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講家庭教育的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一):
教育孩子要先學會做人
以前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的四歲兒子吵著要他陪。記者很煩,就將一本雜志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你先將這上面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五分鍾,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能夠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樣可能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十分委屈:「但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裡出現了神童?他十分好奇地問:「你是怎樣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只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家庭教育故事(二):
教育孩子不要貪婪
向孩子講一個《倉鼠和螞蟻》的故事,作者是德國劇作家、文藝理論家萊辛。
「可憐的螞蟻們,」一隻倉鼠說,「為了屯集這么一點糧食,你們千辛萬苦地勞作,忙活了整整一個夏天:這值得嗎真該讓你們看看我的儲備糧!」
「聽著,」一隻螞蟻回答道,「就因為你儲藏的糧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類才要把你從泥土裡挖出來,把你的糧倉掏空,讓你用性命來替你那貪婪的強盜行為贖罪:他們這樣做太合理了!」
家庭教育故事(三):
教育孩子不要忽視小問題
向孩子講一個《釘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國語言學家、民間文學研究家格林兄弟倆個。
在集市上,有一個商人生意興隆,所有的貨物都銷售一空,他的口袋裡塞滿了金子和銀子。
此刻他要回去了,想在天黑之前趕到家裡。於是他把裝有錢幣的旅行包拴在立刻,騎上馬出發了。
午後時分,他來到一座城裡歇腳;當他又要啟程趕路時,家僕把馬牽到他面前,說道:「老爺,馬的左後蹄的鐵掌上少了一枚釘子。」
「少就讓它少吧,」商人回答說,「我再走六個小時就行了,這點時間鐵掌不會掉的。我急著趕路。」
到了下午,商人又下了馬,讓家僕給馬喂點飼料;僕人來到他休息的小客房裡,說道:「老爺,您的馬左後蹄上的鐵掌掉了;我要不要牽去找鐵匠」
「掉就讓它掉了吧,」主人回答說,「還有兩個刀時就到了,這點時間這馬必須能堅持得住的。我還急著趕路呢。」
商人之後趕路,但是走了不多一會兒,那馬開始一瘸一拐地走;它瘸了沒多長時間,開始跌跌撞撞地走;跌跌撞撞地走了沒多長時間,它就倒下了,腿也折了。商人只好丟下馬,解下旅行袋扛到肩上
② 家庭教育故事作文
爸爸、媽媽從來都不說怎麼愛我。
上幼兒園時,媽媽很關心我的學習,一回家就問我今天學的漢語拼音有沒有不會的,漢字有沒有記憶起來費勁的,數學題有沒有不懂的……可是爸爸似乎總認為媽媽不懂教育,就覺得媽媽不能參與我學習上的事。於是我上小學的第一天早上,爸爸就大聲對媽媽說:「今後你再也不能管袁博學習上的事了。你要是再管,袁博的學習成績能提高算怪了!」爸爸還鄭重其事地告訴我:「你媽要是再問你學習情
況,你可別告訴她。」
但媽媽好像認為爸爸只有閱讀和作文方面教得好,有一些自己的方法,而其它科目只湊合懂點兒,要談起教學來根本不行,如果只讓爸爸管我的學習,我的學習成績照樣提高不上去!媽媽為什麼這么想呢?原來爸爸自從上小學以來,數學沒有幾次得一百分,不過媽媽直到上高中,數學成績還經常是滿分。然而爸爸卻只認准了媽媽不懂教育,一直都不去管媽媽的學習怎麼樣,也就沒有發現媽媽數學成績優異。媽媽就不聽爸爸的話,開始給我輔導數學。為了不讓爸爸發現,我們就利用了爸爸出去講課或者上班的時間。我拿出最近做的數學題與數學試卷讓媽媽看,再一起總結出這一段的經驗教訓,制訂計劃。在爸爸回家以前,早就把學慣用具收起來了。爸爸一直沒發現。得到了爸爸、媽媽兩個人的幫助,我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第一個寒假,爸爸把媽媽叫來,對她說:「我不讓你管袁博的學習,你看,這個決策真是英明而偉大呀!」不對!哪裡是爸爸的決策呀?還不是媽媽偷偷輔導我的結果嗎?我在屋裡聽了,連忙跑出來,想把我和媽媽的秘密告訴爸爸。這時我我,媽媽卻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樣,趕緊沖我擺了擺手。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漸漸明白:愛有兩種:有的愛是能夠讓人看到的,而有的愛卻是藏著的。
③ 簡短的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隻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後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於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像力,杜撰出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麼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後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④ 關於家庭教育的名人事例
經典教育案例之一:
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讓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後來他果然成了著名的數學家。
經典教育案例之二:
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經典教育案例之三: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帶到公園玩耍。到了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下,小男孩掙脫開媽媽的手,准備自己爬上去。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並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慈愛和鼓勵。
小男孩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開始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但最終他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的林肯。
經典教育案例之四: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譬如,在女兒不足1歲時,就讓她們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活。
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彈琴、作畫、泥塑,讓她們自己在庭園栽花、種菜等,並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們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的興趣。
經典教育案例之五:
馬克思非常重視通過游戲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他認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條件。
盡管馬克思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總是擠出間隙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每當晚餐後,馬克思就給孩子們講故事,做紙剪的輪船,還和孩子們一起把「輪船」放在一個大盆里航行。有一次,小女兒愛琳娜正起勁地玩「航海游戲」。
父親用手輕輕攪動盆水,水面頓時「波浪滾滾」 ,小愛琳娜立即驚慌起來,擔心翻船。「別慌,用力吃氣,讓小船頂著風浪,努力向前!」 女兒在父親的熱情鼓勵下,鼓起小嘴,奮力吹氣,小船果真頂著「逆浪」搖搖晃晃地繼續向前航行。10歲的愛琳娜在家庭游戲的表格中填寫道,她最喜歡的座右銘是:「努力向前!」
馬克思夫婦十分注意在幼年時發展兒童的智力。他們不等孩子們學會閱讀就親自把自己喜愛的《唐.吉訶德》《一千零一夜》《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劇本等古典文學作品的精彩片斷,富有表情地朗讀給孩子們聽。這么做,不僅豐富了家庭生活,也培養了孩子從小對文學的強烈興趣,還有良好的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