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故事200字

名人故事2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09:35

1. 名人小故事100至200字左右

1、大衣——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
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
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朴。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與
自己的身份相符的大衣。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2、魯迅棄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
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
受到極大的震動。
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3、玩笑——喬治.居維葉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
了一個玩笑。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里忙於實驗。突然,門被兩只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後
沖了進來,張著血盆大口。
居維葉聽到聲響,抬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事後,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麼一點
也不害怕?」」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4、起鬨——喬治.費多
喬治.費多是著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於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眾,劇院里的喝彩聲此起彼
落。
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
問。「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5、派克」的來歷——周恩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
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
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
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紅到。

2. 名人事跡200字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1.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吳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負重傷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卻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志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勾踐害怕自己會因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加勞動,在越國人民的同心協力之下,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找到時機,一舉滅亡了吳國。

2.忍辱負重寫《史記》
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青年時期曾經游歷全國各地,接觸社會、體驗民情、考察史跡。後來他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閱讀了國家國家珍藏的許多古代文獻。在此基礎上,他開始秉承父親的遺志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專心著書的時候,發生了李陵事件,司馬遷秉公直言,觸怒了漢武帝,被處以宮刑(閹割)。宮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見笑親友。讓一個男人不是男人。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強忍屈辱,在痛苦中發憤著書,用畢生精力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魯迅贊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頭懸梁,錐刺股
漢朝有個人名叫孫敬,自小就喜歡讀書,勤奮好學。孫敬每天晚上都學得很晚,為了避免發困,影響讀書,他想了個辦法: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一打盹,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來,這樣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孫敬勤奮學習,收獲很大,後來成為了一個有學問的大家。
戰國的時候,有個人名叫蘇秦,他總想干一番大事業,然而由於學識不夠,總也早不到合適的事情。他心裡想,一個人難道能這么沒有志氣嗎?從此,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讀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鮮血直流,睡意全無,於是他又振奮起精神,堅持學下去。
蘇秦就是這樣勤奮讀書,持之以恆,最終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4.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讀一篇文章。忽然看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他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以勉強用來讀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當做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時代的孫康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床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迎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全無,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做了大官,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5.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功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想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忽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絲亮光,他霍地站起來,走到牆邊一看,啊!原來是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點,這樣他就能勉強讀書了。

3. 名人故事,200字左右!

鑿壁借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4. 中國名人故事200字左右。謝謝。

1、百里奚羊皮換相

百里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境貧困,加上虞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曠世奇才,於是就鼓勵百里奚出遊列國求仕。在百里奚出遊那天,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

杜氏一大清早起來,宰殺了唯一的一隻下蛋母雞,劈了門閂燉母雞,煮小米飯,給丈夫餞行。百里奚從南陽出遊求仕後,歷經宋國、齊國等國家,因為朝堂里無人,都沒有得到錄用。在齊國,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討,繼續求仕生涯。

在齊國郅地,他遇見了蹇叔,兩人一番高談闊論,就結為知己。此後,在蹇叔的舉薦下,到虞國當了個大夫。但虞國國君是個愛財如命的國君,在收了晉國的垂棘(垂棘地方產的寶玉)和寶馬等財物以後,就答應借道路給晉國,讓晉國途徑虞國去征討自己的鄰國虢國。

也是虞國的同姓兼同盟國。百里奚對虞國國君述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閉口不再勸諫,並對同僚宮之奇說:「對蠢人直言相勸,無異於把珍寶丟棄在路上。」 果然,晉國滅虢國後,把矛頭指向虞國。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

俘虜了虞國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於他拒絕在晉國做官,被晉國充作奴隸(媵人),在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候,陪嫁到秦國。百里奚在去秦國的途中,逃回到楚國。楚國國君楚成王聽說百里奚善於養牛,就讓百里奚為自己養牛。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

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國君,聽說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贖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謀臣公子縶說:「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讓百里奚養牛。若用重金贖他。那不就等於告訴人家百里奚是千載難遇的人才嗎?」

秦穆公問:「那我該怎麼樣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縶說:「可以貴物賤買,用一個奴隸的市價,也就是五張黑公羊皮來換百里奚。那樣楚成王就一定不會懷疑了。」當百里奚被押回秦國後,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百里奚。百里奚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國君垂詢!」

穆公說:「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擄,並不是你的過錯。」秦穆公親自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並與他商談,討教國家大事。兩人一談就是三天,言無不合。穆公十分高興,要拜其為上大夫(上卿),委以國政,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百里奚。

百里奚堅決辭讓不受,並推薦自己的好友蹇叔當上卿。最後,秦穆公就讓他用很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讓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國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換回來的奴隸,故世人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2、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

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麼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

