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音樂故事

音樂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2:58:26

㈠ 音樂有趣小故事

蝌蚪合唱團的奪冠曲American Pie

本次青歌組合型大賽第一名——蝌蚪合唱團的奪冠曲——音樂故事,原名American Pie

1971年,一直默默無聞的美國民謠歌手Don McLean(唐·麥克林)在靈感泉涌中寫下了一首超長的歌曲《American Pie》(美國派),不僅使他一夜成名,而且把他和他的這首作品一直流傳到了21世紀的今天。
《American Pie》堪稱一首史詩式的作品,縱觀全球樂壇,能將一首長達8分34秒的歌曲唱得不僅不讓人生厭,還讓人們津津樂道並傳頌幾十年的現象可謂少之又少,而唐·麥克林和他的《American Pie》就做到了,如果作品裡沒有引人入勝的敘事性、沒有內蘊幽遠的深刻性,很難相信人們真會傻獃獃地將這么長的時間消耗在一首歌曲里。
《American Pie》是用音樂記錄美國六十年代歷史的一首史詩,沒有春風得意的贊美,也沒有針鋒相對的批判,有的只是在輕快的民謠節奏中娓娓地道來——那裡面有整整一個時代美國人所見、所思、所想,以及所經歷的往事,而事實上正是這樣不帶主觀評述的質朴歌聲,最終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甚至是美國以外的人。

不多說了,找兩個版本,輪著聽

下載地址:http://www.enboe.org/club/UploadFile/2003825756251409.mp3

下載地址:http://home.millsaps.e/mcelvrs/DM-AP.mp3
歌詞
a long long time ago
i can still remember how that music used to make me smile
and i knew if i had my chance
that i could make those people dance
and maybe they'd be happy for a while.

but february made me shiver
with every paper i'd deliver
bad news on the doorstep
i couldn't take one more step

i can't remember if i cried
when i read about his widowed bride
but something touched me deep inside
the day the music died

so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did you write the book of love
and do you have faith in god above
if the bible tells you so
do you believe in rock 'n roll
can music save your mortal soul
and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dance real slow

well, i know that you're in love with him
'cause i saw you dancin' in the gym
you both kicked off your shoes
man, i dig those rhythm and blues

i was a lonely teenage broncin' buck
with a pink carnation and a pickup truck
but i knew i was out of luc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i started singin'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now for ten years we've been on our own
and moss grows fat on a rollin' stone
but that's not how it used to be
when the jester sang for the king and queen
in a coat he borrowed from james dean
and a voice that came from you and me

oh, and while the king was looking down
the jester stole his thorny crown
the courtroom was adjourned
no verdict was returned

and while lennon read a book of marx
the quartet practiced in the park
and we sang dirges in the dark
the day the music died

we were singing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helter skelter in a summer swelter
the byrds flew off with a fallout shelter
eight miles high and falling fast

it landed foul out on the grass
the players tried for a forward pass
with the jester on the sidelines in a cast

now the half-time air was sweet perfume
while the sergeants played a marching tune
we all got up to dance
oh, but we never got the chance
'cause the players tried to take the field
the marching band refused to yield
do you recall what was revealed
the day the music died

we started singing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oh, and there we were all in one place
a generation lost in space
with no time left to start again
so come on, jack be nimble, jack be quick
jack flash sat on a candlestick
'cause fire is the devil's only friend

oh, and as i watched him on the stage
my hands were clenched in fists of rage
no angel born in hell
could break that satan's spell

and as the flames climbed high into the night
to light the sacrifical rite
i saw satan laughing with deligh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he was singing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i met a girl who sang the blues
and i asked her for some happy news
but she just smiled and turned away
i went down to the sacred store
where i'd heard the music years before
but the man there said the music wouldn't play

and in the streets the children screamed
the lovers cried, and the poets dreamed
but not a word was spoken
the church bells all were broken

and the three men i admire most
the father, son and the holy ghost
they caught the last train for the coast
the day the music died

and they were singing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and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they were singing bye-bye, miss american pi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them good old boys were drinking whiskey and rye
singin'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㈡ 一個關於音樂的故事

有關貝多芬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充滿苦難的。世界不曾給過他什麼歡樂,而他卻創造了永久的歡樂獻給了世界。當人們感到憂傷的時候,貝多芬會悄然來到他們身邊,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隱忍的心曲,安慰著那些哭泣著的人們。所以,羅曼 . 羅蘭才說,貝多芬是依靠心靈的善良而偉大的英雄。

貝多芬二十幾歲時的一個冬天,一個寒冷的聖誕節之夜,貧困、孤獨的青年音樂家,一個人徘徊在維也納的街心,彷彿在尋找什麼,又似乎是漫無目的,僅僅為了享受一下這聖誕之夜的冷寂的星空……

