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小故事
① 歷史名人都有些什麼軼事,趣事
1、劉徹金屋藏嬌
陳皇後,小名阿嬌,原為漢景帝劉啟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嫵媚、楚楚動人。某日,其母帶她入宮,漢景帝的兒子劉徹也在一邊玩耍,便將劉徹抱起問道:「我把阿嬌姐姐嫁給你為妻好嗎?」
阿嬌年歲雖比劉徹大,但劉徹長居深宮,經常與阿嬌嬉戲,見大姐姐皓齒明眸,又擅童玩,於是毫不考慮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她藏之於內!」
陳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大喜,於是勸漢景帝立劉徹為嗣。
2、楊堅懼內
根據史書記載,楊堅和皇後關系非常親密:「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
獨孤皇後到了晚年時,楊堅想找一兩個美人作為生活調劑,他試探性寵幸了宮女尉遲氏,卻沒想到皇後悲憤交加之下怒殺此女。楊堅一氣之下感覺皇帝尊嚴受到打擊,脾氣暴躁的他負氣離家出走。
孤獨寂寥的老年楊堅雖然試圖在陳、蔡貴人等青春美人那裡找點人生歡樂忘卻愁苦,但失去皇後的痛苦始終無法自拔,而且他也隱隱感悟到了對愛妻的傷害。
獨孤皇後去世剛剛一年多,楊堅就一病不起,臨終前對皇太子和負責山陵的官員說:「我的喪事你們商量著辦吧。唉,說這些有什麼用,我實在忘懷不了皇後,如果靈魂真有知覺,一定要讓我們夫妻在地下團聚。」
3、朱佑樘一夫一妻
朱祐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實踐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後,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後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實在不易。
孝宗和張皇後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從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
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紀錄,也算是朱祐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正是由於孝宗堅持只寵皇後一人,使得他成為歷代皇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的絕無僅有的典型,給他明君賢主色彩頗濃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許多亮色。
4、戚繼光懼內
戚繼光的妻子王氏,將門虎女,野史上說她「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有關戚繼光怕老婆的典型事例,最被廣為傳頌的是這樣三件事:
一是戚繼光被部下所激,命親兵接老婆入軍營。帳內眾將皆盔明甲亮,手執利刃,一派殺氣騰騰,想給其妻一個下馬威。
不一會兒,其妻抵達營帳,見了這等陣勢,卻無絲毫恐懼之色,反而目光威嚴,對著戚繼光喝道:「喚我何事?」戚繼光聞言,膽戰心驚,撲通一聲跪下說道:「特請夫人閱兵。」
二是戚繼光架不住部下的慫恿,沖入家裡想用利劍嚇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綱。當時其妻午睡剛醒,立馬怒吼:「你拿著寶劍想要干什麼?」
戚將軍嚇得渾身哆嗦,寶劍掉地,匆忙應答:「我想給夫人殺只雞吃。」夫人一聽開口說:「以後殺雞再不要大聲嚷嚷。」戚繼光連連稱是。
三是王夫人所產下的幾個孩子都夭折了,於是戚繼光背著夫人偷偷的納了陳姓、沈姓、楊姓三個小妾一共生了5個兒子。
本來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無事,那曉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風,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順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繼光算賬。
聽到這個消息的戚繼光在衣服裡面穿好鎧甲後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見面就嚎嚎大哭說無孝有三,無子為大,沒有兒子的壓力太大了。
王夫人見狀也心軟了,把刀扔了後也嚎嚎大哭起來,後來從妾生的兒子里過繼了一個作為自己的兒子來養,事情才平息下來。
5、鄭板橋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
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
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
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佑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戚繼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板橋
② 閩清名人軼事小故事
可以去 趣聞軼事網 看看 裡面有挺多文章
望採納 謝謝
③ 生活中的趣事小故事。
上網上找吧,1:把車還我
股市下跌,帶來的是社會綜合症。往往在股市跌的最狠的時候,也是公檢法戰線的同志業余加班自行展開嚴打的時候,城管、工商等其他戴紅袖箍的同志們下班後也都很忙。
一炒股的哥門兒,老爸是高級公務員,自然不信邪,炒股炒不好,喝酒還喝不好。
一次,滿嘴酒香的回家時正碰上警察在查車。就在他暗叫倒霉下車接受檢查,當然得叫那個小警察給大警察打電話,小警察接了個電話,捧著手機,指手劃腳,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炒股的哥門兒一看有機可趁,就悄悄的返回車里,趁打電話的小警察不備,風風火火的把車開回了家。到了第二天,有人來敲他家的門,正是昨天的那個小警察。他的酒現在已經醒了,自然理直氣壯的質問小警察:"你來干什麼?有什麼事?"警察說:"你的車我已經給你開到了門口,現在,你把警車還給我吧?"
