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故事
① "一字千金"的故事源自誰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史記》是漢朝史家司馬遷所著的歷史巨著,記載的是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西漢時期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事件。史記是一部名著,一直保存完好,從西漢一直傳承至今,並不是在哪裡「發現」的。而且,史記也並不是唯一的記載中國古代歷史的史書,在史記之前的尚書、詩經等文學作品和春秋時期諸子和神話中,都有中國遠古歷史記載,而《春秋》《左傳》等史書也先於《史記》記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之後,各個朝代都有史官修史,並保存下來大量的各個朝代的歷史,民間還有一些非官方的歷史記載,即所謂「野史」,因此,說「我們的許多歷史都是從史記中了解的,或是通過《史記》的指引進行考古發掘、考證研究中國歷史的」,這樣的說法並不很確切。
② 一字千金超短小故事
1、一字千金故事一
有一天,呂不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他接著問其它:「還有其它的好辦法嗎?」過了一會兒,有一位門客說:「我們大家都清楚,孔子是個大學問家,他著有《春秋》。
孫子很會打仗,他寫了《孫子兵法》。我想,如果我們也效仿前人,著書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為後人做些貢獻。」
呂不韋聽了很高興,就立即組織他的門客開始這項工作。他再分門別類,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共計20多萬字。
呂不韋自以為這部書包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為《呂氏春秋》。後來,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布於咸陽的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
廣邀各諸侯國的游士賓客前來評閱。呂不韋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個字或減去一個字,就獎賞給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來。
2、一字千金故事二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
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
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
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
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3、一字千金故事三
南北朝時,梁朝有個叫鍾嶸的人。他寫了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名為《詩品》。在書中他寫道:「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個字的作用價值一千兩黃金。
4、一字千金故事四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念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
此碑立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
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體的《聖教序碑》。
5、一字千金故事五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
③ 誰能告訴我一字千金的故事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
(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
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
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
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
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
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
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
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
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
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
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
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
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④ 一字千金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
一字千金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呂不韋)
一字千金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⑤ 一字千金的很短故事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⑥ 一字千金的故事 50字左右 急用!!!!!! 幫幫忙!!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
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6)一字千金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字千金的另一個典故: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
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裡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⑦ 一字千金是什麼故事
一字千金的故事
王羲之有個小女兒,經當地一位舉人牽線,嫁給沭陽城裡一個秀才為妻。出嫁時,女兒要求父親多多陪嫁一些東西,王羲之滿口答應。到出嫁那天,王令家人把准備的大箱子抬來鎖了起來,對女兒說:「這箱子里全是黃金,但現時不可開箱取用,我年歲已高,等我辭世,方可取用。」
小女兒婚後,按父親囑咐,一直未開箱。不久,王羲之去世了。小女兒按父親囑咐把箱打開一看,全是先父晚年所寫的書法,真草隸篆皆有。小女兒把書寫的字全部倒在地上,左翻右找,結果連一兩黃金也沒有。她恨父親騙她,一氣之下,就點燃了火將父親所寫的字全部燒掉。正在這時,她的丈夫從外面回來望見房中有煙火,跑進去一看,只見妻子正在燒一堆書法,他急忙把火撲滅,從中搶出一塊沒燒掉的紙片,一看只剩下一個「殿」字,其餘皆化為灰燼。她的丈夫平時愛讀書愛字畫 ,知道岳父的書法是舉世無雙,比黃金還貴,常常在沭陽城內聽一些文人誇贊岳父的書法,但這時見妻子把所有的字燒掉,悔恨已晚,只好把僅有的一個「殿」字鎖在箱子里。
時隔不久,皇上要建造「金鑾殿」,所有寫的「金鑾殿」三個字皇帝都沒有看好,他一心想用王羲之所書的字。就命文官到各地搜集王羲之的字。費了很多心思,好不容易才搜集到「金鑾」兩個字,還缺一個「殿」字。皇帝求字心切,就在全國各地張貼皇榜,誰家如有王羲之所寫的「殿」字,皇上願出一千兩黃金購買。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沭陽城內王羲之小女兒的耳朵里,她立刻和丈夫把箱子打開,把珍藏的一個「殿」字送到皇宮,經文官驗看正是王羲之親筆所書,與「金鑾」二字相配正好合體。王羲之的小女兒僅用父親寫的一個字就得到了一千兩黃金。可謂一字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