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時間的故事
❶ 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關於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
一、王冕
王冕幼年好學。他每次牧牛從鄉學門前經過,聽到裡面琅琅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一次,他在鄉學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但是他並不「悔改」,以後出外放牛,路過學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於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習,學問長進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二、歐陽
修
歐陽修 4 歲時,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極其貧窮,母親供不起歐陽修識字讀書。歐陽修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李家 ( 藏書豐富)去借。為了能借到書,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
每當借到一本新書,他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讀起來,常常是通宵達旦。碰到好文章,連抄帶背。就是靠這股精神,歐陽修成了文學史上的一代名家。
三、車胤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
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四、司馬光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五、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
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❷ 關於珍惜時間的寓言故事
有一則寓言說:從前,在一個國家有一個富人,名叫時間。他擁有無數的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無邊無際,他的田裡什麼都種,他的大箱子里塞滿了各種寶物,他的谷倉里裝滿了糧食。
這個名叫時間的富人擁有這么多的財產,連國外的人也知道了。於是,各國商人遠道而來,隨同而來的還有舞蹈家、歌手、演員。各國派遣使者來,只是為了要看一看這位富人是如何富足,回國後就可以對百姓說,這個富人怎麼生活,樣子是怎樣的。
富人把牛、羊、衣服送給窮人,於是人們說世界上沒有一位人比他更慷慨了。還說,沒有看見過時間富人的人就等於沒有生活過。
這樣過了許多年,有一個部落准備派出使者去向富人問好。臨行前部落的頭領對使者說:「你們到時間富人的國家去,一定要見到他,他們回來時,告訴我們,他是否像傳說中的那麼富有,那麼慷慨。」
使者們走了好多天,才到達了時間富人居住的國家。在城郊遇到了一個瘦瘦的、衣衫襤褸的老頭。
使者問:「這里有沒有一個時間富人?如果有,請您告訴我們,他住在哪裡。」老人憂郁地回答:「有的。時間就住在這里,你進城去,人們會告訴你的。」使者進了城,向市民們問了好,說:「我們來看時間,他的聲名傳到了我們部落,我們很想看看這位神奇的人,准備回去後告訴同胞。」
正當使者說這話的時候,一個老乞丐慢慢地走到他們面前。這時有人說:「他就是時間!他就是你們要找的那個人。」使者看了看又瘦又老、衣衫不整的老乞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難道這個人就是傳說中的時間富人嗎?」他們問道。
「是的,我就是時間,我現在變成不幸的人了。」老頭說,「過去我是最富的人,現在是世界上最窮的人。」使者點點頭說:「是啊,生活總是導演著悲喜劇,但我們怎麼對同胞說呢?」老頭想了想,答道:「你們回到家裡,見到同胞,對他們說時間已不是過去的那個樣子了!