2:攔警車
一次吃飯,一個持有中科英華(大家可以查一下股票代碼,沒有特別意思,只是娛樂一下)的哥兒們喝的有些高,但看起來還算清醒,大夥就沒理他。飯局散場的時候,這哥兒們忽然沖到馬路中央,伸手攔住了一輛正在巡邏的110警車,然後拉開車門,沖坐在裡面的警察大聲說:我知道你們這車一塊一一公里,可你們也用不著寫這么大給我看,你們以為我是近視眼呀……
3:生意真好
買了某飯店的股票後,哥們就經常去那飯店吃飯,這樣可以學林股神,順便調研一下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有個哥兒們中途去廁所(調研的很細致),回來後很神秘的告訴其他哥們:"這家飯店的生意太好了,連廁所里都擺著兩桌!股票肯定會漲"大夥正奇怪的時候,一夥人沖了過來,揪起那哥兒們就要打。其他人當然不幹了,問他們:"他又沒惹著你們,你們打他干什麼?""打他干什麼?我們吃飯吃的好好的,可這傢伙跑到我們包房裡撒了泡尿就走。"
4:車漏油了
有一個比較酷的哥兒們,80後的,一次他身穿皮褲腳蹬摩托去趕飯局。一通傻喝之後,大家撤退。在五棵松(京城一地名)分手的時候,這哥兒們忽然尿急起來,就走到一松棵樹下,沒解皮褲,但解開了腰帶,只見他手提著腰帶,沖著大樹就開始暢快起來。暢快的時候還唱著《西遊記》主題曲,"你牽著馬,我挑著擔"。結束的時候,他還拎著腰帶一通狂抖,別看還真的有點像猴拳。然後,他推出自己的摩托車。就在他要發動的時候,他注意到皮褲下的地面居然濕成了一團。於是,他特迷糊的問了哥們一句:"奇怪,我的車怎麼漏油了?"
5:鈔票大放送
有個喜歡在博客評論區拍板磚的老股友,他有個特傳奇的愛好,一喝高了就說自己的股票漲停了,然後給人發錢,一人一百,讓人打車回家。誰不要他就跟誰急,狠不得暴打人家一頓。
可一到第二天,他就特委屈的挨個跑到人家面前,擺出一付可憐相:"大哥,把昨天給你的錢還給我吧,沒漲停,跌停了……"
最搞笑的是,同樣的給人發錢的事,一個月內居然在他身上發生了三次。
6:扔手錶
某基金公司老總,酒醉後總愛和人打賭,有一次他深夜不回,家裡人去各大酒館找他。找到他時,他正在大街上嚷嚷著要和另一基金公司老總比手錶的優劣。吵到最後,他老人家把手腕上的歐米茄脫下,往街對面一扔,然後急步走過去撿起來興奮地大叫:"你看,我的手錶還在走,這說明我們公司的基金抗跌,你也來試試?"
7:四海為家
為了迎接奧運,北京的很多街上都堆有花壇,有天清晨出門,發現花壇里睡著一個哥兒們,渾身上下只有一條小褲衩。 而他的襯衣,褲子,領帶,都疊得整整齊齊的放在旁邊,上面壓著他的手機,居然是關了機的。還有皮鞋,也是整整齊齊的擺著,襪子放在鞋洞里……
看來這哥兒們是把這當家了。後來一想,幸虧這哥兒們沒有裸睡的愛好,不然,更有熱鬧可看了。
8:爬樓梯
有一次,北京來了網友,號稱要把我們上海人灌倒在桌子底下,我們當然都不服氣,於是輪番上陣。從啤酒喝到紅酒,從紅酒喝到黃酒,從黃酒喝到白酒,最終的結果是:那位北京的老兄本應把腳趾骨折的太太抱上樓,卻稀里糊塗把一個最漂亮的上海年輕女網友硬從一樓背到七樓,再從七樓踉踉蹌蹌送回到一樓,被他太太一頓暴罵,"你真醉了嗎,選股的水平不差呀,七個漲停呀!"。
9:遭遇劫匪
跟一幫人喝了完酒,約了去某某家。走著走著,一個人就走丟不見了,另一個就去找他。大家先到某某家,坐下,過了一會兒走丟的那個人來了,很神氣地給大家說他碰上劫匪了,讓他連打帶嚇用磚頭把劫匪給砸跑了。話剛說完,去找他的那個人也到了,氣急敗壞的說走丟的那丫的用磚頭砸他,砸得他抱頭鼠竄 .....
