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勞動的故事

關於勞動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3:05:53

A. 關於勞動人民的故事

彭德懷開田的故事
發表時間:2006-4-30 11:04:37 作者: 點擊次數:118
1961 年11 月,彭德懷回到了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的山水草木,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想到這里,彭總不由得感慨萬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鄉親們該過過好日子啦!」
彭德懷來到了響塘區南谷公社的陳蒲大隊調查。午飯的時間到了,彭德懷沒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鍋飯,而是撇開隨同人員,獨自一人來到離食堂不遠的賀老伯家裡。剛跨進屋,迎面撲來陣陣煙霧,只見賀老伯正蹲在灶下燒火做飯。彭德懷關切地湊上去問:「老伯,為什麼不到食堂去吃飯?」
老伯沒好氣地說:「有什麼飯吃!只因彭德懷要來調查,大隊才開食堂飯的,還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湊這個熱鬧,真是打腫臉充胖子!」彭德懷一聽,話出有因,順手將鍋蓋揭開,只見鍋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懷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澀的糠直刺喉頭,確實難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窩里充滿了淚花。
回到故居,彭德懷召開了社員大會,他說:「我是討過飯的,是餓怕了的,可那是舊社會。如今,我們當家做了主人,我們應該抓緊時機開荒種糧,生產自救,把窮隊變為富隊,不應該再有人餓肚皮了。我這次回來是當社員的,隊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話,我就邀請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說干就干,從那以後彭德懷就與社員一起參加集體勞動,他特別提倡開田,在工余時間還動員侄兒一道去開田。侄兒望著兩鬢斑白的伯伯勸道:「你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還開什麼田啰?」彭德懷風趣地回答:「年老骨頭枯,正好做功夫!別說我年老,做起事來,還可以跟你們小青年比一比呢!」說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手,揮鋤猛干起來,像個標準的老農。
在彭德懷的帶動下,家鄉一塊塊新田被開發出來,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
彭德懷歡歡喜喜地與鄉親們一道收棉花,種麥子,撒下了無數的汗珠。他說:「從今年起,我每年回來參加勞動一個月,別的重活幹不了,幫生產隊看牛,看湖鴨。如果不能回來,就投資一百元交隊上。」就這樣,彭德懷在家鄉立了個不計勞動報酬的特殊社員的「戶頭」。

B. 關於勞動換來成功的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成績與辛勤的勞動總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勞動越多,創造的幸福就越多。」這次下鄉活動更是讓我深刻地體驗了勞動的含義。

勞動是人類幸福的源泉。中華民族更是秉承這一理念,從半坡聚落、河姆渡,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先秦兩漢元明清,一項項成果無不向我們昭示勞動創造幸福之一理念。大家都知道魯濱遜,他獨自一人來到荒島,一頑強的勞動與信心,戰勝了自然,戰勝了自己,成功地成為了小島霸主;李時珍不畏艱辛,拔山涉水,走遍大半個中國,終成《本草綱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建設小康,使我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這一個個例子無不昭示勞動的含義。

雖說我從小生活在農村,但由於家裡地不多,而且地理種了果樹,我很少有機會下地幹活。這次學校組織了下鄉活動,讓我得到了真正的鍛煉。

我們幾人來到地里,田地里金黃的麥田,間套著果樹,棵棵桃杏張開笑臉迎接我們,路兩旁挺拔的楊樹衛士守護者水渠。美景盡收眼底,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我的心靈。我們的目的地是一片閃耀地,大約有七八畝吧,翠綠的山葯蔓蜿蜒在竹竿架上,生機盎然呼之欲出。這美景不是大自然創造的,而是人們勞動的結果。我的心在這份美中也漸漸活躍,平常在學校里只是枯燥的學習,沒有在意身邊的景色,今天才發現原來身邊有這么多美,看城市中潔凈的柏油馬路將我們的城市切割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幢幢高樓就是畫面上的點綴,街道上休閑地人們就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大路上車水馬龍構成了一道道流暢的線條……這一幅幅活躍的畫面給了我前所未有的美的享受,我的思緒徜徉在這美的海洋,深深的感動,我更喜歡這種生活的美,它的樸素更讓我折服,更能讓人貼近生活、感受生活。我贊嘆這種美,更明白了:勞動不僅創造了幸福,更創造了美。

