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故事
『壹』 水的小故事
魚和水故事,那兩句對白很經典,幾乎誰都知道,但卻很少人知道故事全篇。
魚說:「你看不見眼中淚,因為在水中。」 水說:「能感覺得到你淚,因為你在心中。」
魚兒從小就是個頑皮孩子,她從不像別孩子那樣安靜。她喜歡在水裡躥來躥去,先是個50米沖刺,然後來個急剎車或是個急轉彎。每每這時,水兒總是微笑地看著魚兒……有時,魚兒會碰到些令人喪氣事,但在這時,溫柔水兒總是靜靜地傾聽著,撫慰著魚兒。
白天,水兒把魚兒輕輕拋起,讓她躍出水面,看看外面世界,然後再將她穩穩地接住。到了夜裡,水兒就成了最溫暖搖籃,他總是輕輕地搖晃,哄著魚兒讓她入睡。在夏天夜晚里,水兒總是會將魚兒拖到水面 。
魚兒漸漸長大了,她發現心裡有樣東西讓她牽掛——那就是水兒。天,魚兒終於鼓足了勇氣告訴了水兒她喜歡他,水兒卻沉默了。「你為什麼不說話?」魚兒問。水仍舊沉默著,只是開始輕輕地搖著頭。
媽媽說魚兒不能愛水。這是大自然規律,就好像斑馬只能愛斑馬,花豹只能愛花豹;條紋只能愛條紋,斑點又只能愛斑點,而斑點卻是永遠不能愛條紋。
魚兒不明白,如果條紋真愛上了斑點,飛鳥真愛上魚而魚兒真愛上水,那又該如何呢?魚兒不明白,她吐著泡泡對水說:「愛你!」水兒再次沉寂,魚兒沒有再說什麼,只是靜靜地躺在了水懷里…………
許久, 魚兒開口打破了沉寂:「你看不見眼中淚,因為在水中。」
水說:「能感覺到你淚,因為你在心中。」
魚兒急了:「那你為什麼不愛?」
水卻只能說:「不能愛你,居無定所,時常到處漂流,你和在起會很辛苦。」
魚兒又堅定地說:「不怕,要永遠和你在起!」
可是,水終究逃不過漂流命運,他流入了條大河,魚兒直寸步不離地陪著他。他們相擁著饒過暗礁和險濤,流過江湖,躍下瀑布,流入條小溪中。路上,水兒將魚兒輕輕拋起,又接住,再拋起,再接住,嬉鬧著。水流越流越暖,最後竟快斷流了!
「太好了,們終於可以定居了。」魚兒歡呼雀躍。
「 不行,水面太淺,太危險了,乘現在還有退路,你趕快往回遊吧!」水兒緊張地說。
「不,不管怎樣,決不離開你!」魚兒堅決地說。
為了減少水蒸發量,白天,魚兒靜靜地躺在水懷里,不作任何運動。到了夜裡,星星全落到了水裡,魚兒才開始嬉戲,把星星顆顆吞進去,又吐出來,再吞進去,再吐出來,樂此不疲。
六月,火紅太陽照射著水面,盡管他們做了各種努力,可水兒還是在點點蒸發。魚兒脊背漸漸地露出了水面,水兒努力地激起了波瀾,濕潤著她脊背,不讓太陽將她灼傷。可是這樣,更加加速了水蒸發。終於,最後滴水也離開了魚兒。魚兒躺在了龜裂土地上,奄奄息。
魚兒心臟在完成了最後次跳動時,滴眼淚從臉頰滑落。
突然,天空劃過道閃電,在幾聲響雷之後,大雨傾盆而下,魚兒又回到了水懷抱,水兒呼喚著魚兒,可是魚兒再也沒有醒來,水帶著悲傷心情載著魚兒像風樣地賓士,撕裂心肺哭聲,任誰都可以聽到………………
水兒載著魚兒,奮力奔跑,流到了棵乾枯小樹旁,水兒侵入了泥土裡,把魚兒身體埋進了泥土,水兒對著魚兒已腐爛屍體輕輕地說:「們不用再到處奔流了,找到了你住所,從今以後,你中有,中有你…………」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樹頂上長出了嫩綠色新芽,在上面有滴水珠,陽光下閃閃發亮,那是魚兒流下眼淚…………
魚說:「你看不見眼中淚,因為在水中。」
水說:「能感覺到你淚,因為你在心中。」
魚對水說:直在哭泣,可是你永遠都不知道,因為在水裡.
水說:知道,因為你直在心裡。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見寂寞眼淚嗎?
也許,因為這是寂寞情人淚。
魚對水說:永遠不會離開你,因為離開你,無法生存。
水說:知道,可是如果你心不在呢?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不離開你是因為愛你,
可是,你心裡有嗎?
魚對水說:很寂寞,因為只能待在水裡。
水說:知道,因為心裡裝著你寂寞。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寂寞是因為思念你,
可是,遠方你能感受到嗎?
水對魚說:如果沒有魚,那水裡還會剩下什麼?