空氣中飄過了富人們餐桌上的烤鵝和蘋果的香味,年輕的貝多芬在寒風中高昂著頭顱,火焰般的卷發在風中飄揚……他的心靈似乎感到了一股沖動……

突然,他看見一位身體單薄的小女孩,匆匆地從教堂的那邊走過來。她的臉色那麼難看,彷彿正因為什麼不幸的事兒而感到絕望,她的弱小的身體在寒風中哆嗦……

「小姑娘,什麼事使你這么傷心,我能幫助你嗎?」

原來,小女孩叫愛麗絲,她的一位鄰居雷德爾老爹正病得厲害,他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唯一的小孫女上個月也得傷寒病死了。雷德爾老爹哭瞎了眼睛,正躺在床上發著高燒。他有一個願望,在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則,他的靈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小愛麗絲說,「先生,雷德爾老爹是個善良的人,他愛畫畫,愛聽音樂。每到春天,他就騎著馬到森林裡去,秋天帶著一大捆畫回來。他把賣畫的錢都分給了我們這些窮鄰居,而他自己窮得只剩下一架破鋼琴。他病了,他天天都念叨:『讓我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吧,讓我到塔希提島,到阿爾卑斯山去看一眼它們吧!……這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唯一的願望啊!』」小女孩含著淚水告訴面前的這位先生說:「多好的老人啊!可是沒有人能幫助他實現這一願望!」

「不,也許有的!」

就在這個寒冷的聖誕之夜,青年音樂家隨著小愛麗絲來到了老畫家的身旁。他輕輕地打開了老畫家的那架舊鋼琴的琴蓋。他坐在這架舊琴前,心中似有一種神秘的激情湧起……他的手指輕輕的按動了琴鍵……

是的,他的靈感和激情迸發出來了,在他接觸琴鍵的的一剎那間,彷彿有一仲無法言說的神秘召引,又若內心深處正在接受神祗的幫助,他彈奏著,彈奏著……那麼自如,那麼專注……

這時候,雷德爾老爹停止了咳嗽,好象是一種迴光返照似的,他坐了起來,咧開嘴巴,微笑著,頭部也隨著音樂的節拍搖晃……小愛麗絲更是滿臉驚訝地望著這架破舊的鋼琴,好象在懷疑,這位年輕的先生是不是一位巫師,怎麼好象具有魔法一般……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爾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島四周的海水,還有海鷗、森林、耀眼的陽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靈魂終於可以升入天堂了……

雷德爾老爹撲上前,擁抱了正沉醉在琴聲里的音樂家。「先生,感謝你讓我在聖誕之夜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終生熱愛的大自然。」

貝多芬站起身,「不,是你那仁慈的心靈在召引我,在趨動著我,還有您,美麗可愛的,天使一般的愛麗絲!是您把我引到了這架鋼琴前……」

「不,是您幫助雷德爾老爹實現了他的美麗願望。」

「請允許我把這首曲子獻給您吧——可愛的小愛麗絲。」說完,青年音樂家低下頭,輕輕地吻了小愛麗絲,然後猛地轉過身,拉開門,大步走進了夜色中,他的火焰般的卷發在風中飄揚,雄壯的姿態活象一隻雄獅……

許多年過去了,貝多芬從沒忘記過這個冬天的夜晚。他的心靈常被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纏繞著。終於有一天,他憑著准確的記憶,寫出了那首曲子,他的心情才稍微平靜了一些。他難以忘懷那位善良、美麗的小女孩愛麗絲。他不假思索地把這首鋼琴曲題名為《致愛麗絲》……

㈢ 音樂家小故事

海頓 HAYDN

約瑟夫.海頓於1732年4月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羅勞村, 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製造匠,母親是個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台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後來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現,並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強活了下來。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庭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於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因此被人們稱作「交響樂之父」。
貝多芬的故事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於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17歲的時候,貝多芬來到維也納,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見了莫扎特,莫扎特給了他一個很難的曲子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說:「你們要注意這個孩子,他將來會驚動全世界的。」由於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終於在維也納藝術舞台上佔有了一席之地,經常以鋼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正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後來徹底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殘酷的打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垮貝多芬,他還是靠頑強的毅力創造了大量優秀作品,在他的《命運交響曲》里,我們都能聽到他和命運做斗爭的聲音。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㈣ 一個音樂名人小故事

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回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答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㈤ 知道關於音樂的故事

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有一次在安特維爾平街上溜達,看見一家舊貨店的櫥窗里擺著一把小提琴,很感興趣。他就走進店裡,從自己隨身帶的琴盒裡拿出琴來,與櫥窗里陳列的小提琴作比較。店主對他說:「您等一會兒!我先出去一下。」不一會兒,店主帶著警察回來了。他喊道:「快逮住這個人,他偷了克萊斯勒的小提琴!」克萊斯勒身上沒有帶任何證件,怎樣辯解店主都不相信,後來,克萊斯勒拉了一段自己作曲的《美麗的迷迭香花》,店主才相信他面前的這個人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㈥ 音樂故事

