借風勢,大半個侗寨頓時變成一片火海。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迅速來到寨子中央的「楊氏鼓樓」上,親自指揮紅軍戰士救火,同時命令紅軍保衛人員密查縱火特務。在紅軍戰士和寨上群眾的奮勇搶救下,大火很快撲滅,「楊氏鼓樓」及鼓樓東面的大片民房被救了下來。
當晚,紅軍保衛人員抓獲了幾名國民黨縱火特務。第二天,紅軍在寨上的一家祠堂召開群眾大會,公審縱火特務,揭露敵特的卑劣行徑,宣傳紅軍及我黨的政策,並發放救濟款接濟受損失的群眾。侗族群眾明白了事情真相,了解了紅軍,認識到了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有著本質的不同。於是,侗族群眾開始積極幫助紅軍,當向導、做挑夫,許多青壯年還加入了紅軍。為紀念這段歷史,後來當地群眾就把「楊氏鼓樓」改稱為「紅軍樓」,審判國民黨縱火特務的祠堂也被稱為「審敵堂」,現今都成為當地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基地。
3.巴山蜀水寫忠誠
濟南軍區,八一禮堂,鮮花如海,掌聲雷鳴。
從將軍到士兵,多次將掌聲送給了濟南軍區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中的一位不穿軍裝的「兵」。
這掌聲,是對這個「兵」和他的隊員們的禮贊。
在抗震救災一線,他們第一個把河南民兵的大旗,插在了滿目瘡痍的廢墟之上。
在災區救援的14個日日夜夜裡,他和23名民兵與部隊官兵並肩作戰,成功救出了11名倖存者,並從廢墟中清理出19具遇難者遺體,被災區人民稱為「最牛的民兵救援隊」;他和他的23名的民兵動人故事,令萬千巴蜀人民、中原兒女動容。
他就是河南省偃師市顧縣村民兵連連長李玉強。
自籌50萬元經費,攜帶400多萬元設備,花費6萬多元租金,讓已投資1000多萬元工程停工停產——「就是把身家財產全部搭上,也要去震區救災」
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5月中旬。
10多天前,河南偃師市顧縣鎮顧縣村民兵連連長、洛陽強輝土石方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強,和董事長李順卿在貴州省清鎮市經過半個多月的考察、洽談、論證、投標,投資1200多萬元競得了清鎮市衛城鎮大土村鉛鋅礦的探礦開采權。
之後,公司牌子掛起來了。10多台大型土工機械連夜從洛陽運抵貴州,請柬也發了,儀式也籌備妥當,30多名施工隊員摩拳擦掌,單等5月13日舉行開工典禮。
然而,5月12日,大地震發生了。一切是那麼的突然,浩劫撕裂了大地,瞬間讓汶川、北川、青川、什邡、都江堰……成千上萬鮮活生命成為遠逝的靈魂;剎那間,風情碉樓、羌笛青柳、熊貓之鄉、禹王故里,將最後一笑化為絕版的美麗。
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生死離別、家破人亡,一幕幕慘烈的景象,讓隨同李玉強來貴州省清鎮市務工的顧縣村民兵連的民兵們驚呆了。
電視里萬千悲傷的面孔和撕心裂肺的哭救聲,像刀一樣深深刺扎著他們的心。
「震中汶川災區,山體塌方,橋毀路斷,群眾生命攸關。而公司有現成的挖掘機、推土機、碎石機、裝載機等大型設備,都是災區急需的機械,我們有責任過去幫助打通『生命線』」。12日夜,輾轉反側的李玉強找到了公司董事長李順卿,連夜決定:停工停產,就是把身家財產全部搭上,也要去震區救災!
晨曦初露,李玉強把貴州工地的33名隊員召集起來:「我和董事長商量過,決定馬上赴災區救災。願去的舉個手,不願去的留在這里,工資一分不少照發。」
