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壹』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有怎樣的啟示
這則故事,是誇贊晏子的謀略和機智,從側面也可以看到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歷史不乏「狡兔死,走狗烹」的警人事例,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很多人作為開國元勛、功高蓋世的將相也能夠全身盡義,並且誠心輔佐朝政,盡公不顧私。這期間的區別就在於當事人是如何待人處事的,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漢朝開國功臣韓信、蕭何、陳平之輩。歷來功勞甚大,言行驕狂的,必然會惹來君臣的猜忌,其原因就在於不懂得全身之道,以下犯上,用威勢脅迫君主,甚至有取代朝野之心。如此焉能怪乎政治黑暗?不反思自己讓旁人無立錐之地也!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貳』 史上關於「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是否真實
這個故事打動人的,恰恰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利用三人的弱點,並非他們的魯莽和愚蠢,恰恰是他們的君子風度。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可以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才是春秋戰國時代「士」的精神。
故事只是故事,今人很難理解古人的思維,所以用今人的思想去猜測古人是不可取的,姑且認為是真的吧!
『叄』 除了二桃殺三士,桃園三結義,還有什麼跟桃有關的故事
人面桃花,桃花源記,桃花扇。
人面桃花: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郁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遊時,卻見院牆如故而門已鎖閉。他悵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後,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古書記載,崔護上京趕考,正是桃花盛開時節,在一個茶館喝茶,與茶館女孩一見鍾情,把自己身上的玉佩作為定情物,自己要上京趕考,約定如果高中,必上門提親,該女子父母也同意,待到崔護趕考回來,提親,也是桃花盛開時節,可是該女子已經死了三個月,崔護看得桃花,想著該女子的容貌,傷心成疾,痛了幾個月,好了以後在該女子家牆上寫上了這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所以這首詩才有了這樣美麗的傳說。
桃花源記:一個漁人因為偶然的緣故來到了桃花源,知道了那裡的人是從先秦的時候因為避難逃到這里來的,一直不外人所打擾,出來後再去尋找再也找不到那個地方。
桃花扇: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 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准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 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肆』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是怎樣的
在齊景公的時候,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個力大無比,他們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還有一個叫公孫接。
這三個人雖然有一身好力氣,但是缺乏教養,他們橫行鄉里,危害百姓,誰也不敢惹他們。他們看上了誰家的女子,就去霸佔;看上了誰家的田地財物,那這家也就要倒霉了;他們動不動就要殺人,老百姓怕他們,就是官府也怯他們三分。
更可恨的是他們和朝廷中的一些奸臣勾結,為虎作倀。齊國當時有一個大夫,專會使詭計,陷害忠良,他要是覺得誰不好,就叫這三個人下手除掉。所以,齊國在短短的幾年中不知有多少好人死在這三人手中。
所以當時齊國人就把這三個人稱為「三害」。後來他們三個人乾脆就到朝廷里,遇到什麼事,他們都喜歡在裡面攪和,鬧得朝廷也不得安寧。齊景公看他們有力氣,卻很信任他們,一些重要的場合就叫他們三人做衛士。
晏子當時是齊國的相國,他也有好幾次險遭這三個惡人的毒手。作為相國的他,為不能很快制伏這幫壞蛋而羞愧。
有一次,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招待他,由叔孫和晏子倆人作陪,底下站著的衛士就是這「三害」。
宴會之中,這「三害」全無禮貌,站在那裡東張西望,舞槍弄棒,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裡。魯昭公幾次眉頭直皺。晏子實在是看不上眼,就想了一個辦法來制伏他們。
他對齊景公說:「大王,今天來了貴客,您的那棵萬壽金桃樹今年結了許多鮮桃,何不去摘上幾個來給客人嘗嘗。」
齊景公一聽,很高興,因為這棵樹是從海外傳來的,多年來只是開花,就是不結果,今年卻結了又大又紅的果子。於是他說:「快快派人去采來。」晏子吩咐下人,去將那樹上的六個桃子一齊摘來。
一會兒,六個桃子被送了上來,紅艷艷,香噴噴。
晏子當即給兩位君主各奉上一隻,他們吃了都說好。齊景公說:「真是好桃子,叔孫大夫也請品嘗一隻。」
叔孫大夫跪下道:「晏相國是我國的幾朝元老,還是請他先用吧。」
他們二人互相推讓,齊景公讓他二位各吃了一隻。現在盤子里還剩下了兩只桃子,晏子說:「我看這兩只桃子就請他們三位勇士吃,讓他們都上來說說,看誰的功勞大就請誰吃。」
齊景公覺得這個建議很有意思,就傳下令來,讓他們三人上堂來,說說各自的功勞,誰說得好,這桃子就給誰吃。
令剛傳下去,公孫接就站上來,說:「大王,我的功勞最大,有一次我陪大王去打獵,遇到一隻老虎向您撲來,我跑上前去,幾拳就打死了老虎,救了大王的命,這桃子該我吃。」公孫接上前抓起桃子吃了下去。
