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的故事
A. 關於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偉大的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根據情況的變化,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
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範例。
(1)四渡赤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二渡赤水:
紅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紅軍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紅軍分進合擊。
2月9日,中央紅軍在扎西地區集結完畢。這時,第2路軍各縱隊分向扎西迫近。為了迅速脫離川、滇軍的側擊,毛澤東等決定東渡赤水河,向國民黨軍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發動進攻。
11日,中央紅軍從扎西揮師東進,於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灘渡過赤水河,向桐梓地區急進;同時以紅5軍團的1個團向溫水方向開進,以吸引追擊之川軍。
B. 四渡赤水故事的大體故事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詳介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在這一情況下,他們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正確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隨即,召開了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使蔣介石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四渡赤水戰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疾進;中路紅5、9軍團及軍委縱隊,由遵義、婁山關出發,經官店襲擊習水、土城之敵;左路紅3軍團,由懶板凳出發,迅速擺脫尾追和側擊之敵,向土城前進。26日,紅1軍團進至赤水河邊的旺隆場、復興場,擊潰了川軍兩個旅的阻擊,沿赤水河向南挺進。紅3、5軍團在紅1軍團一部兵力協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軍侯之擔部和川軍郭勛祺部兩個師的追擊和堵截。繼之,我各路軍於29日,經土城、元厚場向西渡過赤水河。2月上旬,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准備相機從宜賓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時,張國燾借口嘉陵江"江闊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僅不率紅4方面軍南下以吸引川敵,反而北攻陝南,致使川軍無後顧之憂,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進。南面敵軍吳奇偉、周渾元兩縱隊和黔軍王家烈部,則由南向北機動,尾追我軍;滇軍孫渡部4個旅,也向畢節、鎮雄等地急進。
鑒於以上新情況,毛澤東等決定,暫緩實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向川黔滇三省邊境敵軍設防空虛的扎西地區,利用短暫時間,完成了部隊整編、精簡,大大加強了部隊戰鬥力,為待機殲敵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我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鑒於敵軍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邊境,黔北兵力空虛的情況,我軍決定出敵不意的回師東進,折回貴州。我先頭1個團先敵搶渡二郎灘,成功地掩護部隊於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並繼續向桐梓、遵義方向前進。24日佔領桐梓。25日夜佔領了婁山關。27日,在董公祠擊潰了敵人3個團的阻擊,28日晨再次攻佔了遵義城。是日中午,我進占城南的老鴉山、紅花崗、忠庄鋪後,與敵馳援遵義的吳奇偉縱隊2個師接觸,我乘敵立足未穩,發起攻擊,經反復拚殺,敵軍大部被殲,吳奇偉帶領殘部企圖逃過烏江,除少數人員跟隨其過江遁去外,其餘尚未過江的1800餘人和大批武器,全部為我俘獲。遵義地區的這次作戰,歷時五天,擊潰和殲滅敵2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餘,是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以來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我軍遵義大捷後,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採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南守北攻,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同時,以紅3軍團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動,調動敵周渾元部向南和吳奇偉部向西,爾後轉用兵力攻擊魯班場守敵。我軍這一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當敵吳奇偉部北渡烏江和滇軍孫渡部靠近我軍之際,3月11日,我軍突然轉兵向北,於15日進占仁懷,16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敵誤以為我軍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整部署,向川南壓逼我軍,企圖再次對我形成合圍,聚殲我軍於長江南岸地區。
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個團的兵力偽裝主力,繼續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引敵向西。我主力則以快速的行動回師東進,於22日,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再次折回貴州境內。28日,紅軍穿過鴨溪、楓香壩之間的敵碉堡封鎖線,直達烏江北岸。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渡過金沙江揮師北上。我軍南渡烏江後,開辟了進軍雲南、從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但在黔滇邊境有數旅滇軍據守,不利我軍北進。毛澤東在部署我軍作戰行動時指出: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軍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東的甕安、黃平方向佯動,擺出東出湖南與紅2、6軍團會合的姿態,主力則經息烽、扎左,直趨貴陽。此時,蔣介石已由重慶趕赴貴陽坐鎮。當時貴陽及近郊守敵僅有4個團,蔣介石感到守備空虛,既怕我乘虛攻佔貴陽,又怕我東進湖南與紅2、6軍團會師,故而急調龍雲的主力3個旅兼程增援貴陽,令薛岳兵團和湘軍何鍵部在川黔湘邊界布防堵截。在滇軍主力已完全東調的情況下,我紅1軍團於4月9日突然對貴陽東南之龍里鎮實施佯攻,虛張聲勢,迷惑敵人,我主力卻從貴陽、龍里之間突過敵軍防線,以每天120里的行軍速度,向敵人兵力空虛的雲南疾進,15日渡過了北盤江,並相繼攻克貞豐、龍安、興仁、興義等城。蔣介石對我軍神速西進大為震驚,急調吳奇偉、周渾元兩個縱隊和湘軍3個師以及滇軍一部,沿黔滇公路對我實施追擊。與此同時,原留烏江以北的我紅9軍團,在勝利完成了牽制任務後,也已進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區。