「這是去救鄉親們的命呀,還說啥錢不錢。我們都跟你上去拼!」33條鐵骨錚錚的漢子,齊刷刷舉起33隻手。
國難當頭,民眾蒙難,民兵當沖鋒!面對群情激昂的戰友,李玉強果斷拍板:9人留守工地,23名民兵全部出發。
千里赴災區,說出來容易。但機械都是履帶式設備,離開了大型拖板車,可謂寸步難行。
找車!找車!為尋到大型拖板車,李玉強帶著10多名民兵隊員,跑遍了清鎮市及周邊4個縣市,最遠跑到了貴陽。一處處問,一處處找,直到當天下午6點多鍾,才從貴陽市用6.3萬元的高價租到了四輛拖板車。
「我們動作越快,災區群眾就越能看到希望。」「我們搶回一分鍾,就減輕一分人民的苦難。」這是發自他們靈魂深處的吶喊——一切都是分秒必爭。
5月14日凌晨2時,在李玉強的帶領下,23名民兵打出了一面「河南偃師民兵突擊隊」大旗,攜帶著50萬元流動資金和10餘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翻斗車等機械設備,從貴州清鎮市出發,急駛四川災區一線。
出發時,他們甚至沒有顧上給家裡打一個電話。
1200公里崎嶇山路,20個小時艱難跋涉,面對著疾風驟雨,山體滑坡,擋不住他們向前的步伐——「退縮?就不是咱民兵乾的事」雨,瓢潑而至。夜,漆黑無邊。撕開夜幕、沖破雨簾,火急如焚的李玉強,帶著浩浩盪盪的車隊,快速疾駛在前往災區路上。
然而,就在他們全速挺進中,不幸卻悄然而至。14日11時左右,在川黔交界松坎段的高速路上,由於天雨路滑,一輛油罐車側翻在公路的護欄上,車內6噸多柴油灑了一地。兩輛滿載著方便麵、火腿腸的給養車,剛行駛到油潑過的路面上,一下子和他人的6輛汽車發生了連環相撞,兩輛車滑出十多丈遠,重重地撞在公路護沿上,車體受損嚴重,所幸司乘人員無事。
是先處理事故,還是繼續前往抗震救災第一線?這個有些棘手的問題很現實地擺在了李玉強面前。
「受損的車輛先別管,其他車輛繼續趕往抗震救災第一線。」沒有一點猶豫,李玉強迅速作出22人繼續前行,留下兩名司機處理事故後再趕往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決定。
自從決定救災的那一刻起,對於李玉強來說,抗震救災中的每一件事,都要面臨選擇。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進入震區,路越走越險,塌陷的路基、滑落的泥石流赫然在目。14日傍晚,車隊在通過一處涵洞口時,突然間,大地一陣劇烈顫抖,腳下泥石滾動,緊接著轟隆、轟隆……「耿寧波,快帶車隊通過涵洞,一輛車也別拉下!」李玉強急得從車窗伸出頭來,扯著喉嚨大聲喊叫!
就在他們剛離開涵洞,不遠處的山體滑坡,碎石滾落,掀起數丈高的黃煙。
好險啊!一名民兵向李玉強提出建議:「連長,夜裡開車太危險了,是不是考慮找個安全地方停下來休整一下,明天再走?」
「往前走,直到沒有路!」李玉強的口氣異常堅定。他知道,越往前走,受災的程度越重,災區群眾就越需要這支隊伍。經過20個小時艱難跋涉,行程1200多公里,洛陽民兵救援隊克服艱難險阻,在14日22時40分進入都江堰。
車隊剛進入都江堰聚源鎮,由於救災心切,兩天兩夜滴水未沾的董事長李順卿,一下子暈倒在了車邊……過後,李玉強在日記里寫道:那天,雖然給養車發生事故沒跟上隊,但在李順卿所乘坐的那輛車上,還備有40多箱礦泉水、方便麵。而他對「救命糧」捨不得吃一點,「救命水」也捨不得喝一口,他是把最後一瓶水給了災區群眾後昏厥過去。在此時,我真正懂得了選擇竟然如此簡單。
選擇難么?不難!因為選擇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救人。李玉強,這個皮膚黝黑,身材敦實的民兵連長,聲音嘶啞而低沉地對我們說:「按照原來的計劃,我們要去受災最嚴重的汶川縣打通生命線。可到了都江堰,到處是倒塌和裂縫的樓房,到處是廢墟瓦礫,滿目瘡痍。災區群眾撕心裂肺的求救聲,讓我們不能有絲毫猶豫。」
