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壹』 狸貓換太子真實結局
劉皇後本名劉娥,原本出身低賤,因在店鋪中認識當時還是太子的真宗而飛黃騰達。但宋真回宗父母認為劉娥出身答不好反對他們在一起,於是劉娥直到真宗登基,其母親去世才得以回到宮中。此時劉娥年紀已大,無法生育。她的侍女李氏得到真宗的寵幸,生下一子,是為仁宗。李氏被封為崇陽縣君;又生一女,夭折。後進才人,又為婉儀。她的兒子尚在襁褓,就被劉皇後以為己子,同時由楊淑妃照顧。李氏在真宗死後為他守墓,她至死也無法與兒子相認。
臨死之前,晉封為宸妃。李宸妃死後,劉皇後聽從丞相呂夷簡意見,將李宸妃以一品禮安葬。劉皇後死後宋仁宗得知自己生母是宸妃一事,正打算找皇後的宗族算賬。呂夷簡勸仁宗說,劉皇後厚葬宸妃,且對皇帝有養育之恩,仁宗才放過了劉氏一族。劉皇後在宋真宗死後,因仁宗年幼而聽政,實際上控制著當時的朝政。
資料拓展:《狸貓換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的一個文學故事,清代末期,這個故事流傳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台,演出後轟動上海,後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 等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民國時期這個故事深受蔣公喜歡,國軍退居台灣後,台灣歌仔戲也改編有此劇。
『貳』 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哪些介紹
《三俠五義》節選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產換太子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請貴人驗看就是了。」孟彩嬪一來年輕,不敢細看;二來感念李妃素日恩德,如今遭此凶事,心中悲慘,如何想得到是別人替死呢。不多時,報道:「娘娘已經歸天了,請貴人驗看。」孟彩嬪聞聽,早已淚流滿面,哪裡還忍近前細看,便道:「我今回復聖旨去了。」此事若非余忠與娘娘面貌彷佛,如何遮掩得過去。於是按禮埋葬。
此事已畢,秦鳳便回明余忠病卧不起。郭槐原與秦公公不睦,今聞余忠患病,又去了秦鳳膀臂,正中心中機關,便不容他調養,立刻逐出,回籍為民。因此秦鳳將假余忠抬出,特派心腹人役送至陳州家內去了,後文再表。
從此秦鳳踽踽涼涼,凄凄慘慘,時常思念徒兒死的可憐又可敬,又惦記者李娘娘在家中怕受了委曲。這日晚間正在傷心,只見本宮四面火起,秦鳳一見已知是郭槐之計,一來要斬草除根,二來是公報私仇:「我縱然逃出性命,也難免失火之罪;莫若自焚,也省得與他做對。」於是秦風自己燒死在冷宮之內。此火果然是郭槐放的,此後劉後與郭槐安心樂意,以為再無後患了。就是太子也不知其中詳細,誰也不敢泄漏。又奉旨欽派陳林督管東宮,總理一切,閑雜人等不準擅入。這陳林卻是八千歲在天子面前保舉的,從此太平無事了。如今將仁宗的事已敘明了,暫且擱起,後文自有交代[1]。
史料記載
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後還以皇後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後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後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仁宗認母」這一事件整個過程,也與包拯毫無關系。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時包拯還是一個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本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由於包拯為孝敬年事已高的雙親,請求回到家鄉附近任職,於是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由於還不在父母身邊,包拯又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才在親友勸告下,離家去天長縣(今屬安徽)任職,而這時他已經40歲,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關於趙禎的身世,有一種至今流傳的說法,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清末成書的小說《三俠五義》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衊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後。後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為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後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自宋朝以來,由於小說、戲劇等各種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演繹,仁宗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注。盡管歷朝歷代增加、刪改了不少或虛假或真實的內容,而且,戲曲和小說中情節也不盡相同。