4月下旬,當我軍威逼昆明城下時,各路敵軍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故我乃以一部兵力佔領楊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進。紅1軍團經武定、元謀搶佔了龍街渡;紅3軍團經馬鹿塘搶佔了洪門渡;中央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經龍塘進至絞平渡,其先遣隊幹部團一部已先於5月3日晚在絞平渡偷渡成功,全殲對岸守敵,並擊潰了川軍兩個團的增援,俘敵600餘人,控制了渡口。由於龍街渡江面寬且有敵機騷擾,洪門渡江流湍急,均不利於我渡江,中央軍委決定,除留紅3軍團第13團在洪門渡過江外,紅1、3、5軍團自5月3日至9日,利用僅有的七隻小木船,全部由絞平渡渡過了金沙江。北路的紅9軍團,也於5月4、5兩日,在會澤西北的巧家附近渡過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使尾追之敵全部被我拋在金沙江以南,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滇邊境地區的狂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我軍首先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遵義會議前,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澤東等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面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迴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又果斷率師向扎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其次,我軍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爭取和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四渡赤水戰役,從總體看是敵強我弱,紅軍在各路強大敵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常常處於被動地位。但是,由於毛澤東等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巧妙地隱蔽我軍戰略意圖,有計劃地調動敵人,造成了我軍許多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從而使整個形勢向著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方向變化,終於打破了敵人妄圖圍殲我軍的戰略計劃。最後,我軍在運動戰中,正確地處理"打"與"走"的關系。中央紅軍在戰略轉移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消極避戰,實行逃跑主義,只走不打,始終擺脫不掉敵人的圍堵。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直接指揮下,我軍避敵之長,擊敵之短,一再造成敵人的錯覺,積極創造戰機,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沒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師東進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調動敵人和造成有利戰機,取得遵義地區殲敵的勝利。如果沒有以後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敵之錯覺,牽著他的鼻子來回打轉,以至將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實現渡江北上的戰略目的。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C.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徵到達貴州遵義地區。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時,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湖南同紅2、紅6軍團會合,調集其嫡系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逼進,企圖"圍剿"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川黔兩省邊境地區。
在敵人各路大軍分進合擊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宜賓、瀘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創建新蘇區。1月19日,中央紅軍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26日,毛澤東在向土城行軍途中,同朱德、周恩來等察看地形,建議在土城以東青杠坡山谷地帶,圍殲尾追的川軍。28日,紅3、紅5軍團對川軍2個旅經過幾個小時激戰,沒有取得較大戰果。
朱德要求到前線直接指揮,毛澤東不同意。朱德把帽子一脫說:"老伙計,不要光考慮我個人的安全。只要紅軍勝利,區區一個朱德又何惜!"毛澤東終於點頭。朱德到達前沿陣地,給苦戰中的紅軍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毛澤東令已到赤水的紅1軍團急速返回增援,令陳賡、宋仁窮領導的幹部團急赴前線,發起反沖鋒,終於打退了川軍的進攻,予敵以重創。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毛澤東等決定,立即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1月29日,紅軍分3路從元厚、土城地區一渡赤水河,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毛澤東等鑒於川軍已加強長江沿岸防禦,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計劃,揮師西向進至川滇邊的扎西(今威信)地區集中,這時,川軍潘文華部、滇軍孫渡部從南北兩個方向逼近扎西,毛澤東等又決定東渡赤水河,向國民黨軍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發動進攻。中共中央告訴全軍,為了有把握求得勝利,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不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紅軍分別從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紅軍回師黔北,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川軍一部慌忙向東追擊,黔軍又急忙抽調遵義部隊向婁山關、桐梓增援,吳奇偉縱隊兩個師向遵義開進,企圖阻止並圍殲紅軍於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大部尚未到達之際,迅速擊破黔敵的阻攔,奇襲婁山關,再占遵義城。