那天,把機械設備一卸車,來不及恢復體力,就拖著疲憊身軀直接進入廢墟,與時間賽跑。
當生命懸於一線,他們會退縮嗎?「退縮?就不是咱民兵乾的事!」李玉強的話不多,卻擲地有聲。
人民利益面前只有人民,永遠沒有自己。這就是李玉強用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給出的鮮明解讀。
與部隊並肩戰斗,救出11名倖存者,從廢墟中清理出19具遇難者遺體。他們把生死置之度外,穿行與危險之中—— 少休息一分鍾,就可能多挽救一條命
看到浩浩盪盪的車隊,災區群眾以為是專業救援隊來了,絕望中遇到生命救星的群眾,哭喊著把他們圍了起來。回想起那一刻,李玉強說,我們就是驟然黑暗中閃爍的那一抹光亮。
「沒有啥比拯救生命更重要!」看著一具具從廢墟中挖出來的屍體,聽著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求救聲,李玉強和他的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餘震中搜救,在瓦礫中探尋。
「求求你們,快救救我弟弟吧,他在這里打工,被埋到樓下面了。」15日上午,當李玉強剛從作業多時的挖掘機上跳下來時,一位30多歲的男子跑過來緊緊抓住他的手求救說。
那是一棟已經垮塌一半的五層樓房,整棟樓房底部已垮塌,扭曲變形,向前傾斜達10多度,懸掛在半空中的樓板如同樹葉搖搖欲墜,樓房內不時地噼里啪啦往下掉碎水泥塊,隨時可能倒塌。但此時,危險已不足以威懾人,李玉強和他的隊友們開始在殘垣斷壁里搜尋。突然,一水泥板下的空洞里傳來了令人興奮的敲擊聲,但空洞上方,有20多塊樓板疊壓,形成了一個倒「金字塔」形。要想救出這名倖存者,就必須把壓在上方的水泥板清除。
「換我上吧!」看到李玉強身上多處擦傷,民兵侯向偉打算替下他。李玉強沒有答應:「樓旁很危險,我一直在這里有經驗,還是我來吧!」李玉強擦了把額頭的汗水,又回到了指揮位上。
「連長,快看,這里有個空洞。」民兵張帥琪指著水泥板下大聲喊。
有空洞就意識著有生命。為防止機械作業造成誤傷,李玉強站在兩棟危樓的中間,小心地指揮著兩台挖掘機,將水泥板自上而下一塊一塊地掀起。「他還活著!」在兩塊樓板的夾縫中,他們發現了那名倖存者。那一刻,李玉強淚流滿面,興奮不已。其間,他還幾次不顧生命危險,跳入洞中,察看救援情況,並用手和鐵鍬小心翼翼地清理碎磚爛瓦。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家又累又餓,但誰也不肯停下來休息一會,因為他們知道,少休息一分鍾,就可能多挽救一條命!
16日凌晨6時許,當大家幾乎是手腳並用,把那名男子的弟弟救出來時,該男子感激得一下子跪倒在大家面前,久久不肯起來。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決不放棄!」16日,他們被安排與有「鐵軍」之稱的駐豫某紅軍師並肩作戰。此時,大地震已經過去4天了,天氣濕熱,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令人作嘔的屍臭味,但他們中沒有一人退卻。他們在餘震中搜救,在瓦礫中尋找,用愛心掃描生命的信號,撫慰生離死別的悲情。截至5月19日晚,他們又從廢墟中清理出了19具遇難者遺體。此後,他們還和鐵軍一道,救出了10名倖存者,清理出3000多元現金和40多萬元的存摺。
3次主動請戰,兩天3次深入被阻「生命通道」探路,面對頻發的餘震和隨時可能滾落的巨石,他們冒死為抗震救災指揮部寫出了213國道搶修方案——