然而,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後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眾口一辭,認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劉皇後之子。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後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後來被真宗看中,成為後宮嬪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後妃曾經生過5個男孩,都先後夭折。此時真宗正憂心如焚,處於無人繼承皇位的難堪之中。據記載,李氏有身孕時,跟隨真宗出遊,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釵若是完好,當生男孩兒。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這一傳說從側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態,也是真宗無奈之餘求助神靈降子的真實寫照。雖然不盡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後來的確產下一個男嬰。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趙禎還未來得及睜開眼睛記住自己親生母親的容顏,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許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為己子。生母李氏懾於劉後的權勢,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奪去,卻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情緒,否則不僅會危害自身,也會給親生兒子帶來災難。
乾興元年,13歲的仁宗即位,劉氏以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權傾朝野。後人或許是出於男權意識,或許是基於正統觀念,將劉後比作唐代的武則天,而對她當政非議甚多。加上宋初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確有一個能乾的弟弟涇王趙元儼,便出現了許多傳聞,說劉後在真宗臨終時,以不正當手段排斥趙元儼,從而攫取了最高權力。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稱,在真宗病逝前最後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問疾的諸大臣。後有人臆測,當時真宗是想讓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說戲文中知名度極高的「八千歲」元儼攝政並輔佐趙禎。但劉後於事後派人對大臣解釋說,官家所示,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別無他意。元儼聞聽此事後,發現自己已成為劉後當權的障礙。為了避免遭到劉後的殘酷政治打擊,他立即閉門謝客,不再參與朝中之事,直至劉後去世,仁宗親政。
然而,傳聞畢竟不是事實。據可靠資料記載,真宗病危時,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兒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後一次在寢殿召見了大臣們,宰相丁謂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諾,皇太子聰明睿智,已經作好了繼承大統的准備,臣等定會盡力輔佐。更何況有皇後居中裁決軍國大事,天下太平,四方歸服。臣等若敢有異議,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當萬死。這實際上是向真宗保證將全力輔佐新皇帝,決不容許有廢立之心。真宗當時已經不能說話,只是點頭微笑,表示滿意。事實上,真宗晚年,劉皇後的權勢越來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謂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真宗留下遺詔,要「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相當於讓劉後掌握了最高權力。