在戰役中,紅軍在敵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5日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擊潰和殲滅敵人2個師又8個團,俘敵約3000人。這是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在此次戰役中,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遵義戰斗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嚴重地打擊了敵人,特別是打擊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猖狂氣焰,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國民黨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抒發了遵義會議後,決心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重新走向勝利的豪情壯志。
遵義戰役後,蔣介石由漢口飛抵重慶坐鎮指揮,並改以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企圖南北夾擊,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地區。為了對付蔣介石新的圍攻,中革軍委於3月4日決定組織前敵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
10日,中央政治局在苟壩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林彪、聶榮臻提出的進攻打鼓新場(今金沙)的建議,與會多數都主張打、只有毛澤東主張不打。他認為不能打固守之敵,不能啃硬的,應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會場爭執不下,毛澤東以辭去前敵總指揮職務力爭。
會議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建議。晚間毛澤東勸阻周恩來緩發作戰命令。第二天開會,說服與會者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隨後毛澤東以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提議成立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中央決定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15日,紅軍主力進攻魯班場之敵第2縱隊,因其3個師密集一起,攻擊未能奏效,而援敵已經接近,紅軍遂轉兵北進。
3月16日至17日,紅軍在茅台及其附近三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前進。蔣介石判斷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令所有部隊向川南進擊,聲稱若再不殲滅紅軍,"何顏再立於斯世","剿匪成功,在此一舉"。在敵人大軍再次向川南集中之際,毛澤東等決定,乘敵不備折兵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機殲敵。為迷惑敵人,以一個團偽裝主力,大張旗鼓向古藺前進,誘敵向西。紅軍主力突然折向東北。
3月21日晚,紅軍主力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從敵重兵集團右翼分路向南急進,令紅9軍團暫留馬鬃嶺地區向長干山佯攻,以吸引敵軍向北。紅軍主力繼續南進,突破敵鴨溪、白臘坎封鎖線,於31日渡過烏江,巧妙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把敵人幾十萬大軍甩在烏江北岸。
紅軍主力四渡赤水之後,以一部兵力佯攻息峰,主力進至狗場、扎佐,前鋒直逼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十分驚恐,一面令各縱隊火速增援貴陽,一面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並准備轎子、馬匹、向導,准備隨時逃跑。中央紅軍主力趁滇軍東調增援貴陽之際,乘虛進軍雲南,並於5月9日渡過金沙江。單獨活動的紅9軍團也由會澤以西渡過金沙江,不久與主力會合。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D. 紅軍四渡赤水的故事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疾進。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我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我軍遵義大捷後,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採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
南守北攻,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
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4)四渡赤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原因:
遵義會議召開後,國民黨40萬大軍從四面八方涌來,把黔東北團團圍住,企圖將中央紅軍35000多人圍殲於烏江西北地區。局勢變得更加嚴峻了。
中革軍委決定,部隊從1935年1月19日開始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
毛澤東等根據各路國民黨軍隊正奔集而來進行圍堵的新情況,判明原定的北渡長江計劃已不能實現,遂決定立即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
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E. 四渡赤水故事
四渡赤水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在這一情況下,他們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正確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隨即,召開了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使蔣介石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四渡赤水戰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疾進;中路紅5、9軍團及軍委縱隊,由遵義、婁山關出發,經官店襲擊習水、土城之敵;左路紅3軍團,由懶板凳出發,迅速擺脫尾追和側擊之敵,向土城前進。26日,紅1軍團進至赤水河邊的旺隆場、復興場,擊潰了川軍兩個旅的阻擊,沿赤水河向南挺進。紅3、5軍團在紅1軍團一部兵力協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軍侯之擔部和川軍郭勛祺部兩個師的追擊和堵截。繼之,我各路軍於29日,經土城、元厚場向西渡過赤水河。2月上旬,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准備相機從宜賓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時,張國燾借口嘉陵江"江闊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僅不率紅4方面軍南下以吸引川敵,反而北攻陝南,致使川軍無後顧之憂,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進。南面敵軍吳奇偉、周渾元兩縱隊和黔軍王家烈部,則由南向北機動,尾追我軍;滇軍孫渡部4個旅,也向畢節、鎮雄等地急進。