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積德重熙有餘慶。永徽之人舞而詠,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開元之人樂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慶垂無疆。中宗肅宗復鴻業,
唐祚中興萬萬葉。法曲法曲合夷歌,夷聲邪亂華聲和。
以亂乾和天寶末,明年胡塵犯宮闕。乃知法曲本華風,
苟能審音與政通。一從胡曲相參錯,不辨興衰與哀樂。
願求牙曠正華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聲如樂〗唐.劉軻
玉叩能旋止,人言與樂並。繁音忽已闋,雅韻詘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聲。曲終無異聽,響極有餘情。
特達知難擬,玲瓏豈易名。崑山如可得,一片佇為榮。

〖楊柳枝詞〗唐.劉禹錫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嵩岳聞笙〗唐.劉希夷
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散發卧秋風。
風止夜何清,獨夜草蟲鳴。仙人不可見,乘月近吹笙。
絳唇吸靈氣,玉指調真聲。真聲是何曲,三山鸞鶴情。
昔去落塵俗,願言聞此曲。今來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樂吾事,笙歌銘夙心。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贈花卿〗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冊上公太常奏雅樂〗唐.無名氏
司樂陳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語絕,清韻佩聲通。
應律煙雲改,來儀鳥獸同。得賢因舉頌,修禮便觀風。
聖壽三稱內,天歡九奏中。寂寥高曲盡,猶自滿宸聰。

㈦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

1、據說伯牙是個很有地位的人,一天他來到泰山腳下,正遇到大雨,於是就躲到一個山崖下,而那裡正有一個打柴的樵夫。伯牙為了消磨時間,於是就拿出他的琴來演奏。他看到巍峨的泰山,心裡不自覺地便在琴音中表現了泰山的崔嵬高峻,這時那個樵夫就說,「巍巍乎志在高山!」感嘆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伯牙聽了就很奇怪,於是又在音樂中表現浩瀚湯湯的流水,這時樵夫又說,「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不管換什麼樣的曲子,鍾子期都能准確地指出他演奏的內容。伯牙非常感嘆,以鍾子期為自己的知音,兩人成了好朋友。

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懂他的琴音,就把琴摔碎了。後人對此非常感嘆,並據此創作了《高山流水》,以表達意境恬淡高邈的知音之情。

2、據說東漢末年音樂修養極高的蔡邕流落在江南,正遇到一個下雨天,在別人燒火做飯的時候,突然聽到燃燒的柴火中有劈里啪啦的清脆響聲。

蔡邕跑過去,迅速把那根發聲的木頭抽出來,原來是根上好的桐木。於是蔡邕把它加工成琴,但琴尾的那部分仍有焦痕,所以命之為「焦尾」。此乃古今流傳的四大古琴之一。

3、「繞梁」是講一個聲音動人的歌者韓娥路過齊國的雍門,這個地方的人欺負她,韓娥舉聲一號,讓所有的人都感動的哭了。人們也由此沉入憂郁的悲痛之中,直到韓娥離開他們仍然不能自拔。

於是人們就商量著把韓娥追回來,讓她唱高興的歌,於是韓娥又曼聲長歌,所有的人都高興的跳起了舞。雍門之人非常高興就給了韓娥豐厚的饋贈,把她送走,而韓娥的歌聲繞梁三日不絕。

4、「綠綺」是司馬相如被邀在卓王孫府上用的琴。在筵席上卓王孫聽說司馬相如的琴技不錯,便要他演奏一曲。

司馬相如此時卻看上了卓王孫多才多藝的女兒卓文君,但又無法啟齒,於是就借機演奏了一曲《鳳求凰》表達心意。卓文君也傾羨相如的一表人才,於是晚上就去跟司馬相如幽會,最終結為夫妻。

5、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凄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㈧ 音樂故事有哪些

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該片獲得了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個獎項
《音樂之聲》改編自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根據瑪利亞·馮·特拉普的著作《馮特拉普家歌者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by Maria von Trapp》)改編而成。該片的拍攝地點也在原著中提到的薩爾茲堡、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等地。
該片製片方最初想找執導過《賓虛》的好萊塢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來執導,當時他已經現場勘景並把原劇本做了一些改動。他心目中的《音樂之聲》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威廉·惠勒甚至想要拍攝一些戰爭場面來渲染氣氛。而同名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的兩年之前,派拉蒙向馮·恰皮·辛格買下了故事的版權,並打算讓奧黛麗·赫本出演瑪利亞。而奧黛麗·赫本表示拒絕出演,派拉蒙方面隨即拋棄該電影計劃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緻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來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也都成了觀眾們記憶中最值得細細回味的旋律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簽。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著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