這樣,仁宗就在養母的權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劉太後在世時,他一直不知先皇嬪妃中的李順容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這大概與劉太後有直接關系,畢竟她在後宮及朝廷內外都能一手遮天。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不會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劉太後病逝,仁宗剛剛親政,這個秘密也就逐漸公開了。至於是誰最早告訴仁宗實情的,已很難弄清楚,凡是那些與劉太後不和的人均有可能向仁宗說明真相,但可能性最大的當是「八千歲」皇叔趙元儼和楊太妃。趙元儼自真宗死後,過了10餘年的隱居生活,閉門謝客,不理朝政,在仁宗親政之際,趙元儼突然復出,告以真相,應該是情理之中。楊太妃自仁宗幼年時期便一直照料其飲食起居,仁宗對她也極有感情,在宮中稱劉後為大娘娘,呼楊太妃則為小娘娘,楊太妃在那樣的政治環境中說出實情也是極有可能的。無論如何,仁宗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蒙受了20年的欺騙,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當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其震驚無異於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後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後作出處理。此時的仁宗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親生母親竟死於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仁宗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並在劉太後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後是清白無辜的,她並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後在李妃死後,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在握的劉太後,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後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仁宗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經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後郭氏列於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庄獻明肅皇太後,李氏被追謚為庄懿皇太後。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後的陰影。
歷史背景
故事背景發生在宋朝是作者虛構的,其實是取材於明朝成化年間。
明憲宗的妃子萬貴妃大明憲宗17歲,卻深受明憲宗的寵愛,成化二年 (1466年),萬貴妃生下一個兒子。母由子貴,可第二年,這個兒子就夭折了,萬貴妃已經38歲了,已經不可能再生孩子了。
明憲宗雖對萬貴妃情有獨鍾,但他畢竟要有子子嗣,所以也會寵幸其他的妃子和宮女。
可是無論是哪個妃子或宮女,只要是懷上龍種,都會被萬貴妃暗下毒手,或者是強迫她們墮胎,或者乾脆害死。所以明憲宗一直都沒有兒子。
偶然的一次機會,憲宗到內庫,見到了一個姓紀的女史,他見紀女史談吐不俗,十分喜歡,當晚就臨幸了她。
臨幸歸臨幸,明憲宗過幾天就忘了這個女人,可紀女史卻懷了身孕。
紀女史的肚子漸漸大起來,終於被萬貴妃得知,她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葯去給紀氏吃。
可是那個宮婢卻下不了手,冒著殺頭的危險,保住了紀氏肚中的孩子,並向萬貴妃謊報說,紀氏並未懷孕,只是肚子上有「病痞」,所以肚子腫脹。
萬貴妃聽說後,也沒有再追究,只是把紀氏打發到安樂堂居住,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紀氏要想再見到憲宗就難了。
於是在安樂堂中,紀氏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嬰,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
太監張敏對明憲宗忠心耿耿,有心要保住皇帝唯一的兒子,但萬貴妃勢力太大,弄不好自己和皇子的性命全都難保,所以他和紀氏把皇子交給了廢後吳氏秘密撫養。
轉眼六年過去了,皇子艱難地長大了。有一天,憲宗讓太監張敏為自己梳理頭發。他一邊打量鏡中的自己,一邊嘆息道:「我已年滿三十,老之將至,卻至今也沒有一個兒子。」張敏見皇帝如此憂傷,終於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頭,說:「老奴死罪,萬歲您已經有兒子了。」
張敏將來龍去脈一一告訴了憲宗,憲宗一聽,大喜過望,馬上親自前去,召見皇子。
然後父子相認,皆大歡喜,憲宗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佑樘」。可是不久,紀氏便突然去世了,很可能是萬貴妃下的毒手。
而後萬貴妃幾次謀害朱佑樘不成,被活活氣死。不多久,明憲宗也追隨他的愛妃而去,朱佑樘登基稱帝。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中,有許多人物可以從上面找到原型,萬貴妃和劉妃一樣嫉妒心太重,陰險毒辣,而保全了朱佑樘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宮婢和一個太監張敏,與狸貓換太子中的宮女寇珠和太監陳琳也只是大同小異罷了,當然,現實生活沒那麼美好,沒有包拯那樣的清官,紀氏也是默默地死去。
來源:網路
『叄』 《狸貓換太子》演的故事是怎樣的