10:我又來了
一次,幾個朋友約在一家名叫魚頭王的酒店喝酒,其中的一位喜歡看老花博客的朋友喝多了之後,硬是要趕到另一家酒店去會另一批喜歡看小侯博客的酒友,大家攔他不下,只得放他去了。可沒過多久,他又一臉燦爛地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一邊連聲抱歉:"對不起,對不起,我剛剛喝了一頓,來晚了。"說著,一股坐了下來,沖著服務員喊道:"來啊,菜單!"
後來我們才知道,他離開我們之後,很利落到的鑽進了計程車上,沖著司機大聲說:"開路,去魚頭王!"結果,司機帶他在街上溜了一圈,又把他送了回來。等他再次來到我們面前時,他已經辨認不出誰是誰來,沖著當時正在看多的老花說:"侯寧大俠,侯天王,你看的太准了,不虧為中國四大恐怖天王(大家知道中國股市四大恐怖天王是誰嗎?),比那個鼓吹"泡沫頌"的xx(大家知道中國股市四大"泡沫頌"歌唱家是誰嗎?)強多了!"
11:情義綿綿
有一個平時說話做事很正派的中級公務員喝高了,去一棵小樹旁方便,完事了抽身要走,卻感覺有人扯住了他,他回頭推辭,"不,不,太晚了,我該回去了,妹妹再見。"
無奈就是走不脫。等他的人看他一個人忙活,等的不耐煩了,也過來跟他一起勸解,"小姐,你鬆手吧,我們以後再來,機會有的是呢。"來來回回推辭一個多小時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其實是把腰帶連人帶樹一起捆上了,還跟樹好一陣情義綿綿……
12:算命
一次, 我的一個外地的朋友到北京辦事,朋友們去飯店聚了一下, 由於股票跌的太多,他喝的有點高,到了酒店後,死活不肯把房間鑰匙拿出來,"我不割肉,我不看帳號,我也不看大盤,你們別想勸我,我支持奧運,我這是馬拉松投資法,我崇拜馬家軍的王軍霞,我得堅持,你的《操盤手》應該讓王軍霞演,湯唯不行。啊,湯唯也是死也不賣的長線價值投資呀,最後奉獻了,那我們在開會研究研究吧。"
沒辦法,我們只好去酒店前台另想辦法。等我們和服務員一起回到房間門口的時候,只見他正津津有味的把自己的錢包里的鈔票、信用卡、名片之類的玩藝一張一張整整齊齊的擺在地上。看到我們後,他興奮而欣喜的說 :"來來來, 我給你們算上一卦!剛才我已經算出來了,管理層會在3000點救市的。"
④ 一個名人的10則小故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愛因斯坦怎樣走近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一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迴音空盪。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一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一本,並認真精讀了一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名言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一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
愛因斯坦
⑤ 誰能給我15個名人軼事的故事300字左右
赫魯曉夫評畫
有一次,赫魯曉夫去參觀一個抽象派畫展,看著看著,他大罵起來:「這叫什麼畫,一頭驢子用它的尾巴可以畫得比這更好。」他把負責畫展的恩斯特叫來臭訓一頓。不料,恩斯特也不是盞省油的燈,當面頂撞說:「你不是藝術批評家,也不懂美學,你對美術作品一竅不通。」赫魯曉夫自然不理會這個,反而說出一番令人大開眼界的真心話來:
「當我是一名礦工時,我不懂;當我是黨的一名低級官員時,我不懂;當我在望上爬的各級階梯上時,我不懂。但今天我是總理,是黨的領袖,因此,我現在當然懂得,不是嗎?」
沈從文聽戲
汪曾祺記晚年的沈從文,說到他在家鄉聽古調猶存的弋陽腔儺戲,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對年輕人打鼓失去舊范很不以為然:「沈先生聽了,說:『這是楚聲,楚聲!』他動情地聽著『楚聲』,淚流滿面。」
——張業松《聽沈從文說話》(見《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12月5日)
第歐根尼小故事
古希臘的一個哲學家第歐根尼的故事,亞歷山大是當時的皇帝。
一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亞歷山大對他說:「你可以向我請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賜。」第歐根尼躺在酒桶里伸著懶腰說:「靠邊站,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亞歷山大託人傳話給第歐根尼,想他去馬其頓接收召見。第歐根尼回信說:「若是馬其頓國王有意與我結識,那就讓他過來吧。因為我總覺得,雅典到馬其頓的路程並不比馬其頓到雅典的路程遠。」
有一次亞歷山大問第歐根尼:「你不怕我嗎?」第歐根尼反問道:「你是什麼東西,好東西還是壞東西?」答:「好東西。」第歐根尼說:「又有誰會害怕好東西呢?」
征服過那麼多國家與民族的亞歷山大,卻無法征服第歐根尼,以至於他感嘆:「我若不是國王的話,我就去做第歐根尼。」
(摘自《古希臘的智慧之思並辨著》,華夏出版社)
驢和總裁的關系
一個城裡男孩凱尼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第二天農民來找凱尼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凱尼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凱尼說:「OK,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嘛?」凱尼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凱尼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凱尼。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凱尼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凱尼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凱尼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龔寶良摘自4月10日《文化報》)
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後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後,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後,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鬥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
上帝很饞,見誰咬誰,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與生俱來的,有後天形成的。既然無法抗拒,又難以彌補,就只有「既『咬』之,則安之」,從容應對。你咬你的,我活我的,不屈服於命運的擺布,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或者乾脆學學尼采,公開宣布:上帝死了!