古冶子沖著公孫接喊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了不起,有一次我送大王過黃河,突然起了大風,黃河上掀起了大浪,眼看著要打翻我們所坐的船,這時候,又從河裡跑出了一隻大鱉,要傷害我們的大王,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我跳入水中,和大鱉搏殺了半個時辰,殺了大鱉,救了大王。我的功勞比你還要大,所以我更該吃這個桃子。」
齊景公說:「該吃,該吃。」古冶子將桃子吃了下去。田開疆一看一個桃子也沒有了,臉漲得通紅,說:「我曾奉命率領大軍征討徐國。我殺了徐國的大將,俘虜了五百多士兵,硬是逼得徐國投降了,後來另外兩個小國家看我們所向無敵,也歸附了我們。我這個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
晏子說:「你的功勞是很大,我也認為你應該吃桃子,但是現在桃子沒有了,只有等到明年結了新果,再來品嘗了。」齊景公說:「你的功勞的確很大,可惜你晚了一步。」田開疆本來就是個粗人,他一看自己功勞這么大,反而吃不到桃子,就手按住佩劍說:「殺鱉、打虎能算得了什麼,我南征北戰,吃盡了苦頭,到頭來,卻在國君面前丟人現眼,還不如一死了之。」說完,就拔劍自殺了。
田開疆的這一舉動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時忽然聽到公孫接大聲嚷道:「老田立了這么大的功勞卻沒吃到桃子,他自殺了,我們還有什麼臉面活著。」話音剛落,也拔劍自殺了。
古冶子看到他倆都倒在血泊中,於是提著劍說:「他倆為這桃子都死了,我活著有什麼意思,人家不說我貪生怕死嗎?」也自殺了。
晏子利用兩個桃子殺死了三個猛士,為齊國人除了三害,老百姓聽到後,都興高采烈,他們也暗暗佩服晏子的足智多謀。
東漢畫像石「二桃殺三士」
『伍』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50字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當時齊國的田氏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宗族,相國晏嬰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而危害國家,屢諫景公除掉「三傑」,然而景公愛惜勇士,沒有表態。
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子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這三個心腹之患。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子說:「園中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一會兒的功夫,晏嬰帶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6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里放著的6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6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一個桃子。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子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道:「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同意,於是傳令下去。話音剛落,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隨國君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5000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桃子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人已死,我如何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陸』 「二桃殺三士」說的是什麼故事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有一天,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鬥,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於是便乘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來了。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已單吃一個桃子,用不著與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來了。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潛到水裡,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鱉,將它殺死了。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極為驚訝地說:『河神出來了。』仔細一看,原來是鱉的頭。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什麼不快把桃子拿出來!」說罷,便抽出寶劍,站了起來。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敢趕不上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然而還活著不死,那還有什麼勇敢可言?」於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頸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已活著,這是不仁;用話語去羞恥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雖然如此,他們兩個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的;而我獨自吃另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他感到很羞慚,放下桃子,刎頸自殺了。