❸ 關於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
魯迅理發
魯迅義無返顧地把辮子剪了。這在當時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樣不可思議。但他面對嘲笑、譏諷、辱罵,依然我行我素。後來他甚至留平頭,他的發質堅硬,頭發迎風豎立,鐵刷一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帥呆酷斃了。
他懶得理發,而且往往一忙起來數月不理。朋友們開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麼還不削一削?多難看!「魯迅一本正經地說:」噢!我掏腰包,你們好看!」後來實在看不過去了,才勉強去理一回。
有一次走進一家理發店,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還在理發結束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他。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容。過了一段時間,魯迅又來理發,理發師見狀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精雕細刻」地做,滿臉寫著謙恭,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發師大惑:「先生,今天咋給這點?您上回……」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你,這回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點。」
看過魯迅的照片,覺得並不是很帥,但魯迅對自己卻很有信心,一次英國作家蕭伯納見到他說:「都說你是中國的高爾基,但我覺得你比高爾基漂亮。」聽了這樣的「溢美」之言,魯迅幽默地說:「我老了會更漂亮!」這個老頭真是有意思極了。
❹ 幾個關於名人珍惜時間的小故事(要故事的名字)
中國古代有許多珍惜時間的故事,像「頭懸梁」,「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緊時間發奮苦讀的典範。 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❺ 關於珍惜時間的小故事
一、愛迪生珍惜時刻的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就應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愛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
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刻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刻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刻,時刻,怎樣費那麼多的時刻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立刻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刻,你怎樣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刻嗎?」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刻,多做事情啊!」
二、歐陽修苦讀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之後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三、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一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刻,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刻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五、匡衡刻讀書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愛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刻讀書。
但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但是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❻ 珍惜時間的事例
1,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末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試想,歷史上那些為人類創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得豐富而有意義呢?這里我們還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體會吧.歌德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他的自述是他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情的最好注腳:「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
2,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3, 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劉安《淮南子》 事例 列寧惜時 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准了他的計劃,並問道: 「那麼 你們什麼時候開始呢?」「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麼不今天開始 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柯羅惜時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 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 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 邱吉爾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還使 得十位秘書也 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工件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一種體制,他給那 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4, 不閑一日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 大白菜, 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 並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巴爾扎克的時間表 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 個不同類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 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後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鍾用餐,五點 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時如金 徐特立於1929年赴法勤式儉學時,已經43歲了,然而他卻信心十足,惜時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初通了法語,可以到工廠去做工,實行勤工儉學了.
准確的時間表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遵循嚴格的生活規律,也每 天晚上八點鍾 睡覺,清晨5點鍾起床,他在30年中嚴格按照這一時間表活動,准確無誤,以致於他每天早 上外出散步時,當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門的時刻為標准來校對時間.
達爾文惜時 據達爾文的妻子埃瑪回憶,達爾文在寫作《物種起源》一書時,經常晝夜不 眠,沒有一 夜超過五個小時,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時,仍然堅持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直到 臨終前兩天都未間斷.
抓緊時間 優秀影片《喜盈門》曾轟動中國影壇,編劇辛顯令長期以來,抓緊每一分空閑 時間讀書 ,學習和寫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從不超過6個小時,他常說:「超出一分鍾的休息,便 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懶惰.」正是因為他特別善於擠時間,才在工作之餘寫出了一部出 色的電影劇本.
司光光惜時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睏倦時就枕著圓木 睡 覺只要一翻身,枕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來強制自己,擠時間刻苦讀書.
枕頭睡覺 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 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
贏得時間 無產階級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寫作時,夜以繼日,工作非常緊 張,疲倦 時,他常常用大劈柴當枕頭,使自己不至於睡得過久,正因為這樣,他才贏得了比常人多得 的時間,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貢獻.
珍惜時間,要學會擠時間.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少的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擠,總還是會有的.」半小時、十分鍾,甚至只是短短的一分鍾,也有利用的價值.記幾個單詞,幾個公式……難道能說這些零散時間都是無用的嗎?
❼ 關於 珍惜時間的故事
1 魯迅早上要接待很多的客人要到早上2,3點鍾才能寫作他往往要到4,5點鍾才睡,睡覺連衣服動不脫,為了能起床以後不用穿衣,能節省時間。
2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朴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一個人珍惜時間,就是愛護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們沒有一位是不珍惜時間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項發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單是尋找用什麼材料來作電燈絲就做了一千多個實驗。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格言,「哪裡是天才,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他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正是由於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的緣故。數學家陳景潤,夜以繼日,潛心於研究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幾麻袋,但終於證明了這道難題,摘下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臨死前還爭分奪秒地寫《資本論》。這些事例都生動他說明了:一個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點貢獻,就必須愛惜時間。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❽ 珍惜時間的故事
材料1
李大釗7歲時正式入學,是個勤學苦練,惜時如金的孩子.有一天爺爺有事外出,把孫子一人留在書房裡讀書.當時春光明媚,一群麻雀在房外樹枝間嬉戲,吱吱叫個不住,大釗只是聚精會神地讀書寫字,根本不受外界的一絲干擾,好像外面不曾有什麼事情發生似的.