㈨ 音樂小故事

舒伯特(1707-1828)是音樂史上的大音樂家之一,奧地利人。他的一生貧窮潦倒,只活到三十一歲便夭折了。然而留給後人的音樂財富,其價值卻難以估量,光是藝術歌曲就有600多首。逝世將近二百年了,今天世界的人們仍然在唱著他的《魔王》、《鱒魚》、《菩提樹》、《小夜曲》、《野玫瑰》、《搖籃曲》等歌曲。他的歌曲形象鮮明,優美抒情,情真意切,把歌曲的表現力發展到新的高度。在歐洲音樂史上,被尊為歌曲之王。
然而這位天才的音樂家卻常常餓著肚子過日子。一天,他徘徊在維也納的街頭,天晚了,飢腸轆轆,荷包里卻一分錢也沒有,晚餐如何解決?他也想不出頭緒來。他本能地走進一家飯店坐了下來,可是一個分文也拿不出來,怎能點菜吃飯?也許會碰上朋友熟人進來,順便幫一點忙吧?但左顧右盼,始終沒有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正在失望之際,餐台上一張報紙中的小詩躍入他的眼瞼。作曲家的本能立即把他的思緒轉到詩歌的意境中去。他浮想聯翩,樂思綿綿,立即便把它譜成歌曲並寫了出來。
他把這首歌拿給老闆看。老闆從他的衣著、臉色中悟出了舒伯特的意思,便用一份土豆燒牛肉,換了他的這首歌。多年之後,這首歌的手稿被送到巴黎拍賣,竟以四萬法郎起價!
這首歌就是登載在本站「外國著名歌曲」欄目中的《搖籃曲》。自從問世以來,世界上該有多少母親坐在搖籃邊哼著它?它舒緩、親切、深情的旋律,輕輕地催著嬰兒入睡,讓孩子擁抱著母愛的溫暖進入夢鄉,做著天使般的夢。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看,嬰兒在這種氛圍中成長,必將長得更健康聰明可愛。所以這首歌所產生的價值,應該是無價的,何止四萬法郎?

「這只鴿子大家都有份!」

《鴿子》,雖然誕生於十九世紀,至今仍然被當成民歌,在世界各地廣為傳唱。它是西班牙民間作曲家依拉蒂爾在古巴譜寫的。由於寫得很好,有幾個國家的人都爭著把它說成是自己本國的民歌,並以擁有它而感到光彩。
古巴有人說:這首歌誕生在我國,運用哈瓦那民間舞曲的節奏為基調寫成,當然是我們的民歌了。你聽,歌中的第一句明明唱著:「當我離開可愛的故鄉哈瓦那......」。
由於作者是西班牙人,依拉蒂爾的同胞們把它說成是自己國家的民歌,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可是墨西哥許多人卻不服氣,他們說,這首歌寫成後,是在我們的皇室為皇帝皇後祝壽時,由我國的歌唱家首演的,是我們使它流行起來的,難道沒有我們的功勞?
阿根廷有人也不認輸,其理由是這首歌的曲調許多地方用了附點音符和切分音,與他們首都郊外的探戈音樂非常相象。既然歌曲的音樂素材來自阿根廷,阿根廷當然就是它的故鄉了。
這幾個國家的人的說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其動機也值得肯定,因為大家不是爭錢爭地,而是爭著以擁有美好的歌曲為光榮;有了這「爭」,美麗的音樂作品就更容易傳播開去。不過筆者認為還是以不再爭下去為好(爭多了會傷感情嘛!)。既然這首歌已在世界各國流行,大家都為傳播它立下了功勞,倒不如說:「這只鴿子大家都有份!」

一舞劍器動四方

翻開《唐詩三百首》卷三開端,一首杜甫的七言古詩赫然入目,題目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寫道: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熠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can 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註:can代替一個在本站電腦無法輸入的字,是左旁為「馬」右旁為「參」的合體字。意指古代駕在車兩旁的馬。)。
這是詩人回憶當年觀看卓越舞蹈家公孫大娘跳劍器舞時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大意是:從前有位復姓公孫的美女,在廣場跳起了劍器舞,便驚動了四面八方。觀眾人山人海,圍得水泄不通,天地也隨著她劍舞的起伏緩急而變色。她舞動著劍器,突然間銀光熠熠,劍影閃閃;她箭步躍起,劍尖剌天,就像後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她飛腿翻騰,恰似帝王神仙駕著蟠龍飛馬在雲端翱翔;迅猛時雷霆萬鈞, 收攏時天地寂然無聲。舞罷收劍,那劍刃猶如平靜的江河湖海,凝聚著一道清光。
唐代的公孫大娘和漢朝的趙飛燕,都是我國古代聲名顯赫的女舞蹈家。前者在民間,後者在宮庭,一個如龍飛虎躍,一個象輕燕飛翔,堪稱舞壇雙璧。公孫大娘的戎裝威武,也與同代宮庭那種霓裳翩翩的舞蹈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據說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家張旭在當時觀看了公孫大娘的舞蹈之後,從中悟出了書法的道理,從此所寫的狂草進入了更高的境界。此事在當時成為美談,廣為傳播。

