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清明節的故事

清明節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7 22:08:33

① 清明節的傳說故事。(100字)

清明節最早是農耕節,當時還另外一個節日就是寒食節是紀念春秋時代的晉文公和賢臣介子推。當時在宮廷內發生了內亂,晉國太子的異母兄弟想除掉他,奪得皇帝之位。為了逃避被害,最後逃出宮中四處流浪,還帶著最忠誠的臣子介子推等人。



就在某一日,在大山中太子和介子推等人迷路了,出現斷食的程度,介子推毫無猶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大家煮湯喝,暫解飢餓,太子等各位臣子都十分感動。這件事一直被晉國太子放在心裡。19年後,重新回到晉國,成為了一國之君後。叫晉文公。當時很多幫助晉文公的臣子都進宮行賞了,可是卻不見介子推來。


當時介子推並不想去,更沒想到介子推帶著老母親悄悄的回到了老家,隱居山中。晉文公心裡很不舒服,就去山中邀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並不想回去受賞。最後晉文公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結果火勢太大把介子推其老母親都意外燒死了。


十分後悔的晉文公深表歉意,十分悲痛,決定把介子推其母親埋在柳樹下,稱為「介山」,就在死的那天不許百姓燒火吃飯,只能是生冷食物,表示紀念介子推,定為「寒食節」。從此以後再介山的介子推墳上每到這一天就會有人按時去掃墓祭拜介子推。


於是這天寒食節又被定為掃墓,寒食節和清明節本來是屬於二個節日的。到唐代的時候,二個節日很相近,就定為清明節和寒食節為同一天,於是在清明節當天就出現了掃墓的習慣。

② 清明節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介子推,保護晉國的大公子—重耳出逃,在飢寒交迫之際,為了不讓重耳餓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來給重耳吃。後來重耳當上了晉國的大王,要給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隱居到大山裡。有人為了把介子推逼出來,建議放火燒山,結果火燒了好多天,介子推依然沒有出來。等...

③ 清明節的來歷與故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國歷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歷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傳說: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④ 有關於清明節的習俗由來和故事

1、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郊外踏青時舉行「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1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介子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4)清明節的故事擴展閱讀:

1、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後;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氣象物侯的特點有關,據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2、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踏青、掃墓之外,還有禁火、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⑤ 清明節的故事

春秋時期,國國君聽信讒言,要殺掉公子重耳,重耳聽說後,連忙帶著隨從逃跑了。他們跑了幾幾夜,實在跑不動了。因為當時走的匆忙,忘了帶干糧,現在一個個餓得不行了。隨從介子推見主人沒吃的,餓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就走到一旁,從自己的身上割下了-塊肉,做成了湯,給重耳端了去。

重耳看,有吃的了,就大口地把湯喝了。喝完後,耳問道:「你真行,從哪兒弄來的肉啊?」子推說:「這兒哪兒有什麼肉啊, 這肉是從我向上割下來的呀。」重耳一聽,當時就流下了熱淚。

十九年後,重可在大家的幫助下,當上了國國君晉文公。為了感謝當時的隨從,晉文公便便賞了他們,可晉文公卻偏偏忘了犒賞介子推。有人讓介子推去找晉文公,可介子推不肯,他不願爭名奪利,於是就帶著自己的老母住進了深山。

晉文公知道後,感到十分後悔,也很內疚。於是他帶著隨從,上去找介子推。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這時有人獻計說:」只要放火燒山, 一逼,介子推不就出來了嗎?」晉文公覺得有理,就讓人放火燒山。子推知道這是晉文公逼他,可他不願意做官,就是不出山,後來就和母親-起被火燒死了。

晉文公山看到介子推母子被燒死了,心裡很難過。這時晉文公發現,在他們母子被燒死的那棵枯萎的柳樹下,有一到血書,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土公常清明。」晉文公深有感慨。為懷念介子推,他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這公再去拜祭介子推的時候,發現那棵柳樹復活了。他就把此樹賜為」清明樹」,並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以後,人們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 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


⑥ 清明節小故事80字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

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6)清明節的故事擴展閱讀

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清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期內。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