魚說:如果沒有你,那又怎麼會有?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沒有你愛,依然會好好活,
可是,好好活並不代表可以把你忘記。
魚對水說:輩子不能出去看看外面世界,是最大遺憾
水說:輩子不能打消你這個念頭,是最大失敗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現在只想要個輩子承諾
可是,你負擔得起嗎?
魚對水說:在你生中,是第幾條魚?
水說:你不是在水中第條魚,可卻是心中第條。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們都不是彼此生命中第個,
可是,知道嗎?你是第個想要嫁人。。
魚對水說:你相信見鍾情嗎?
水說:當意識到你是魚那刻,就知道你會游到心裡。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以為對你感情不會長久,因為那是見鍾情。
可是,錯了,感情如酒,越封越香,越長久。
魚對水說:為什麼每次都是問你答?
水說:因為喜歡在回答中讓你了解心。
不是魚,你也不是水,為什麼你總是讓等待?
難道,你不知道,等待=失去信心=放棄?
如果是魚,而你是水,那該有多好!
水永遠都知道魚想法,因為魚在水心裡。
但是不是魚,你也不是水,
你永遠都不知道愛,因為也許根本不在你心裡!
如果是魚,而你是水,
可以游入你心裡嗎? 一隻茶杯,如果已經裝滿了茶,它就沒有機會容納更多。如果我們手執一片綠葉而不放,往往就會忽略掉綠葉背後的大樹或者森林。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一個只顧低頭看自己腳下那一寸土的人身上,他會因此而遺落頭頂上面廣袤的天宇中密密的繁星、明月以及整個的藍天。這或許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的某些時段,也許今天,也許明天,也許已經成為過去……
人生寶貴而生命有限。當我們追求生命的無限時往往把希望寄託於無常變滅的財富、名望、功名、美貌和享受中,而這些身外之物一旦變化或者消失,我們就可能陷入極度的憂慮和恐慌之中……
曾經有一位長者臨遠行前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他們每人一杯水,對他們說「我此去將會有三年之久,回來時看你們誰能把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業託付給誰。」
老大想父親把這杯水交給我們,這杯水一定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會具有類似的力量了,於是老大就把水給喝了,每天幻想著神奇的力量出現。
老二想父親一定是搞什麼玄虛,讓我們三年保存一杯水,說不定這杯水蘊藏著什麼秘密,於是老二就把這杯水密封起來,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養還日日禮拜,每天等待著秘密的打開。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會是同一杯水了,儲存起來一定會變質了,隨便倒掉而又違背了父親的意思,最後他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裡,每天做父親在家時交給他們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裡的水澆田。
三年後老父親遠行歸來,三個兒子分呈自己的見解,老父親聽完後哈哈大笑,把兒子們領到水井旁,對他們說「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要想把這一杯水保存得鮮活而有用,那隻有把它放在長流不斷的水中才行啊」自然老三成為父親的繼承者。
我們的生命固然有限,但是如果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在無限時空與奉獻眾生中,生命也會變成無限。捨得的本意是只要捨去,就能有新的收獲。捨去有限,我們會得到無限。相反如果我們把自己擁有的物什或才能,緊緊攥在手心裡,捨不得松開,那我們所執著的這份擁有,將使我們失去更多。轉生命的有限為無限,不過一念間耳。
——摘自《佛陀教育》2003年第1期
『貳』 關於水的故事古代寓言
1、水滴石穿
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乖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
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乖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張乖崖上前責問,才知道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大怒。
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乖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2、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精衛填海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漳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黃河。
4、共工觸山,洪水泛濫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
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5、女媧煉石,止水補天
據說女媧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神通廣大化生萬物。但正當人類繁衍生息、一派和樂的時候,水神共工和顓頊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
鬧得天地不寧、人神不安。結果顓頊取勝,共工不甘心失敗,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
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燃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一時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人類面臨著滅頂之災。
女媧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阻止悲劇發生,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淮南子·天文訓》),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
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
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經過女媧的不懈努力,裂了的天空被修補了,地被填平了。
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水止住了,龍蛇猛獸銷聲匿跡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
『叄』 珍惜水的故事
水,一個簡單的名字,一種非凡的物質。它是生命的源泉,孕育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
在我小的時候,曾到過附近的小河裡玩耍。看著取水的人,來之不盡,她們臉上掛著感謝與幸福。是這條小河哺育了我們周邊的人們,原來身體虛弱、矮小的我,也有它的支持才變得一日比一日健康。然而,它卻蒼老了許多。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現在卻污水橫流,臭味熏天。可愛的魚兒死了;奪目的花兒枯了;強壯的大樹沉睡了。唯一陪伴它的竟是人類的廢品--垃圾。它哭了,卻不見有人安撫它,每個人走過也只是掩鼻快速前進。它憎恨,自私的人類!它抱怨,無情的人類。
然而,卻印證了思格斯的名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千百年來, 人們不斷地糟蹋水,認為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褐的資源,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雖然水在地球上分布面積很廣,儲蓄量也很大,可您想過嗎?絕大部分水是無法開發利用的。又咸又苦的海水,佔了地球水量的97%,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只佔地球總水量的0.2%到0.3%,實在是太小了!