上帝又吝嗇得很,決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給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點苦難……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頂好的辦法,就是像那個老師那樣去自勵自慰;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只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這一口更大罷了 。
荒地上的鮮花
南山腳下有一寺廟,廟的周圍雜草叢生,香火稀少。後來,寺廟里來了一位雙目失明的出家人。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寺廟住持的嘆息,為本寺的「凄清」,為本寺周圍的「荒地」。從那以後,那和尚在誦讀經書之餘,便摸著鋤頭在周圍的荒地上拓荒,一鋤一鋤地翻地,然後,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種。日復一日,他一有空便到荒地上忙碌,他的師兄們都以為他「有病」。
在別人的嘲笑中,他播下的種子發了芽,長了莖,綠了葉。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當寺廟的和尚出來做功課時,全都驚呆了,周圍的荒地上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那些花在春日的陽光和柔風中,綻放出千萬種風情。
因為那片鮮花,寺廟的香火空前昌盛起來,但那和尚卻不顧住持和師兄們的苦苦挽留而離開了寺廟。他說他要把這里的種子帶到別處去。
幾十年後,那位雙目失明的在荒地上播種鮮花的和尚成了人們敬仰的大師——心明禪師。
點示:面對雜草叢生的荒地而去憧憬和播種自己看不見的花朵,這需要有一顆不朽的心,一顆高遠的心,一顆樂觀的心,一顆無私的心。只要心中有花,在怎樣的荒地上都能春色滿園。(摘自《新華日報》明飛龍/文)
舌和牙
商容是殷商時期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他的床前問候說:「老師您還有什麼要教誨弟子的嗎?」
商容張開嘴讓老子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
商容又問:「那麼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全都落光了。」
商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子說:「你能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
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過剛的易衰,而柔和的卻能長久吧?」
商容點了點頭,笑了笑,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許多道理幾乎全在這其中了。」
教擇偶
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最大的麥穗。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是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⑥ 簡短的小故事
1、魯人賣鞋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2、袋鼠的故事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3、燒水的故事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4、友情的故事
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郁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5、農夫的故事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⑦ 王安石故事的軼事典故
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