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

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3、唐朝大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啟示

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最後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4、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5、勾踐卧薪嘗膽。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

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有志者,事競成,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5. 名人讀書的故事,100~200字左右。

1、伽利略

伽利略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

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

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

2、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結婚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十分熱鬧。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可是就在迎親的花轎快到

家時,人們還找不到新郎。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穿著舊袍,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

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匡衡讀書

古時候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

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

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4、魯迅讀書

魯迅少年時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拿到街頭賣掉,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

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

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5、范仲淹讀書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

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

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就

把水澆在臉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這樣,他領悟到六

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6.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20個,每個200字左右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

1、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2、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了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就讀於法律專業,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鑒於丹尼斯·海斯在環保事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他曾榮獲聯邦野生動物協會,美國慈善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遠離戰爭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項,並被國家奧杜邦協會評為「100個最傑出的環保人士」之一。

3、齊奧爾科夫斯基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告訴他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梁實秋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6、愛因斯坦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

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7、孫康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

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8、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9、米勒

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10、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

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7. 求200字歷史名人小故事

  1.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2.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3. 望採納,祝學習進步

再補充幾個

  1.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2.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3. 馬克土溫年輕時在一家報社工作,六個月以後,總編輯叫他明天不用再來了.馬克土溫就問為什麼?總編輯說:因為你太懶.馬克土溫聽著笑著回答:你要經過六個月的時間才發現我懶,可是我卻在進報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4. 愛因斯坦在新聞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他對人生成功的看法.他用一個數學公式來表示:假設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則我可以寫成下列的公式A=X+Y+Z,X代表工作,Y代表游戲.記者問:那Z代表什麼?愛因斯坦笑著回答:Z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8. 名人讀書小故事(100——200字)

1、蘇東坡「換角度」讀書

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到達事事精通。一本書的資料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2、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十分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3、黃魯直苦讀

黃魯直是宋朝進士,書法家,文學家。幼年時,他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找來古今中外的超多書籍,晝夜苦讀。

有一天,他到開封相國寺去,得到一本宋子京寫的《唐史》初稿,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這本初稿宋子京修改了很多地方,有的字已經看不清了。稿紙的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蠅頭小字,煞是難認,黃魯直沒有退卻,以堅韌的毅力細心攻讀。

對於宋子京所改動的字句,從遣詞造句、擬形摹聲,到修辭用字、表情達意,進行精心的學習研究,他把修改前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又把修改後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

前後比較,探索作者刪、增的奧妙,弄清繁簡的原因,找出修改的道理、用意。黃魯直的寫作水平逐日提高,成了一名出類拔萃的文學家。

4、孫敬讀書故事: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

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5、范仲淹讀書故事:苦讀的故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9. 10個名人立志故事200字左右

名人故事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人

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怎麼樣!」蘇格拉底問:「這話怎麼說?」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並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柏拉圖問:「你怎麼會這樣認為呢?」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每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不恭的行為;他對朋友們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他對窮人富有同情和憐憫,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後一個銅板,丟進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對你卻不那麼尊敬啊!」柏拉圖說。

「孩子,問題就在這里,」蘇格拉底站起身來,慈愛地撫摸著柏拉圖的肩頭,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

名人故事二: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

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曾到一家製鞋店做一雙鞋。鞋匠問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頭鞋還是圓頭鞋?」里根不知道哪種鞋適合自己,一時回答不上來。於是,鞋匠叫他回去考慮清楚後再來告訴他。過了幾天,這位鞋匠在街上碰見里根,又問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舉棋不定,最後鞋匠對他說:「好吧,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兩天後你來取新鞋。」

去店裡取鞋的時候,里根發現鞋匠給自己做的鞋子一隻是方頭的,另一隻是圓頭的。「怎麼會這樣?」他感到納悶。「等了你幾天,你都拿不出主意,當然就由我這個做鞋的來決定啦。這是給你一個教訓,不要讓人家來替你作決定。」鞋匠回答。里根後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從那以後,我認識到一點: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猶豫不決,就等於把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別人。一旦別人作出糟糕的決定,到時後悔的是自己。」

名人故事三:缺邊的牡丹

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掛在客廳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准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樣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致少生煩惱、苦惱,而多有喜樂、平安。兩人同時望向窗外,一人看到星星,一人看到污泥。

名人故事四:身殘志堅的作家安意如

安意如,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有著自己的夢想。《觀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書,這是一本關於元雜劇的賞析類作品。下筆之前,她料到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與唐詩宋詞不同,元雜劇是冷門中的冷門,她堅持不懈沒有放棄。不僅一年之內連續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成為第一位靠解讀古典文學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她的《觀音》在繼《梅蘭芳》之後讓京劇再度升溫。