不知再過多少年,水可能就會離開我們。那最後的一滴水,可能就是水的眼淚。到了那時,人類將會滅亡,世界將會沉睡。
難道您想人類滅亡,世界沉睡嗎?難道就連那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只要伸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來之不易的水呀!
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地球的將來。所以,我以憐憫之心,向周邊的人們提出建議:
1.水的再用。例如:我們洗完菜的水以及洗衣機洗衣服的第2、3次水可以用來沖廁所、澆花、澆樹等,再造一個綠色家園。
2.水的保護。禁止人們向淡水排放廢水、污水,扔垃圾、化學用品,再次污染食用水。
3.水的珍惜。提倡人們集體用水,例如:洗毛筆等,可以用一個盆盛起,一起洗。
其實,保護水資源的方法還有很多。在於人們的行動。人們的未來就掌握在自己手上,讓我們一起保護藍天碧水,共創綠色家園吧!
我有一張郵票,是蓋過郵戳使用過的郵票,但我很喜歡它。
這張郵票上畫的是我們人類的家園——美麗的地球,上面印有「珍惜生命之水」六個字,位於郵票上方,我想這應該是一張環保郵票,因為我知道地球上的陸地面積佔29.2%,海洋面積佔70.8%,淡水就顯得格外珍貴,可有些人還在浪費水資源:不及時關閉水龍頭、在干凈的水源中亂丟果皮紙屑、在清澈的河裡排放污水……因此,才印製發行了這張郵票,讓人們保護水資源。所以,不要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變成我們悲傷的眼淚。圖片上還特意畫了一條線,一半是地球的經緯線,另一半是海水,海水的那邊還畫了一點淡水,說明淡水已經很少了,淡水和海水相比,只是滄海一粟。
這張郵票是中國國家郵政局於2002年4月1日發行的《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中的一枚,這套郵票是當時普通郵票的第二組,第一組是花鳥類的郵票。這套郵票共有4張。第一張是「穩定低生育水平」,面值5分;第二張是「珍惜礦產資源」,面值30分;第三張就是我的那一張「珍惜生命之水」,面值80分;第四張是「保護海洋資源」,面值1.50元。設計者是張森、楊波。責任編輯是方軍。郵票規格是25×30毫米,齒孔度數是13×13.5度。
這張郵票是那麼的平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它又是那麼高貴,教育著人們,給人們啟迪,它的面值遠遠不止80分,而是一張無價之寶。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珍惜水資源是地球上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珍惜水資源,千萬不要讓世界上最後一滴水成為人類悲傷懺悔的淚水!
水,在許多人眼裡,只是平淡無奇的,而在那些嚴重缺水、連年乾旱的地方,誰又是多麼的珍貴啊!我國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與生命是互相支撐的,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過,「水」這個字,也是以「人」為基礎演變而來的。
說到保護水資源,我心中感慨萬千。
在我生活的小村子裡,浪費、破環水資源的現象是一幕又一幕。我家門前的那條小河,就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從前,這條蜿蜒如帶的小河終日不知疲倦地流淌著。河水綠瑩瑩的,像一汪深沉的目光含笑注視這人們自在地洗衣、淘米、洗菜、刷碗......小河裡還不時有幾只小鴨子在悠閑地游來游去,幾條活潑的小野魚也會游過來,似乎要與小鴨子一較高下呢!孩子們則三五成群,挽起褲腿「撲通撲通」地跳到河裡,打水仗、抓小魚......怡然恬靜的生活就如那河水,藍緞子般光潔高遠。
可如今呢?還未走近小河,就會聞到一陣陣令人作嘔的腥臭味。清凌凌的河水早已消失了,鴨子沒有了,小魚沒有了,孩子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沒有了,赤裸著身子的小河截然成了一個「垃圾場」了。居民們貪圖方便,把剩菜剩飯、果皮、生活垃圾等統統倒進了小河裡。日積月累,垃圾造成了河道的堵塞、乾涸。小河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樣「嘩啦啦"地一路歡唱而去,只剩下寂寞與孤單相伴。偶爾,刮過一陣風,河床里的紙屑和塑料袋發出低沉的」嘩嘩「聲,似乎是小河在小聲抽泣。每當我經過這條小河,總是能隱約地聽到小河在嗚咽著對我說:「你身上真干凈,真讓我羨慕!唉,你看看我身上......每每聽到小河這樣嘆息,我的心裡就像有無數條小蟲子在爬著、咬著。
小河無奈地呻吟總在耳畔回響,讓我坐立不安。有幾次,我拿起鐵鍬來到河邊,試圖把河裡的垃圾鏟起來。可這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垃圾堆,憑我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很難及時清除干凈。而村民們也會時不時地往河裡再丟點什麼,更讓我覺得困難重重。看著這一天比一天堆的沉重的小河,,我一時竟無計可施,陷入沉思......
僅是破壞水資源現象的「冰山一角」,而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在我們身邊也是比比皆是。
冬天,村上大多數居民怕自來水被凍住,就將水龍頭整天整夜地開著;夏天,很多人家都會用一桶又一桶的自來水淋自家的院子,享受水給我們帶來的清涼。嘩嘩嘩,水就這樣流走了。而這樣揮霍的結果,無疑是水斷流了。蓄水池中的水已經被浪費的精光,只剩下池底那帶著淤泥、渾濁不清的污水了。擰開水龍頭,「淅淅瀝瀝"流出的渾水,又能做什麼呢?