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夫人,說她丈夫喜歡吃鹿肉絲。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夫人問,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大家說,擺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一下,鹿肉絲放得離他最遠。結果,人們才發現,王安石只吃離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擺著鹿肉絲,他竟完全不知道。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飲食和儀表,衣裳骯臟,須發紛亂,儀表邋遢,王安石的這些惡習眾所周知。蘇洵曾經描述王安石說:「衣臣虜之衣,食犬憊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慶歷五年(1045年)三月,韓琦任揚州知府,王安石為簽判,成了韓琦的幕僚。王安石經常通宵達旦地讀書,因此當差的時候時多來不及洗漱裝扮。韓琦以為王安石夜夜尋歡作樂,就勸他不可荒廢讀書。王安石也不辯解,只是說韓公不能知我,後來韓琦才發現王安石非常有才華。 相傳蘇軾有一日於京都相國寺和佛印和尚對飲。酒意正濃,佛印和尚便揮毫題寫了一首「酒色財氣詩」來:
酒色財氣四堵牆,
人人都往牆里藏。
誰能跳出牆垛外,
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軾看著別有情趣的「酒色財氣詩」即度和道:
飲酒不醉最為高,
見色不迷是英豪。
世財不義切莫取,
和氣忍讓氣自消。
後來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國寺,看到牆上的「酒色財氣詩」頗感新鮮。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絕,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詩。這首詩把人們恐懼「酒色財氣」與國民生計聯系起來,給「酒色財氣詩」添上了積極向上的色彩。
> 世上無酒不成禮,
人間無色路人稀。
民為財富才發奮,
國有朝氣方生機。
王安石不愧為推行新法有獨創的宰相,一絕「酒色財氣詩」引來了神宗皇帝的詩興。當即,神宗皇帝吟道:
酒助禮樂社稷康,
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國家盛,
氣凝大宋如朝陽。
明月當空叫,黃犬卧花心
王安石任宰相時,當時潮州(當今的廣東)有位文人去拜訪王安石,並要求王安石為他改詩,原詩是這么寫的「明月當空叫,黃犬卧花心」。王安石一看這詩就笑了,明亮的月亮怎麼會叫呢?黃狗怎麼能卧在小小的花心上呢?於是他提筆將這兩句詞改為了「明月當空照,黃犬卧花蔭」,於情於理,那位潮州人看後笑笑,一言未發。王安石進拜宰相期間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王安石兩起兩落,熙寧七年(1074年)年罷相,次年復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為了疏解煩悶的心情,王安石游歷南方,來到了潮州,他暫時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庭院,裡面的花開得很艷麗,有一個花農在忙碌著,王安石便詢問花農:「老農,這是在做干什麼?」花農回答:「我在捉蟲子。」王安石就很好奇:「你的花開得這么好,怎麼還會有蟲呢?」花農回答:「有一種蟲叫黃犬蟲,它很厲害的,它喜歡啃食花心,花的莖部還會流膿,被它這一折騰,花就活不了了」。花農話音剛落,王安石就想起了數年前那個潮州文人讓其改的詩,原來詩中指的「黃犬」不是指黃狗,而是指黃犬蟲呀,王安廠為此感到很不安,當夜他睡不著,讓當地人陪他去散步,當時天上的月亮很明亮,寂靜的夜裡傳來婉轉動聽的鳥叫聲,一般的鳥兒都不會在半夜時分鳴叫,王安石感到好奇,便問:「這鳴叫聲是什麼鳥?」當地人告訴他:「這種鳥叫明月鳥,越是明月當空的時候叫得越歡。」王安石才知道那句詩中的「明月」指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明月鳥,而當時那個潮州人並未告訴他這個情況,估計還暗笑他將近十年的時間了吧。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光無限,蘇軾攜書童前來泰山遊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軾與書童隨人流進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度不俗之人,蘇軾仔細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蘇軾連忙招呼:「王大人,怎麼這么巧,你也來游泰山?」
王安石見是蘇軾,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軾急忙辯解:「哪裡話,能與王大人同游佑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身後:「這是書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輕人,說:「我的書童學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智打招呼,誰知學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脫口接道:「軾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鬥嘴,王安石插話說:「學智說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因為根基斜了,才軾前傾啊!」