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
A. 古代名人故事
一、《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二、《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三、《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四、《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五、《李清照夫婦典衣治學》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B. 古代名人故事
庄暴見孟子
《孟子》
原文:
庄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龠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鍾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譯文:
庄暴來見孟子,(他對孟子)說:「我被齊王召見,齊王把(他)愛好音樂的事告訴我,我沒有什麼話用可來回答。」庄暴又問:「愛好音樂,那怎麼樣呢?」孟子說:「如果齊王(果真)很喜歡音樂,那麼齊國治理得大概很不錯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齊宣王接見,(孟子向宣王)說:「君王曾經把(您)愛好音樂的事告訴庄暴,有這回事嗎?」宣王變了臉色說:「我不是能愛好古代聖王的雅樂,只是愛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樂罷了。」(孟子)說:「只要君王(果真)很愛音樂,那麼齊國就(治理得)差不多了。當今的音樂和古代的音樂是一樣的。」(宣王)說:「(這個道理)可以說來聽聽嗎?」(孟子)問道:「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快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宣王)說:「(自己欣賞音樂)不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孟子又)問:「跟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而快樂,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於是孟子又)說:「請讓我給君王談談關於欣賞音樂的事吧。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奏樂,百姓聽到您的鍾、鼓、簫、笛的聲音,都覺得頭痛,愁眉苦臉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這樣愛好音樂,為什麼使我們落到這樣壞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見面,兄弟東奔西跑,妻子兒女離散。』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您的車馬的聲音,看到儀仗的華麗,都覺得頭痛,愁眉苦臉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這樣愛好打獵,為什麼使我們落到這樣壞的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東奔西跑,妻子兒女離散。』這沒有別的緣故,(只是您)不肯和百姓同歡樂啊。假使君王在這里奏樂,百姓聽到君王鍾、鼓、簫、笛的聲音,都興高采烈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麼能奏樂呢?』假如現在君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君王車馬的聲音,看到儀仗的華美,都興高采烈地互相轉告說:『我們的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怎麼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因為您能)和百姓同歡樂啊!如果現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歡樂,就能統一天下了。」
C.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三國名將趙子龍(故事一)
唐朝名相狄仁傑(故事二)
拒淫示淫過 高中狀元郎(故事三)
心胸坦盪 玉潔冰清(故事四)
三國名將趙子龍(故事一)
趙子龍,三國時代劉備部下大將軍。在進取四川之時,奉命攻打桂陽城,守將趙范戰敗,獻城投降,趙范仰慕趙子龍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結拜為兄弟。結義當日,趙范備酒席慶賀,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婦,為趙子龍斟酒,趙子龍問她是何人?趙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剛去世不久,又沒有兒子,常勸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聲言,必須如將軍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願意下嫁。今天適逢將軍,真是天緣巧合,若是將軍不嫌棄,家嫂願意終生奉侍將軍』。
趙子龍聽了大聲嚴厲斥責趙范說:『你我既然已經結義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麼可以如此亂倫,不仁不義……。』趙范被趙子龍嚴詞義正一番話,說得羞愧無地自容,趙子龍憤憤離席而去,其凜凜正氣,備受世人敬佩。
趙子龍助劉備攻取四川,屢建奇功,建立蜀國後,被封為五虎將之一,英名蓋世。
後人作詩贊趙雲:
雖非認義哥哥,也仿著關公秉燭。
不學多情叔叔,羞殺他曹植占甄。
唐朝名相狄仁傑(故事二)
狄仁傑年青時,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偉。赴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靜燈下讀書,突然一位美艷少婦來到他房裡,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結婚不久,丈夫去世,日間見狄仁傑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難以克制,候至晚間以借火為由向狄仁傑挑情,不料狄仁傑雖然知道她的來意,卻絲毫不動心,而且友善地說:『見你如此艷麗動人,使我回憶起老和尚的話。』少婦好奇地追問是甚麼話,狄仁傑借機開導她說:『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曾經警戒我說:「你相貌堂堂,將來必定顯貴聞達,但是須要謹記,千萬不可貪色犯淫,前程盡毀。」我說:「艷女美色,是人人皆喜愛,如何能夠遏止這種慾念呢?」老和尚教導我說:「當你見到美貌艷姿,淫念沖動之時,如果將美女想像為吸血的狐狸精、毒蛇鬼怪;將她秀麗的面貌想像作害了大病既黃且瘦,猶如鬼臉一般;將迷媚的粉脂,想像作人臨死的時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樣的丑惡難看;將誘惑人的窈窕豐姿,想像作感染梅毒潰爛,那惡臭的濃血,引來了無數的蒼蠅,令人掩鼻疾走;一旦與她交合,不僅被吸取精血,精氣枯竭,且百病交侵,受盡病魔折磨。倘若能這樣設想,淫念慾火就會靜止得如清涼的寒冰了。」老和尚的教誨,我一直謹記於心。所以剛才初見你那撩人動情的豐姿艷容,正當慾火冒升之時,老和尚的話立刻在耳邊響起來,熾熱的慾火即刻下降。你能夠勵志守節,乃難能可貴,切勿因一時的沖動,而敗壞你的名節,況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兒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擔照顧,如果與我通姦,隨我而去,公婆、幼子將頓失依靠。古代婦人守節美德為世人稱頌,例如韓久英,因恐怕遭色賊姦淫,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又如高仲舉的夫人逢淫賊,用鏡柄刺雙目,毀容以保貞。還有其它許多節婦為保貞節,有的投井,有的以熱油燙面毀容,以種種方法確保潔白身軀。』少婦聽了狄仁傑這番話之後,感動得流淚滿面,拜謝說:『感謝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貞節,又教我遏欲的方法,從今以後,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潔,堅守婦節,以報恩公今日教誨。』然後再三拜謝而別。