科學家曾經研究過,人體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水份。一個人不喝水只吃干糧,最多能生存三天左右,而不吃干糧只喝水,卻可以生活一個多星期!這足以證明——人離不開水!世界總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都是不可食用的海水,淡水只有百分之三。這有限的淡水資源得供全世界60多億人口食用。但世界上每分鍾就有近百萬噸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這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正在瘋狂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啊!
水,給予人類生存的希望,而我們又能給水什麼呢?我們可不可以讓每條江河裡的水都跳起歡樂的舞蹈,唱起動聽的歌謠?我們可不可以人讓她們永遠帶著與生俱來的冰清玉潔,快樂的流淌?我不禁這樣想、這樣問著......
『肆』 關於水的故事
1、曾經有一位長者臨遠行前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他們每人一杯水,對他們說:「我此去將會有三年之久,回來時看你們誰能把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業託付給誰。」
老大想父親把這杯水交給我們,這杯水一定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會具有類似的力量了,於是老大就把水給喝了,每天幻想著神奇的力量出現。
老二想父親一定是搞什麼玄虛,讓我們三年保存一杯水,說不定這杯水蘊藏著什麼秘密,於是老二就把這杯水密封起來,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養還日日禮拜,每天等待著秘密的打開。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會是同一杯水了,儲存起來一定會變質了,隨便倒掉而又違背了父親的意思,最後他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裡,每天做父親在家時交給他們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裡的水澆田。
三年後老父親遠行歸來,三個兒子分呈自己的見解,老父親聽完後哈哈大笑,把兒子們領到水井旁,對他們說:「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要想把這一杯水保存得鮮活而有用,那隻有把它放在長流不斷的水中才行啊!」自然老三成為父親的繼承者。
2、古時的黃河從新鄉縣西入境,向東北經延津、衛輝向北流去。十年九害的黃河,對於生活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據史籍記載:當時浩浩盪盪的洪水經久不息,一些猛獸出入其間,危害百姓,兇猛的大鳥常常攫食老人和孩子。面對經常泛濫的洪水,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和部族的安全,共工組織部族民眾築堤防洪。他們取高墊低,堵塞洪流,想以此斷絕水患,取得永遠的安寧。
3、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4、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作為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
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5、哪吒鬧海是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
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
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
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
『伍』 關於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陸』 西遊記里關於水的故事
<猴王初問世 >有關水簾洞的,不多說了。
<大戰紅孩兒>悟空請來四海龍王,從空中撒下雨水,火不但不滅,反而愈燒愈烈,悟空也被燒傷,跌落深澗。
<錯墜盤絲洞>唐僧獨自化齋,錯入七個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絲纏住。悟空前去救援,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鬥,只作法取走蛛女紗衣。
<趣經女兒國>唐僧八戒喝水懷孕。
<天竺收玉兔>真公主投河自盡,被悟空救起。
<波生極樂天 >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沉下河去。
『柒』 水的故事
一滴水的故事
我是一滴小雨滴,我有個美好的願望:到美麗的大海去旅遊。但是,我卻落到了下水管道里。我聞到周圍臭氣熏天!我想馬上逃走,但逃也逃不走。沒辦法,我只好捏住鼻子。我看見大便、腐爛的果皮、油污……隨處可見,水黑糊糊的。我既害怕又傷心。我害怕這又臭又黑的污水流到江河湖海里。我傷心因為這水又黑又臭,沒有魚,甚至連水草也沒有,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
我沿著下水管道來到一家很大的工廠,我流過一個個小池子,我一次比一次干凈!當我知道這是污水處理廠時,我心裡懸著的石頭也落了地。
處理完後,我來到水力發電站。我看見一個像水車的東西和周圍鬱郁蔥蔥的樹木。水力發電站沒有煙囪,對面的小山坡上樹木枝繁葉茂,小鳥嘰嘰喳喳,小兔蹦蹦跳跳,空氣清新甜潤,比下水管道美多啦!
在水力發電站停留了一段時間後,我被送去灌溉。我成了植物的一部分。後來,我又從葉子里的小孔出來,成了晶瑩剔透的露珠。接著,我蒸發了,變成雨滴來到自來水廠的蓄水池裡。我更加干凈了!我又通過自來水管來到了一個小女孩的家裡。她剛放學回家,很渴,一口氣把一杯水喝了下去。最後,我留在了小女孩的身體里,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我雖然沒有實現願望,但我還是很高興!
現在,我有一個更美好的願望:希望工廠里沒有黑煙,森林更多、更廣一點,空氣更清新一點,天空更湛藍一點,水更甘甜一點!