《夢幻曲》催下鱷魚淚

德國是音樂史上最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鄉,誕生了不少音樂大師,給人類留下了許多很珍貴的文化財富。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卻出現了以希特勒為首的一小撮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們累累罪行,人們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提起,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無不咬牙切齒。
在這一小撮劊子手中,有一個叫麥拉克的,是當時奧維辛集中營的司令官。此人生性兇殘,無惡不作,曾殘酷殺害過無數無辜囚犯。據說他在納粹中擔負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實驗用毒氣殺害囚犯。比如有一種殺法是:強令眾多女囚脫光衣服,把她們關入毒氣室,然後通過導管把鹽輸入室內。也許是鹽與室內某種化學物品發生化學作用之故,產生了毒氣。女囚在毒氣中痛苦掙扎之後,全部斃命。
然而,就是這條鱷魚,在毒殺婦女的同時,卻允許奧維辛集中營女子交響樂隊的存在,而且經常聽她們的演奏。當樂隊演奏德國音樂家舒曼的《夢幻曲》時,他竟然流下了眼淚。
為什麼這條鱷魚聽《夢幻曲》而落淚?這恐怕要由諳熟當時史實的心理學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筆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是麥拉克故意以流淚向囚徒表示他也是個有修養有感情的人,企圖以此掩蓋他的冷酷和野蠻。這是玩弄虛偽詭詐的伎倆。也有可能是《夢幻曲》的力量使他在聽樂的瞬間暫恢復了人性(人性是復雜的,不是非此即彼那麼簡單),的確因真情而落淚。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都反襯出這是一首感情內涵極為豐富的佳作。舒曼的《夢幻曲》原以鋼琴曲的形式問世,後被編配成大提琴獨奏曲、無伴奏合唱和管弦樂等等等。人們百奏不煩,百聽不厭,確是舉世聞名之音樂珍品。

音樂醫生與音樂殺手

音樂治療的專科醫生對病下「樂」,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某類音樂作品給其欣賞,對某些身心性的疾病可以起輔助治療作用,這是時不時可以從報刊上看到的消息。這說明,優秀的音樂作品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充當救人扶危的醫生。據說哲學家尼采有次患病,偶然中聽了比才的歌劇「卡門」,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近來患病,昨夜聽了比才的卡門,病意全消了,我感謝這音樂。」(「外國著名歌曲」中有「卡門」的片斷)不少事例證明:音樂不僅有怡情悅性的作用,還有一定治療效果,音樂有時是醫生。
那麼,音樂會不會危害健康,甚至成為殺手?如果某種音樂超過一定的強度,尤其發出的是噪音,肯定是要損害健康的。聲音的強度用分貝表示。科學結論指出:強度達到130分貝時,耳朵產生疼痛;達到150分貝,人無法忍受;達到190分貝,連機器上的鉚釘也會被震落,何況是人?某國曾作過一次研究人對超音速噴氣機噪音忍受能力的試驗,當飛機從人頭上10——12米的空中飛過時,參加試驗者無一倖存。幾年前,報上介紹過歷史上曾有一首樂曲成為殺手的特例,更令人毛骨悚然。
1932年,法國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創作了一首叫《黑色的星期天》的樂曲,據說聽過這首曲而先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一百,它是個無形的殺手,被稱為「魔鬼邀請書」。首先被這個魔鬼邀去的,是一位在布達佩斯一家灑巴喝酒的匈牙利青年。他聽了樂隊演奏這首樂曲後,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極其悲傷的感情,於是往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來解脫自己的痛苦。有一位美國姑娘出於好奇,特意借來這首樂曲的唱片,結果也以在自己的家中自殺而告終,原因也是無法忍受它所帶來的痛苦。1945年,西方國家遂下了不許演奏這首曲的禁令,並銷毀了它的唱片、樂譜,趕走了這個惡魔。

母雞也懂音樂?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韓國幾年前曾有報紙報導當地有村民讓雞聽音樂而多下蛋的事例。
在洪城郡洪城邑月山裡的村子裡,有個叫張東元的養雞專業戶,和村裡很多人家一樣,靠養雞為生。有一天,張的兒子從報紙上讀到一條國外讓奶牛聽音樂而增加產量的報導,告訴了張。張由此受到啟發,便在雞場安裝了喇叭,成天向雞播放古典音樂。他最初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做這件事的,沒想到三個月後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母雞的下蛋率由過去最高的73%提高到了80%,而且所下的蛋比以前大了。消息一傳開,村裡的其他人家也紛紛效仿他,家家戶戶的雞舍都響起了音樂,而蛋產量也遂之增加了。
母雞增加下蛋,是音樂直接帶來的效果呢,還是由於播放音樂這一舉措而派生的其它未知因素帶來的?母雞真的也懂得音樂么?本人不敢下斷語。不過讓雞舍周圍樂韻飄飄,讓養雞人在繁忙、頊碎的勞作中放鬆緊張的神經,只要開支不大,又何樂而不為?