蘇軾「囑」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說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軾相視著「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智也跟著吃吃地笑了。 北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杭州一帶陰雨綿綿,到了八九月份收割莊稼的季節,田地里顆粒無收。米價一天一個價,到了十月,米價已從原來的每石400文猛漲到每石1500文了。為了阻止米價節節上漲,大宋朝廷連連下發官文,要求每石米的價格控制在500文左右,違者就地斬首示眾。
杭州時任知府呂向高為了落實朝廷政策,限制杭州府下屬各縣市面上的米糧漲價,特派幾名心腹到各縣巡查。心腹們先後回來稟報說:「大人,慘不忍睹啊,街頭到處都是餓死的災民,請您快想辦法啊,快向朝廷求援吧……」
自從規定大米不準漲價後,杭州府的米商都不願意把米拿出來賣,導致市面上無米可供,飢民紛紛外遷,杭州街頭到處是餓殍(piǎo,餓死的人)。呂向高已向朝廷求援3次,可朝廷來信說陝甘一帶連年大旱,朝廷國庫空虛,無力顧及江南一帶的災情,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呂向高無奈地嘆了口氣,這時他派往鄞縣的心腹也回來了。這個心腹一回來就跪倒在地,大呼道:「大人,鄞(yín,屬浙江省)縣出大事了。」
在呂向高的催促下,這名心腹從腰間掏出一張蓋著鄞縣印鑒的告示,說鄞縣縣令王安石違抗聖旨,不但置朝廷每石米500文之規定於不顧,而且還公開發布告示允許大米漲價,鄞縣的大米每石已漲到3000文了。
作為縣令,王安石不僅不抑制米價上漲,而且還推波助瀾,致使米價漲了6倍,這是殺頭之罪啊。呂向高看完告示後,驚訝不已。他心想,這王安石仗著祖上世代為官,肚子里有些墨水,在江南有些名望,竟敢無視朝廷聖命,得找他算賬去。
第二天一大早,呂向高就帶著師爺和一幫心腹,興師動眾地來到鄞縣。王安石早已領著手下在城門口等候他了。
呂向高一見到王安石,就怒罵道:「王安石,你可知罪?大災之年,違抗聖命,不積極抑制米價,我要親自送你面君。」說罷便招手示意手下將王安石綁了。
這時,只見王安石的師爺來到他身邊,在其耳邊悄悄耳語,一旁的呂向高見狀,朝那師爺大喊道:「你家大人已經快成朝廷的死囚了,有什麼事不敢大聲說出來讓我聽?」
那師爺嚇得跪倒在地,王安石說道:「你就照實說吧。」
師爺點了點頭,對呂向高說:「呂大人,是這么回事,自從我家大人發出布告允許大米漲價後,各地米商紛紛涌進鄞縣,他們為了感謝我家老爺,不斷給我家老爺送銀兩。前幾天,一個外地米商沒有給我家老爺送銀兩,老爺就派我跟那米商索要,這不,那米商拿著銀兩來了。」
師爺的一番話,更讓呂向高氣得吹鬍子瞪眼睛,心想這王安石的膽子也太大了,大災之年不僅不為朝廷著想,還擅自抬高米價,收賄索賄,發國難財,這樣的人砍頭100次都不夠。
呂向高咆哮道:「將那米商帶來。」不一會兒,一個肥胖的米商被推到呂向高面前跪下,他嚇得哆嗦著身體道:「大人,草民有罪,但這不全是草民的錯。鄞縣發布公告說這里允許大米漲價,我作為商人當然想賣高價,就跑來了。至於給那位大人送禮,本不是我的意願,是那位大人派人來索要,我才不得不……」
「滾!滾!」呂向高不等那米商把話說完,就把他罵走了。隨即,呂向高問鄞縣師爺:「你們一共收了米商多少賄賂,可有賬目?」
師爺答道:「回老爺,全部有賬。」
呂向高下令將王安石和他的師爺押回鄞縣縣衙,准備審理後上報朝廷處決。
城門離縣衙有一段路程,當呂向高帶領一隊人馬路過一個集市時,那裡人頭攢動,鬧市不遠處還傳來唱戲的聲音和陣陣掌聲。大災之年,杭州其他縣城都餓殍滿街,一遍凄涼,可鄞縣不僅集市繁華,還有唱戲的。呂向高滿腹疑惑地來到那唱戲處,戲台前看戲的老百姓見有官府人馬到來,正要散去,呂向高大喊道:「各位父老鄉親,我乃杭州知府呂向高,來本地視察災情,大家不必驚慌。」
呂向高在講話時,老百姓已看到他們的縣令王安石被捆綁押解,紛紛圍攏過來,下跪求情說:「大人,為何捆綁王縣令,他可是好官啊。」
呂向高把王安石擅自抬高米價、收受賄賂的事情講了一遍,突然一位老婦人來到呂向高面前大聲說:「你說得不對,敢問大人,這大災之年,咱杭州府哪個縣不是街市蕭條?你再看咱鄞縣,米糧充足,街市繁華,沒有一個人餓死。這是誰的功勞?是王縣令的!請問大人,我們王縣令何罪之有?」老婦人的話引來一片掌聲。
呂向高無言以對,這老婦人說得沒錯,鄞縣確實沒有一點受災的跡象。他沉默片刻後對圍觀群眾說道:「我會好好調查,給大家一個交代。請放心,朝廷不會冤枉一個好官,也決不放過一個貪官。」
來到鄞縣縣衙,呂向高公開審理王安石。公堂上,呂向高問王安石為何置朝廷聖命於不顧,抬高米價。
王安石神情嚴肅地說:「大人,如果執行朝廷規定的米價政策,鄞縣跟其他縣一樣會餓死很多人。不放開米價,哪個米商願意出售大米?」
「這樣高的米價,老百姓買得起嗎?」
「大人有所不知,江南歷來富庶,不僅魚米豐饒,商業也十分發達,普通人家幾十年下來,都小有積蓄。乍遇荒年,人們需要的只是糧食,米價雖高,儉省一點,也能堅持一年半載。那些家庭貧苦,無力買糧的人家,我會發給他們銀兩救助。」王安石邊說邊叫師爺將救助名冊拿來呈遞給呂向高。