『捌』 關於水的歷史故事
和歷史有關的話看下列文章吧:
長安八水的歷史與現狀
——兼及西安城市水資源安全初探
吳煥良 2007/05/26 西嶽論壇
[摘要]:長安,居關中「天府之國、土膏之地」,孕育周、秦、漢、唐之盛世,亦成就其千年帝都的特殊地位。數千年來,長安盪盪乎分流之八川滋潤著三輔大地,維系著長安的生存,與此同時,歷經千年開發的三輔之地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加之現代以來,隨著西安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八水也是滄桑盡變,物是人非。本文就「長安八水的歷史與現狀」作初步探討,重點針對近年西安地區的「水荒」現象探尋「長安八水」與古都供水的演變,以期能為今日西安城市水資源安全問題有所裨益。
關鍵詞]:八水繞長安 河流變遷 城市生態 水安全 和諧發展
一、導語
歷史上,長安地區山環水繞,環境優美,河川眾多,林木繁盛。戰國時期,《荀子•強國》篇贊關中有言:「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此時的關中號稱 「陸海」[1],足見其林木之饒。正是基於這種茂密森林植被所形成的良好生態環境,才有了「終始灞、滻,出入涇、渭;灃、鄗、潦、潏,紆余委蛇,經營乎其內。盪盪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2]*的勝景,「長安八水」這一盛名也第一次出現並為後世沿用不廢。正是這盪盪八川、奔流不止,才成就了關中山川秀麗,物產豐饒,處四塞之內,儼然天府之國。[3]漢初東方朔曾講過:「灃、鎬之間,號為土膏,其價畝一金」[4];唐杜佑《通典》亦有言:「雍州之地,厥田上上。」[5]
長安的建都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代。西伯姬昌率周人自岐下東徙,於灃河西岸新建都城,名之「豐」[6],此為公元前1059年[7],這是長安地區第一個國都。從此,先後有秦、西漢、隋、唐等六個統一的王朝和七個政權建都於此,前後相繼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五年。[8]一個城市作為國都能延綿千餘年,古今中外,唯我長安。個中緣由也非三言兩語即可道明,但關中地利、長安八水不可不謂其重要基礎,長安的運輸、灌溉、以至軍事防衛皆與八水相關,故述及長安,不可不談及「八水」。
天府之地,因山水之利,三千多年前的先民便在這片土地上勤於耕稼創造了燦爛的周文化,《小雅•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遠古時代,先民們便引水作渠,以溉農田,也正是在這豐饒的土地上,才會有「文王作豐,武王治鎬」』[9]的出現,周,也成為立國於這片沃土上的第一個王朝,與此同時也開創了長安一千餘年的國都史。
秦立國關中,都渭北咸陽,後因其人多地狹[10],意欲南進,故於渭南上林苑營建新宮,阿房「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尚僅為新宮前殿 [11]。只可惜,始皇帝沒有預見到二世而亡,此構想亦付之東流,未能成真。漢劉邦據關中四塞以制八方,「扼天下之亢而撫其背」[12]。都城亦建於灃、渭、灞三川之間。後雖經亂世,長安屢為戰場,兵火頻繁,城亦殘破不堪都之,即使這樣,隋文帝代周自立後,也僅僅是於「漢故城東南」建新都更名「大興」而已,仍未棄關中而另尋它地。唐承隋制,更「大興」復為「長安」,亦都之。東臨滻、灞,西濱灃、滈,北據涇、渭,南抵終南山下。唐後,長安不復為都,城郭漸廢,漕渠傾圮。但仍舊是西北要地,關中雖不復「天府」之國,仍不失為豐饒之地。
三千多年長安的富足,千餘年的盛世帝都,這盪盪奔流之「八川」可謂功不可沒。可以這樣講,正是有了這奔流不息的「八川」才成就了千年古都——長安。司馬相如提出的這「八川」之名也為歷代所沿用,不獨為漢家所有。但我們今天看到的確另是一番景象,讓我們痛心,更讓我們心碎。這滋潤了廣沃的平原,孕育了偉大的古都,澆灌出燦爛文化的「長安八水」歷經滄桑變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早已今非昔比,當年留連於「灞柳風雪」,漫步於「草堂煙霧」的先人們哪裡會想到他們的子孫會深陷「水荒」之中,當年盪盪並流的八川之水也不復存在,「秦川八水繞長安」的盛況只有通過那冰冷無情的文字進入我們的夢中。
