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的故事概括100字
❶ 關於晏子的簡短故事50字
齊景公的一個愛妾死了,齊景公三天未食,晏子借口復活齊景公的愛姬把齊景公支開再將死人入殮,齊景公很生氣,晏子說您為愛姬之死把國家大事拋在腦後的做法是不對的。齊景公問晏子自己應怎麼做,晏子說您應勤政。
❷ 晏子的故事50字
晏嬰身著朝衣,乘車來到了楚國都城東門,見城門未開,便命人喚門,守門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著旁邊的小門說:「相國還是從這狗洞中進出吧!這洞口寬敞有餘,足夠您出入,又何必費事打開城門從門而入呢?」晏嬰聽罷,笑了一笑,言道:「這可是狗進出的門,又不是人進出的門,出使狗國的人從狗門出入,出使人國的人從人門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來到了人國呢,還是狗國呢?我想楚國不會是一個狗國吧!」守門之人將晏嬰的話傳給了楚靈王,楚靈王聽罷,沉思了一會兒,才無可奈何的吩咐打開城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了楚都。
❸ 晏子的故事有哪些150字左右
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
晏子說:「我聽說,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❹ 晏子的故事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著自已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❺ 晏子使楚故事簡介50字
簡介: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背景:春秋時期,很多謀士能臣遊走於各國之間,憑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為其主,謀取霸業。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齊景公即位。前548年,由於齊景公在晉國訪問時的狂妄態度,引起了晉國高層的不滿,於是派出軍隊對齊實施震懾性攻擊,齊景公一開始並不在意,但後來晉國軍隊幾乎兵臨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軟。
通過這次教訓,齊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5)晏子的故事概括100字擴展閱讀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號「平」,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
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❻ 關於晏子的故事
1、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齊景公」來自於《晏子春秋》一書中,它主要記錄了晏子同齊景公的一段對話,主要提醒齊景公在執政方面要忠實百姓疾苦。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齊景公還在位時,天氣伴隨著下雪一直不放晴,當時的齊景公身著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邊的台階上。晏子進朝面諫君上,站立了一會,景公說道:「真是奇怪,下了幾天雪,天氣卻不冷。」晏子回答:「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
晏子:「我聽別人說,以前古代的國君,自己吃飽後卻不知別人餓著,自己不冷卻不知別人的寒冷,自己過的安樂卻不知別人的貧苦。現在君王卻也不知道了。」聽完,景公:「好!我已經領悟了。」於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
齊景公想要建高台,於是發動百姓勞動,高台建成後,又想要造鍾。於是晏子進諫道:「所謂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作為自己的樂趣。君主已經建造了高台,現在卻又想造鍾,這樣會對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百姓必然也不會接受。君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會導致矛盾的產生。」於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停止了造鍾的想法。
2、晏子對齊侯問
「晏子對齊侯問」是來自《左傳》,是由左丘明寫的編年體事件,在這一小節里,晏子主要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與「同」的區別。君臣之間應該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見。
景公打獵回來,晏子在駐地等待景公回來,梁丘據也駕駛著馬車前來。景公說道;「只有梁丘據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據不過是相同罷了,怎麼能說協呢?」景公又問道:「和協與相同有什麼區別嗎?」晏子:「當然有差別,和協就像是做肉羹一樣,要用水、火、醋、醬、梅來調和魚和肉,經過火柴煮。再由廚師進行調味,讓味道恰到好處。
君主吃了這樣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關系就如同這般。君主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處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這樣,君主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進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違背禮儀,百姓就沒有爭斗之心。
3、晏子逐高繚
「晏子逐高繚」這則典故是出自於《晏子春秋》的一篇歷史故事,這里主要講述的核心思想為「在其位,謀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繚侍奉晏子三年,卻在期間沒做任何的貢獻,最後被晏子辭退了。這則故事主要從側面反映了晏子賞罰分明的作事風格。
高繚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員,可是一天,晏子卻把他辭退了。他身邊的隨從表示很不理解,於是規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當官已經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沒有提拔他,反而還將他辭退了,在道德的角度來看並不允許啊?」
晏子則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需要通過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夠穩定,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效力,可是高繚雖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從來沒有指正過我的不足之處,也沒有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大概就是我要辭退他的原因了吧。」
4、晏子辭謝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作者詳細記錄了三朝君王與晏子之間的傳說和故事,裡面共有215個小故事,構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辭謝更宅」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體現了晏子時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的精神品質。
這則故事是這樣的:齊景公想要給晏子換一個住房,他認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勢較低,有狹窄,環境質量很差,根本沒法居住,於是想要晏子換到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卻推辭了,他說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這里居住過,我不能夠繼承祖業,這房子對我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更何況我的住處離市集較近,買東西也方便了許多,這樣有利於我的事情怎麼能勞煩別人給我蓋房子呢!」
景公聽後笑道說:「你離近市集,知道東西的貴賤嗎?」晏子則回答說:「我私下裡也存過錢,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問道,那你知道什麼東西便宜什麼東西貴嗎?由於這時期正是景公濫用刑法的時期,市集上有一些販子專門販賣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說:「假腳貴,鞋子便宜。」景公聽後,心裡有些感傷,有一點憐憫之心。自此之後,齊景公就減少了用刑。
晏子辭謝更宅,一方面是為了接近群眾,從百姓的生存情況,來更好地為國君提出有力意見,為百姓解決困難。另一個角度就是宣揚了節儉為民的治國方針。整篇故事體現了晏子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精神品質。
5、晏子諫禱雨
齊國天氣乾旱已經很多天了,齊景公便召集群臣並詢問他們:「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過雨了,氣候乾旱,糧食收成不理想,老百姓們都在餓著肚子。我曾命令占卜氣候乾旱的原因,說是有妖魔鬼怪藏在高山裡和水裡。
因此我的意思是想要多徵收一點賦稅,來祭拜山神,你們說這樣可行嗎?」眾大臣低頭不語,於是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可以,祭拜山神沒有任何益處,山神用石頭當做身體,把小草樹木作為頭發,天氣炎熱乾燥,長時間不下雨,頭發將要枯黃,身體也很熱,它難道就不想要下雨嗎?
祭拜它又有什麼處呢?」景公聽後又說;「既然祭拜山神不行,那祭拜河神呢?」晏子:「當然也不行,河神以水作為國家,魚蝦作為子民,天氣難耐,又不下雨,泉水會斷流,乾涸。它難道就不想下雨嗎?祭拜它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景公:「那該怎麼辦呢,現在?」晏子則建議他試著離開奢侈的宮殿,住在鄉野間,和神靈們一起來請求下雨,或許能夠求得來雨呢?於是景公聽從了晏子的勸導住在宮外的鄉野間,結果不出三天,就下了大雨。農民百姓趁著這會兒開始插秧播種。
❼ 五年級下冊閱讀晏子的故事主要內容是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晏子簡介: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