救助花名冊上,不僅詳細記錄了受助人的名字、住址、家庭人口,而且還有受助人按的紅手印。呂向高翻看完畢後,語氣有所緩解,問道:「救助的錢來自哪裡?」
「大人有所不知,那些米商發財後,個個歡呼雀躍,紛紛給我王安石送來金銀。如果我拒收,他們一定會誠惶誠恐,我就收下他們奉送的銀兩,登記造冊後又發給那些無力買糧的窮人。」王安石叫師爺將那份收受米商銀兩的花名冊拿來。呂向高將兩個花名冊進行比對,一收一支,分毫不差。
呂向高這才發現王安石的高明處,大災之年他將鄞縣治理得這么好,實在不簡單。他不僅沒有治王安石的罪,反而將鄞縣的做法上報朝廷,請求朝廷嘉獎王安石。他甚至還向王安石請教下一步應對杭州府災情的辦法。
王安石建議杭州府境內都將米價徹底放開,說一開始米價會節節攀升,但不出3個月,米價就會回落到1500文左右一石。呂向高根據王安石的意思,通令江南各地放開糧價,米價一下子沖上每石3500文。全國各地的米商得知消息後,都源源不斷地把米販到江南來。江南市面上大米充足,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不到3個月,米價果然又回落到1500文一石了。
江南民眾終於渡過了難關,杭州府卻又面臨新的問題,陝甘一帶因大旱缺少米糧,朝廷下令要求各地支援。
王安石又給呂向高出主意,讓他即刻發布公告,以每石1000文的價格收購大米。
大米1000文一石,米商們肯賣嗎?呂向高半信半疑,王安石卻胸有成竹地說:「大人有所不知,前陣子這里的米價飛漲,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把米販到我們江南來了,賺足了腰包,眼下米糧越積越多,再過幾個月江南新米就上市了,那些商人不好再把米糧運回去,只能降價銷售,否則就會賠本。我算了一下,1000文一石,米商已經保本了。」
呂向高採納了王安石的建議,以1000文一石收購了大量米糧,運往陝甘一帶,受到朝廷嘉獎。王安石也因此名聲大振,後來成了北宋的一代名相。 蘇東坡與王安石同朝為官 ,由於政治見解和主張不同,兩人逐漸疏遠,最後到王安石晚年,他們為各自的政見鬧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進一步,蘇東坡都要寫詩文相譏諷,弄得王安石十分惱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元豐初年,那些記恨蘇東坡的人抓住他寫詩譏諷朝廷的事奏了他一本。神宗看了,十分震怒,派人把蘇東坡抓來投入了大獄。蘇東坡很清楚這次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
再說王安石,罷相後早已退隱山林,所以不知蘇東坡入獄的消息,等這場轟動朝廷的「烏台詩案」傳到江寧時,蘇東坡的罪名已定。想起國家多難,人才難得,王安石連夜寫信派人飛馬進京給神宗皇帝。信中說,哪有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反而為些小文字惹的麻煩去殺那有學問才華的士子?
宋神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曾任用王安石做宰相推行變法。王安石雖然早已退隱,但神宗對他還是十分敬重。神宗看信後,思之再三,覺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將蘇東坡放了,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做小官。從此,「王安石一言救東坡」的事,便成為歷史上「文人相親」的一段美談。
安石不正
王安石變法時期,蘇軾曾經上書反對,使因為王安石非常惱怒。但是後來,蘇軾因「烏台詩案」而受到了牽連,已經辭了官的王安石卻為當初反對自己的蘇軾說起了公道話,並勸阻皇帝;「怎麼能夠在大宋王朝的太平盛世而斬殺文人呢?」
元豐七年,蘇軾前往金陵與王安石相會。此時兩人早已不是「政敵『,而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他們無所不談,游戲說笑,毫無顧忌。
據說王安石中年因用腦過度而禿頂。一天,蘇軾想約王安石到中山古剎遊玩。他來到王安石家門口,問管家道:禿驢在否?」王安石正好出門歸來,順口答道:「不在!『東坡『啃草去了!」蘇軾自知戲弄人在先,只能裝作沒聽到了。
二人來到鍾山腳下,看見一座叫「王八馱石碑」的漢碑前,欣賞書法。王安石的「禿驢」之火還沒消,一看到石碑下的「大烏龜」,計上心來,說:「此碑頗有傾斜!」蘇軾信以為真,上下審視了一番,問:「這石碑正直聳立,哪裡傾斜了?「王安石指著是碑下的「大烏龜」說;「細看,下面向(像)東坡!」蘇軾一聽,心中不悅,靈機一動,說:「『安石『不正也!安石不正,石碑怎麼可能直呢?」二人對視一眼,捧腹大笑起來。
王安石打算身邊再要個書童,可連著看了幾個都不中意。這一天,家人又找來個書童,請王安石過目。王安石問了他幾個問題,小傢伙答得不錯。王安石看他聰明伶俐,也沒說什麼,在紙上寫了幾行字,交給了家人:一月又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家人看了,沉思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傢伙留下了。讀者朋友,王安石寫的是個字謎,謎底就是一個字,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字嗎?