《狸貓換太子》演的故事是這樣的:北宋真宗趙恆中年無子。東宮李妃、西宮劉妃先後有孕。趙恆傳旨,誰先生男,便立為皇後。劉妃與內侍郭槐定下毒計,在李妃生養之時,用狸貓換出太子,誣陷李妃產下妖孽。真宗信以為真,大怒,將李妃貶入冷宮。劉妃又暗命心腹宮女寇珠將盒中「妖孽」扔進御河。大內總管陳琳心有懷疑,跟隨寇珠,動員她打開了妝盒,證實盒中正是太子!陳琳與寇珠為人正直,不忍殺害無辜,決定救太子。陳琳在郭槐的嚴密防守下,冒著生命危險,把太子裝在金絲妝盒裡,謊稱慶賀八賢王生子,送到了八賢王府。七年後,劉妃雖然冊立為後,但她的兒子不幸夭折。趙恆遂將八賢王撫養的趙禎立為守缺太子,承繼皇位。趙禎遊玩時在冷宮見到了生母,雙方不知情,未能相認。此事被劉後、郭槐得知,進而生疑,深恐陰謀敗露,遂定計命陳琳拷打寇珠,追查真相。寇珠保守秘密受刑而死。劉後又設計欲殺害李妃。陳琳與冷宮總管秦鳳在宮中放起一把大火。
《狸貓換太子》的二本:冷宮一場大火,李妃趁亂逃出皇宮。劉後請旨,畫影圖形緝拿李妃。太子趙禎聞訊,闖入皇帝寢宮為李妃求情,無意中打翻皇帝虔心苦煉的丹葯。趙恆此時心情極差、疾病纏身、脾氣暴躁,在劉後挑唆下,廢黜太子。陳琳闖宮陳述利害,使皇帝收回成命,但太子被劉後帶回昭陽宮親自調教。李妃倉皇逃命,夜雨中躲入破廟,得到范仲華等一群小乞丐的幫助,擺脫了官府的搜捕。李妃與范仲華相識於患難之中,結為母子,相依為命。李妃出逃時使用的腰牌,落到捕快手裡,並轉到宮中。劉後、郭槐認定腰牌是陳琳之物,奏明皇帝,要處斬陳琳。八賢王急至金丹閣,力勸皇帝赦回陳琳。陳琳備述狸貓換太子的前因後果,並甘受酷刑,以表心跡。皇帝終於恍然大悟,召集群臣,要平反冤案。誰知事出意外,真宗趙恆過度激動,突然駕崩!平反昭雪事功虧一簣……
《狸貓換太子》劇照
《狸貓換太子》的三本:11年後,少帝趙禎臨朝親政,大放花燈,舉國歡慶。流落民間苦熬歲月的李妃百感交集,不禁悲呼『趙禎我兒」!她被捕解送開封府問罪。包拯審訊時發現案涉宮闈,事關重大,遂追根尋源,查找人證。盡知內情的八賢王,自真宗駕崩,心灰意冷,此刻為保社稷宗廟安穩,緘口不語。而劉後、郭槐則搶先一步,毒死陳琳,使案情陷入僵局。豈料陳琳曾暗寫密折,錄下狸貓換太子的全部內情,交養女寇玉收存。陳琳遇害後,寇玉闖府衙,見李妃,送密折,訴隱情。包拯物證在手,設計「陰審」郭槐,獲得口供。進而安排李妃告御狀,說服八賢王挺身作證,向趙禎剖明疑案真相。沉冤終於昭雪,公理、正義終於回歸。
『肆』 歷史上「狸貓換太子」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清代謝藍齋根據說書藝人石玉昆《龍圖公案》整理的《龍圖耳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宋真宗乏嗣,劉、李二妃俱懷有身孕。時欽天監奏天狗星犯闕,真宗分賜二妃玉璽龍袱一個,以鎮天狗沖犯。又刻金丸一對,上書「金華宮劉妃」「玉宸宮李妃」,賞給二人用來驅除邪祟。一次真宗酒後醉言:「皇後已死,誰若生有皇子,就立為正宮。」劉妃心胸狹窄,惟恐李妃生下皇子於己不利,就與總理都堂郭槐暗中勾結,設計陷害李妃。次年三月李妃分娩,郭槐買通接生婆,用剝了皮的狸貓偷換出太子。而李妃因血暈不省人事,毫無察覺。劉妃命令宮人寇珠將太子抱至銷金亭,用裙帶勒死,丟至金水河中。然而,寇珠素懷憐憫之心,不忍下手,時逢內宮首領陳林采辦果品歸來,就將太子放入妝盒,前往南清宮八千歲處求救。八千歲獲知詳情後,把太子暫時收養起來。
劉妃向皇帝進獻讒言,說李妃生了妖孽。宋真宗聯想到「天狗犯闕」,雷霆大怒,將李妃貶入冷宮。後來,劉妃也生有一子,依照約定,皇上立她為正宮,兒子為太子。不想太子七歲夭折,真宗傷心不已。八千歲趁機將李妃之子引見,皇上見其聰明伶俐,又酷肖自己,十分高興,便將他封為東宮太子。劉後見太子面貌舉止頗似真宗,想起了七年前之事,就嚴刑逼供寇珠。寇珠為保全李妃及太子,堅貞不屈,觸階而死。
李妃得知太子是自己的兒子後,天天燒香祈禱。恰被劉後撞見,就密奏皇帝說李妃詛咒自己。真宗下詔賜死李妃。冷宮內侍紛紛為李妃鳴不平,有一面貌酷似李妃者甘願替其受死。內侍官秦風則派心腹將李妃偷偷護送出宮,安置在陳州家中。郭槐與秦風向來不和,就設計焚燒了冷宮,把秦風活活燒死。李妃在陳州秦氏家中,思君念子,哭瞎雙眼。秦風死後,她遂失去經濟來源,棲身破窯,乞食為生。這時太子已經登基,是為仁宗。包公放糧,途經陳州,李妃攔轎喊冤,並拿出金丸為證。包公見是國母,就帶她同回開封府,包公夫人為其治好了眼病。仁宗因從小在南清宮長大,奉狄後為母親。適逢狄後做壽,包公送李妃進宮與仁宗相識。狄後召來仁宗,母子二人最終相認。仁宗下密旨令包公嚴審郭槐,又將郭槐供詞拿給劉後審閱,劉後作賊心虛,膽戰驚恐,突發暴疾身亡。仁宗命令包公代寫詔書頒行天下,匡正國典,祭祀天地、太廟,迎請太後還宮正位。此時黎民百姓才知當朝國母姓李,而不姓劉。
上述就是人們熟知的「狸貓換太子」故事。後來有人依據《龍圖耳錄》將其寫進了一百二十回的《三俠五義》。劇作家們也不甘寂寞,把它改編為《狸貓換太子》戲曲,廣為傳唱。以至於七歲小兒、八旬老嫗也諳熟這段宮廷秘聞。
『伍』 歷史上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嗎
沒有,那是編的,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後還以皇後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後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後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陸』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狸貓換太子在歷史上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只是是清代石玉昆的小說《三俠五義》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有可塑性,情節跌宕起伏,很容易深入人心,所以人們看到劉娥、李宸妃、宋仁宗這幾個歷史人物的名字,就想起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不是真實存在,那麼這個故事有什麼原型嗎?,又或者說它是根據什麼事實改編的嗎?