鑒於以上新情況,毛澤東等決定,暫緩實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向川黔滇三省邊境敵軍設防空虛的扎西地區,利用短暫時間,完成了部隊整編、精減,大大加強了部隊戰鬥力,為待機殲敵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我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鑒於敵軍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邊境,黔北兵力空虛的情況,我軍決定出敵不意的回師東進,折回貴州。我先頭1個團先敵搶渡二郎灘,成功地掩護部隊於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並繼續向桐梓、遵義方向前進。24日佔領桐梓。25日夜佔領了婁山關。27日,在董公祠擊潰了敵人3個團的阻擊,28日晨再次攻佔了遵義城。是日中午,我進占城南的老鴉山、紅花崗、忠庄鋪後,與敵馳援遵義的吳奇偉縱隊2個師接觸,我乘敵立足未穩,發起攻擊,經反復拚殺,敵軍大部被殲,吳奇偉帶領殘部企圖逃過烏江,除少數人員跟隨其過江遁去外,其餘尚未過江的1800餘人和大批武器,全部為我俘獲。遵義地區的這次作戰,歷時五天,擊潰和殲滅敵2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餘,是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以來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我軍遵義大捷後,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採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南守北攻,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同時,以紅3軍團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動,調動敵周渾元部向南和吳奇偉部向西,爾後轉用兵力攻擊魯班場守敵。我軍這一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當敵吳奇偉部北渡烏江和滇軍孫渡部靠近我軍之際,3月11日,我軍突然轉兵向北,於15日進占仁懷,16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敵誤以為我軍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整部署,向川南壓逼我軍,企圖再次對我形成合圍,聚殲我軍於長江南岸地區。
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個團的兵力偽裝主力,繼續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引敵向西。我主力則以快速的行動回師東進,於22日,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再次折回貴州境內。28日,紅軍穿過鴨溪、楓香壩之間的敵碉堡封鎖線,直達烏江北岸。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渡過金沙江揮師北上。我軍南渡烏江後,開辟了進軍雲南、從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但在黔滇邊境有數旅滇軍據守,不利我軍北進。毛澤東在部署我軍作戰行動時指出: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軍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東的甕安、黃平方向佯動,擺出東出湖南與紅2、6軍團會合的姿態,主力則經息烽、扎左,直趨貴陽。此時,蔣介石已由重慶趕赴貴陽坐鎮。當時貴陽及近郊守敵僅有4個團,蔣介石感到守備空虛,既怕我乘虛攻佔貴陽,又怕我東進湖南與紅2、6軍團會師,故而急調龍雲的主力3個旅兼程增援貴陽,令薛岳兵團和湘軍何鍵部在川黔湘邊界布防堵截。在滇軍主力已完全東調的情況下,我紅1軍團於4月9日突然對貴陽東南之龍里鎮實施佯攻,虛張聲勢,迷惑敵人,我主力卻從貴陽、龍里之間突過敵軍防線,以每天120里的行軍速度,向敵人兵力空虛的雲南疾進,15日渡過了北盤江,並相繼攻克貞豐、龍安、興仁、興義等城。蔣介石對我軍神速西進大為震驚,急調吳奇偉、周渾元兩個縱隊和湘軍3個師以及滇軍一部,沿黔滇公路對我實施追擊。與此同時,原留烏江以北的我紅9軍團,在勝利完成了牽制任務後,也已進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區。
4月下旬,當我軍威逼昆明城下時,各路敵軍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故我乃以一部兵力佔領楊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進。紅1軍團經武定、元謀搶佔了龍街渡;紅3軍團經馬鹿塘搶佔了洪門渡;中央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經龍塘進至絞平渡,其先遣隊幹部團一部已先於5月3日晚在絞平渡偷渡成功,全殲對岸守敵,並擊潰了川軍兩個團的增援,俘敵600餘人,控制了渡口。由於龍街渡江面寬且有敵機騷擾,洪門渡江流湍急,均不利於我渡江,中央軍委決定,除留紅3軍團第13團在洪門渡過江外,紅1、3、5軍團自5月3日至9日,利用僅有的七隻小木船,全部由絞平渡渡過了金沙江。北路的紅9軍團,也於5月4、5兩日,在會澤西北的巧家附近渡過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使尾追之敵全部被我拋在金沙江以南,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滇邊境地區的狂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我軍首先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遵義會議前,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澤東等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面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迴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又果斷率師向扎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其次,我軍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爭取和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四渡赤水戰役,從總體看是敵強我弱,紅軍在各路強大敵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常常處於被動地位。