快到中午了,爺爺還沒回來.大釗做功課也覺得很疲勞,便去姑姑房間里,幫她干一點兒小活計.沒過多大工夫,姑姑便要大釗到院子里去玩玩.大釗笑著說:"我幫姑姑幹活,就是休息腦子的,跟到院子里去玩不一樣嗎 "爺爺回家後,聽姑姑說了這件事,很高興.他說:"大釗這孩子有志氣,將來終會出人頭地,干一番大事業."
大釗聰穎早慧,連先生們也另眼相看於他.自從大釗7歲起,相繼跟好幾位先生讀書學習過.由於他學得快,特別善於思索,有的先生過一段時間,便再也教不了他,只好要他祖父另請先生.到大釗13歲時,跟黃玉堂老先生讀書.那時候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招致了列強步步入侵.不久,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火燒了圓明園.慈禧太後帶著皇室成員逃往西安了.而具有強烈愛國之心的義和團和紅燈照卻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頑強抵抗.帝國主義的魔爪也伸到了大釗家鄉附近.中國人民遭受侵略者的燒殺掠奪,苦難深重極了.有一回,李大釗聽先生講太平天國的故事.他不等先生講完,便大聲喊:"我要學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一時間,嚇得黃先生忙去捂學生的嘴,生怕張揚出去有殺身之禍.
老先生深知大釗有志於救國,便在暗中鼓勵他好好學習.後來大釗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清政府辦的北洋法政學校,走出了山鄉,去尋找救國之路了.幾經探索後,他終於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從此開始了他在中國開創和推動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歷史進程.
材料2
以解救天下百姓為己任——毛澤東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戰略家,又是一位著名詩人.
少年毛澤東胸懷大志,勤於獨立思考,反對私塾里那種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認為只有多用腦子,才能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學得扎實,記得牢靠.正因為如此,毛澤東讀了許多書之後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所學的課本及課外的故事書大都是歌頌帝王將相,聖人君子,而沒有歌頌窮苦百姓的呢 這事他思考了很久,後來他發現:原來這些書都是為剝削和壓迫人民的人寫的,而不是為窮苦百姓們寫的,這種情況太不合理了,應當改變.毛澤東幼年時身體很弱,經常生病.12歲時,還生過一場大病.他想:身體老是這樣下去,以後怎麼能為國家做事情呢 從此以後,他就經常在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游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身體漸漸結實起來,在這以後,他又經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識地磨練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幾個小時,除此之外,他還和同學一起在野外露宿和遠足.這樣做不僅僅鍛煉了身體,還磨練了自己的意志,樹立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都有力地幫助他後來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領導革命,戰勝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完成了以解救天下窮苦百姓為己任的壯志宏圖.
材料3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❾ 珍惜時間的名人小故事
一、齊白石不閑一日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大白菜,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並在上方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二、柯羅惜時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
三、丘吉爾辛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一天工作十七個小時,還使得十位秘書也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工件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一種體制,他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四、陳景潤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分珍惜時間,他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讀讀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就是這樣掌握的。
五、歌德
歌德是德國的大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寫出了《葛茲》、《少年維特之煩惱》等世界名著。他從不肯白白浪費時間。曾經說:「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到充裕的時間。」他終日刻苦讀書,不倦寫作。有位朋友曾問他有多少財產,他在紙上寫道:
我的產業多麼美,
多麼廣,多麼寬!
時間是我的財產,
我的田地是時間。
六、富蘭克林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自己制訂了一張作息時間表。五點起床,規劃一天事務,並自問:「我這一天做了什麼好事?」上午八點至十一點,下午二點至五點,工作;中午十二點至一點,閱讀,吃午飯;晚六點至九點,用晚飯,娛樂,考查一天的工作,並自問:「我今天做了什麼好事?」
朋友勸富蘭克林說:「天天如此,是不是過於辛苦……」
「你熱愛生命嗎?」富蘭克林擺擺手,打斷朋友的話說:「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七、愛迪生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
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