「為救人進去探路,我就沒想過要活著回來!」
「看到一個個被困群眾成功獲救,我們的心始終沉甸甸的。被困群眾實在太多了,通往汶川的道路還沒搶通,根本無法進入救援」,李玉強憂心忡忡地說。「要想救更多的人,就必須搶通這條『生命通道』!」
總有一種真情無限濃厚,總有一種溫暖血脈相連。
都江堰救人告一段落。當聽到通往汶川的道路被堵,官兵們進不去的新聞後,具有多年修路經驗的李順卿和李玉強決定,帶著工程車隊奔向震中映秀鎮,加入到濟南軍區工兵部隊打通汶川「生命通道」的戰斗中。
第一次李玉強找到了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沒有批准。
第二次又找到了都江堰市領導,仍沒得到批准。
第三次他們又通過市領導的介紹,找到了四川省公路局唐總指揮,遞交了軍令狀。
在請戰書上,他們這樣寫道:「我們是河南民兵救援隊,我們有10多年的修建高速公路經驗,有大型機械設備,熟練的操作手,完全具備搶通道路的條件,請求批准我們配合部隊官兵,打通通往汶川的生命線!」
出於安全考慮,指揮部沒有批准他們的請求。
「我們是自願去打通『生命通道』的,如果有什麼意外,請照顧我們的家人」——為了獲取路況資料,制訂搶修方案,救人心切的李玉強不等指揮部批准,決定提前深入213國道。
立下的是錚錚誓言,捧出的是滿腔赤子之情。李順卿、李玉強、李向陽將這封留給家人的「訣別」信交給隊友,義無反顧地開車上路了……
通往映秀鎮的公路,夾在懸崖峭壁與湍流的岷江之間,損毀十分嚴重。很多路段被震落的巨石和滑坡的山體堵得嚴嚴實實,有的地方裂出數十尺寬的深溝,有的則拱起幾十厘米高的凸面,近百里長的公路上被砸壞的各種汽車隨處可見。
「勘察路況非常危險,一面臨江,一面是山,當時餘震不斷,一旦有石塊滾落,根本沒處躲身,百分之百沒有活路!」回憶起當時的經歷,李玉強仍心有餘悸,「說不怕是假的,可當時去探路,我們就沒想過能活著回來」。
第一次探路,由於道路損毀情況復雜,途中又遇到了餘震,3個人死裡逃生。
想修路就得徹底弄清路況。當天下午,剛從「鬼門關」走了一圈的李玉強、李順卿,又和隊伍中唯一的黨員董北龍和最好的操作手許衛東第二次深入受阻路段……當晚,他們利用收集到的情況,初步制訂出一套搶修方案。
方案出來了,不放心的李順卿覺得自己還需要再去探下路。盡管他的想法遭到了隊友們反對,第二天一早,李順卿還是趁所有人沒察覺時,獨自一人悄悄上路。這次,他怕大夥打電話勸他回去,索性將手機也關了。
當時發現車不在,打電話又關機,我就猜到李順卿一定又去探路了。那裡隨時可能出現險情,他年紀大了,腿腳又不利索,萬一……,不敢往下想,李玉強便和李向陽立刻追了過去。
看著路旁滾落的巨石,被砸得扭曲變形的汽車,兩人越找越心慌。整整找了兩個多小時,趟過4條河,走了10多公里山路,他們才在一塊巨大的岩石旁,看到了他們熟悉的背影。沒有言語,三條鐵骨錚錚的漢子抱在一起,眼中都充滿了淚水。
冒著生命危險,三進「生命通道」探路,他們終於給指揮部上交了一份搶修方案。
「不能搶通汶川的道路,我們可以搶修其他道路」。完成了通往汶川道路的搶修方案後,李玉強連夜決定,向重災區什邡挺進。5月20日凌晨,在一處被山體滑坡堵得嚴嚴實實的公路上,他們看到有不少部隊官兵在搶修道路,沒有命令、沒有求援,大家開著推土機、挖掘機就沖了上去……
12天的戰天斗地,18名民兵火線入黨,兩人榮立三等功,24名民兵捨生忘死、無畏大勇之舉在巴蜀和中原大地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民兵也是打不垮的鐵軍」
5月22日,在完成了搶修道路的任務後,李玉強又帶領24名民兵轉戰重災區什邡市鎣華鎮,承擔了10多棟樓房的清理任務。奮戰中,險象環生,車輛被砸損了,手臂、腿腳被劃出一道道血口,卻沒有一人肯停下來喘口氣。