八水今景實出我們意料之外,「天府」之美名早已讓與巴蜀成都,「陸海」勝景亦不復存在,作為借居古城西安的後學者,懷敬畏之情尋「八水」變遷之蹤痕,試圖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探尋八川並流的蹤跡。關於「長安八水」的文獻資料甚多,除去歷代正史中地理志,五行志外,諸如《三秦記》、《關中記》、《水經注》至清人顧祖禹所著《讀史方輿紀要》等,數千年來無有斷絕。相關的今人著述也有許多,但主要集中在以水利、環境等角度探討長安水環境與建都之關系,系統考證長安八水之變遷的著述不多,惟以史念海先生《環繞長安的河流及有關的渠道》[13]等幾篇文章作比較詳細的介紹,筆者所提出的這個問題,「長安八水的歷史變遷與西安今日水環境」,考察長安八水的歷史與現狀,以與當今西安城市發展的水安全關系,學人所作尚不算很多,但由於筆者所學基礎尚淺,囿於學識不足,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指正,為盼為禱。
二、秦川八水繞長安
「秦川八水長繚繞,漢家五陵空崔嵬。」[14]韋應物的這句詩言簡意賅,短短十四個字就將古都長安自然景觀、風土人情高度凝練在這裡面。秦川八水即是自司馬相如所講「盪盪八水」之勝景,足以包含長安之自然形勝;漢家五陵又可窺得長安千年古都那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遍布關中的古跡遺址。長安建城數千年不衰,為都亦有千餘載,如此經歷絕無僅有,屢遭兵火又屢有重建,歷久不息,古跡遺址遍布各處自足無需多言。本文主要就這「長安環繞之八水」的歷史與現狀作一探究,功力不足,難免錯誤不窮,還望方家指正。
講到「八水繞長安」,那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先應界定八水是哪八條河流。為我們所熟知的,算是最為權威的自然是漢賦大家司馬相如《上林賦》所描繪的「終始霸、滻,出入涇、渭;澧、鄗、潦、潏。」這也是最早將八川並舉,開歷史之先。我們不懷疑司馬長卿的記述,《上林》一賦氣勢恢廓,景物迷離,所講的「盪盪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亦為史籍所佐證。但畢竟司馬長卿是生活在西漢武帝時期,距今也有兩千多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八水也發生巨大變化。但歷代志書對於八水之名仍依司馬相如之言,以「涇、渭、滻、灞、灃、滈、潏、澇」為「八水」,似為不刊之說。順舉幾例:顏師古注《漢書》言: 「霸、滻、涇、渭、灃、鎬、潦、潏,是為八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所引「長安之地,潏、鎬經其南,涇、渭繞其後,灞、滻界其左,灃、澇合其右。此八川者,蓋灌輸所資也。」[15]盡管如此,但也有不同之言,潘岳《關中記•山水卷》關中八川所列即為「關中有涇、渭、灞、滻、灃、滈、漆、沮之水」[16],此說無潏、澇而增漆、沮。至唐,有滈而無氵皂,明清有氵皂而無滈。最近登在陝西新聞網上的一篇文章中,有:「西安東有灞河、滻河,西有灃河、皂河,南有滈河、潏河,北有涇河、渭河,素有『八水繞長安』之說」[17],此外,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在其網站「走進陝西」中陝西概覽一篇對長安八水的表述為: 「渭水、滻水、灞水、澇水、灃水、滈水、皂水、潏水8條河流,碧波盪漾,環繞其間,即所謂『八水繞長安』。」[18]這其中自是不乏魚目混珠之說,故需探源窮流,以正視聽。
八水之名無疑,但究竟何為八水之實,仍有商榷之地。為行文敘述方便,若無特殊說明,本文所指「八水」以公認的司馬相如「八川」為據,但這並等於筆者完全同一司馬氏之說,在下文中重點敘述此「八水」之變遷過程和現狀,通過古今變遷對比,提出筆者的看法,在此按下不表,以待後續。
一、渭水
渭水,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水經注》載:「出鳥鼠同穴山,東經南安、天水、略陽、秦川、至華陰、弘農,合黃河。」自西向東橫貫關中,流經西安市西北部,於潼關匯入黃河。全長818Km,是黃河最大的一支源流,陝西境內河長502 Km,流經寶雞、咸陽、西安、渭南,流域面積3.38× 104 Km2,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積和82%的工業總產值,被譽為三秦大地的母親河。[19]其中經西安 141 Km,為黃河第一大支流,也是古都長安最大的過境河,是長安水系的主體。從春秋時期到秦漢、隋唐,渭河都是重要航道,孕育了6000多年的古文化。渭河上的「咸陽古渡」,幾千年來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數千年來,渭水歷經滄桑,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主要表現簡述如下:
其一,河道遷移。渭水穿寶雞峽谷進入平坦的關中平原,水流緩慢,由於上游經隴東黃土高原,泥沙含量較大,河槽寬淺,多心灘和邊灘。[20]由於出峽谷後地形開闊,表現出明顯的游盪性,其河道總體變遷趨勢是向左岸偏移,這種趨勢至今仍在進行,但較緩慢,但這種緩慢的變化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時段背景下,自西漢起至今歷經兩千餘年,這種河道變遷的結果便表現得非常突出,不僅有大量文獻記載,亦為豐富的考古資料證實。