但是,由於毛澤東等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巧妙地隱蔽我軍戰略意圖,有計劃地調動敵人,造成了我軍許多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從而使整個形勢向著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方向變化,終於打破了敵人妄圖圍殲我軍的戰略計劃。最後,我軍在運動戰中,正確地處理"打"與"走"的關系。中央紅軍在戰略轉移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消極避戰,實行逃跑主義,只走不打,始終擺脫不掉敵人的圍堵。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直接指揮下,我軍避敵之長,擊敵之短,一再造成敵人的錯覺,積極創造戰機,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沒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師東進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調動敵人和造成有利戰機,取得遵義地區殲敵的勝利。如果沒有以後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敵之錯覺,牽著他的鼻子來回打轉,以至將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實現渡江北上的戰略目的。
滿意請採納。
F. 四渡赤水的故事簡介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版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權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疾進;中路紅5、9軍團及軍委縱隊,由遵義、婁山關出發,經官店襲擊習水、土城之敵;左路紅3軍團,由懶板凳出發,迅速擺脫尾追和側擊之敵,向土城前進。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我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我軍遵義大捷後,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採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南守北攻,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G. 四渡赤水河的故事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7)四渡赤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戰役,紅軍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遵義會議前,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澤東主席等人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面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迴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
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又果斷率師向扎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
H. 四渡赤水的小故事
四渡赤水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在這一情況下,他們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正確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隨即,召開了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占遵義城,使蔣介石大為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為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四渡赤水戰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疾進;中路紅5、9軍團及軍委縱隊,由遵義、婁山關出發,經官店襲擊習水、土城之敵;左路紅3軍團,由懶板凳出發,迅速擺脫尾追和側擊之敵,向土城前進。26日,紅1軍團進至赤水河邊的旺隆場、復興場,擊潰了川軍兩個旅的阻擊,沿赤水河向南挺進。紅3、5軍團在紅1軍團一部兵力協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軍侯之擔部和川軍郭勛祺部兩個師的追擊和堵截。繼之,我各路軍於29日,經土城、元厚場向西渡過赤水河。2月上旬,進至川南的敘永、古藺地區,准備相機從宜賓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時,張國燾借口嘉陵江"江闊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僅不率紅4方面軍南下以吸引川敵,反而北攻陝南,致使川軍無後顧之憂,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進。南面敵軍吳奇偉、周渾元兩縱隊和黔軍王家烈部,則由南向北機動,尾追我軍;滇軍孫渡部4個旅,也向畢節、鎮雄等地急進。
鑒於以上新情況,毛澤東等決定,暫緩實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向川黔滇三省邊境敵軍設防空虛的扎西地區,利用短暫時間,完成了部隊整編、精減,大大加強了部隊戰鬥力,為待機殲敵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我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鑒於敵軍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邊境,黔北兵力空虛的情況,我軍決定出敵不意的回師東進,折回貴州。我先頭1個團先敵搶渡二郎灘,成功地掩護部隊於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並繼續向桐梓、遵義方向前進。24日佔領桐梓。25日夜佔領了婁山關。27日,在董公祠擊潰了敵人3個團的阻擊,28日晨再次攻佔了遵義城。是日中午,我進占城南的老鴉山、紅花崗、忠庄鋪後,與敵馳援遵義的吳奇偉縱隊2個師接觸,我乘敵立足未穩,發起攻擊,經反復拚殺,敵軍大部被殲,吳奇偉帶領殘部企圖逃過烏江,除少數人員跟隨其過江遁去外,其餘尚未過江的1800餘人和大批武器,全部為我俘獲。遵義地區的這次作戰,歷時五天,擊潰和殲滅敵2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餘,是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以來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並擺脫敵人。