答案是個「用」字。
⑧ 急尋名人逸事小故事
重復提問了,正好,我在上一次的回答里沒有放得下那麼多,這里再給你一些。
赫魯曉夫評畫
有一次,赫魯曉夫去參觀一個抽象派畫展,看著看著,他大罵起來:「這叫什麼畫,一頭驢子用它的尾巴可以畫得比這更好。」他把負責畫展的恩斯特叫來臭訓一頓。不料,恩斯特也不是盞省油的燈,當面頂撞說:「你不是藝術批評家,也不懂美學,你對美術作品一竅不通。」赫魯曉夫自然不理會這個,反而說出一番令人大開眼界的真心話來:
「當我是一名礦工時,我不懂;當我是黨的一名低級官員時,我不懂;當我在望上爬的各級階梯上時,我不懂。但今天我是總理,是黨的領袖,因此,我現在當然懂得,不是嗎?」
沈從文聽戲
汪曾祺記晚年的沈從文,說到他在家鄉聽古調猶存的弋陽腔儺戲,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對年輕人打鼓失去舊范很不以為然:「沈先生聽了,說:『這是楚聲,楚聲!』他動情地聽著『楚聲』,淚流滿面。」
——張業松《聽沈從文說話》(見《文匯讀書周報》2003年12月5日)
第歐根尼小故事
古希臘的一個哲學家第歐根尼的故事,亞歷山大是當時的皇帝。
一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亞歷山大對他說:「你可以向我請求你所要的任何恩賜。」第歐根尼躺在酒桶里伸著懶腰說:「靠邊站,別擋住我的太陽光。」
亞歷山大託人傳話給第歐根尼,想他去馬其頓接收召見。第歐根尼回信說:「若是馬其頓國王有意與我結識,那就讓他過來吧。因為我總覺得,雅典到馬其頓的路程並不比馬其頓到雅典的路程遠。」
有一次亞歷山大問第歐根尼:「你不怕我嗎?」第歐根尼反問道:「你是什麼東西,好東西還是壞東西?」答:「好東西。」第歐根尼說:「又有誰會害怕好東西呢?」
征服過那麼多國家與民族的亞歷山大,卻無法征服第歐根尼,以至於他感嘆:「我若不是國王的話,我就去做第歐根尼。」
(摘自《古希臘的智慧之思並辨著》,華夏出版社)
驢和總裁的關系
一個城裡男孩凱尼移居到了鄉下,從一個農民那裡花100美元買了一頭驢,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第二天農民來找凱尼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凱尼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我已經把錢給花掉了。」凱尼說:「OK,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嘛?」凱尼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沒有人會要它的。」凱尼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凱尼。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凱尼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凱尼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凱尼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龔寶良摘自4月10日《文化報》)
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後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後,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後,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鬥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
上帝很饞,見誰咬誰,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與生俱來的,有後天形成的。既然無法抗拒,又難以彌補,就只有「既『咬』之,則安之」,從容應對。你咬你的,我活我的,不屈服於命運的擺布,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或者乾脆學學尼采,公開宣布:上帝死了!
上帝又吝嗇得很,決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給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點苦難……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頂好的辦法,就是像那個老師那樣去自勵自慰;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只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這一口更大罷了 。
荒地上的鮮花
南山腳下有一寺廟,廟的周圍雜草叢生,香火稀少。後來,寺廟里來了一位雙目失明的出家人。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寺廟住持的嘆息,為本寺的「凄清」,為本寺周圍的「荒地」。從那以後,那和尚在誦讀經書之餘,便摸著鋤頭在周圍的荒地上拓荒,一鋤一鋤地翻地,然後,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種。日復一日,他一有空便到荒地上忙碌,他的師兄們都以為他「有病」。
在別人的嘲笑中,他播下的種子發了芽,長了莖,綠了葉。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當寺廟的和尚出來做功課時,全都驚呆了,周圍的荒地上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那些花在春日的陽光和柔風中,綻放出千萬種風情。
因為那片鮮花,寺廟的香火空前昌盛起來,但那和尚卻不顧住持和師兄們的苦苦挽留而離開了寺廟。他說他要把這里的種子帶到別處去。
幾十年後,那位雙目失明的在荒地上播種鮮花的和尚成了人們敬仰的大師——心明禪師。
點示:面對雜草叢生的荒地而去憧憬和播種自己看不見的花朵,這需要有一顆不朽的心,一顆高遠的心,一顆樂觀的心,一顆無私的心。只要心中有花,在怎樣的荒地上都能春色滿園。(摘自《新華日報》明飛龍/文)
舌和牙
商容是殷商時期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他的床前問候說:「老師您還有什麼要教誨弟子的嗎?」
商容張開嘴讓老子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
商容又問:「那麼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全都落光了。」
商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子說:「你能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
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過剛的易衰,而柔和的卻能長久吧?」
商容點了點頭,笑了笑,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許多道理幾乎全在這其中了。」
教擇偶
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最大的麥穗。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是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