一曲悲歌救了自己一命

我國古詩詞中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其中有兩句常用來形容那些感情極為悲痛凄楚的詩詞、歌曲或言語:「一聲何滿子,望君淚雙流」。它出自於我國古代的一個音樂故事。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叫何滿子的滄州籍歌女,色藝出眾,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處了死刑。死刑在京城長安執行。臨刑,監斬官問她有無最後要求。歌女說,她別無他求,只想在告別人世之前唱一首歌。監斬官想,囚犯是個弱不禁風的女子,讓她唱一首歌,也不致於發生什麼意外的,便答應了她。臨死的何滿子,此時湧起的感情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極度的悲憤。歌聲像泉水從岩隙中噴湧出來一樣,控訴著人世的不平,傾訴著自己所受的冤屈,斷人肝腸,直令天地昏暗,聽眾動容,有的眼淚不禁漱漱而下。歌罷,正當劊子手舉起屠刀,頃刻間將人頭落地之際,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聲音:「且慢!聖旨到!」。原來,當歌女那敘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時候,宮中有一個人見何滿子色藝超群,認為殺了可惜,便策馬揚鞭去奏告當時的皇帝李隆基。李是我國歷史上最酷愛歌舞的皇帝,很有音樂才能,作曲、演奏、編舞,樣樣在行,親自創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宮庭樂舞機構——「梨園」,當然捨不得殺何滿子這樣的人才,於是立即降旨赦免她死罪。何滿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
不久,有人將何滿子刑場上的歌加以整理,命名為《何滿子》,此後《何滿子》便成為悲歌的代稱。詩人白居易賦詩曰:「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同代詩人張祜也寫一首叫《何滿子》的詩:「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 望君淚雙流。」傳說青樓的歌女們讀到這首詩後,悲嘆自己與何滿子「同是天涯淪落人」,哭得驚天動地,並立即把它譜成了一首後來很流行的歌曲。

身輕若燕趙飛燕

唐詩絕句《漢宮曲》唱道:「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詩中描寫在月兒皎潔的秋夜,洞簫吹著優美的旋律,在昭陽宮侍奉皇帝的趙飛燕,隨著音樂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後代的人們由此詩得知,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個叫趙飛燕的女子,竟然能站在他人的掌上跳舞。真可謂奇跡中的奇跡。
趙飛燕是漢朝人,出身音樂之家。與妹妹為一胎雙生,兩人都聰明美麗。妹妹歌聲動人,她則舞蹈出眾。父親死後,經濟來源斷絕,姐妹二人被迫流落長安街頭,靠打草鞋為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漢成帝發現了她,遂先後召她姐妹兩人入宮。不久,原來的皇後被廢,趙飛燕被立,於是成了皇上的掌中明珠,專寵於昭陽宮。
趙飛燕身材窈窕,體態極其輕盈,舉步翩然若飛。也許是因為有著罕見的身材,而且具有苦下功夫得來的超凡「內工」,傳說她竟能站在掌上起舞。太監兩手並攏前伸,掌心朝上,趙飛燕就站在其掌上,在極小的面積上作出各種舞蹈動作,揚袖飄舞,宛若飛燕。漢成帝專為她造了一個水晶盤,叫兩個宮女將盤上托。趙飛燕在盤上起伏進退,下腰輕提,旋轉飄飛,就象仙女在萬里長空中迎風而舞一樣優美自如。
「一朝天主一朝臣」。漢成帝死後,當帝位傳至漢平帝時,朝中群臣竟痛斥她不為皇室生個後代,把她貶為平民。一個超凡的舞蹈家,最後被迫自殺,悲慘地離開了人間。

在音樂的餘音中告別

「友誼地久天長」,是舉世聞名、流傳甚久甚廣的歌曲。它原是蘇格蘭的一首古老民歌,常在離別時詠唱。當地人有一個傳統:分別之前手拉著手,繞圈唱著這首歌,歌頌珍貴友誼,表達惜別之情。我國舊時代的某些學校,在學生畢業的告別儀式中也模仿這種傳統。學子們在儀式結束時同聲歌唱,在餘音繚繞中頻頻揮手與母校告別。由於它常與離別相關,所以其歌名有人翻譯為《驪歌》,有人翻譯為《你能忘記舊日的朋友嗎?》。更由於它被美國著名影片《魂斷南橋》用作主題曲,也有人以這部影片的名稱作它的歌名。
《魂斷南橋》描寫了英國軍官克羅毅與芭蕾舞女演員馬拉的愛情悲劇故事。其中有一個情節很有詩意:那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青年軍官即將告別心愛的人奔赴前線了。晚上,兩人到一家酒店互訴衷腸,千言萬語也訴不盡情意。但夜深了,酒店樂隊不得不奏起最後的一支樂曲《友誼地久天長》。緩緩的、深情的旋律,更催動著戀人的離愁別緒。樂手們每奏完自己演奏的樂句,就吹熄譜架上的臘燭,輕輕離座。最後只留下小提琴孤獨的聲音,接著譜架上最後的一隻燭光也消逝了,兩人不得不在優美凄冷的餘音中戀戀告別。