開始幹活後,我們才真正發現了勞動者的幸福。隨著太陽越升愈高,我們都有了一絲懈怠,但看到叔叔阿姨們都干勁十足我們便強硬著頭皮撐下去,直到收工,回頭看到我們今天的成果,心頭湧上點點甜意。晚飯時向村中老人交談,才發現勞動的幸福真正在那田間地頭,看著自己的莊稼收獲,這是一種滿足,更是一種幸福,是物質與慾望縱橫的城市所缺少的。所謂勞動的幸福,就是能偶衣食安康,能夠在勞動之餘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能夠在閑暇時的到那些許的慰藉,這便是勞動者的幸福。使我們在城市中得不到的那滿足。

C. 名人小時候勞動的故事。 不要太長!!!

1、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2、克洛克的家境並不富裕,下課的時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闆安排他專門擦桌子,他毫無干勁兒,當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親訴苦:「我的理想是做老闆,不是擦桌子。」父親沒有反駁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乾凈。克洛克拿來毛巾,在桌子上隨意擦了一遍,然後看著父親,等他驗收。父親拿來一塊嶄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輕輕擦拭了一下,潔白的毛巾立即臟了,分外刺眼。

父親指著桌子說:「孩子,擦桌子是很簡單的活兒。可是你連桌子都擦不幹凈,還能做好什麼,憑什麼做老闆?」克洛克羞愧難當。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備5條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順著同一個方向擦,為的是不讓毛巾重復污染桌面。

最終,克洛克得到老闆賞識留了下來,並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闆。10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的餐飲公司——麥當勞。

3、高爾基童年勞動,1868年3月28日,瑪克西姆·高爾基生於下諾夫哥羅德(曾名高爾基城)的一個木工家庭,1871年,高爾基4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 1879年,高爾基11歲走向「人間」獨立謀生,曾當過學徒、搬運工、麵包工人等。

4、1961 年11 月,彭德懷回到了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的山水草木,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

彭德懷來到了響塘區南谷公社的陳蒲大隊調查。午飯的時間到了,彭德懷沒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鍋飯,而是撇開隨同人員,獨自一人來到離食堂不遠的賀老伯家裡。

剛跨進屋,迎面撲來陣陣煙霧,只見賀老伯正蹲在灶下燒火做飯。彭德懷關切地湊上去問:「老伯,為什麼不到食堂去吃飯?」

5、毛澤東的「責任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隔斷了邊區和外界的交通,使邊區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黨中央發出了「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了。

這天,警衛班的戰士們正在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附近召開生產動員會。會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爭當生產模範。這熱烈的氣氛驚動了毛澤東,只見他快步從窯洞里走了出來。

(3)關於勞動的故事擴展閱讀:

從哲學高度看,勞動是主體、客體和意義的內涵集成體。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

勞動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商品生產體系中,勞動是勞動力的支出和使用。馬克思給我們下了這樣的定義:「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本身。勞動力的買者消費勞動力,就是叫勞動力的賣者勞動。」