我軍遵義大捷後,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企圖採取堡壘與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南守北攻,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這一狹窄地區。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同時,以紅3軍團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動,調動敵周渾元部向南和吳奇偉部向西,爾後轉用兵力攻擊魯班場守敵。我軍這一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當敵吳奇偉部北渡烏江和滇軍孫渡部靠近我軍之際,3月11日,我軍突然轉兵向北,於15日進占仁懷,16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敵誤以為我軍又要北渡長江,急忙調整部署,向川南壓逼我軍,企圖再次對我形成合圍,聚殲我軍於長江南岸地區。
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個團的兵力偽裝主力,繼續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引敵向西。我主力則以快速的行動回師東進,於22日,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再次折回貴州境內。28日,紅軍穿過鴨溪、楓香壩之間的敵碉堡封鎖線,直達烏江北岸。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渡過金沙江揮師北上。我軍南渡烏江後,開辟了進軍雲南、從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但在黔滇邊境有數旅滇軍據守,不利我軍北進。毛澤東在部署我軍作戰行動時指出: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軍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東的甕安、黃平方向佯動,擺出東出湖南與紅2、6軍團會合的姿態,主力則經息烽、扎左,直趨貴陽。此時,蔣介石已由重慶趕赴貴陽坐鎮。當時貴陽及近郊守敵僅有4個團,蔣介石感到守備空虛,既怕我乘虛攻佔貴陽,又怕我東進湖南與紅2、6軍團會師,故而急調龍雲的主力3個旅兼程增援貴陽,令薛岳兵團和湘軍何鍵部在川黔湘邊界布防堵截。在滇軍主力已完全東調的情況下,我紅1軍團於4月9日突然對貴陽東南之龍里鎮實施佯攻,虛張聲勢,迷惑敵人,我主力卻從貴陽、龍里之間突過敵軍防線,以每天120里的行軍速度,向敵人兵力空虛的雲南疾進,15日渡過了北盤江,並相繼攻克貞豐、龍安、興仁、興義等城。蔣介石對我軍神速西進大為震驚,急調吳奇偉、周渾元兩個縱隊和湘軍3個師以及滇軍一部,沿黔滇公路對我實施追擊。與此同時,原留烏江以北的我紅9軍團,在勝利完成了牽制任務後,也已進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區。
4月下旬,當我軍威逼昆明城下時,各路敵軍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故我乃以一部兵力佔領楊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進。紅1軍團經武定、元謀搶佔了龍街渡;紅3軍團經馬鹿塘搶佔了洪門渡;中央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經龍塘進至絞平渡,其先遣隊幹部團一部已先於5月3日晚在絞平渡偷渡成功,全殲對岸守敵,並擊潰了川軍兩個團的增援,俘敵600餘人,控制了渡口。由於龍街渡江面寬且有敵機騷擾,洪門渡江流湍急,均不利於我渡江,中央軍委決定,除留紅3軍團第13團在洪門渡過江外,紅1、3、5軍團自5月3日至9日,利用僅有的七隻小木船,全部由絞平渡渡過了金沙江。北路的紅9軍團,也於5月4、5兩日,在會澤西北的巧家附近渡過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使尾追之敵全部被我拋在金沙江以南,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川黔滇邊境地區的狂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我軍首先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遵義會議前,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澤東等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面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迴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又果斷率師向扎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其次,我軍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爭取和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四渡赤水戰役,從總體看是敵強我弱,紅軍在各路強大敵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常常處於被動地位。但是,由於毛澤東等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巧妙地隱蔽我軍戰略意圖,有計劃地調動敵人,造成了我軍許多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從而使整個形勢向著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方向變化,終於打破了敵人妄圖圍殲我軍的戰略計劃。最後,我軍在運動戰中,正確地處理"打"與"走"的關系。中央紅軍在戰略轉移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消極避戰,實行逃跑主義,只走不打,始終擺脫不掉敵人的圍堵。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直接指揮下,我軍避敵之長,擊敵之短,一再造成敵人的錯覺,積極創造戰機,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沒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師東進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調動敵人和造成有利戰機,取得遵義地區殲敵的勝利。如果沒有以後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敵之錯覺,牽著他的鼻子來回打轉,以至將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實現渡江北上的戰略目的。
I. 四渡赤水的故事
一渡赤水河
1935年1月,中央紅軍佔領遵義地區後,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為了阻止中央紅軍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他除以湘軍、鄂軍各一部圍攻紅2、紅6軍團,以川軍、陝軍各一部對付紅四方面軍外,還集中148個團共約40萬人的兵力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