情歌變成了「第二國歌」

《我的太陽》原是義大利一位作曲家創作的一首情歌,由於優美動聽,在義大利家喻戶曉,甚為流行,所以人們都認為它是民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登上統治寶座,實行鐵血統治,義大利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他各國人民也對他深惡痛絕。
有一年,在芬蘭舉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按照規矩,各國運動代表隊進場時須奏該國國歌。樂隊出自對墨索里尼政府的厭惡,便以使館事先沒有送來該國國歌樂譜為借口,當義大利運動員入場時,故意不奏該國國歌而奏《我的太陽》。當高亢的樂音在廣場響起,在場的人先是驚訝,接著竟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縱情高歌起來:「啊,我的太陽,那就是你!那就是你!」,表達了對墨索里尼的憎惡和對義大利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自此以後,這首愛情歌曲流傳更廣了。當人們提起義大利歌曲時,就很自然地會想到這首歌曲;而當它的聲音回響在人們耳際時,就會很自然地想到義大利。《我的太陽》實際上變成了義大利的象徵和「第二國歌」。

老鼠聽琴

最近,搜狐>音樂>西方古典音樂的鋼琴版上登載了一則老鼠聽琴的故事。經版主同意,現將原文轉載於下:
「江西省南昌市一單位地下室中,有兩位女孩練鋼琴。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隻小老鼠爬到琴凳邊一動不動地『聽琴』。
在這間地下室改裝的琴房,舒緩悠揚的音樂在偌大的室內徐徐起伏,小老鼠卧在琴旁一動也不動,只把兩只小耳朵豎起,把眼睛睜得很大,好像著了迷似的。王小姐說她們大約早晨10點的時候來這里練琴,當時,她倆一個在彈琴,一個在一旁看書。看書的小姐說:『一開始小老鼠站在指揮台旁邊,後來它聽著聽著,就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地踱到鋼琴旁邊繼續聽,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它仍沒有離開的意思。』在筆者給小老鼠拍照的時候,王師傅伸出手去摸它,手剛觸及到,它就向前蹦了一下,但並不走遠。」
這是現實的故事。音樂上還有一個相類似的古老傳說比這更神奇:
1284年,德國一個叫哈默爾恩的小鎮鼠患成災,攪得當地居民不得安寧。正當大家為此發愁的時候,鎮里來了一個穿花衣、拿竹笛的青年人,自稱有辦法消除鼠害。於是居民們請他滅鼠。
只見那青年人拿起笛子,吹起一種奇怪的調子。不一會,老鼠便紛紛向著笛聲涌來。青年人見老鼠被他的笛聲迷住了,就一邊吹,一邊走入鎮邊的一條小河,涉水走向對岸。老鼠敵不過笛聲的引誘,一群群地緊跟著跳下河去,結果都被淹死了。青年人只用他的笛聲,就輕而易舉地消滅了一次嚴重的鼠患。

楊貴妃與「山在虛無縹緲間」

楊貴妃是唐朝皇帝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李的「萬千寵愛」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開元年間,詩人李白供職於宮中。一天,宮中牡丹盛開。皇帝雅興大作,竟深夜秉燭賞牡丹,召來楊貴妃陪酒,又令李白呤詩。李白「斗酒詩百篇」,在喝得醉薰薰之際,詩興大發,即席就高歌了三首,所用的曲調就是當時的唐代大麴「清平調」。安史之亂初期,官兵大敗,將士們把禍害的起因都歸罪於楊貴妃,楊貴妃被逼自縊身亡。李隆基因此而悲痛欲絕。傳說楊貴妃死後居住於蓬萊仙島,在虛無縹緲的仙洞中度過凄清的日子。後來,白居易將楊、李的愛情故事寫成了著名的敘事詩「長恨歌」。讀過此首詩的人,幾乎都記得結尾的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1932年,我國近代著名音樂家黃自先生以「長恨歌」為題材,譜寫了中國的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韋翰章作詞)。其中的第八樂章題為「山在虛無縹緲間」,特別動人,所用的音樂主題就是古曲「清平調」。古雅而發人幽思的旋律,表達了楊、李一個在紅塵,一個在碧海,生死相戀卻無法相聚的凄愴。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傳說春秋戰國時代,韓國有個名叫韓娥的歌唱能手,聞名全國。有一年,韓國突然發起狂風暴雨,洪水決堤,巨浪沖天,把田園、房屋都沖毀了,百姓紛紛跑命。韓娥在鄉親幫助下倖免於難,投奔齊國。途中盤纏用盡,唯有賣唱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聲的美妙動人,可謂登峰造極。她人走了,大家還是覺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聲仍舊迴旋在屋樑之間,久久不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成語,就原於此。
韓娥來到齊國雍門的地方,天已黑了,飢餓和疲勞折磨著她,遂向客店走去,准備投宿。誰知一踏進店門就被掌櫃連罵帶推趕出門外。這時候,韓娥深切地感受到父老鄉親的苦難和眼前所受的屈辱,把心中的激情化作了一曲人間最哀怨凄楚的歌聲。歌聲向雍門四面八方飄去,一時間山風停嘯,河水停流,行者止步,泣天動地。以致韓娥走後,雍門男女老少仍然沉入愁海之中,晝不能吃,夜不能眠,天天如此。於是百姓選派一青年作代表,催馬揚鞭追上韓娥,懇請她返回雍門。途中,百姓夾道相迎,盛情款待。韓娥感受到百姓親如家人的深情,化悲為喜,唱起了歡樂的歌,歌聲又立即傳遍千家萬戶。於是大家愁雲消散,高歌歡舞,把雍門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童女懷孕與「天使報信」