D. 誰有關於熱愛勞動的小故事

雷鋒帶病進行義務勞動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葯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裡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興,推著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濕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么個解放軍戰士,幹得這么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干什麼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
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著辮子跑出來,問雷鋒:
「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麼名字?」
「你問這個幹啥?」
「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
雷鋒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干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
廣播員感動地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後,雷鋒拿起軍衣,准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里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
雷鋒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麼!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
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幹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麼呢?」
「我該回去了……」雷鋒拔腿就走。
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跡,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
雷鋒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著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
「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學習……」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朱德從小熱愛勞動
朱德,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指揮了全國解放戰爭。你們知道嗎?他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媽媽做事,每當放學回家,他總是悄悄地把書包一放,然後就幫助媽媽去挑水或放牛。農忙的時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朱德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母親給了我一個勤勞的習慣。這個勤勞的習慣使我擁有了和困難做斗爭的勇氣和經驗。這使我在以後的生活中再也沒有感到過勞累,再也沒有感到過困難,沒有被困難嚇倒,因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愛勞動的小猴
一隻小猴在自己的家門口種了一棵桃樹,希望在夏天能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樹一天天長大了。有一天,小樹被風吹得東倒西彎。小樹痛苦地說:「小猴,快幫幫我,我要被大風吹倒啦!」小猴聽見了,連忙給小樹做了個支撐架。小樹終於在風中站穩了,感激地小猴說:「謝謝你,小猴!」
過了一段時間,桃樹身上又長了蛀蟲,小猴又立即把樹上的蛀蟲捉了個一干二凈。
經過漫長的等待,盛夏來臨了,桃樹上長出了鮮美的桃子,讓小猴吃了個夠。
你們知道小貓咪咪嗎?它是一個愛勞動的小貓,它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我來告訴你們,它愛勞動的事跡吧!
一天早上,咪咪早早就起床了。他提起籃子和鋤頭,出去采野菜。它采了一籃子野菜,在回家的路上,它忽然看了草地上有幾朵美麗的野花,它心想:「我給媽媽摘幾朵吧!」於是它摘了幾朵野花放在籃子里,然後,把籃子掛在鋤頭上,又把鋤頭扛在了肩上,連蹦帶跳地跑回了家。
咪咪到家後,把籃子放在地上,把野花送給了媽媽,媽媽非常高興。咪咪想:「媽媽這么辛苦,我給它釣幾條魚吧!」它路到小河邊,把尾巴伸進河裡,一動不動地趴在那兒。一會兒。一群小魚遊了過來,以為是好吃的,就咬住了咪咪的尾巴,咪咪使勁往上甩尾巴,魚就被甩到了岸上。咪咪用這種方法釣到了很多魚。
又過了些天,爸爸種的莊稼長出來了,咪咪就拿起鋤頭去鋤草。過路人都豎起大拇指誇咪咪真能幹。
晚上,媽媽想把剛買的毛線纏成線團,給奶奶織一件毛衣。咪咪見了,急忙跑過去,幫媽媽纏毛線。在咪咪地幫助下,媽媽很快就纏完了。媽媽說:「你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咪咪紅著臉,高興地笑了。
這回,你們知道咪咪是一隻勤勞的小貓了吧!

E. 關於愛勞動的故事

在古抄老的原始森林,陽襲光明媚,鳥兒歡快地歌唱,辛勤的勞動。其中有一支寒號鳥,有著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他到處賣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別人辛勤勞動,反而嘲笑不已,好心的鳥兒提醒它說;「快壘個窩吧!不然冬天來了怎麼過呢」。
寒號鳥輕蔑的說:「冬天還早呢,著什麼急!趁著今天大好時光,盡情地玩吧!」

就這讓,日復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了。鳥兒們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窩里安樂的休息,而寒號鳥卻在寒風里,凍得發抖,用美麗的歌喉悔恨過去,哀叫未來:「抖落落,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萬物蘇醒了。沐浴在陽光中,寒號鳥好不得意,完全忘記了昨天的痛苦,又快樂的歌唱起來。

鳥兒勸他,「快壘個窩吧,不然晚上又要發抖了。」

寒號鳥嘲笑地說:「不會享受的傢伙。」

晚上又來臨了,寒號鳥又重復著昨天晚上一樣的故事。就這樣重復了幾個晚上,大雪突然降臨,鳥兒們奇怪寒號鳥怎麼不發出叫聲了呢,

太陽一出來,大家尋找一看,寒號鳥早已被凍死了。

F. 關於勞動的寓言故事


在山的那一邊,住著一個老農夫和他的三個兒子。這個老農夫有一大片葡萄園,每年都會收獲許多紫紅色甜美多汁的大葡萄。可是,老農夫的體力漸漸衰弱,再也不能到園里去工作,而他的三個兒子又很懶惰,園子就這樣一天天地荒蕪了。

臨終前,他把兒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的孩子們,在葡萄園里,我埋藏著一批財寶,以後生活困難時就挖出來補貼家用吧。」說完他就咽了氣。兒子們見父親已死,便紛紛找到鋤犁,挖的挖,耕的耕,翻土三尺,始終也沒有找到財寶,可整座葡萄園等於來了一次精耕細作。他們雖然沒有找到意外之財,而土地卻給了他們獎賞,這年的葡萄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紫紅色的葡萄,串串晶御,像鑽石般發出耀眼的光芒。三兄弟高興地繞著葡萄藤歡呼雀躍。