狄仁傑為此事,作詩曰:
美色人間至樂春,我淫人婦婦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婦,遍體蛆攢滅色心
後來這位少婦,堅守婦節,而顯名鄰里,為人稱頌。
狄仁傑赴京應考,高中狀元,官至宰相,輔助唐朝安邦定國,愛民如子,處處毀淫書,提倡倫理道德,成為歷史上著名宰相,留芳萬世。
後人有詩盛贊狄仁傑:
己身守志避邪緣,尚勉孀姬節要堅;
切戒一時雲雨娛,名留萬載感蒼天。
拒淫示淫過 高中狀元郎(故事三)
書生謝遷,明朝浙江餘姚縣人,在昆陵街上開設書館,日間教學,賺取路費,夜裡攻讀,准備明年赴京應考,才貌雙全,遠近聞名。
有一天晚上,隔鄰的一妙齡少女,乘雙親赴省城探親,私自來到思慕已久的謝遷書房裡,百般挑逗,親近謝遷。謝遷初時以禮相待,後來見其如此不知廉恥,嚴正訶斥她說:『你乃閨女,應自愛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恥,倘若我也不顧禮義,與你淫亂,豈不是毀了你的貞操,使你終生蒙污,而且敗壞你家名譽,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難容,千萬不可為也……。』少女被謝遷義正辭嚴的訓斥後,如夢中醒來,羞愧萬分,感激謝遷見色不亂,及時制止她免犯下遺恨終生的錯事,眼淚不由自主地如泉湧出,拜謝他的訓誨,惶恐地回家去。
謝遷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學不懈,第二年應考,高中狀元,後來官升至宰相,是明朝著名的賢相,聲譽卓著,其子也官至侍郎。這是他拒淫處女,所得之善報。
心胸坦盪 玉潔冰清(故事四)
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少年時家貧,欲赴京應考,莫奈無路費,於是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賺取路費。員外見劉理順博學多才,教學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選一名聰明伶俐的侍女,照顧劉理順的飲食起居,晚上齊宿一房,其意是贈送與劉理順為妻。
劉理順日間教員外的兒子讀書,夜間自修學習,經過三年苦讀,學業大進,適逢考期,於是辭別員外,赴京考試。
臨行時,劉理順請員外替侍女選配一位好丈夫,員外甚為不解,以為劉理順有意欲拋棄她,於是無奈地說:『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感情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將來她可作為妾侍。』劉理順微笑著說:『東翁!您以為我是無情無義之小人嗎?雖然同宿三年,卻未曾有任何兒女私情。』員外聞言其感詫異,特地請家中老婦向侍女查問,果然仍是處女。員外對劉理順三年來見色不亂的高尚人格欽佩萬分,實是古今罕見的正人君子,徵得劉理順同意,收為義子,厚贈金銀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劉理順高中狀元,才德兼備,成為明代著名的理學大師,受人敬重,名譽顯貴。
D. 古代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頭懸梁,錐刺骨的懸梁刺骨的故事。還有聞雞起舞的故事。
E. 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
莊子的故事《有用和無用》。
莊子行走在山林間,看見一棵大樹,枝葉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卻坐在樹下休息,並不砍那棵樹;莊子就問:「眼前就有—棵大樹,你們為什麼不砍呢?」
「大是大,卻一點用也沒有。」伐木工人說,「它長得彎彎曲曲的,做棟梁不合適,做傢具也不合適。」
莊子感嘆道:「這棵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呀!」
下了山,莊子去拜訪住在山腳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見了莊子十分高興,便叫童僕殺只鵝來款待莊子。童僕問道:「兩只鵝,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殺哪只?」
主人說:「會叫的留著看家,不會叫的沒什麼用,就殺它好了。」
過了一天,莊子的學生就這兩件事很疑惑地問莊子說:「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會叫而被宰殺,在有用與無用這兩者間,老師您要選擇哪一個?」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在有用與無用之間。有用與無用之間,看起來好像近似於道,其實不然,所以還是難免有牽累。如果真能順乎自然而遨遊於世事之外,就不會這樣了。
不受稱譽也沒有非議,應世時或顯現如龍或屈曲如蛇,跟著時勢變化,不願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處世時或進或退,與自然相和順,自在地遨遊在萬物的根源;主宰萬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哪會有什麼牽累呢!這是神農、黃帝治世的法則呀!
「至於萬物的私情,人類的習慣對此就不是這樣了。有聚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毀損,有銳利就有挫傷,有尊貴的就有被排擠的,有有作為的就有有欠缺的,賢能的人會遭到算計,不肖的人也會被欺侮,所以怎能偏執於任一方呢?悲哀呀!學子們要謹記,只有順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哲理點撥:當我們以無用來看待一件事物時,必須知道自然造物不是只為了供人類役使,而是別有所用。而這無用之用的妙處正待人轉換立場去體會。
(5)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庄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像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作品收錄於《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
F. 古代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1、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2、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