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三士冢,相傳為春秋時齊國的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位於齊都鎮南關村東。一墳三墓,東西並列,墓高12米,東西111米,南北55米。四周有圍牆保護,南設圓門、影壁。墓前有「三士冢」石碑,影壁刻有諸葛亮的《梁父吟》,詩曰:「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還摹刻漢畫像「二桃殺三士」。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記載了「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齊景公時,有三個勇士,名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他們都為齊國立有很大的功勞。但後來卻勇而無禮,連晏子也不放在眼裡。晏子怕他們將來危及國家,便去見齊景公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收養有勇力的武士,對上講究君臣的禮儀,對下講究長幼的人倫道理,對內可以防止強暴,對外可以威懾敵國,君主得益於他的功勞,百姓佩服他的英勇,所以使他們地位尊貴,奉祿優厚。現在君主所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的禮儀,對下不講長幼的人倫道理,對內不能夠禁止強暴,對外不能夠威服敵國,這三個人是危害國家的禍害啊,不如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武藝高強,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如何是好?」晏子說:「這三個人都是憑自己的力量攻擊強敵的,不懂長幼的禮儀。」於是請求景公派人給他們三人送去兩只桃子,讓他們論功而食。景公使人饋二桃,因三人分食缺一便說:「三位為什麼不計算各自的功勞而吃桃子呢?」公孫捷仰天長嘆道:「晏子,真是個聰明的人!他讓景公用這種辦法來比量我們的功勞大小。不接受桃子是沒有勇氣,接受吧,人多桃少,我何不說說自己的功勞來吃桃子呢?我曾有一次空手擊殺一隻大野豬,一次徒手打死一隻母老虎,像我這樣的功勞,完全可以獨吃一隻桃子了。」說完拿過桃子站了起來。田開疆說:「我手持武器曾兩次打敗敵人三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吃一隻桃子。」說完也拿過桃子站了起來。古冶子說:「我曾隨從國君渡黃河,一頭大黿叼走左驂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中。我就一頭潛入水底,逆水潛行百步,又順流而行九里,終於捉住大黿,把它殺死了。我左手握住馬的尾巴,右手提著黿頭,像鶴一樣躍出水面,船夫們都說:這是河神!像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吃一隻桃子吧。二位何不把桃子還回來。」抽出寶劍就站立起來。公孫捷、四開疆齊道:「我們的功勞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謙讓,這是貪心;既然這樣而又不敢一死,這是沒有勇氣。」二人都還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說:「二位都死了,我獨自活著,這是不仁;拿話羞辱別人,而誇耀自己的功勞,這是不義,行為違背了仁義,不死,就是怕死鬼。」說完也把桃子交了回來,自刎而死。
三士死後,景公按武士的葬禮安葬了他們,葬於都城南,墓稱「三士冢」。
『柒』 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內容是什麼出自何處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釋義:晏子讓齊景公賜三士二桃,讓他們論功食桃,終致三士自殺而死。後遂用「二桃殺三士、齊相計」等謂施用陰謀手段殺人;用「齊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謀害的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
內容是說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
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7)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借刀殺人:指讓別人的情況去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提供優勢。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的手去害人。
拼音:jiè dāo shā rén。
引證:明代汪廷訥《三祝記·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以平元昊,這所謂借刀殺人。」
翻譯:說的是范仲淹的政敵企圖讓他任軍隊統帥——環慶路經略招討使,去平息西夏人趙元昊,企圖借西夏人的刀殺死范仲淹。
引用:清代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周老爺因為胡統領不能遂他的心願,曉得這里縣丞單太爺神通廣大,他二人從前在那裡又同過事,交情自與別人不同,所以特地進城拜望他,同他商酌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
例句:他打算借刀殺人,借你的力量來打擊我,所以才不斷地在你面前說我的壞話;他這一招厲害,既交了新朋友,又借刀殺人,除掉了眼中釘。
2、二桃三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拼音:èr táo sān shì。
引證: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翻譯: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三人卻是因為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