再者這件事也與包拯沒有關系,徹查這件事是仁宗本人。
『柒』 有誰知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編輯本段]【一般傳說】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後死後的事情。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為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後,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為李妃產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為皇後。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得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面,母子天性,兩人都面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面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余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為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仁宗狄皇後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為首相。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於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台,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編輯本段]【史實回放】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為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後還以皇後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後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後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編輯本段]【子虛烏有】
「仁宗認母」這一事件整個過程,也與包拯毫無關系。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時包拯還是一個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29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本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由於包拯為孝敬年事已高的雙親,請求回到家鄉附近任職,於是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由於還不在父母身邊,包拯又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才在親友勸告下,離家去天長縣(今屬安徽)任職,而這時他已經40歲,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更加詳細:
http://ke..com/view/94328.htm
『捌』 狸貓換太子講的是什麼事
北宋真宗年間,遼軍大舉攻宋,要塞澶州危急。真宗皇帝率禁軍主力增援,然而,大軍到了黃河岸邊,真宗卻因畏怕危險,不敢過河,以寇準為首的主戰派與以丁謂為首的主和派發生了激烈第爭執,以致於寇準情急之下收拉皇帝的衣袖,造成局勢失控,形成僵持。在這危急時刻,以一名叫李玉的王府誥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打破僵局,促成皇帝渡河,保住了宋室江山。李玉的美貌與智慧深深打動了真宗皇帝,而李玉對真宗也是情根深種,二人在寇準的撮合之下相愛了。然而,後宮的德妃劉娥,卻是個陰險狡詐,妒心深重的人,當真宗決定將李玉迎納入宮以後,她妒發入狂,用盡奸計欲置李玉於死地,李玉在真宗、寇準、陳琳等人的保護下數次死力逃生,但她寬容大度並不計較。然而,劉娥卻變本加厲,從只對李玉以人,最後發展到了弒君的地步。終於,劉妃的奸謀暴露在眾人面前,然而,由於皇帝的軟弱,和李妃的善良,他們再一次寬恕了劉妃。終於,李玉懷孕了,劉娥表面上與李玉親親熱熱,暗地裡串通丁謂等人精心策劃了狸貓換太子的毒計,而此時皇帝和李玉卻懵然不知。李玉臨產了,皇帝親眼看到她產下了妖孽,龍顏震怒, 寇準身死、李玉逃亡、皇帝陷入劉娥的控制之中,在這國家危難之際,包拯臨危受命,他對整個案件的調查,揭露了劉娥用狸貓換太子的事實,最終使真太子當上了皇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