秦、漢、唐三朝均在渭水架設橋梁,以利交通。秦始皇都渭北咸陽,而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於是「架橋渭上,以通南北」;本名「橫橋」。漢承秦制,為「石柱橋」,亦稱「渭橋」。[21]後俗稱「中渭橋」以別東、西渭橋也。以中渭橋址證渭水河道北移,只需考查漢代中渭橋之址即可。據《漢書•文帝紀》注引蘇林曰:「渭橋在長安北三里」,又據《水經註疏》引《雍州圖》:渭橋在長安北二里橫門外」,而據考古發現,漢長安城的橫門在今六村堡相家巷,以此推算,今日之渭水與昔日相比已向北偏移五公里以上。又據記載,灞水東20里左右有東渭橋,此橋最早為漢高祖通櫟陽而造(一說景帝時造[22]),以木為樁,為長安通高陵要道。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耿鎮附近發現東渭橋遺址,與歷史記載基本吻合,但橋址距今渭河已有2500餘米。[23]關於渭水北移,宋敏求《長安志》也有詳細記載:「庫谷水北流二十五里合採水,下流入荊谷水,號滻水,下流二十五里合灞水,號灞水,北流二里入渭。」亦反映渭水北遷事實,原因在於,滻、灞二水本各自入渭,同為渭水一級支流,今灞合滻而後入渭,足以證明渭水北移之事實。秦朝的都城咸陽,在今咸陽市東,當時是居渭河之北的,但今日秦都咸陽城的考古結果卻顯示,這個著名古都的遺址,由於渭河河道向北移徙而遭受侵蝕,古都遺址已有相當大的部分已被水沖走了。
其次,水量的變化。遠在上古時期,渭水的水量比現在大得多。至遲在春秋時期,渭水上的船隻就可以到達現在的寶雞附近。那時候,秦國向晉國運輸糧食,就是從這里裝船下運的。[24]當時秦國的都城在雍,位於現在鳳翔縣南,正在今寶雞陳倉區北。所以由雍運出的糧食,就在現在陳倉裝船起運。到了漢時,從關東運輸的糧食,還可以運到長安城下。當時渭水河道彎曲,路程曲折繞遠且河中漫灘較多水流不暢,為縮短河運路程提高運輸效率,就在長安城東,順渭水南岸,新開漕渠,以事運輸。[25]《水經注》載:「漕渠,漢大司農鄭當時所開也。以渭難漕,命齊水工徐伯發卒穿渠引渭。」[26]這樣的運輸,至隋唐還在進行。隋時,開鑿漕渠的詔書,就曾明白的說過:「渭川水力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閡。計其路途,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操舟之役,人亦勞止」 [27]就是按照唐朝人的說法,當時不得不依靠漕渠運輸的原因,也是由於渭河積沙過多,不易行船。[28]長安城以東的關中平原,地勢相當平坦,落差不大,水流緩慢,水中所帶的泥沙容易沉澱,加之地質運動,秦嶺及東邊之驪山一直在緩慢抬升,因而河道容易改變,河面寬且淺,不易行船。長安以西的河道,大致相當固定,河面也不太寬。可是後來也再未看到過有關船隻行駛的記載,只能小船擺渡,不見有上下運輸,可能是由於水流變小,不能行船了。[29]
總體說來,盡管渭水河道出現移徙,歷史時期的徑流量也發生改變,較上古時期水量減少,但在歷史上,就某一時段來說,還是基本保持穩定的,正是由於渭水這一關中長安水系主體的相對穩定,才保持了滻、灞、灃、澇等南岸諸支流長期較為穩定的發展。
二、灞水
灞水,扼長安東大門。原名「滋水」,秦穆公稱霸西戎,更名滋水為灞水,以顯霸功。《水經注》載:「水出藍田縣藍田穀」,今日灞水發源於藍田、渭南、華縣三縣交界的箭峪嶺南九道溝,全長109Km,流域面積2563.7Km2,經白鹿原東,北流注入渭水。主要支流有清峪河、網峪河、滻水。
古代灞水沿岸柳樹垂枝,迎風起舞,河上有橋,名「霸(灞)橋」,為送別親友之地,《三輔黃圖•橋》:「霸(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折柳贈別即來源於此,這段記錄也是有關折柳贈別的最早文字記載。此地春日柳絮隨風飛舞,號為「灞柳風雪」,系關中八景之一。
三、滻水
滻水,是灞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秦嶺終南山東部,藍田縣湯峪,向北在西安市東郊紡織城在廣太廟附近注入灞河,遠在漢時,此地屬霸陵縣,故漢時記載說:「滻水北至霸陵入霸水。」[30]滻水全長70 Km。
今日之滻水匯入灞水,成為灞水的一條支流,但上古時期滻水並不是灞水支流,而是與灞水一樣直接注入渭水,二者均為渭水一級支流。只是隨渭河向北偏移,在驪山斷塊的影響下,灞河由東向西偏轉,在此過程,滻河亦作同樣的變動,但滻河受驪山隆起的影響比灞河小,故在偏轉的過程中,灞河偏轉速度大於滻河,最終趕上滻河並襲奪了滻河,從而使滻河成為灞河的一級支流,而不再獨立北流入渭。[31]灞、滻匯流後,水量增大,洪水季節河口汪洋一片,但主河道比較穩定,只是入渭口隨渭河北遷而逐漸向北推移。