葡萄成熟後,他們把它運到鎮上去賣,賺了一大筆錢。

「雖然沒有找到寶物,但把園子鬆了土總是對的!」老三開心地說著。

老二說:「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用心了!其實他是要咱們辛勤勞動,將來的收獲便是無窮的寶藏。」

老大感慨地說:「你們看,那滿園的葡萄不就像鑽石般閃亮、美麗嗎?」

G. 關於勞動的故事100字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H. 關於勞動的名人故事

關於勞動的故事1:

克洛克的家境並不富裕,下課的時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闆安排他專門擦桌子,他毫無干勁兒,當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親訴苦:「我的理想是做老闆,不是擦桌子。」父親沒有反駁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乾凈。克洛克拿來毛巾,在桌子上隨意擦了一遍,然後看著父親,等他驗收。

父親拿來一塊嶄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輕輕擦拭了一下,潔白的毛巾立即臟了,分外刺眼。父親指著桌子說:「孩子,擦桌子是很簡單的活兒。但是你連桌子都擦不幹凈,還能做好什麼,憑什麼做老闆」克洛克羞愧難當。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備5條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順著同一個方向擦,為的是不讓毛巾重復污染桌面。

最終,克洛克得到老闆賞識留了下來,並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闆。10年後,他創立了自己的——麥當勞。

關於勞動的故事2: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那裡以前一向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但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

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阿,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先,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齊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關於勞動的故事3:愛勞動的小猴

一隻小猴在自己的家門口種了一棵桃樹,期望在夏天能夠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樹一天天長大了。有一天,小樹被風吹得東倒西彎。小樹痛苦地說:「小猴,快幫幫我,我要被大風吹倒啦!」小猴聽見了,連忙給小樹做了個支撐架。小樹最後在風中站穩了,感激地小猴說:「謝謝你,小猴!」

過了一段時間,桃樹身上又長了蛀蟲,小猴又立即把樹上的蛀蟲捉了個一干二凈。經過漫長的等待,盛夏來臨了,桃樹上長出了鮮美的桃子,讓小猴吃了個夠。

關於勞動的故事4:毛澤東學打草鞋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帶著隊伍上了井岡山。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井岡山生活十分困難。應對困難,毛澤東向紅軍指戰員發出號召:沒有糧,我們種;沒有菜,我們栽;沒有布,我們織;沒有鞋,我們自己動手編!

一天,毛澤東望見半山坡的一間小茅屋前坐著一位白發老漢。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澤東高興地走上前去,笑著說:「老人家,我拜你為師來啦!」毛澤東坐在一旁仔細地向老人學習打草鞋,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默默地記在心裡。

不一會兒,一隻草鞋打好了。毛澤東學會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給戰士們,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勤勞儉朴的好榜樣。少不勤勞,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關於勞動的故事5:白求恩製造「盧溝橋」

1938年1月,白求恩來到中國,就立刻趕往抗日前線的戰地醫院。當時,戰斗激烈,條件艱苦,前線醫院缺乏超多的葯品和醫療器械。

夜深人靜,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張簡陋的工作台上反復思考著:醫療隊超多的葯物和手術器械要由牲口馱運。怎樣才能使葯瓶子不會撞碎或者打翻呢他為此熬了好幾個通宵,最後畫出了草圖,何工人民一齊製作。

白求恩笑著說:「一個戰地醫生,就應學會木工和鐵匠的收益,才能根據傷員的需要改善醫療設備。」很快,一種特製的簡易葯架子製成了,因為形狀像一座橋,白求恩詼諧地稱它為「盧溝橋」。

只有嗅到勞動葯味的滿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樂趣。

I. 關於勞動旳故事1,急用!!!

說真的,60歲生日不要過,因為古代時糧食少,所以有一個規定:60歲就要被活埋。而且59歲生日一定要過,尤其是男的,因為59接近陽,過59歲可以補60,60歲生日就不要過,不好!如果你不相信,就看看專家解說的易經第十幾集吧!
我有一個親戚,過了60大壽不到一個月探親的時候,氣沒上了,打急救電話,因為是農村,和城市醫院距離遠,醫生趕來了,但晚了,結果死了。
注意,這是真的,我不會拿我的親戚開玩笑!!!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