但是,戰況激烈,形式嚴峻,毛澤東嚴肅指出:根據目前的敵情,原定由瀘州、宜賓之間北渡長江的計劃,已經行不通了,為了擺脫僵局,爭取主動,必須命令部隊迅速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沿古藺、敘永等地北上,尋機從宜賓以西地區北渡金沙江,向川西地區進軍,協同紅四方面軍由川西北實行總反攻。毛澤東的這一果斷決策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
1月29日,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劉伯承的領導和指揮下,從赤水河的土城、猿猴場、太平渡等渡口,順利地渡過赤水河。從此,拉開了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二渡赤水河
形勢表明,中央紅軍按照遵義會議決定的計劃北渡長江,向川西進軍,已經非常困難。同時,如果機械地執行原定戰略計劃,久留此地待機渡江,也將會陷於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重重包圍之中,紅軍極為不利。因此,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按照毛澤東的意見,於2月7日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改為在川黔滇三省邊界地區進行機動作戰並利用敵人相互之間的矛盾,充分發揮紅軍運動戰的優長,實行高度靈活的運動戰。
中央紅軍進入川黔滇邊界地區後,國民黨軍紛紛西渡赤水河,進行圍追堵截,而黔北地區的兵力空虛。因此,毛澤東當機立斷,為了殲敵,命令中央紅軍東渡赤水河。據此,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於2月18日由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東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向黔北進軍。
三渡赤水河
蔣介石在南京得知遵義、婁山關、桐梓再度失守,頓時暴跳如雷,說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隨後,他決定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飛抵重慶,親自督戰,但是仍然沒用。
3月16日,中央紅軍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由茅台地區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並採取白天渡河的辦法,故意虛張聲勢,佯作北渡長江,迫使敵人重新調整部署,西渡赤水河進行追擊,爾後東渡赤水河,迅速南進,跳出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圈子。
四渡赤水河
當國民黨軍主力紛紛西渡赤水河後,毛澤東抓住敵人「欲困未成」之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迅速、堅決地折而向東,於3月21日由二郎灘、太平渡地區東渡赤水河,即四渡赤水,再次進入黔北,尋機南渡烏江。當時,為了迷惑敵人,紅軍以1個團偽裝主力,向古藺前進,擺出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姿態。
(9)四渡赤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之戰,是紅軍長征以來最驚心動魄、最精彩的軍事行動。它不僅擺脫了優勢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奪取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而且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完成了黨的戰略指導思想的根本轉變,至今令人贊嘆不已。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J. 四渡赤水的的故事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徵到達貴州遵義地區。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 " 左 " 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時,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入湖南同紅 2 、 6 軍團會合,圍殲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調集其嫡系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進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團 2 個縱隊 8 個師尾追紅軍進入貴州,集結於貴陽、息烽、清鎮等地,先頭已進至烏江南岸;黔軍以 2 個師擔任黔北各縣城守備,以 3 個師分向湄潭及遵義以南的刀靶水,懶板凳進攻;川軍 14 個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 2 個旅已進至松坎以北的川黔邊境;湘軍 4 個師位於湘川黔邊境的酉陽至銅仁一線構築碉堡,防堵紅軍東進;滇軍 3 個旅正由雲南宣威向貴州畢節開進;桂軍 2 個師已進至貴州獨山、都勻一線。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上述情況,決定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四川省瀘州西南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進至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一起實行總的反攻,爭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則暫時留在川南活動,並伺機從宜賓上游北渡金沙江。 1 月 19 日起,紅 1 、 3 、 5 、 9 軍團分三路先後從遵義、桐梓、松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黔軍隨即佔領遵義、湄潭;川軍以一部兵力防守宜賓、瀘州,以 8 個旅分路向松坎、溫水、赤水、敘永等地推進。 24 日,紅 1 軍團擊潰國民黨軍黔軍的抵抗,攻佔土城。 28 日,紅 3 、 5 軍團、軍委縱隊、幹部團、紅 1 軍團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區對尾追的川軍 2 個旅發起猛攻,予以重創。此時,川軍後續部隊 4 個旅迅速增援,毛澤東等遂決定,立即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演出了一幕軍事史上著名戰例——四渡赤水。
一 渡 赤 水
1935 年 1 月 29 日拂曉前,我軍除以少數部隊阻擊敵人外,主力分三路從猿猴場 ( 今元厚 ) 、土城南北地區西渡赤水河,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川敵立即以 8 個旅分路向我追截,以 4 個旅沿長江兩岸布防;薛岳兵團和黔敵也從貴州分路向川南追擊;滇敵 3 個旅正向畢節、鎮雄急進,企圖截擊我軍。