例句:狡詐的國王,二桃殺三士,以計謀除去了心頭之患。
『捌』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出自哪本史料
在漢代墓室壁畫、漢畫像磚、畫像石中,經常表現二桃殺三士的畫面。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講的是,齊景公有三位開國武將——公孫接、古冶子、田開疆,居功自傲,目無長上。有一次晏子遇見他們,三人大模大樣的坐著,誰也不站起來同晏子打招呼(晏子名晏嬰,齊國宰相,照禮武將是宜該對宰相行禮的)。晏子入宮覲見齊景公,說:臣聞明君蓄勇力之士,要他們懂得上有君臣之儀,下有長幼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御敵。上表彰他們武功,為的是使下屬佩服他們的勇敢,故給以高官厚祿。可您現在所豢養的幾名武士,全不懂君臣上下之禮,實為國家大患,不如除掉他們。齊景公說,這三個武士,武藝高強,別人難以戰勝他們。晏子說,不要以武力對付他們,請陛下饋我兩只桃子。晏子把兩只桃子放在盤中對三勇士說,你們何不按功勞大小分享美桃?公孫接首先仰天而嘆曰,晏子,我若得不到桃子,則是無勇,我先打死了野豬,再刺殺了猛虎,我的功勞無人可比,我應該食桃。於是拿走了一隻桃。田開疆接著說,我在戰場上屢挫敵軍,我的功勞也無人可比,也應該食桃。於是又拿走了一桃。見盤中已無桃,古冶子急忙上前說,我曾護駕渡河,遇黿要傷害主公,我雖不會游泳,但靠潛水,順流九里殺死大黿,我一手拽住馬尾,一手提黿頭,鶴躍而出。渡河的人都誇獎我是「河伯」!論功勞,我應為頭功,應該食桃,二位壯士還不把桃子放回盤中!遂抽劍而起。公孫接和田開疆說,我倆論勇敢不如人家,論功勞也不如人家,先居功取桃而不謙讓,是為貪;貪而不死是無勇。於是馬上放回桃子,刎頸而死。古冶子說,二勇士已死,冶獨活,是為不仁;用言語恥笑別人,自我吹噓,為不義;我悔恨自己的言行,不死,是無勇。雖然,二子分食一桃是合適的;我一人食一桃也是相宜的;但二子為保持氣節已返桃而死,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於是,古冶子也放回桃子,自刎而亡。齊景公聞三勇士已死,便以土禮埋葬他們。晏子未費吹灰之力,耍了一個小小的陰謀,就除掉了景公的心腹之患。
『玖』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有怎樣的啟事
春秋戰國時期,在齊國發生過一個《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在一次齊國接待魯國君臣的宴會上,齊國的相國晏子從齊景公的果園里摘來了六枚蟠桃。在參加宴會的齊魯兩國君臣各食了兩枚之後,剩下的兩枚,晏子提出要賞賜給下面大臣中「功深勞重者」,而且要由申請者自表其功。在場的齊國三位勇士中的公孫捷和古冶子率先表功,並分別得到了一枚桃子。而自恃功勞最大的田開疆因無桃可食不甘其辱,拔劍自刎而死。見田開疆死了,公孫捷和古冶子方才醒悟,在義和勇的激勵下,亦追隨田開疆自刎而死。
這個故事發生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了。在這2500多年中,人們談及這一故事,大多都誇耀晏子的計謀、智慧,嘲笑田開疆等人的愚昧、魯莽。對此,我深不以為然。
後世的文人、評論家給晏子的做法編織了這樣三條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其一,田開疆等三人挾功恃勇,簡慢公卿,在齊景公面前也全無禮體。其二,晏子在齊國發現了一個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具有大將之才之人——田穰苴。晏子擔心田穰苴不願意與田開疆等人同仕於朝,故而除掉田開疆等人為田穰苴做齊國將軍鋪路。其三,當時逃到齊國的陳國公子的後人陳無宇已有謀篡齊國王位之心,而田開疆和陳無宇同為一族。晏子擔心他們有一天會結成同盟,為患齊國。
仔細分析,這三條理由都很勉強。首先,有功的武將不拘禮法,自古皆然。其行為過分時,稍加提醒或管束就是了,絕對到不了水火相容的程度。其次,既然田穰苴為曠世奇才,肯定懂得用人,而田開疆等人絕對都是可用之才,可以量才使用。最後那一條就更加荒唐,因為田穰苴和田開疆同姓,若田開疆和陳無宇有同黨之嫌,田穰苴也脫不了干係。
在我看來,在《二桃殺三士》這一故事中,晏子所扮演的是一個活脫脫的嫉賢妒能、善於搞陰謀的小人,而田開疆等人則是有血性、有膽識、勇而重義的英雄。在田開疆自刎而死之後,公孫捷說:「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夫取桃不讓,非廉也;視人之死而不能從,非勇也。」在公孫捷也自刎身亡後,古冶子則大呼到:「吾三人義均骨肉,誓同生死,二人已亡,吾獨苟活,於心何安?」(見《東周列國志》)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故事已經過去這么多年了,早已成為歷史陳跡,現在翻出來沒有什麼意義。對此,我也不能接受。因為我們民族的性格是代代傳承的,而能夠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直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正是那一個個深深嵌入我們民族歷史中的故事。無疑,《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就屬於這樣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肯定晏子的行為,就等於肯定搞陰謀,肯定同類相殘,肯定嫉賢妒能的小人。肯定田開疆等人的做法,就是要鼓勵人重義輕死,鼓勵人做血性男兒,鼓勵人的真性情。雖然在田開疆等人的做法中,也帶有幾分魯莽、輕率的成分。
誰都知道,在當今中國人的性格中,多的是計謀,是算計,是嫉妒,是顧左右而言他的推脫,是貪生怕死的怯懦;少的是膽識、血性、真性情和直來直去的率真。我相信,這一定和我們在這兩千多年中一直誤讀了《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有關。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這是因為當今中國國運衰落、貪腐成風、惡人當道、綱紀不張,極需要有如田開疆等遇事拍案而起、拔刀相向者。因為我們必須記住,田開疆等人的劍也並非總是指向自己,他們也曾經用手中的劍斬絕妖黿、殺敵國之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