一首叫「天使報信」的歌曲,寫的是下面一則美麗的故事。
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裡住著一位善良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叫馬利亞,是當地木匠約瑟的未婚妻。有一天,上帝派使者對馬利亞說「你蒙受上帝的恩典,不久將懷孕生子了。」馬利亞果然懷了孕。約瑟心地好,知道未婚妻不曾與他同房而懷孕的消息後,並沒有羞辱她,但暗地裡卻准備把她休掉。上帝知道了,派天使托夢對他說:「你快快把妻子討過門來吧,她懷的可是天上的聖靈呀。你要給孩子取名耶穌。他將來會把老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的。」約瑟遵照旨意立即娶回馬利亞。約瑟原是猶太人,娶妻不久後就帶她離開拿撒勒城,准備到猶太人的伯利恆城去居住。到達那裡時,客店全都住滿了人,夫妻只好暫時棲身在馬棚里。恰好就在此時,馬利亞產期已到,一個嬰兒就在馬棚里呱呱墜地了----他就是後來人們稱之為救世主的、家喻戶曉的耶穌。

老鼠咬破風箱促生了「平安夜」

「平安夜」是在世界流傳甚廣、甚久的另一首聖歌。它的誕生是由老鼠咬破管風琴的風箱引起的。
1818年12月24日奧地利的早晨,格魯伯走進小鎮奧伯恩托夫的教堂,坐上琴凳,准備練習當晚--聖誕之夜要伴奏的聖歌。可是一踩動踏板,管風琴卻沒有一絲琴音,只有一陣陣吱吱的漏氣聲吹出來。他與牧師仔細檢查後,發現風箱被可惡的老鼠咬出了許多洞。格魯伯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過不了多少鍾頭,神聖的聖誕之夜就到了,彌撒時沒有音樂伴奏,該是一件何等遭殃的事!牧師莫爾卻比較鎮定,從衣袋裡拿出一張發黃的紙片說:「這是我寫的一首小詩,你馬上把它譜上曲,然後教會孩子們,今晚不就有音樂了。」格魯伯接過詩後,反復朗讀起來,越讀越感到有味道,靈感頓時產生,很快就譜成了歌曲,又立即教會了聖歌班的孩子們
聖誕之夜來臨了,鍾聲在小鎮的空中回盪。在燭光映照下,孩子們唱起了「平安夜」,格魯伯撥動吉他伴奏。孩子們高吭、明亮、清純的歌聲,與莫爾的高音和格魯伯的男低音融成一體,顯得格外好聽。
第二年春天,一位來修風箱的修理師發現這首歌很好,就把它帶回山谷里自己的村子。村子裡那些擅長音樂的人,又把它傳到其它地方去。愈傳愈開,越傳越遠。奧地利國王、俄國沙皇、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法國拿破崙三世、德國詩人哥德等著名人物都先後聽過這首歌的演唱。這首歌終於傳遍了全世界。

知音

我國著名典籍之一「列子」中記載了一個音樂故事。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哉?」

故事的大意是:伯牙善於彈琴,鍾子琴善於理解鑒賞音樂。伯牙彈奏表現高山的樂曲,鍾子琴說:「多麼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彈奏表現流水的樂曲,鍾子期說:「多麼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騰的江河!」無論伯牙彈奏什麼,鍾子期都聽得出他的音樂所寄託的思想感情。
有一天,伯牙和鍾子期到泰山的南邊游覽,突然碰上暴風驟雨,便到岩石下面避雨休息。這時,伯牙心感悲涼,拿過琴彈了起來。起初彈一首叫「霖雨」的樂曲,後來感情更加投入,又奏了叫「崩山」的曲子。只要音樂一響,鍾子期立即就說出了樂曲的深意。伯牙於是放開下琴說:「你聽音樂真是高明呀,把我心中想說的話都說盡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