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的故事
【熟能生巧的典故出處】(北宋)歐陽修《歸田錄》。
【熟能生巧的典故釋義】做什麼事情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熟能生巧的歷史典故】
北宋時期,有個人叫陳康肅,號堯咨,他從小就喜歡射箭,整日練習,所以他的箭術十分精湛。他因此非常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
有一天,陳堯咨練習射箭,只見他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支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旁觀人見他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領,無不拍手叫好。陳堯咨自己也很得意,他環顧四周,發現一個賣油的老頭只是略微地點了點頭,有些不以為然的樣子。陳堯咨心裡很不舒服,不客氣地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你看我射得怎樣?」老人很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射箭。你射得還可以,但並沒有什麼,只是手法熟練而已。」
陳堯咨聽了有些惱火地說:「老頭兒,你敢小看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你有什麼更高超的本事嗎?」老人笑著說:「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我可以倒油給你看看。根據我賣油的經驗,知道你的射箭本領也是熟能生巧而已。」說完老人拿了一個盛油的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勺油,眼睛看準了,油勺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地從錢孔流入葫蘆里。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人謙虛地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地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了。
『貳』 熟能生巧 成語故事圖
熟能生巧的成語故事copy
北宋有個射箭能手叫陳堯咨,一天,他在家練箭,十中八九,旁觀者拍手稱絕,陳堯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觀眾中有個賣油的老頭只略微點頭,不以為然。陳堯咨很不高興,問:「你會射箭嗎?你看我射得怎樣?」老頭很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射箭。你射得可以,但並沒有什麼奧妙,只是手法熟練而已。」在陳堯咨追問老頭有啥本領後,老頭把一個銅錢蓋在一個盛油的葫蘆口,取勺油高高地倒向錢眼,全勺油倒光,未見銅錢眼外沾有一滴油。老頭對陳堯咨說:「我也沒什麼奧妙的地方,只不過手法熟練而已。」
熟能生巧成語出處
《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叄』 熟能生巧的小故事(50字)
達·芬抄奇從小喜歡大自然,他經常去畫山、畫水、畫花草,忘了回家。
有一次,他找了塊木板,畫了許多動物,爸爸看到了他的繪畫才能,就把他送到大畫家那去拜師。
第一次,老師讓達·芬奇畫雞蛋,他還挺感興趣。
第二天,還是畫雞蛋。
第三天也是,達·芬奇感到不耐煩了,扔掉筆不想畫了。
老師便告訴他這么做的道理,達·芬奇在那以後,用心地畫畫,畫了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雞蛋。
達·芬奇最後超過了他的老師。
達·芬奇畫的《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成了世界人民非常喜歡的名畫!
『肆』 關於熟能生巧的例子
比如,從前,有一個家庭很平窮的孩子,他每天都要上山放羊。又一次,他上山放回羊,答這是霧很大,他向遠處看去,山峰雲霧繚繞,景色十分好看,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把這個景色畫下來,但他家很窮,買不起筆和紙,於是他每天放羊時都折一根樹枝到草地上畫。久而久之,他越畫越妙,熟能生巧,成了一名畫家。
『伍』 熟能生巧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熟能生巧是成語故事。
熟能生巧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解釋】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出處】《鏡花緣》三十一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並且連寄女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可用在學習、工作方法、藝術、生產等方面。一般作謂語、主語。
【正音】熟;不能讀作「shóu」。
【辨形】熟;不能寫作「孰」。
【近義詞】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反義詞】半路出家
【辨析】~和「游刃有餘」;都有「熟練了就容易」的意思。但~偏重於「生巧」;指具有了技巧性;「游刃有餘」偏重在「有餘」;指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例句】任何事情開頭難;但時間長了就會~;由難變易;由拙變巧。
『陸』 熟能生巧的故事
北宋有個射箭能手叫陳堯咨,一天,他在家練箭,十中八九,旁觀者拍手稱絕,陳堯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觀眾中有個賣油的老頭只略微點頭,不以為然。陳堯咨很不高興,問:「你會射箭嗎?你看我射得怎樣?」老頭很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射箭。你射得可以,但並沒有什麼奧妙,只是手法熟練而已。」在陳堯咨追問老頭有啥本領後,老頭把一個銅錢蓋在一個盛油的葫蘆口,取勺油高高地倒向錢眼,全勺油倒光,未見銅錢眼外沾有一滴油。老頭對陳堯咨說:「我也沒什麼奧妙的地方,只不過手法熟練而已。」
人們由此故事中的兩句話「無他,但手熟爾」和「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
『柒』 熟能生巧的小故事(50字)
第一百個客人
中午尖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闆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湯飯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湯飯,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
「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
「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闆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
之後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麼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闆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裡,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裡,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闆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
:「
很忙嗎?沒什麼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
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後,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於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
『捌』 關於熟能生巧名人事例
林肯的故事
1832年,林肯失業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可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裡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 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干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屈原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陸游的故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玖』 熟能生巧是什麼故事
【買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譯文】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而自我誇耀。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園 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
康肅公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射箭的技藝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麼別的,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公聽後惱怒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技藝!」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接著老翁說:「我也沒有什麼別的,只不過是手熟罷了。」陳堯咨笑著將老翁送走了。
『拾』 有關中外名人熟能生巧的故事
《庖丁解牛》原文出自《莊子集解》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
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
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
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
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10)熟能生巧的故事擴展閱讀
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庖丁解牛則出自於本故事,意思是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意同順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