2 月 2 日,我右縱隊紅一軍團先頭第二師進攻敘永不克,後衛第一師在三岔河遭敵截擊。 3 日至 6 日,我軍在繼續西進中,一軍團又先後在敘永、毛壩、大壩等地遭川敵截擊;左縱隊紅三軍團在天堂壩同川敵兩個團發生戰斗。
這時,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鑒於敵人已經加強了長江沿岸防禦,並以優勢兵力分路向我進逼,乃於 2 月 7 日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原計劃,改取「以川滇黔邊境為發展地區,以戰斗的勝利來開展局面,並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的方針;並命令各軍團迅速脫離四川追敵,改向川滇邊的扎西 ( 今威信 ) 地區集中。
紅軍在扎西進行了整編。全軍除幹部團,共編為 16 個團,紅一軍團縮編為 2 個師 6 個團,紅三軍團縮編為 4 個團,紅五、紅九軍團各編為 3 個團。為了加強川南的革命力量,黨中央派原紅五師政治委員徐策、軍委縱隊幹部團上干隊政委余鴻澤等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幾百人在扎西東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農紅軍川南遊擊隊,積極活動於川滇黔邊地區,策應主力紅軍作戰。川南遊擊隊在紅軍主力轉移後,繼續在當地堅持斗爭。
我軍進入川滇邊境後,蔣介石重新調整部署,將湘軍改為第一路軍,在湘西「圍剿」紅二、六軍團,薛岳兵團和滇黔兩省敵軍組成第二路軍,龍雲為總司令,薛岳為前敵總指揮,轄 4 個縱隊,以吳奇偉部 4 個師為第一縱隊;周渾元部 4 個師為第二縱隊;滇軍孫渡部 4 個旅為第三縱隊;黔軍王家烈部 5 個師為第四縱隊,與川軍潘文華部一起,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長江以南、敘永以西、橫江以東地區。
2 月 7 日,龍雲命令第三縱隊由鎮雄、畢節向扎西以南之大灣子推進;第一、二兩縱隊主力集中黔西、大定 ( 今大方 ) ,一部向敘永推進;第四縱隊留赤水河以東之遵義、桐梓、赤水等地區。川軍以一部兵力固守敘永、古宋、興文、長寧等地和長江、橫江沿岸,防止我軍北進;主力則由高縣、珙縣、長寧及其以南地區向扎西推進。
二渡赤水
1935 年 2 月 9 日,中央紅軍在扎西地區集結完畢。這時,敵人孫渡縱隊和川軍潘文華部分別從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渾元縱隊主力正從黔西,大定地區向古藺、敘永方向追擊。為了迅速脫離川、滇兩敵之側擊,中革軍委於 10 日決定迅速東渡赤水河,向敵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進攻,以開展戰局。 11 日,中央紅軍分 3 個縱隊由扎西地區東進,經營盤山、摩泥、回龍場,於 18 日同至 21 日分別由太平渡、二郎灘東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區急進,同時以紅五軍團的 1 個團向溫水開進,以吸引追敵。
我軍二渡赤水河,回師黔北,完全出敵意外。川敵 3 個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東追擊,黔敵急忙抽調遵義及其附近的部隊向婁山關、桐梓增援,第一縱隊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師由黔西、貴陽地區向遵義開進,企圖阻止並圍殲紅軍於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
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追擊之敵大部尚未到達之際,迅速擊破黔軍的阻攔,佔領婁山關及其以南地區,再取遵義,以爭取主動。 2 月 24 日,紅一軍團先頭團攻佔桐梓,迫使桐梓之敵退守婁山關。 25 日,中革軍委決定,以紅五、紅九軍團在桐梓西北地區阻滯川敵,集中主力進攻婁山關及其以南之黔敵,乘勝奪取遵義。
當晚,紅三軍團攻佔婁山關,殲敵一部。 26 日,我軍在粉碎敵人向婁山關的多次反撲之後,以一部兵力從正面反擊進攻婁山關之敵,而以紅一軍團主力和紅三軍團 1 個團從婁山關東、西兩側向敵後方之板橋地區迂迴,經激烈戰斗,擊潰了進攻婁山關之敵,並相繼攻佔了婁山關以南之黑神廟、板橋、觀音閣等地,殘敵向遵義逃跑。 27 日,紅一、紅三軍團又在遵義以北之董公寺粉碎黔敵 3 個團的阻擊, 28 日晨佔領遵義,並控制了城南的紅花崗,老鴉山一線高地,黔敵王家烈率殘部兩個團逃向忠庄鋪。
這時,由黔西、貴陽地區北開之蔣介石嫡系部隊,第一縱隊第五十九師進至新站,第九十三師進至忠慶鋪地區,一部前出至遵義城南五里之楓落橋。中革軍委當即決定集中主力,求殲該敵於遵義以南地區。 28 日上午,敵以第五十九師主力及第九十三師的 1 個團為左路,經桃溪寺向紅花崗、老鴉山進攻,黔敵兩個團為右路,由忠庄鋪向遵義進攻;第九十三師主力和第五十九師 1 個團控制於忠庄鋪為預備隊。 11 時許,第五十九師攻擊我紅花崗陣地受挫後,將主力轉攻老鴉山並佔領了制高點;但右路黔敵觀望不前。我紅一軍團主力乘隙從水師壩地區向忠庄鋪猛烈反擊,直插敵第一縱隊指揮所。吳奇偉慌忙率殘部約一個團向濫板凳方向逃竄。紅一軍團跟蹤猛追,並以一部取捷徑先敵佔領了濫板凳,殘敵逃過烏江。此時,滯留在老鴉山地區之敵第五十九師已被迫轉入防禦。黃昏,我幹部團進入戰斗,配合紅三軍團奪口了老鴉山制高點,殲敵第五十九師大部,殘敵向八里水、鴨溪方向逃竄。
遵義之戰,我軍在敵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 5 日之內,連下桐粹、婁山關、遵義,擊潰和殲滅敵人兩個師又 8 個團,俘敵約 3000 人。這是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充分表現了毛澤東的指揮藝術和紅軍的英勇善戰。這次勝利,鼓舞了全軍士氣,獲得了物資補充,打擊了敵人,特別是打擊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囂張氣焰,使我軍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機會。
三渡赤水
敵吳奇偉縱隊遭到沉重打擊後,蔣介石急忙於 1935 年 3 月 2 日由漢口飛往重慶,親自策劃新的圍攻以阻止我軍東渡烏江。 5 日,蔣介石發現我軍西移後,又改以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實行南北夾擊,企圖圍殲我軍於遵義、鴨溪狹小地區。其部署:川軍 3 個旅由桐梓向遵義地區進攻,新調來的上官雲相部兩個師由重慶向松坎、新站地區推進,支援川軍進攻遵義,第二縱隊主力 3 個師進至仁懷、魯班場地區,第三縱隊進至大定、黔西地區防堵;第四縱隊一部集結於金沙、土城等地,阻止我軍向西發展;第一縱隊 4 個師位於烏江南岸,策應其他縱隊作戰。此外,蔣介石還命令第五十三師由鎮遠向石吁推進,湘軍 3 個師沿烏江東岸築堡,阻止我軍東進。
四渡赤水
1935 年 3 月 5 日以後,我軍根據中革軍委的決定,以紅九軍團在桐粹、遵義地區吸引川敵向東,主力由遵義地區西進自臘坎、長干山,尋殲敵人第二縱隊,未能得手。蔣介石地,乃系大方針未定的表現,遂命令各路軍要不顧一切尋找紅軍決戰。 11 日,川敵 3 個旅進占遵義,烏江南岸之敵第一縱隊也以一部兵力北渡烏江,向鴨溪、遵義推進。根據當時情況,中共中央決定,中央紅軍仍以黔北為主要活動地區,控制赤水河上游,以消滅薛岳部和王家烈殘部為主要作戰目標。 15 日,我軍主力進攻魯班場之敵第二縱隊,因敵 3 個師擠在一起、攻擊未能奏效,而援敵第一縱隊已進至楓香壩地區。我軍遂主動撤出戰斗,向仁懷以北的茅台地區機動。
3 月 16 日,中央紅軍為尋求新的戰機,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藺、敘永方向俞進。接著,攻佔鎮龍山,擊潰川敵 1 個團的攔阻,進至大村、鐵廠、兩河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