或者,你不能相信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竟是靠拐杖來生活的,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因為早產缺氧,使她患上了腦癱,父母仍把她送到普通學校讀書。面對同學的嘲笑,她沒有因此而自卑,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名人故事五:李陽學習英語的故事

李陽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志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1986年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闢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名人故事六:希望是生命的全部

一位演奏二胡的盲人,渴望能夠在他有生之年看看這個世界,但是遍訪名醫,都說沒有辦法。有一日,這位民間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保證能治好眼睛的葯方,不過,你得拉斷1000根弦,才可以打開這張紙單。在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於是這位琴師帶了一位也是雙目失明的小徒弟遊走四方,盡心盡意地以演奏為生。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他拉斷了第1000根弦的時候,這位民間藝人急不可待地將那張永遠藏在懷里的葯方拿了出來,請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過紙單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嘛,並沒有寫一個字。」

那位琴師聽了,潸然淚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1000根弦」背後的意義。就為著這一個「希望」,支持他心情地演奏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來。

這位老了的盲眼藝人,沒有把這故事的真相告訴他的徒兒,而是又將這張白紙慎重地交給了他那也渴望能夠看見光明的弟子,這個盲眼藝人就是創作《二泉映月》的阿炳。

名人故事七:梵谷畫向日葵

名畫家梵谷家裡很窮,只能買較便宜的黃色顏料來畫畫。他非常喜歡畫花,就去尋找花色的花朵,終於找到了向日葵。他把向日葵插在花瓶里畫了起來,畫著畫著,他發現向日葵並不是都向著自己,而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還有的向左、向右。他悟出了一個道理:花兒是向大家開放的,它不會永遠朝一個人微笑。梵谷越畫越有勁,一連畫了許多張,和向日葵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梵谷畫的向日葵參加一個畫展,大家看了都非常驚奇地說:「我們畫的花總是朵朵向著自己,可是梵谷畫的花卻向著我們大家,佩服!佩服!」從此,梵谷畫的向日葵就成了世界名畫。

名人故事八:柳傳志的自律

時間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嘆。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鍾從車里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准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名人故事九:堅守尊嚴的貝多芬

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曾受到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傾慕和照顧,他感激公爵,但並不因此出賣尊嚴。

一次,公爵要求貝多芬到他家為一批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演奏。貝多芬看不起公爵這種阿諛逢迎的態度,斷然拒絕了。公爵憑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貝多芬演奏。

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貝多芬的自尊,他冒著傾盆大雨沖出公爵的庄園,一回到家中,就把案頭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地擲在地上,摔了個粉碎,並給公爵寫了一封信。他寫道:「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 我之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還有一次,貝多芬與大詩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與一群德意志、奧地利的權貴相遇。歌德對權貴肅然起敬,這使貝多芬十分惱火。他極力勸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還是抽出被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們一一行禮。只見貝多芬昂然背著手走過去,這些皇族們卻首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意。

貝多芬的自尊,為他贏得了別人的尊敬。

名人故事十:列寧理發的故事

十月革命勝利後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裡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後的次序等候。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鍾都是極其寶貴的。於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

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並從衣袋裡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麼,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發要按先後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於他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並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講秩序。

(9)名人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名人效應,是名人的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稱。名人效應已經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影響,比如名人代言廣告能夠刺激消費,名人出席慈善活動能夠帶動社會關懷弱者等等。簡單的說名人效應相當於一種品牌效應,它可以帶動人群,它的效應可以如同瘋狂的追星族那麼強大。

10. 中國名人小時候故事(200字)

1、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

2、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3、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理應該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對他感到驚奇。

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5、岳飛習射

岳飛家庭貧困,忠厚沉穩,很少說話,但是他天資聰穎,能夠很清楚的記住很多書,以及書中的解釋。他特別喜歡孫吳的兵法,常常背誦這本書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覺。

岳飛的記憶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東西他常常只看過一遍就能夠記得很清楚。良好的記憶力使得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他以後行軍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傳岳飛年少時就力氣過人,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發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優越條件使得岳飛更容易練習箭術,他有一位同鄉名叫周同。

周同在見到岳飛時,周同能三箭齊發射中靶子,而岳飛則一箭拉開穿透了靶子。這讓周同分外高興,於是將自己最喜歡的弓箭送給了周同。這樣岳飛就更加積極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術。所以說岳飛的箭術是非常高超的。

岳飛的習射是他人生成功的一部分,習射的學習鍛煉出了他的頭腦和他的眼睛,讓他能夠在復雜的戰役中找到最關鍵的突破點,一擊即中,從而最終贏得戰役的勝利。岳飛習射成就了岳飛一生的榮耀,他的奮斗也是值得後人所學習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