以上所述灞、滻二水居長安東,為長安東門戶
四、灃水
長安城西注入渭水的灃、滈、潏、澇四水中以灃水最大,灃水的源頭,據《水經注》載出於灃溪[32]。《讀史方輿紀要》載:「出戶縣南山谷」。據西周時記載,灃水是一條大川,且得到過禹的治理,[33]關中河流為數不少,為何偏食灃水得到禹的治理呢,可見當時的灃水確是大川;同時,前些年在灃水發現一條沉船的遺跡,河有沉船可見其大,[34]遠較今日灃水水量為大。
六、澇水
澇水,「出南山澇谷」[35]出谷後合美陂水後合甘水入渭。歷史時期河道變遷不大,且主要集中在澇店以下。當灃水東注時,澇河與灃水匯流,自西向東流去。西漢前當灃水改道西注於渭時,澇河亦呈西流態勢,隨渭河的北遷,澇水又沿渭河古道自西南向東北流去,為今形態。[36]由於澇水距長安城尚遠,影響不大,故在此不加詳述。
七、滈水
滈水為「八水」之中略顯特別,為「無源之水」。河出必有源,但史籍中唯獨對灕水的源頭語焉不詳。《水經注》載「水上承鄗池於昆明池北」[37]又言「鄗水又北流,西北注,與滮池合,水出鄗池西,西北流入鄗。」[38]滮池自有源頭,「出鄗池西,而北流入鄗」,但唯獨鄗水源頭未有說明,長安城西一鄗池,充其量是一小型水庫,怎能形成並維持一條大川常年穩定的徑流呢,所以鄗池以上必有源。《類編長安志•卷六•山水篇鎬水》有:「按《長安圖》,本南山石鱉谷水,至香積寺與沉(當為潏)河交,謂之洨河,西北入石巷口,灌昆明池,北入古鎬京,謂之鎬水。」我們恍然大悟,自是出南山谷中的洨水入昆明池為滈水提供水源。今洨水發源於南五台石砭峪,西北流經香積寺南,西流入灃水,又稱「福水」[39]。西漢武帝作石闥堰截入灃之洨水注昆明池,於是才有了滈水上承之鄗池水來源,依此可見,洨水與滈水同為一河,昆明池以上謂之洨水,下部池外為滈水。至唐,昆明池仍存,「唐大和以後,石闥堰廢,而昆明池涸。」[40]滈水亦另渠行之。
八、潏水
潏水,為「長安八水」中變動最大的一條,發展到今天屢有改道,且這種改道多是以人工圍堰築渠的方式表現的。
關於早期潏水天然河道流向問題,至漢初仍沿天然河道獨立北流入渭,漢長安城西側即依潏水而築。《類編長安志》卷六「山水篇」引《水經注》亦有記載: 「潏水,出西義谷、太一谷,經樊川、杜曲、韋曲、至下杜城,為漕河,北經三橋,合於渭」[41]。漢武帝興昆明池,即改潏水西繞神禾塬北於今香積寺西匯滈水入昆明池。從此,潏水失去了獨立北流入渭的河道,故潏水河道成為長安城西的一條人工渠。後,唐經營長安城仍引潏水入城而為清明渠,後引水繞城西為漕渠以供運輸,漕渠故道即今古潏水河道亦為今皂水河道也。而原本單獨入渭的潏水為人工作堰於香積寺南合滈水仍稱潏水而後匯入灃水成為渭水支流灃水的二級支流,以至今日,潏水在秦渡鎮匯入灃水。
以上即為傳統意義上且為現在所多數認同的「長安八水」之簡況,之所以簡要述之,是因為河流歷史變遷的具體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水尚難以理清,其八水可也?除以上八水之外,另附與本文關系較大之皂水,亦簡述之。
氵皂水
至元尚不見於史籍,元人駱天驤所著《類編長安志》獨不見氵皂水一條。書中,盡數長安之水,而無氵皂水。
據雍正《陝西通志》載:「大峪水第三脈為胡公堰與阿姑泉合流為皂。」氵皂水為唐時漕渠亦即明代通濟渠之源,民國以後稱「官河」,在寺坡村入潏水。
今氵皂河自申店鄉局連村起為稻田排水、潏河滲水、韋曲城鎮排水集流而成。經申店、韋曲、杜城、丈八溝北流入渭河,全長33.5Km。氵皂河今主要成為一條城市排水渠,水質污染嚴重。[42]
『玖』 我與水的故事,500字作文
我與水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水資源是無限的,因為地上的水用完了,天上就會下雨,降落到江河湖泊了,我們又有水可用了。但經過一次在海邊的浪花「洗禮」,我才明白,水資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
那是暑假裡的一天,天氣酷熱,我和家人去海邊游泳、沖浪。一到海邊,只見金黃色的沙灘上人山人海,波浪起伏的海邊也擠滿了人。我禁不住內心興奮之情,光著腳丫踩著那被太陽曬得滾燙的沙子,跑向大海的懷抱。一撲入海水裡,真是清涼,可舒服了。我一會兒戴上游泳圈,在海水中漂浮著,無限愜意,一會兒和弟弟打起「水仗」,玩得不亦樂乎。正當我們玩得高興,一陣大浪湧向海邊,向我們撲了過來。我們躲閃不及,大浪迎頭打下,我不小心喝了口海水,真咸啊!還夾帶了苦澀的味道。我這才發現原來海水是又苦又鹹的,好難喝。這是媽媽走過來說:「海水裡含有大量鹽離子,因此它不能直接飲用。我們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是佔了很少一部分。」哦,原來是這樣,經過這次浪花的「洗禮」,我不僅明白了一個自然常識,也懂得了水的珍貴,真是收獲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