在戰斗同時他們也時時被感動著,「共產黨員」幾個字的含義在他們心中的分量也越來越重。劉政偉、侯向偉等18名青年民兵在戰斗的間隙找來幾片信紙,飽蘸殷殷鮮血、滾落的淚珠,和著浹背而流的汗水,寫下了一句句滾燙的入黨誓言。
看著他們晝夜加班,當地指揮部人員多次勸他們:「夜間施工危險,你們也歇歇吧!」可李玉強卻回答:「放心吧,我們民兵也是一支打不垮的鐵軍!」
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支這樣的「鐵軍」,我們在遭遇災難時才會顯得更加從容和堅定!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 董北龍,這位看上去文弱的技術人員,在民兵連挑兵選將時,他生怕自己去不了前線,上前一把拽住李玉強說:「我是這里唯一的黨員,我不去誰去!再說,俺的孩子都已經成家,沒了牽掛,就是犧牲在一線也不遺憾!」在災區的日子,他一干就是50多個小時,腳腫得連襪子都脫不下來,卻始終忍痛奮戰……
李向陽,從他瘦弱的身板和稚氣未脫的臉龐上怎麼也找不到抗震英雄的影子,可就是這位年僅19歲的孩子,在三天三夜水米未進的情況下連續奮戰40多個小時,勸他休息,他卻一臉倔勁:「休息與救人,哪個更重要?!」清理路障時,一塊從山坡上滑落的大石頭把他砸得頭破血流,緩過神來,他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沒事,救人要緊……」
耿寧波,這位患重感冒多天,正在輸液的小夥子,一聽說要去搶險救災,一把拔掉針頭,跑到李玉強的跟前懇求:「我長這么大還沒做過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這次一定要去!」
張帥琪,人如其名,這位帥氣、活潑、充滿陽光的小夥子正處於熱戀之中。5月29日是他與女友約定的婚期,為了參加抗震救災,這位平時健談的小夥子只是悄悄地給女友發了一條簡訊:「因重要事情,推遲婚期,回家後再向你解釋,請原諒。」
…… 時窮節乃現,危難出英雄。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劫難中,我們真實地見證了這樣一群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他們平凡得從你身邊走過時你都不曾記得他們的背影,然而走近他們卻只能仰視才能感悟他們的思想境界。他們用最朴實的行動把對國家、對人民的愛鑄成一座座堅不可摧的豐碑,深深鐫入中華民族這塊古老土地的基石。
英雄們的壯舉贏得了世人矚目。5月20日,貴州省清鎮市市委書記楊明晉打來慰問電話:「你們為清鎮人民樹立了榜樣!你們是貴州的光榮,河南的驕傲!」
在網上,網民們稱他們為「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救援隊」,引來數千人跟帖評論。其中一名網友在評論中說:「我知道這支隊伍,在全國不少高速公路的施工中都留下了較好的口碑……他們不顧一切參加抗震救災的行動,閃耀出人性中最善良、最動人的光輝。他們是最強的隊伍,是河南人的驕傲,是中國人的驕傲!」
5月27日,24名英雄凱旋時,偃師市黨政軍及各界群眾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偃師市委組織部批准了18名民兵的入黨申請,中共偃師市委、市政府授予這24名民兵「五一勞動獎章」,洛陽軍分區也授予他們為「汶川抗震救災優秀民兵連」,李玉強、張帥琪分別榮立「三等功」。
一時間掌聲、鮮花包圍著他們,英雄的光環籠罩著他們,然而面對這些榮譽李玉強卻輕描淡寫:「民兵就是兵,關鍵時刻就要頂上去!」

❽ 關於黨的故事

1,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2,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3,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組織了中國式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並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1927年10月,秋收起義的部隊轉入井岡山。1928年,朱德帶領起義的部隊到井岡山會師,創立了紅軍第四軍,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1933年,全國紅軍發展到33萬人,共產黨員也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1萬人發展到30多萬人。

4,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5,1935年1月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8)黨的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政黨治理的重要經驗,是不斷提高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持續加強和改善執政黨的領導,以有權威的黨中央,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推行協商民主,避免過多的牽扯。同時,在黨內積極推行民主集中制等改革,制度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開放和變革的姿態,不斷提高其執政能力。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續保持強大自主性,不受任何利益集團羈絆、左右。對部分正面臨政黨治理難題的國家而言,如何與時俱進地發展並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政黨體制,是政黨治理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的政黨治理經驗提供了一種有益參考。在西方選舉政治落入「民粹主義」泥潭、政黨政治陷入「否決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臨「治理無力」的困境時,中國實現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政治局面。

中國國家治理的核心智慧,是走適應中國歷史、社會、文化、國情發展的治理道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❾ 有關黨的小故事

1、周總理與機長的故事

周恩來總理去某地視察工作,飛機著陸後,他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表示感謝。這時機械師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來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後就站在機械師身後耐心地等他,並示意別人不要驚動他。機械師工作結束後轉過身來,才發現總理站在身後,不禁大吃一驚,忙說:「對不起,總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總理笑著說:「喚,我沒影響你的工作吧?」「沒有,沒有」,機械師趕忙說。周總理這種尊重別人,講禮貌的好品質、好作風深深地感動了機械師和在場的所有人。

2、孔繁森廉潔小故事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忙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3、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據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迴於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戰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士們都騎過他的馬。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士們同吃一鍋飯,同吃一盆菜,沒有絲毫區別。

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員住在毛主席那裡。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發現他盯著他的襪子看,就把腳一伸,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後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主席說著,還有些捨不得的樣貌。毛主席行軍中惟一禦寒的一條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並不是沒有像樣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此刻想想,那時的毛主席已是紅軍的領導核心,毛主席的廉潔,在當時是少有的。

4、周總理與一隻鋼筆的故事

某次,一個美記者采訪周恩來時,看見桌上放著一支美國派克鋼筆。他以一種譏諷的口氣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為什麼還要用美國的鋼筆呢?"

周恩來淡淡一笑,答道:"談起這支派克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他是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想,無功不受祿,就推辭。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的這支派克鋼筆。"

5、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❿ 黨的故事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呼聲,劃破長空,震撼中國大地,中國歷史又翻開了新在一頁。

此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全國各地新出版在進步刊物如雨後春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達到400多種。比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評論》外,還有《少年中國》、《覺醒》、《湘江評論》等。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他們編輯的《新青年》,成為宣傳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在他們的推動下,許多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逐步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便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是,在這次大革命的過程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者,犯了「一切聯合,否認斗爭」的錯誤,對統一戰線內部的地主、資產階級分子的妥協性、反動性認識不足。因此,沒有及時有效地組織革命力量同他們作堅決的斗爭。結果,當蔣介石、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先後叛變的時候,我們黨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擊,導致了第大革命的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國民黨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軍閥的反動統治,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實行極其殘酷的鎮壓。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33.7萬多人。但是,共產黨人並沒有被嚇倒、被殺絕,他們揩乾身上的血跡,掩
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組織了中國式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並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1927年10月,秋收起義的部隊轉入井岡山。1928年,朱德帶領起義的部隊到井岡山會師,創立了紅軍第四軍,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1933年,全國紅軍發展到33萬人,共產黨員也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1萬人發展到30多萬人。

在此之後的一段時間里,黨內的「左」傾錯誤,幾乎使城市中有組織的革命力量損失殆盡。黨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腳,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一方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月,長征途中在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黨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但是,王明冒險主義造成的這次嚴重失敗,使全國紅軍由30萬人減少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由30萬人減少到4萬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並著重總結了建軍黨以來,在統一戰線方面的經驗教訓,制訂了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以及同頑固派斗爭的方針,建立了國民黨在內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將我黨工作的重點放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政權。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執行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致使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人民軍隊的主力,由抗戰開始的3萬多人,發展到120多萬人,共產黨員由抗戰開始的4萬多人,發展到121萬人,使我們黨真正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成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依賴美國的援助,拒絕我黨和全國人民關於實現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以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和革命實踐的發展,充實和豐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政策,面對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其反革命的兩手。在武裝斗爭總題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使我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在內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僅僅經過3年多的英勇奮戰,就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我們黨發展為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執政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